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实训报告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精选

服装实训报告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1994年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八大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新困难,提出了疫情下促进会计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对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疫情;会计;创新创业

1疫情背景下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新困难

会计专业是高等院校常见的专业,毕业生数量多,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在后疫情时代,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和提升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应对疫情下经济疲软有积极作用。然而,在疫情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状况不容乐观。

1.1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在疫情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各行业迭代频次增加,部分新业态如电商、互联网金融等在挑战中抓住了发展机遇,然而更多的企业如餐饮、旅游和教育培训等传统线下服务业在疫情影响下受到冲击。企业甚至迅速倒闭,企业“求发展”的目标纷纷更改为“求生存”。连锁反应波及会计行业,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1.2大学生创业信心受打击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都历经巨大变化,承受压力、面临困境,尤其是处于创业中的大学生,其处境可想而知。即使排除疫情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极具挑战性,而疫情的影响让创业过程更为复杂艰巨。市场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少创业者重新审视创业的可行性,其中部分学生由于不堪压力而果断放弃。

1.3创新创业竞争日益激烈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竞争白热化。具有低资金门槛和刚需商品或服务特点的创业项目受到青睐。市场份额减少、参与大学生增多,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市场调查、财务咨询等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传统项目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促进会计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对策

2.1以“赛”促“创”,以“赛”提质会计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将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紧密联系。疫情背景下,部分线下创新创业活动受影响,大学生活动范围暂时受限。大学生可利用该“窗口期”“缓冲期”“成长期”,潜心准备并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利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育人载体,以“赛”促“创”,以“赛”提质,聚焦以“赛”促学、以“赛”赋能,引导大学生在竞赛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积蓄能量、积累经验。另外,学科竞赛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保障要提前规划、确保落实,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科竞赛保障体系。

2.2创业导师开展辅导和培训创业导师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正面的鼓励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信心。会计专业大学生接受辅导和培训之前,则要求创业导师接受辅导和培训。学校应组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进行心理建设,强调疫情是暂时的,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导师应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创新创业条件进行关心,使其葆有对创业的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还可定期聘请企业专家或资深行业人员到院校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互为补充。

2.3保持发现创业机会的敏感度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商业在进行调整,新的创业模式在不断涌现。例如,拥有完善的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尤其在疫情之下,现金流的储备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企业是否有能力对抗停滞状态。现金流既是商业模式设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会计专业大学生可以利用资金管理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完善现金流模式,预留企业发展预备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管理服务。

2.4构建线上创业新模式疫情期间,尽管创业活动受到影响,但不少工作仍能开展,如线上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数据统计、视频会议和头脑风暴等。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创业导师应尽量提供创新创业环境和指导帮扶,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也能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疫情影响下,会计服务平台、在线教育辅导平台、短视频+商品和直播+商品等类型的线上服务有很大需求,市场正在培育,需求正在释放,时机正在出现。创业导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为学生搭建线上创业平台提供帮助和咨询,让学生开辟新的开发空间和机会,实现创业梦、成才梦。

3结语

疫情下,会计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要转变理念,对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目标作出动态化调整;学校管理层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推进学生心理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希望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让广大会计专业大学生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保持创新热情不减、创业热度不减、干事创业和勤奋务实的势头不减。

作者:周闻熙 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商学院

班主任德育探讨2

1可行性研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列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常规项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目前的全国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大赛模式,技能大赛的设计同步于现代纺织服装企业高新技术和企业转型升级。在技能大赛内容上,不仅要考察学生技术和相关专业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相关技术创新与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产业的创新及科技的发展。在考察方式上,主要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理论素质考察比例通常不会超过35%,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理念的考察。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在大赛内容上就打破了传统的套题模式,出题范围更广,由学生的死记硬背来应对的旧方法,发展为学生大赛现场根据命题要求进行创新性设计与制作。在考察方式上,不但要重点考查选手的实际动手能力、规范操作水平,还要考察选手的创新创意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考察形式上,全国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已经完全融入了创新创业。因此,可以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2.1实践意义

