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1篇

笔者所论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制度仅涉及招收、录取新生的实施办法,而不涉及国家招生政策等宏观层面。招生实施办法包括招生对象、招生考试及招生录取。以下拟对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生源输入即招生制度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一、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制度

(一)多元化的生源结构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招生对象主要包括大学预科学校(VWO)、普通高级中等学校(HAVO)和高级中等职业学校(MBO)的毕业生等三类生源。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至2014学年,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招收的新生中,有59.6%来自高级中等职业学校,36.2%来自普通高级中等学校,4.2%来自大学预科学校。高级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中等教育,大学预科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属于普通中等教育。由此可知,来自职业教育的生源所占比重为59.6%,而来自普通教育的生源所占比重为40.4%。从而说明,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招生对象不仅涵盖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而且两种教育类型生源所占比重合理。合理的生源结构保证了应用技术大学具备充足的生源数量。2013年,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共招收新生10.18万人,学术研究型大学共招收新生5.27万人。

(二)多标准的入学资格考试

荷兰没有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述三种中等教育机构的毕业证书均可作为入学资格,因此,其招生考试即为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根据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中等教育生源学校类型,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又可分为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具体指大学预科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教育的毕业考试)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格证书考试(具体指高级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考试)。

1.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

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由国家考试和学校考试组成。每一考试科目的最终成绩为国家考试成绩和学校内部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成绩分为10个等级,1级代表最差,10级代表最好,6级代表通过(获得毕业证书的最低要求)。当学生获得6级及以上等级的考试科目达到一定数量时,即被授予毕业证书。

(1)国家考试。国家考试由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主管,并由国家教育考试(测量)研究所(Cito)和考试委员会(CVE)负责组织实施;教育、文化及科学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规定国家考试的科目及时间。考试科目:荷兰语是所有类型中等教育国家考试的必考科目,英语和数学是大学预科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必考科目;其他必考科目依据学生在中等教育学校所选学科群而定。考试成绩:首先由学生自己的教师根据考试委员会(CVE)制定的考试标准对学生考试进行第一次评分;然后由外校教师进行第二次评分,如果两次结果不一致,由双方进行协商;如协商失败,则由教育督察署委派第三名评分者给出最后评分。

(2)学校考试。学校内部考试在教育督察署(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的监督下由每所学校负责。每年学校需要向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下设的教育督察署提交学校内部考试大纲(包括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成绩计算、考试科目所占比重及补考机会)。学校内部考试可以是平时测试成绩与课程任务的组合,也可以是由学校(或者委托国家教育考试〔测量〕研究所)专门组织的考试。

2.中等职业教育资格证书考试

高级中等职业教育(MBO)资格证书分为四个等级:助理培训(1级)、初级职业培训(2级)、职业培训(3级)和中层管理培训(4级)。学生获得中层管理培训证书后即具备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分为国家必考科目考试和资格证书考试。考试成绩均分为10个等级,1代表最差,10代表最好,6代表通过(获得资格证书的最低要求)。

(1)国家规定科目考试。高级中等职业教育(MBO)的学生同样需要参加国家规定科目即荷兰语、数学及英语考试。国家规定科目考试分为一般考试和以专业为导向的考试,一般考试仍然由国家教育考试〔测量〕研究所(Cito)统一组织,以专业为导向的考试则由学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自行组织。以荷兰语为例,荷兰语阅读及听力能力方面的测试由国家教育考试〔测量〕研究所统一组织,而荷兰语写作、口语及交谈能力方面的测试则由学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自行组织。

(2)资格证书考试。高级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保健与社会福利、农业、工程和经济4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中层管理培训(4级)证书考试主要由教育机构自行组织,并负责颁发由教育部授权的资格证书,教育督察署负责监督教育机构的考试过程,考试委员会(CVE)负责监督考试标准。资格证书考试以能力考核为主,能力是指学生参加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工作态度的总和。目前,荷兰政府将能力具体分为25种,如领导能力、写作及报告能力、演讲及交流能力等。由于考试由教育机构自行组织,所以每所学校的考试形式不尽相同,但一般包括技能考核(Skill assessment)和档案袋考核(Portfolio assessment)。

(三)多渠道的招生录取

1.非限额专业录取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多数专业不限名额,学生获得高级中等职业教育(level-4)、普通高级中等教育或大学预科教育的毕业证书后,即可通过高等教育注册网站Studielink向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下设的注册及名额分配中央办公室(Centraal Bureau Aanmelding en Plaatsing)申请注册入学。由于学生在中等教育机构已经选择了相应的专业群,所以学生所注册的高校及其专业也是基于所选专业群的。未完成中等教育的学生( 必须为21岁及以上年龄),可以通过参加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入学考试(Colloquium Doctum)进入大学。

