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范文第1篇

目前OA期刊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评价方法和创新评价方法。传统评价方法主要是引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创新评价方法包括数据库评价、纳入信息系统检索界面进行评价、纳入网络影响指标评价以及从经济学角度建立评价模型等[11-12]。②评价指标与模型。目前OA期刊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能力指标,如载文量/年、发稿时滞、篇均引文数、著录规范;二是学术影响力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影响广度、被引半衰期、期刊h指数;三是网络传播能力指标,如出版周期、检索入口数目、访问量/年、开放的程度、被重要数据库收录、网络影响因子。利用这些指标可构建OA期刊评价模型[13]。期刊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OA期刊的发展前景。可以从稿件提交、出版前期审稿、出版中期格式规范和出版后期的质量评价4个环节建立OA期刊质量控制机制[14]。特别是针对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个主要环节,可以通过加强主动约稿与提高稿源质量,创新审稿方式与严把质量关,强化编辑加工和提升形式与技术规范等措施来增强OA期刊学术质量控制[15]。此外,还可以从加强OA期刊全面质量控制(包括期刊获取的稳定性、期刊定位的专业性、期刊格式的规范性及期刊价值的学术性)和完善同行评议法(如采用积分回馈法、专刊自荐法和同行评议法同时使用)两个方面来提高OA期刊质量控制[16]。OA资源长期保存OA资源长期保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①保存政策。目前,OA资源的长期保存政策还很不完善,可以借鉴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原则、规范和标准、具体行动计划中有利的部分,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调整完善[17]。②保存模式。开放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通常可分为独立保存模式、分布式合作保存模式、集中合作保存模式、分散合作保存模式。这4种保存模式根据各权益方协作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集中式保存模式、分布式保存模式,而采取合作保存的方式几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18]。③保存责任。OA资源长期保存应该是一个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OA期刊、OA文库、国家图书馆、期刊出版社和第三方的数据存档机构等都应负有一定的资源保存责任,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部级的保存和保护中心[19]。④技术规范。OA资源长期保存在技术上要遵循国际标准,解决元数据的标准化、长期保存元数据、永久标识符等问题,建立OA资源长期保存系统。⑤资金支持。OA资源长期保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做好经费预算并努力争取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的资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⑥法律保障。OA资源长期保存涉及版权法、合同法、缴送制度等法律问题,需要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缴送制度、建立积极和可靠的合作机制,本着区别对待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版权激励原则、开放共享原则等解决知识产权问题[20]。OA版权与政策OA版权分为OA期刊版权和OA仓储版权。OA期刊版权模式主要有4种[21]:①出版社拥有版权,作者除授权协议明确规定之外,不能自由使用其作品。②作者保留版权,可以自由使用其作品。③转让商业利用权(如应用“创作共用”协议保留部分权利),作者只要不涉及商业目的就可以自由使用其作品,不需经过出版商的许可。④保留部分权利,作者可以最大范围地传播其作品,读者也可自由使用。为解决OA期刊版权问题,应该加强OA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引导;倡导版权开放观念;编制版权政策指引工具;构建合理的OA期刊版权模式;实施灵活的版权许可协议,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完善授权制度等。OA仓储版权包括内容资源版权和软件版权。在内容资源版权保护方面,可以应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与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分别签署协议;提高授权协议的规范性;根据资源版权归属情况(作者拥有版权、机构拥有版权、其他权利人拥有版权),采取不同的版权保护措施。在所用软件版权的保护方面,利用开源软件时,只要在网站的显著位置添加软件所有权标识,不需承担任何费用,一般不会引起知识产权纠纷[22]。OA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构建OA政策体系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从结构层次上看,科学合理的国家宏观OA政策体系应该是由国家、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出版机构分别制定的OA政策共同组成;从内容上看,OA政策体系的内容至少应涵盖资金支持政策、版权保护政策、技术支持政策[23]。在制定OA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作者、出版机构的利益等。