2.1.1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增强纺织服装类专业师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纺织服装类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1.2促进专业良性发展全国高职纺织服装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使学生符合现代服装企业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由国家教育部发起,采用国家主办、企业参与的大赛模式,是对高职院校影响力最大的部级赛事,职业技能大赛对创新能力的考察必将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导向,推进专业与行业企业专教融合,促进纺织服装类专业良性发展。

2.1.3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面临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和资源成本压力上升等问题。要实现快速转型升级,必须通过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快服装产品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服装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

2.2应用价值

2.2.1能够建立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的倒逼机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考核内容与“企业需求”高度一致,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必将促使高职院校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人才培养目标贴近企业需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因此,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建立一种促进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和师资配备等的全方位改革和完善。

2.2.2能够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如火如荼,全国企业和院校大力支持和参与。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掀起创新创业教育热潮,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数量。同时,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也能够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技能大赛往往由最好的教师指导最优秀的学生组织参与,在技能大赛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都是纺织服装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3能够大幅度节约高职纺织服装类院校资源纺织服装类专业技能大赛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高职院校每年都选拔出最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匹配最优质的实习实训场地去培训参赛选手。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大赛培训的主体都是学生,实施的对象都是教师,实施的场地也几乎完全相同。创新创业教育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技能大赛培训中也包括创新创业素质的培训,因此,完全可以把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以技能大赛带动创新创业教育,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避免资源的重复性浪费。

3路径研究

3.1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校内技能大赛运行机制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校内技能大赛运行机制。目前,纺织服装类专业的技能大赛通常都是选拔技能操作最优秀的学生参赛,剩下的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这就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这类“职业选手”往往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参赛上,集中培训,强化训练,脱离正常课堂学习,有悖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原则和初衷,也不利于创新创业的普及教育。因此,必须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建立一套新的校内技能大赛运行机制,主要的举措如下。其一,以全国技能大赛为引导,通过积极推动校内纺织服装类相关技能大赛举办,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等均可作为主办单位,创新校内技能大赛运行机制,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其二,建立严格的技能大赛约束机制。尽量规避“职业选手”,改变参赛选手选拔和培训流程,要先培训后选拔,严禁先选拔后培训,从而扩大参赛学生范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其三,积极联系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作为协办单位,参与技能大赛全程,共同制定校内技能大赛流程、考核方案等,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其四,要合理安排校内技能大赛的时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年举办一次,各个省的省赛早于国赛,校内职业技能大赛在时间的安排上一定要早于省赛,并且大赛通知至少提前三个月予以公示,从而促进校内技能大赛培训的进行。其五,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适当扩大奖励范围。对参与校内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师和学生要提供必要的奖励,比如教师的学年评优加分、职称和职级的评定加分,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加分等。校内职业技能大赛的奖励范围最好按照国赛和省赛一、二、三等的奖励比例进行,避免参赛队伍人员多奖励少或者参赛队伍人员少奖励多这种极端情况发生。