2.限额专业录取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少数专业存在名额限制,如物理治疗和新闻。名额限制又可分为专业限额和机构限额。专业限额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全国高校内的某种专业培养了过剩劳动力,那么,国家会在未来几年对该专业进行名额限制;二是在某一学年,对于某种专业,全国范围内该专业的教学容量满足了该专业申请者的数量需求,国家也会对该专业进行名额限制。机构限额是指某种专业的全国教学容量可以满足所有申请者的需求,但是在一所或者几所高校内,该专业的申请者数量超出了这一所或几所高校的教学容量,那么,国家就会对该高校的该专业进行名额限制。应用技术大学的限额专业多属于机构限额。因此,对于有名额限制的专业,就要对注册学生进行选拔。荷兰高等教育入学选拔方式分为两种:教育部选拔和教育机构选拔。

教育部选拔是指教育部通过权重抽签系统对注册学生进行选拔。以学生中等教育毕业考试成绩平均分(1~10分)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A~E五类。教育机构选拔是指每所应用技术大学具有一定的独立选拔权,可以提前对注册某限额专业的学生(学生必须申请了教育部选拔)进行选拔,每所应用技术大学的选拔权限有所不同(0%~100%不等)。如果学生在教育机构选拔中未被选中,就自动进入教育部选拔。如果学生在教育机构选拔中被选中,并不意味着一定获得了一个名额,而是意味着比仅仅参加教育部选拔更有可能被选中。

二、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制度的借鉴

(一)中等教育分流与高职教育多元招生相对接的双向互动生源体系

荷兰在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就可以凭借自身特点、兴趣及家庭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中等教育类型,进入不同的学科领域,其所选的学科领域与应用技术大学的有关专业相联系,同时,应用技术大学招生范围广泛,涵盖了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入学选拔时注重将学生所注册专业与中等教育所选学科群结合考察。因此,双向互动的生源体系可增强学生选择的目的性及应用技术大学招生的合理性,减轻不同高等教育类型的招生压力,避免因某一种高等教育类型过热导致人才培养过剩的情况。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正在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其招生对象范围狭窄,主要招生对象仍然为普通高考落榜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虽然少数院校通过对口单招和春季高考招收职业中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但是招生数量极少,以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教育机构的通道闭塞,且其招生方式仍然有待完善。因此,我们应该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教育的通道,从政府层面上为地方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建立主流招生平台,从学校层面上采用多元化招生方式招收不同类型中等教育学生,尤其应注重在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时加强专业性考核。

(二)国家统一标准与学校自主性标准相结合的柔性招生考试形式

荷兰虽没有国家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但其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证书考试及中等职业教育资格证书考试即为高等教育入学资格考试,且每种考试均包括了国家统一标准和学校自主性标准两部分。国家统一标准即由国家规定必考科目、考试形式及评分方式,学校自主性标准即由学校自由选择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如此既能让熟知学生特点的学校自主发挥,以增强考试评价的合理性,又不影响国家实施必要的教育计划,以增强考试的权威性。同时,在国家统一标准与学校自主性相结合的背景下,其考试成绩的评定是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刚性方面主要指全国统一标准的考试成绩,弹性方面主要指中学阶段的课程成绩和对学生中学阶段能力及品行的评价。在普通中等教育考试中,将学生平时课程作业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且课程作业不局限于笔试,还有口试及实际操作;在中等职业教育考试中,以能力为主的阶段性考核占主导地位,如档案袋考核即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评价依据,这种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考核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主要招生考试形式仍然是以招收普通高中生为主的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形式单一,如此虽然便于组织实施,但是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难以对学生的个性及特点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仅限于笔试的考试评价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做出相对公平的考查。因此,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在施行以招收普通高中生为主的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行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的招生考试,并且以招收普通高中生为主的招生考试与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的招生考试均应该包括国家统一考试标准及学校自主性考试标准,由此形成两类招生考试、四类考试标准的完善体系。四类考试标准中的两种国家统一考试标准应该包括笔试、口试及面试等多种考核形式;两种学校自主性标准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平时课程成绩的评价、课程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及课程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等。

(三)注册入学与选拔入学相融合的招生录取体系

一方面,荷兰多数应用技术大学的多数专业没有名额限制,学生具有中等层次的毕业证书就可注册入学,如此就体现了入学的平等性;另一方面,对于热门限额专业,又有以中等教育毕业考试平均分为基础的权重抽签系统和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机构独立选拔系统。以中等教育毕业考试平均分为基础,就使成绩极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限额专业名额,这符合竞争激励原则,其他学生则可以凭借平均分的高低增强自己获得限额专业名额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凭借成绩直接入学,与完全以分数竞争又有不同;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准的教育机构独立选拔,又可弥补权重抽签系统中以成绩为基础的不足,给应用技术大学更多的自主选拔权。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是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依据的,并且是分批次的形式录取,虽然体现了公平入学原则,但是在公平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不平等。仅以高考成绩分批次招生,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在此录取体系下,学生往往热衷于选择高等学校的录取批次,诸如重点高校、一本高校、二本高校,而忽略了对专业的选择,甚至为了进入高批次的学校,宁愿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 专业,而与学生就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恰恰是学生所选专业。因此,政府应该逐步取消高校分批次录取,推行高校专业录取,对热门专业进行限额,并且入学选拔的标准不能仅仅以高考成绩为主,还应该考虑学生在中等教育学校的平时表现以及学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程度。

总之,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招生制度建设之路不会平坦。荷兰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对象的多元化、招生考试的多标准以及招生录取的多渠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http://government.nl/documents-and-publications/reports/2014/08/12/key-figu

res-2009-2013-ministry-of-education-culture-and-science.html.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119

40-en.