OA仓储OA仓储是OA出版的实现方式之一,包括基于学科的OA仓储和基于机构的OA仓储,前者即为学科知识库,后者即为机构知识库。有关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版权(如前述)、资金、管理维护等方面内容已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涉及资源类型、资源数量、全文获取率、资源收集策略、资源质量控制等问题。在资源的类型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知识库收录的类型有所区别,大致包括论文、报告、教学资料等;在资源数量和全文获取率方面,要尽可能收集更多资源,提高全文获取率,以丰富机构知识库和保证服务;在资源收集策略上,既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倡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对其学术成果进行自存储,也要制定强制性存储政策和建立协助提交机制,还可以采用作者自行提交、学科馆员或辅助研究人员提交、批量提交等多种提交形式[24-25];在资源质量控制方面,目前机构知识库还是实行“文责自负”的原则,很难确保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创新。目前机构知识库所需的经费来源单一,大部分来自国家和机构的投资,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26]。为做好机构知识库的管理维护,需要加强新增内容管理、原有内容更新和内容有效期管理等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也需要注意知识库中数据的备份[27]。此外,机构知识库的其他问题,如联盟构建、技术、政策、服务模式等方面也正在引起学者们的关注。OA出版OA出版是基于OA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出版模式。目前,OA出版的主要实现方式是OA期刊和OA仓储。OA出版对传统出版机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①OA出版打破了传统商业出版机构垄断学术出版市场的局面,削弱了出版机构对于学术出版的主导地位。②导致各大传统出版机构的期刊发行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年以来学术期刊定价大幅度增长的势头,使传统出版机构的利润下降。③促使传统出版机构参与OA出版并修正相应的版权政策。广大商业出版机构,应该顺应OA运动的大趋势,积极探索新的OA出版方式,重新定位其在新的学术交流体系的功能与角色。目前,大多数出版商均已察觉到OA期刊的威胁,并积极采取新的出版策略,有些出版商开始采取传统期刊出版与OA出版的融合模式,例如,使印刷版期刊向纯电子版期刊过渡以减少出版成本,期刊出版后半年或一年即免费开放,允许作者将其论文开放存档供同行使用,允许作者持有版权,等等;还有部分出版商开始尝试OA出版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OA发展现状与对策目前,OA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OA期刊开始得到传统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如CA、SCI)的认可,成为它们收录的对象,并且收录量迅速增加[28],OA期刊的被引用率和影响因子也在不断提高[29],已经覆盖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全球的OA仓储数量已有一定规模,进入一个发展的相对平缓阶段。

超过一半的OA仓储收录多学科的内容,OA仓储类型以机构仓储居多,软件系统大多采用开源软件,其中使用最多的是Dspace、Eprints。OA仓储收录的文献类型多样,既有常见的论文、图书等正式出版物,也有其他类型的新文献资源,且以英文文献居多,还有一些小语种文献[30]。OA仓储在朝着标准化和合作化的趋势发展。为促进OA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①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OA的了解和认同。②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发展OA期刊,大力发展自存档[31]。③加强OA论文的质量控制,加强OA相关技术的研究,建立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32],解决知识产权问题。④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OA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3]。3.8OA对图书馆的影响OA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使用、读者服务、角色定位、馆员素质等多方面都带来了影响:①OA期刊及OA仓库是图书馆的另一部分宝贵资源,既弥补了图书馆外文期刊资源长期短缺的不足,又使图书馆资源更加多样化,但图书馆需要对OA资源进行加工与处理,如对OA资源进行选择、收集、分类、整合、保存等,这就加大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②OA由于能够提供免费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的压力,但同时图书馆因需要承担一部分OA资源的长期保存责任而相应地需要增加资金投入。③OA扩大了图书馆信息获取的数量与范围,保障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且使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服务内容更为丰富、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但由于各种出版商、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都可提供OA资源,读者也可不依靠图书馆,直接通过互联网使用OA资源,因此,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图书馆的中介作用逐渐被弱化,图书馆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与角色,巩固信息中心的地位。④OA给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员创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OA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技能[34],既要兼具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将大量的OA资源加以整合、组织与揭示,为用户提供指导与方便。面对OA运动的挑战,图书馆可以通过宣传与引导读者认识OA,并积极利用OA资源,加强对OA资源的组织与揭示,创建OA知识库或OA资源保存系统,实现OA资源与原有馆藏的整合等措施来促进OA的发展。

开放存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

[分类号]G253

开放存取资源(Open Access Resources,以下简称OA资源)可以节省采购经费、补充馆藏、增强文献保障能力、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是使开放存取资源馆藏化的前提与基础,这需要图书馆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充分熟悉开放存取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掌握获取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形成自己特色的虚拟馆藏。已有学者从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如机构库、开放存取期刊的角度讨论开放存取资源的获取,尚未见从开放存取资源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的学科库角度进行系统探讨;而且,除上述三种来源渠道外,开放存取资源还散见于各种类型网站,需要从整体上了解开放存取资源有哪些来源渠道与可用工具、不同来源渠道与工具的特点以及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巧妙构造检索式,才能比较全面地收集所需开放存取资源。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缺乏。笔者与课题组成员进行的中美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揭示开放存取资源的调查发现,除美国国会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收集的开放存取资源十分有限,说明该领域的实践亟待加强,也需要理论的指导,为此,本文拟在这些方面做些尝试。

1 访问开放存取资源的注册站点

OA资源注册站点接受开放存取仓储项目建设者提交的信息,收集的资源类型多样,一般提供浏览与检索功能,但收录的OA资源站点不够全面。

最重要的当推“开放存取仓储指南”(Directory of OpenAccess Repositories,缩写为OpenDOAR)。OpenDOAR收录学术性仓储1 100余个。按国家和地区列举收录的仓储;允许用户按学科、国家、资源类型、语种、仓储建设软件、仓储收录资源的内容以及仓储类型对仓储进行浏览与检索;其检索功能允许检索仓储中的内容;用户可推荐资源。

另一个规模较大的是“开放存取仓储注册”(Registry 0fOpenAccess Repositories,缩写为ROAR)。现注册的OA库有1102个。允许用户从仓储的地域范围、使用的软件、仓储的内容进行浏览与检索,可按仓储名称、记录总数、注册时间及活动情况进行排序。可检索仓储中的内容;用户也可在此对仓储进行注册。

