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部师德教育

教育部师德教育

教育部师德教育

教育部师德教育范文第1篇

黔教办师〔2013〕667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仁怀市、威宁县教育局:

近年来,我厅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通过抓机制体制建设,抓载体,依托贵州省团校,设立贵州省师德教育中心,并发挥其在全省师德建设和教育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作用等有力措施,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宣传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师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和德育工作水平,形成了较好的学风和校风,维护了全省教师的思想稳定。近期,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3年11月1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教育部师德教育范文第2篇

10月28日,化工大学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动员部署暨师德专题教育辅导报告会。该校党委书记王xx、副校长金xx,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各学院(部)教学副院长以及教师、辅导员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会由金xx副校长主持。

 

会上,王xx作师德专题教育辅导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阐述。

 

王xx指出,要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是政治性。师德师风分量之重、要求之高,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二是时代性。重要论述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满足时代之需,同时具有鲜明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的重要理论,散发着科学睿智的理性光辉和震撼人心的真理力量。三是实践性。重要论述是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的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日益彰显出更强大的实践伟力。四是文化性。重要论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高度自信。

 

王xx表示,要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师德的内涵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师风的内涵包括教师作风、教学风范、学校风尚,二者相伴而生,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一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师德是师风的内在基础,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二者共同折射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公众评议教育的一把标尺。二是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师德为百业道德之首,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特殊道德。师风是师德行为表现出的特有精神状态,即教师这个职业所特有的风度风尚风气的广泛社会影响。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良好的师德个体是学校优良师风、校风的组成部分,主要靠自律养成;优良师风、校风可以塑造培养教师个体的师德,主要靠他律约束,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王xx要求,要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质量水平。一要认清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二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新任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创新组织保障路径;培育重德养德风尚,创新激励引导路径;完善评价监督体系,创新监督约束路径。三要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广大教师要着眼职业特性和育人使命,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不断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真我做人、真情做事、真理做学问,让教书育人成为毕生的事业,在学生成长中、在学校建设发展中获得人生的价值。要坚持以德立身、以真我做人,坚守教师品行的底线;坚持以德施教、以真情做事,彰显教师文化的底气;坚持以德立学、以真理做学问,擦亮教师育人的底色。

 

教育部师德教育范文第3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两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教育部师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年级负责制年级德育管理网络参与管理的原则全员育德的理念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一、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二、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教育部师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德建设;德育;载体

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一直是广大教育者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内涵,老师总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学生,以相关守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德育工作难度较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当下需要调查及研究的课题。

一.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加大对师德建设的投入,并取得明显的效果。学校组织相关德育活动,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大部分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兢兢业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但部分学校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下:

(一)教师的德育意识薄弱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人师表的意识不断加强。但部分老师依然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德育工作,认为只要教好书,育人也会好。严重将教书育人的理念分割,导致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只顾抓好传授知识工作以及安全工作,往往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部分老师认为工作量大,没有多余的时间抓德育工作。有的教师上课就好比赶场子,下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予学生的关爱甚少,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教师的德育意识薄弱。

(二)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师德建设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是循环渐进的一个德育过程。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将德育工作作为终身的事业来对待。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只将教育事业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乎,有的老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校外,下课了就忙于炒股、找工作,本职工作就成为了第二职业。当师德教育月来了,就大张旗鼓的做做样子,当师德教育月过去了就开始忙于自己的校外事业,对待德育工作缺乏责任心。

(三)学术问题突出

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出现了学术功利化倾向:有的教师放弃基础理论研究,转向见效快"效益高的短期项目,导致学术水平下降;个别教师甚至进行学术造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德育意识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强化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围绕提高师德水平这条主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出成效,改出新面貌。同时,学校已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办,各教研组也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明确领导职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发挥模范教师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最好的办法和途径就是正面引导,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全国的师德典型很多,但对我们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模范人物。因此,学校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表彰典型、宣传典型,以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模范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比、学、赶、帮、超,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提升和飞跃。

三.党组织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师德建设体系

1.建立师德建设网络体系。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老师为引导者,组织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力量积极、自主地参与师德建设网络体系的构建。作为学校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动员基层党组织、群组织、团组织、教代会等部署参与师德建设网络的建设,做到统筹规划。

2.构建师德建设领导体系。党组织是师德建筑中的领导者,我们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党组织领导通过亲自抓教师的德育工作,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负责实施师德建设,统一领导群组织、团组织、教代会等部署,责任分工明确,各个部署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抓好师德建设工作。

3.加强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学校要抓好党组织的思想作风,确保在师德建设中政治思想方向准确。特别是党员干部,他们是党组织的核心力量,代表着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他们的思想作风严重影响着师德建设的政治思想方向。所以说,学校的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使得他们能了解师德的内在意义及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帮助学校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其思想作风能成为师德建设的导向。

(二)培养教师的荣辱观、学生观

1.以党员为标准,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先要积极学观念,强化学校建设,建立和谐校园。其次,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宣传对外交流的方法,设立学习型组织,从而培养教育者自主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2.以基层党支部为载体,实施师德建设研究。基层党支部应该深入到教师的调研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监督以及学生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德育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3.以共产党员为载体,通过党员的创新活动来发挥他们先锋模范的作用。首先从党员教师及党员学科负责人抓起,建立完善的党员教师引领机制,使得整个教师队伍的德育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4.以青年教师为载体,构建教师队伍的内部环境。师德建没的重点在于青年教师,党组织应通过工会落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如:“青年教师联谊会等有形载体”。通过经常性教育或者集中教育,岗位培训或者在职进修等方法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此外,可以通过考察分析探讨,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例如:师德建设演讲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及综合素质。

四.总结

学校师德建设几乎每年都会强调,要提高师德建设的水平,最切实有效的的对策就是是以活动为载体,使得广大教育者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