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制度范文第1篇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与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确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思想,不要把人才数量作为衡量竞争实力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如何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并且要立足于自己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改变观念,建立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系统,造就综合性人才是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体质等。现代社会环境中人才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强健的体质外,如何强化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配合,创造一个展示个性和创新能力的环境。

二、逐步调整人才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建立人才配置指导中心,从宏观上把握人才资源的产业布局。促使人才向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合理流动,增加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壮大高、精、尖产业的人才队伍,逐渐达到人才资源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缩小人才分布的地区差异。首先,给予中西部地区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一定的倾斜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并且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现有人才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其次,走东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共享之路,打破人才流动的地域性、政策性束缚。

三、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制度

制定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政策。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开发。开发是对人的能力的发现、鼓励、提高和科学地使用。由于人力资源是具有能动性、高增值性的特殊资源,因此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政策,是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的重要环节。

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首先在于优化我国的教育政策。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为了从整体上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我国人力资源低下的状况,教育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

四、建立人力资源的流动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我们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为此,政府应制订宽松的、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法规,并努力做好人力资源流动的服务工作。除提供必要的场所,中介服务外,还要广泛开展人力资源流动中的、仲裁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努力将人力资源流动的服务范围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在流动方式上,不拘泥固有模式,力求多样化。大力提倡以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上述政策,尽可能改善和缓解人力资源性质、专业、层次在部门之间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使人力资源的分布、人力资源结构比例等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相适应。

五、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

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价值并将价值通过劳动转化为资本的特性,是建立人力资源使用制度的必备条件。人力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投入是与人力资源所形成的价值成正比例关系的。而人力资源价值又与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也是正比例关系。因此,必须要按照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和转化的资本量,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政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使用,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于受地域、行业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确有不少配置的难度及复杂性。必须明确,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要确保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部门、行业及地域分布上配置的合理性,全社会各类职业上配置的合理性,人才专业结构上配置的合理性等等。

六、强化人力资源的投资政策

人力资源的投资,就是在人身上所进行的旨在增加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的投资。人力资源的投资,包括人口生产、教育、卫生保健、人力迁移等项目。其中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投资。

人力资源制度范文第2篇

 

一、总则

第一条  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的聘用、试用、报到、保证、职务、任免、调迁、解职、服务、交接、给假、出差、值班、考核、奖惩、待遇、福利、退休、抚恤等事项除国家有关规定外,皆按本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公司自总经理以下工作人员均称为本公司职员。

第四条  本公司职员,均应遵守本规则各项规定。

 

二、聘用

第一条  本公司所需员工,一律公开条件,向社会招聘。

第二条  本公司聘用职员以学识、品德、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职务或工作者为原则,但特殊需要时不在此限。

第三条 新员工的聘用,根据业务需要,由主管人事部门统筹计划,呈报核准。

第四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才能聘用:

(一)副总经理以上职位,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熟悉业务,具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年龄在35岁以上;

(二)部门经理,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熟悉业务,具有2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年龄在25岁以上;

(三)一般职员,高中以上学历,其条件符合职务要求。

第五条  本公司特勤人员(司机、保安、打字员),必须具备下列资格,经考试合格,才能聘用:

(一)司机:有汽车驾驶执照,并具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

(二)保安:身高1.72cm以上,有安全保安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三)打字员:擅长中英文打字,有实际工作经验。

 

三、试用及报到

第一条  新聘用人员的试用期为三个月,期满合格者方予录用为正式员工。

第二条  员工在试用期内品行和能力欠佳不适合工作者,可随时停止使用。

第三条  员工录用前应办理报到手续,并按规定时间上班。

(一)填写个人履历表;

(二)交登记照片五张;

(三)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四)交(验)学历证。

 

四、保证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均应觅妥保证人,保证其在本公司服务期间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新进员工于协妥保证手续后才能报到。前项保证手续及保证人之责任均按保证书保证规约执行。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保证人(以下简称保证人)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一)团体保:资本充实经合法登记有案的工厂或商号;

