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西部地方高校;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C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101―03

当前,西部地方高校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中,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已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变学历提升和岗位培训,标志着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地方高校在中小学教师职后学历教育中的招生人数必然大幅度减少,服务功能的结构性调整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受到高度关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已准确锁定专业化发展方向,更强调从教育教学过程实践出发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地方高校面向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办学,体验和观照中小学教学实践更为直接与便捷,素有密切联系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优良传统,当地不少中小学校本身就是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这就构成了地方高校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服务的客观基础。地方高校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调整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的策略,建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和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是其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功能的可行选择。

一、主动适应。强化链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建设

1.瞄准政府导向,实现同频思维。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代表了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握政府需要导向,是地方高校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节奏和需求的前提。国家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程序和法制化轨道,对大规模教师学历进修行动助力巨大,地方高校在这一社会行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职培训学习已形成制度。进入新世纪后,中小学先后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同时展开了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国家又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政府行为是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国家每一教育改革战略实施,每一教师培训项目启动,各级地方政府必出台相应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地方高校只有与之同频思维,主动适应,方可获准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一是根据教育改革或教师培训项目内涵、要求,有针对性地策划培训课题,编制培训菜单,列示支撑条件和实证材料,提交给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学校以供选择(相当于投标竞标),争取进入地方教师培训计划实施主体序列。二是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论证、研究、制定项目策划方案,编制国家和省级培训计划项目申报材料,扩大当地中小学教师培训获得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的力度。

2.强化咨询服务,促进思维同一。建构共同体的实现,关键在于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等三维关系的合意度。强化咨询服务,可以使三维关系各方形成同向思维,达成共识,增强合意性。一是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验不断深化,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创新探索,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对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效率和培训质量,推进教师全面专业化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地方高校主动积极向地方政府教育专管部门及中小学校反馈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综合与探索,提出定向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在策划、组织、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有更多借鉴和参照,起到全面优化的作用。二是强化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弄清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学和教师职后学习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入具体的客观描述,并进行综合研究,特别是派遣专家学者驻校近距离观照中小学教学的过程和细节,提出切合实际的专业化发展方案,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分类灵活制订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管理和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共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形成联合行动的长效机制。教师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不能没有基地。基地是共同体的平台,机制是链接的保障。首先,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要以地方高校为依托,与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市县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充分协商和论证,签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作协议、培训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细化各自的工作内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一体化运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机制,改变传统培训中“供求”双方工作分离的问题,从而焊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的链条。其次,建章立制,规范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管理程序,制定包括领导机制(如“地方高校与地方教育局及中小学校联席会议制度等”)、培训组织(如“培训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培训项目申报管理办理办法”等)、培训教学管理(如“培训教学模块论证与审批办法”、“培训教师聘用办法”、“培训教材及讲义审查办法”等)、学员管理(如“学员纪律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办法”、“培训成绩考评办法”等)在内的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增强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效率。最后,制定培训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价措施,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当地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室的职责序列,强化培训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提高教师培训教学的效果。

二、理顺关系,调整机制,建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支撑系统

1.整合教学院系办学功能,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智能支持。现代教师职后教育是综合的多元的,・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教学培训能力和资源调整能力又十分有限,很难适应教师职后教育专业化的需要,将教学院系纳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或者说是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纳人教学院系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完善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的智能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是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人教学院系目标考核和教师岗位目标考核系列,实行同工同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工作,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遴选培养制度,制定培训教师岗位职责标准,通过定向资质管理来保持“培训者”角色的稳定性,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向培训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结合师范类专业教材教法研究,组建科研团队,下达科研任务,划拨科研经费,从当地中小学教学实际出发选题立项,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配套科研机制,为建构与优化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就科研方向的选择而言,地方高校应坚持地方性实践性的特色,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细节和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合理规划,真正实现科学研究与培训教学的有机融合与互动。