3.2创新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展示出来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绝不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个教师培养出来的,需要所有专业教师在全部的专业课程中进行综合培养。因此,需要打破已有的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引入必要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纺织服装类专业已有的全部专业课程中,尤其是专业实践类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以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但能够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原则和初衷,而且能够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源动力。创新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新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写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技能大赛需求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第二,认真编写课程标准,尤其是专业实践类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列入到课程培养目标的素质目标中,在教学项目和实训项目中应当规划设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融入技能大赛相关内容,把与该课程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大赛内容、技能大赛规范和技能大赛考核方式融入到考核环节中,并具体制定创新性衡量的标准和量化赋分。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密切关注现代纺织服装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关注产业发展现状,做到与时俱进,认真选取具体教学素材,教师本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打破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鼓励学生打破传统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性的作品设计,把是否具备创新性作为衡量学生作品的标准之一。例如在服装CAD课程男衬衫项目的教学中,前片过肩和后片过肩的拼合,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工具,多种拼合方法完成拼合,就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又如在服装工艺课程男衬衫项目的教学中,男衬衫的工艺流程,教师介绍完其中一种常用的工艺流程后,可以启发学生查询并思考其他的男衬衫工艺流程,这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3推动专业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有机融合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推动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有机融合。职业院校的特点是产教结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学校的实训基地是将理论知识转为技能的重要平台。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由于缺乏教学场地,往往是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但是由于实训基地以技能竞赛为培训目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培训目的,所以尽管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属于一个场地,也没有形成有机融合。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以技能大赛为介质,把技能大赛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同一个体系中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节约高职纺织服装类院校资源;另一方面,可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有机融合。推动专业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有机融合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实训基地教师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很适合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因此可以把创业项目孵化列入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实训基地必备工作事项,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学生成员的一项必备能力。在实训基地的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创新创业中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其二,要把创新创业类比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补充。目前全国最权威的创新创业类比赛有“互联网+”、挑战杯和“创青春”等,在每个赛项省赛前均有校赛,高职纺织服装类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很适合参加此类大赛,因此,各个实训室应当积极培育自己的创新创业孵化项目,鼓励各个项目的学生踊跃参赛,在参赛过程中观摩其他参赛项目,认真听取评委的意见和建议,获得创新创业灵感和经验,使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3.4创建一支创新创业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创建一支创新创业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建设一支创新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首先,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纺织服装类院校要为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训室负责教师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观摩机会,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创”能力。其次,创新创业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不但包括本校的纺织服装类教师,而且应当拥有一定比例的校外指导教师,尤其是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以及管理层领导,学校最好能聘到纺织服装类企业的创始人,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再次,积极鼓励校内指导教师的创新创业,学校应当针对校内教师创新创业制定出奖励政策,如职称评定等,也要制定出创新成果的效益分配规则,明确教师所得比例,更要为教师的创业提供场所和创业时间安排的灵活性,让教师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最后,鼓励各个实训室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加强交流合作,切忌单打独斗,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相关院系要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交流会,学生汇报创新创业项目的运营现状,指导教师团队集体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往往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带来新的灵感、新的创意和最有效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和技能大赛获奖率。

4结语

以技能大赛引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革校内技能大赛运行机制,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有机融合,建设一支创新创业型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这些任务的落实,需要高职纺织服装院校从上到下通力合作,以及从院领导到教师的共同推进。

作者:宋东霞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班主任德育探讨3

0引言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双创生力军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双创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程,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双创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支撑双创教育的意义和模式。

1虚拟仿真实验对突破双创教育困局的现实意义

1.1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突破当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途径单一的困境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创新是高素质人才的第一要素。高校顺应时代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组成的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明确创新创业的方法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认知。专业教育重在学生对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实践教育则是在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将学生的创意付诸行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执行力和实践力的过程。然而,据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统计显示,当前大学生中有尝试创业想法的有96.1%,但真正付诸实施及准备的只有14%。在对学校选修相关课程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缺乏执行力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最突出的短板。可见,在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和启发下,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创业的想法和动机,也不乏创意,但执行力和实践力薄弱,这使得他们难以迈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因而错失良机。加强双创实践教育已迫在眉睫,但切实推进仍存在困境。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是高校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两种途径。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少且工作内容单一,大多是就某一岗位积累一些浅显经验,难以满足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在校内实践方面,创新创业需要团队、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校能够投入培育的项目数量有限,难以达到广泛地增加大学生双创实践机会的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多场景、多模式、多参数、多规则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将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仿真和集成,并内置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构建虚拟仿真平台用以更为普遍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够在平台中运用虚拟资源实施创意,体验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这有助于学生对创意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并对创新创业形成更为系统全面地认识。