其他的OA资源注册站点还有: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信息环境服务注册、核心开放存取e印本仓储列表和OAI-PMH数据提供者注册等。

2 查阅开放存取资源目录

开放存取资源来源广泛,为了便于用户通过一个站点尽可能多地获取分散于不同站点的开放存取资源,节省利用OA资源的时间,这类目录应运而生。目前更多的是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大部分由图书馆参与开发。可利用这些目录提供的期刊浏览与检索功能,了解某一种期刊或某一个学科有哪些期刊可开放存取。

2.1 影响最大的DOAJ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缩写为DOAJ)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旨在收录各种语言、各个学科的免费、可提供全文与有质量控制的科学与学术性期刊。包括18个一级大类,现收期刊3569种,其中种期刊可进行论文检索。可按刊名或期刊主题浏览,也可查找某一期刊。

2.2 被誉为三大开放存取期刊目录的Open J-Gate、J-STAGE和SciELO

Open J-Gate自称为全球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门户,由印度Informatics公司创办。收录3 000余种学术、研究与行业期刊,其中1 500余种为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允许用户按刊名字顺浏览;浏览页面还允许用户检索以某个词开头或含有某一个词的期刊,可惜不能按主题查找期刊。其“快速检索”与“高级检索”功能均提供对期刊内容的检索,还可将检索范围限制在“同行评审期刊”或“专业与行业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信息集成系统(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ggregator,Electronic,缩写为J-STAGE)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开发,有英文和日文两个版本,收录日本各科技学会出版的文献(以英文为主),包括484种电子期刊,115种会议录、10种研究报告和42种JST报告。可按6大学科领域浏览期刊,有“题名检索”和“论文检索”功能,提供简单检索与高级检索的选择。

科技在线图书馆(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缩写为SciELO)有选择性地收录207种巴西科学期刊,涉及7个学科大类。其“连续出版物浏览”功能支持按刊名字顺浏览、期刊主题浏览和通过检索表单检索含有某个单词的期刊。“论文浏览”支持从著者、主题的浏览以及从题名、著者、主题、摘要、出版年、论文类型、作者隶属机构与所在国家的检索。

2.3 最新开发的Open Science Directory

其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当推“开放科学目录”,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海洋学专家要求下,由Hasselt大学图书馆和EBSCO合作开发的,定位于“开放存取期刊和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的期刊检索工具”。可检索DOAJ等著名项目收录的13000多种OA期刊,计划增至2万余种。可按刊名和主题浏览期刊。

2.4 我国开发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

浙江大学图书馆建立的“人文社科类开放存取”收录900余种人文社科类OA期刊以及300多个人文社科的知识库信息,分为18个大类,对期刊按字母顺序或分类显示其信息,包括刊名、起始时间、ISSN号、网址、分类、出版商、语种及简介等,但该网站更新较慢。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开发的Socol@r提供7260种OA期刊和975个OA仓储的导航、免费文章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分为17个大类。可按字顺浏览期刊和按学科浏览期刊(依据《中图法》的分类),从刊名、ISSN、关键词、简介等角度对期刊进行检索;支持期刊内的“文章检索”。

但由于我国目前的OA期刊数量有限,这两者收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OA期刊。

3 重视检索开放存取资源的工具

OA资源多分布在隐性网站(invisible web,hidden web)中,而Google等通用搜索引擎在检索隐性网站时效果不甚理

想。OA资源搜索引擎主要采集世界各国开放存取仓储的资料,但在收录资源的学科范围、类型等方面各有侧重。

3.1 综合性开放存取资源搜索引擎

笔者将重要的综合性开放存取资源搜索引擎整理成表1,Citebase等更多的OA资源检索试验项目或模型的信息可从开放档案创始计划(OAI)网站获取。

3.2 专门检索某一类开放存取资源的搜索引擎

表2列举了有影响的检索免费图书与期刊的工具,另有检索免费学位论文的“网络化学位论文数字图书馆”(NDLTD)、检索7万多个免费数据库的Complete Planet等。

3.3 专门检索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OA资源的搜索引擎

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如检索自然科学资源的Search4Science和SciSeeK、检索化学结构的eMolecules等;有的还专门针对某学科免费资源,如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的CiteSeer,图书情报学领域的DL-Harvest和METALIS等。

4 利用综合性搜索引擎

一般用户并不了解上述站点或工具,而是利用通用搜索引擎发现所需资源。据在线竞争情报服务机构Hitwise统计,2008年8月份,美国71.省略所占的份额分别是18.26%,5.32%和3.45%。

4.1巧妙构造检索式

由于不同搜索引擎的功能和使用的逻辑运算符不同,具体检索时,检索式中的运算符要根据选定的搜索引擎支持的运算与使用的符号作相应变化。表3列出了不同检索需求时的检索式(因目前的中文OA资源较少,且中文检索式比较简单,主要列英文检索式)。

