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范文第1篇

1.1因地制宜

每个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必须因地制宜的选择污水处理模式,根据当地的人口、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气候、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来选择使用何种污水处理方式,在开展污水处理建设之前,必须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选择有效、简单、操作性强的技术。

1.2维护管理简便

农村地区人才缺乏,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跟不上,导致一些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完成后,却无法正常的投入使用,相关设施也得不到维护。因此,在农村宜选用维护需求量少、日常管理简单的处理技术。

1.3运行费用低廉

总体上说,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很不完善,主要是缺少经费来源,加上一些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地区受到限制,所以,要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生态或厌氧处理法,将污水处理的能耗降低到最小。

1.4工艺流程简单

一些农村虽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维护和管理问题突出,对于农村地区,还是要使用工艺流程简单、工艺环节少以及方便管理的设施。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最好不设初沉池和二沉池,可采用较大体积的均化池代替调节池和初沉池,利用生态处理法或生物膜法省去二沉池,可节省管理费用,减少管理规模。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1生态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采用科技手段进行的控制污染的措施。我们通过污水处理,将有用的水资源应用到土地中,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预防水土、土壤的污染。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以土地为基础,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污水处理中,重视污染成分的分离,关注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从生态的角度去考虑污水处理。

2.1.1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这种技术是将污水分配到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中,让污水流过土壤,而植物系统的垂直渗滤就能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那些有用的成份还能被用作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污水处理时,所分配出去的污水一部分被修复植物吸收,还有的在渗入底土时,其中污染物被土壤介质截获,或者被植物吸收、固定,或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降解,最后污染物成为无毒成份。

2.1.2快速渗滤生态处理系统

与上述污水处理方式相似,将污水分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经土壤表面向土壤底部流动,逐渐被土壤中的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过滤、沉淀、氧化和还原,最后,实现净化污水污染物的目的。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已经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不仅被用于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城镇、农村也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农村地区,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达到生物污水处理的目的。

2.1.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对自然湿地的模拟,主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我们利用土壤和按一定级别充填的填料组成人工湿地,并在湿地表面组建一个植物生长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湿地虽然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但工艺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因此,很适合远离城市,地势空旷的农村地区,也由于其投入资金少,不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可被农村地区广泛应用。

3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范文第2篇

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而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方面,关于设施运营方面的专项研究开展的比较少见。

1.1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机制

截至2007年底,北京村镇地区已建和在建的乡镇(包括开发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约为40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超过400处。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模式方面,北京农村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农村政府管理模式、水务站管理模式、企业代管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在运行经费来源方面,北京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区、县及村镇公共支出、污水处理收费及市级公共财政补贴相结合的资金来源保障制度;在运行监管方面,北京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由区、县环保部门负责监管,通过定期化验水质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监督出水达标排放情况。

1.2义乌市农村污水治理机制

文献[7]报道,义乌市自2006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来,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完成35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受益人口达40.73万人,完成率占到全市需治理村数的50%以上,共3建沼气厌氧净化池58714m。此外,为了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义乌市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义乌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暂行)》,从部门责职、考核机制、资金奖励,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的长效运行进行了规范。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模式方面,义乌市采用专业后续维护管理公司模式、镇街专业维护管理队伍模式以及村各负其职模式相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维护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长效运行。

1.3国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存在问题

我国在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案例。此外,我国农村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各地区农村气候与经济条件差距很大、排水管道匮乏、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较少、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因此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充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才能建立起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运作管理机制,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促进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2沈阳市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状况

2.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沈阳市按照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与生态村对农村污水处理率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批建设了299个农村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仅2008年,沈阳就新建了村镇污水处理设施31个,总处理能力14300t/d。这些污水处理设施结合村镇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为主的多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运行管理采用农村政府管理模式、村委会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以及开发公司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理。

(1)农村政府管理模式。

由农村政府设立专人从事管护工作,主要集中在目前大部分依靠区县与农村财政解决经费问题的地区。

(2)村委会管理模式。

由村委会安排当地村民兼职管护,主要集中在少数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如新民市方巾牛村、张士朴拓子村、棋盘山阎家村等。

(3)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专业的环保设施运营公司从事运行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的区县,如于洪区。

(4)开发公司管理模式。

由开发公司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水、电、气等设施维修服务,主要在少数与开发商存在土地置换的村庄,如东陵区李相街道。

