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加工贸易

服装加工贸易

服装加工贸易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 机电产品 出口竞争力 加工贸易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贸易现状

在生产链延长与产品精细化的国际趋势下,产品内分工顺应而生,加工贸易逐渐成为贸易的重要方式。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的多数生产环节具有工序可分性,运输成本低,其加工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3439.5亿美元,增长了约807倍。

中国和印度长期将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市场倒逼、政策引导下,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升高,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794.2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57.6%。

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凸显,纺织品服装出口受挫,印度政府甚至对纺织业出口实施超额补贴,印度国务委员帕纳拉克希米公开表示印度已经开始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的新市场,并预计在2013至2014财年纺织品出口能够同比增长15%。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威胁。同时,外需低迷、摩擦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值虽不断上升,增速却在下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1995-2012年中印两类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ESI)进行研究分析。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示j国在i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表示i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2.5代表极强的比较优势;1.25≤RCA

2.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表示i国和j国出口到市场k的产品相似性指数;表示i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j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i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

如果i与j两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相同,则ESI为100;若完全不相同,则ESI为0。ESI>50表示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明显竞争关系。ESI越高,意味着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越相似,两国向第三市场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修订4)》(SITC)为统计基础,纺织品服装包括SITC下第65和84类的全部条目,机电产品包括SITC下第69至79类的全部条目及第87和88类的部分条目。数据来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

三、中印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纺织品服装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1所示,中国RCA在经历缓慢的降低后,在近五年内保持在3.1左右,印度RCA自1995至2000年经历小幅增长,随后较大幅下降,最终到达2012年的最低值2.31。这说明,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世界市场上,中国长期具有强比较优势,印度在2007年以前具有绝对的出口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实力高于我国,但随后优势逐渐降低,目前优势较弱。中国的比较优势稳中有升,印度的比较优势高开低走,两国生产专业化程度均高于平均水平。

图1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图2显示了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走势图,可见ESI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最高值达到了81.57,说明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很明显的竞争关系。

图2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四、中印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3所示,印度RCA偏低且长期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于2012年达到0.48,说明印度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长期具有比较劣势且劣势缓慢减小;中国RCA逐年平稳增长,增速大于印度,说明生产专业化程度逐渐增至高于平均水平,比较优势越来越强。2012年中国RCA为1.52,说明目前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图3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由图4,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基本保持在50左右,近两年都高于50,表明两国机电产品出口相似度较高,存在较明显竞争关系。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接近,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竞争程度较高。

图4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五、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首先,由图1、图3,中国和印度纺织品服装的比较优势均大大超过本国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原材料优势显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呢绒、茧丝、苎麻、羊绒生产国,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丝绸、合成纤维等的产量也遥遥领先。此外,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纺织品服装相对于机电产品,有劳动力需求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等特点,中印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5年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挥,印度纺织业在政策支持下迅猛发展。而中印机电产品的出口起步较晚,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6.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6.1%。相对于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很多发达国家为机电行业注入了大量资本,中国和印度作为在资本和技术要素方面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其机电产业大部分仍处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

其次,由图2、图4,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市场出口产品的相似度一直大大高于两国机电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出口产品相似度,且由图1,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差异较小,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两国出口结构差异趋于收敛。由图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长期高于印度且差额看涨。这是由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滞后,其机电产品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上两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远大于机电产品市场。

六、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一些现象表明我国的贸易形势愈发严峻:1.国内棉价不断攀升,原料市场流通性差,纺织原料不能自给自足;2.人民币持续升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3.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不振;4.一些国家反复针对我国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面对自身优势流失、市场需求走低、贸易摩擦加剧等现状,我国应有效应对。

(一)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大部分纺织服装和机电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无优势,我国应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还可在企业中实现知识管理系统,鼓励员工将学习到的新技术与他人交流,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己所用。

(二)树立品牌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

我国是文化大国,应将我国文化、历史元素融入产品,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培育优质品牌,这是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的有效途径。加强品牌效应,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逐渐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转变,才能实现出口的长期高效增长。

(三)开拓新兴市场,风险分散化

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目标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风险过于集中。为保证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在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进口量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加快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四)提高应诉成功率,维护自身权益

政府和相关协会应遏制国内企业“互打价格战”现象,协助企业对可能引起进口国上诉的产品及时做出价格调整,给予应诉企业政策和财力支持,还应加强培养一批精通WTO规则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外贸人才,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05):65-69.

