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医学模式

新医学模式

新医学模式

新医学模式范文第1篇

国外,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起,药学教育就提出了面向临床,为病人服务的Pharm.D(Doctor of Pharmacy)的教学大纲,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药学体系。这个体系强调临床药师必须参加医院药学工作,医院必须建立独立的药物情报中心,并认为药师是解释、应用药学文献,解决病人特殊问题的专家,进而必须参加药学及治疗委员会,评估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再进一步深入临床,与医护人员合作,参与临床治疗,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国内,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正式提出“临床药学”概念,并明确了学科方向。提出药学必须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中心,强调医药结合,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目前,药学服务已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

我认为,药学服务的概念是药剂师提供直接的和有责任的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这一既定结果为目的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这就要求药剂师在病人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供专业性服务,避免用药失误,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而要把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付诸于行动,则要求药剂人员要参与临床实践,开展临床药物用药咨询,并和临床医师一起参与查房,这是最直接、最有效并可行的临床实践活动。

首先,各医院特别是大中型医院门诊量较大,患者与医师及调配药师接触的时间不可能太长;其次,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各种新药品种的开发速度与日俱增,再加上药物商品名与化学名的分离,又使得医师对大量涌现的各类新药信息也不能全面及时地进行了解;再者,我国国民群体文化程度不高,能读懂并理解药品说明书并能正确使用的人为数不多,这就决定了我们临床药物用药咨询的必要性。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减少药害纠纷,使药物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为病人服务,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师查房越来越成为必须。

药物能够治病,也能致病,在医疗实践中,与药物有关的可预防性发病和死亡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不当导致就医、住院或延长住院天数,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其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因用药治疗不当带来的附加费用甚至高于药物治疗本身费用,增加了病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另外,就选择药物而言,都有其适应症,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毒副作用。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参与下,预防和减少与药物有关的发病和死亡,使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得到治疗,免受药物损害,降低住院天数,降低总的治疗费用,是社会的需要。

要实现以上两点,就要求药剂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药剂学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必须能识别病人与药物有关的需要,保证所有治疗药物均有其适应症,所用药物均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而目前的总体情况是,我们的药剂人员在技术水平上力量相对薄弱,严格来讲,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师,与美国获得Pharm.D学位并受过3年左右临床培训的临床药师相比,我们的许多药师看不懂病历,读不懂化验单,更不用说许多较专业的临床知识。据此我个人认为,虽然药学模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但是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够用硬性的指标来要求。各个医疗单位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他们应在自己的基础上实行转变,先充实自己的技术力量,加强药剂人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只有靠精湛的用药知识解决了医师和患者用药的实际困难,才能得到医护人员、患者的赞同与支持,才能使工作顺利展开。所以稳定的高素质临床药师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新医学模式范文第2篇

    1.1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多用简单的多媒体照片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大多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降低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的技能训练中由于时间的滞后性和课时的限制性大多数的实践训练效果并不好。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临床与预防脱离,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基础不厚,素质不高,对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关心,对新时期形势的变化不敏感,对疾病的模式和疾病的变化认识不够,对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和医学伦理学的要求不理解,因此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2缺乏实际训练的资源目前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经常存在为学生提供实训的资源不足的情况,这种资源既包括可操作的试验台也包括进行训练的标本。进行实训的实验室或者基地的设备普遍比较破旧,大多数还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旧式仪器,没有根据现实状况进行相应的更新,进行实训的空间也比较狭小,标本室放置的标本也不系统整个陈列都比较的混乱。另外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指导教师也存在对学生实训不重视的情况。因此也就产生了实训仅是只看不会动手操作的不良状态而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效果。

    1.3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由于没有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不足,临床病例较少,不能有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很难把典型病例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填鸭式”教学,理论脱离临床,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薄弱,教学模式粗放单一化。另外近年以来,各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故而大量涌入高职院校进行临床理论教学,但此类教师本身临床经验严重不足,很难把临床知识系统化传授给高职类医学生。初级医疗保健,即全国人民得到良好的第一线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也在悄然兴起。如果临床学科的教师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自己不能掌握疾病的诊治及临床医学新进展而且很难培养出为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医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医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方法