(二)个人保:有正当职业,在社会上有相当信誉及地位之人士。但被保人之配偶或直系亲属或本公司董事监察人现职人员均不得为保证人。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经管现款、票据、材料、成品等人员,其保证人应为相当之团体保。

第四条  被保人如有下列各款事情之一者,保证人应负一切赔偿责任,并负责代被保人办理离职手续:

(一)违反本公司一切规章或有营私、舞弊、盗窃及其他不法行为致本公司蒙受损害者;

(二)贪污公款挪用公物者;

(三)弃职潜逃者。

第五条  保证人之职业或住址如有变更时,应由保证人或被保人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办理更正。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如因职务变更而原保证人认为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时,被保人应随时另觅妥保证人。

第七条  保证人如因故欲退保或因其他事故丧失其保证资格时,应立即以书面通知本公司,由被保人另觅新保证人办妥换保手续,发还原缴保证书后方得解除保证责任。 「 1

第八条  本公司员工之保证人如发现不妥时可随时告知被保人在规定限期内换保,在换职期间如有必要可暂停其职务,待换保手续办妥后才准许复职。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离职,经办妥移交手续后6个月内如未发现任何弊端时才通知保证人,解除保证人之保证责任。

 

五、职务行免

第一条  各级主管职务的委派分为实授、二种。

第二条  职务的任免除依章程由董事会核定外,各单位主管如认为有必要时可填具调派意见表呈总经理核定任免。

第三条  职务任免经核定后由人事部填发人事任(免)令。

第四条  职务委派经核定后按新职务加薪,其数额另行决定。

 

六、迁调

第一条  本公司基于业务上的需要,可随时调动任一员工的职务或服务地点,被调的员工如借故推诿,均以抗命论处。

第二条  各单位主管依其管辖内所属员工之个性、学识和能力,力求人尽其才,以达到人与事相互配合,可填具异动单呈核派调。

第三条  奉调员工接到调迁通知后,单位主管人员应于10日内,其他人员应于7日内办妥移交手续就任新职。前项奉调员工由于所管事件物特别繁杂,无法如期内妥移交手续时,可酌予延长,最长以5日为限。

第四条  奉调员工可比照出差旅费支给办法报支旅费。其随往的直系眷属得凭乘车证明实支交通费,但以五口为限。搬运家具之运费,可依检附单据及单位主管证明报支。

第五条  奉调员工离开原职时应办妥移交手续,才能赴新职单位报到,不能按时办理完移交者在准延期内办理移交手续,否则以移交不清论处。

第六条  调迁员工在新任者未到职前,其所遗职务可由直属主管暂。

 

七、解职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之解职分为“当然解职”、“退休”、“辞职”、“停职”、“资遣”及免职或解雇六种。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死亡为“当然解职”,得依本章第十六之规定给抚恤金。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退休给予退休金,其办法另定。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自请辞职者,应于请辞日三十天前以书面形式申请核准,在未核准前不得离职,擅自离职者以旷工论处。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命令停职:

(一)保证人更换期间,所属一级单位主管为必要停职者;

(二)因病延长之假期超过6个月者;

(三)触犯法律嫌疑重大而被羁押或提起公诉者。

第六条  命令停职。遇下列情况,酌情予以处理:

(一)因换保停职者,自停职日起15天内未办妥换保手续者,予以免职或解雇;

(二)因病被命令停职者,自停职日起6个月内未能痊愈申请复职者即被资遣或命令退休;

(三)因案被命令停职者,经判决为有期徒刑以上的被免职或解雇,但经侦查撤诉或判决无罪确定后,可予复职。

第七条  本公司员工于停职期间,停发一切薪金,其服务年限以中断计。

第八条  本公司因实际业务需要或资遣有关员工,其办法另定。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离职,除“当然解职”及“命令解职”未能办理交接手续者外,均应办理交接手续,经各部门接交人签准后才能离职。 2

