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范文第1篇

一、建设银行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以决策和控制为基本职能,以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内部管理为目标。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外银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已成为事实。在内争外挤的现实条件下,加快建立我国建设银行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以提高建设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建设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

1、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建设银行效益。建设银行提高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依赖于管理会计。建设银行作为企业,也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管理会计正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管理会计中成本分析、本量利分析以及预测、决策、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各种方法的应用,将效益作为全行管理体制的一条主线,贯穿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2、管理会计可以为建设银行提供科学决策。建设银行科学决策依赖于管理会计。建设银行的经营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保证经营决策合理可行,必须运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它对建设银行的财务信息按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系统化的、可直接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预测性,使得推行管理会计成为建设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3、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建设银行竞争力。建设银行之间的竞争实力直接决定着建设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建设银行能否产生更高的效益。基于此,我国建设银行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角色的转变,转向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评价经营绩效等重要作用,挖掘内部潜力,从而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竞争实力。

二、加强建设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的途径

1、明确银行市场战略定位。竞争优势理论告诉人们,一个企业如果能同时拥有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集中一点战略三种战略优势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同时采取这三种战略,能采用其中一种战略拥有其相应的优势,也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竞争优势(SWOT)分析,明确自己在产品、服务、管理、客户、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哪能些优势,据此确定自己明显的竞争优势,避免不必要的业务交叉、重叠竞争。由于银行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实现银行发展战略而进行的,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步骤。银行的发展战略一经确定,就必须有一个内部机构来负责推行与实施,并将银行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化,使各个部门都清楚认识到围绕银行的发展战略,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完成、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也使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与银行发展战略相吻合的个人工作目标,知道他在实现银行发展战略中起到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努力方向都能够与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以保证银行战略计划的实施。这也符合当前中央提倡科学发展观,实行“人本管理”的要求。

2、建立必要的制度。银行管理体系虽随竞争战略的改变而不断调整,但“两权分离”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因此所带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照样无法回避。从财务的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将所有权落到实处。在对西方银行的调研中会发现,银行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具体到财务管理上表现为资金权和会计信息权的集中管理问题。我国银行内部金融犯罪现象和银行资产质量的管理不善,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近年银行资金权下放过度、控制不力、会计信息权因缺乏顺畅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流于形式,致使银行内部信息不透明(尤其是银行内部横向信息不沟通)。在西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实行集中控制、统一高度的管理制度,确保总行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防止恶性金融犯罪的发生。

建设银行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流程银行建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改进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流程银行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有商业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发展策略。 

 

一、流程银行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所谓的流程银行是一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再适应。这种管理模式的流程主要是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通过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系,在经营模式上由单个环节分散开展向多业务并行协调发展转变,从而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快速化转变。由于银行之间的经营对象和信用具有同质性,所以银行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各自的业务流程模式,因此,流程也就成为银行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管理层次多,导致管理成本高,信息传递缓慢,导致了市场反映慢,服务效率低下,从而不利于市场竞争。为了适应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的需要,就需要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模式,重新思考和设计新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信息传递速度,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银行对市场的反应灵敏性,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在流程银行的设计中,处处为内外客户的需求着想,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助于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流程再造通过分析、评估流程,对银行业务流程科学梳理,发现管理问题的根源,有助于避免管理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商业银行的流程银行建设也是我国银行适应新的竞争格局,积极变革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流程银行是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的必由之路,是我国银行适应巴塞尔新协议的要求,流程银行的建设已经成为金融改革深化的新动向,业务流程再造已经成为新一轮管理变革的主角。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流程银行建设的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原则。流程银行的优化必须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尤其要将重点放在改善基层行服务营销能力上。检验流程银行建设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是否有利于促进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必须防止出现为整合而整合,以“我”为中心,而不考虑客户服务需要的情况,尽量减少对客户服务和业务发展的不利影响,做到流程银行建设和业务发展同时健康进行。 

2.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原则。流程银行建设要注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并建立分工合理的内控机制。在流程银行的建设中,对于风险的防范,既要避免或减少对业务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要防止在管理上出现“错位”与“失位”现象,确保流程银行建设的有序有效实施。 

