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范文第1篇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生产要素和工业产出品的科技含量高,更多地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 资本,尽量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低 级的传统工业品提升到更高级的创新工业品。要求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做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其综合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以技术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 利润率。要使负面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做到生态破坏小、环境污染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在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尽量把 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概括起来,就是降低 社会总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这也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江小涓研究员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新”,是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具体说,有四 个方面的新意。

一新,这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 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 颐峭耆梢栽诠ひ祷?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甚至能够使制鞋这样的传统产业也变得面貌一新。江苏森达 集团在国内皮鞋业第一家建成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董事长朱相桂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 小批量的订单,森达不敢接,担心成本太高;如今有了这个系统,哪怕是一双鞋的订单我们 也能接。因为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系统就会自动设计出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成本并不比大批 量高多少!”

二新,这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 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 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 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新型工业化范文第2篇

一、统一思想认识

(一)重要意义。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是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保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我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方向和重点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优化发展特色精细化工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

(三)总体要求。各区、县(市)和市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落实各项政策,营造发展氛围,形成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特色和区域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积极发展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消耗和低污染为重点的新型重化工业,增强*新型重化工业的特色和竞争优势。

(五)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错位发展相结合、合理布局与集聚发展相结合、内外并举与整合发展相结合、创新带动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

(六)发展目标。到2010年,新型重化工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若干个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型重化工业整体竞争力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其中,装备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先进;特色精细化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资源消耗、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企业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经济总量显著提高。

(七)重点领域。

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型空分、深冷成套设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工业汽轮机,大型余热锅炉,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精密测试仪器等。

2、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中高档客车、特种车辆、改装汽车等商用车和乘用车,新型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民用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特种船舶、游艇和赛艇及船用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的车辆、供电、信号和控制系统,大端面岩石掘进机、高性能电梯和自动扶梯等工程机械设备。

3、优化发展特色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精细油品、石油裂解下游有机原料及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高效、安全农用化工产品,氟硅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基础化工和橡胶加工产业:重要化工原料,全系列多规格子午线轮胎等。

4、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结构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大跨度空间、重型、高层新型金属结构材料等。新能源产业:新型绿色电池,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环保型太阳能玻璃等。海洋产业:临港工业配套设备、海洋信息技术与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

(八)区域布局。以发展规划、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为引导,通过实施绿色生态、集聚发展、自主创新和大公司大项目带动等战略,逐步形成以部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骨干、各类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新型重化工业总体布局。根据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导向,有选择地发展区域新型重化工业。要在*江东工业园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形成集聚发展。其中,新型重化工业中精细化工的发展重点放在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富阳市、建德市、桐庐县、临安市等地的工业园区要根据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的道路,积极发展符合生态工业要求的新型重化工业相关配套产品。

四、自主创新

(九)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重化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国际合作以及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重化企业研发机构以及产学研创新载体的建设,鼓励搭建新型重化行业(区域)共性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推进重化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专利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

五、产业配套

(十)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引导和鼓励重化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中小企业按产业逐步集中,形成专业配套体系。要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鼓励大型装备企业组建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带动一大批单机、基础件、控制系统等配套企业发展。

六、环境保护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环境资源禀赋和全市新型重化工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的发展规划。严禁建设国家、省、市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

七、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经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

(十三)抓好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抓紧编制新型重化工业发展规划,制订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导向目录,明确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型重化工业项目,禁止污染大、能耗高的重化工业项目,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规划引导新型重化工业有序向江东、临江等工业园区集中,城区符合要求的工业企业逐渐搬迁入园,新增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园。确保新型重化工业与全市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十四)加大新型重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抓好战略高技术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人才3支队伍建设。鼓励重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中级技术工人合作培养体系。

(十五)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江东、临江等工业园区要加快建设交通、供水、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为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创造良好环境。

新型工业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 宜都 ; 化工产业 ; 产业转型

一、宜都化工产业现状分析

(―)工业经济基本情况

宜都市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现已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电子及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纺织、食品加工、能源支柱产业。

