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学生教育

中小学学生教育

中小学学生教育

中小学学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导 领悟 体育教 学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领悟、创造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提出“教”与“学”结合的依据

1.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必须体现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鲜明,对事物的注意、思维持久力均差,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力求活动是群体性的;力求多安排游戏性的教材。我曾在一节教材为50米考核的课中做过成功尝试,使枯燥的考核课充满情趣。从课的开始就安排反应练习以集中注意力,随之在准备活动中又安排三项行进间的游戏练习,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还紧紧扣住短跑的特点进行了起跑所需的反应练习,做到一举多得,测验成绩良好。

2.教材的安排要合理。“动”应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方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同时,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因此在教材的安排和课的结构选排上,一般应把游戏教材作为主教材,又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在基本部分结束后,一般安排赋有竞争性教材,不仅体现出“教”的特点,更使“学”有量的保证。

3.“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必须有计划地学习有关运动技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完成学习基本任务,“学”建立在“动”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动”才能使技术内化而形成运动技能。因此学习和掌握教材的途径必须是科学的身体练习,并溶进智力、心理等因素, “学”本身具有特定的含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教法才能有效传递知识。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分解教学是体现教法的关键。如何分 解教材又是核心问题。依据程序教学原理,科学地把教材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并一步一步掌握,以达到完整掌握技术的目的是有效的。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让学生达到“愤”、“悱”这种边缘状态,然后启发、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领悟。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布鲁纳认为“发现”按其本质来说,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运球技术,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运球要点的发现。练习后学生纷纷发现:“拍着拍着球就跑掉了”、“一跑起来,就容易碰到球而摔倒”、“运球跑时,将球向前斜拍比较容易”、“球着地时,如果手的节奏与球不一致,球就会脱手”、“我在右手方向拍,可球偏偏跑到左边去”等等。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就会这样的道理。这种由下至上的认识形成是会牢牢地记在孩子们心里的。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有了发现才会思考,学会思考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教育不仅仅是吸收新的信息,它同时还包含学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是每个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要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培养具有创造性思考的习惯。

学会学习是一个长久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认识在集体中的直接碰撞,使学生在集体中确认自己的认识,使自己学得更快,领悟得更深,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中小学学生教育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25-01

三生教育在体育课中每时每刻都在体现,是生命、生存、生活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人生的向往目标。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三生教育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那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对小学渗透三生教育呢?

一、在体育课中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人人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生命其他的J都无从谈起,我们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小学生约束性较差,随意性大,为了‘时高兴,其它什么安全、纪律等都抛之脑后,造成了不良的恶果。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只有通过运动生命才可能延续发展。在体育课中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始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运动、学会锻炼,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我、如何保护他人,体育教师都应该向学生传授,并向学生提出要求,遵循特定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会科学锻炼的同时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们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次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队列队形左转、右转”这节课时,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走路靠右走”。我就利用上操和体育课的时间,带着学生们到路上走,给他们布置作业:如果违反交通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让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掌握生存观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一)教给学生生存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懂得生存的方法和技能是一件法宝,教给学生学会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与同伴合作,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更早让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二)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存环境。优美的环境是一种享受,给人一种舒适感,有利于学习、生活、休息,可以成倍地创造人的思维及灵感。仪表是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和外在的魅力,是一个人生活习惯的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上课整队时,我都会把每一位学生巡视‘遍,让同学相互观察对方的仪表是否整洁,对别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帮助他人和督促他人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做好环境卫生,污染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人人争做讲究环境小卫士。自己身边的垃圾自己捡起,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场地和活动空间,为生存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及创造能力是生存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我通过游戏、寻找目标、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生存的价值。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受‘些挫折,遇到挫折不能逃避、也逃避不了,只有正确地面对挫折,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在教学跳高和跳跃小山羊时,有一部分胆小怕事男女生总是不敢跳,我总是耐心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并在保护方面做了周密安排部署,通过全班学生的鼓劲、加油。 一次不行,第二次再来,第二次不行第三次再来,直到学生跳跃横杆和小山羊为止。帮助学生提高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得起挫折、经得住考验。

