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沟通;沟通能力培养;应电专业人才培养;电子行业沟通技能

所谓职业沟通能力是指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为达成职业工作目标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它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都是未来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等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些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将要面对不同的工作伙伴和客户群体,需要执行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推广。因此,对他们来说,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展、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在校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在职业沟通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口说不了,特别是在涉及有关专业问题时表现得尤其突出。有些学生私下里侃侃而谈,但真让他对某个专业问题谈谈认识,或者对某个硬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时,往往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辞。还有些学生明明实际动手能力很强,毕业设计时的方案、实物做得非常好,但到了毕业答辩需要表述时,往往语焉不详、不得要领,没能让答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甚者,在毕业应聘面对面试官提出的“请你谈谈这三年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类问题时,表现得一脸茫然。

2.提笔写不了,特别是在撰写技术文档时问题尤其明显。作为电子行业的未来从业人员,撰写技术文档是一个基本素养的体现。近几年通过教学练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很多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增加了技术文档撰写的训练环节,但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很多是想不到、写不出,有些是想到了、写不出。语言总是干巴巴,专业术语基本不会,内容的安排总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行文格式也会弄错。这样的问题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时暴露得更为突出。

3.不注重沟通时的礼仪。有些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时,往往不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甚至有时还会缺乏良好的态度、情绪。

二、未来所需的职业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今后工作中总会碰到形形的人和事,如何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最终达到所需实现的工作目标,是这些未来工程师们目前亟须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下面以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为例,探讨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可能会面临的职业沟通问题。首先是在电子产品的规划阶段。不论这个产品是委托开发还是立项开发,都需要先跟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然后和工作伙伴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调研,形成方案报告;最后将整体方案向技术主管和相关专家汇报,通过交流、论证以取得方案评审通过。其次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要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软件设计、调试,以及样机的组装、测试等大量工作,因此作为开发小组中的关键成员,只有与其他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开展、有序前进。如果是作为小组负责人,还需做好与其他部门如器材供应部门、生产测试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做好开发总结报告。最后是在产品的试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研发部门的电子工程师需要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帮助生产部门理解、消化、吸收相关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对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与研究,以便进一步改进、修正、优化相关技术文档。需要说明的是,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其中后者是指通过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由于这一方式跟对话主体、对话时的环境及语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表格1中未做具体描述。

三、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来说,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沟通的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对一个资深的电子工程师来说,不仅要掌握多种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技能,同时也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能,这样才能使沟通更为及时、高效,才能有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职业要求,对高职院校应电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头沟通技能,主要是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来口头描述一个专业事件,要求表述完整、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用词精炼。二是书面沟通技能,要熟悉未来专业工作中可能会涉及的各类技术文档书写,要求格式规范、文笔通畅、结构完整、观点明晰、逻辑严谨。三是注重沟通礼仪。通过对沟通礼仪的培训,熟练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位置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能,快速拉近沟通双方距离,使语言沟通表达得更加准确、有力、生动、具体。对上述沟通能力的培养通常采取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性的显性课程和渗透性的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设置诸如职业沟通、科技写作、沟通礼仪等针对性课程,而后者则把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目前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设置了若干用于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环节,如工作小组成立、设计方案讨论、团队分工协作、技术文档撰写、工作汇报与总结等。这一系列训练环节不光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而是贯穿到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内嵌式、渗透性的训练模式相对于通用课程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口头专业表达、技术文档书写、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沟通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阮越广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小语种 现状 对策

随着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窗口。语言又是开启这道“门”,打开这扇“窗”最便利的钥匙。中国和日本、德国、法国是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日、德、法小语种人才。可是一方面是:各大涉外企业总在为招不到理想的人才而苦恼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日、德、法专业的毕业生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一、何为小语种

在我国,广义上将英语以外的语种称之为“小语种”或非通用语种。泛指日语、德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政府通用语种。“小语种”里日、德、法三个专业,是仅次于英语的三大外语类专业,也是目前面临最大挑战的小语种专业。

