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信企业发展

电信企业发展

电信企业发展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个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果没有了发展,那么企业必然会陷入不进则退的困境中,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这两年,中国电信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提出了战略转型的全新思路,而且也已经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使得面临重重困难的企业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中国电信的战略转型能否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企业都要按照转型思路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而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关系到战略转型的成败,如果没有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来支撑,中国电信战略转型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许不一定清楚,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不仅仅是企业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一项事情,而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所有的环节都能反映出来的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印记”。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DELL、IBM、HP三家全球知名电脑生产商,DELL从CEO到员工都是围绕直销的工作模式,而IBM和HP采取的却是分销的商业模式,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在内核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经营方式的差异。湖南电信近几年来,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十大企业文化理念接应了集团公司提出的企业文化纲要,员工在实践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涌现了很多先进事迹,同时企业积极运作,出现了不少成功的典范之作。如“支援前线服务基层”大行动就是湖南电信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就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力量使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们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在起作用。湖南电信这几年在异常艰难的发展环境下,年年完成经营生产目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反而言之,良好的生产经营结果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光辉。

转型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美好愿望,因此,在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成为身体力行的推动者,使之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比如说业务发展,大家同属湖南这一个天地,说经济条件、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等因素,细微的差别肯定存在,但同属“楚文化”后裔,我认为太大的差异也谈不上,但为什么工作上会有较大的差异呢?有人不断研究规律,善于引导、把握市场,积极寻求发展突破口和主攻目标;有人却怨天尤人,不是在主观上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怪罪于地方经济不发达、市场不规范、竞争对手不讲“情面”等客观原因。说来说去,还是思维、理念的问题,前者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合到了业务发展这项工作中,因此工作开展得生气勃勃,而后者却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前,电信行业都在谈论、实施转型,但真正转出实效的,我看还只有中国电信,在发展困难的情况下,还保持了5%的增长速度,这就是怎么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合到各项工作中,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问题了。

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个别的员工有思想情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要想在一朝一夕转变是不可能的。企业困难的时候,要依靠企业上下团结拼搏,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目前绝大多数的员工都能理解、体谅企业,全心全意地为企业付出,但个别的人就感到困惑,牢骚满腹,甚至做出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这些,都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企业人多,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而且人都是有惰性的,当转型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当思想观念要真正彻底转变的时候,情况往往就会变得复杂。为什么有人预言电信企业转型阻力太大?就是因为破旧立新的变革难度大,原有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流程组织、业务种类、服务理念等等都要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绝对不是朝夕之功能够完成的。怎么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能否在业务种类、技术能力等各方面尽快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大的难点就是思维、思路、理念的转型,不做好这一点,转型就不可能有实际效果。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一、创新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前提

同志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电信企业已经意识到:世界在变化和调整,电信垄断在打破,消费者的信息意识在觉醒。中国电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条件,机制创新是本质,管理创新是核心,业务创新是关键,服务创新是保障。中国电信企业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更重要是进行员工的思维观念的归零,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心的观念去看待客观事实,看待中国电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上市问题,业务分流问题,垄断和竞争问题,企业重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等。所以说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思想基础,体制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宏观条件。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没有止境。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立足于世界电信业之林;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新机制、新产品和新技术。中国电信企业创新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电信新产品;中国电信企业创新途径是创造性的开发、借鉴和模仿其他世界级电信企业的做法。新中国电信集团是经过重组后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其主要的职能就是通过全面创新创造世界级电信企业,为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在中国电信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电信企业的一切工作,同时,每位电信员工还必须进行观念折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清空头脑中的不合时宜的固有认知,抛弃一切传统的不符合企业与时俱进精神的旧思维,在广大电信员工中灌输市场决定电信企业的地位,效益决定电信员工的价值的新理念,在企业发展工作中,提倡电信业务发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第一要务,中国电信企业必须坚持五项机制改革,真正从业务创新方面寻找到突破口,大胆实践,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使中国电信业务发展持续、健康、稳定、务实地快速发展。在企业工作中,电信企业还体会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果,为了中国电信企业的百年大计,必须在中国新世纪中开好头,起好步,积极创建适合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新体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坚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和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搞好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探讨,以全面创新的思维开创中国电信的新局面。

