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论文

安全论文

安全论文

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模糊数学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扩充了经典数学的内容,而且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分析、预测预报和经济管理等科技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用于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评价。

1.1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当评判中因素较多时,采用多层次综合评价法较佳。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对因素集合X进行划分,将其分成k个子集X={X1,X2,…,Xk},当然它们应当满足Xi=Xi,且XiⅠXj=φ(i=j)

这样,我们得到第二级因素集合Xi(1≤i≤k),并记Xi={xi1,xi2,…,ximi},Xi中含有mi个因素,且mi=m。

第二步,就每个Xi的mi个因素,按模糊六种评价法之一作单因素评价,得Bi={bi1,bi2,…,bin}=Ai·R(i)

其中Ai={ai1,ai2,…,ain}(1≤i≤k)。

第三步,把每个Xi作为一个因素,Bi作为Xi的单因素评价,按第二步中的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第二步中的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得B={b1,b2,,bn}=A·R

其中A={a1,a2,…,ak},R==(bij)k×n,则可由A于与R求得

二层次综合评价B。若对Xi再作划分,可得三层次以至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

1.2评价指标的确定水资源除了本身的自然性外,还具有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本文选取从水资源量、社会经济、供水、需水、缺水和水环境6类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每一因素都有不同的指标,水资源量包含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每公顷水资源量、径流系数和干旱指数四项指标,社会经济包含有人口密度、人均GDP、工业产值模数、耕地率、灌溉率和人均灌溉面积六项指标,供水因素含有供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和地下水供水比例四项指标,需水因素包含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单位GDP需水量、耗水量、春灌引水率五项指标,缺水因素用缺水率指标,水环境因素由水质等级、污径比两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隶属函数的确定有模糊统计实验法、二元对比排序法、逐级估量法和与模糊分布拟和的方法。本文所选取的隶属度是表示水资源安全度,取值在0~1,隶属数值越高说明该项指标对水资源安全影响程度越大。根据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并参照前人所做的文献,将隶属度分为5级1.3安全程度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指标综合隶属度D的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56)、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根据评价结果,若评价指标中某类指标的隶属度数值较高,说明在该地区该类指标对水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较大。据此可对地区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障碍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2应用实例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渭河二级阶地上,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33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耕地面积477万亩,其中设施灌溉面积330万亩,多年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用水一直占大头,达7.58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2%。跟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今年西安市水资源数据资料,西安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含义及隶属度值数据显示

注:括号内数字为权重值。

3西安市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西安市水资源安全状况综合水平隶属度为0.45,(评价结果见表3),属于临界安全状态。从以上指标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人均水资源量、每公顷水资源量、工业产值模数、水资源利用率、春灌引水率、污径比的隶属度均高,达到0.9;生态用水率、地下水供水比例、人均灌溉面积、径流系数、人均GDP的隶属度很低,为0.1。

从我市水资源的安全评价来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应对我市大部分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用率,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促使西安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嵘,薛小杰,薛惠锋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1):22-24.

[2]夏绍玮,杨家本.《系统工程概率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3]曹炳元.《应用模糊数学与系统》[M],科学出版社

[4]张岳.“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许广明,张燕君.“西北地区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11):701-706.

[6]蒋水心.“水资源价值量的实用计算方法”[J].水利经济.2001(5):43-49.

[7]李晓峰,张宏业等.“天津市不同后备水资源对比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1):16-23.

[8]顾圣平,林汝颜,刘红亮.“水资源模糊定价模型”[J].水利发展研究.2002(2):9-12.

[9]贾绍风,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2):538-545.

[10]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21世纪中国水供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校园安全事故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笔者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见下表。上表可以得出在校园中,多数事故原因可涉及人为因素,体现了人作为组织成员,在高校安全中,处于核心位置。校园事故的研究,可知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可忽略。在有关校园安全文化的研究中,对物态安全文化的研究是必要的,物态安全文化直接影响安全文化水平。

2指标体系建设

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将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定义为:高等教育机构为了保障组织活动有序进行和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提升人员安全素质,组织安全价值观,优化安全管理和安全硬件环境的综合成果称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根据定义,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主要有由三部分组成:精神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和物态安全文化。这三部分组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具有内驱力的组织广义安全文化。