(二)产业背景的形成

(1)矿产资源丰富:全市矿产资源20余种,开发价值较大的主要有石灰石、重晶石、粘土、白云石、大理石、砂石、煤、铁等。其中尤以石灰石、粘土矿蕴藏量最大,品位高,占宜昌市域储量的比例为65.3%和84.3%。据详勘资料表明,水泥用石灰石的储量和品位在宜昌市居第一位,在全省仅次于黄石。

(2)建设条件优良:宜都市北起红花套南至高坝洲、陆城、枝城沿长江一线长达40公里,水、电、交通、自然资源等配置及组合条件良好,是落实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以沿重要水陆交通干线地区为重点,积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的理想区域。宜都市域沿江地区可供大型工业用地面积有9大块,达115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大片岗地均属长江二、三级阶地,切割程度较浅,地势平坦。特别是陆城至枝城一线是二级阶地,面临长江,岸线稳定,建港条件良好,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工业发展用地宽裕,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少占良田。且紧靠长江、清江,取水方便,水量充足,这些有利化工业项目布局。

(3)电力及燃气供给充沛:宜都市工业园区紧邻全国重要的水电中心,紧邻三峡、葛洲坝、隔河岩 、高坝洲等水电站组成的三峡能源中心,最远距离与宜都市陆城相距不足50公里,该地区总装机2236.7万千瓦,加上本市现已形成的渔洋河梯级开发近6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小水电群体,使宜都市能源既有自身的水电网支撑,又有国家大电网的保障,显示出特有的水电能源基础。随着国家川气出川项目的建设,目前,由四川送往武汉的天然气管道经我市红花套镇穿越长江,主管道离中心城区陆城仅12公里,从主管道接到陆城至枝城的天然气项目已在我市实施,我市工业园区燃料也将逐步用天然气取代传统燃料。

(4)便捷的交通优势。陆路:境内有宜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江南快速干线、318国道与全国公路网相接。铁路:境内有焦柳铁路经枝城大桥与全国铁路相接。水路:长江黄金水道在境内有46KM运程;枝城港与焦柳铁路相连,成为长江上四大水铁联运港之一。航空:距宜都境内25KM有宜昌三峡国际机场,与全国航空网相接。

(5)开明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基础环境:现设立有20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一站式”办公窗口的行政服务中心,共可办理近200项审批服务业务,绝大多数业务实行了即时办理,限时办结,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政府每年投资3000万元投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等管网建设,创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宜都化工产业转型的初步成果

(1)源消耗显著下降,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2011年规模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178.3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95.14万吨,汽油277.3吨,天然气1521.32万立方米,用电344574.48万千瓦时。规模工业产值单耗0.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2.6%。环境污染治理2011年投资总额46149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31公顷,园林绿化面积846公顷。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实现。获得“湖北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

(2)2011化工企业科技投入产出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增加。

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公司、湖北大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4.05亿元。

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公司、湖北大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4.05亿元。

(3)兴建了生态工业园: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宜都兴发生态工业园总规划面积3000亩,其中一期占地1500亩。园区规划建设20万吨/年湿法酸精制配套30万吨/年精细磷酸盐、50万吨/年饲料钙、60万吨/年磷铵、3×80万吨/年硫酸、3×30万吨/年磷酸、 400万吨/年选矿、30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纯碱、4万吨/年氟盐、30万吨/年过磷酸钙和磷石膏综合利用等化工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二、进一步产业转型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政策背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之一:宜都市委市政府将将“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三)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1)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大量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空气严重污染 酸雨面积扩大;城市垃圾增多;工业危险物处置率低等;生态环境恶化:沙化土地面积 增加;森林数量增长,质量下降,天然林不足;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地下水超采严重等。

(2)能源资源短缺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四)化工产业本身的产业局限性

(1)由于过度依靠资源的消耗,不少企业放松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努力,造成原材料、燃料资源的高度紧张。其结果就是,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耗费的粗放增长。

(2)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重化工业创造新就业岗位的能力很差,重工业部门每亿元投资提供0.5万个就业机会,只及轻工业的三分之一;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万人。