[4]Paul Casey.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R].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2013.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2篇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既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高职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高职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国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在考试形式、科目、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能保障生源的质量,而且也难以体现公平与科学的原则,导致了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误解。

招生考试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在辨别人才、发现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至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本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中心,而这中心的焦点又是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注:金彪、彭荣根:《统一考试自主招生》[J],《上海高教研究》,1993,4。)近些年异军突起的高职入学考试作为高校招生考试系统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研究并改革现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高职招生入学考试的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各类短期职业大学兴起,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些职业大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科层次的职业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依据高职的生源划分,我国高职招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高生参加高考,依据其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另一种是“三校生”(中专、职高和技校)或同等学力在职人员通过参加由省考试院及招生学校组织的高职入学单独考试,依据其总成绩进行录取。对于普高生占高职生源的绝大部分,很多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普高生参加的是普通高校入学考试,没有参加招生学校所设定的专业技能考试,却能比较容易地进入高职院校就读,而接受了正规职业教育的“三校生”入学机会却少之又少。现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国家为缓解高考落榜生带来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与普高生和“三校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有关。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有一定的高中文化知识,就更容易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素质的高要求,更易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相对于普高生,“三校生”文化基础差,中职的文化与专业教育与高职不能有效地衔接,因而他们在学习高新技术方面有一定困难,原来已学的一些专业技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很快也就失去了优势。可见,目前国家实行“招生向普高生倾斜、限定高职对口招生比例”的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不可否认,这种政策对中职教育及大众心理带来了消极影响,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情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在“对口招生”中,目前大多数省份采取的是“3+2”模式,也就是“统一+自主”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由省考试院或招生考试中心统一考试大纲、统一组织命题、统一实施考试、统一阅卷和报告分数;“2”是指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这两门科目由招生学校自主命题与组织考试。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照顾了统一,又体现了自主,但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实施“对口招生”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自觉不自觉地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口高考”上,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不小的成绩,然而由于社会上“普高热”、中职内部“自考热”的不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学历层次高移是必然的趋势,可供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注:顾明远、梁忠义:《职业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489页。)。由于职业学校所设课程与高考或成人高考不接轨,因此又缺乏竞争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升学都不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是以普高生为主还是以“三校生”为主,如何改变现行的招生办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改革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时需考虑的。

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需要有一个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具有社会导向功能和教育质量保障功能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将最终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

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之初步设想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为了更有效地从众多要求接受并已具备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中,选拔出能更有效地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在毕业后能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考试,不仅仅是高职入学考试,应遵循诸多原则,如:公平、公正、效率、科学等,但这些原则终其目的还是为其出发点及归宿服务的。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是一个新生事物,必然存在诸多问题,所谓:“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因而其改革也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实非一件易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以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考落榜生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渐转嫁到“三校生”身上。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日渐增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更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大多数又不能升入高一级的院校学习,无法适应生产技术革新的进度,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见,无论从教育内部还是教育外部来考虑,我们都应当适当增加“三校生”的录取名额,扩大单考单招的规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设想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形式、科目及内容等方面需做出的调整和改革。

(一)考试形式改革

在考试形式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实行分类、分层招生。

关于分类,在于对普高生和“三校生”要区别对待,努力寻找比较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及方法。现在很多学者建议,普高生在参加完高考后,接下来再参加所报考高职院校组织的考试。有一些省份已经开始试点工作,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一天,其报考的学校再组织技能考试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这时考试时间合理的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与高考、毕业考试和就业分配时间错开。对没有完全把握升入普通高校的普高生来说,参加这一考试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对“三校生”,一般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其文化基础课仍由各省(市)统一组织命题考试,一般都在五月份开考,专业课考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对有声望、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全部考试可由其自行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只是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应当有所调整。近年来,高考形式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有些省份已实行一年两考试点工作。高职入学考试是否也要配合高考改革的步伐,高职入学考试是采用一年一考还是一年多考形式适合高职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地研究、论证。

关于分层,从2002年开始,广西在高考中把本科、专科院校招生考试彻底分离,本科院校(或专业)招生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仍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内进行;专科院校(或专业)招生考试由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组织命题。专科院校招生考试在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结束以后进行,所有报考专科层次(含普通专科、高职教育、电大普通班等)的考生都必须参加这一轮高考。(注:2002年13省市高考改革方案[N],中国高等教育信息网: 对考生资格问题,国家政策也应当有所变动,可适当放宽允许历届“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因为很多中职生在工作后,由于技术革新速度很快,他们在中职学的技术技能已经跟不上技术变革的速度,因而需要进入高职进行深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考试科目改革

在考试科目方面,要增强考试科目设置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不同专业的要求,除笔试外,增设听力测试、体能测试、面试、操作能力测试及心理素质测试等,并记入总分,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权,鼓励高职院校根据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考试科目。选择科目数可以有所不同,选择范围应当与中职开设的课程相符合。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继续鼓励各省(区、市)根据省情探索不同的科目设置方案、推进改革的进程(注:林蕙青:《与时俱进 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

