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科技

机械科技

机械科技

机械科技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展项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

1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发展概况

可靠性的提出,首先是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开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航空电子设备的失效率高,难以维护,引起了对可靠性问题的高度重视。

对可靠性的系统研究是从1952年开始的。当时,美国国防部成立了著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AGREE),并于1957年6月4日发表了第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内容为可靠性工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60年代以来,可靠性工程技术逐步地在各个工业领域内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而且日益得到重视。

与电子设备相比,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过内外都投入了研究力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终因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涉及的领域太多、可靠性的研究范围大、基础性数据缺乏等原因,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并不如电子产品成熟。

而科技馆的展品展项由于大多是非标设备,在全国范围内专业从事展品展项可靠性设计的研究人员几乎没有。

2 科技馆展品展项的特点与现状

科技馆展品展项涉及到科技、文化、历史、天文、地理、生物、医学、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随着科技馆建设高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层技术人才参与到科技馆展品展项的设计中来,高端的人才也带来了高端的技术,这样就使科技馆展品展项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系统越来越复杂,而大家都知道越是结构复杂的设备越是容易出现故障,所以,科技馆展品展项的故障随着结构的复杂会越来越多。

科技馆的展品展项项不同于一般的仪器设备。一般的仪器设备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操作,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而科普展品大多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在操作、观察、思维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满足广大观众的求知欲。很多观众除了正常的操作外,对不理解的地方还要探其究竟。比如对设计人员千方百计隐藏起来的各种发射、接收装置、导线、传感器、传动部分都要设法找出来。另外,科技馆要接待很多学生团体观众,每次都有成百上千人,每件展品都围着很多人,你争我抢急于操作,以上的情况势必对展品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展品维护方面,各科技馆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维护人员往往顾此失彼,忙的团团装,今天修好了,没几天又被破坏。许多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采买或加工到位,一件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展品就会瘫痪。

总之,如何提高展品展项的可靠性、延长展品展项的使用寿命,已成为现代科技馆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源上展品展项可靠性设计中入手,而展品展项机械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又是重中之重。

3 当前科技馆展品展项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展品展项设计工作大都由制作厂家来完成,虽然全国范围内展品展项厂家已有许多家,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设计能力上看都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而就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没有详尽的规范的设计标准

科技馆展品展项都是非标设备,展品展项的机械结构的设计大都没有现成的技术标准作为参考,大部分的机械结构都是凭设计师的经验进行设计的。在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可能进行疲劳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这就造成展品展项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3.2 展品展项机械结构设计审核机制尚未完善

由于每个馆在选择展品展项时都会选择其他馆没有或具有创新性的展品展项,这就确定了展品展项的“唯一性”,许多展品展项在设计过程中都是“一次成型”,机械结构的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图纸根本没有专业机构进行审核和考量,就进行生产和制作,这就给展品的可靠性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3.3 片面的追求高新技术的表现方式不考虑可靠性的设计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许多高新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展品机械结构的设计中。高新技术应用于展品设计中,以其高科技、新颖、独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青睐。然而,对于机械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并不是新技术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其使用功能。例如,我馆模拟驾驶展项的方向盘与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在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使用者的舒适度,采用的是新型的铝合金一次成型的柔性弹簧作为连接件,虽然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会很舒适,但由于操作者用力过猛会造成弹簧断裂,最后还是不得不更换为老式的万向节进行连接。

4 展品展项机械结构的可靠性设计

为了更好的保证展品展项的完好率,提高展品展项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 展品展项机械结构零部件的标准化

展品展项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是科普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科普展品机械零部件采用国家标准化生产的零部件的目的,就是使展品机械结构部分的基本零部件能有互换性,使他们能方便地分解组合,损坏的零部件能及时方便的购买与修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展品的内在质量。

由于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大都是需要观众互动的,在观众操作过程中,机械结构部分是最容易磨损损坏的。因此,机械零部件要尽量选用国家标准件,使相同部位的零件可以互换,在市场上又方便购买。若采用非标件,一旦损坏再加工将非常困难,有时可能要数倍至数十倍的资金,甚至没有工厂愿意单件加工。所以,一部耗资数万元的展品,很可能会因某个零件的损坏而长期束之高阁。

实施展品机械结构零部件标准化,一定要从展品的最初设计开始,标准化要求要与展品的功能设计一样重要,应该把标准化作为科技馆展品展项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基础,由专人负责审核。尤其是要审核设计方案,并在展品制作过程中认真审查,把不确定的因素或有问题的地方在设计、生产中找出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后患。

4.2 机械结构耐环境设计

科技馆的环境特点:

1)展品展项工作时间长,一般要连续工作八小时以上;