2.1体系建立原则

建立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体系,为了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设置的原则如下。(1)建立以校园精神安全文化为核心,校园制度安全文化为媒介,校园物态安全文化为表层的校园安全文化系统,明确各部分的功能分配。(2)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分为三层,以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为目标层。各指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独立性,明确指标的范围,避免各指标内容相互重叠。(3)考虑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作为组织安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高校广义安全文化是一个系统,具有明确的范围或称为“边界”,不应无限扩大其范围和内容。

2.2指标体系

考虑人作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的核心部分,人对广义安全文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精神安全文化,在体系设计时,坚持将人员自觉性的提升,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必要的前提。并在制度中,对人员安全素质提升给予保证和奖励,确保整个体系有一个良性的内驱力,提升高校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系结构,如图2。由图2可知,高校广义安全文化结构有三层指标,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物态安全文化包括14个指标,涵盖了校园的硬件设备设施,并强调校园内外环境和谐。

2.3建设措施及建议

根据分析得出的高校广义安全文化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其中的建设方法和规则,具体的建设措施及建议如下。(1)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人员对校园安全意见进行交流沟通,并尊重提出的意见,及时予以解决。校园组织成员和组织对象成员自身及其相互间作用的安全心理、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道德素养和安全行为规范得到有效的体现。(2)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应提出明确的安全承诺,并与校园内的人员达成广泛共识,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确保学校安全承诺及时传达到每个角落。(3)注重安全组织管理,有效保障安全投入,安全措施实施和安全救援。校园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固定对象层和外来对象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园管理安全文化。其包括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创新性等理论成果和经验成果。(4)建立健全安全激励制度,对安全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树立典型模范,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为高校广义安全文化建设设定方向,并形成一个有效的反馈路径。(5)注重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很多研究中,将物态安全文化与一般的安全硬件等同,这是错误的。应加入文化因素,使校园安全更加可靠地被广大受众接受,更加人性化。注重物态安全文化沉淀就是在校园日常管理和安全文化实施过程中,注重相关的物态措施积累,提升安全可靠性。高校在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独具特色的安全科研实物成果、安全技术实物成果、安全防护用具、安全卫生设备设施等,应注重相关的物质积累。

3结论

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安全文化包括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念、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目标、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察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珍惜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实现人的价值。它是企业安全自觉性的表现,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激励、凝聚、导向和规范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行为准则和安全价值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全体员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安全管理学观点认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大概经过四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阶段。其中文化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人的健康权、生命权、劳动价值、创造性得到全面的尊重和发挥,是“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最充分体现的阶段。

二、风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国内外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其中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习惯性漠视和生产人员习惯性违章是主要原因。问题主要存在于员工思想上和行为上,而且由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已经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了。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都受其对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而支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以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并借助文化所特有的广泛渗透力、持续影响力和久经扩张力,从而转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安全理念,使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员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瓶颈,进而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企业,都是已建立和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安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企业;而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不稳定、波动状态的企业,一般都是企业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或安全文化消极,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安全文化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各要素是否能够有效地作用,进而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有效性,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最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目前,在我国风电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的现实情况下,提高员工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控制事故的发生率,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仅是风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风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得好,不但能使自身在安全运行的环境中实现良性循环,而且能使社会公众对企业建立起信心与信任,使企业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因此,风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超越了企业和行业范畴,成为涉及公众涉及社会的一件大事。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风电企业,更需要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支撑。

三、风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1.重视“以人为本”。

从组织实施安全工作到制定落实安全制度以及传承与创新安全文化,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说安全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新机制的基础。以人为本,就是珍惜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关爱员工的健康安全使其不受到伤害,并且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企业要加强教育培训,使员工的包括安全心理素质、安全生理素质、安全技术素质在内的安全文化素质能够得以提高。要想让员工自觉地执行与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建立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和典型引导机制,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突出员工是保证生产安全的核心作用。安全文化的最终载体是人,如果员工的思想、行为、技术等不能满足风电企业生产高风险、高技术的发展要求,安全生产就不可能得到有力保证,安全措施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落实,势必影响风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确立安全价值观。

风电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的价值取向,培育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先进安全价值观,充分运用企业安全价值观来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其养成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加强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哲学、安全口号等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全体员工都理解和认同,使大家自觉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主动避免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价值观应注重培养“预防管理”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鼓励广大员工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勇于报告安全问题,积极提出安全建议,以使事故防范于未然,让大家在实现企业安全价值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将安全文化理念转变为现实。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指导下,通过企业内部精神的凝聚与整合,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并且把这一观念贯彻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座右铭”的形式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