对普高生考核的科目除原有的文化基础课,还应当进行相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动手能力测验并以其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由于普高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知识结构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异。因而,在招收普高生时,应当增加对其职业能力倾向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测验,文化基础课仍依据高考成绩(可依据其高考总成绩,也可依据其高考科目中语、数、外三科成绩)。对“三校生”所参加的“3+2”或“3+x”模式的考试,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文化课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统考,专业技能由本校组织考试的模式。就高职院校而言,其定位是为本地区发展服务,各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我认为一些有声望、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自行组织全部考试科目的命题及组织考试、录取工作。一些普通的高职院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或热门学科的专业技能考试,可联合几所与己学科相同或类似的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命题、组织考试。专业技能考试实行联考,有利于保证质量。在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方面,应适当提高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比例相当。这样使文化课与专业课总分持平,不致使学生过于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课,有助于选拔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三)考试内容改革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根据社会需求,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加强与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联系;同时对报考专业的划分不宜过细,还要有前瞻性。不管是普高生参加的考试还是“三校生”参加的考试,考试内容应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对考生接受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考生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考查,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内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技能考查时,应真正体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立足于基础知识,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及知识与地方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对普高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动手能力考查时,应注意考查的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考虑到普高生的实际情况,招生学校应当制定不同的考试办法。对“三校生”专业技能的考查中应提高操作技能考核的要求,制定统一标准,严格把关。“三校生”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可作为职业技能考试的参考成绩,有的可免试。在具体实施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亦是十分严峻,主要有:一是三门文化课考试缺少客观统一的课程及考试标准,与三类学校的教学大纲难以衔接,致使“三校生”一进门就参差不齐。二是三类学校虽都属中等职教,但学制、教学计划、教材差异较大,很" 难确定通用的标准。因而,各省考试院在组织文化基础课考试时应当考虑到各地三类学校的差异,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把考生真实的文化水平检测出来。

(四)其它

诸如录取方式及标准、综合评价体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革。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我们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指示,结合本地区实际采用多元化、综合化、灵活多样的录取方式及标准。对录取制度的改革,应进行高职院校“自主开放录取”的改革试点。有条件的省(区、市)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允许部分高职院校自定标准,考生和高校双向选择,学校自主录取。(注:林蕙青:《与时俱进 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关于考生综合评价体系如何建立问题,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三、结语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职院校;选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1—0063-05

1998年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2012年,全国平均录取率已达75%,比之上世纪80年代初,增长10倍以上,部分省市的录取率甚至接近或超过90%。高等教育的“全入时代”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指日可待。激烈的生源竞争,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与发展危机,高职院校首当其冲。2012年,部分高职院校的录取线一降再降,低至200分以下,仍出现数次投档无一人报考的尴尬局面。高职招生制度作为生源入口关,是一个关乎高职院校生存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改革探索,主要采取了两种模式:一种是教育部于2007年试点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一种是各省、市、自治区积极探索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创新模式。尽管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探索实践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相应的研究“门可罗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缺乏理论先导的改革实践,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步履维艰、迂回曲折。本文试图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之解析来“抛砖引玉”。

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选拔模式

2007年,教育部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突破点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2011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截至2012年5月,全国已有26省区的169所高职院校全面开展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计划招生93356名。剖析各试点院校的2012年自主招生章程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采取“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的选拔招生模式,部分省区的试点院校也试行“校长推荐+综合素质测试”以及“免试入学”模式。

(一)“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模式

根据各省区试点院校文化基础测试组织形式及主体的不同,此模式又可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文化基础测试自主命题+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这种类型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的试点院校所采用。文化基础测试多以笔试形式进行,但考试内容则不尽相同;综合素质评价更是不以省区为单位,而由各校依据本校专业特色与办学实际,调整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至2012年5月,有广东、江苏、湖南等19省区的116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实行此选拔模式。

第二种,“文化联合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这种类型为江苏、广西、海南、陕西等省区所采用。其中,江苏省自2011年起实行文化基础联合测试,测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命题、考试组织及阅卷等工作;测试成绩参照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考生集中在所属省辖市参加测试,其成绩达到各院校自行制定的标准后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环节。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本着“统一报名、统一测试、统一评卷、成绩互认、分别录取、费用分摊”的原则实行联合测试,测试采用标准化答题卡答卷,以计算机改卷,内容主要为基本文化素质(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潜能等综合素质,考生需到南宁、柳州等指定考点参加相关测试。海南省试点高职院校则采取“联合组织笔试、分校进行技能测试”模式,文化基础测试由省考试局组织联考,内容为考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学《语文》、《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生涯和规划》三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测试主要以面试的形式,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考查考生所报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或以提问的形式考核考生所报考专业的职业素养。陕西省6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实行的文化基础联合测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由各试点院校根据专业特点自行确定。

第三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这种类型为湖南、安徽、山东、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所采用。这些院校取消了文化基础测试,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成绩代之,但所选科目、各科权重及计分方法则因校而异;中职考生则主要参考职中期间的文化课成绩、实践技能测试成绩、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绩等,所占权重及计算方法因校而异。