2)温差大,由于东北的地域特点,我馆夏冬两季温差能达到十度以上;

3)干扰大,展品展项的性能各不相同,有些大功率用电展品,会对电网造成较强干扰;

4)湿度较大,科技馆涉水展品较多,加大了周边的空气湿度,对一些机械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是科技馆展厅的一般环境特点,如在设计机械结构过程中不考虑这些特点,机械结构在长期工作后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虽然机械结构相比电子设备对环境要求要低很多,但如果不重视引起的损失也是不可小看的。例如,我馆古代农业展品的动力传动装置,橡胶传送带由于温差过大,夏天能够正常使用,但到了冬天供暖期之前就会出现松动现象,如果考虑到温差对展品的影响,采用金属链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会大大的提高展品的可靠性。

4.3 承受破坏性操作设计

科技馆展品展项的动手操作部分及其传动部分最容易损坏,比如机械摇把、转盘、传动部分等,凡是观众能够动手以及能触摸到的地方,都可能是破坏性操作的对象。对展品做承受破坏性操作设计,要采用超常规设计思维方法,对每一件展品的相关部位进行分析,在全方位故障影响以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出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分析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在设计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采取结构简单可靠的机械结构、用高强度的零部件代替强度较低的、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适当加大一些零部件的尺寸等方法,可提高展品抗破坏性操作的能力。

4.4 预防故障设计

科技馆的展品展项长期处于高强度的运行状态,这样就对机械结构在预防故障设计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机械结构零件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还要注意材料的选取是否正确,关键的加工工艺要及时检查,这些都是在展品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由于每个展品的机械结构都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在频繁使用中,怎样保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就成为展品展项可靠性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有些看起来小故障,如操作部分易受冲击、磨损,并且在破坏性操作中易松动、脱落、断裂、固紧件松弛等,若不能及时修复,整件展品就可能成为废品而搁置一旁。要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要求展品展项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精益求精,在审核中严格认真。

展品展项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是确保展品展项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更好地发挥科技馆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的基本工作。将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严格的质量监督结合起来,可以使厂家生产出的展品展项提高质量,更好的适应科技馆特殊工作环境的要求,提高展品在科技馆的适应性,为科技馆更好的完成其科普功能服务。

机械科技范文第2篇

机械电子技术的含义就是在关于机械的制造领域中大量的应用信息的处理和电子技术实习机械功能,并且将机械功能的处理与软件和电子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具有系统性的科学技术。目前,在国内机械电子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颖的、新型的科学技术而存在。机械电子技术从系统性方面来讲,主要就是具有优化系统的功能,从其主要的特征方面来说,主要就是对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功能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机械电子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和信息转变技术等技术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总体来使用。我国建立起来的具有现代化的化学性质的企业中重中之重的要素就是机械电子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因为机械电子技术是否提高制约着当代的化工型企业是否拥有高新的装置设备和先进化的产业链条。当代的机械电子技术的技术类型是客观性、具体性和科学性,它是对老式的传统的机械技术的改进。当代的机械电子技术是否高速发展影响着生产化工业是否改进,机械电子技术推动和加速企业的发展。

2机械电子技术科技创新的方法

2.1研究市场开拓科技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年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只是维持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仅仅只靠国家去销售由生产部门生产的传统的产品,缺少对于市场的管理,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缺乏市场意识,那么企业就会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慢慢的落后,并且不能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那么最后就只能灭亡。所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还必须要充分的分析、研究和开拓市场,从客户的调查和市场的调查中分析对于产品需求的要求,然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及做好产品生产计划,从而保证企业的竞争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速度,使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2.2技术开发手段科技创新

在机械行业中技术开发的手段也要不断地科技创新。老式落后的技术研发手段主要就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设计或者是模仿以前的方法,已经不适合发展的需要。初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主要在改图、编制明细图表和绘图等几个方面,但是对于三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在当代的机械技术产品研发中使用的频率依然很少,从而致使企业中机械产品的结构形式传统化、产品种类单一化,由此导致此类的机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企业产品的研发方式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提高和加强。伴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逐渐发展并在研发产品中的逐渐应用,设计的方法、理念和形式都整体的面貌一新,将会开辟出一条以产品开发模式———数字化产品设计的崭新道路。从而迎来一个现代化工程机械产品的时代。