    2.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医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要求临床医学教学人员必须融于临床医学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教学。也要求临床教师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融于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让学生力争早临床、多临床的医学学习及其实践活动。培养出为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2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手段首先修订原有的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医院临床各科的资源,建设高质量临床教学基地,将临床专业课从教室搬到医院,真正使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开放式学习,促进“医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发展。这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力争早临床、多临床的医学学习及其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积极思维,不断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以适应新世纪对临床医学人才的要求,适应临床的需要。2.3不断优化专业教师队伍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课的教师正面临新老交替,因此,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首先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并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等多渠道的培训途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使专业课现有的中青年教师中的尽量通过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充实师资队伍,力争3~5年内培养出1~2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初步形成和建立一支以老教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临床专业教师队伍。另外现有教师队伍尽快培养出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承担相关专业的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加强临床教师的选聘、使用、培养和管理,结合临床教师职务聘任,制定相关文件和办法,对临床教师的任职条件等提出明确要求。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应定期举办临床课教学师资培训班,不断强化临床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技能与水平,保障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医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新医学模式范文第3篇

医学专业的每位学生要有较高的英语基础,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专业的深入研究。英语老师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医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本文在阐述新形势下医学院创新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并以学生为核心开展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进而对医学院英语教学模式予以创新。

关键词:

医学院;英语教学;创新

引言

医学英语是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的一部分,医学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医学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方式,在未来工作与研究中都能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正在进行深入改革,外资医院、中外合资医院以及涉外门诊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更多专业素质强、英语功底扎实的医护人员。因此,我国医学院对英语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医学院创新英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医学英语是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角,只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再对此回答进行简单评价。虽然一些医学院也根据教学要求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因为音像资源较少,大部分资源的专业性特别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看懂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作用,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因为医学英语具有特别明显的专业性,学生反映英语词汇复杂、句子冗长、文章难以理解,这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严重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要创新医学院英语教学模式,要改变目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展的方向与趋势。

二、新形势下医学院英语教学需要准确定位

医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对医学英语进行准确定位。1999年,医学英语成为公认的专业英语,属于必修课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医学院英语仍旧以基础英语为主要内容,对医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实施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以普通英语为前提,增强专业化英语水平,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医学院对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没有建立起医学英语必修课的专业教材,也缺少科学的教学大纲,甚至一些医学院的必修课中没有医学英语。基于上述情况,首先各个医学院要全面、深刻的认识到医学英语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前提加大宣传力度,让医学专业学生领悟到学好医学英语对未来工作与研究的意义。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医学院在重视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提高医学英语的地位,将其列入学生必修课的范围内,确保每个学生都学习医学英语。最后在老师方面,要在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时渗透医学英语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与关注程度。

三、新形势下医学院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

对医学院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是要转变围绕着老师开展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老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辅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全身心的融入医学英语的学习中。

(一)围绕学生开展词汇教学

英语中医学术语通常包括超过两个的词素,经常出现的是后缀组合与前缀词根的模式。在进行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拆分单词的方式,在此前提下,老师再开展词缀与词根的记忆性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添加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PPT课件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医学词汇的各种组合方式。老师要举出具有相同词根的词汇,让学生了解记忆的方法与技巧。例如gastr-这个词根,其组合方式就有胃炎(gastritis)、胃痛(gastralgia)、胃窥镜(gastroscope)、胃切开术(gastrotomy)、巨胃(gastromega⁃ly)等。在学生已掌握部分后缀与前缀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说出汉语意思,让学生运用词缀与词根进行组合,也可以写出一些单词,让学生对词义进行猜测。运用此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记忆、增强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围绕学生实施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医学英语文章的能力是医学院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将精读与快读结合起来。在进行快读训练时,老师要按照阅读内容适当的布置作业,以定量定时阅读的方式,并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快速阅读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连续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增强阅读质量。老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医学科普知识或文摘,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扩展他们阅读面。医学英语文章精读是面对句型复杂、专业术语多的情况,老师要鼓励学生精读,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与阅读,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围绕学生实施听说教学

医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影响学生后续学习与工作。对同济大学学生进行专项调查,其结果显示,能够看懂原版专业材料的学生只有62%,超过80%的学生难以运用口语进行英语交流。医学英语教学要重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多运用视听资料鼓励学生多练多听,如模拟病历讨论、模拟问诊等。老师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以学生英语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不能太难或太简单;老师要对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结束语:

时代进步有力的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尤其表现在医学英语方面。因此,在英语教学模式环节上,我国医学院更要具有创新精神,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规划并选择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实施创新性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超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辛有丽.科学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构建医学院英语教学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1(21)

新医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1-01

1.儿科学教学的特点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明显的特殊性,即:儿科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儿童,年龄分布跨度大,从出生到14岁,期间经历身体及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情况复杂、病情多样,上至中枢神经系统,下至泌尿生殖系统,各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均是儿科学所要顾及的范围。儿科教学模式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主流的教学模式仍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则以被动记忆及知识灌输为主,知识理解程度有限,学习记忆过程枯燥,缺乏乐趣。此外,儿科患者多为年龄较小的人群,语言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疾病所造成的不适以及对医生问诊的内容常常表达不到位或不能完全理解,因此,临床见习和/或实习阶段、不同疾病的临床实践环节,医学生很难准确的就课本所描述的理论知识在患儿身上实践验证,理论知识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印证而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此外,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国内医疗环境,致使易患矛盾时有发生,作为以小儿为服务对象的儿科更是易患矛盾的重灾区。所以,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教学治质量,培养诊断水平高的儿科医生,是每当前个儿科教学工作着值得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已有的教学改革相关模式,探讨其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探究适用于儿科学教学的临床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及医学生儿科学理论及实践的水平。

2.理论教学模式的改变

2.1引入案例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灌输式”或“填鸭式”的被动教育,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样不但容易遗忘,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由于学生在学习儿科学时积累了部分临床知识,因此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可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以儿科常见的热性惊厥教学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熟悉热性惊厥病因,发病机制,发病年龄,分型,掌握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我们可以选取一例典型热性惊厥病例,告诉学生患者的主诉、年龄、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情况及既往病史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诊断,制定治疗策略,评估预后发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引导,授课结束前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概括,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2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包括微信群的广泛使用,已经渗透各个领域。根据儿科学的教学特点,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儿科学教学中。医学视听教育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全面、直观的视听感受,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制作气管插管的flash动画,可直观反映气管插管的过程、易发生误插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将临床操作的网络视频链接到幻灯片中,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可直接点击链接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建立儿科学微信课程,将课件、视频、练习题等放入微信群中,学生可随时在微信群中請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

3.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3.1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实习生由专门老师管理,包括实习生接纳、分组、出勤检查、出科考核等,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查房、规范书写病历、参与病例讨论、参加教学和科研讲座等。带教老师轮流定期为实习生开展临床知识讲座,介绍规范的操作过程,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等,学生产生的疑问可通过老师的解答和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得到解决。结合临床给学生介绍急诊医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科研热点、新技术、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和灵感,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开拓视野,为今后成为一名集科研、医疗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高素质急诊医生打下基础。

3.2仿真模型模拟及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

儿科病人发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加之现在小孩宝贵,大多家属不肯让学生在患儿身上进行技能操作,尤其是抢救时病人家属情绪容易激动,若让实习生操作,因操作不够熟练,可能耽误病情,也易引起医疗矛盾。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引入仿真模型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这也是当前医疗环境复杂、医患关系敏感时期巩固和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途径。仿真模型是指用特定的材料制作的人体模型模具,可供医学生在上面进行临床相关操作的模拟演练。在模拟教学中,利用模拟人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儿科急诊操作技术,并有带教老师逐一进行考核。在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患儿身上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胸穿、腰穿、腹穿、骨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儿科急救技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标准化病人模式,在儿科学教学及实践中的使用受限较成人科室明显。不同于成人科室的标准化病人,其言语症状均可由成人在特定培训下完成,儿童表达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标准病人的培训和现场模拟均很难和现实接近。目前,在儿科教学中以仿真模型模拟教学为实践途径,是新形势下提高儿科教学效果、提高医学生理论及实践水平的有效也是最为可行的方式。

3.3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儿科工作是风险性较大的工作,极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因此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向学生普及法律及相关医疗法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学生在实习中要学会倾听家属对患儿病史的叙述,掌握与家属沟通的技巧以取得信任;加强纪律观念,明确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与责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加强证据意识,让学生参与实际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分析活动中,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认识到证据对于自我保护的强大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医疗文书的书写管理,使学生认识到病历书写的法律性和重要性,增强规范意识。带教老师应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贯穿临床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4.结语