1.2支撑软硬技能培养,突破当前训练场景缺失、综合能力提升不足的困境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内容较为局限,主要关注对学生经营决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欠缺对创新创业所需各项软技能的开发,更缺乏基于全程和系统化培养的双创综合能力提升。然而,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软技能也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和创业项目的成败。此外,大学生创业一般经历前期准备、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各个环节。目前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中基本包含了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但对理论的实际应用不足。同时,较少囊括前期准备、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环节,这些都是实践和实验教学需重点关注的内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覆盖大学生初创的各个环节,并注重软硬技能的均衡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但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软技能和前期准备、创业团队、创业实施等初创环节均存在训练场景缺乏、考评测量困难、引导提升低效等问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为大学生的各项软技能提升和初创环节训练提供场景支撑,同时通过对学生关键决策节点的捕捉、记录和分析,实现各项能力的测量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错,从而形成闭环式的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1.3支持前置初创演练,突破当前大学生经验储备不足、试错成本过高的困境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在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2014年本科毕业典礼演讲中说道:“大学是最好的创业的时间。大学生没有家庭生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处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到自己关注的事物中”。相关调查也表明,创业成功者基本都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同时,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更证明了在专注度高、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时间充裕的大学阶段开始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是较好的选择。另外,据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在10791位受调查者中,认为工作3-10年内最适合开始创业的人数居多,占比为18.4%。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创业的难度大、试错成本高,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但这就可能错过创业的最佳时期。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助于我们突破这一困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仿真平台开展前置的创业训练,一方面能够提前学生的初创时间,使其及早高效地积累实践经验,为创业行动做好知识和经验储备;另一方面将初创过程转移到仿真平台,能够避免试错成本。学生在自身能力与创业需求相匹配,真正成为准备好的创业者之后,再采取创业行动,也能尽可能地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2.1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能力培养支撑体系首先,针对前期准备、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各个环节,将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最小教学单元。比如,前期准备环节包括自我认知、创业政策识别、创业途径选择等内容。其中,自我认知又可分为自我了解、他人评价、社会反馈和反省总结等教学单元。创业团队环节包括团队组建、团队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中,团队管理又可细分为团队执行力、股权分配管理、内部冲突管理、团队激励、团队文化等教学单元。然后,从教学单元和创新创业能力两个维度出发,以基于初创环节分解的教学单元为横轴,以专业知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软硬技能为纵轴,构建精准化、精细化、精确化的双创能力培养支持体系。比如,自我了解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试能力;内部冲突管理单元着重提升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最后,围绕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实现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数据资料分析、专题讲座、拓展阅读、线下实验等。对于上述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结合均难以达成目标的,则有必要设计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以实现教学单元和双创能力培养的全程覆盖。另外,即使能够运用传统方法的教学单元,也可探讨如何通过融入虚拟仿真实验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此辨识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双创教育的结合点,同时形成基于双创软硬技能均衡提升的虚拟仿真实验需求。比如,对于自我了解单元,通过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令学生深刻洞察自我、明晰职业倾向、把握优劣势、了解创新创业素质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得以实现。对于内部冲突管理单元,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形成团队冲突环境,这也需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训练场景。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现已针对自我了解单元,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设计开发创新创业认知测评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测试、创业倾向测试、创业能力测试、创业素质测试、自我察觉测试、职业性向测试、管理能力测试、营销能力测试、心理稳定测试等多个维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心理、知识、素质和能力。此外,教学团队也设计开发了团队协作与沟通模块,通过团队破冰、团队协作、团队竞技、效能测评、团队竞聘、团队策划、团队总结等过程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将虚拟仿真实验融入竞赛、开放实验、双创项目、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场景和途径支撑,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2.2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能力闭环提升策略围绕各教学单元的培养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并将其体现在相应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逻辑、规则和流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关键决策节点的捕捉和记录,获取评价数据,并据此完成各项能力的测评。比如,针对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在平台中记录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频次、合作频次、冲突频次等数据,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分析和测量各成员在团队中的地位及其协作能力;为计算学生的沟通交流指数,也可采用平台中记录的交流次数、对象、范围等数据;执行力则可通过任务交付时间和质量综合评定。实验过程中,虚拟仿真平台可根据学生当前决策进行各项能力的实时评定,若结果低于某一阈值,向教师和学生预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动态自我调整,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纠错。学生完成实验后,即可获得双创分项能力指数和综合能力指数的评分,这可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供方向指引。

2.3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师资保障需求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使一些原本需要教师讲授或组织研讨、实验和实习的教学单元通过虚拟仿真模块即可直接或辅助完成,并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这大大减少了高校在双创教育中的师资需求,有利于解决当前双创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的难题。另外,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教师需掌握双创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甚至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并了解虚拟仿真技术。这样才能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使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需求和逻辑设计具备可行性,并且及时处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系统问题。

3结论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执行力弱;实践途径单一,培养覆盖面窄;教学内容局限,部分环节缺失;训练场景缺乏、软技能提升不足;考评测量困难、引导提升低效;经验储备不足,试错成本过高等困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能够广泛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为软硬技能提升和初创环节训练提供场景支撑;科学测评双创技能,形成综合能力提升路径;开展前置初创演练,避免试错成本。为此,从双创能力培养支撑体系、双创能力闭环提升策略和双创师资保障需求三个方面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500Global,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R/OL].2022-03-21.