二、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开设现状(以日、德、法三个专业为例)

在小语种专业里,日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含各类二级院校及高职在内,共有418所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高达近23000人,而毕业生仅对于日本工作(仅有日本使用日语)。

德语是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也是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的官方语言之一。全国有70多所大学开设了德语专业,每一年的毕业生接近15000万人(除德国外只有3个国家使用德语)。

法语是小语种专业里仅次于日语的大语种。法语也是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种。目前,讲法语的人42%生活在欧洲,39%在非洲。全球讲法语人数超过两亿,学习法语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已接近11000万人。

三、小语种专业的现状(以日、德、法三个专业为例)

1.近十年,小语种日、德、法三个专业的学生数量,过分饱和,超出了市场需求。在小语种专业里,日、德、法三个语种已经不能称其为“小语种”了。在英语广为普及的今天,它们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每年的毕业生高达近55000人,而毕业生又因为专业知识不过硬,基础文化素养欠缺等因素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2.目前高校小语种专业面临生源不足,教师处境“尴尬”的局面(以应用日语专业为例)。2012年自争端等各种问题,使中日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时期”。受“安倍经济学”、仇日情绪、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从而导致选择学习日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剧减。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生源,普遍底子薄,理解能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拒绝“高、大、上”。

4.过分注重专业语言的学习,忽略“专门”语言的学习。语言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单纯的语言学习,使得很多外语类的学生都面临着专业知识不扎实,“专门语言”缺失,技术、技能缺乏的尴尬局面。

四、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对策

1.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应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符合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溅射规划(2014-2020年)精神,符合中国战略实施发展的需求。

2.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应体现在实际综合技能的水平上,而不是单纯的体现在语言应用的能力上。其人才的培养应服务于定位的水平,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从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学习深造三个维度,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才是“小语种专业”发展的根本。

3.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优势,培养出更多的“特色”人才,“专门”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联合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双兼职”师资队伍的整合,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使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为社会更多地,培育出更具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最终目标。

4.通过探索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就业率,并促进小语种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延长学制,最好从初中开设小语种专业,不但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加强母语的学习,使汉语“走出去”,鼓励继续深造,扩充高端复合型、涉外翻译人才的队伍。

五、结论

我们一定要全面看待问题,在面对小语种“热”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找出高校小语种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为我国新型战略经济的实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涉外翻译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骑.小语种,冷热之间[N].光明日报,2014,12,015.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反思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建设实践,总结收获与不足,以利于监控改革,相互交流,改进实践。

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日趋细化,不同行业岗位对于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有所提高,且差异甚大。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高级一线技术生产/服务/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因而需要因时而动,在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渐走上职业和道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岗位英语实训的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体系,这四个阶段的英语各开设一个学期,由英语教师担任职场英语、行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英语、岗位英语实训教学。授课教师时时保持沟通合作,共同建设职业化英语课程。反思近两年改革的实践,将所做工作归结为课程界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手段等五个方面。

一、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界定

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指将现有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统合成一个英语课程群,加强英语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的职业化建设,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工作情境中实现处理未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高,促进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发展。

第一阶段:职场英语,以高职生未来在各行业最可能遇到的英语情境为载体,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职场通用英语综合技能,面向我院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行业英语,又称职业英语,面向我院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我院设有电气行业英语、机械行业英语、汽车行业英语、IT行业英语和商贸行业英语等,分别对应电气类、机械类、汽车类、信息工程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行业英语以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和动态、科技英语文体分析和语言特征把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设有公共项目和选择项目,供不同专业班级英语教学选择。

行业英语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课程内容由若干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组成,每个工作任务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例如汽车行业英语通过对汽车维修工、检测员、维修保养业务接待员、销售员、维修企业管理人员等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6个主要工作任务:售后服务、市场调研、车型分析与设计、汽车制造、质量控制、汽车销售,通过9个学习单元完成这6个工作任务,分别为典型汽车维修、汽车问题检测技术简介、汽车常规保养技术简介、汽车维修质量投诉及处理、汽车市场调查、车型分析与设计、汽车制造工业、汽车生产质量控制、汽车销售活动等。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