[2]王廉正,奚俊芳.我国加工贸易竞争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1):115-119.

[3]曲可伸.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科技与经济,2006(03):62-64.

[4]朱晶,陈晓燕.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01):40-46.

[5]齐玮.中印纺织品及服装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94-98.

[6]王亚静,陈富桥.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04):85-88.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对俄;服装;贸企;转型;升级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俄贸易额为23.36亿美元,2011年跃升到792.5亿美元,10年增长了近34倍。而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局的数据,2012年1月~2012年9月份,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就达648亿美元,增长7.5%,中国已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俄贸易增长主要因素是石油产品、机电产品,而中俄传统贸易的纺织服装产品,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贸易额却在逐年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传统的纺织服装贸易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份额的下降?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对俄贸企又该如何转型升级,应对挑战、寻找机遇,更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一、 中俄纺织服装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回顾20多年来中俄纺织服装贸易状况,主要是以民间推动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快速增长期。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到1998年,由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刚刚成立,经济一片萧条、人民生活用品严重短缺。而此时中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商品已相当丰富,商品价格也相对低廉,再加上市场比较开放,中俄纺织服装贸易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当时,北京雅宝路以使馆区为依托,黑龙江、新疆以边贸为依托,加快建设以对俄为主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步伐,外贸公司和个体商户也都大力开展对俄民间纺织服装贸易,出现了批发零售、灰色清关、专列运输、包机包税、现汇结算等多种贸易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每天来雅宝路采购的俄罗斯客商就超过2 000人,物流公司达300余家。与此同时,俄罗斯包括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圣彼得堡等在内的一些大城市,也应运而生了像伊斯麦乐,留比例诺、卢日尼卡、萨达沃等大型纺织服装批零市场,辐射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低端纺织服装产品几乎占到俄罗斯市场的80%以上。

第二阶段,缓慢增长期。1998年~2007年,相比第一阶段,中俄纺织服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究其原因,除了俄罗斯还未摆脱经济困难时期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和购买力相对乏力,国际经济危机和俄罗斯本国推出的纺织服装工业振兴计划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998年,为遏制国际游资炒作俄罗斯金融市场,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将年内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放弃卢布汇率9.5卢布兑换1美元上限,实行自由汇率政策,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结果卢布狂贬70%,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国际巨额游资炒家元气大伤的同时,也引起了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震荡,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由于中俄民间纺织服装贸易是以美元现金结算,因而汇率大幅贬值在带给众多外贸企业惨重损失的同时,更是重创中俄民间纺织服装贸易。再加上这期间,俄罗斯为提振经济,提出了振兴本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振兴方案,并推出包括优惠贷款、设备改造、降低纺织服装产品进口数量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植政策,目标是减少进口,将俄国产品本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5%左右。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俄第一次遭遇增长危机。

受上述因素影响,结束了前期高增长态势的中俄纺织服装贸易开始进入平缓增长期。

第三阶段,发展瓶颈期。 2008年至今,中俄纺织服装贸易一直处于下降通道。这一方面是因为高企的中国原材料、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使得贸易综合成本明显升高,挤压了对俄纺织服装贸易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和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进入俄方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密不可分。

2011年12月,俄罗斯加入WTO,按照世贸规则,俄罗斯需全面开放市场,降低关税,融入国际竞争。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越南等国的产品开始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俄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然,俄方整顿市场秩序,规范民间贸易行为的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2009年10月17日,位于莫斯科东部的伊斯麦乐纺织服装批发大市场发生大火,过火面积近1 000平方米,虽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国际影响巨大。为此,俄罗斯内务部、海关总署、总检察院和安全总局召开联席会议,开始严格整顿俄进口商品秩序,严厉打击“灰色清关”,查封了该市场仓库的6 000多个集装箱,价值二十多亿美元产品,一些中国商人损失惨重。从此,俄罗斯最大的伊斯麦乐基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全部永久关闭,中俄特色的灰色清关贸易基本上画了句号。