4.2善于利用搜索引擎的特定功能

Coogle允许用户查找包括PDF格式在内的许多非HT-ML格式文件,可在其高级检索界面通过下拉菜单点选,也可直接在其简单检索界面通过关键词加文件类型限定(如file―type:pdf)实现。Google学术搜索可用于查找期刊论文预印本与后印本、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全文和付费电子资源提供商提供的题录信息(偶尔提供部分免费原文)。Coogle目录在Science>Publications>Journals>Free Online Journals下列出了50余种免费在线期刊,还可以在该类下进行检索,并点选检索范围“Searchonly iIl Free Online Journals”。

全球最大的人工网页目录Open Directory Project则分别在:Science:Publications:Archiver:Free Access Online Archives和Science:Publication:Journals:Free Online Journals下列出50余种免费在线存取仓储和近30种免费在线期刊。

Yahoo!CC Search可查找获得“创作共用许可协议”的网络资源。

5 登陆开放存取项目站点

开放存取资源最直接的来源是开放存取实现的主要途径:开放存取期刊与自存档,后者又包括学科库、机构库、个人网站、Blog(博客)等,但由于个人网站与博客比较分散、不易检索、缺乏规范等问题,没有在大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因而,主要是直接进入OA期刊、机构库与学科库项目站点获得开放存取资源,重要的开放存取项目如“因特网档案馆”、“古登堡计划”、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和加州大学机构库e-Scholarship等。

6 参考免费资源评价结果或导航

参考免费资源评价结果或导航是图书情报机构的专家利用信息检索与评价的优势对包含开放存取资源在内的免费资源进行选择与推荐的结果,值得参考。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自1999年以来每年评选出最佳免费参考网站,2007年的入选名单已于2007年12月公布。

开放存取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从长期保存角度分析了图书馆与开放存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图书馆进行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因素,包括资源的选择、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相关法律责任、经费预算、合作机制等。

21世纪,进入了日益开放的网络时代。2002年2月14日正式了《布达佩斯宣言》以后,以促进信息自由传播与合理使用为宗旨的“开放存取运动”应运而生。由于开放存取是一种倡导公平原则、旨在促进学术自由交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网络环境中可以自由存取文献信息的机制,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以提供存取服务为主的图书馆人也多了一份担忧,据统计,目前全球15%的开放存取资源已经消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图书馆与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进行探讨。

1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与图书馆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遗产是“我们从过去继承来的遗产、我们现在承认的东西以及我们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东西。”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历来受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资助支持。图书馆的保存职能就是保存历史和文化,使文明得以延续。自古以来,图书馆都是以藏书楼的形象出现的。马宗荣先生给予图书馆这样的评估“:图书馆,是集可为人群文明的传达者,仲介者,有益的图书,并保管之;使公众由最简单的方法,得自由阅览的教育机关。”[1]开放存取运动的宗旨,是使公众无障碍地存取信息。它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模式,并产生了新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据最新统计,开放存取期刊已达3 700余种,目前在开放文库目录上登记的有800余种,公众可以免费获取。这些资源对研究者、公众来说颇为受益,但对以存取为职能的图书馆来说,却是处在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这表明图书馆的存取职能开始被其他机构所削弱。

1.1图书馆具有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功能

面对开放存取资源的长期保存,现代图书馆的领导者首先应考虑开放存取与图书馆的关系。对全球的研究者来说,目前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堪称一大难题,进行保存工作意味着将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因此,只有理清二者的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2]。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是开放存取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开放存取资源有着各种空前的优势,但这些提供开放存取期刊、设置开放文库的机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长期保存对作者、出版者、信息收藏者都是一个难题。有些机构出于收藏本机构研究人员科研成果或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成果平台的目的而建立的开放文库或开放存取期刊,在内部因素影响下,其生命力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夭折或其他变化,使已经收集或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去向不清,踪影难觅。

有学者提出,应该由那些能够维持几百年以上的专门的长期保存机构,比如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保存。国际图联与国际出版者协会的联合声明也指出“,出版机构应该担负短期保存的责任,长期保存的责任由图书馆承担”。在当今时代,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开放存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可获取量的日益增多,其质量及其学术影响也日益提高。开放存取的资源不单包含期刊,还包括开放存取的图书、文库,甚至许多优秀的博客文章也是开放存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存取资源已成为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其长期保存值得深入研究。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不仅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信息需求,还可以满足未来用户了解当前社会现状、研究当前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需求,更可以起到传承民族与人类文化的作用。正如国际图联与国际出版社协会在《永久保存世界记忆:关于保存数字化信息的联合声明》中指出的“日益增长的仅以数字形式出版的信息如同传统印刷型出版物一样重要,同样具有长期留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上情况表明,开放存取与图书馆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只有把握好双方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才能把信息的传播和保存工作搞好。

1.2开放存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之一

开放存取所倡导的学术信息平等、自由传播的精神与图书馆的精神是一致的,开放存取资源也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决定了开放存取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与传统的图书馆文献采集、编目加工和服务不同,开放存取是一种新学术信息交流的机制,而这种新的交流机制必然会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图书馆原有的运行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甚至基本的服务定位都将随之而发生改变,这些都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传播中心和用户培训中心,在开放存取运动中绝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对今后开放存取运动和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运动中都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说,开放存取将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3]。