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英语教师完成,专业教师和兼职的企业人士作为辅助力量协助。

第三阶段:专业英语,面向某单个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以某行业中某专门岗位工作需要接触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书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为主。专业英语密切配合专业内容,是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

理论上来讲,一个专业对应一门专业英语;现实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和某些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涉外任务较少,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并不太多,通常不够专业,一般为几个相近专业的学生开设,有些专业根本不开专业英语。我院大力推进英语课程建设,目前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有CAD/CAM专业英语、数控维修专业英语、焊接专业英语、电子通信专业英语、农机专业英语、营销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模具专业英语等,只对某一专业开设。

第四阶段:岗位英语实训,穿插在专业课程实训过程或者顶岗实习进行,面向某专业学生,指导学生在完成专业实训或者岗位任务过程中,应用英语完成其中的分任务。岗位英语实训不是在教室授课的,需要在专业实训场地或者真实企业职位上,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制订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方案生产产品的工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当用英语完成的涉外工作中能顺利使用英语完成,该课程的设置意在实现高职英语的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在做中用、在用中学。

专业英语与岗位英语实训的授课教师主体是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和企业人士协助。

二、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涉外工作环境中进行商务交流、技术对话、技术服务与管理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奠定语言基础。

其中职场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未来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包括在工作情境中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行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某个行业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具体指培养学生就一般性业务话题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理解或者填写业务信函或表单、传真、合同、电子邮件、说明书、通知或者便条的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和借助于词典阅读、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专业相关业务的英语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符号、公式、原理和新技术新产品,了解专业科技文章结构和体裁,培养业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岗位英语实训的培养目标在于,结合某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以模拟的或者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托,从中发掘和形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职毕业生在岗使用英语的预演和实操。实现了这一培养目标,高职英语的存在意义方得以具体展示。

三、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挂钩,因市场而动,与时俱进。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课程内容由若干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组成,每个工作任务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目前我院各门英语课程内容以校内讲义为主,参阅教育部规划教材。

职场英语课程内容由三个项目(求职面试、实习、在职)构成,其中在职项目分为六个子项目:参观接待、技术咨询、产品维护、参加设计、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课程围绕项目所设任务,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讨论、陈述或者海报、心得体会等作品形式,进行通用职场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操练,英语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礼仪等都通过学生“制作产品”的过程和教师的指导得以掌握和应用。