2.3资源科技创新

产品的研发和对产品成果产业化的保证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而对于新产品的研发的保障也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和高科技人才以及大量的及时的信息的获取。所以,为了资源能够科技创新,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要加大对于科技研究的投入,并且主要用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其次,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的时代,能及时获得大量的有关信息对于产品的研发起到促进的作用。第三,大量的高科技高水平的人才是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钥匙。在现代企业中最被需要,也是最受欢迎的两种复合型人才就是擅长管理的(企业家)和具有高超专业技术水平的(工程师)复合型人才。企业对于这种人才不仅会加大培养力度,而且会为了留住他们而提出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所以在今后我们应该极大提高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方式方法,使高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企业的长、短期目标的发展,应该建立产品的研发体系,对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培养,并且对经费和项目进行管理。

2.4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

机械科技范文第3篇

农业机械技术商品使用对象的产出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广泛性与多样性。一方面,农业机械技术商品涉及到了土壤学、饲料学等有关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热力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以及经济性、系统工程系等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涉及面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商品的品种和规格具有多样性。②多变性。宏观上,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发展的政策、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给农业机械技术商品的需求带来了双重影响[3];微观上,我国的农业机械科技缺乏稳定飞科技发展规划等,具有很大的随意性。③购买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购买农业机械的主体由单一化转向了国家、农户等合作经济组织的多元化。④载体的双重性。农业机械技术商品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也是现代大机器工业社会化商品生产方式的重要载体。⑤价值补偿的特殊性。与一般技术商品价值从转让、销售收入当中获得补偿不同,农业机械技术商品的价值补偿和农产品商品价值补偿间具有间接的交换关系。

2农业机械科技成果价值的实现模式

2.1政府介入模式

农业一体化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私营机构以及合作社组织这三个种类,其中政府介入的组织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加主动的影响力。政府部门利用政策杠杆、财政拨款、行政干预等方式来对科技部门、经济部门的力量进行组织与协调,主要对一些重大农业和农业机械技术成果做好综合转化,例如,免耕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便是借助政府行为来实现的[4]。这一模式具有良好的转化运行环境,能够实现较多资金、物力的集中,将科研机构与农民不能做到的大规模农业机械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将与近期效益、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密切相关的农业机械科技成果和经济相结合,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带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农业机械科技成果和经济的有机结合。然而,在这一模式下,计划经济和巨额的政府补贴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效果,在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多头负责和政府负责的最终结果将是产生双轨制式的腐败,在无法保证农业机械科技成果价值有效实现的同时也很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的争端。

2.2产业型模式

类似于法国的产业一体化模式,产业型模式将农机科研机构和由经济实力的工业产业主体进行了联合,并由科研机构来负责理论、技术关键问题的解决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由产业主体来对开发研究、中试、规模性商品生产当中的诸多生产要素进行提供,以实现面向国际市场,有效防止在国内市场的低水平重复与竞争,形成了一个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共同体,在这一模式中由组织自己负责推广应用机构。这一模式中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且承担了市场风险,保证了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的融会贯通,实现了双方营销渠道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达到双赢的效果。然而同时该模式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必须有国家贸易政策的保护。

3结束语

机械科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高科技;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最直接的就是导致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愈演愈烈,科学水平的不断增强,作为支柱产业的机械制造业必然要加大投入,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充分了解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特征,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憧憬。

一、机械工艺制造发展特征

1.1 智能化

智能化的发展特征是机械制造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它运用在各个制造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通过柔性技术将系统整合,并仿真模拟人类的活动,取代制造系统中的脑力劳动部分,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通过应用模块化方式,实现人机友好性发展。

1.2 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发展,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变革,而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活跃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作用,以此推动信息技术的交流发展,实现产品开发与协作。

1.3全球化

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的竞争非常激烈,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广泛拓展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企业之间已经从过去单一化的竞争逐渐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相结合,以此实现全球一体化发展目标。但也应意识到,全球一体化必须奠定在网络化技术基础上,才能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

1 具有高科技的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性技术,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它是一个由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使用、维修、回收再利用组成的循环大系统,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目标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投资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因此,机械制造工艺作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高科技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高科技和制造业是相辅相成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应用,高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没有机械制造业为其提供平台。

2 高科技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2.1 激光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已经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业中也是机械制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激光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1 激光热处理

在机械制造中使用经过热处理的零件能够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和机器的性能,尤其是对机械中磨损较多的零件,更有必要对其进行热处理。给零件表面覆上一层熔点更高的材料来提高耐磨性是热处理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而激光正具有高温这一特性,在机械制造中正是利用了激光的这一特性对一些零件进行热处理,使零件更具耐磨性。另外还可利用这一特性对机械制造中的生产模具进行修复,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并可保持机器原有的性状。

2.1.2 快速切割成型

激光的另一特性―――快速切割,在机械制造中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CAD模块相互配合使用,使激光自动快速地对材料进行切割和成型。这一特性的使用不仅能制造所需零件的模型,对一些复杂的零件还可以直接进行制造加工。正是由于这一特性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使激光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得到普及。