[2]董云.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4):155-156.

[3]叶松,陈颖.基于虚拟仿真的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5):92-95.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一)制定教学任务书

针对前面的课程设计,在授课之前,校企双方教师应就课程目标、实施意见共同商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分解,理清各阶段的子目标、标准及达成手段。在为服装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授课中为某品牌服装企业真实开发产品实施项目化课程所设计的一个教学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明确课程的内容、目标、组织形式、“双师”分工、课程考核等各环节的安排,这是产品开发类项目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

(二)交替授课、弹性课时

按照上面提到过的师资教学任务分配设计,为了解决企业师资方的时间受限问题,在该教师时间节点授课时间外,为有效监控项目推进效果,可利用网络教学等形式进行时间点外的授课与辅导,达到课时分配的柔性化。企业教师对于学校的前导及后续课程知识链接比较模糊,因此,校方教师在企业教师来校授课节点之外的其他课程时间内,要有意识地针对企方提出的项目,系统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学以致用。例如,企方在课上提出下一季企划案的设计思想和要求,并下达在两周内完成企划方案的阶段任务。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校方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服装商品企划、版式设计等相应知识的讲授或知识串联,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划方案的制作,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内交由校企双方教师联合验收。这对校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同时也可提升其“双师”素质。

(三)作业形式向产品转化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作业

通常以实物作品的形式展现。在经过企业综合考核后,作业中优胜者的作品会出现在企业的新品定货会中,以产品形式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考核方就不仅仅是学校、企业,而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考量。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不仅是对课业成绩的检验,更是对于职业能力的综合评定。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反思

(一)初步形成了“三双、五化、多手段检验”的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运用了“双师引导、双线教学、双场地实训”的课程实施思路。构建了校内、外双向联动的共同培养局面。第二,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课时分配灵活化、授课时间弹性化、授课方式多样化、作业形式产品化”的课程实施尝试。第三,采用了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产品画册、产品实物等多种形式的检验方法,集中展现了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

(二)初步形成了“基于过程的动态考核

基于结果的项目验收,基于销量的市场检验”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使课程的验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或某位教师,而是来源于产品进入市场的销量,在更具说服力的同时,也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检验方法。这样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设计类专业教学成果考核局限性的难题。

(三)初步探索了校企产学结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是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项目化教学在共同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之上,又结合了共建师资、共建实训环境等相关的密切合作,使校方受益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得到产品销售利润,不失为一种好的合作方式。

(四)对以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尝试性解决

第一,动态教学计划的尝试,在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进度不对接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突破。第二,在课程中引入网络远程教学的教学手段,在解决企业教师授课时间受限的问题上有一定效果。第三,学校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的安排,为实践依据与实践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可能。第四,在作业—作品—产品的阶段成果的逐一考核中,最终市场的检验成为成品转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第五,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向职业能力转化,学生能够凭实力到企业实习直至就业,校企合作在此过程中真正深化。

三、对课程的思考

(一)可以进行“工学结合、专业融合、校企联合”的产学共建尝试

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可以尝试在共建项目化课程的基础上,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实行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在成果建设上,实行相近专业的有效融合,比如可结合服装设计与鞋类设计、家居设计等专业的特点,形成作业到作品的成果呈现;再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进行课程开发、联合开发新季产品,形成作品到产品的系统转化。

(二)可以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搭建有效的师资建设平台

学校与企业在教学、项目推进中形成深度融合,分工协作,搭建教学、实践交叉组合的师资建设平台,在双赢的局面下,提高企业与教师双方素质,为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活力。校企双方在合作成熟的基础上,可以慢慢发展到共同承接社会培训工作,扩大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