 

八、服务

第一条  本公司各级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及公告。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应接受上级主管之指挥与监督,不得违抗,如有意见应于事前述明核办。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应尊重公司信誉,凡个人意见涉及本公司方面者,非经许可,不得对外发表,除办理本公司指定任务外,不得擅用本公司名义。

第四条  本公司员工不得经营或出资与本公司类似及职务上有关之事业或兼任公司以外之职务,但经董事长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应尽忠职守,并保守业务上之一切机密。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执行职务时,应力求切实,不得畏难规避,互相推诿或无故拖延。

第七条  本公司员工处理业务,应有成本观念,对一切公物应加爱护,公物非经许可,不得私自携出。

第八条  本公司员工对外接洽事项,应态度谦和,不得有骄傲满足以损害本公司名誉之行为。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应彼此通力合作,同舟共济,不得妄生意见、吵闹、斗殴、播弄是非或其他扰乱秩序,妨碍风纪之事情。

第十条  本公司员工出勤管理应依员工出勤管理办法之规定办理,员工出勤管理办法另订之。

第十一条  本公司员因业务需要加班者,应依加班管理办法规定办理,加班管理办法另订之。

 

九、交接手续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交接分为:

(一)主管人员交接;

(二)管理人员交接

第二条  称主管人员者为主管各级单位之人员;称经管人员者为直接经管财物或事务之人员。

第三条  主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

(一)单位人员名册;

(二)未办及未了事项;

(三)主管之财务及事务。

第四条  经管人员应就下列事项分别造册办理移交:

(一)所经管之财物事务;

(二)未办及未了事项。

第五条  一级单位主管主人员交卸时应由公司负责人派员监交,二级单位以下人员交卸时可由该单位主管人员监交。

第六条  本公司员工之交接,如发生争执应由监交人述明经过,会同移交人及接收人拟出处理意见呈报上级主管核定。

第七条  所有人员移交应于交卸之日将上述第三条规定之事项移交完毕。

第八条  经管人员移交应于交卸日将上述第四条规定之事项移交完毕。

第九条  所有人员移交时应由后任会同监交人依移表册逐项点收清楚,于前任移交后3日内接收完毕,检齐移交清册与前任及监交人会签呈报。

第十条  各级人员移交应亲自办理,其如有特别原因,经核准得指定负责人代为办理交卸时,所有一切责任仍由原移交人负责。

第十一条  各级人员过期不移交或移交不清者得责令于十天内交卸清楚,其缺少公物或致公司受损失者应负赔偿责任。

 

十、请假休假管理规定

第一条  本公司以下列日期为例假日(若有变更时得预先公布),但因业务需要可指定照常上班需以加班计算:

(一)节假日:

1. 元旦;

2. 春节;

3. 妇女节(限女性);

4. 劳动节;

5. 国庆节。 3

(二)其他经公司决定之休假日;

第二条  员工请假分下列七种:

(一)事假:因事必须本身处理者可请事假,每年积计以14天为限;

(二)病假:因病治疗或休养者应具特约医院或公立医院证明申请病假,每年积计以30天为限;住院者,以1年为限,两者合计不得超过1年;

(三)婚假(均包括节假日):

1. 员工结婚可请婚假3天;

2. 子女结婚可请假2天。

(四)产假(均包括节假日)

1. 员工生育可请假90天,晚婚产假加15天,办独生子女手续再加35天;

2. 配偶分娩可休假10天。

(五)丧假(包括节假日):

1. 祖父母、父母配偶及子女丧亡可请丧假3天;

2. 兄弟姊妹及岳父母之丧亡可请假2天;

3. 其他直系亲属丧亡可请假1天。

(六)公假:因兵役检查或军政各机关之调训,期间不满1个月者或应国家考试或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在此3天以内者,可请公假。

(七)特别假:依其服务年资,可分别给予特别假。

第三条  前条各款假期内之薪金照常支给。

第四条  第二条各条款假期之核准权限如下:

(一)主管级以下人员,假期3天内由主管核准,3天以上由经理(主任)核准;

(二)主管级人员,假期3天内由经理核准,3天以上由总监或副总经理核准;

(三)经理级人员由总监以上主管核准。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因执行职务所生之危险致伤病不能工作者,以公假论,期间以年为限。其假期延至次年时应合并计算,假期中薪资照给。过期仍未痊愈者可依退休规定命令退休。

第六条  请假逾期,应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事假逾期按日计扣薪金,1年内事假积计超过30天者免职或解雇;

(二)病假逾期可以用未清事假之假期抵销,事假不敷抵销时按日计扣薪金;但患重大疾病需要长期疗养,经总经理特别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七条  特准病假以半年为限,其假期延至次年时应合并计算。特准病假期间薪资减半发给,逾期者得予命令退休或资遣。

    第八条  本公司员工请假除因急病不能自行呈核时可由同事或家属代为外,须亲自办理请假手续。未办妥请假手续,不得先离职,否则以旷工论处。

    第九条  本公司员工请假期届满行续假或虽行续假尚未核准而不到职者,除确因病或临时发生意外等不可抗力事情外,均以旷工论。

    第十条  本公司员工旷工在7日以内按日计扣薪金。

    第十一条  请假理由不充分或有妨碍工作时,可酌情不予给假,或缩短假期或令延期请假。

    第十二条  请假者必须将经办事务交待其他员工,并在请假单内注明。

    第十三条  计算全年可请假日数,均自每年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中途停职者,比例递减。特准病假延至次年销假者,其次年事、病假期比照中途到职人员计算。

    第十四条  本公司员工依本规则所请各假如发现有虚伪事情者,除以旷工论处外,并依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4】

    第十五条  在本公司服务1年以上满3年者每年给予特别休假7天;服务3年以上未满5年每年给予特别休假10天;服务5年以上未满10年者给予特别休假14天;服务满10年者给予特别休假15天,满10年以上每增满1年加给1天,但至多以30天为限。

    第十六条  特别休假按以下手续办理:

    (一)每年初(元月)由各单位在不妨碍工作范围内,自行排特别休假日期。特别休假日期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原单位,一分逐级转呈各部(室)经理(主任)核阅后送人事单位备查;

(二)特别假休假时,应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填员工请假记录卡),并觅妥职务人,办妥职务交待后才能休假;

(三)基于业务上的需要不能休假时,可比照休假天数的薪金数额改为奖金,若干休假期间,因业务需要奉令销假照常工作而不补休假者,亦比照其未休假天数的薪资额改发奖金。

第十七条  员工在休假之前1年有下列事情之一者,不给予特别假:

(一)事、病假积计逾21天者;

(二)旷工达3天以上者。

 

十一、值班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公司于节假日及每天工作时间外所办一切事务,除由主管人员在各自职守内负责外,应另派员工值班处理下列事项:

(一)临时发生事件及各项必要措施;

(二)指挥监督保安人员及值勤工作;

(三)预防灾害、盗窃及其他危机事项;

(四)随时注意清洁卫生、安全措施与公务保密;

(五)公司交办的各项事宜。

第二条  本公司员工值班,其时间规定如下:

(一)自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下午五时半起至次日上午上班时间止。

(二)节假日、日班,上午八时起至下午五时半止(可随办公时间的变更而变更);夜班,下午五时半起至次日上午八时止。

第三条  员工值班安排表由各部门编排,于上月底公布并通知值班人员按时值班。并在值日牌写明值班员工的姓名,悬挂于明显的地方。

第四条  值班员工应按照规定时间在指定场所连续执行任务,不得中途停歇或随意外出,并须在本公司或工厂内所指定的地方食宿。

第五条  值班员工遇有事情发生可先进行处理,事后分别报告。如遇其职权不能处理的,应立即呈报并请示主管领导办理。

第六条  值班员工收到电文应分别依下列方式处理:

(一)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可即时处理;

(二)非职权所及,视其性质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负责人处理;

(三)密件或发时信件应立即原封保管,于上班时呈送有关领导。

第七条  值班员工应将值班时所处理的事项填个值班报告表,于交班时送主管领导转呈核查,报告表另定。

第八条  值班员工如遇紧急事件处理得当,使公司减少损失者,公司视其情节给予嘉奖。

第九条  值班员工在值班时间内,擅离职守应给予记大过处分,因情节严重造成损失者,从重论处。

第十条  值班员工因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值班的,应先行请假或请其他员工并呈准。出差时亦同,者应负一切责任。

第十一条  本公司员工值班可领取值班津贴,其标准另定。 『 5

 

十二、考核

第一条  公司员工考核分为试用考核、平时考核及年中、年终考核等四种。

(一)试用考核依本公司人事规则规定任聘人员均应试用3个月。试用3个月后应参加试用人员考核,由试用单位主管负责考核。如试用单位认为有必要延长试用时间或改其派他单位试用抑或解雇,应附试用考核表,注明具体事实情节,呈报经理或主任核准。延长试用,不得超过3个月。考核人员应督导被考核人员提具试用期间心得报告。

(二)平时考核:

1. 各级主管对于所属员工应就其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随时进行考核,其有特殊功过者,应随时报请奖惩;

2. 主管人事人员,对于员工假勤奖惩应统计详载于请假记录簿内,并提供考核之参考。

(三)年中考核:

于每年6月底举行,但经决议认为无必要时可予取消年中考核。

(四)年终考核:

1. 员工于每年12月底举行总考核一次;

2. 考核时,担任初考各单位主管应参考平时考核记录簿及人事记录之假勤记录,填具考核表报送复审。

第二条  考核年度为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不得参加考核:

(一)试用人员;

(二)复职未满3个月或留职停薪者;

第四条  前条不得参加考核人员之姓名,免列于考核人员名册内,但应另附不参加考核人员名册报备。

第五条  本公司员工年中、年终考核分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勤惰等项目,并可各分细目,以各细目分数评定(每项每分考核表另完成)。

第六条  考核成绩分优、甲、乙、丙等四等级。

第七条  年中、年终考核分初考、复考及核准,程序另定。

第八条  办理考核人员应严守秘案,不得营私舞弊或遗漏。

第九条  年中、年终考核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考核成绩不得列为优等。

(一)所请各假(不包括公假)合计数超过人事规则中请假办法规定日数者;

(二)旷工日数达2天以上者;

(三)本年度受记过以上处分未经抵销者。

第十条  年终奖金的加发与减发。

(一)本公司员工于考核年度内如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可加发的终奖金:

1. 嘉奖一次加发年终奖金10%;

2. 记功一次加发年终奖金30%;

3. 记大功一次加发年终资金60%;

4. 以上各项嘉奖记功次数依次类推,加发年终奖金。

(二)本公司员工于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减发年终奖金:

1. 所请各假(不包括公假)合计数超过规定满一星期者,减发20%,满三星期者,减发40%,满三星期者减发60%;

2. 记过一次减发20%;

3. 记大过一次减发60%;

4. 以上各项请假期限及记达次数依次类推,减发年终奖金。

第十一条  任职未满1年者,其年终奖金按其服务月数比例发给。

 

十三、奖惩

第一条  本公司员工之奖劢分为“奖金”、“记大功”、“记功”、“嘉奖”。

(一)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酌予“奖金”或“记大功”:

1. 对主办业务有重大革新,提出具体方案,经实行确有成效者;

2. 办理重要业务成绩特优或有特殊功绩者;

3. 适时消灭意外事件,或重大变故,使公司免遭严重损害者; 『 6

4. 在恶劣环境下,冒生命危险尽力职守者;

5. 对于舞弊,或有危害公司权益事件,能事先揭发、制止者;

6. 研究改善生产设备,有特殊功效者。

(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记功”:

1. 对于主办业务有重在拓展或改革具有实效者;

2. 执行临时紧急任务能依限期完成者;

3. 协助第(一)项1至3款人员达成任务确有贡献者;

4. 利用废料有较大成果者。

(三)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嘉奖”:

1. 品行优良技术超群、工作认真、克尽职守者;

2. 领导有方,使业务工作拓展有相当成效者;

3. 预防机械发生故障或抢修工程使生产不致中断者;

4. 品行端正、遵计规章、服务指导、堪为全体员工楷

模者;

5. 节省物料,有显著成绩者。

(四)其他对本公司或公众有利益之行为,具有事实证明者,亦得以奖励。

第二条  员工之奖励,以嘉奖3次等于记功1次,记功3次等于记大功1次。

第三条  本公司员工之惩处分为“免职或解雇”、“降级”、“记大过”、“记过”、“警告”,分别予以惩处。

(一)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解雇或免职”处分:

1. 假借职权,营私舞弊者;

2. 盗窃公司财务,挪用公款、故意毁损公物者;

3. 携带违禁品进入工作场所者;

4. 在工作场所聚赌或斗殴者;

5. 不服从主管之指挥调遣,且有威胁行为者;

6. 利用工作时间,擅自在外兼职者;

7. 逾期仍移交不清者;

8. 汇漏公司机密、捏造谣言或酿成意外灾害,致公司受重在损失者;

9. 品行不端、严重损及公司信誉者;

10. 仿效上级主管人员签字,盗用印信者或擅用公司名义者;

11. 连续旷工3天或全年旷工达7日以上者;

12. 记大过达两次者。

(二)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降级”、“记大过”处分:

1. 直属主管对所属人员明知舞弊有据,而予以隐瞒庇护或不为举报者;

2. 故意浪费公司财物或办事疏忽使公司受损者;

3. 违抗命令,或有威胁侮辱主管之行为,情节较轻者;

4. 泄漏机密或虚报事实者;

5. 品行不端有损公司信誉者;

6. 在物料仓库或危险场所违背禁令,或吸烟引火者;

7. 在工作场所男女嬉戏,有妨害风化行为者;

8. 全年旷工达4日以上者。

(三)员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记过”处分:

1. 疏忽过失致公物损坏者;

2. 未经准许,擅自带外人入厂参观者;

3. 工作不力、屡诫不改者;

4. 在工作场所酗酒滋事,影响秩序者;

5. 在工作场所制造私人物件者;

6. 冒替签到或打卡者(本人及顶替者)。

(四)员工具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应予以(警告)处分:

1. 遇非常事变,故意规避者;

2. 在工作场所内喧哗或口角,不服管教者;

3. 办事不力,于工作时间内偷闲怠眠者;

4. 浪费物料者;

5. 办公时间私自外出者;

6. 科长级以上人员月份内迟到、早退次数累计7次(含7次)以上者。

(五)其他违反本公司各项规章,应分别予以惩处。

第四条  员工之惩处,警告3次等于记过1次,记过3次等于记大过1次,累计记大过两次,应予免职或解雇。

 

十四、待遇

十五、福利

十六、退休与抚恤

人力资源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执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核心是对人、财、物的管理,而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管理归根结底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企业的人才资源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即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和动力,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源泉。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实施过程中,制度的关键性作用不可忽视,它是促使现有组织人力资源转变为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因此,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制度、入职离职制度、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等。目前,许多企业在制度制定层面存在着设计不完善、不切合实际、阻碍企业发展等问题,在制度的执行层面存在着落实困难、不能有效发挥制度的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的要点