2.2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的控制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一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按照预定的设定规律运行的一种高科技技术。这一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大大地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2.2.1 自动化制造单元

在机械制造中已得到逐步普及的一种小型自动化系统―――自动化制造单元,它是自动化生产和节约成本相结合的产物,其最大的优势是可实现单机自动化。自动化制造单元可以加工多种产品,由一台或多台的加工设备组成,比如数控机床、物料输送设备等。

2.2.2自动化制造生产线

在机械制造中另一种比较实用并广泛推广的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这个系统由多台自动化设备构成,由计算机系统集中统一控制,通过物料运输设备,形成一个简单的加工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的形成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生产多种小批量的产品。而在此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另外一种在机械制造业中比较完善的,且进入实用阶段的技术自动化流水线。自动化流水线处于非自动化与中小规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之间,它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对物料输送设备的自动化要求有所降低,这一技术可以说是较完善与实用的。

2.2.3 自动化制造工厂

自动化制造工厂,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成品等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的运转都是“自动化”的,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它在全部的制造过程中由多个自动化制造系统联合起来,再配上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物料运输系统,并由计算机系统统一调度与指挥。但是,自动化工厂在当今的机械制造业中并不多见。

2.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高精度技术

在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中,精密加工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涉及到微型机械、超精密切削技术、研磨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当前,纳米技术正逐渐在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技术等方面广泛应用,而纳米技术也推动了光学科学、机械科学等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高精度技术也朝向纳米技术方向发展。因此,纳米技术与微型机械的发展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关键技术,而机械制造工艺中的智能技术,也正步入高速率、高精度发展时代。

3 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集成化发展趋势

高度自动化所带来的是集成化的发展,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已经由原来的分散型加工转变成了集成化、连续性加工和生产。当前的集成化主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制造工艺的连续性一次性加工完成零件的生产,而未来的集成化则是要将整个成品进行集成化生产。

3.2 微纳化发展趋势

使用材料的进步和加工手段的提高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必不可少的,精密化的加工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工艺必将完全进入微纳化。

3.3 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设备将成为主导,大规模的产量需要一条更加完善的自动化制造生产线,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高效率、准确性是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也将指导自动化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并实现建立完全的自动化制造工厂。

3.4 数字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字化。在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设计环节要数字化,而且生产过程也要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化保证了生产的准确性,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以便更好地完成整个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同时,数字化的管理也是生产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挥和规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也应意识到,传统技术是机械制造新工艺的基础,因此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应用高新技术,极大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与质量水平,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晓虎.浅析机械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0,(12):146-146.

机械科技范文第5篇

1查新工作的基本条件

1.1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是保证查新工作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机械工业科技查新所需要的文献支持系统包括:

1.1.1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包括《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金属文摘(METDEX)数据库》、《机械文摘(ISMEC)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数据库》、《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以上是查新中使用率较高的数据库,同时还要通过上网、联机检索等途径查找相关的数据库。

1.1.2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包括各种综合性及专业性的文摘、索引、资料目录以及各类机械产品目录、样本等,由于机械产品种类繁多、专业庞杂,在此不一一列举。

1.1.3一次文献包括机械工业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类科技期刊。

1.2素质良好的查新人员查新工作是一项原则性较强而又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如果原则性不强,就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碍于情面写出不合事实的报告,如果查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耐心细致,就使查新结果出现错漏,从而影响查新报告的严肃性。查新工作同时又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

1.2.1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从事机械工业科技查新的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较为系统和扎实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因为这决定了查新人员能否对检出文献进行正确的筛选,对同类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进行提炼、分析和对比,从而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1.2.2较广博的知识面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工作装备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行业,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可以说渗透了各行各业,如造纸、制糖、农业、水利、食品等,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日渐突出,都要求查新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1.2.3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查新论证是一个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过程,因此查新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1.2.4较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查新人员应通晓文献检索原理,熟悉各数据库、检索工具所贮存的内容、收录的范围、文献的分布情况,并能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确定利用哪一种数据库、哪一种检索工具、采用哪一种检索途径、以及如何编写检索逻辑式等等。

1.2.5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查新工作效率,确保查新质量,而且能在联机或上网查询时节省费用。

1.2.6较高的外语水平查新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要强,这样才能在检索外文数据库和资料以及分析查出文献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1.3较完善的规范管理众所周知,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严格的产品标准,是生产一个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的重要前提。同样,查新报告作为查新工作的“产品”,应当有合理的工作程序、严格的工作规范作为其高水平、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工作规范。查新工作规范应包括:①查新工作程序的规范,②查新人员工作技术的规范,③查新报告格式、内容、用语的规范等。