不同行业对于英语技能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行业英语课程内容有所差异。我院行业英语课程内容依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相应岗位(群)对于英语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发展预期确定。例如电气行业英语的课程内容含有两个项目(行业与岗位;操作与技术),其中行业与岗位又分为三个子项目:电气行业发展历程,电气公司、工厂介绍,电气类岗位要求,操作与技术包括三个子项目:新产品、新技术解读,产品、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生产管理。课程内容比较偏重行业背景资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新技术、产品、设备的认识,这种选择基于电气类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于员工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进行涉外口头交流的任务甚少。相应地,国贸行业英语的课程内容所设项目为国贸行业与岗位,国贸运作流程,其中国贸行业与岗位项目含有四个子项目:国贸政策,国贸术语,贸易壁垒和岗位职责。国贸运作流程项目下含四个子项目:交易启动,谈判与合同,进出口实务,文件归档。课程内容基本以工作流程安排,覆盖面较广,内容的选择既充分考虑了国贸相关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最集中的三个岗位:进出口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在工作过程中阅读理解英文资料和进行进出口贸易相应的英语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要,又考虑了少数毕业生进入外贸企业从事办公文书相关工作所需要的进行英文文件归档等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行业英语授课阶段,加入了复杂句式的分析、科技英语语言特点的介绍和中英翻译技巧的讲解,以提高学生对于实用文体英语的理解能力。还加入了职场英语口语训练,含有求职面试、结识同事、请客送礼、参观接待、现场导购、售后服务等项目,各行业英语授课教师从中选出不同专业学生最为需要的项目,模拟工作情境,集中进行口语训练。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以识别专业术语、符号、公式、原理,理解翻译专业技术文献和产品说明与使用文书为主,兼顾国际通用技术标准的阅读理解,少数有口头交际要求的专业加入有关技术问题咨询和协商的听说训练。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为项目化,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如下:数控就业、数控概念、数控基础、数控车床四个项目四个学习单元;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和电机控制、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三个项目12个学习单元;岗位英语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即专业实训或者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用英语完成的任务,该课程任课教师即其所加入专业实训的专业教师,或者是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教师,只有他们才能做到该课程在做中用、在用中学。  四、课程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专业高职毕业生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技能要求不同,职业化英语课程任课教师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英语学习环境是教改中教师们所竭力营造的,小组合作是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概述之,交际法在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口语训练授课过程中使用广泛,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等都是交际法中常用的手段;语法翻译法在行业英语基本项目和专业英语授课阶段效果较佳,情景教学法被应用在岗位英语实训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我院职业化英语课程体系中四门课程共用的教学方法。每门课程都在摸索中,现在我院实现的项目教学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步骤:确定项目、组成小组、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作品展示与交流。确定项目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目标,内容,将内容分解成子目标,明确评价方案。组成小组,是指合理搭配各项目小组成员,考虑到英语水平、学习习惯、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内在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5~8人组成一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全组成员的分工和协调,组织成员从教师所提供子项目选取感兴趣的项目题目、完成项目的计划制订、依据计划实施项目、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制订计划指各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如何实施项目,明确项目完成的方法、步骤和作品形式,进行人员任务分配。作品展示与交流是各小组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后,将项目计划、项目作品书面报告和项目口头展示想全班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交流。学生在以己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被极大调动,他们在真实语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开口讲英语和阅读理解英语资料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沟通交际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注意到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方法比课文讲解、听力训练和做词汇语法练习有趣和有用,他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所学有用武之地,感受到了成就和自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路和方法,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彼此的了解与知识面。

五、课程评价方法

结合职业化英语课程特点和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课程评价由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给予学生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充分关注,结合形成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平时评价、期末测试、企业评价和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业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

平时评价主要指评价小组项目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实施计划时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以及资料的查阅和理解情况、作品质量、作品展示情况。

期末测试包含口试和笔试。职场英语期末口试选题包括:面试、实习、参观接待、技术咨询等,给定学生话题,两人或三人一组,由任课教师和另一英语教师主考。行业英语期末口试选题主要有介绍公司、谈论新技术或者新产品、探讨售后产品的维修问题等,给定学生中文提示,两人或三人一组,编制对话并演示,由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主考。专业英语考试除了个别专业(如汽车销售、国际贸易)外,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写作工作报告的能力。岗位英语实训以平时评价为主,结合学生在专业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由企业和专业教师给出评价。岗位英语实训的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写作英文实训或实习报告而非期末测试形式进行。

六、结语

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到课程评价方案的确定,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均指向职业化,不过,高职英语职业化的实践为时尚短,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内容、方式因各专业的人才英语需求不同而复杂多样,最能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和方法需要在摸索中变更和完善。可以相信,随着工学结合的逐步深入,英语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拟的或者真实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在高职行政部门的重视与科学规划和管理下,在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乃至社会相关人士和部门的帮助下,终将越来越接近完成它应完成的任务,为社会奉上具有合格英语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向荣.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开发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韩旭.2010年后高职英语教材的展望[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0,(6).

[6]王丽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滞后”之现状、成因及发展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9,(2).