3.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本质安全是安全文化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在人、机、料、法、环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以及设备无障碍。本质安全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首先要切实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备;其次要加强全员安全文化管理,严格审查技术检查人员资质,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再者要及时解决安全技术问题,突出重大安全课题的攻关;此外还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步伐以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4.在安全管理全过程中融入安全文化。

企业现代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就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因此,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必须要融入安全文化,增强其共识性与权威性,使其服务于企业的安全战略;在企业的安全思想管理中必须要融入安全文化,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家的安全行为成为自觉;在企业安全组织管理中必须要融入安全文化,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严格实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与监察;在企业的安全培训管理中必须要融入安全文化,努力形成一种尊重安全人才、尊重安全知识和人人刻苦钻研安全技术的良好氛围;在企业的安全制度管理中必须要融入安全文化,强化思想教育,使大家充分认清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科学性、预防性、权威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维护和遵守的自觉性,使遵章守规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要严格奖惩,对违反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人和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促使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能在全体人员中得以尽快建立。将安全文化建设与推行规范化安全基础管理与生产作业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重落实。

5.强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

要认真总结自身的经验不断进行安全文化的创新。企业要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文化引进来并加以发展,同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学习型企业的建立以及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断地创新安全文化。可以邀请外部培训机构对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而且还可以在本企业内选拔、训练和聘任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以加强安全文化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此外,要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作用,例如定期开展一些安全方面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安全文化知识竞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同时要发挥网络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公司局域网、报纸、宣传栏、员工手册、安全日活动和各种会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本管理的思想植根于企业管理人员脑海中,促使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行为规范得以推进,使企业安全生产价值观得以尽快建立,使企业安全文化得以广泛宣传,安全文化才能成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才能将一般的安全管理转变为自觉传承和创新的先进安全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结合风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1.畅通信息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及时地传达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并保证相应的层面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同时应对安全信息的报告时限、对象、方式等内容加以明确。员工了解自己业务工作范围内所涉及的危害和风险,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并解决威胁安全的因素,同时还要做到一种及时有效的沟通。

2.公正的文化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对各层级、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切实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谅解错误,但是决不能容忍鲁莽的违规违章的行为,同时要让员工清楚并且认可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在对待事情的处理上,要采取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公正态度来解决问题。对于所有员工的训练考核赏罚均应一视同仁,就事论事,而非就人论事。

3.汇报的文化氛围。

针对企业规章制度要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在论证后进行相应的修订以完善规章制度。此外,针对生产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要鼓励员工说出来,企业不应该采取否认、压制或封锁的态度来对待员工汇报的安全担忧、安全问题和相应建议,应该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甚至进行全面的改革。

4.学习的文化氛围。

鼓励员工积极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运用知识技能更好的确保安全,让员工由一种被动的学习过渡到一种主动学习充实自己的态度上的转变。同时管理者要定期向员工通报安全问题,让员工能够不断的进行思考,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并且及时将安全报告反馈给员工,让每个人都从中吸取教训。任何人因为其过去的经验背景,对于提升或改进生产安全与效率有更好的建议或见解,都欢迎提出,经过严谨的讨论评估、消化吸收后,再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份。

5.机警的文化氛围。

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修编完善检修、运行规程及各项生产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文件,规范检修、运行基础管理工作。对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明确作业标准、作业程序和相关技术要求。通过检修、运行标准化作业文件的严格执行,规范检修、运行人员工作、操作行为,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人为误操作,有效保证设备检修、运行管理可控、在控。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一个发电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强弱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反映着企业安全文化程度。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要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落实现场安全警示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督促其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注意自我保护。其次,要加强现场安全警示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安全事故案例培训,促使员工时时牢记安全,自觉做好安全预防,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思想,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技术素质。第三,要发挥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各尽其责,从最高领导到班组长,齐抓共管,层层把关。

3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理念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员工宣传灌输安全理念,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促使员工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警示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企业建立“安全展室”,通过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以及典型违章案例等栏目,让全体干部、员工吸取公司内外不安全事件的经验、教训,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杜绝违章”的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安全生产活动月中,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安全活动,通过安全经验交流、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安全标语、防火知识宣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4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安全文化