1.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的性质、人员的来源、构成和管理各有不同,要使人力资源制度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例如激励机制的建立,以联邦快递的经典案例为例,联邦快递系统的核心是保证货物按时送达,它必须在夜间让所有飞机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把货物快速转发到各架飞机上,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延误,就无法将货物及时送到客户手里。曾有一段时间,联邦快递的夜班工人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管理者尝试各种方法就是没效果,最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公司是按照小时支付薪水,工人干的时间越长拿到的报酬越多,于是出现工人故意拖延时间的现象,公司立即改为按照班次来支付薪水,并允许工人完成工作后提前回家,果然效率大大提升。而对于其他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就无法利用此方式激励员工,因为房地产开发属于高投入行业,工期越长,投入的成本越高,利润就越低。但如果一味追求利润,采用如联邦快递似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干的越快得到的奖励越多,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量的豆腐渣工程,最终损害企业的品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企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制度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旧的制度,废止不合理的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制度,才能有效发挥制度的重要作用。比如绩效考核制度要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使员工能够及时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动力。又比如婚假、产假等福利制度,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断更新,使员工能够根据国家的规定依法享有自己的权利。

3.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有研究认为“一流的企业管理靠文化,二流的企业管理靠制度,三流的企业管理靠人。”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应将人才、制度与文化三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笔者所在的某酒店服务企业,企业文化是“专业、高效、精细、卓越”,“专业”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制定持续有效的培训和技能评定制度,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提升高技能员工待遇,凭借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步入行业专业化道路。“高效”体现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遵循SMART原则,根据不同岗位设置具体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金挂钩,实现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的共同提升。“精细”体现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管理,遵守《员工手册》,从仪容仪表统一、办公环境“6S”管理、标准化服务用语、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等细节方面,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对客精细化服务水平。“卓越”体现在对员工的薪酬待遇,奖金设置与经营效益挂钩,为企业带来效益和良好口碑的个人可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和稳定人才,实现企业和人才共同实现“卓越”。

四、制度的执行需要关注的要点

1.制度的执行要强化学习培训

因制度建设存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企业员工存在新老交替的需求,员工理解力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制度的贯彻执行。克服这类问题,就要对制度进行反复学习和培训,从新员工入职伊始就进行人事制度的培训,之后定期反复进行宣贯、培训和考试,所有参加过培训的员工都要亲自签名,以免出现员工以“不知道不理解”为借口违反制度。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意识,使其理解和接受制度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观意识到违反制度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不利,自发自觉的遵守制度。另外,培训也要讲究方法,要提前做好调研,摸清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关注点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培训中穿插一些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等环节,使枯燥乏味的制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印象深刻。

2.制度的执行要强化监督考核

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其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一是严格考核管理,实行定期考核,按自上而下逐级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和职级升降的重要依据。通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提高大家对制度执行的重视。二是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对制度执行不力者必须处罚,尤其对重复性、典型性问题,严格处理,决不姑息,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三是要加强全面监督,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要相互监督,定期开展评比,选树遵守制度的榜样,营造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3.制度的执行要强化公平公正

制度的执行涉及企业全体人员,不分岗位不分级别,制度要得以顺利执行,就需要消除特权主义思想。古有曹操以“割发代首”树立遵守制度的榜样,今有提出的“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管理层树立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违反制度自觉接受处罚,将会对基层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制度执行体系,确保制度发挥最大的功效。总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是每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的课题,如何很好的完成这个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帅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构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75-76.

[2]崔安荣,刘鸿弢.制度建设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40-42.

人力资源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学校管理,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教学过程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人民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校发展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过程中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对待教师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地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考核处罚等。在现实生活中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滋生起来,有些教师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津贴、福利发足了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但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少学校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资不少,而教育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不高,反倒贻误了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机。比如有些学校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为物质激励太高会带来副作用,首先会使教师之间彼此封锁新的课程改革信息,对教学资源不进行集体整合,甚至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障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者教师之间为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拼命地抢时间给学生补课,影响学校整个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环境

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校园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校园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教育教学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教师认可的校园文化来管理,可以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可操作、易把握、能考核且公正、公平,公开的激励机制量化方案

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考核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学校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

3.实行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现状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可以运用工作效果激励,工作量激励等,尽量把教师放在他所专长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种类以增加教师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教师通过“教代会”中的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较为普遍。