二、 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 贸易市场推进需要中国贸企转型升级。多年以来,由于俄方原因,占中俄贸易很大比重的中俄纺织服装贸易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的是灰色清关。双方海关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统计数字,贸易市场的真实情况和数据很难准确掌握。即便如此,中俄两国纺织服装贸易热度依旧不减。

以北京雅宝路市场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其已成为中国对俄罗斯最大的纺织服装贸易基地,在东欧国家很有影响。该市场现在有9家专业市场,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商户和公司合计近6 000家,上下游合作的工厂或银行、物流公司等服务机构上千家,整个产业链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11年雅宝路市场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外贸培育的基地之一,是北京朝阳区中国对俄贸易窗口。乌鲁木齐对俄纺织服装市场、黑河对俄纺织服装市场等也都容纳了上万人就业,每年对俄贸易超10亿人民币。而俄方专门从事中俄贸易就业人数也超万人。

任由如此规模庞大且事关中俄两国民生的贸易市场自由萎缩,并不符合两国的利益。更何况按照中俄双方投资合作规划纲要,2015年中俄的双边贸易额要达到1 000亿美元,2020年更是要达2 000亿美元,中俄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前景依旧乐观。因此,中国贸企需要做的就是修炼内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2.抢占俄市场需要中国贸企转型升级。就纺织服装产业来说,中国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纺织服装生产历史悠久,对俄综合优势明显,且可长期保持。俄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国际市场原料和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俄收益巨大经济在能源工业的推动下,俄经济亦开始复苏,2011年俄GDP达543 690亿卢布,同比增长4.3%,按折合汇率测算,人均达到12 939美元。按相关部门的统计,俄每年在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可达530亿美元,其中,服装类约360亿美元,纺织品类约170亿美元。另外,由于俄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有的地方冬季甚至长达6个月以上,这使得俄对裘皮及皮革制品的需求异常旺盛。俄每年的裘皮大衣消费量可达到1 000万件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虽然俄现有纺织服装厂近3 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0多家,但由于各种原因,年纺织服装年产值约100亿美元,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20%左右。而中国仅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就有3.6万家,产能世界第一,可以和俄形成良好的互补。对中国纺织服装贸企来说,这都是巨大的商机。只要紧抓住俄纺织服装市场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转变,对俄市场依然大有作为。

3. 俄消费结构变化倒逼中国贸企转型升级。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品市场之一,目前俄罗斯的人均购买力已上升到欧洲国家第6位。俄罗斯服装市场的消费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由早前的“金字塔”结构演变成目前的“枣核”结构。高消费阶层约占10%,中档消费阶层约占70%,工薪阶层消费阶层约20%。主要特点是: 高档消费阶层对服装的要求是质量好、品味高、设计时尚、个性突出;中高档消费阶层对服装的要求是质量上乘,价格合理、设计新颖,体现人性;工薪阶层消费者对服装的基本要求是价格较低,舒适大方。目前俄纺织服装市场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中档价位服装的比重每年的增长幅度在25%~30%。中国贸企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俄纺织服装市场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更好地掘金俄市场。

三、 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转型升级的几种类型

1. 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多年来,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最大的优势是物美价廉。而这种相对优势的保持更多地依赖于适度的产品成本控制。也正源于此,一直以来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商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在档次比较低的所谓高性价比商品上,但获利并不多。然而,欧美国家知名品牌每年出口到俄罗斯的高档服装几千万件,价格远非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所能比。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欧美产品中,很多都是贴牌的中国制造。这说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销售渠道上来说,都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稳定占领中低端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型升级。