中小学学生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生教育;杨贤江;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85-01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说:“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所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全社会所共享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教育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他批判了“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和“教育独立说”等观点,并驳斥了 “教育万能说”、“教育救国论”和“先教育后革命论”。他认为要变革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革命武器之一;革命胜利之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杨贤江还很关心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以及学习、健康各个方面的成长。他主张对青年应进行“全人生的指导”,而关键则在于使青年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一、人生教育的意义

人生教育就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他们就会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人生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的问题就根本不需要担心,绝对会学得很好。其实在应试教育学习的哪一点东西,相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来说那就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会有学习不良的情况,那就要想想是不是教学错了,或者是孩子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问题,以及家庭和学校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行为教育。当然,也不能排除孩子智力有缺陷的这种可能,一般很少有孩子有这个问题的。反之,如果只注重数学教育,忽视人生教育,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很低,大多数学生将无法学好,就算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成绩,他们学的肯定会非常的辛苦。而且,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人生教育,即使他们学习成绩很好,也可以说是一个没用的人。

二、目前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的人生教育,而是恰恰相反的把教育中最不重要的的事情,读书,而且是读死书,死读书,作为孩子人生成长中唯一的教育。就好像全国各地的家长一起开过会商量了一样,统一了对如今孩子教育原则的认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都对孩子说:孩子你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好好读书,别的一切事就不用你操心!学生们大笑,都心领神会这句家长念了多年的教育经!让人感到可怕的是:这句几乎所有家长都在用的教育格言,也就象征着孩子未来生活的坎坷,家庭的不幸,民族的灾难!从这样一句教育格言中,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就和机器一样的读书,看不见学生们的青春朝气和活力,看不见学生们生命的成长,更看不见现实的社会。因此才会出现北大才子去买肉,南京博士去做乞丐,武汉博士自杀,马家爵们杀人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还有考上大学开学一个星期,因为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觉得这样的日子没办法再过下去而选择跳楼的大学生,甚至有小学生就因家长不给他钱给同学买礼物,就以自杀示威的。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因我们只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人生教育而频繁发生。更多的学生是只会读教科书,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也不愿意去做。存在一大批大学毕业生,甚至有很多名校出身的孩子,他们曾经承载着家人的骄傲和希望,而现如今却在父母的黯然伤神的注视下,躲在屋子里虚度时光,赶都赶不出去。

三、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人生教育

数学教育是通过课程来教授的,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必须把人生教育融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每一个学生和老师,从走进学校的大门的那一天起,就要把人生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去,融合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学生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时时刻刻,就连吃饭和睡觉,都要有专业的老师陪伴在一起,并且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的指导孩子们的人生观点。数学教师,要学习各种专业不是最重要的的课程,而是人生观科学,心理学,认知学和人生观合理的调整。不管老师是教什么课的,人生教育课程,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学习的,而且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型学习,讨论式学习,心理辅导式学习,甚至我们的老师还会自费花很多钱参加名师的人生教育培训课程。所有的教师,都要非常注意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思维模式,使之符合良好人生观的要求。当然,他们也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真正指导孩子们的人生教育。

教育的真正任务是什么:是让孩子成人,是让孩子身体、心里和人生模式都健康地成长后顺利融入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什么?当然就是人生观教育,是人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树璞.数学教育在人生教育中意义[J].教育基地,1995,(1):22~ 24.

[2]齐殿有.人生教育[J].北京.人生教育出版社.1993.

中小学学生教育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消费教育;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77-02

消费是人类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活动过程以货币为纽带,通过利用客体——消费品(包括物质消费品与精神消费品)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因为消费属于主观践之于客观的活动,包括两个基本层面: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所以消费关联的因素非常多,大体可分为消费倾向、消费方式、消费影响三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与商品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生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渐渐汇聚成消费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教育及相关研究却没有及时跟进,发挥系统性培养与引领作用。认真开展消费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中小学生在消费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消费教育观念不科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主要源于家庭教育,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口传身授,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由于家长文化层次与文化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相当大一部分家庭的消费教育观念不够科学。有的家庭将消费教育缩化为花钱教育;有的家庭将消费教育泛化为行为教育;有的家庭把放开手脚,默认甚至怂恿孩子高消费当做是对孩子精神生活照顾不周的补偿;有的家庭把孩子自行支配钱财看做洪水猛兽,严格控制孩子的消费行为。这些行为观念从一开始就是方向上的错误,从根本上误导了孩子后续理财能力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消费教育地位边缘化