二、改革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发展表明,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意气风发和充满自信,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开心生活和憧憬未来,所以,只有改革,中国才能有希望,只有改革,中国电信企业才能发展壮大。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中国电信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中国电信企业根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及时提出五项机制改革和五项集中管理改革的新方向,并通过这些改革统一各种思想、协调各种利益、带动各项工作。为了彻底进行企业转轨变制,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中国电信历尽艰辛,在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低潮时期,以超人的魄力和胆识,终于在境外上市成功,中国电信从此走上一条振兴之路,为创建世界级电信企业铺平道路。为了彻底改变企业不合理的现状,真正进行现代化管理,中国电信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方面的改革,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关注资本经营,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帐务计费集中管理、本地网维护集中管理、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物资采购集中管理,市场营销渠道整合管理等,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管理水平。为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树立危机意识,中国电信企业推行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等措施,实行全员聘任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这些举措极大地激活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已经成为员工的共识。通过改革,我们深刻体会到: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和领导,改革是建立有效的领导和高效的管理的必然途径。

三、管理是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关键

综观国外一流的企业和国内知名的企业,他们的成功的道路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出色的管理,我的理解就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实行人本管理。科学管理突出严和规范,人本管理突出情和氛围,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产生高效率的工作。在中国电信现有的企业环境和员工素质情况下,绝对不能因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忽视企业的纪律文化,中国电信必须更加强调工作的执行力的问题,只有坚持这一点,企业的一切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电信企业的业务发展才能见成效。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电信企业管理要特别重视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重视精神鼓励,重视知识和人才,重视企业文化,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我特别赞成柳传志提出的管理的核心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特别同意张瑞敏对管理的认识:管理是一个苦差事,就是抓反复、反复抓,坚持做下去。我认为:管理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关键是寻求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轨变型时期,需要一批有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狠抓企业的基础管理,学会用数据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做到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中国电信企业集团成立初期就坚持狠抓管理,完善制度,夯实基础,通过五项集中管理为纽带,按照制度管人和管企的原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相信员工,同时,坚持目标管理的方法,提倡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带动其他相应的工作。

四、人才是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根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作为中国电信企业,本身就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聚集的地方,必须要创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刚表彰完21世纪优秀人才,让电信员工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中国电信企业正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搭建一个舞台,让全体人员感到中国电信企业正在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在当前人才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电信企业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中其技术能力,而且更看中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让合适的人才干合适的岗位,真正发挥每一个人才的聪明才智。针对目前人才跳槽的问题,我们认为,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中国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我们坚持20/80原则,认真地研究20%的关键人才的市场行情和需求欲望,加大20%人才的转换成本,使他们真正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电信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应该做到五个方面留人,即: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和环境留人。在待遇上不能低于社会同等人才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就要求电信企业时刻关注社会同等劳动力的价格;在事业上为各种人才创造公平的发展舞台,让他们能够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在感情上为人才创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并以情沟通和交流;在制度上创建人格平等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制定人才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在环境上企业要创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土壤,让人才通过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企业积累财富。同时,中国电信企业还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员工以激励和压力,在用人上实现能者上,平者低、劣者淘汰的局面。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它给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国际化、市场化、规则化,三化的核心就是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关键所在是人才国际化,当然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指引进海外的优秀人才,更主要的是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我们要努力改善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创造实现他们价值的成长空间,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服务于中国电信,依存于中国电信,与中国电信共同成长。