新医学模式范文第5篇

1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与本科课程的交叉重复,研究生部分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上,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递进性,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口腔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的涵盖面较窄,课程体系相对局限于特定学科范围之内,如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多数按三级学科设置,不能很好体现知识扩展的功用,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的狭窄,研究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此外,授课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上,考核的范畴更多地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放在首要位置。熟练地掌握研究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决定一项科学研究的质量,所以应该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作为重要的一环。作者在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开设研究方法学课程,向研究生介绍研究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结论、什么是合理借鉴与引用等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各个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性都表现的极为突出,知识界限也日趋模糊,课程设置应多样而灵活,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作者在医学院公共学位课中,也开设了《诺贝尔奖论文剖析》等课程,受到研究生的广泛欢迎;在专业课方面,在我国国内较早开设了《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口腔颌面部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及《口腔生物材料学》等口腔医学研究生“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初步实现了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的转变,提升了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方式和评估体系的改革:努力改变研究生被动参与教学的情况,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论文和综述汇报、专题讨论、学习班等方式,着重提出“以干促学”、“以干代训”的理念,即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如针对文献管理,组织研究生参加本校图书馆举办的《NoteExpress学习班》,针对临床研究,组织了《Cochrane-Style系统评价培训班》,针对SCI论文写作,组织了《SCI插图规范化操作研讨班》,针对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前沿研究,邀请校内外专家及著名生物医学厂商举办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还促进了作者所在医院的科研产出,很多研究生也据此获得了“光华基金”、“吴世华基金”及“国家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2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平台的不足:近年来,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在高校逐渐普及,然而,硬件设施具备了,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被不科学地安置于常规实验室中,使它们不能被充分利用,即使应用,也大大降低了其在科研中的价值。其次,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少及精力所限,使研究生缺乏正规的指导与培训,即便是技术人员,也存在专业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熟练等问题,不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分析和思考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这些都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整合现有研究生创新平台:在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的支持下,作者及所在团队整合了当时医院的3个研究所组建了统一的“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三个集中和一个避免”:①集中实验区域;②集中设备和材料,将原有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和材料无偿划拨给实验中心;③集中人力,采用引进、培养和调整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职的研究和管理队伍,即中心实验室不但要有设备还要有思想;④避免重复建设,与校内其他平台建设交流,共享大型设备,节省资金用于必需设备和有特点的设备的购买。该医院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培训,并针对每个研究生开设课题方向进行实验技术指导,使其基础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同时,要求研究生学会详细观察实验的现象、综合分析实验的结果,切实提高了其实验的操作能力。搭建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实践证明,遵循“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道路(bed-beach-bed)”的转化医学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咸阳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口腔医疗器械专业制造厂商,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和深入磋商,作者所在医院已与其初步搭建了一个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目标是在口腔医疗设备器械领域开展更广泛的技术合作,旨在实质性地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口腔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医疗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的先进仪器技术,促进向先进产品的转化。合作除了可充分发挥该院口腔医疗特色及优势,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之外,还可以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的最好基地。

3研究生交叉、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单一导师制: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首先,师生人数比例失调,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其次,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各个学校都降低了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后,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会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单一导师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生培养模式封闭: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满足于传统意义的教学与科研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区分较为严格,造成在招生方面,由于就业容量的限制,口腔基础医学招生较为困难;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对从事基础研究缺乏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学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在封闭的培养模式下,优秀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包括导师资源、课程资源、科学研究试验条件等无法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相互开放,更缺乏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合作科研等培养研究生所不可或缺的国际性育人氛围和环境。

3.2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导师合作制的改革

在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持导师队伍的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作者所在医院采用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导师引入机制,并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导师组”、“合作导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力。在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该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学院等相关研究教师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开拓了思维,又发挥学校不同学科的综合优势,并且直接推动了该医院交叉学科“口腔生物医学”的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共同建设“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依托该校优势学科和“医工”结合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思维能力、深谙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并能够从生物学理论的高度解决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口腔医学问题的高端医、教、研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3.3研究生交叉、开放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应当全面开放研究生培养的客观环境,把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与其它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还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生态环境。近年来,作者所在医院同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10余所著名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选送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多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为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研究生优秀生源,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研究,学校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创新基金”,各项目资助经费已经开始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发挥效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起到了激励和支持的作用。此外,还广泛招收国际留学生,在国际研究生的创新性教育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扩大了该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交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才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4结语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