[7]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8]彭真.论职业教育项目化的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实施[J].职业,2010,(24).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1教学现状

1.1教师现状

1)教师自身素质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两种困境:第一是英语基础很好,却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另一类专业知识精通,英语知识又有些许欠缺,从而影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

2)教师教学方法

在通信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还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以老师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教师大多根据课本进行语言点的讲解,然后逐句翻译。这种宣讲式的教授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主动性被压抑。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忆专业词汇、掌握句型的翻译方法及语法特点等内容,缺乏实际的阅读应用能力。这种形式的学习,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实际需求。

1.2学情分析

首先,作为第二语言出现的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让很多学生头痛的事。相当多的学生在开始通信英语课程学习时,英语基础本来就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后,更是一下子面临许多的专业技术生词,加上专业知识课程又没有学习完毕,专业上也有理解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在通信英语课程学习时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其次学生在开始通信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已经完成了至少7年以上的基础英语学习,已经形成了以语言知识学习为目的的阅读习惯,即在阅读别注重词汇记识和语法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信息内容的掌握。因此,学生往往是在阅读中看懂了句子,阅读后对所读内容仍是不知所云。优势:1)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通信知识。2)好奇心强,乐于实践探索。3)表现欲望较强。不足:1)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2)领悟能力相对较差。3)面对枯燥的通信英语教学内容和纯讲授模式课堂的学习热情不高。

1.3教材使用

我院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本院教师自己编写主编,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经修改后又重新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英语》。此书既包括脉冲编码调制、帧格式、EWSD及下一代网等通信基本理论介绍,又包含了4G网络等新技术内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内容的更新,需要更完善的教材出现。

2教学改革

2.1教师方面

2.1.1师资保障措施

1)根据通信英语课程建设需要有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包括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通过相互听课、跟班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兼职和寒暑假深入通信企业考察、调研等措施,提高通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通信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培训,了解通信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为我们日后编写通信专业英语教材留下第一手资料。(2)制定优惠政策,由学院划拨专款作为教师培训费用,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最新通信技术的培训及学术交流或参观考察。(3)聘请校外专家、通信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4)与兄弟院校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师兼课制度,实现通信教育资源共享。(5)鼓励教师自学现代通信新技术,改善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水平。(6)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通信技术方面的科研活动,教研结合,以研促教。(7)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有关通信英语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阅读内容形象化,突出通信英语所表达的信息画面,将阅读技巧和专业英语的特点,由思维中抽象的概念变成可直接读取的形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又能转变学生已有的阅读习惯,真正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标。2)模拟情景法在模拟的情景中真切、准确地认知本行业,感受该行业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应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一起,让他们体会到英语的学习是很实用的,不再是空洞的、不实用的知识,比如日常的电信前台服务中如何用英语表达感谢,如何用英语表达请求、建议、歉意、如何描述实物,如何购买手机等。3)自主学习法专业英语阅读技巧是一种阅读能力,而能力的形成,绝不是听听课就能做到,必须有相当的时间和数量的操演才能形成。教师在阅读技巧介绍和演示完毕后,安排相应的单元内容,让学生对已学习的技巧进行实际的操演,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法,更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4)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这实际上也是未来工作中,人们可能采取的一种工作形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讨论和消化新知识,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平台,一个相互监督少犯错误的平台,一个培养团队精神的平台。这个平台,对降低中、差学生的学习难度,突出全体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翻转课堂教学法积极倡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事先浏览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然后浏览整篇课文。带着问题去听课,了解通信英语当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日常英语的用法差异,课堂上则专门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通信英语阅读技巧的训练。总之,就是以学生能力形成为课程目的,以学生为课堂参与主体,教师为课堂的调动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机动地调节教学进度与内容。教与学都以用为目的。让学生从学自然地过渡到用,通过用又可巩固学的内容,最终形成企业岗位所需的能力。