五、学习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基础

如何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本,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电信企业至关重要。一个电信企业不重视组织的学习、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和实施教育培训,不仅留不住人才,还会毁掉许多好的人才,实践证明,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时髦的称谓,而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因为学习和培训就是电信企业的生产力。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缺乏学习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悲惨的,但对一个组织来说是致命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快速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是为了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创造能力。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的更为肯定: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习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应该告诉员工:靠垄断网络和知识来保持竞争优势是愚蠢的想法,想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同时要学会善用人力资本,提高智能效率。中国电信企业已经提出要把企业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和组织的理念,整合电信企业员工的各种知识,系统集成各种信息,让广大员工共同分享知识和信息,提高知识和信息的附加价值。那么,中国电信企业员工的学习从何着手?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真正的学习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从转变思维模式开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点包括:制定企业战略和远景,决策行为符合战略发展,管理行为为战略服务,组织氛围是开放和信任,组织结构应提供流动的职位,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个人和小组的行为应有团队意识,工作的反馈应由顾客决定,加大培训和教育的力度,考核和奖励系统必须支持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杜拉克说过: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和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们认为,学习是全方位的,既要从内部经验学习,又要从外部资源汲取营养,中国电信企业要学会记录和传播学习的成果,尤其要学会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向竞争对手学习竞争,推动和建立有利于学习的人际关系,将学习制度化,并建立一套激励学习的合理制度。

六、文化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灵魂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犹如水和空气之对于自然,水溶解万物,并融于万物之中。企业文化凝聚和焕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认同与维护,载荷于员工之中。有人预言,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力。美国幸福杂志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在内部显现为向心力、凝聚力和导向力,是中国电信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如:中国电信及时提出经营理念: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企业的服务理念: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奋斗,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中国电信创建成世界级的电信企业集团。中国电信企业提倡:有为才有位,市场决定中国电信企业的地位,效益决定员工的价值,提倡员工之间建立信任、诚信、尊重、责任、合作、自律、速度。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对外则以极强的研究竞争力凸现,代表中国电信企业的形象,产生示范效应和强化效应。因此,企业文化是中国电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中国电信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和土壤。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的成功都得益于本企业的文化,其原因正如张瑞敏所说:海尔14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是无形的,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不能克隆,它的建设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中国电信形象、服务和员工行为规范等比较直观的层面逐步向更深层面过渡的过程。同时,中国电信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的渗透,于无声处就浸透了我们的全身,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经过深入的研究,从目前的中国电信企业的现状来看,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理念先进,但实践是落后的,中国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重组,大多数优秀人才还留在中国电信企业内,中国电信企业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还能平稳地发展,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电信企业具有深厚的文化的底蕴,中国电信的情节总是割舍不断,企业员工对中国电信的感情非常深厚,员工从内心深处都希望中国电信企业再创辉煌,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是中国电信宝贵的财富。同时,中国电信员工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已经加入WTO,国际化的竞争已经明显,所以,中国电信企业必须及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使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与员工的事业目标和人生价值观相一致,使中国电信企业的理念、目标成为员工认同的行为准则,使所有优秀的人才以成为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的建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中国电信企业迎接国内外电信业务竞争的当务之急。

七、实干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条件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赶上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的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需要一大批富有时代责任感、真抓实干、甘于奉献的实干家,因为,再好的理论和宏伟蓝图都需要付于实践,否则,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中国电信企业现在正在创业,一切工作都需要从基础着手,需要广大员工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提倡:振兴中国电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号召员工团结协作、负重奋进、自加压力,竭尽全力地把中国电信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好。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电信企业现在碰到许多问题,千头万绪如何解决,根本要靠企业的业务发展,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现在中国电信企业强调集中管理调配各种电信资源,统一意志服从指挥,局部必须服从全局,特别是中国电信上市以后,许多经济指标都是刚性的,这些都需要全体员工通过真抓实干才能实现。在电信业务发展方面,坚持以本地网业务发展为主,控制长途业务下滑速度,大力发展宽带业务和数据业务;在电信经营方面,按照确保存量,激活增量的原则,全力提升大客户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既抓电信业务一次市场(放号)的开发,又抓二次市场(话务量)的经营,继续跟踪和关注移动业务发展的走向,可以展望中国电信整个业务发展框架:三架马车并架齐驱,即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宽带业务和数据业务。中国电信企业具有优良的实干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创造了令世界同行敬佩的业绩,使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展望新世纪,中国电信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奋图强,真抓实干,宿兴夜寐,就一定能再创历史的辉煌,中国电信也一定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 企业 信息技术 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90-03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一、中国电力信息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二、基于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电力企业信息化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以专业化的规划为指导,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蓝图。

2、大型电力集团以信息化整合产业链的资源,增强整体价值链的综合竞争优势。

3、中小型电力企业以信息化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速度。

4、电力企业应树立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意识,建立相应的体制,保证信息化价值的最大发挥。