2. 向资源整合型转型升级。今天的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已是买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固守原有的方式和渠道,不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贸易商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面对新形势,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应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可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如兼并收购整合中国及俄罗斯市场,包括产品设计、原料供给、产品加工、甚至批发市场等环节,同时在贸易终端市场,不断巩固原有经销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机会,培育新的经销商,并建设国外直营网络,提高产品迅速覆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横向一体化的方式,加强与俄本土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俄当地各种资源,挖掘和利用好俄方合作伙伴的各种资源,降低公司在俄市场的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3. 向品牌打造型转型升级。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服装符合俄消费者需要,但质优价高的中国纺织服装俄同样需要。要长期保持中国纺织服装对俄市场较高的占有率,逐步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优势十分重要。当然,品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至少有志于此的中国贸企首先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中心,密切关注欧美包括俄在内的服装时尚潮流,掌握消费者最新需求趋势。其次要有自己的定价和竞争策略。再次要努力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依托各种传媒手段,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4. 向技术创新型转型升级。经历1998年和2009年两次金融危机洗礼仍屹立不倒的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公司或商户,大多数具备了“贸工技”运作能力。如今,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一线产业工人短缺的双重考验,对他们而言,实现技术创新就成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选择,而充分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就成为最好的生存路径。为此,有条件的国际贸易市场,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律,在政府的主导下,合作建立产业孵化基地,组织有关技术专业人员,大力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并建立国家新技术新工艺的政策机制,社会风险投资机制等等,使之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在纺织服装新产品功能性和替代性面料开发以及复杂性新款产品批量生产方面,要大胆引进新型设备,比如推行服装模板化作业 ,利用服装CAD软件与切割设备,实现快速开模智能化,助力贸企优化产业模式,提升产业效率,达到产品标准化作业。同时,贸企也要推行信息技术,尤其是EPR 信息技术建设方面要有投入,要有技术创新,以加强产业链管理,这是引领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着力实行以技术创新将是支撑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

5. 向网上贸易型转型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俄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通常采用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如代销、赊销等方式进行,在网络交易和全球B2B电子商务越来越繁荣的今天,对于众多纺织服装贸易企业来说,网上贸易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荐的贸易模式。有调查结果显示,新一代的俄罗斯商人的确更喜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了解产品信息。这对传统的纺织服装贸易商来说,向网上贸易转型升级,无疑是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北京雅宝路市场也已也专门建立了雅宝365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对俄纺织服装贸易开辟专业平台。目前已获得业内人士认可,取得了初步效果。

中国对俄贸企转型升级,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适应俄纺织服装市场变化,实现新一轮贸易增长。中国对俄贸企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营大环境变化的严重性、紧迫性,树立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逐步从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如果大部分贸企经过3~5年能够实现转型升级,那么,中俄纺织服装贸易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郭燕编著.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7.

2.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011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3. (美)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著.白洁等译.俄罗斯重振雄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

5. 刘旭著.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第3篇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泰州225300)

(TaizhouInstituteofsci.&Tech.,NUST,Taizhou225300,China)

摘要: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渐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服装产业是我国一大产业。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我国的服装出口量每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满足国际市场对中低挡服装的需求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但由于绿色服装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脆弱,致使出口屡屡受阻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本文分析了我国服装出口的现状,我国服装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以及绿色壁垒对我国服装出口影响,最后对我国服装出口应对绿色壁垒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worldtradeliberalization,withthegradualweakeningofthetraditionalbarrierstotrade,greentradebarriersarerapidlybecominganewkindofnon-tariffbarriers.GarmentindustryisabigindustryinChina.TextileandclothingisveryimportantandchangingmarkettoChina.China´sclothingexportvolumerankedfirstintheworldeachyear,whichisinlinewit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meetstheinternationalmarketdemandforclothinginthelowandmediumblockandadaptstotheneedsoftheinternationalmarket.However,becausetheawarenessandabilityofgreenclothingisrelativelyweak,exporthasbeenhamperedbygreentradebarriersindevelopedcountries.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garmentexports,thereasonsforgreenbarriersofChina´sgarmentexportsandtheeffectofgreenbarriersonChina´sgarmentexports,andatlastitproposes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绿色贸易;服装出口;影响;对策