2.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管

沈阳市周边多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尽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水COD、SS等有一定的波动,COD变化幅度CrCr125~242mg/L,SS变化幅度为33~65mg/L,但出水COD均在100mg/L以下,SS均在25mg/L以Cr下,这些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耐一定冲击负荷,其中系统出水COD、SS、NH-N、T~P等指标达到《城镇污水Cr3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方面,沈阳市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一般都作为固定资产移交给了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因此乡镇政府一般成为污水处理设施的责任主体。而区县环保局作为沈阳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组织者,在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也顺理成章的担当起监管者。市环保局作为生态市创建的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农村污水设施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各区县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3沈阳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沈阳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建设方面主要是部分项目配套管网不健全,导致污水汇集量减少甚至无法收集;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运行费用保障困难、监管措施不够完善、管护人员素质较低、政策支持缺乏与认识不足等问题,造成部分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

3沈阳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机制建设

3.1构建完善的运营监管体系

根据沈阳市目前现状,提出建立“乡镇(运营商)管理、区县监督、市统一考核”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责任体系。体系中乡镇(运营商)管理——乡镇政府或运营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具有直接责任;区县监督——运营经费由区县财政拨付,因此区县政府对辖区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状况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市统一考核——市环保部门、政府督察室等部门可以把各区县政府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列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进行统一考核,针对污水处理达标或者不达标的实际情况,按照政府行政考核要求予以评估,以此来督促区县政府必须投入足够资金来做好运营工作,考核可以采取半年或年终考核的方式。

3.2制定健全的考核制度

保障运行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并实施考核制度。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管理指标等方面对设施运营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奖惩措施联系起来。针对乡镇政府直接运行与委托运行两种模式,还可以对设施运行管理主体进行奖惩。第一,乡镇政府直接运营的应以奖励为主,这样可以提高自觉运行的积极性,奖励可以考虑经济奖励和行政奖励并行。第二,委托运营的将运营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经费的主要依据,从而达到强化运营单位达标服务的目的。对于运行工作开展较好的运营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补贴。对出水水质不达标或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设施运营单位给予处罚,以经济惩罚措施为主,情节严重时政府部门要终止合同,重新选择运营单位。

3.3选择适当的运营管理模式

沈阳市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短时期内完全统一实现社会化与市场化难度较大,需要一个从政府直管到企业管理的渐进过程。应根据村镇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模式。如: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包括乡镇政府管理模式与村委会管理模式。由乡镇政府或者村委会直接管理,管护经费纳入区县财政预算支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或者乡镇可以自行筹措部分资金;市场化运营模式,根据农村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应用适合的运营模式:对于规模较小且区域分散的村庄较适合采用整合运营模式,统一打包招标运行,保障运营规模总量,这样才能吸引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加入运营中;而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则可以独立进行招标;关于委托运营和BOT项目运营公司的选择,则可根据建设阶段承建单位的实力以及前期所做计划而定。

3.4建立系统的资金保障制度

由于沈阳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整体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必须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机制,才能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顺利正常运行。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沈阳市各区县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列出一定资金,设立农村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环保、农业等部门的各项专项资金与财政补助。

(2)鼓励村镇自筹资金。

村镇自筹资金也可以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政府通过引导和鼓励,使一些经济发达村镇将其资金投入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中来。

(3)其它渠道融资。

在上级部门的监管与政策扶持下,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多样化的运营管理费用补贴、税收减免、土地置换等相关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中来。

3.5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

目前,扶持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还不多见,更未形成系统的政策保障机制。这样不利于污水处理设施效益的发挥,也加大了设施运营管理的难度。要促进沈阳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需要建立完备的政策体系。

(1)资金支持政策。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资金管理政策,一方面从环保、农业等多部门多渠道争取运营资金补贴,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免企业营业税、所得税等相关的税费。

(2)技术支持措施。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针对农村地区污水的排放特点与现有处理技术,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编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可以提出建设与运营的技术建议与要求,推荐优先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制定适宜的排放标准,从而能够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3)污水回用政策。

可以尝试推行污水回收再利用制度,鼓励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污水有偿回用:对于回用水有效利用的,给予一定的价格扶持或者资金奖励。

4结语

农村污水处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污水现状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F7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30-01

1 导言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建立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处理回用方式,落实相应的运营管理费用,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避免因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环保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城市工业环境污染,但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与经济发展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来,然而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迟滞不前。2011年全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情况见表1。

3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

3.1 生活污水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数据,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亿t。而据国家建设部2005年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我国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和收集系统。