2.2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理解电信交换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掌握智能业务的操作方法;掌握通信终端的维修,理解电信交换设备操作规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备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设备维护能力;培养学生数据交换设备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智能业务数据管理能力;培养学生通信维修能力;培养学生电信业务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3)技能目标:专业词汇:认知词汇1000个,熟练掌握其中500个词及其最常用的搭配和短语,熟记通信英语中的专业术语缩写,并能在实际运用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阅读理解通信类专业文章,技术资料和屏幕语言。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00个词汇。翻译技巧:能根据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所提出的翻译基本原则“:信、达、雅”和通信的专业术语把文章翻译通顺并易于理解。能够运用翻译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正反译、分译、合译、和被动句的翻译等方法在半小时之内将与课文难度相近的150~200字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或将两百字左右的汉语短文译成英语。4)素质目标:具有善于动脑、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具有优秀的应用创新和竞争能力,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善于沟通、有强烈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

2.3教材方面

《通信英语》教材是教学教师演示和学生操演的蓝本。好的教材可以在帮助学生形成通信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掌握到企业实时运用的技术和设备。让学生能做到无缝上岗。1)做好教材的选取工作做到部级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这些教材较应更贴近企业实际技术运用情况,尽量收入最新运用的技术和最常用的技术语言。笔者认为由张筱华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通信英语》是一本好教材,再辅之以本院自编的《通信英语》,于学生对材料内容中的专业词汇、语法特点及翻译技巧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从以往的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是会有帮助的。2)做好辅助教材的收集工作无论多么精心编写的教材,其内容的更新永远是赶不上通信行业的技术更新,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更新的。因此,应时刻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将企业实时运用的技术和设备的相关资料收集过来,作为通信英语教学的辅助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与时俱进。

3结束语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文科;示范性;专业发展;困境解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05-05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和各高职院校系部的实际专业配置情况,高职文科一般是指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实务类的若干专业。自2011年起,高职文科专业的招生出现转折性下滑。为了对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困境作基础性数据分析,选择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010—2012年的三年招生专业人数、专业和课程建设情况作为统计样本。

一、100所高职国家示范院校文科专业发展情况统计

(一)系部设立及招生情况

系部及专业总体情况。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设有独立文科系部的院校有53所,占53%(其中2012年招生专业超过三个,招生人数过120人的有42所,占77.8%,占百所院校的比例为42%);没有独立系部但又有文科专业的院校15所,占15%;既没有文科系部又没有文科专业的有32所,占32%。

招生计划增加情况。53所有独立文科系部的高职院校中三年招生数据可查的院校有25所。其中三年计划逐年增加的有4所,占16%;比较稳定的有8所,占32%,减少的有13所,占52%。计划增加的4所院校中招生专业有增加的为3所,分别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增加应用韩语专业;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增加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应用泰语专业;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增加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则是每个文科专业招生人数的小幅增加。

院校总体招生的占比情况。就2012年招生人数占该校总招生规模比例的数据看,68所有文科独立系部和文科专业的院校中有数据可查的是65所。其中,文科专业占院校总招生规模比例小于5%的有24所,占36.92%;比例为5%~10%的有30所,占46.15%;比例为10%~15%有7所,占10.77%;比例大于15%的有4所,占6.15%。

(二)专业建设情况

专业数量在院校中的占比情况。在68所设有独立文科系部和文科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个数占全校专业个数比例小于5%的13所,占19.12%;比例为5%~10%的35所,占51.47%;比例为10%~15%有10所,占14.71%;比例大于15%的有10所,占14.71%。