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角——学术研究者是信息生产者、最终用户以及变革的推动者。组织和保存数字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仍将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专门技术,如,文献格式控制、存档标准等,为信息生产者提供元数据加工、权限控制以及数据获取和可用性等方面的专门服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与传统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开放存取文献的发现及采集机制,对不同类型的文献,包括纸本文献、非开放存取文献、开放存取文献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整合,使之构建成一套适应时展的文献及文献服务体系,要建立适应新情况的文献更新、剔除和长期保存机制,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使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付诸实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2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应注意的因素

2.1长期保存资源的选择方式

开放存取的作品从版本上看,可分为3类:

(1)评审前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指作者最初完成的手稿,包括各类尚未提交出版商考虑出版,也未经同行评议和编辑加工的作品。

(2)评审后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是指经出版商同意出版的最后版本,包括各类经同行评议和出版社编辑加工后的定稿。

(3)已出版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是指正式出版后用于发行和销售的版本,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

从开放存取的资源类型可以看出作品的品种、形态多样,无疑加大了选择的难度,尤其是一个作品从评审前到评审后以至发表,至少有3种版本,有些作品甚至始终处于变化中,这就需要图书馆资源建设者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判别。图书馆在资源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资源的内容、学科范围、质量、信息源、作者和出版者、成本、资源的生命周期等。

2.2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

目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遵循的是国际标准OAIS。OAI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太空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联合制订的标准,旨在对资源的存取和长期保存规定概念和参考模型框架。这个参考模型阐述了档案信息保存功能的全过程,包括加工、档案存储、数据管理、访问和。同时阐述了数字化信息向新媒体及格式的迁移,表达了信息的数据模型、信息保存时软件的角色,以及档案间数字信息的交换。

2.3长期保存的相关法律责任

对资源长期保存的各环节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即,从文献摄取到数据管理到长期保存,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著作权法、合同法等,在长期保存的各环节还都涉及了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文献摄取指图书馆从资源生产者或拥有者处获得或接受要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的过程。开放存取资源的摄取具体指从出版机构接受或获取资源,建立机构文库为作者提供自我存档,从网络上进行资源收割。不同的方法涉及的法律是不同的:一是从出版机构接受或获取资源,涉及著作权法以及缴送制度。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7月)更注重个人的利益,而诸如图书馆之类机构的保存权限受到了限制。二是建立文库为作者提供存档,存在法律上称之稿约的责任,即,图书馆与著者之间存在要约和承诺的合同责任关系。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特定的他人所作出的含有确定合同条件的意思表示;承诺指受到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条件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三是从网络上收割资源,同样涉及著作权法。在数据管理环节,图书馆需保障著作人作品的“完整权”,无权进行修改。图书馆从公益角度出发进行了资源的长期保存,需要争取使用权益。

2.4长期保存的经费预算

图书馆要进行资源的长期保存工作,就必须作出完整的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包括:一是试验经费。为了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数据,搭建试验环境需要经费的投入,即使使用开源的软件,也需构建适合的系统环境。二是存储经费。存储设备的费用会占到数字长期保存总费用的大部分。由于保存数据的硬件环境会慢慢老化,选择任何的解决方案都必须考虑便于将来系统的升级。三是管理费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以便节约成本,尽量减少由于不良管理而重新获得数据所需的成本。四是技术更新费用。要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应用,必须持续更新技术,包括仿真、迁移、备份等。五是运行费用。包括网络费、电费等系统之外的相关费用。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状态,且缺乏现有模式,要精确计算真正的活动费用是不现实的。因此,图书馆只有坚持资源长期保存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新情况。

2.5建立长期保存的合作机制

图书馆在进行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中,为了使其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相互间的技术、经验可以共享,避免图书馆之间的重复工作,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国际的合作,指标准规范的制订、问题研究、具体实践等;部级别的机构间合作,指技术上的合作公关、资源保存上的合理分工、经费的最佳分配等。在合作的过程中需建立一套长期保存登记机制,可以使资源的保存公开透明,形成一个支持网络,相互依存、互换信息、共享资源,获取必要的契约权以保护并最终提供内容存取,及时发现和保存那些当前没有受到保护的正在开放存取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马宗荣.现代图书馆序说·序[M].上海:中华学艺社,1928:1-3.