第四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这种类型为浙江、湖南、江苏等省部分院校所采用。这一模式是在第三种模式的基础上,部分省份个别高职院校自行组织文化基础测试,并将成绩纳入录取标准。其中,浙江省1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均面向普通高中生实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测试”模式,而对中职生则不作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方面的要求。试点院校依据各自专业要求及办学特色设定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考查科目、分数折算原则及所占录取权重;文化测试由各校自主命题及组织实施,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科权重系数多为1:1:1,个别院校会依专业要求作出相应调整;而综合素质评价部分,除部分院校仅设面试环节外,其他各校均采取笔试、面试及特长考察、技能测试等多种形式,笔试内容、面试形式、特长评鉴标准以及各部分所占录取权重因校而异。

第五种,“文化基础免考+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试点院校不设文化基础测试,直接以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或技能测试成绩决定录取的优先顺序;另一种则是将文化课免考作为一种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及特长生源,其免考对象及相应条件因校各异。值得注意的是,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在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实践中获奖的考生,凭相应获奖证书,职业技能测试或综合素质测试免试,但仍需参加文化基础测试。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也有类似规定。

(二)“校长推荐+综合素质测试”模式

江苏省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对考生实行“校长推荐+综合素质测试”模式。不同的是,江苏省两所院校面向的是“综合素质强,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成绩达1个B,3个C,1个合格,在校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中等以上且特长突出,无纪律处分”的普通高中生,且有推荐名额限制;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中职生,校长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名额不限;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仅面向省级及以上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每校推荐人数不超过3名。江苏省及安徽省校长推荐的学生只需参加相关院校组织的面试,而浙江省的考生除面试之外,还需参加文化测试,除成绩折算系数不同之外,其测试科目、内容、方式与普通高中生完全一致。另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企业在职职工,选拔测试方式为企业推荐、学院和企业联合进行资格审查和测试。

(三)“免试入学”模式

江苏、湖南、河北、广西、安徽、山东、四川、宁夏、内蒙古、海南、陕西、湖北等省区的一些学院对于表现优异的高中生和中职生均制定了相应的优录办法。例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获得二等功及以上表彰的复转军人和市级及以上表彰的优秀青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见义勇为获得县(区)级以上的表彰者,广西对已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具有普通高中或中职学历的退役士兵,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国家二级运动员,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获三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都实行“免试入学”模式。四川省的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十所院校对“9+3”考生的录取实行政策倾斜,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录取”模式,其测试形式与内容与高职自主招生基本一致。

二、各省(市、自治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创新模式

除教育部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外,部分省市级示范性优质高职院校以及办学行为规范、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普通公办及民办高职院校也被纳入试点范围,其招生措施大多延续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招考模式,不过,部分省市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自主招生的创新模式。

(一)“分组联考”模式

“分组联考”为上海市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创新模式。2012年,试点自主招生的31所高职院校依旧被分为A、B、C、D四组,各组测试各有侧重,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组院校,同组最多可填报3所学校志愿,但不能跨组选择其他学校,每所学校可以填报3个专业志愿。根据《2012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有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种考试录取办法。

(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是浙江省除“校考单录”模式外试行的另一种自主招生模式,旨在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2012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被批准试点此招生模式。各试点院校首先对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而后根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围考生名单,获得“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资格的考生,同时须参加2012年浙江省高考第三类科目组的报名与考试,其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成绩、学校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以供试点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三)“注册入学”模式

为积极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江苏、福建两省于2011年试行“注册入学”模式。其中,江苏省试点院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培养情况,对申请注册本校的高中考生提出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对于中职考生提出技能和相关考试成绩等要求,其中未参加对口单招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技能测试的中职考生,其专业技能必须达到院校提出的相应要求。福建省则由省招生委员会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注册入学成为变相的“降分录取”。山东省从2012年起也对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

江苏省2011年的注册入学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会过渡到考生不需要参加高考,直接注册入学,但这样的操作还有待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进一步完善。福建省也有意将注册入学模式与普通高考脱钩,只对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实行,作为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有机衔接的一种办学机制,每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研究确定一批实行“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和专业,从招生的总计划中单列出这部分的招生计划使用,从而与普通高中学生的“高考升学”区别开来。

(四)“推荐入学”模式

重庆市于2008年首次推荐中职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入读高职院校。据重庆市《关于做好2012年部分高职学院自主招收优秀应届中职毕业生工作的通知》,市级及以上重点中职学校三年制2012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和经市教委批准的试行学分制的中职学校已修满毕业学分的学生,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且符合综合表现优秀、理论学习成绩优异(所考科目成绩为优秀者占总科目的90%以上)、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实训成绩均为优秀)等3个必要条件,同时符合“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市教委牵头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受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按千分之四比例选拔的受重庆市教委表彰的中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经市教委测试合格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称号的体育尖子”,“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个人项目一等奖获得者”等6个条件之一的。均可获得免试资格。符合推荐条件的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需参加试点高职院校组织的相关测试及面试,合格者可直接入学,不再参加高考。推荐入学并非重庆市独创,福建、海南、贵州等省区均有类似规定。