2.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建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联动机制。教师教育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职前培养即师范教育,职后培训即继续教育。师范教育在校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后备部队”,教育教学实习是他们必需的职业训练课,实行“顶岗实习一置换培训”,发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交互作用溉可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的效果,又可有效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工学矛盾的问题。一是要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按照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技术和能力训练,使其通过学校教育缩小与职业教师在教育教学执行力方面的差距,基本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能力要求。这是顶岗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二是建立项岗实习师范生考核选拔制度,制定考核选拔标准,合格者顶岗,不合格者不顶岗。可将师范生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时间上不作明确规定,以中小学校和被置换教师评价基本合格为准。第一阶段为适应期与考察期,实习生承担部分教育教学任务,在被置换教师指导下开展实习,锻炼教育教学的执行力,接受全面考验和考察。第二阶段为顶岗实习期,在经过中小学校和被置换教师联合进行严格综合考核评价,被批准接替被置换教师的工作,独立实施教育教学。这样做,接收顶岗实习的学校放心,被置换的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学习也安心。三是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置换培训的时机和时间,既要避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段,也要把握好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的时间差,在不影响中小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和保证实习生教育教学执行力扎实训练的前提下,适时组织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四是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地方高校与接收实习学校共同协调,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溢制和指导,形成顶岗实习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3.加强培训后服务体系建设,延展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服务功能。限于人力物力财力,也受价值观念影响,一般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数采取“项目终结式”体制,培训后服务停留在培训信息登录、学分转换、档案建立、证书颁发的形式性层面上。地方高校应当将培训后服务延伸到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内化、应用的层面上,因为这样才能够强化培训的效果,拓展培训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一是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后服务网站,为培训受体提供互动对话平台,就培训内容在实践中应用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咨询,与专家教授进行研讨,促进培训成果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促进培训学习转化为教育教学执行力。二是建立师范教育教学案例资讯平台,由专家教授对案例进行分析评说,提出参照建议,指出应注意事项,给教师创造培训后自主学习的条件,使之把继续教育学习“继续”下去,保持学习的连贯性、连续性和发展性。三是建立培训受体教学实践诊断反思服务机制,由培训受体自己写出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报告,由专家学者评析并给出建设性“处方”。必要时专家学者可以选择个案深入学校直接观照培训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和细节,与培训受体共同进行现场“会诊”,并进行录像上传网站,供其他培训受体参照和借鉴。

三、回归教师职业本真,调整培训内容体系内部的比重与侧重,改善培训模式和方法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与职称评聘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没有高度凸显,致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太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为通识培训,专业性不是太强,致使培训的实效性不太强;培训机构人员自身参加更高机构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致使知识老化,素质不全面,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新要求,参训教师意见比较大;培训内容没有“自助餐”式的可选择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参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编制太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小规模学校更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请假,更不用谈丢下学生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了,即使有参加培训的可能,(由于丢下本班学生委托给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纪律不出乱子,受托者还有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训课堂,而心却在学生身上,就怕学生出点问题,至于班上学生教学任务的耽误等,也只能等培训回来后补课了,很难将全部心思花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上;正常的节假日他们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处理家务,如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干干农活等,这样就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何况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权力,相对于学期中间的指派性参训活动,他们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选择参加于假期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虽然从心眼里来说是不得已而选择这个时间段的培训(虽然参训要牺牲许多家庭事务时间,但却没有牺牲自己所带班级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中学学区没有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无规划,选人乱指派,哪位教师应该参加培训心中无数,尤其对上面分派的参训人数随口分解,不能照顾即将参加职称评聘的教师;有些学区学校对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积极的科学管理,例如,督促参训教师拓展延伸作业的完成,反而委托许多无关的其他事务要求等。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本职工作,结合前述现状,特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既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探索不断提高培训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

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教育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然后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再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认同。

三、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

对培训者进行提高培训,建立培训竞争上岗制度。培训单位应面向社会,从有教育教学经验又愿意为继续教育培训做工作的一线校长及教师队伍中聘请兼职培训教师建立地方培训专家库,适时组织学习参观培训,分解培训专题,平日备课,到时积极上阵。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要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培训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

五、探索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模式。对此必须不断改进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新模式。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创建民主对话的继续教育培训气氛;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七、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机构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坚持统一培训的前提下,提倡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作者:李子荣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奠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是为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工程。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因此,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改进英语继续教育的新方法。

继续教育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产生的,它是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继续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来满足社会对此的需求,才能培养出一支又一支高质量的英语教师队伍。

一、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继续教育发展状态良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国家近几年开始招聘特岗教师,不但给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提供了学历较高的教师,也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国家对提高老教师的全面素养继续教育培训也没有停止,可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非常受国家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因此,很多学校专门设置某一领导抓教师继续教育这一项工作,给继续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各级教育管理者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培训学习,比如: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培训、英语学科教师培训等等。培训形式也从以前的重视培训形式逐渐转为重视培训效果,过去的培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培训学时,为以后评选优秀教师晋升高级教师提供材料,而现在的培训更重视为教师提供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的地方还搞有特色培训,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礼仪教育”、“英语交流活动周”等特色培训。这些培训项目的开展都使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培训不积极、继续教育只是走走形式。

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认为英语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教好学生、带出成绩就是成功的,而对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根本没有必要,只要走走过场就可以了,否则还耽误教师备课做题的时间。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学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想法不够客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够积极。有的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只是停留在某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上,不主动思考多重形式的校本培训,特色培训更是空白。

2、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落后,内容枯燥。

继续教育本校的培训模式大多数都是政治学习,学习党的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十七大报告等等,往往这些内容领导早已定好打印出来让教师抄写即可。还有的地方培训模式就是对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培训,实际上就是教师每天去学习地方听培训教师讲讲交上一样的作业即可。这些培训模式单一落后,内容枯燥,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培训敷衍了事。