3.2 畜牧养殖业污染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使用有机肥料的比例越来越少,畜禽粪便的还田率较低,因此大量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便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据统计,目前我国约80%的规模化养殖场尚未采取污染治理措施。而禽畜粪便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一旦进入江河湖泊,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3.3 水产养殖业污染

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2010年已经达到208.09万hm2,内陆养殖面积已经达到556.43万hm2。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其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已经日益突出。水产养殖中大量未被鱼类摄食的饵料、鱼类排泄物和残留鱼药等,是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排泄物和残饵会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3.4 农药和化肥污染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强烈驱使,同时由于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化学农药及化肥的使用严重超标,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仅为30%~50%,剩余的50%~70%通过各种途径流失。2010年化肥(折纯量)、农药施用总量为2009年的102.9%,其中氮肥、磷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2009年的101.0%、101.0%、102.9%。

3.5 乡镇企业生产废水

我国的乡镇企业众多、技术落后、高资源消耗。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大多以粗放型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达到工业企业总排放量的1/3。

4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针对农村资金短缺、能源不足等情况,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以一次性投资少、简单实用、能耗低、管理维护方便、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为选取原则,同时结合当地农村自然条件、人口规模以及经济条件等,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污水处理技术。

4.1 氧化塘处理技术氧化塘是在自然池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基建费用低,人均建设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活性污泥法的1/4,无设备运行费用,但氧化塘占地面积大。该工艺适用于经济欠发达、水资源短缺、规模较小且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地形的村庄。

4.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为生态处理工艺,该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应用较多,主要用于处理小城镇或社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污水中COD去除率达55%~75%,氨、氮的去除率达90%以上,符合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4.3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以厌氧生物处理为主,后接兼性生物滤池,系统类似A2/O工艺,主要由水解沉淀池、生物滤池和接触氧化槽组成。该工艺具有抗冲击性强,能耗低,活性污泥产量少,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4.4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是最原始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污水合理投配,充分利用土壤的吸附能力、土壤微生物降解能力及植物的吸收,使污水得到净化。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维护管理等特点,适合土质通透性能高、农户分散、人口少、经济较落后的农村污水处理。

4.5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是先将污水放入水解酸化池,然后进入塔式蚯蚓生态滤池进行处理,再经过人工湿地排放。塔式蚯蚓生态滤池主要由布水装置、生态滤床和排水装置3部分组成,其中生态滤床从下往上依次是:大石头(鹅卵石,直径4~7cm)、小石头(直径1~3cm)、沙子和土壤层,此层也可以是蚓粪层,是蚯蚓活动的主要场所,利用蚯蚓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促进C、N、P等的转化和矿化。该技术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但基础建设和处理费用稍高(0.3元/t),适合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农村。

4.6 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结合物理方法和生物技术,对家庭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污水净化槽可集中处理独立社区排放的污水,也可以单独处理各家排放的污水,运用范围较广。

5 结论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用水习惯不同,污水产生量和排放规律有很大差异,农村污水治理应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复制城镇污水厂的治理模式,必须建立适合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和检查与监督体系与模式,使之能够长期稳定、有效地运行。国内目前研究和应用的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类型很多,但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不足,同时有关分散污水治理尚缺乏长期有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钟玉秀,王亦宁.我国农村生活排水和污水处理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3,01:35-37.

农村污水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

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粪便及其冲洗水、洗浴污水和厨房污水以及一些农村分散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与城市污水不同,在排放方式、水质和水量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特性,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含有一定量的氮、磷,可生化性较高,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常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从处理模式的角度划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集中式处理和分散式处理;从处理工艺的角度划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污水土地处理等。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1)集中式处理是指通过管网将村庄内所有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输送至某一固定地点后集中处理的模式。该模式有两种实施方案,一种是将收集的农村生活污水统一接入邻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这种处理模式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管理方便,但只适用于符合高程接入要求,且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另一种集中式处理是在村庄附近建设一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村庄内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输送至此集中处理,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人口居住密集、经济条件较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集中处理。

(2)分散式处理是指以“化整为零”核心,将较大的区域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域,分区收集农户污水,以各个较小区域为处理单元单独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该模式常采用小型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自然处理技术等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处理生活污水的新理念。分散式处理适用于规模较小、人口居住分散、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基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欠发达,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的现状,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可生化性高、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等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不能照搬或套用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需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生活污水特点进行科学决策,在具体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时,一般遵循因地制宜、便于维护和管理、运行费用低廉、工艺流程简单等原则。