Keywords:greentrade;clothingexports;influence;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161-03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度的取消,各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行业发展开始设定针对性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作为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同样也因为遭遇绿色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2010年,欧盟RAPEX系统对中国的纺服类产品共召回就达304起主要涉及童装和运动服装,其原因是服装配饰件易脱落,以及化学药品的使用违反了REACH法规。同年美国CPSC协会对涉及中国大陆纺服类产品召回共37起,同样召回的原因也是因为服装中的化学品含量超标导致的。加拿大也在2010年通过卫生署了对华服装的自愿召回通知,原因依然是童装运动服装及特殊材料衣物的化学品检测不合格。

1我国服装出口贸易现状

1.1服装行业现状

1.1.1服装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服装业产量近些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中国服装业产量147.98亿件增长到了2013年的207.01件,增长率39.89%。

1.1.2服装业产地分布集中2013年中国服装业产量位居全国行列的省份有:广东(559840.3万件)占全国服装业产量的20.66%、江苏省(392096.1万件)占全国服装业产量的14.17%、浙江省(364245.9万件)占全国服装业产量的13.44%、福建省(329903.02万件)占全国服装业产量的12.17%,这四个省份2014年的服装业产量占据了中国服装业产量的60.74%。

1.1.3服装业出口保持增长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服装业出口总额达到1782.2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28%,占中国2013年出口总额的8%。中国服装业出口2013年在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传统市场的总额为1039.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85%,占中国服装业出口总额的58.15%。

1.2服装出口现状目前,服装行业是我国出口贸易中获得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之一。自加入WTO之后,随着配额制度的取消,我国服装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服装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服装贸易的有序发展,给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接受的最高标准,贸易摩擦不断升温。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的总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国斥资2625.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有很大的国际市场。

1.2.1出口量以及出口种类2014年10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金额为287.2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8.9%,其中出口总金额为265.4亿美元,增长10.2%,进口额为21.8亿美元,同比下降4.7%,当月贸易盈余达243.6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11.7%。1至10月,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总金额为2706.3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总额2484.7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进口为2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1%,顺差累计2263.1亿美元,同比增长7.1%。

1.2.2主要出口地区欧盟增速放缓,自2014年年初以来,欧盟作为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一直保持强劲态势。据中国报告大厅网站发表的纺织服装和制鞋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前九个月,出口总额讲增长16.6%,领先于其他市场。美国市场逐步增长,2014下半年,对美国的出口趋向稳定,单月出口金额均超过40亿美元。10月出口美国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1至10月,出口总额为376.5亿美元,同比增长8.3%。

东盟开始回暖。2014年1月至九月,东盟出口与往年相比增速放缓,2月和9月甚至出现负增长。在10月份,东盟出口额到再次增加,当月出口3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7%,比去年一年的出口额有了很大的提高。日本市场继续下跌,2014年10月出口到日本的产品额为23.6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较上月降幅进一步增加,包括纺织品和服装,分别为下降10.3%和15.5%。针织、梭织服装出口总额的主要商品同比下降14%,出口价格下跌2.2%。

1.3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1.3.1国际条款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性条款有很多,其中包括多边贸易协定和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与WTO的国际规则两大类。多边环境协定包括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在国际贸易中,常使用的环境认证体系为ISO14000系列环境认证体系,它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为保护全球环境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1.3.2出口市场规定绿色壁垒的区域性规定包括各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有关规定。欧盟市场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标准是欧盟生态纺织品和服装的Oeko-Tex标准100,此标准给各类含有害物质的纺织品和服装的都提出了限制规定,标准包括100多项测试参数,这对我国以低标准生产、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受到很大的冲击。

2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2.1国内因素

2.1.1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商和服装最大的消费国,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仍然不均衡,目前,东南沿海省份已经占据大半江山,而中西部服装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大部分企业的销售模式的服装或批发层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还停留在恶性价格竞争中。