(五)“技能高考”模式

技能高考是湖北省于2011年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包括全省统一组织的技能操作考试和文化考试。其中,文化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时间与每年普通高考同步;技能操作考试则由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内容原则上为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标准,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次,E等为不合格,考试时间为文化考试上一年的7月份。此外,省招办统一划定技能操作考试和文化考试的最低录取标准,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与普通高考同步进行,其中,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占70%、文化考试成绩占30%,技能操作考试不合格(E等)的考生不能参加录取。

按照积极稳妥、逐步完善的原则,湖北省2011年在机械类专业进行了技能高考试点,2012年技能高考的专业(类别)扩大为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2013年再扩大为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技术类和会计、护理专业。至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部实行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不再组织现行的“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高职统考)”。

(六)“高会统招”模式

“高会统招”即依据“高考成绩十会考成绩”进行录取的招生模式。自2010年起,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试科目由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和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会考备选科目组成,高职院校需提前向社会公布该校录取时参考的两至三门会考备选科目并提出等级要求,符合相关要求的考生可填报志愿,高职院校按照语、数、外三科总分成绩进行录取。志愿填报时以“专业+学校”为志愿单位,每名考生最多可填报20个志愿。

(七)“考后自主招生”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在河北省试行。由于河北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时间一般为8月7日至15日,所以笔者暂时称其为“考后自主招生”模式。其中,实施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招生改革的院校,对于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统一报名和考试的考生,如具有普通高中会考成绩,单招院校可参照考生高考成绩(文化课成绩)或限定毕业生会考成绩达到一定等第要求,不再组织文化课考试,自行组织专业基本素质考试,根据文化课成绩和专业基本素质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对没有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统一报名但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同等学力的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内单独组织一次补报名,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可以单独组织文化课考试和专业基本素质测试,根据文化课考试和专业基本素质测试成绩自主择优录取。此外,具有招收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自主招生院校学校可以试点联合组织专业基本素质考试进行择优录取。

(八)“多次录取”模式

不同于全国其他省、市、区的改革措施,天津市允许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参加高考,但一般只能参加本科三批及以上批次的录取,实行“多次录取”自主招生模式。2012年,天津市14所高职院校共计招生2649人,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其中综合能力考试由14所试点院校联合组织,以笔试形式进行,专业素质考试则由各试点院校自行组织,考试方式一般为面试或操作考查。

三、评析与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选拔模式虽然仍以高考为主,但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已悄然形成,不仅对普通高中生增加技能课统一考试,更面向中职院校学生实行对口单招,以及创新推行“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此外,春季高考也逐渐改革成为高职招生的重要渠道。2007年试行的自主招生更是将高职院校探索多元化招生改革推向高潮。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仅仅是为考生录取加分或作为“双保险”的手段,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是独立的招生录取模式而非高考的环节之一,改革更为彻底。不过,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各省、市、自治区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的热情与进度并不一致。当然,高职自主招生并非招生计划越多、改革步伐越快就越有成效,关键是要探索符合各省区职业教育特色与实际情况的招生考试制度。

从各省区高职院校2012年自主招生章程来看,注重人才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不断完善、创新招生模式是改革的主流方向。但是,细究之后发现,除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招生改革经验丰富省市的部分院校依据本院专业特色与办学实际,积极调整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外,其余大部分省区的试点院校均采取“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技能测试”的模式,其中,文化基础测试多以笔试形式进行,内容多为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基础知识,只有极个别院校会加入专业知识及综合文化知识的考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尤其是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多以个人陈述、专家提问、考生现场解答的面试形式进行,问题也基本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时的面试题目类似,且时间多限定在10分钟以内。这种以直觉及外观印象为主要依据的综合素质评价,到底会有多大的科学效力令人质疑。另外,自主招生试题应该是严格的教育测量的产物,而在此次改革中,高职院校成为当然责任主体,将试题的命制、测试的组织、录取标准的确定全权交由并非专门从事考试研究的学校负责,其科学性自然有待商榷。

科学的选拔评价机制不仅关系到自主招生的初衷能否顺利实现,更直接关系着社会对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的认可与否。鉴于此,笔者建议:已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省区可直接参考此成绩,将其作为考生申请高职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以降低招生成本、增强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及减轻试点院校的招生压力;各试点院校还可考虑将考生中学平时成绩以及中职考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纳入评测范围,并作为考生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环节的依据。尚未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省区可考虑委托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实施命题、评卷等工作,也可鼓励学科或招生专业相近的高职院校联合命题,甚至允许试点院校依据专业要求自行组织招生考试的命题工作,但应突出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而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

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拓展评价的时间与空间,将考生整个中学学习阶段或中职学习阶段纳入考查范围。需要强调的是,高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应尽量排除学生因所处经济与社会地位阶层不同而造成的才艺表现上的差异因素。对于某些硬性指标可以评定分数或等级,对于一些涉及主观价值判断的指标,则只需如实、具体地反映学生的表现,由高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要求进行评判与选择,并转化成可供测评的参数,作为自主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