3.精简、高效的原则。流程银行建设的核心在于流程的优化,重点是基层行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不是省行和二级分行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的重组。流程银行建设要防止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盲目膨胀。应从保持稳定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根据流程银行的需要,在坚持组织架构精简高效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充实有关部门的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4.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流程银行既要遵循总行对于流程再造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基层行也要结合本地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对辖内行的流程进行全面诊断分析,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析所需的投资和时间,兼顾成本、风险和效率,尤其要结合经营管理中比较突出的流程问题,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流程银行建设的策略 

1.以客户为导向进行流程银行建设 

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方式开始注重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功能由过去的单一性转向全面性,进而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服务效率高低上。这里所谓的“客户”是指银行的外部客户和银行内部的前台客户部门。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静态管理模式,流程银行建设需要将管理重心调整到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而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思路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对于客户的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和及时满足的业务流程,区分不同的客户群,实行差别化服务才能提高有价值客户的忠诚度,因时、因地设计不同的流程版本,只有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广泛个人理财产品组合的银行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进而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降低相关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对客户进行细分,例如对需求量大的银行产品可以通过自助型客户服务终端和银行营业网点来提供,对价值高的客户则由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直接为客户设计银行服务产品。银行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区别定价的策略。对价值高的客户不但根据其需要专门设计所需产品,而且可以对他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增强银行产品的吸引力。对普通客户则尽量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另外,客户经理制的推行能够有效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单点接触,改变以前的多头对外为统一对外,实现与客户的单点接触,减少客户办理有关业务的程序,这样客户通过客户经理实现了自己对银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客户经理则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新的业务流程的优势。银行也需要加强对客户经理负责制的设计。具体可按业务的风险度高低将业务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类,客户经理按业务能力的高低拥有对不同业务的处理权。由于不同的行业间业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提高客户经理服务水平和降低经营风险,在客户经理制度的设计上可以按客户所属行业的不同,将业务分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客户经理负责处理不同行业的业务。 

2.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推进“扁平化”的组织流程再造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垂直化管理体制,出现了机构严重重叠、管理环节重复、成本提高、管理层控制不力、信息传递缓慢等问题。进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管理效率低下。为了克服现有组织结构的这一弊端,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集约化经营策略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通过流程银行建设,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进而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同时进行银行组织机构的再造,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减少管理环节,缩短信息传递距离,减少因信息传递造成的失真。要以关键业务流程为核心,通过对组织内的合理分权和放权,提升组织内灵活变通能力,使银行员工拥有相应的决策权,设置合理的员工考核标准,即要以顾客满意度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建立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等。通过以上措施,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取代垂直型的组织体系,柔性组织取代了刚性组织,合作与协调取代了分工和等级制,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关联度,增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形成使银行对环境变化做出灵敏反应的管理机制与组织结构,更好地贴近客户,快速识别和捕捉市场需求,实现银行运作的高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为银行建立信息平台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提升了银行内部信息传递速度,管理跨度也得以加宽,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从许多层面改变了银行的基础设施、产品销售和输送渠道,令许多过去通过手工无法实现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现实。国外许多银行都建立了统一、开放的信息平台,使它可以随时把世界各地的客户需求集中起来,并轻松地把自己的所有管理的经验服务的方案、领先的产品及时地送给全球的客户手中。同时,又可以对如此大范围、多种类的业务经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的缺陷就凸现出来。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建立信息处理平台,使银行客户信息通过这—平台集中处理,改变了传统的货币金融存在形式,也给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这个信息处理系统中,所有的客户信息的来源具有唯一性,负责员工输入之后,其他部门和人员就不需要再次输入,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省了劳动量,也有利做到责任明确。输入的信息由信息平台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算处理,转化为银行对客户的各种评价存储于规定的数据库中,为银行判断客户风险度,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实际区别定价和等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由所有授权人员共享,所有业务人员都按照同一信息源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了银行决策的及时性和一致行。这种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的建立将会大大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聂叶,银行再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建设银行范文第3篇

建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忘记,需要您本人携带在已关联进手机银行中的任意一张存折或借记卡以及开立该账户的有效身份证件到建设银行任意一家营业网点柜台办理密码重置。

如您注册手机银行时使用的借记卡已开通电话银行服务,您也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登录页面上"忘记密码"功能自助找回。自助找回过程中,须验证该银行卡的电话银行密码。

(来源:文章屋网 )

建设银行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银行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大,操作风险的管理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而且更应该着重探究银行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引发操作风险的行为及动机,银行建立诚实正直守信公平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对操作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银行的服务也逐渐的全球化,同时技术系统的更新,新的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的创新一方面给银行带来了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增大了。尽管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各种制度来防范操作风险,但近几年来因为操作风险发生的金融案件却接连不断,这不得不引起对操作风险原因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进而对操作风险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一、操作风险含义的正确理解及商业银行的文化定义