但“教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学校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当教师完成他的本期教育教学并获得全年级第一名时,他就优先被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结果,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教师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校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校园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建立和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创造教育佳绩的一个秘方,学校要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教育改革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学校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80年代教育主要注重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教师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学校就应制定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要让教师更并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要让教师多一点学习的空间、多一点实践教学的办法,多一点关爱学生的思想等。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激励应有多条路径:例如让教育教学突出业绩的教师可优先评级、评优、晋升等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教学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导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位名师和教育专家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教学业绩。如果学校激励只有一条路径就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用多条激励路径,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能安心在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教师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学校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学校采取的激励的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不同专的长教师,不同的教学学科制定出不同的激励制度,而决不能用一种制度一定而终。

(三)因教师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学校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教师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教师则更注重学校集体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教师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教师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和一般教师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学校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学校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学校领导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在国际社会中,很早就开始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评价,在推动国际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借鉴国际优秀绩效评价措施,结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简单分析开展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进行评价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陕西省民营企业为例,在2013年后5个月,陕西省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7.11%、26.98%。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我国企业是寿命过短。在调查中,我国企业(非国有)的平均年龄不超过5年,70%的企业没有超过30年。但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超过了40年。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中发现,企业制度时刻影响着企业寿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我国学者刘志彪教授曾指出:“对企业而言,当销售额达到一亿元时候,出现了‘死亡门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会无法判断员工的正常心理,造成生产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脱节,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人力资源制度绩效评价机制,时刻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及时改正原有的错误方针,保证企业平稳发展。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的分析

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分析工作中,要严格确定评价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要加强绩效分析建设,提高绩效评价能力。

1.评价方法的选择

美国专家扎德教授所提出的模糊教学理念能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过程中。模糊教学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具有模糊性现象数据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能评价模糊性事物的优缺点,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的特征。

(1)基本步骤

利用模糊教学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制度能力维度、制度行为维度以及制度结合维度。其中制度能力维度主要包括制度的人性化、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评价。制度行为维度包括制度的规范行为、制度整合情况。制度结果维度包括员工绩效、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要确定评价集。对评价集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等级会增加语言描述的难度,并增加判断等级、维度的难度。评价集所取得数是奇数,便于取级。要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的程度来判断具体因素集,一般情况下,因素集v={优、良、中、一般、差}。在确定等级之后,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因素进行分集处理,采用隶属度函数进行计算。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以数据集为标准,确定数据采集人群和大体数量。例如,总调查人数为G,所认定的调查集相应级别L的具体人数为g,则判断L的公式为:L=g/G。

(2)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模糊的向量。如果对事物排序结果进行排序,需要进一步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利用评价结果的具体信息对被评价事物的等级进行判断,整个判断过程中做重要的就是最大隶属原则。

最大隶属原则是评价研究中最容易被采用的方式。设被评价集为f,f={f1,f2,f3,f4,f5},其中得到的评价集为Y={0.1,0.3,0.5,0.3.0.2},利用最大隶属度所得到的数据Ymax=0.5所对应的等级。对整个评价结果而言,具体数值应该在数值集的中心部位,保证评价结果各隶属值相差不大。

2.加强绩效评价管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部分企业甚至不具备制定制度的能力。企业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落实制度执行工作,减少个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中影响,注意对现实效果和内容的时效性研究,增强具体使用能力。

要避免制度不明确现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减少制度混乱对绩效评析工作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制度系统。在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由于生产关系不断改变,导致系统制度在安排人们正常生产工作中的行为关系发生变化,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协调性,导致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总体来说,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因素的协调性,保证各个因素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

3.注意概念区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分析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分析是有明显区别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绩效包括管理制度绩效;第二,制度管理绩效是以制度绩效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是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起点,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三、结束语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能保证企业科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性。在本文中,绩效评价需要经过多方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工作人员要加强过程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晓晴.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博士生论文,201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