(3)阻碍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中的服务性业务发展不足,我们只能给外国企业"卖硬苦力"。结果是,我们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承受着环境污染,背负着"倾销"的恶名,可是利润的大头却不在自己手里。

(五)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促进宜都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项目管理要规范有序:一是规范项目审批,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批,严格控制污染增量。二是健全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公众参与机制。为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避免因选址不当而引起环境纠纷,真正把新建项目污染排放对民众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生态管理工作:一是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从生态环境角度改变宜都市产业系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是不断加强生态建设: 继续加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配合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对禽畜养殖废水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部分村庄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

(三)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工业园区

(1)着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引进新装备,研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引导中小企业搞好协作配套,不断发展壮大。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围绕优势资源、重点产业、骨干企业进行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

(2)进一步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低碳工业园等专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园区集聚力、竞争力。鼓励社会资本到园区建设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落地搭建平台,支持山区乡镇到园区兴办项目。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使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业技术融合, 形成先进工业技术。引进和使用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工业软装备。用工业信息化变革企业业务模式。网络化带来了全球24 小时不间断式协同生产作业,虚拟化带来的3D 虚拟产品研讨。用信息化创新工业企业业务形态。如协同供应链平台以客户为中心, 以订单为纽带, 利用网络资源不受地域时空限制, 使管理扁平化、信息共享化。用信息化创新企业协作模式。通过全球协作平台, 实现技术、系统、过程、人员与信息全面集成。

(五)发展科技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软环境:一是加强人才科技工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制定高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开发优惠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鼓励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以创新主导转型,以创新驱动升级。支持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切实增强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实施产学研联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科研成果,嫁接改造传统化工产品,增强主导产品科技含量。

(六)强化融资战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扩大招商引资

(1)强化融资战略:构建“三个平台”:一是构建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授权法人,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企业贷款的统贷统还,从而把政府信用最终转化成了企业信用和市场信用,使公司具备了对外融资、承贷、经营、还贷的主体资格和开发性金融所需要的政府指定借款人条件,二是建立企业担保平台。选定一部分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人,同时健全了各项制度,明确操作程序,全程监督贷款的投放,从而消除了开发银行在县域企业信贷投入上的顾虑,为防范贷款风险构建了屏障,为银企双方长期合作,互利互惠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构建企业信用平台。 从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合同履约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市政府在政策、开发银行在资金方面分别给以不同的待遇,按信用等级的高低确定贷款额度及发放先后,有力地促进全市企业的发展。

(2)扩大招商引资:一是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把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税收贡献率和环境影响程度作为衡量招商引资成效的重要标准。深度挖掘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资源能耗低的优质项目。重点瞄准科技创新企业,突出主导产业高端领域、新兴产业关键项目 。二是强化项目谋划争取。顺应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农田水利、改善民生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对接和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

(七)农业、第三产业与化工产业协调发展,弥补化工产业的产业局限性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扶持物流业发展政策,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集散和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稳步推进旅游业深度开发,加快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生产业。规范和发展会计、律师、评估、咨询等行业,拓展和创新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创意设计等行业。三是努力扩大城乡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全面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业,引进知名商贸连锁企业落户,积极推动传统商贸向连锁品牌、多种业态的高端方向发展。健全综合便民服务体系,支持商贸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2)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组建农业产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 。加大宜红茶品牌宣传和培育力度,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着力推进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市项目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公用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提高设施管护利用水平。三是不断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多元化土地流转机制。四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抢抓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机遇,加大对镇域经济扶持力度,支持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

参考文献:

[1] 《Competitive Strategy》Michael Eugene Porter

[2]《2012年宜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化工网,2012.