2.1.2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严重由于企业生产量大,不断增长的企业级存储巨大压力。许多公司发现,尽管业绩越来越好,销售额也翻了好几倍,但滞销产品与服装产品更新成为矛盾,企业产品库存问题成为大多数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积压的产品不处理,产品库存价值只会越来越低。

2.1.3自主品牌创新不足除了服装的销售价格和材质外,服装款式仍然是重要的。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比较落后,缺乏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更多的还是模仿,复制。

2.1.4生产成本上涨,转型动力不足棉花、涤纶、锦纶、氨纶等纺织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吞噬了服装企业日益薄弱的利润。国内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造成了服装纺织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用工短缺现象,并进一步造成人工成本上升。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廉价制造成本,令这些国家的纺织竞争力有所提升,导致国际市场部分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外需萎靡,此消彼长,我国在主要发达国家服装纺织产品市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

2.1.5企业自身生产技术落后,对绿色壁垒认识不够

我国纺织行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生产过程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产品的加工质量差,附加值低,化学品超标,另外我国服装行业对绿色壁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2.2国际因素

2.2.1出口市场贸易保护政策欧洲和美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进行限制。欧洲和其他国家继续实施新的技术壁垒,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美国政府已经宣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包括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儿童用品将实行第三方测试和认证,以及美国对儿童产品铅含量的限制将执行新的标准。墨西哥还修改了纺织品和服装标签。

2.2.2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为客户提供了绿色壁垒的技术支持绿色壁垒是建立在发达国家高水平的科技发展基础上,随着检测技术和高精密的检测设备的飞速发展,为纺织尖端检测技术提供了便利,同时为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效且更加成熟的技术保障。

2.2.3出口市场消费者受“绿色”观念影响国外关于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理念。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他们不仅需要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也将考虑其他环保因素,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

3.1积极影响①提高我国服装产业的结构。在绿色潮流中注重更环保的纺织服装设计和无公害绿色产品的开发,这有助于减少中国的出口制造业产品的能源消耗,增加这类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现有工业污染传统的投资管理,推动我国贸易产业结构由劳动出口商品结构、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转型。②促进我国服装产业转型。绿色壁垒,促进绿色生产,迫使企业提高环保意识,主动自觉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退化的行为。同时绿色壁垒会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转变生产方式,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寻求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③制定服装标准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管理措施还不完善。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纺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重金属离子量。对于颜色检测致癌物,也制定出色谱法和联用法的测量使用的标准。④鼓励自主品牌发展。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一直缺乏自己的品牌,都是走低端路线,国外消费者的印象是质量差、价格低。中国纺织要抓住绿色品牌的机会,在短时间内摒弃自己落后的形象,创造绿色、深度国际品牌,告别低价劣质等,使得品牌在出口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3.2消极影响

3.2.1削弱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装产业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属于污染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导致了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低,其次由于绿色环保标准的限制,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同时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2.2我国服装出口支出增加获得绿色认证或标识是我国服装企业规避绿色壁垒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获取一个绿色认证或标识的程序复杂,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次企业在生产中还要不断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就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用清洁生产方式。最后,还要通过绿色壁垒在测试、认证、评估和审计方面的检验,在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标签、广告方面,应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

3.2.3将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的局面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由于绿色壁垒使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呈现萎缩的趋势。很多纺织服装产品将会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从而降低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4我国服装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4.1政府的应对策略

4.1.1主动参与有关国际社会相关事项①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和有关立法活动。②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由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国际商业纠纷。③仔细研究环境、贸易政策和法律,创建“绿色平台交易信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4.1.2制定和细化符合贸易要求的标准要不断更新完善纺织服装的检测标准,2010年欧盟的PAPEX还曾通报过一起召回,一个丹麦一岁男孩因咬掉衣服上的配件而吞下去造成配件内化学液体进入体内导致化学性肺炎,而我国当时也没有相关儿童衣服使用含有化学液体成分的规定最终此类童装被大量召回,还有许多类似的召回事件都因为出口前检测环节的不完善导致召回的发生。所以要不断提高检测要求并且充分实施ISO14000认证体系,顺应国际潮流加快修订、补充等工作从而使国家标准和贸易要求同步。此外政府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以预测绿色贸易壁垒风风险,建立一个数据库,信息网络,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绿色壁垒,并及时最新动态国外绿色壁垒,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4.2企业的应对策略