1、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由此可看出,操作风险不同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它是一种纯粹风险,是一种管理成本,不能带来利润,不存在风险与报酬的对应关系,承担这种风险不能带来任何收入,而且操作风险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巨额损失。

2、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综合,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道德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的综合体,其核心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企业精神。商业银行的文化是企业银行文化的分支,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银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现代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制度建立,不仅离不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必须依靠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制度的建立只能从外观层面防范风险,而诚信审慎的文化的建立能从根本上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操作风险的原因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从操作风险的成因来看,有许多的原因,有内部人的欺诈也有由外部事件引起的,但就近期发生的事件来看,主要是银行内部的原因引起的,特别是内部人员或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所进行的主观的故意的欺诈行为,如果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就可大大降低。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不到位引发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风险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树立风险管理的认同感。风险管理要确立事前防范的观念,营造以诚实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包括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金融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银行的形象,以及金融的法规制度。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管理真正融入各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之中,时刻谨防风险的发生,形成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操作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完善是对银行现有的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有益的补充。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健全和完善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约束手段不多,约束形式单一,经营者能上不能下,员工基本上是有进不出,违纪人员也可以异地为官,这些为风险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员工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尤其是对于一些掌握一定权利的管理人员,于是就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采取违规操作,结果导致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

3、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也是诱发操作风险的原因。风险文化的建设也能有效的预防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的操作风险。由于国有银行出资人的不到位,没有明确的责权利,使得经营着受到的监督作用弱化;同时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金融经济的复杂性,导致了银行坚守自盗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建立诚实守信的文化显得刻不容缓,银行的制度是建了不少,但由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人情的力量大于制度的力量,结果是极大的损害了国家和银行的利益,此时就需要有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来约束有损银行利益的行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从人的主观意识上抑制人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三、建设以人为本,诚信审慎,严格规范,肩负责任的银行文化氛围,让风险管理文化在防范操作风险发面发挥核心作用。

1、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认为本,强化教育,培养员工的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原则,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创造一种义利并重的文化精神。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同工同酬待遇平等,去除正式于非正式员工的区别,在平等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员工从心里内在的维护银行的利益。

2、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不仅包括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风险收益,管理模型等方面形成的技术和艺术等知识面层面的建设,而且包含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统一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一种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精神层面。这是形成企业文化力的一种体现,而文化力又可以分解为凝聚力,向导力,约束力,激励力辐射力,它可以在银行制度缺位的地方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是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而这体现为制度的完善合理,因此首先要加强各种人事制度、风险管理的监控制度、员工的激励制度的完善。

3、加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树立商业银行对社会负责认的形象。现在跨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硬件竞争到软件的竞争,从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社会责任理念及道德水准的竞争。要想建设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商业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主动的与时俱进,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理念,这不仅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而且也是建设商业银行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阿诺.施尔得:银行如何面对合归性挑战[J].新金融2006.11.

建设银行范文第5篇

(一)我国网络银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内涵,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提“客户导向”了,一些银行对网络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做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二)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自中国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银行业务,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正在筹划逐步涉足这一领域。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如:招商银行的“一网通”算是中国目前最具知名度的网上银行品牌,从2000年开始截至2003年4月,其公司网上银行业务交易实518万笔,金额总计20229亿元;其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交易实现744万笔,金额为1239亿元。而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其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于2000年8月正式向社会推出,2005年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达36410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超过409万笔。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网上银行业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跨越式前进,业务量在迅速增加。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二、实现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增加竞争本领,唯有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学会“与狼共舞”,才能“招狼为婿”,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一)大力营造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络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必须进一步推广应用网络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络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络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络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国金融CA工程已正式启动,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相关法规必须尽快完善,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

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及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各类因素。

(二)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是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体系的分支行制,而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使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正在使传统的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变化实现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这是就外部组织制度而言,从内部组织制度看,随着商业银行外部制度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形态向扁平式形态发展。从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他的中心,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从国际经验看,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阶段。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三)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福德.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尹龙.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6.

[3]谢康.中国加入WTO对网上银行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研究,2001.

[4]高华.中央银行应重视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J].上海金融,2001.

[5]戚贵杰.电子商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