[3]《宜都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新型工业化范文第4篇

 

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看,市场结构是依据市场竞争与垄断程度来划分的,不同市场结构的垄断和竞争程度不同,厂商取得利润的方式与途径不同,厂商对技术创新的态度和方式也不同。不同市场结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技术创新行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技术创新绩效。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但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产生,始终脱离不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足够的激励;第二,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就体现了市场结构的特点。因为不同的市场结构,它们之间功能上的差别就表现为竞争程度、垄断力量与超额利润的不同。而不同市场结构的竞争度差异,垄断势力大小将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不同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不同,对技术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激励

 

每一种市场结构都对应着一定的竞争程度,这种竞争程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连续的函数。竞争是技术创新的激励因素,可以把它理解为技术创新的被动性因素,由于它是被动性因素,所以当竞争的程度下降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企业的创新水平将随之下降。这里我们强调竞争作为技术创新的激励因素,它是外生的,企业在进入一个市场后,就必须要接受市场结构的考验。因此,市场结构所代表的竞争程度,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水平。集中度代表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集中度越高,则意味着竞争的激烈程度越低。当产品市场竞争度较低时,“竞争效应”会强于“模仿效应”。企业最优研发水平随产品市场的竞争度增强而上升;当产品市场竞争度较高时,“模仿效应”会强于“竞争效应”,企业研发水平会随产品市场的竞争度增强而下降。

 

(二)不同市场结构的利润高低不同,影响了投入技术创新活动的资源数量

 

每一种市场结构代表着企业获得利润的不同方式,在每一种市场结构下,企业所能得到的垄断利润是不一样的,而垄断利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可以投入到研发过程中的资源数量。因此,假设两个市场有相同的竞争程度,那么利润较高的市场应该会有更为活跃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同市场结构下垄断利润的不同部分决定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活跃程度不同。因为,不同的垄断利润包含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垄断利润高的行业,它可以利用的研发资源越多;第二,垄断利润高的行业,它为了保持垄断优势,继续保有高额利润,因此,也更有动力进行创新。

 

(三)不同市场结构竞争激励与垄断利润之间的替代关系不同,导致了不同技术创新的行为

 

在理论分析中,除了分别考察竞争激励与垄断利润两个因素外,我们还将阐明竞争激励与垄断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竞争激励与垄断利润之间有一种替代关系。当竞争的程度过高时,则竞争带来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值会下降;当垄断利润过高时,也即研发资源增加到一定程度,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比例可能也会下降。过度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会带来竞争的无序性,这种无序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无偿模仿受到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侵害发明者或所有者的利益;利用虚假标识,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商业信誉;窃取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以低于成本水平的价格销售商品等,其结果会使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受到侵害,降低创新活动的期望价值,从而导致创新者减少研宄与开发的投入,有碍于企业技术创新。

 

二、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分析

 

我国工业行业的市场结构缺陷突出地表现为过度竞争和行政垄断并存,这种市场结构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过度竞争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过度竞争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⑴进入企业过多、全行业长期处于低效益或负效益状态是构成过度竞争的主要特征。

 

(1)过度竞争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过度竞争市场上,生产经营者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展开了以价格战为主的激烈竞争。近年来从生产者不断降价到商业企业不分淡旺季的打折让利销售愈演愈烈,都是过度竞争的表现。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造成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下降或亏损,国内20多个省市把汽车、自行车、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化学纤维当成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大、技术档次几乎处在同一水平。而且在各省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有24个,把电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24个,发展重点都在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声像设备方面。这种过度竞争也导致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加剧了技术开发改造资金的短缺。根据〈〈中国医药行业最新发展报告(2007年3季度)》,我国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每年仅为1000万至2000万人民币,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三百分之一,而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的重复生产和盲目扩大,导致制药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总计不到医药工业产值的1%,因此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其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少。目前,我国仍主要以引进仿制为主,企业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

 

(2)过度竞争下企业行为短期化制约了中长期的技术创新。由于企业穷于应付当前的竞争,往往把资金与精力全都投入到眼前的市场竞争上,不得不使用降低价格、投入巨额广告费用以扩大宣传、给客户高回扣甚至贿赂、欺诈等手段来争取市场份额,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或开发引进新产品取得创新利润。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追求能快速见效的项目,不愿或无力从事长期研宄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过渡,过度竞争逐步出现,有些行业已经出现过度竞争,例如,建材、钢铁等,有些行业的过度竞争开始显现。这些过度竞争导致行业过分追求短期,忽视长期,制约了基础创新,从而难以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明显的贡献。

