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微课堂

初中数学微课堂

初中数学微课堂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直观;高效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原有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由此,教师都在不断主动学习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微课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了解微课特点,认识微课,运用好微课,对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慎重选择内容运用微课

我们学校课堂改革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称为“四边”教学模式,这四个环节是:学生自学、教师巡导;学生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边清边练、巩固提高。这四个教学环节对老师、学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互讲、互帮,共同提高,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这四个环节中都有可能用到微课,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用微课呢?

1.情境引入环节可选择微课

对学生自学没难度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了还有困难的可用微课。因为微课重在解惑,通过几分钟的微视频讲解让学生豁然开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选用微课

当传统教学资源PPT等不能有效解决所学内容时可使用微课视频,因微课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等)的讲解,能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突破疑点。同时,数学微课可让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和巩固知识,充分显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

3.对作业讲评可选用微课

数学科的作业评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评讲内容如果是普遍的典型现象,经过分析,找出出错原因,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练的量不够,可以进行微课设计。目的是对学生片面理解及时矫正,达到目标要求掌握的层次。

二、科学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观念运用微课

做数学微课,需要教师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学习,探索新技术知识,以便能更好地教育教学。同时为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成绩、开阔视野,教师课前就要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通过听课、看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

2.微课时间安排恰当

微课的特点是对知识碎片化,把一个知识点进行循序渐进、完整的讲解,集中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但不能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讲得越多越好,讲授越精越好,变式训练越复杂越好,这样会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上欠合理,给人完成任务不突出重点的感觉,达不到理想效果。

3.应用微课内容连贯

微课具有知识点明确、动态性和趣味性的特性,教师在课堂上用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但为了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教学时不能为用微课而用微课,也不能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因此,让一堂课时间安排上整体合理,知识上紧密联系,对知识产生、形成及运用水到渠成、融会贯通,这才是我们使用微课提高效果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下,微课对数学课堂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要恰当选择内容制作微课、科学运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及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应用

微课已经逐渐走入了初中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把微课这一教学元素的特长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认真思索的教学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微课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以便于教师对微课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利用好微课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 微课的优点

作为数学教师,主要是思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充分吸收并消化.

一般来讲,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是每堂课讲解少量几个,内容不多,但很充实. 微课视频等教学素材在课堂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仍能够简洁直观的、形象立体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尤其是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全方位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远比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效率高得多,教学中,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业务能力非常突出,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空间想象力不足,老师讲了半天学生仍旧没有完全掌握,二者明显不在同一教学轨道上,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这段宝贵时间被白白浪费. 而微课视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学生在知识点、重难点理解掌握上的困难,微课视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的安排更为合理.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的宣讲,占用了绝大部分教学时间,“满堂灌”问题较为突出. 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难以适应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维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欠缺,长期以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跟随教师的步伐,同时教师则由于辛苦的付出却看不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产生消极情绪. 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科目教学工作的进展. 微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它不再需要教师倾尽全力在讲台上讲解,它将课堂四十五分钟划分得更加合理.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准备微课堂之前,都会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做成大约8到10分钟的微课视频,把本堂课的重难点、要点全部搜集到视频之中,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图像来理解、掌握. 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学重心可以转移到学生上来,教师以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微课视频所呈现的重难点知识背景下,相互交流协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微课视频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思考是多元的.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过直观简洁的视频和图片,他们掌握起来更加轻松,有一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知识的好奇和欲望. 对于教师来讲,在做好微课视频后,看到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认真展开思考交流和讨论,并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师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激励他们继续履行职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素质培养.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注重几何直观和物理解释,重视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微课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例题较多、便于自学等特点. 微课将这些要求和素材完美融合,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初中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微课的劣势

