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从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并支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构建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1.2提供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被推上了历史节点,社会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与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阵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农业生产入手。随着科技发展,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机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学会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和约束。管理制度在构建时要以农民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基础,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机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以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丰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设、账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发复杂,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创新,要强化细节管理。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农民进行接触,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报告的撰写,以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针对这种现象,要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1-2]。

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视角,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在整体上提升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这种积极性需要满足个人需求,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确定农村经济市场主体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经济政策的改革,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农业经济管理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明确方向,有效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保证。一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将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而且还能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的合理规范,这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二是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进行合理优化。通常情况下,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而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进行明确,同时还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优化作用,从而使社会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一定要全面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4]。

3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制约问题

将农村经济管理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解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出合理的农村发展方案。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农村发展方案,保证方案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案可以得到全面实施,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对农村发展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应该对其中存在的制约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将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有效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项危机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农村资源。三是有利于缓解农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目前非常突出的问题,为了对这一矛盾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至关重要[5-6]。

4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我们国家在得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也逐渐开始稳定且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国家还和世界各国之间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的关注,对此,国家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有效,而且这些政策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稳步地提升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较快地发展农村经济状况。

1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实际上一些传统的观念一直束缚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作用,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得不到迅速的发展。对此,还因为我们国家农村居民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够及时地在农村得到利用,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进行的比较缓慢,而且与之前的理想状况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2环境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纰漏

此外,影响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不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而且南北地区的环境状况差距也比较大,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的气候因素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同时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农村都处于山区当中,如果在山区种植树木,会非常的耗费资源,而且所取得的效益也不大,这样只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2.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3.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4.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四是要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

5.建立一个宏大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6.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7.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8.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9.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0.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到20世纪末,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0.5%~0.7%以上;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

突出科教改革重视三项任务

1.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

"十五"期间的重点和布局。"十五"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拟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科技的需求,大力发展以大幅度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的增产技术。(2)针对我国农产品品质较差的现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的优质技术。采用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等多种途径,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不佳的状况。(3)针对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要求,发展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高效农业技术,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等方面,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4)21世纪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是国际农业竞争的热点,要针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加速实用化、商品化、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5)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公益性强的特点,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建设工作,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开展以农机、节水灌溉机具、肥料、农药、农膜为主的支农工业技术研究,为农村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6)发展以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为主的林业科学技术。开展生态林业、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荒漠化综合治理。(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以改善环境为主题的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体系。(8)针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发展区域性综合配套技术。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促进全国农业快速、持续、均衡发展。为提高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实施农科教战略西进紧急行动"。

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

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2."十五"期间体制改革问题

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结构调整、机制转换、人才分流、制度创新为重点,从农业发展的需求和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调整农业科技力量的布局,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制建立的步伐,以改革促进发展。

转制改革的方案设计框架。农业科研机构转制将按照分类指导,抓大放小,适当归并,促进发展的思路,积极有序地推进。

分类指导。目前对农口不同类型的科研院所,应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院所定位,分类指导。对从事农业、林业、气象、水利水文资源、生态环境、大江大河治理,防灾减灾、节水灌溉以及重大工程技术等公益性研究及应用基础性研究的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进行运行和管理;对从事成果推广、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分析测试、质量标准等的科研机构,要转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或中介机构;对具备研究开发优势并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或具备产业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要转为科技性企业或进入企业。

抓大放小,适当归并。根据未来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和目前科研单位专业结构分布情况,应在专业重组,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重点依托综合性科研机构,稳住一支高水平、精干的农业科研队伍。保留若干个研究院,按非营利机构运行,由中央管理;归并若干个科研单位,按非营利机构运行;若干个科研单位转为企业;若干个科研单位转为中介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若干个科研单位进行结构性调整并转化。

促进发展。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科研院所的结构调整和机制转变,同时,配套进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

组建和完善国家、部、省(市)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科技园示范区、开发区、高科技集团等。近期将主要依托农口各部门的直属研究院所,联合有关院所、高校,通过组建部级或地方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科技园示范区、高科技集团等科研机构,集聚农业最优秀科技人才,围绕关系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以下九个方面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农作物品种

我国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但在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深度如抗性基因的发掘利用,野生种、边缘种优良特性的利用,利用生物技术保存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新种质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资源鉴定和品种资源工作体系也不够完善。另外,在良种繁育体系与制度方面,不如发达国家规范化、科学化。

作物生理化研究,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个体、器官或细胞水平上,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栽培技术

目前我国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仍停留在常规耕作技术与经验上,同国外开展的以计算机为主的规范化、定量化栽培比较,还有相当差距。在利用化学调节剂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方面,有的专家认为与国外的差距有15-20年。

在土壤肥料方面,免耕与少耕理论风靡全球,而我国的土壤科学基础研究还很薄弱,施肥方法落后,世界先进国家的肥料利用率稳定在50%-70%,而我国只有30%-40%左右。

防止作物减产科技

据专家估计,我国植病生物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至少相差15年以上。在昆虫行为机制、害虫与寄主植物关系、害虫与天敌间的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产品产后运输、贮藏、保鲜、加工设施和技术也有很大差距。据估计,北京因粮食储藏条件而导致虫蛀、霉烂和其他侵害损失的粮食总和达500万公斤。每年约有15%的生鲜果蔬损耗掉,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