开放存取范文第4篇

Keywords: Open Access;Archives website;Information resource;Resource construction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参与出版期刊的商业机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各种垄断行为逐年提高学术期刊价格,使得科研人员和学术交流机构无力购买太多的学术期刊,引发“期刊价格危机”,致使学术研究成果不能广泛传播,学术交流受阻。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技术发展推广,基于成本压力和技术动力,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发起了一场免费零障碍获取和传播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运动。之后,国外研究人员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对开放存取的独到认识。一般认为,《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OAI)中给出的“开放存取”的定义是普遍被认可的。该文件指出:对文献的“开放存取”不应存在不同的政策和权限,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作品,实现对作品全文的链接,为作品建立索引,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这些使用方式除网络本身的物理障碍和出于对作者著作权保护的考虑外,不应受经济、法律和技术的任何限制。[1]

国内对开放存取的研究始于2004 年,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图书馆学领域,而同属信息服务领域的档案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笔者于2016年3月25日登录中国知网,以“开放存取”为主题词,分别在“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和“档案学、档案事业”学科目录下进行高级检索,分别得到相关文献1772篇和26篇,足见开放存取亟待引起国内档案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侧重于开放存取理念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念的宏观对比、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历史档案网络存取等方面,学者们对开放存取在档案领域应用方法的关注不多,研究成果极少。因此,本文从开放存取视角下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适用性展开探讨,同时提出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开放存取的适用性分析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档案学术研究的推动下,有了较大进步和发展,但站在开放存取视角下观察,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开放存取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即时存取、多元参与”的特点恰好能够弥补这些问题带来的缺陷。

2.1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 可用资源类型单一,内容单调。大部分档案网站只是把纸质档案拍成照片,以非文本的图像形式上传,类型单一;网站上公布的档案信息以目录级数据为主,缺乏档案全文信息和专题信息,档案内容丰富的特性难以呈现。

2.1.2 各自为政,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利用者进入一个档案网站所获取到的档案信息资源仅仅限于本馆拥有的档案,想找到特定信息就要去浏览不同的网站。虽然大部分档案网站已提供了对本区域范围内或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部分档案网站的超链接,但基本只是链接到相应的档案馆网址,本质上仍然没有解决在线档案资源内容的整合与跨库检索。即每个档案网站从内容管理这一层面看,仍然是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2]

2.1.3 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档案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高档案网站访问和利用率的重要指标,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整体较落后,网站内容相对贫乏,访问率、利用率较低,抛开用户利用动机,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慢、时效性差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1.4 资源建设与对社会需求的认知存在偏差。当前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单一、用户参与不够,这源于对社会需求认知的不足。档案用户类型众多,不同的用户对文件信息的需求不同,每个用户使用资源的侧重点也不同,因而有必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拓展档案网站信息资源范围,遵循围绕用户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服务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开展网站信息资源建设。[3]

2.2 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2.1 开放共享增强资源多样性。开放共享使得社会需求多样化,多样化需求需要改进档案服务,这就要求档案网站成为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档案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多种角度查询、浏览及多种方式获取档案知识的多元化服务网站。

2.2.2 互联互通提高资源流动性。利用互联互通的现代化技术,简化利用方式,切实推动档案资源跨馆利用、跨馆出证。开放存取环境下用户对开放档案的使用权限增大,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检索、阅览,只要注明相应的著作权信息即可。

2.2.3 即时存取加快资源更新速度。对于众多的可开放档案,进行数字档案保管的主要任务是对数字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数字档案的更新是存档过程的延续,需要将最新积累的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有价值的数字档案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存储到云端,实现实时数据更新。[4]

2.2.4 多元参与提高资源建设效率。在开放存取环境中,用户对信息享有了较为充分的访问权、获取权与使用权,开放存取通过促进档案价值鉴定、保密范围、密级划分、保密期限、开放模式和开放范围的变革,使更多的档案资料以开放存取方式为更多用户获取,把多元用户的多元需求融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扩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体系中开发主体的合作范畴与广度,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建设效率。[5]

3 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借鉴开放存取在图书情报和网络出版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3.1 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途径

3.1.1 针对形成档案的个人,建立云存储的电子档案。这是档案网站在收集个人档案过程中对开放存取利用的主要方式,其实现过程可分为现行利用和长远发展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个人档案对自我的绝对开放。随着数字档案的不断增加,人们面对的数字存档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从当前云存储的发展趋势来看,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数字档案资源存储在云端。[6]在云存储之前,个人档案是一种对自我的相对开放,只能在存储档案的指定设备中查阅利用,而云存储之后则可以摆脱存储设备的限制,从而实现先行利用的开放存取。第二阶段,实现个人档案对社会的相对开放。个人是档案的形成主体之一,个人档案是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个人档案的价值实现从个人向社会的转化后,就会产生社会利用需求,一旦其满足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利用者就能在自身可利用范围内实现开放获取,从而实现个人档案长远发展的开放存取。

3.1.2 针对收集档案的机构,实施开放存取仓储联盟。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开放存取仓储应包括机构仓储和主题仓储。个人认为,各档案馆建立的档案网站实际上是开放存取仓储中机构仓储的一种,也就是说目前机构仓储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在开放存取理念下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其朝着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和合作建设的方向发展,即档案网站建设者将完整的作品版本和授权使用许可协议以标准的数字化格式即时存贮在档案网站的在线仓储中,确保可开放存取档案信息的开放访问、自由传播、统一检索和长期存档。[7]同样的方式可以构建主题档案开放存取仓储,进而实现档案网站的开放存取仓储联盟,提高网站信息水平,为用户实现便利的跨库检索创造条件,使利用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可开放档案信息。