尽管微课是以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技术等新元素为基础提出的教学方式,但微课依然存在着劣势. 首先,微课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对于一些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并已经习惯过去教学模式的“老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他们的教学负担,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观念不容易改变. 因此,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推广中势必会遇到重重阻碍和误解. 其次,只要准备好了教学素材,微课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供教师和学生采用,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这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再次,少数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微课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微课就是说课,把本应该45分钟的内容浓缩到短短的八到十分钟,从根本上误解了微课. 最后,微课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8到10分钟,却需要耗费教师几天的时间来搜集、整理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初中数学课堂的微课建设,必须立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才能找到适合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3-0036-04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视频;导学案教学

引言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微视频以及导学案教学方式,将这两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能将较为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易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如果二者分开进行使用,教师还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教学效果却没有二者结合起来教学的效果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也以初中数学为例,对“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的结合教学进行了分析。

1.初中数学课堂“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的结合的重要性

在以往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真的就只是讲解,而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对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产生直观感受,长时间下去如果学生一直还是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1]。但是,如果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将“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本身就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初中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本身就会有着较大的兴趣,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最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从而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2.初中数学课堂“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的结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和学生的交流

就目前而言,在结合“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会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但是,实际互动的时间还是很少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还是很难彻底的放松,而这种模式下学生也还是像之前一样只能被动的接受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很难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

2.2微视频质量不够

在结合“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发挥二者的价值,就一定要确保两个教学方法使用的合理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所使用的微视频制作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至还有些教师直接从网上搜索相似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保证视频内容和教学内容一致,最终就会影响到“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结合教学的质量。

2.3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引导性不够

在结合“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导学案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也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没有重视这一方式的引导性,反而是将导学案直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这种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就随之上升[2]。

3.初中数学课堂“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的结合的措施

3.1注重和学生的交流

在结合“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其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改变之前不注重和学生交流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以此来为学生制定最为合理的结合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探索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应用导学案来展示三角形按照角、边类型,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之后,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微视频来播放这一知识中较为关键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个星内角和是多少吗?不如使用量角器去测量一下吧”,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来告知学生应该自主参与到实际数学问题探究中,这样学生就能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结合教学的价值。

2.2确保微视频质量

在结合“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微视频质量会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确保微视频的质量。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学习相应的视频制作软件,在制作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制作,同时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最终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2.3做好导学案引导工作

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十分的重要,因此,教师在结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变量与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采用微视频对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理清视频以及导学案中所存在的知识点以及思路,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Y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而要想发挥二者结合的最大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确保微视频质量,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第5篇

一、有效备课,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中心问题.因此,教师应以“导学案”为载体抓有效备课,以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注重变式题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应该清醒认识到素质全面的学生,不仅是德、智、体四平八稳发展的“听话”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作为最高道德标准,才能使受教育者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中变式题的训练与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

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如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DE=BF,连结CE、AF.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的结论变式:根据条件还能得到哪些结论?怎么证明?

问题的条件变式:保持ABCD条件不变,把DE=BF改为:

1.E、F是AD、BC的中点,那么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2.如果AF、CE为∠BAD、∠BCD的平分线,那么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三、注重倾听与对话,打开学生心灵交互的大门

1.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

第一,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倾听: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

第二,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生成;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等等.

第三,教师在倾听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着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生命对话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从“固定化设计”走向“人性化设计”,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数学教学过程当然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但是单纯从知识到技能的教学是线性的,要有个“宽度”,那就是过程与方法,学生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构成了一个平面教学;还要有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三维一体,教师需要真诚投入,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四、精心创设情境,增强兴趣,刺激回忆三管齐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增强兴趣是教学结构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机制,应当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来应用,它是达到高效率教学的“基石”.刺激回忆是指教师通过提问、演示、讨论、检查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与当前学习课题有关的旧知能.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学习本身就是在旧知能的基础上对新知能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是学习新知能的前提.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任何习得的东西被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当新学习发生时,学习者必须从长时记忆中搜寻并提取某些与新知能有联系的信息.因此,教师应将三者有效结合,三管齐下,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课堂增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注意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对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