此外,建议试点院校分专业组织相关测试。对于数控、机械制造等操作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可扩大其对中职考生的招生计划,加大技能测试在录取总成绩中的权重;对于文秘、商贸等文科专业可适当扩大对高中考生的招生计划,同时注重对基础知识、沟通表达、人际关系处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察。试点院校还可尝试引入相关行业、企业的部门领导人员共同参与自主招生试点改革,探索更加多元的录取方式供考生选择,扩大免试入学的招生比例以吸引优质生源。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4篇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坐落在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现设有表演、编导、动画游戏、数字艺术设计、音乐舞蹈等14个专业,目前在校生2000余人。

作为国家文化部高等艺术教育的共建试点单位,学院坚持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办学宗旨,强调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全面推行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培养技能型艺术专业人才。学院凭借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培养更具市场适用性,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2012年、2013年、2014年,学院连续三年,在上海市众多高校就业率排行榜中名列前三。

学院积极发展与国内外知名高等艺术学府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为有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打通“学历提升通道”。

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建立“专升本”合作,为艺术类学生学历提升指明方向。

国外:美国DIGIPEN理工学院、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均是国际知名的高等艺术学府,学院积极打造“3+2”专升本、“3+3”专升硕的留学深造平台。

二、专业设置、招生人数与各专业收费标准

2015年学院自主招生计划220名,其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的应届高中生15名,历届高中生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的应届高中生10名,三校生195名。

三、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

1、自主招生报名、现场确认

报名时间:2015年2月11日--2月13日

报名网址:上海招考热线(shmeea.com.cn或shmeea.edu.cn)

现场确认时间:2015年3月6-7日9:00—16:00

2、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入学测试(文化、技能测试)

考试时间:2015年3月14日(周六)上午8:30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3、专业考试及面试

考试时间:2015年3月13日(周五)。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考试地点: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浦东新区达尔文路188号)

4、各专业考试内容

2015年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自主招生 分专业考试内容

招生专业

专业考试科目

考试形式

1

影视表演

台词、形体或声乐、集体小品

面试

2

影视表演(模特表演)

形体、台步

面试

3

主持与播音

指定稿件朗读;命题说话

面试

4

编导(电影制作)

编导类综合常识;影视作品分析

笔试+面试

5

广播电视技术(摄像、剪辑技术)

6

人物形象设计(影视服装与化妆)

素描(女青年头像图片默写)

笔试+面试

7

影视动画

素描

 

 

笔试

8

电脑艺术设计(游戏美术设计)

9

艺术设计(CG绘画)

10

艺术设计(影视/舞台美术设计)

11

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

12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互动多媒体)

13

音乐表演(音乐演唱/多媒体音乐制作/音乐教育)

乐理;视唱练耳;个人才艺展示

面试

14

舞蹈表演(中国舞/国标舞)

舞蹈基本功测试;个人舞蹈作品展示

面试

15

新闻采编与制作

统一素质技能测试;面试

笔试+面试

16

公共事务管理(文化艺术管理)

统一素质技能测试;面试

笔试+面试

四、免试条件

1、以下考生可免当年的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的文化及专业测试,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即可录取(免试录取数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0%):

1)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中级或以上证书,且填报的第一专业与获得的证书对口者;

2015年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自主招生 分专业免试对应证书

招生专业

专业免试对应的证书(其中之一即可)

主持与播音

礼仪主持人(四级)及以上

编导(电影制作)

1、摄影师(四级)及以上

2、剪辑师(四级)及以上

3、数码影像技术人员(四级)及以上

4、数字视频合成师(四级)及以上

广播电视技术(摄像、剪辑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影视服装与化妆)

1、化妆师(四级)及以上

2、服装制版师(四级)及以上

3、美容师(四级)及以上

影视动画

1、漫画师(四级)及以上

2、游戏美术设计师(三级)

电脑艺术设计(游戏美术设计)

艺术设计(CG绘画)

艺术设计(影视/舞台美术设计)

1、灯光照明师(四级)及以上

2、舞台监督师(四级)及以上

3、广告设计师(四级)及以上

4、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四级)及以上

5、网页设计制作员(四级)及以上

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互动多媒体)

公共事务管理(文化艺术管理)

1、秘书(中级)及以上

2)高中、中职阶段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部称号者;

3)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比赛个人二等奖以上者;

4)获得上海市奖学金一等奖或校级以上三好学生,并获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者,且填报的第一专业与获得的证书对口者。(校级三好学生确认时需提供学校“三好学生”证书);

2、以下考生可免当年的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的专业测试,但须参加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的文化测试:

1)参加上海市2015年美术类统考,成绩在280分及以上,报考美术类专业者;

2)获得上海市级以上文化艺术类比赛二等奖及以上,或区级文化艺术类比赛一等奖。

五、录取办法

1、我院2014年自主招生专业含艺术类、普通文理类专业。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且不符合免试资格的考生,均需参加我院组织的专业校考。

2、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表演类、播音类、编导类、美术类、舞蹈类、音乐类)

1)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的应届高中生

录取总分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50% + 校考成绩*50%。

2)三校生、历届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的应届高中生

录取总分 = 自主招生统一入学测试成绩*50% + 校考成绩*50%。

普通文理类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公共事务管理)