4.2.1提高产品质量认证服装企业应积极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监管策略的框架下,产品开发、生产、包装、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绿色产品战略。

4.2.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服装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的服装服饰面料的附加值,首先需要提高服装质量,在生产的服装产品定位软件层面,要注重面料选择、款式、流行的趋势等。在生产硬件方面要注重服装工厂、设备、技术、流程等,从生产面料到成品入库,严格控制质量。提高加工的精细程度,最终提高品牌“含金量”,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以质量取胜。

4.2.3实施精细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产业的信息化、精细化、制度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首先,服装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法律培训,以确保服装的设计满足外国法律、法规的要求,顺利通过安全工程、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考验。其次,企业需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促进设备升级,加快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纺织品出口产品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价值、污染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绿色壁垒的各项规定对我国产品出口都起到了限制作用,纺织企业为达到绿色标准而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对国外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够,国内厂商大量生产导致库存积压太多,一些贴牌服饰卖的就是一个时节但由于没能很好地了解供求信息导致库存积压造成损失。所以,我国服装行业需要先从自身开始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污染,多了解出口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注重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嘉琛.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03):20.

[2]唐榕羚.浅析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06):102-103.

[3]郭媛媛.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70.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限制措施;贸易协定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纺织品设限品种最多、受灾范围最广、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贸易保护和设限措施已经对我国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开展贸易保护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结合我国纺织品贸易实际,深入分析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流向和贸易秩序的深层次影响。

一、 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机制

尽管贸易保护措施的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看,贸易方主要通过征收额外的费用、限制商品的贸易数量或控制商品的贸易增速以及通过抬高市场进入门槛等方式达到少进口或不进口的目的。为此,本文将贸易保护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类:价格传导机制、数量控制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

贸易保护措施的价格传导机制是指,贸易保护措施通过影响商品的价格进而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原理。商品价格的变动可分为商品价格的直接变动和商品成本的间接变动两种,商品成本的间接变动又可根据与其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例如,2007年美国终裁决定对部分中国企业聚酯短纤类产品额外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达44.3%。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控制机制是指,贸易保护措施通过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进而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原理。数量控制又可分为绝对数量的控制和相对数量的控制,前者是指贸易保护措施规定数量范围之内的商品允许进口,超过这一限额的商品则一律不能进口,后者是指贸易保护措施不对进口商品的总量进行控制,而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增长速度或增长幅度。如,2005年11月中美签署的纺织品备忘录中规定,协议产品的增长率2006年为10%~15%,2007年为12.5%~16%,2008年为15%~17%。贸易保护措施的市场准入机制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一些政府法规或法令对进口商品的规格、标准做出建议性的要求或明确规定,但还有的法规仅仅是针对进口产品而不适用于国产商品,从而达到干预进出口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例如,埃及工业和外贸部从2012年6月15日起就强制要求对于进口到埃及的每一批次纺织品和皮制品都将需要随附一张检验证书。