植物生物技术

目前国外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程度相当高,形成产业的产品主要有:细胞和组织培养产业,如花卉、草莓、荔枝等试管苗和脱毒苗;微生物农药,如苏芸金杆菌;生物技术农产品;兽医治疗药物和防治疫苗品;农用诊断试剂;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单细胞蛋白;人工种子和胚芽等。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研究设备和手段,工业化生产还相当落后,生物产品商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还不够。

畜牧业科技

目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总体上落后10-15年。特别是在畜牧业基础学科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明显。有些研究还几乎是空白。

农田灌溉技术

瑞典、英国、奥地利、罗马尼亚、法国等国的喷灌面积均已超过80%,美国、俄罗斯约为40%,美国微灌面积到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达到总灌溉面积的3%,以色列灌溉面积中约2/3为微灌,1/3为喷灌。我国在地面灌溉方面,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无论在材质、性能、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先进

其是自动控制设备方面差距更大。

农业机械化技术

从大量生产的现有产品来看,机具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的一般水平或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亦即落后30-40年。

在应用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机耕率为80%,机播率为77%,机收率为70%,而发达国家则全面实现机械化。

农业信息技术

计算机进入我国农业领域仅有10多年的历史,但从世界范围看尚属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比较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农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林业科学技术

我国现有的林业技术水平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20多年。科学技术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1.2%;人工林林木每公顷蓄积只有33.3立方米,远远低于我国森林总蓄积每公顷平均83.6立方米的水平;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全部林业用地的50%,而美国为95%,瑞典为98%,日本为96%;我国的树木利用率很低,树林出材率只占全树的25%,而林业发达国家已从原来的全树利用发展到全林利用以至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净生长量仅为2.7立方米,而德国是6立方米,芬兰是4立方米,美国和日本是3.1立方米。

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紧迫性

1.适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

由于以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带动,到20世纪中叶,农业得到高速的发展。相应地,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材料、航空与航天、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使农业面临启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并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这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将导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

2.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第一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巨大的全面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终止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二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幅的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以突出科技为特点。

3.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们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在20世纪尚未解决好的基本问题:

缺乏可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有力的第一生产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很好消除,等等。

4.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

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在"入世"之后,对农业的挑战更为激烈,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露出来。在未来人口增长和需求多样化进程中,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更加突出。乡镇企业技术推动的发展后劲不足。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由于产品升级、布局调整等问题,使其发展面临转折时期,难度较大,减弱了农村经济实力,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战略思路和目标

1.战略指导思路。要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有机衔接和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既要加速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又要力争使农业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或集团;既要抓好农业增产技术,又要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技术;既要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并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要把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作为核心任务。

到2005年,使我国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五年,科技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气象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35%、55%、55%和60%以上,农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到2020年,农业科技的基本任务是:满足食物安全的技术需求。为实现粮食总产达到六亿吨、肉类总产6500万吨,人均日摄入能量2500大卡、蛋白质75克、脂肪75克等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得以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之发展,现在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群众构建新农村的积极性。

 

1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农村现实需求提供了细致的分析,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指导,解决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

 

1.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并结合农村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制度,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速度。

 

1.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点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农业有目的性的进行发展,确立了农业在市场的地位,更有利于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1.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制约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农村经济存在的众多制约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农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快速而平稳发展。

 

2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2.1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1世纪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设的新时期。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新农保,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它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老年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使农民可以摆脱因病致贫并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三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因灾因病致贫的特困人口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五保户”得到有效的供养。

 

2.2制定科学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针对上文提到了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合理问题,国家政府机关需全面落实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此外,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占用耕地、低价强制出售土地等问题,国家要坚决打击。

 

2.3重视教育,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首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国家必须在政策、财政、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投资,在紧抓农村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建设的同时,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从而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次,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和科技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和教育设施投入,比如建立农村书屋、构建农村计算机互联网系统,鼓励农民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最后大力发展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开发有实力、有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从而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旅游化、绿色化的生态农业前进。

 

2.4加大资金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业经济发展体制上,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和环境优势,极力缩小城乡差距,拓展农民增收的途径。此外当地农村政府应该详细调查农村经济的现状,理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然后找出优势,适时抓住机遇,带头招商引资,加快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此外当地农村政府要善于引进人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重视科技运用。

 

2.5对农村债务进行合理处理

 

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利用精简机构、费用包干等方法减少农村资金的指出。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经费或者债务,还要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还需要针对发展需求建设工程,保证管理费用的具体化以及精细化,还要对农村经费支出进行预算与评估,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还能节约公共管理经费。此外,还要采取激励政策,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考核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2.6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主体是农户,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农户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及经营分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发展缓慢,也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因此,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将产业化作为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牵引点”,进而“以点带面”,实现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有效地将市场信息、农业科学技术和销售渠道等优势快速、直接地带给农民,让农村经济加快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让农民在围绕市场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且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因素。积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多个角度探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