1)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齐全的应届高中生

录取总分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70% + (自主招生统一素质技能考试+校考成绩)/2*30%。

2)三校生、历届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的应届高中生

录取总分 = 自主招生统一入学测试成绩*70% + (自主招生统一素质技能考试+校考成绩)/2*30%。

退役士兵:单独组织考试,录取方式参照相关文件。

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满分为1000分(十门课程)。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第与分数折算关系:A等=100分,B等=90分,C等=75分,D等=60分,F等=40分。自主招生统一入学测试成绩满分150分。校考成绩满分为100分。

3、一志愿录取,根据专业按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按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4、二志愿、征求志愿填报我院的考生,在专业类别对口的情况下,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门成绩折算分)或自主招生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学院地址:上海浦东新区达尔文路188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南800米)

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5篇

酝酿

恢复高考的决策,是邓小平在1977年8月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确定的。但是,关于恢复高考的一些想法,早在“”中后期,就开始酝酿了。1966年至1969年,高等教育全面瘫痪,高等院校名存实亡。从1970年到1976年,按照“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原则,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共7届94万人。由于废除了招生考试,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程度差别很大。为改变单纯依靠群众推荐录取工农兵学员的招生方式,尽可能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曾提出过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大学的设想。但由于“”的干扰,这个设想未能实行。

1975年,邓小平领导开展全面整顿,在多次谈话中对改变当时的大学招生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发表意见。他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他要求教育部搞一个教育工作汇报提纲,并说,“要后继有人,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问题”。邓小平当时主张,搞一些试点,通过考试直接从高中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大学深造。他明确提出“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同时,他还提出“军队办一所科技大学,招高中生”。遗憾的是,由于“”的干扰和很快发生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的这些正确主张没能得到实施。

“”结束后,教育改革怎么搞,大学怎样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此时,人才匮乏已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最大制约。1977年5月,尚未复出工作的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为此,邓小平主动请缨,郑重地向中央提出分管科技、教育工作的请求。此时,他对于教育工作,包括恢复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等,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考虑了。

1977年,在正式决策恢复高考前,邓小平同来自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就科技和教育问题有过多次谈话,提出了“高等学校招生要恢复文化考试制度”和“允许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两点重要意见。

邓小平最初的设想是,1977年用一年的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然后逐步走向正轨。然而,形势发展很快,在邓小平复出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恢复高考的决策提前确定和实施了。

决策

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抓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一个大动作。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闭幕,邓小平正式复出工作。7月29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刘西尧等汇报时提出,他近期要主持召开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请科学院和教育部“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才学的,与‘’没有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确定了一个33人的与会者名单。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2岁的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最小的是31岁的化学键理论研究者温元凯。

8月4日至8日,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当时条件最好的北京饭店举行。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座谈会。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长篇报告、讲话,5天全部是自由发言。亲自主持座谈会的邓小平开宗明义: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才能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才能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包括学制、教材、教员的来源、办学的方针、具体措施、有什么想法,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方法,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讲。这里没有棍子,要消灭棍子。三个公司,钢铁公司、帽子公司、还有鞋子公司,都丢掉。

在邓小平的引导下,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制度,很快成为主要话题。邓小平真诚地询问专家,恢复高考用一年时间准备行不行?他的真诚感动了与会专家,启发了大家的思路。许多学者连夜赶写发言提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8月6日,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慷慨陈辞,抨击了现行招生制度的四个严重弊病:埋没了人才;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查全性呼吁:改革招生制度,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查全性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他们说,如果不实行高考,今年又要按推荐的办法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适的,浪费就大了。

专家们的一致意见使邓小平受到很大震动。他问坐在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刘西尧说,推迟招生,还来得及。邓小平听了,当场决断:“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今年下决心按要求招生,招的学生要符合要求。”

一个重大决策就这样确定了。

破茧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结束后,根据邓小平的意见,教育部很快报送了《关于推迟招生和新生开学时间的请示报告》,决定将高等学校和中专推迟到第四季度招生,录取新生次年2月底前入学,推迟3个月(包括寒假)。8月18日,邓小平将这份报告批送党中央主席、副主席:“这是经过考虑,为了保证重点大学学生质量而商定的。拟同意。”当天,、、李先念、汪东兴等均圈阅同意。

自8月13日起,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开1977年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文教办或教育局和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少数高等学校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由于在要不要废止群众推荐、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以及怎样看待“”前17年教育路线等问题上,与会人员分歧很大,争论不休,结果会期一拖再拖,从仲夏到中秋,总是议而不决。对此,有人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招生会议两度开,众说纷纭难编排,虽说东风强有力,玉(育)门紧闭吹不开。”

关键时刻,邓小平又说话表态了。9月19日,他召集教育部负责人刘西尧、雍文涛、李琦等人谈话,严肃提出:“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他明确指示:招生会议要尽快结束。招生文件继续修改,尽可能简化,早点搞出来。

邓小平“9・19”谈话掷地有声。几天后,招生工作会议结束,新的招生文件基本定稿。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出席全国招生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10月12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