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范文第1篇

2月16日,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落下帷幕。会议虽然是在莫斯科召开,但人们关注的却是东京。在金融全球化时代,普京想要抓住世人眼球还需费些思量。

在本次会议上,人们所关注的安倍晋三推动日元贬值的政策没有受到指责。日元贬值“糊弄过关”,但是货币战争的讨论却不胫而走。这场战争并不在莫斯科,即使真的存在,也悄然无形于大国经济政策与全球资本流动之中,彰显了当下世界经济权力的分化与重组。

G20还是G7?

俄罗斯首度成为G20的主席国,给足了普京面子,但这次莫斯科会议却让人们看到了俄罗斯处于G7与G20之间的尴尬。在莫斯科G20会议之前,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英国召开,会议的声明为G20奠定了基调。俄罗斯一直没有成为G7这个西方工业国俱乐部的真正成员,在G20这个平台上,G7的政策声明却成了主角。

G20会议声明,为避免各国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作为政策目标。这与G7声明如出一辙: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一直并且继续利用国内工具,达到我们各自的国内目标,不会以汇率为目标。

G7成了G20的“定调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G20大有取代G7成为世界经济治理平台之势,但如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所说,成员越多,越难以形成集体行动。G20成员之间的经济模式、发展水平、整体实力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难在货币政策上达成一致,更不要说众口一词地批评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了。

日元自去年11月以来贬值近20%,成为发达经济体中继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之后第三个焦点。安倍晋三的财政金融政策直指日元贬值,换言之,日元贬值就是日本的既定政策,这已毫无疑问地违反了G7的政策声明。为什么欧美国家却“此地无银三百两”呢?原因只有一个,欧美国家有几乎相同的政策诉求,就像英国央行行长墨文·金所指出的,政府为了支撑国内经济增长而使用货币政策是被允许的。为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英美两国央行也轮番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安倍晋三为抗击通缩而释放流动性也就无可指责了。虽然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曾指责安倍晋三的政策会危及央行独立性,但是日本财长麻生太郎与德国财长朔伊布勒的谈话软化了德国的立场。

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增长乏力,在量化宽松成为普遍政策共识的情况下,一向坚持保守财政金融政策的德国被善意提醒:货币政策要与短期经济增长前景相配合。正基于此,G7会议在“不谴责”日本这一议题上达成了共识。于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雷纳德出面支持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则在莫斯科会议落幕之后出来灭火,给货币战争降调子。

货币战争的提出者是巴西财长曼特加,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迫使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升值,压低了出口,因此引发后者不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如何实现本国经济增长成为各国政策考量的焦点,自利性的经济政策反映了国际经济治理的困境。以G7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虽然不能一言九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新兴经济体虽然增长势头比较强,但是基础差、底子薄,并且彼此之间差异较大。例如日元贬值,虽然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但却能使俄罗斯的能源收益增加。

G7的时代正在远去,但G20还没有成长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平台。G20提供了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多边对话的渠道,在经济危机的寒夜,各国都在裹紧自己的被子。货币战争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却折射出当代国际货币秩序的缺陷,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张信任之网,而眼下各国却在撕扯这张网。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战争的出现并不是一种臆想。

货币战争?

G20会议的联合声明无法给全球经济增长提供路线图,因为它不过是各方政策、力量与意志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有日本媒体将G20视为安倍经济外交的“开门红”,自此,安倍晋三可以毫无顾忌地继续开闸放水。对于长期陷于通缩的日本经济而言,“安倍经济学”未必是良方,而是新内阁在智识与政策上的怠惰,当各国竞相以货币政策撬动宏观经济时,这种怠政之风将给下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埋下地雷。

安倍晋三将通货紧缩视为一种货币想象,通过提升CPI、压低日元汇率来启动日本经济增长之门。从短期而言,这种政策已经使日本股市大涨,民意支持率飙升,安倍对自己硬朗的政策充满了信心,访美期间还在推销“安倍经济学”。与此同时,做空日元的对冲基金则赚得钵满盆满,当安倍大张旗鼓地压低日元汇率的时候,会引发抛售日元的风潮,从而使日元币值进一步下跌。如日本管理学者大前研一所言,当下的世界处于“大资金潮”时代,吸引与利用“游资”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一个国家的汇率在短期内跌宕不定是无法“筑巢引凤”的。