专业数量较多的院校。专业个数比例大于15%的10所院校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有订单培养特色。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法律文秘速录订单培养、天津职业大学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方向订单培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语言类专业群订单培养。二是专业设置具有地域特色,方向明确。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英语专业设国际会议与展览方向、海事英语方向;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外旅游和社会工作专业、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越南语专业。三是院校本身有明显的行业背景。如,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成果情况。这68所高职院校中文科专业已建成部级示范重点专业6个,其中语言文化类4个,分别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泰语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专业群;公共事业管理类2个,分别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省级重点(特色或教改)专业1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8个,分别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应用韩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英语和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类3个,分别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心理咨询;文化传播类2个,分别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传媒策划与管理。市级专业3个,其中语言文化类专业2个,分别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英语、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日语;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1个,即天津职业大学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课程建设成果。在能查到精品课程信息的53所院校中,有部级课程的9所,占16.98%;有教育部教指委课程的5所,占9.43%;有省级课程的14所,占26.42%;有市级课程的2所,占3.77%;有院级课程的18所,占33.96%。53所院校中建成的部级课程有22门,教指委课程6门,省级课程40门,市级课程6门,院级课程98门。

(三)专业名称和开设情况

以2012年招生计划数为依据,68所院校中有46所院校能在一个文科专业招收两个班以上规模,所占比例为67.65%。这些专业名称和开设院校的数量分别是:商务英语专业30所院校,文秘专业16所院校,应用英语专业12所院校,人力资源专业6所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法律事务、应用韩语专业均有4所院校,旅游英语专业3所院校,法律文秘、应用日语专业均有2所院校;其他能招收两个班的专业如商务日语、应用阿拉伯语、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传媒策划与管理、信息传播与策划、婚庆服务与管理等均只有1所院校开设。

二、对高职文科专业发展困境的解析

从以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科系部及专业的整体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文科发展出现的困难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一系列深层次困境。

(一)职业素养培养低效,专业技能落后,导致文科专业市场吸引力变小

高职文科专业招生遇到的困难与现今考生优先选择技术技能强、薪酬起点高的职业直接相关。许多高职文科专业,职业素养不是通过参与职业活动来培养,而是通过纯粹的知识学习来灌输;专业技能作为被一些文科教师认为是“形而下”的功利工具而被轻视。同时,近些年高职文科专业建设对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具有高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性也没有作出及时的反馈,服务性职业特有的应变、决策和工作设计等职业能力也没有很好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大多职业实训还停留在强调语言文化的职业素养内涵的层次。

根据以上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招生统计,一些院校文科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稳定,说明虽然目前国民经济整体还没有实现转型,机电制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第二产业的行业特色较重,但这些行业对相关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同时,在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50%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对应现代服务业岗位的高职文科专业也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例如文科专业占全校比例大于15%的10所院校,积极应对城市中第三产业结构增加对相关职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设新型文科专业或专业方向,提升专业吸引力。

(二)新专业开发滞后,导致新型文科专业群建设乏力

在统计数据中,文科专业数量超过4个,招生计划超过160人的国家示范院校已不到一半。能够把一个文科专业招到两个班规模的院校也只有2/3,能够形成文科专业群的院校更少。文科专业发展在很多高职院校更多呈现一种分散、单薄的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分类的框框所束缚,二是现代服务业对网络信息化、服务混业经营化的需求不能及时被吸纳到新专业开发中。

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技术、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但现有的很多高职院校包括国家示范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受制于学科分类的条条框框,把文科专业只理解成类似普通本科的语言文化类、法律类和公共事务管理类专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再加上职业分工细化等因素,使得单纯独立设置文科专业的市场需要逐渐减少,交叉复合型专业设置需求增加。如文秘专业可以向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网络营销客服、网络舆情分析和商务信息管理等职业群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向网络社区架构技术、项目管理、家庭早教、婚姻关系经营、文化创意与策划等岗位群开发;应用英语专业可以向旅游传媒、休闲服务创意、会展策划、涉外客服外包等技术群开发,都能建立起相当规模和职业需求前景的新型文科专业群。

高职院校按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建设专业群,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新型文科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学校在师资配置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打破原有系部的学科界限和教师的学科归属,依据专业群的职业岗位,通过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建设。