(1)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节省动力消耗;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小,减少了补充氮、磷营养的费用;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可以降解好氧过程中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可处理水质波动性较大的污水;可产生大量的沼气作为燃料等。在某些情况下,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排放要求,需要后处理才能得到较高的处理要求;低温下动力学速率低;不能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具有诸多明显的优点,如:投资少,建设、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污水处理系统组合的多样性、针对性;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同时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但人工湿地也存在不足,如: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处理效果受气候、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设计或管理不当,容易产生堵塞现象等。

(3)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农村污水处理以处理成本低、氮磷去除效果好为原则,在有明显的冬冷夏热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组合工艺,可达到较高的处理要求。李先宁等研究开发了“厌氧水解、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折流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厌氧发酵、生态土壤及蔬菜种植组合技术”及“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组合技术”等污水处理核心技术,并根据示范区实际条件结合其它辅助技术将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优化,形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集成系统,该系统具有除磷脱氮效果好、投资运行费用低及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同样,利用其它生态组合工艺如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复合生态床和生态塘、滴滤池/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等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也取得突破进展。因此,因地制宜地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及优化,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较好的发展前景。

(4)净化槽可以分为用于处理一家一户生活污水的“小型净化槽”和用于处理楼房、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大中型净化槽”,在中国农村,可以村为单位设计适合的净化槽。净化槽有多种类型及处理工艺,可分为接触曝气、旋转圆板、散水滤床、标准活性污泥等。

(5)传统稳定塘处理技术优点是: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投资;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但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塘工艺,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塘的优势。如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多级串联塘和高级综合塘系统。在中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中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6)氧化沟是一种活性污泥法工艺,结合了活性污泥法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污泥产量小,性质稳定。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占用土地面积也少,便于管理。

3 结语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人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在选择污水处理技术时应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以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工艺操作简便、维护保养方便和出水水质好等经济实用型处理方式,采用科学设计、污水治理技术优势互补,通过合理组合和优化,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2]张衍林,袁巧霞.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浅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8(10).

农村污水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处理现状;工艺;农村生活污水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长期以来,对农村生活污染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已造成大范围水体受到污染,使水污染形势日益严重,广大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全国90%以上的村庄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任意向环境排放,造成周边地表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居住人口较少,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村镇经济力量薄弱;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1]。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这些现状特点,选择的处理工艺应满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宜就近单独处理、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等要求[2]。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分散性;无统一污水收集管网;以家庭生活污水为主。

2 几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厌氧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及小型一体化设备处理系统等。

2.1 厌氧沼气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厌氧沼气池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沼气池作为污水资源化单元,其副产品沼渣和沼液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优质有机肥,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回用到农业生产中,或后接污水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

该技术适用于单户或联户的分散处理,如果有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和果林种植等产业,可形成适合不同产业结构的沼气利用模式。

2.2 人工湿地

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若进行污水集中处理,不仅铺设管网难度大,而且处理费用高,不适合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因此,可采用小型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该工艺可就地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有较强的适应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需专人管理,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且卫生条件好,无恶臭。

人工湿地主要通过内设填料和植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对污水的净化过程。根据水流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3种。湿地的面积、填料的选择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直接影响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

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进出水水质等因素确定,使植物在不同季节交替生长,保证湿地系统的常年正常运行。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芹菜、睡莲、荷花、马蹄莲、美人蕉、香蒲、灯心草、菖蒲等。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湿地原理图

2.3 稳定塘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修整,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通过塘内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为实现经济效益或环境效益,塘内可种植经济植物或观赏性水生植物,可美化环境,但必须及时打捞衰败植物;也可放养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稳定塘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在60%、30%、20%~30%。系统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稳定塘易孳生蚊蝇,应尽量远离居民点。需定期清掏底泥并处理,做好塘底和四壁的防渗。其处理效果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在北方寒冷地区不宜采用。

2.4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农村生活污水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一般为一体化地埋式设备,包括地埋箱体、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生化处理成套设备(可采用SBR、MBR、CASS 等工艺)、供氧风机以及自控装置。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维护管理方便,模块化设计,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并可实现全面自控,基本实现无人管理状态下的自动运行。

目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的工艺多种多样,但其建设吨水投资较高,不适宜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使用。

3 结语

农村水污染问题伴随着各湖泊的污染的日益严重才逐渐被重视。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各地区因地制宜,酌情选择,依据农村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选择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工艺。据资料,广州周边农污治理项目业已大规模开展,主要采取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方式,目前在实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蒋克彬, 彭松, 张小海,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