5、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实现电力企业价值链的协同化运作,以整合化的系统应用为目标,促进信息化的价值实现,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电力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管理层次和机构也在不断膨胀,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造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作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组织机构趋向扁平,管理流程清晰简单,事务处理效率提高,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2、保证数据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最珍贵的不是计算机、硬盘、CPU和显示器等硬件设备,而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信息。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说,数据备份和容错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对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采用软、硬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包括磁带机、备份管理软件和存储区域网络在内的各种技术,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使其可以支持包括SAN在内的各种网络备份技术;支持各种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各种操作系统文件、各种主流数据库系统;支持非结构化数据(如Lotus Notes)的数据备份、系统在线数据备份和完全、增量和差分等各种备份策略,备份过程中,支持各种数据校验技术。另外,企业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本部的电力行业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备份还提供了先进的备份管理功能,实现备份、恢复智能化和操作故障的自动提示。其具有的可扩展性,可根据电力企业业务的扩大,平滑扩展,保护已有投资。关于容错,该解决方案中的容错方案可实行实时监控,能自动后援切换,支持双机热备份和双机互备援等各种规划方式,具有伸缩能力强,对现有系统影响小,管理简单方便等特点。

3、电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智能网络解围

在后信息时代,终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更加智能、更理解用户需求的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网络基础为什么是必需的?首先,各种不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电力企业的IT投资,同时也使得企业大环境内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统一换装”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隐约的压力变得愈加清晰。其次,数据在各种应用之间的流动并非是从A系统到B系统这么简单,它们的线路是非常曲折且复杂的,而这就造成了安全风险的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的一些厂商提出了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复杂且各自独立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的整合、封装与分配,进而节省主动响应业务需求。然而,如果企业的IT系统没有从网络基础架构上对此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无论是提升IT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影响力,还是提升IT的灵活性,加速IT技术变革都只是空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它能协助电力企业在构建IP网络平台方面展现其独特的价值。SONA使得信息在企业IT网络内部能够智能流动,从而整合IT系统,剔除冗余设施,提升网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未来,网络的作用正在不断发展。明天的智能网络将不只提供基本的连接、用户带宽和应用访问服务,它还将提供端到端的功能和集中统一的控制,实现真正的企业透明性和灵活性。

4、电力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成本降低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计算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和增加新性能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信息技术流程设计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了人为因素,规范了人的操作行为,降低了人为操作错误和偏差,特别是信息管理的公开透明,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造成损失。

四、电力信息"在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力信息技术已经加速改变着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在人们逐步进入到以信息为主要资惊的"信息社会"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逐步认清了信息己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资源。

竞争已经趋向全球化发展并且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力企业领导将会面临众多的挑战,总体而言,这些挑战可以归为以下3 类:

1、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才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善于了解客户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或方案是每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2、竞争。一个电力信息企业只有从产品开发、市场策略、技术创新、营销推广、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战略来协调,才能够具有真正的强大的竞争能力。

3、运营效益。对电力信息企业来讲,无论对用户需求有多了解、产品如何的出色,其最终的价值体现还需要电力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有效市场运营来完成,最终的运营效益就成为电力企业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能力的体现。

五、电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电力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电力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电力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电力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电力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电力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电力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而是融入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变革的过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将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也将有助于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实现,障碍不在技术,而且是在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在于企业管理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只有迎头赶上,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久力,所以说电力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的发展不可分开。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的影响研究》管理类。

2、《电力企业信息化》,山东大学出版社,刁柏青,2003年。

3、《电力信息化管理实用手册》,张磊。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地网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路线

    一、 本地网电信企业在电信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架构中的地位与意义

    我国大多数电信企业实行总、分管理体制。总公司是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管理决策中心和网络运行的指挥调度中心。本地网公司负责辖区内的通信安全畅通,完成公司总部下达的经营指标,在公司的授权范围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是公司的利润中心。