(三)培训偏重学术科研,轻视技术和职业信息,导致文科专业诊断力不强

在高职文科专业发展每况愈下的形势下,许多专业面临着被学校关、停、并、转的命运。另外也有一些院校在压力和困难中依然对专业进行探索,如订单培养、国际合作、学历提升等,其中学校专业带头人对专业的诊断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专业诊断力,就是依照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收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态势、新职业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对应的专业实施方面真实、有用的信息,遵循职业教育和行业、职业共生互动的规律,对专业中长期的发展进行诊断,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和改革行动计划,激活“双师”教学团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整合和调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推动专业建设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方联动中自主发展。

但纵观近些年高职国家、省级专业带头人研训计划,包括高级访问学者、领军人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内容中,都没有涉及对专业带头人专业诊断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文科专业的研训大多围绕学科学术前沿动态、教学科研素养、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对行业企业和新职业的信息、技术传递非常有限,特别对如何整合和调动教育资源,推动政、行、企、校的联动方面实战性指导非常少,不利于学员专业诊断力的培养。因此,当文科专业在2010年开始遇到困境时,很多院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既不能客观研判生源需求形势,也不能依据行业职业信息对专业作出前瞻性诊断,导致专业得不到及时改造转型,以致在错失发展良机,直至面临专业被取消的境地。

(四)从众工科模式,教学与工作实境耦合度低,导致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从统计数据看,与文科专业建设情况基本一致,已建成的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中语言文化类课程居多。这些课程大多属非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或项目实施结合不深,课改进展与工科相比明显缓慢。

我国高职课改自20世纪末开始,期间学习借鉴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但不管是学徒制、双元制、CBE课程,以及当前正在许多高职院校推行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改,都是以工科专业和课程为典型经验和分析对象的。而文科专业由于就业岗位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主要是人、事务和社会关系,工作对象和内容的个别化、复杂性和心理能动性无法做到情景的真实、重复性再现,经验或案例基础之上的角色模拟或工作情境仿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预先假设和人为控制的痕迹,“教、学、做”整体化效果与实际岗位情况仍有一定差距,课改难度实际上比工科大很多。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总结提炼出“实境耦合”模式,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在三年中设置若干项目,保持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学校生存环境与服务体间持续、系统、交互影响的耦合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与工科其他“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比较,“实境耦合”模式更适应高职文科专业。

高职文科文专要在项目教学“实境耦合”方面进行大胆突破,突出特色技能,运作实体项目,让学生或有“外显”的一技之长,如会议速录、庆典主持、文化礼仪、职业形象塑造、摄影摄像编排;或者具有综合项目开发、执行的能力,如,商务活动策划、项目设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等能力,让文科专业课程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校企合作”保障不足,“双师”制度支持少,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乏力

实现教学与职业环境“实境耦合”,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赢”运行机制、“双师”团队和教学经费分配政策、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等系统框架问题,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中观、微观层面的功能平台和操作执行。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整体实施:在宏观层面(决策层或理念层)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政策,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宽松的政策、资金环境。在中观层面(管理层或制度层),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提供信息,促进企业和学校双方交流,为“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提供规范、便利的制度、信息和交流环境。在微观层面(操作层或执行层),核心是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模式类型、师资配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考核、实习就业等细则,操作过程中要求体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和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

反观许多高职院校文科系部及文科专业,既没有学校政策制度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双师”团队建设方面的资金和经费支持,更没有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等评价促进机制,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实施过程一直处于“自在”状态,缺乏“自我”状态的内在动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驱动长期乏力。

三、结语

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规划管理和评价,从高职教育大类中分出文科高职子类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当前的危机和压力下,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教育者需要放下知识教学的惯性,引入各种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高职层次学习的新技术、新技能,通过项目化教改大刀阔斧地进行专业改造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寻求文科专业新的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22-25.

[2]李焰,武文.“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框架浅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7-31.

[3]苏志刚,等.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47-151.

[4]陈年友,柴福洪.高职专业建设“群”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6-28.

[5]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52-54.

[6]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146-148.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Liberal Arts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Data of 100 National Demonst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I Ping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