3.2 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方法

3.2.1 构建开放存取资源库。这是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资源基础。随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以及国家档案工作“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档案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优化,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开放存取资源库的资源条件。在资源库建设中重视开放存取目录中心建设,开展档案目录资源基础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层面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共享服务工程,以开放存取资源库为基础开展档案数据开放计划,履行开放共享和存取便利的方针。逐步实现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新模式:凡是经过鉴定开放的数字档案, 一旦被存放到档案网站上,就应按照开放获取的原则允许利用者免费获取,包括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检索,实现“无限制使用”和“充分共享”。[8]

3.2.2 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这是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基本规范和法律保障。完善制度可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从单位层面,实行制度化管理。将档案管理纳入单位整体制度化管理中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审查体系,对档案信息形成过程加强质量控制,明确规定要严格审核档案信息内容的完整、系统、准确等情况。二是从档案部门层面,进一步完善档案鉴定制度和适宜开放存取档案的管理制度。将每个环节的档案原件鉴定及档案信息鉴定工作形成制度,从制度上明确符合开放存取要求的档案范围。法规需要明确即时归档和及时提供服务的法定责任。科学规划和推进与开放存取相关的法规体系建设,将档案法规的制定与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建设相结合,依法保障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就我国现行的档案法律法规来看,其内容侧重于档案的管理与保护,而对档案的公开和利用限制较多,因此,国家在宏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应当给开放存取以明确的宣示和引导。

3.2.3 实施存取质量控制。这是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核心要素。首先,确立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著录格式标准、描述与标引语言标准、档案信息元数据标准、质量标准、计算机网络标准、数据库管理标准以及获取技术标准等通用标准。只有严格推行和遵循不同层次的标准,才能将不同档案馆组建成一个互联的共享网络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兼容。[9]其次,严格控制实施。档案信息形成者必须改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这是优化质量的前提。档案信息的形成者主要指文件形成者和档案人员。文件形成者是档案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把关者,在文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保证档案信息的质量。档案人员是档案再生信息的主要形成者。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档案人员必须树立质量意识,为利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单位领导对优化档案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最为关键。[10]最后,建立“人机交互”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只有加强监督和检查,才能保证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档案管理与信息社会的融合,从而促进档案网站服务水平的现代化。

3.2.4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这是开放存取在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用的技术支撑。网络技术在档案信息开放存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撑,档案信息开放存取如同泡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根本无法付诸实践。[11]在现有网络环境下,形成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为平台,以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档案网站信息为基础的档案网站信息化体系,可以为开放存取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开放存取范文第5篇

开放存取运动目前已经越来越被学术界所接受和重视,学术界特别是信息资源领域对开放存取模式的研究日趋深入。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从整个信息资源的角度,对开放存取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以所从事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一下在高校档案工作中,高校档案资源如何实现“开放存取”的服务机制。

一、“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含义

在讨论“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含义之前,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学校全部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助一线教学科研、支持学校行政后勤等部门顺利办公,以及记录学校历史、宣传树立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校的正常运转、改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信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教职员工所了解,并且,由于高校档案内容的特殊性以及惟一性,在社会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内部以及社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广大高校档案工作者所不断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式的利用模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传统的档案利用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一向被认为成熟、安全的“部门归档”以及“调阅式”的档案利用模式开始动摇。虽然这种方式仍然占据着高校档案部门的主流,但是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如档案收集难以实现前端控制、存储成本不断上升、利用效率偏低、有偿服务屡遭争议等,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如利用门槛相对偏高降低了利用者的利用兴趣;保存成本的上升与档案部门可支配资源短缺的矛盾,影响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对档案人员形成不小的困扰。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由于档案自身所遵循的原则以及档案部门的特殊性,完全照搬互联网模式或者数字图书馆模式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靠的。此外,由于利用者、成本费用、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存取机制,不同于其他信息文献领域。

基于上述情况,开放存取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有条件地将档案信息向学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开放,降低利用门槛,减少权限障碍,从而提高检索效率和利用效果;二是降低获得档案信息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通过OA资源库的建设,在理论以及实践中,提高高校档案信息价值开发力度,使档案价值全面得以实现。可以看出,上述含义是对“开放存取”定义的一种修正,使之更符合高校档案的实际。这样的修正在高校档案工作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

二、“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笔者认为,“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馆中的实现和具体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建设

如前所述,“开放存取”机制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和运作的,“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馆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和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现代大学。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概念与理论上的虚拟档案馆不同。从硬件上说,它在网络硬件的物理连接上属于校园网的一部分, 档案馆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内部局域网,有自己的专用服务器,局域网通过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主交换机上,实现档案馆网络与校园网的互联。从软件上说,档案馆内部网络一般包括两大项内容,一个是档案馆办公系统,一个是档案管理系统,这是高校数字档案馆的两大支柱,同时,所有档案实现数字化,是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前提和基础。档案数字化有自身的特点,具有层次化、级别化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对于防火墙、密钥、后门等安全机制以及管理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资源管理

开放存取的资源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将不同类型、来源分散、异构、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经过编目、整序,编辑,形成可以通过网络利用的有效数据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零散档案信息数据化的过程。