    以下以联通六安分公司为例就本地网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路线做初步探讨。联通六安公司隶属于联通安徽省分公司,是安徽省分公司的利润中心之一,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5日,2000 年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以国际上市公司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承担六安地区联通电信网发展规划、工程建设、业务经营、客户服务、网络运维等任务。业务范围涵盖移动(GSM、CDMA业务)、数据、长途、互联网及增值业务。

    我们认为,本地网电信企业是电信企业的利润中心,是总公司统一战略的具体执行环节,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大量的原始资料需要从本地网收集,很多具体的工作也需要本地网来贯彻完成,尤其是客户开发与维持工作,离开本地网网络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本地网的优越表现意义重大。

    二、 本地网电信企业现状

    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以下简称《报告》)公布,与2003年相比,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保持不变,但实力有所提高,与电信强国的差距继续缩小。与2003年相比,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保持不变,居第14位(共有33个国家参与排名)。环境竞争力上升3位,居第25位。市场竞争力排名不变,居第2位。企业竞争力排名上升5位,居第27位。

    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将从目前中间位置上升到前列,有望成为电信强国。同时,我国电信业将出现以下四种变化:第一,电信业发展面临转型;第二,电信市场逐步走向合作;第三,电信管制不断适应变化;第四,电信业务市场需求更有特色。

    针对这种形势,我国本地网电信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升管理水平,创新业务流程应对竞争。我国本地网电信企业主要特点表现是:本地网公司内部团结,不同公司之间竞争无序。

    与电信强国相比,我国电信行业本地网组织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同时较好的服务质量来自于广大电信职工在维护公司形象和客户关系方面的努力。我国电信行业始终致力于宣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认同,建立人本企业、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如电信行业持续进行的企业文化宣贯活动,明确了企业核心战略,强化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形成了比较强的合力。这种高工作强度下的客户满意服务质量体现了企业内部团结协作的组织结构。

    与本地网公司内部团结一致的现象相对,电信企业本地网公司之间却存在明显的无序甚至是恶性竞争。在电信业资费竞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挖墙脚、抢业务、换SIM卡等无序竞争现象,实力较弱的运营商甚至要靠贷款支付员工工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资产闲置、资源浪费是我国电信业面临的另外严重问题。截至2004年底,总投资近1 300亿元的光纤利用率仅约10%,仅此一项大约有上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建移动通信基站已超过30万个,一座铁塔需投资30万元人民币,本可多家企业合用却一般都是并肩而立。比兴建铁塔造成更严重浪费的是干线光缆。理论上,全国有一个省际干线光缆就已经足够,但目前每家电信运营商都有自己的网络,而建设一张干线网往往需要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现在并行的五六张网络,总投资额度已经超过1 000亿元,分别属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此外,广电部门也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络。这种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恶化现象:从设置电路障碍、破坏电缆等在个别地区升级为人身攻击。

    这种以保护自身为前提,对经济发展起消极作用的竞争方式的显着特征是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层次不高。我国电信运营商需深入思考本地网的战略应对的方法与路线。

    三、 本地网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路线

    从本地网电信企业的角度出发,本地网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应为——发现问题,蕴机于前;总结经验,制定措施;展现优势,创新求变这样一条路线。

    1.本地网电信企业战略开篇——发现问题,蕴机于前。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建立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决策制定的意义相对突出,如果决策者缺乏预见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决策一定滞后于环境变化。作为既要了解一定技术又要懂得现代管理的本地网电信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善于科学决策,其前提是应着力培养前瞻性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精于思考的本地网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财富,也有机会成长至企业高层。

    本地网电信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由于其工作流程偏重于具体操作,因此,制定战略时也应该先找不足。如果本地网企业由于日常工作繁杂,无法自我诊断,建议与企业外部的优势力量合作,定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交流,效果可能更好。这种交流的主要目的是本地网公司的成长。当然,这种交流也需要成本,但是如果把这种交流看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环节,看作是宣传企业的一个窗口,看作是企业内部培训的一种方法,意义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同时建议,这个阶段不可好高骛远,应致力于具体工作时间的体会与思考。 2. 本地网电信企业战略性成长——总结经验,制定措施。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本地网电信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大多倚重并信赖经验丰富的员工,足以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不同本地网企业之间挖墙角的现象很普遍。