二、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的改进方法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观念仍然是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外语教师和会教学的外语教师即可,这种继续教育观念已经十分落后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教育界需要的教师是在能教学和会教学的前提下,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汲取新的教学经验,并把新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开展教研活动。

首先,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要结合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生存的需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因此教育管理者在给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时候,要把这些需求考虑进去设置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其次,教育管理者应该广泛的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英语教师自觉的、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让英语教师意识到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师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把学校要我参加变成我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通过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再次,为了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应该更多的投入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学校应该正确的利用继续教育经费,不能挪为他用。使继续教育不再用教师自己交钱,挫伤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学校还要对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定,让英语教师更加重视继续教育培训的价值,让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成为自觉的行为。当然,考核的形式要多种方式,不能过于单一,以防教师应付了事。

(二)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前面说过很多学校将校本培训定义为简单的教研活动,没有充分意识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其实,校本培训是一项即节省时间又花费较少的继续教育形式,它既能针对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有目的地开展继续教育,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和设备。它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首先,应该制定校本培训计划,由学校负责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校本培训内容应该丰富,多和英语教学有关,比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环节上,应该培训英语教师将教学目的与现实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应试和考取文凭作为教学目的;培训英语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等等,帮助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再次,校本培训的考核,应该由培训机构来进行,防止出现作弊现象。

教育的质量靠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关系到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提高,继续教育是一项紧急又艰巨的工作。因此,教育管理者、培训工作者应该重视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在培训之前,应该先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校本培训管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苍山.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师, 2010,(21)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及培训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培训,重点打造育人楷模,教学名师,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任务

2012年度,市本级重点办好五个培训班。

(一)全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

1、培训对象:参加过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公(民)班小学的校长或副校长,共计100人。

2、培训时间

2012年4月6日——4月15日,共计10天。计60继续教育学时。

3、培训地点

市委党校。

4、培训内容

①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聘请省教育学院教授作报告。

②校园文化与校园礼仪,聘请省教育学院教授作报告

③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聘请省教育学院教授作报告。

④学校发展规划与实施,聘请省教育学院教授作报告。

⑤校长办学思想及理念,聘请省教育学院教授作报告。

⑥座谈交流

⑦参观考察。

5、培训费用

每位参训人员培训总费用(含培训费、住宿费、伙食费和《培训合格证书》)约1000元左右,合计约1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解决。学习考察费用由学校自行解决。

(二)赴江苏泰州跟班学习培训

1、培训对象:选派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优秀校长及教师,共计20人。

2、培训时间: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共计一个月。计140继续教育学时。

3、培训地点

江苏省泰州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

4、培训学习内容

外地学校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5、培训费用

市教育局补助参加培训人员每人2000元,合计4万元。其余由学校按规定报销。

(三)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

1、培训对象:全市各公(民)办中职学校骨干教师或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计90人。

2、培训时间

2012年11月7日——11月12日,共计6天。计36继续教育学时。

3、培训地点

市委党校。

4、培训内容

①职业教育新理念,聘请省内职业教育专家作报告

②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聘请省内有名望的中职学校一线班主任作专题报告。

③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聘请省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作专题报告。

④座谈交流

⑤参观考察。

5、培训费用

参加培训人员每人收取费用750元(含培训费、住宿费、伙食费和《培训合格证书》等)。

(四)、教师基本功培训班

1、培训对象:全市各公、民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中青年教师,共计100人。

2、培训时间

2012年5月7日——5月12日,共计6天。计36继续教育学时。

3、培训地点

市委党校。

4、培训内容

①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课件制作),聘请市内有关专家、优秀教师作讲座。

②板书书写设计,聘请市内优秀教师作报告。

③课堂教学驾驭,聘请市内优秀教师作报告。

④教学语言表达,聘请市内优秀教师作报告。

⑤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聘请市内优秀教师作讲座。

⑥示范观摩,观摩市内一堂省、市级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5、培训费用

参加培训人员每人收取费用500元(含培训费、住宿费、伙食费和《培训合格证书》等),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约2.5万元)。

(五)教师兴趣培训班

1、培训对象:全市各公、民办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共计100人。

2、培训时间

2012年10月15日——19日,共计6天。计36继续教育学时。

3、培训地点

市委党校。

4、培训内容

①音乐舞蹈爱好培养,聘请市内有关专家或优秀教师授课。

②书法美术艺术培训,聘请市内有关专家或优秀教师授课。

③文学创作漫谈,聘请市内有关专家学者作讲座。

④手工制作培训,聘请市内有关专家或优秀教师授课。

5、培训费用

参加培训人员每人收取费用500元(含培训费、住宿费、伙食费和《培训合格证书》等),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约2.5万元)。

三、培训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有关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培训的文件精神,按要求选派符合条件的校长和教师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分配的名额,并负责通知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不得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