学校是人接受教育的应然主体,然而在消费教育领域,学校地位十分尴尬,同时消费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地位也十分窘困。首先,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劲头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在很多时候都是被牵着鼻子走。学校无暇开设文化课以外更多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同时社会也不认可学校规模化地开设文化课以外的课程。其次,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消费、理财类相关课程,也难免流于形式,因为很难成体系地进行建设,课程的学时计划和标准考核与文化课之间都存在着你进我退的矛盾,另一方面消费教育由于成果的隐性原因,也难以得到学校的重视。

(三)消费教育理论研究不深入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生的消费倾向虽然开始逐渐关注,很多地区对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各种媒体报道也屡见不鲜,但是对中小学生消费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深层次课程性论证的研究非常匮乏,总体来看,关于“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二、消费活动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不正确的消费活动误导人生观的养成

消费活动的实践基础性决定了其对消费主体的基础性影响作用。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各种社会与现象都会对孩子思想观念造成惯性介入,以至最终形成孩子的生命价值观,更会影响其道德情操的发展与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不正确的消费活动影响身体的健康生长

消费是一种双向活动,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性,消费行为与消费品都会对消费主体产生反作用力。中小学生各种错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消费极大地损害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长。由于分辨能力与自制能力弱等原因,各种垃圾食品、各种暴力游戏在中小学生的消费活动中大量存在,导致孩子们身体免疫力、骨骼生长、视力、精神状态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不正确的消费活动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

消费的势力逐渐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的盲目消费与错误消费使其消费层次与消费结构错乱无序。中小学生的攀高消费与唯我消费心理已经渐渐形成一种隐性学习环境,赶潮流、追名牌使原本沉静的学生心理又喧嚣地躁动起来,正常的学习生活氛围变得开始混浊。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偏重于享受型、物质型、贪瘾型几方面。

三、对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策略选择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

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二)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

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学生教育范文第5篇

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就是素质教育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以实践活动来推动素质教育,是各个教育机构实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知识的获得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样实践可以更好地巩固已有的知识,故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是明智的决策。至今为止,为发展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建设了多处针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如汉寿县的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其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翻越救生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水上索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追根究底就是计划性地使学生深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并通过实践提高其某一方面素养所进行的活动。

二、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点及意义

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而创新型的实践活动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包含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参观科技博物馆等活动。第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未来的人才是有勇气、敢闯、乐观的一代,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必备的能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发言、随机应变,但是仅仅靠口授而不让其亲身体验是收不到良好的成效的。此类活动包括中小学生演讲比赛、野外生存训练等。第三,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熟练的技能,然而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灵活明智的人才,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就担任着这样一个角色: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许多教育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懂书本上传授的知识,如参观名人馆及名胜古迹等。第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新一代接班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劳,这才是21世纪新中国所需要的人才。

三、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广泛吸收知识和理念的阶段,也是形成人格、性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及家长应当予以重视教。众多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学习仅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课程知识的获得更需要实践活动的配合。比如音乐及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感知音乐的细胞以及发现美的眼睛,这种感知是教师无法向学生传授的,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因此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又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依照书本内容自己想象,如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培育植物或者饲养小动物,则会使他们牢固掌握知识,且印象深刻。种种事实表明,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四、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措施

为深入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目标,依据近几年的职业经验,笔者提出了四项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举措:

(一)抓好主题教育,提升道德素养。抓好主题教育要从三方面做起,分别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常规德育,主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各学科特点,加强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如举办“诚信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传授诚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课外活动中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素养,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学习烈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常规德育中,通过各项平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如“绿化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建好实践基地,树立独有特色。创建实践基地要推陈出新,因地制宜,体现本地区独有的特色。如山区学校实践基地,凭借地理优势种植林木果树,既起到实践作用,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三)强化拓展训练,培养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每个人一生的财富,进行强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等意识与品质非常重要。此项措施需要以训练基地为前提,要有完备的设施、丰富的体验项目,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为训练对象,进而培养他们个性品质。

(四)营造教育环境,齐力助力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切活动项目进行的前提,教育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与社会同样担负着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发展助力。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