 

(3)过度竞争使企业缺乏承担研发风险的能力。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性的活动,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技术上或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囿于规模扩大的限制,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面临的将是破产的厄运。所以,在过度竞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必然缓慢,而且创新也无法成为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据估算,我国工业行业中绝对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差异小的过度竞争型工业行业有16个,其总产值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55%。这表明,过度竞争已经对我国企业的创新行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这类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和变革是提高我国工业企业创新强度的当务之急。

(二)行政性垄断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行政性垄断是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地区行政性市场垄断、行政强制交易、行政部门干涉企业经营行为、行政性公司滥用优势行为等,如烟草行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等行业,就是这种行政性垄断的典型表现。

 

(1)行政性垄断降低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的需求。行政性垄断是行为主体通过行政手段将行政管理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竞争活动而产生的,它的优势来源是行政权力,而非经济性因素。行政性垄断与政府部门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依靠行政地位与权力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行政性垄断通常会使企业不再把精力放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来进行正当竞争,而热衷于通过行贿等捷径谋求行政权力的庇护,因而缺乏技术进步的需求。

 

(2)行政性垄断限制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延缓产业技术升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恶化市场竞争秩序,管制决策非公开化和广泛的权钱交易,损害政府威信和执法效率等等。在行政性垄断背景下,垄断不是由市场竞争而形成其垄断地位的,而是依靠行政权力边界,这种垄断导致了部门的封锁,限制了竞争因素的作用,造成了我国行政区划范围为特征的地区垄断与部门垄断,在地区垄断与部门垄断背景下,企业缺乏技术进步动力,造成行业技术水平低下。三、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加速工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式实现路径

 

竞争和垄断对技术创新都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要促进技术创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不存在不正当竞争。具有垄断地位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凭借其力量对竞争对手造成伤害,遏制竞争。(2)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以达到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能力和条件,并且由此也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大规模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因此,既有正当竞争又有一定程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都不利于技术创新。为了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中国存在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的情况下,我们对过度竞争和垄断都要限制,选择和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式,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结构条件。

 

(一)加速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式选择

 

结合中国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现状,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式应是以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为主体的市场结构模式。技术创新可分为竞争推动型和垄断推动型两种。如果只存在竞争推动的技术创新,没有超额垄断利润的诱惑,那么创新活动就很难出现,因为人们都想做风险小和成本低的模仿者,而不愿意做风险大和成本高的技术创新者;反之,如果只存在垄断推动的技术创新,缺乏竞争的压力,那么创新活动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消失,因为企业已经独占了垄断利润。所以,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有竞争对手的威胁,又有能维持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才可以有效地把竞争推动的技术创新和垄断推动的技术创新综合起来,共存共荣,积极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走向深度和广度。因此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态是中小企业最能产生技术创新动力的最佳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下,相对垄断者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防其市场份额的丢失;垄断者相对众多小型竞争者的优势,以及其对市场的相对控制使其从技术创新中获得垄断利润成为可能。

 

(二)加速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为了消除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缺陷,形成技术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模式一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应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方面采取以下途径:

 

(1)积极抑制行政性垄断。首先,进一步推进政企分离。在政府管理体制上做出重大变革,改变政企合一的体制,打破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企能否真正分离是关系到反垄断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促进政企分离,需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分离,使政策制定与行业监管职能相对分离。其次,鼓励多家公司进入并开展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一步缩减政府行政审批的范围和事项,结合我国工业产业领域垄断的实际情况,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第三,对于仍需管制的领域,应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以刺激垄断企业提高效率。

 

(2)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中国加入WTO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要建立一个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态。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在强化行政管理的同时,应大力推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工作,防止因为无序竞争而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市场和社会的混乱。同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从长远看,专利垄断的有限性必将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正是靠专有权这种垄断性的存在,延迟了模仿者进入市场的时间,为技术拥有者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必须对技术创新予以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