2检索查新技术探讨

一个科研项目的检索查新基本工作程序为:熟悉待查项目背景资料——对项目进行科学归类,找出主题词——选择数据库及检索工具——制订检索策略,确定检索年限——检索——筛选检出的相关文献资料——与待查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撰写查新报告。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检索查新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对确保检索查新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赖于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笔者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检索手段的运用查新检索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主要手段,机检速度快、效率高,是手检无法比拟的,但手检同样重要,多年的实践证明,机检和手检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不可偏废,这是因为:①各数据库存在收录内容差异的情况,没有哪一个数据库可以保证百无一漏,尤其是机械行业科技成果的产品形式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产品目录、样本、更容易查到同类产品,这些必须通过手检进行辅助。②各数据库的主题词标引存在差异,如果选词不当或组配不力,极易造成漏检甚至扑空,而手检直观性强,可以灵活调整检索词,通过上机前的手工试检以及手检与机检之间的不断修正,才能确保查准率和查全率。同时,如果是上网或联机检索,通过手检定好检索词及检索策略再上机查询,可以达到省时省钱的功效。③数据库相对于原文存在一个滞后期的问题,许多数据库都存在滞后期,少则3~5个月,长则半年甚至1年,手工检索工具滞后期短一些,但也有时间差问题,必须结合检索最新几期的核心期刊,才能更好地保证查全率。总之,只有将手检和机检相结合,才能确保查新范围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2.2检索途径的探索根据我中心多年承担的机械行业科技查新项目来看,以产品形式出现的占了90%以上。目前科技文献对产品整机报道的较少,因此要注意查找产品目录、样本类载体,必要时甚至要有“大海捞针”的勇气,逐年查阅核心期刊或非核心期刊,所要查的数据有时就在封页的广告上,或行业性的综述里。此外,由于机械产品的应用领域极其广阔,检索时一定要弄清所涉及的领域属于什么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检索工具及核心期刊是哪些,检索时要查全,不可遗漏。比如电除尘器,它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又有环保学意义,查找时就要通过化工类的“水泥工业”及环保科学中的“除尘”两种途径查找,而《水泥》、《水泥技术》、《通风除尘》、《环境保护》等核心期刊也是必查刊物。

2.3对检出文献、数据的筛选在对检出相关文献、产品数据进行筛选时,所选择的对比文献、产品数据应当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比性。在机械类产品中,有的在国内已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同类产品(这种产品的开发往往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在选择与之对比的同类产品时,应选择那些行业公认的有代表性的、技术性能较先进的产品,才能体现这一领域里的先进水平。同时,选择对比的产品应具有可比性,如柴油机,应选择型式、用途、冷却方式等相同、排量相近的产品进行比较,排量相差太远的则不具备可比性。此外,选择的对比文献应根据查新重点体现出针对性,这需要查新人员仔细地鉴别,如果不分主次把一般相关或密切相关文献罗列出一大堆进行比较,不能突出重点,势必影响查新结论的明确性。

2.4查新报告的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查新报告应当包含检出的相关文献或同类产品的概述、对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并有结论性意见,能使科技管理部门和成果持有者了解同类研究的现状及查新项目所处的真实地位及技术水平。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查新报告,在罗列了所有检出相关文献及同类产品之后,就简单地下“经鉴别与本查新项目不同”或“未见相同产品报道”的结论,这种只有查新结果而无分析过程的查新报告是肤浅的、没有说服力的。应当将查新产品与查得的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结构性能、采用新技术的多少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才能对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对新产品的对比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方式,在一张表格上对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等各项目进行对比,直观性强,并能省却大量说明文字。查新报告的撰写应当客观、公正、正确,做到条条有出处、款款有依据,既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也不能受委托人影响而避重就轻、弄虚作假。此外,查新报告提供的是基于文献检索的对比性结论,因此切忌越位代替专家对产品的水平下结论。

3对机械科技查新工作现存问题的思考

随着科技检索查新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对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行业的查新量逐年上升,立项、鉴定前进行查新已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相比之下,机械行业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新产品未经查新即可立项、鉴定,甚至已完成鉴定再补充查新,查新在某些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马后炮”,使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严肃性、先进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的查新意识外,还应进一步提高检索查新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增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对查新报告权威性、准确性、公正性的信任度。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强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尽管各查新机构都制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一些综合性的查新机构无法制定出有行业针对性的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因此执行起来伸缩性、随意性很大。同时查新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查新质量监控措施,没有形成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这些都制约了查新水平质量的提高,建议查新管理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