(三)持续进行探索,开辟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项目化教学的成果转化除了市场价值之外,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既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教改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校方应起到主导作用,可结合教学、项目的实施经验,积累相关素材和案例,积极准备编写、出版相关教材,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反馈,形成教育成果在社会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校企双方还可集合成员的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究,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从本文所讲的整个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在课程推进中基本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正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三对接”要求。这也再次说明了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高职教育工作者为此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四、总结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本年度根据学校班子分工,我分管网络管理中心、实验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一年来在省社党组及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学校新三年规划为中心,在网络管理中心、实验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有关部室的大力配合下,狠抓分管各项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较好地服务了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局,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直以来,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勤奋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更有效的做好各项工作。

(一)注重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一年来,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积极参与“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了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政治责任感。

(二)加强新知识学习,适应工作需要。随着学校新三年规划的实施和分管工作的变化,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等有关文章,学习了《河南省财经学校2008-2010年发展规划》和与分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不断积累知识以丰富自己,为真正做好学校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分管工作。

一年来,我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履行学校领导班子赋予我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学校工作具有知识分子多、与学生接触多、集体活动多的特点,我自始至终以低调做人、平和对人、务实干事的工作作风,以虚心向他人学习、深入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其中的态度,当好领导信得过的助手、同事信得过的朋友、学生信得过的老师,更好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与分管科室的同志同心同德共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安全第一,服务为本,切实抓好网络管理中心和实验实训工作。

网络管理中心和实验实训中心设备多、价值高,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在指导部门工作时,注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保障财产设备和学生人身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科学的岗位分工和工作流程规划,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正完善。一年来,先后建立修订完善了《网络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机房一日行为规范》、《学生使用机房管理规定》、《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实验实训中心安全制度》、《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实训学生守则》、《实训设备、物品管理办法》、《实训管理人员一日行为规范》、《实验实训中心消防制度》、《实验实训中心评估标准》等多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在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之中。

在学校数字化建设中,为使网络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主动进行主站和各种网站建设,对主站进行了3次改版,并先后建立了“科学发展观网站”、“奥运专题网站”、“抗震救灾专题网站”,完善了“行风评议网站”,实施运行了较为理想的“教务平台”、“办公平台”、“公文流转系统”、“招生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配合学校整体工作,为数字化办公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

在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以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业余时间开放为学生提供训练需求,成立计算机爱好小组、服装义务服务小组,既为学生提供了训练技能的机会,也提高了学校设备利用率,还给师生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找准工作切入点,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更加完善。

为使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更加社会化,全年共鉴定茶艺、评茶人员100余人,同时建立了新乡、开封、许昌三个地市级鉴定培训联络点,使学员能够就近报名、就近培训,节省了费用,更好地为学员服务。

农民经纪人协会工作根据要求,本年度筹备召开了河南省农民经纪人协会2008年工作会议,成功的参加了全省农民经纪人参加了第二届亚太农产品对接会。

另外,在学校本学期实行的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工作中,我能积极响应、主动参加、认真对待,全面按照要求,到班听课、开班会、进宿舍,了解和掌握班主任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动向,为她们搞好班级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也和她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严格遵守纪律,做到廉洁自律

一年来,我能够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自觉维护党组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决议。二是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讲合作。在班子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自学维护班子团结,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严格遵守四项纪律八项要求及省委廉洁从政十二条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没有任何违规违纪现象。

服装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开发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意义