    本地网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能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从知识积累的角度,详细设计制度上,平衡员工、客户、市场需求的复杂变化。

    本地网电信企业应该注重知识管理,强化流程意识,合理完善保存数据,建立责任明确的内控制度,引入环节清晰的作业方法,应该建立一种数据负责体系。这样,岗位将会变得因制度与流程的要求而设,尽量弱化因人设岗,人员的正常流动将会自由与宽松。当然,关键岗位聘用经验丰富的合适员工依然重要,在任何时候人都不会退化到系统背后无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所讨论的是尽量固化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他的日常工作步骤,为继任者提供自学的基本环境,使交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把积累下来的数据作为知识库的背景资料,为创造商业智能环境打好基础。  3. 本地网电信企业战略性收获——展现优势,创新求变。战略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的经营创造和利用新的机会,赢得竞争优势。管理学大师麦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选择和推行一种基本战略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方法;竞争决定对企业经营业绩有所贡献的各种活动是否适当,例如刨新、有凝聚力的文化或者有效的实施。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就证明:创新才有500强。

    我国当前基础电信市场竞争主要特征是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水平相当,竞争市场不够理性。在这些基础电信业务市场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六大电信运营商除去因为政府经营范围的限制所造成的明显的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差异之外,在服务对象、服务种类、竞争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具体表现在服务对象同质化,都是面对电信整体市场;服务种类同质化,例如中国移动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中国联通就有相似的新时空、如意通等,这种同质化竞争,对提高电信行业水平是个极大的障碍。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若要成功经营企业,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清楚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二是用比竞争者更好的创新方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提倡本地网电信企业战略及其发展路线的目的就是培育运营商和运营企业实现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异化竞争,不断推出新业务。可是新业务的出现必须植根于具有创新要素的环境。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并成为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强大的“助推器”。在电子商务的引领下,企业不仅把互联网作为买卖的通讯工具,更是作为基础环境,把企业的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内部处理三条主线集成在一起。同时,由于网络的扩充性非常好,这样就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有比较好的基础平台支撑这种成长。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前列的企业的实践充分说明,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一是实现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便捷开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二是利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组织效率;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重构管理流程,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构建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条件

1、强化基础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可以大致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面,在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内容。基础管理是企业持续的管理实践,其主要分布在基层管理中但又跨越三层管理并能够影响全局的管理活动和事务。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员工业务规范的管理等方面。企业通过对这些基础管理的梳理和规范化,初步形成对企业资源的了解,从而能够有选择地对重点资源进行控制和把握。这是大多数企业开始信息化进程首选的切入点。

2、财务管理是基础管理的中枢

从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实践看,财务管理贯穿企业基础管理阶段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对基本财务/会计系统的实施、改善或增强,包括基本账务管理、财务报表、应收/应付账、资金管理、存货核算、固定资产等一系列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以及企业结算中心、集团公司财务控制、资金/金融管理等更多的财务管理范畴和内容。财务管理的市场需求从未降低,相反还有所提高。

3、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各项规范是基础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和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将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到简捷,高效。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企业日常工作流程规范化,同时也约束员工的业务行为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一个规范的步骤和流程进行,例如:ISO标准,这将大大改善企业的业务盲动性。从而,在基础阶段打下很坚实的管理根基。

4、理顺企业的基本业务,也是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将基本的业务首先纳入信息化进程,从而加速业务处理和提高业气能力。事实上,基本业务处理是大多数企业的基础,也是管理信息化需求最为强烈的方面之一。诸如销售合同的登记和维护、库存货品的台账、采购订单的跟踪等等,将能从基础管理层面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控制信息化。

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集成的ERP

ERP是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这一观念最初是由Gartner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期提出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不到十年的短暂时间内很快就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并为许多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ERP是一种面向企业整体业务的管理系统,可对企业内部所有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同时在管理技术上,ERP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企业的动态利润分析和控制。