1、编目

在网络环境中的档案编目,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手工编目,需要编制适合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组织的著录格式,目前这一工作大多通过扩充传统的机读目录格式来实现。

2、整序

高校档案资源需要得到永久性的保存和利用。在开放存取模式下要实现这个目标,档案部门必须能够快速、准确获得正确、完整的档案资源。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甚至造成档案的缺失和伪误。为此,有必要在网络上为学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序、标识。如可以采用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Identifier,DOI)与档案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档案管理者和档案用户可以按照需要获得指定的档案信息资源。

3、编辑

在网络环境和开放存取机制下的档案信息编辑,主要是利用元数据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于帮助识别、描述、限定和定位资源的数据。利用元数据可以提高开放存取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档案部门要制定相关的OA标准,规定归档者要提供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元数据,同时通过编辑、转换,实现即时存储和提供多种格式的元数据。目前,关于档案元数据的规范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供高校档案部门进行借鉴和参考。

(三)提供利用

开放利用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资源。但是与其他领域的开放存取机制不同,档案信息具有机密性、内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无论档案的提供者还是档案的利用者,都存在着特定条件,如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环境等等。因此,在提供方便快捷的准搜索引擎式的服务时,还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高校档案数据库与高校电子资源库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设或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作为整体知识库的一部分,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于纯学术性的资源库,高校中非学术性的资源库(包括高校档案数据库)保持着不透明的状态。国外某些大学对高校档案数据库是否可以开放,人为控制到何种程度,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在法律上对版权、费用等问题进行了清楚的界定,高校档案数据库中所保存的档案信息中的学术性信息,应该可以纳入学校电子资源库或者知识库中。

2、高校档案数据的开放存取方式

目前,高校档案数据库中的档案信息的开放存取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1)网页链接

即通过校园网或者高校档案部门自己的主页,提供开放存取档案信息的链接入口,由高校档案部门自行决定需要提供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包括目录、全文以及相关链接,用户可以登陆相关网页,通过点击来浏览相关档案信息。

(2)建立高校专题档案数据库

高校档案馆根据需要,建立相关专题库,通过收集分类系统搜集校内所有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并将它们整合、组织,形成专题档案数据库。如学生成绩库、学历学位认证库、工资工龄库等等。高校档案馆充分利用数字校园中各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所有校内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理和揭示,用户则直接访问相关的高校档案数据库。当然,这需要安全性、政策支持、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保证,对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建设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3)通过馆藏目录获取高校档案信息

机读档案馆藏目录,是高校档案馆最重要的数字化资源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检索工具之一。利用机读档案馆藏目录,可以实现所有馆藏档案资源的检索,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所熟悉和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此外,可以通过增加相关字段等方法,使高校档案资源转化成为开放存取的网络资源。在这方面,档案工作者可以充分借鉴图书馆的一些成熟经验。

(4)通过集成、挖掘技术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传统的简单调阅、浅层次的档案利用显然不能满足学校和社会对高校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因此,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纳入开放存取机制,利用开放存取机制,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先进软件,实现高校档案数据库资源行政化和学术化的有机统一,可以达到扩大利用面、优化利用效果、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目的。

三、高校档案部门实现“开放存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放存取运动能够优化高校档案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果,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思考。

(一)开放环境下档案的信息安全

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的日益密切,人们似乎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任何想要找到的东西,在给人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不安全感。高校档案是在高校各项工作中自然形成的,档案的公开,会动摇一些人对档案在传统认识上的安全心理。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在高校档案界开展,有赖于逐渐建立一种开放的理念,能够得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认同,解除人们戒备心理。高校档案人员要大力宣传开放存取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场合,灌输、渗透这种方式的优点和好处,使学校有关领导、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了解到档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不仅吸引高校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成为高校档案开放存取的利用者(取者),还能够主动成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提供者(存者),从而推动高校档案开放存取的健康良性发展。当然,将这种模式完全纳入现行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还有一定的难度,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二)成本和费用

开放存取机制,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不能低估它的运行成本。理论上讲,高校档案部门可以从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存取机制中收取适当的费用,但在实际中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精神,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问题如何处理,直接影响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部门的运行。

在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实际操作中,通常会采用“作者付费、用者免费”的模式,例如OA期刊,但是这些费用通常会计入科研成本中。高校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完全适合这种成本分担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借鉴。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协议、与第三方中介合作等方式,建立或者拓宽成本补偿机制,兼顾国家、学校、相关部门以及个人的合理利益,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优化建设

基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档案部门还不能完全实现档案文件的前端控制,加上高校档案产生的自然属性等问题的存在,对档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建设存在很大难度。然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开放存取的发展前景,高校档案开放存取机制的顺利建立,需要齐全、完整、准确、高质量的档案资源。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大力提高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率,这是开放存取机制的起点和重要基础。同时,高校档案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档案开放存取质量控制策略。通过加强档案的鉴定环节,完善档案的审核制度,规范编目著录,不断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四)硬件建设和相关技术的研究

高校档案开放存取机制的建立,需要购买硬件设施,配备相关软件,搭建符合条件的基础网络平台,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存储环境、存储设备,都与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