近两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举措,作为以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做好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广西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推进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研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好形势下产生的,是以传承与创新为主线,创新创意创业为目标,在校内建成实训基地,以校内工作室为主要工作场所,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主要基础,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既注重教学实训,也注重与社会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举措。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是基于学校特色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优势专业及特色专业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以教学改革及教学成果为主。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基地以校内工作室为主,它既是教师教学上的研究开发工作场所,也是学生课程作品设计、制作、展示、传播、线上线下营销的实训基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工作室的组织结构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根本上的不同,它虽然依托于学校,但组织形式与制度上与社会公司接轨,是类公司化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学校从硬件、软件方面给予支持,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第一个重要场所。从机制上就决定了,工作室产品的研究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它集“实训项目、商业开发、人才培训”等一系列的具体功能。在广西区内高职院校当中,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进工作室的建设与开发,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工作室进行产品研究时,更接地气,更具有明确的民族性、方向性、实践性。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应与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相结合,主要涉及专业有“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传媒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涉及的课程主要有《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民族服饰配饰制作》《服装工艺》《包装设计》《色彩构图》《平面构图》《广告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营销》《导演创作》《影视编剧》《文化产业运营》《摄影摄像》《图像处理》《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涉及的专业及课程众多,是校内开展教学实训基地的研究开发场所,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业培训等创造众多实践机会,作为高职院校,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研发场所成立,是符合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与专业发展方向及规律的。

二、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的设想

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研发场所

广西区内艺术类院校及社会有很多自主工作室及校际工作室。作为基于高职院校的艺术类文化创意工作室,一定要符合院校的专业特色及行业特点。在考察其他院校工作室及自主工作室的基础上,加强自我工作室的特色发展。所以作为工作室前期、中期、后期的市场考察,都是必须的。要考察同类工作室的数量、内容、师资力量、学生层次、工作室的环境与投入以及社会对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喜好程度,并形成专业的市场考察方向,制定出适合本工作室的发展定位、产品设计、风格样式、产品定位等一系列的初始方向。例如广西以“壮族”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工作室及相关研究所已经有好几个,在同类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如何开辟新的研究成果及内容,是基于市场考察之后才能确定,并且要与本校的师资力量、学院发展定位相关联,行业办学的优势在于它有其它同类院校没有的上级行业特点,这是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意工作室开发的时候需要结合的优势。

(二)产品研发过程

市场考察报告形成后,要进行报告的汇总、分析及定位。明确基于高职院校艺术类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研发的定位发展方向及产品特色,利用专业优势,打造符合本院校特点的文化创意工作室。

1.产品定位

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定位,在于民族性及非遗的传承性,并且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旅游民族文化产品,都是基于生活上的欣赏性及艺术性、实用性的产品设计,说明此类产品在市场上还是受人接受的。而且民族文化产品起来源于劳动人民生活,那么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便是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基点。而作为一种礼品或产品来说,它又具有交流性、沟通性、非遗性、地域性以及纪念性。所以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寓意就比一般的礼品或产品带有更多的使命及民族寓意。在设计这类产品的时候,要注重产品的民族特色、吉祥寓意、民俗文化等。

2.图形设计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图案的设计,也要符合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图形设计方面,我们除了可以参考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纹饰图案,借鉴优秀民族图形设计,来进行产品初期的设计。从熟悉的图案入手,让大多数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他们所熟知的文化,从而接收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信息。后续再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形成工作室独特的标志性图案设计风格。

3.色彩搭配

基于民族文化创意产品上的产品色彩搭配,与平日的产品色彩搭配有所不同。流传下来的民族特色物品在色彩上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色彩系统,因历史、地理、政治的原因,民族心理会不一样,它们讲究喜庆、平安、吉祥、富贵、多福多寿等寓意,在色彩的使用上,主要以大红、大绿、大紫、大蓝、黑色等为主,在色块的构成上,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所以在制作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时,色彩的传承也变得很关键,传承色彩能够使产品的设计味道原汁原味。在创新的角度上,可以加入现代色彩进行创意色彩设计,使得民族特色产品不仅有传承,而且有新意。

4.材料研究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应该基于原始的传承物料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因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一样,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物品材料上使用的不同。原始材料因为制作工艺简单,物料不足或者生产力低下,制作出来的物品有太多手工痕迹与不完美。在现代进行再设计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与原始材料风格的接近性,可以创新地使用新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使得作品能够更好的制作与保存。

5.品牌建立

没有建立品牌的产品,产品附加值就低。同样一款产品,因有品牌的打造,其附加值就高,价格也会提升,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手工、设计师创意就显得尤为尊重,因为一件产品的设计研发,需要设计师多种创意的碰撞、多种素材的叠加、多种不同画面的初步设想、多种不同配色的比较以及多次打版尝试。打造民族文化创意品牌,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品牌推广。一个工作室可以打造多个品牌产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品牌建立。