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尊重科学是创建展览馆安全文化的核心,而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展览馆安全文化实际上就是对馆内员工的建设,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人本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掌握着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因此,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以往,展览馆员工对于“只有生产行业才涉及安全文化”的观念根深蒂固,脑海里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随着“大众走进展览馆”的热潮持续加温,展览馆管理者不断在“安全管理”上增加砝码,在员工的安全监管上加大力度,使得“我要安全”本来应是展览馆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在实际中却演变为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只有用科学的安全理念将强迫过渡到自觉,将被动变主动,才能转变员工固有思想,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人的因素,核心是责任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就不到位,工作也就不可能到位。安全运行如今已经成为展览馆发展的第一要素,如何使员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安全是现代展览馆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我们用宣传的手段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宣传展板、馆内的滚动字幕、条幅等引导员工和观众,为他们营造安全学习的氛围,让安全深植每个人的心中。我们还签订安全责任书,开展风险培训,通过单位与员工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员工家属也加入到宣传教育中来,使员工不只在单位受到安全教育,回到家里也可以耳濡目染。同时,也让员工体会到让大众拥有安全愉悦的参观旅程的重要性,也会为自己带来工作的满足感。总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调整好心态,以主观的思想去了解安全、接受安全,才能保证展览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二、严肃监督,以严格的制度维护安全

科学规范、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职能,这对于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有着重要作用。展览馆在决策、指挥、管理、运作等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安全运行、事故为零的目标不难实现。展览馆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疏忽大意不得、松懈怠慢不得,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加强管理、严格制度,做到没有安全保障的设备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布展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运营不要,要树立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观念。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展览馆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安全运行开关、建立安全参观环境长效机制的目标。我们一直强调安全环保无小事,指的就是要把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重大事故的起因,往往只是一个很小的疏忽。在这方面,一些博物馆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抓展览馆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日常工作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细小环节抓起,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细节抓住了、小事抓好了,安全工作就有了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展览馆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为核心,持续改进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安全制度。加强安全运维合同和全员绩效考核管理,要分级分层次管理,明确每个展厅责任主体,抓好安全隐患治理,实现“治理一个展区,消除一个隐患”的最终目标。

三、规范行为,以良好的习惯保障安全

科学管理是用制度规范人,而不是管理人。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谨慎,更要在行为上落实,形成安全人员事事细心、物业人员项项同心、管理人员处处留心,三方共同协作,以联动作用的局面,共同形成安全闭环。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全操作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人远离危险。不好的习惯,是产生事故的根源。博物馆安全事故近些年为什么频繁发生、不断曝光,说到底,就是一些不良习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而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抓住影响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坚持不懈地做好展览馆工作。首先,要靠文化引领促进习惯养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习惯养成是潜移默化的。而文化对于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珍视生命健康的文化理念,有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开放、重视观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浓厚氛围,良好习惯的形成就有了土壤和环境。第二,要靠能力提升促进习惯养成。人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安全工作来讲,只有我们的每一位员工,人人都熟悉掌握相应的安全理论和方法,做到科学管理、细心布展,才能确保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第三,要靠制度落实促进习惯养成。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习惯形成的有力保证。没有制度的激励和约束,良好习惯就难以形成。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有些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这里面,有三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一个是狠抓执行、一抓到底,严明纪律、严肃处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第二个是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统一的统一,该规范的规范;第三个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员工执行制度创造便利条件。在这方面,我们要注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使安全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得到保障。

四、营造氛围,以特色的理念传播安全

从实践中悟出道理,从工作中寻找规律,从挫折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提炼经验。我们的安全文化知识是从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结经验要“根”在实践、“重”在思考、“贵”在及时、“旨”在求实。作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场所,我们在提升自己的安全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展览馆场所资源,向大众宣贯安全文化,传递安全知识,使“安全之花”在员工和群众间同时绽放。我们围绕实现“零事故”的目标,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按照QHSE体系的管理要求,强“三基”,反“三违”,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团队执行力,实现安全生产。努力把展览馆建设成为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岗岗保安全的“坚强堡垒”。严格遵照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编写要害岗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辟安全生产活动专栏,放在醒目的位置,便于员工进行学习;加强员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地经验,并能准确找到消防用具、紧急开关位置,当遇到险情,能在有效的组织观众安全离开的同时,也能确保自身安全。全年要进行春、秋季“消防应急演练”、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及实际操作”活动及消防火灾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还要用“家庭安全”的知识警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