1、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带来有效的成本控制

通常,企业在努力扩大销售的同时,必须以准确的成本核算来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企业利用ERP系统实现对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传统的生产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定单装配、按库存生产、连续流程、单件作业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90年代初期,全球制造业为实现柔性制造、快速占领市场、取得高回报率而转向多角化经营。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纷纷从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许多企业的生产方式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而很少有单纯的离散制造环境和单纯的流程环境,因而更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计划。这使得许多制造业企业都感到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MRPII已无法满足企业去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而ERP则能很好的支持和管理这种混合制造环境,满足企业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现在许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往往是混合式的。这里有生产方式的混合,如:离散型制造和流程式制造的混合;也有经营方式的混合,如:单纯的制造和直接销售与“三来一补”方式、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控股和参股经营等等;甚至还有生产类型和服务类型混合的方式。无论哪种生产或经营模式,成本核算和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生产和经营计划和管理之上。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准确计划,一切将会失控。

2、准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传达给准确的对象

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及时掌握相关的业务信息或数据。这就要求准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能够传达到准确的使用者或称之为对象面前。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是各项业务信息,将可能是数据报表或图表表现形式。随着ERP系统的建立,企业管理和业务信息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这一愿望。而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信息传达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的。传统的报表方式将逐渐被在线查询方式或信息站点方式所取代,其中也包括远程或移动方式下随机获取方式,同时主动获取或被动送达信息都将有可能交叉出现或贯穿于业务处理每个阶段。

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企业的管理者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将被列入管理信息化主要选项。而此时,传统的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主的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需求。除了基础的人事档案以外,企业将把员工培训、事业发展、绩效评估与考核、员工自助服务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纳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之中。

三、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

1、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不败之地。如今,全球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一个新技术和企业管理的革命性变化,聪明的企业家一定不会不注意到这个事实: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

“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于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之上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有力的“武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涉足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连接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和信息交流服务。它从最基本的电子邮件到静态主页,直到动态数据和完全的商务应用系统,为企业和每个个人提供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同时,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和部门的内部结构。Internet通过降低通讯成本来影响公司的纵向组织结构。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新的结构重组。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地区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沟通。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使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电子商务不仅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销售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能力,同时使企业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从而促进了企业针对消费者而进行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对于企业来讲,电子商务最显著作用在于改变了交易成本。使小公司与大公司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使中小企业从原先主要被大厂商占有或几乎垄断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便于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这对于小厂商来说尤其有利。

2、ERPII应运而生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企业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也影响了企业业务形态及管理需求的提升。

一方面,企业正在将自身业务从纵向的、高度集成的、注重内部功能优化的大而全模式向更灵活、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实体模式转化,从而企业可以在整个供应链和价值网络中优化其经济和组织结构。如:一个优化方式不仅注重B2B或B2C电子商务模式,而且更注重协作商务(c―commerce)过程。协作商务是指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电子化方式协同工作的商业社区。这个商业社区可以是某个行业和行业段,或供应链或供应链段。在协作社区内,企业不仅仅依靠各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本和交付速度来竞争,而且还需要依赖为其他协作伙伴提供的信息质量获得竞争优势。

这一变化使得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重新考虑和设计企业管理系统,以便包括更多的外向型系统元素。传统ERP系统不得不从系统结构和业务功能等诸多方面彻底改变,这也就是说,新一代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就是ERPII。

其实,ERPII定义是一种新的商业战略,它由一组行业专业化的应用组成,通过它们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从而将客户和股东价值优化。市场研究指出从现在到2005年,企业需要在协作社区内为协作商务而关键业务信息的需求将会使ERPII逐步代替ERP系统成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管理的首选。

ERPII的定义强调未来的企业注重深度行业专业分工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企业业务过程管理。ERPII系统包含6个基本特征,分别从业务、应用和技术方面定义了其战略取向:

1)ERPII的作用:从传统ERP的资源优化和业务处理扩展到利用那些企业间协作运营的资源信息,并且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模式的销售和采购;

2)领域:ERPII的领域已经扩展到非制造业;

3)功能性:超越传统通用的制造、分销和财务部分,而扩展到那些针对特定行业或行业段业务;

4)业务处理:从注重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发展到外部连接;

5)系统结构:不同于单调的ERP系统结构,ERPII系统结构是面向Web和面向集成设计的,同时是开放的、组件化的;

6)数据处理方式:不同于ERP系统企图存储所有数据在企业内部,ERPII面向分布在整个商业社区的业务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