新型工业化范文第5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已不在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而在发展模式上。当工业走过量的扩张期、要素驱动期时,必然要转变发展模式,方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组成的集聚体,它作为一种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珠江三角洲、江苏的环太湖地区、浙江宁波、温州和福建闽东地区比较普遍。同类产业或同类产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越是集中,越是形成群体,其市场、信息、技术、科研、人才、工艺、设备等方面就越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就是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是延伸配套的优势,就是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樟树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医药、机械五金、盐化工等产业集群已具雏形。随着世界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加速从国外向国内、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作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的樟树市,正面临着加快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此要全面对接“长珠闽”和“泛珠三角”,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服务,强力助推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进一步营造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环境,在征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进一步改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推进胡家坊至城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汽车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贸城的建设;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仁和集团、四特酒公司、蓝恒达“双十”项目、富达盐化、江西盐矿等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发挥这些企业的核心作用,并着力引大引名引强引优,以项目的引进促使产业加速聚集;四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依托南昌理工学院樟树校区、江西农业工程学院的教育优势,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科技队伍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并创造条件选送管理者出国培训,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二、从劳动增值向技术创新增值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离开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技术是生产革命之母,技术创新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更日益突出,注重抓科技创新,原本落后的地区完全能够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忽视抓科技创新,原本发达的地区也可能丧失优势,甚至陷入低谷。只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高起点应用科技成果,就完全能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20xx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应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把激励和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投资、信贷、税收政策优惠,运用财政补贴、政府技术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形成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二是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支持其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大型骨干企业,要支持其建立研发中心,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三是建立促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成果应用和受益的主体。要让企业走科技路,尝到吃科技饭的甜头。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和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板块市场,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樟树市要凭借全省“科技工作试点县市”的优势,全力推进国家“863”计划--健心胶囊的研制和生产,加快“中药科技城”建设,办好“江西省中药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化白酒的研制,力争四特酒研发中心成为省级酒业技术开发中心。盐化工是樟树市的优势资源产业,岩盐储量居江西第一、全国第四,抓住樟树盐化工基地列为江西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从生产原盐转向生产盐化工产品,开发pvc、纯碱以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含钾、镁、锂离子的产业链下游化工产品,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无机化工,瞄准世界最先进的跨国公司、最具科研实力的院所,生产出世界领先的化工产品。

三、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牌转变。品牌源于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是将物品和服务产业化、商业化并最终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必然选择。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品牌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品牌是市场的灵魂,品牌的大小、多少、强弱、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为洋品牌打工,做外国人的制造工厂,可谓省心省力,但绝不是一条扬眉吐气之路。目前,占世界市场10%的知名品牌占据着近60%的市场份额。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牌,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升级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和品牌经营,是挑战市场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要把培育品牌、创立品牌作为战略措施来抓,一是科学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减少对贴牌生产的优惠政策,推动名牌形成和成长,三是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四是加大品牌引进力度,通过“草船借箭”,培育自己的品牌。20xx年樟树市争创品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荣获省著名商标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28.7%,荣获省名牌产品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50%,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11个。今后要集中力量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继续分层次给予重奖,通过三年的努力,再培育出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

四、从资源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加快发展,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绝不能走老路,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门。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樟树市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过去做了积极的探索,支持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开发的关系,取得了初步进展,城北化工板块的4家企业之间实现了“排泄物”的相互利用,今后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既要在技术层面上推广循环经济,更要在制度层面上鼓励企业和社会自愿自觉地追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之路:一是抓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知名研究机构和著名院校,科学制定樟树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既要高起点,又要结合市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运用法律、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的激励措施要让所有的企业心动,约束的措施要使违反的企业被罚得心痛,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作为省级的樟树盐化工基地,更要瞄准世界最前沿的生产模式抓好循环经济,提高附加值。要坚持“六高”原则,坚决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三是建立健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体系,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循环经济项目,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以资源化处置项目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