三、运营推广

产品的设计制作完成,需要进行推广与传播。不仅仅是产品的营销,还有文化创意的营销。具体以产品拍摄、产品营销陈列设计、产品文案以及新媒体营销等方面来进行产品的运营推广。

1.产品图片摄影

成功的营销,大部分来自于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称之为“眼缘”的第一感觉。所以产品的图片摄影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前期摄影,还包括后期的图片处理。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拍摄与一般的摄影也有区别,主要是拍摄环境的架设。既然要突显民族性,那么在进行拍摄之前,要进行产品拍摄现场的布置。主要以自然、原生态、纯朴的感觉为主,结合产品特点,打造拍摄环境。或者取景于民俗特色的环境当中,突出产品主题与特色。可以形成系列或小品形式进行产品拍摄环境开发。

2.产品营销陈列设计

产品营销陈列设计可以借鉴产品图片摄影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产品营销陈列可以分为实体陈列与线上陈列。实体陈列是将实体产品放置于销售地点进行陈列设计,而线上陈列,可结合产品图片摄影内容进行陈列设计,或者直接运用图片摄影的素材图片,进行网络上的营销。因为产品图片摄影的功能,很大一部分运用在线上陈列图片使用。好的陈列设计,对产品的营销有促进作用,专业的陈列设计也可以给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较易得到消费者肯定与购买。也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传播起到视觉传达的作用。

3.产品推广文案

好的产品视觉传达,除了在产品摄影、陈列设计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之外,产品的文案设计也是产品营销及传播的重要环节,需要重视。产品文案主要包括是对产品的细节描述,包括产品的尺寸大小、色彩、功能、材料、价格等一系列基本功能,还包括设计师的创意构思、产品文化底蕴等完整的产品推广文案。其中,还需要进行产品文案的营销环节设计。这是作为创新创意文化工作室的文案专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4.新媒体营销

基于互联网+时代,在进行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的时候,自然需要运用到新媒体营销。传统的线下营销已经不能够满足传播的需要,在新传媒时代,文化的传播自然要快速、准确、内容量大、精而美。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平台,结合专业特色,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QQ、微信、淘宝、微博产品营销QQ、淘宝、微博营销是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比较常使用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它存在的时间较久,支持平台比较成熟,人数众多,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在成熟的网络系统中进行营销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在QQ、淘宝、微博的大数据中,会有较大的潜在消费者。微信营销是目前继淘宝、微博营销最热门且最便捷、直接的方式。它不需要开店,直接在朋友圈进行图片、文字编辑,直接面对面与消费者进行语音或文字的沟通,但前提是潜在消费者都在朋友圈里面,营销范围较窄。但微信营销的好处在于,可以有自己的公众平台,在公众平台当中可以不定时推送信息给关注者,有独立营销的一面。

(2)纪录片、微电影、专题片传播营销民族文化创意产品除了自身的产品营销功能外,还要具备文化的传播传承功能。在新媒体营销当中,除了一般的社交平台之外,还可以利用影视平台进行产品的文化价值传播。主要运用的媒体有微电影、纪录片、专题片等。通过微电影、纪录片、专题片的拍摄,传播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及产品的价值理念、设计构思、制作过程、文化底蕴等。并结合网络传播媒体或者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进行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传播。综合以上所述,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广泛。它在学校行业发展特色的基础上,以艺术类专业为主,进行方向定位,综合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专业、运用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工作室的建立。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行为,它从建立、设计、营销一系列的研究开发,是需要专业群的共同建设发展。这也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专业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各个专业互通,在学校实践教学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创新创业开辟了一个新航向,也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及专业的工作室,发挥教师、学生的专业能动性、自觉性,是与时倶进的教学改革实践方式,符合互联网创业大潮。

参考文献:

[1]王炳根.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5(3):107-109.

[2]刘敬华.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棉花被为例[J].中国棉花,2015,42(1):9-11.

[3]马成荣.把文化传承之脉,解职业教育之惑[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7-25.

[4]张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4(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