二、 贸易保护措施对贸易流向的影响

在贸易保护措施实施以后,按照原有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不再有效,而是在贸易保护条款的安排下从事国际贸易,致使贸易国原本从我国进口的产品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或者我国原本向对方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不得不转向对第三方市场出口。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而贸易流向的改变意味着原有的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因此,分析贸易流向的改变应该从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原因入手。而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干预产品的价格、数量以及进入市场的机会等来影响各国的国际分工基础,因此,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贸易流向的作用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流向改变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两种,其一,贸易国直接对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规定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增长速度以及出口产品应当符合的其他标准等;其二,贸易国与第三方国家签订的贸易协定也能够起到间接干预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目的,如给予第三方贸易国的关税减让、无配额束缚、优先进口、特别入关通道等优惠待遇,相反,对我国则采取附加关税、配额限制,并附有复杂繁琐的海关手续和严格的审核、监管制度等,如此差别的待遇必然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例如:美国与加勒比盆地国家的贸易协定中规定,凡符合法案所规定优惠条款的成衣、织物享受零关税和无配额限制的特别待遇(该协定2000年10月1日生效);美国与中美洲五国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符合原产地规则的纺织品服装,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这些协议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这些发展中成员国在美、欧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占有率;另一方面,美、欧在协议中也附加了享受优惠待遇的条件和审核标准,如对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过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加工整理等工序的来源地或产地进行强制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欧纺织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对原产地规则的管理严格控制了优惠地区的适用范围。综上分析可见,这些双边或多边协议实际起到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变相转移的效果,损害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利益,是美、欧国家对我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的体现。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第5篇

Abstract:As the largest textile exporter in the world, textil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The persistent and steadygrowth of textile expor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assuranc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alance of payments, stabilization of Renminbi exchange rate, solving unemployment and the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spite of great achievement made in texti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ange and its own defect of this industry, China meets great difficulties in 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 After the abolition of textile quota system in 2005, the expor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which had been limited for a long time, should have been developing soundly with this opportunity. However, as a matter of fact, major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China's textile have carried out different kinds of restraints on its expor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dvantage advice aim at the current foreign trade of textile on foundation of analyzin

g t

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extile trade in national economy.

Keywords: textile; foreign trade;green barriers

引言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一直是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我国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一直困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纺织业被誉为是“受益最大的行业”。然而,取消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实现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多年来受被动配额困扰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纺织品贸易是在配额庇护之下的“不公平”贸易,现行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配额划分的。我国对欧盟、美国等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也主要由配额决定。一旦取消配额限制,势必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取消配额之后,纺织品市场实现了自由贸易,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纺织品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解次人民穿衣和支援相关产业应用的社会效益,以及上缴国家税利和出口创汇的直接经济效益。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

2000年在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和化纤业的职工人数为800多万人,其工业增加值合计是1900亿元,固定资产4500亿元,这些指标在主要行业中名列前茅。2002年1至11月,纺织工业总产值9142.7亿元,同比增长15.22%,纺织品服装出口560.8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430.1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158.05。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纺织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按每平方米销售价格,66个国家加权平均数是2.32美元,我国产品为3.04美元,比平均值高30%。从贸易方式和出口创汇积累资金的能力来看,纺织工业是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我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

1.2、提高就业率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服装业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在纺织、服装、化纤行业工作的人员超过800万,随着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更多地吸收我国的劳动力。

1.3、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大

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产业联系程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重要。纺织工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流量表中,纺织工业的总产出占13.396,每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出,关联到国民经济各行业1.93个单位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其中农业投入系数是0.24个单位,第二产业系数是1.43个单位,第三产业投入系数是0.26个单位。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5.5公斤上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左右,预计2005年后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6.6公斤,国内消费量从1999年的700万吨增加到860万吨,净增加160万吨的纤维消费量,纺织工业可以增加2000亿元的总产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600亿元。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和间接投入3800亿元。按当前水平测算,可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近1个百分点,贡献相当可观。

1.4、纺织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工业化是一个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它伴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使一些先行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工业化也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先导产业通常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保持长期增长而需要超前发展,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纺织业拥有高关联型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部门、产业依存度高等先导产业特点,纺织业具有市场大,技术障碍小,投资少,收效快,积累资金多,可以吸收许多人就业等特点。纺织业具有较高的后向联系水平。这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结构不完善,资金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为加快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有意识地用后向联系程度高的产业部门优先发展的方式,造成人为的短缺,以刺激或带动与该部门后向联系较紧密的部门的梯次发展,从而加速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二、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状况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服装业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

表1 1994年~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一览表

年份

/年

进出口

/亿美元 占全部货物贸

易的比重/%

出口

/亿美元 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进口

/亿美元 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同比增长/%

进出口 出口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