日本国债规模已经超过GDP两倍之多,安倍则继续执行赤字扩张的政策,增税无门,便号令央行无限量购买国债与商业票据,央行成为执行财政扩张政策的工具。日本长期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央行继续释放流动性,成为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的枢纽。与此同时,安倍又调高CPI的目标,这势必会拉动长期利率,使国债收益率上升。日本国债九成以上为本国金融机构持有,国债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必然转嫁于日本金融机构,一旦债务高坝出现松动,国债危机迫在眉睫。

在资本高速流动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有“溢出效应”,若日元持续贬值,资本便会外流,而利率比较高的国家便成为资本汇聚的地方,流入国的汇率则会被动升值。若流入国拉低利率,采取“金融抑制”政策(将利率压制在通货膨胀率之下),汇率博弈便会悄然展开。由此可见,“安倍经济学”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无法改变日本面临的经济困局。

按照传统的观念,货币战争与贸易大战一体两面。如果各国竞相贬值,以邻为壑,便会出现贸易壁垒高筑。在当下,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具有自主性,汇率不仅对贸易有影响,也直接决定了资本流动的方向。日元贬值使丰田汽车出口量大增,重登全球第一宝座,但是货币贬值不过是日本贸易立国战略的延续,无益于提升日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安倍晋三在访美期间发表了主题为“日本回来了”的演讲,声称日本不会沦为二流国家,国际货币是一流强国的“身份证”,而“安倍经济学”却在缘木求鱼。

G20与G7都声明不以汇率作为政策目标,汇率需要反映市场的基本面,这只是一种理想,现实是各国开始以货币政策回避国内改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沉重的债务压力,去杠杆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如果将货币战争视为一国绞杀另一国经济的阴谋,那就是想象力泛滥了。全球金融体系已经高度发达,即便被视为“阴谋”的做空操作也是一种错误发现机制。走出危机的峡谷,进入增长的航道,其关键还在于各国国内的改革,单单依靠拨弄货币政策,是治标不治本。

货币战争范文第2篇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带着大量没有储备金的军用手票占领青岛,随即控制伪政府发行伪货币,从经济领域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中国共产党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创办北海银行,并在这场金融领域的货币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山东及周边地区建立了以“北海币”为本位币的独立货币体系,成为后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基石之一。今天的研究者认为,北海币正是人民币的雏形。

吃人的血色军票和联银券

“当时大家怕的不是日本鬼子买东西不给钱,而是怕他们给军票,他们白拿你的东西不说,你还得按他们说的,找给他们一大堆的法币。”现年87岁的秦庆德老人讲述。在秦庆德的回忆中,父亲拿到的这些军用手票,银行、钱庄都不认,别的买卖家也不认,甚至连日本侨民也不要,拿在手里就跟废纸一样。周围的买卖人知道后都吸取了教训,再有日本兵来买东西,宁可白送也不敢收这种日军手票。

日军占领青岛之初,使用的主要是朝鲜银行青岛支行发行的朝鲜银行券,和日本政府为侵华战争专门印制的军用手票。日军侵占青岛后,因为原来准备的军票不够用,临时把日本的三种旧版纸币改印成军用手票。因为时间仓促,他们只将纸币正面“日本银行兑换券”字样用红杠抹去,加盖红色粗体“军用手票”四字。

日本军票没有任何准备金,也没有银行发行机构,日军在占领地自带自用,不经过银行,所以青岛银行没有日本军票的相关账目和记录。发行这些吃人的血色军票,是日本政府把侵华战争的巨额开支转嫁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种裸的罪恶行径。

1938年2月11日,日本侵略者假手华北伪政权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建立起殖民地金融体制。中国联合准备银行青岛分行于1938年4月8日在中山路开业,发行与日元等值的联银券,强迫其他银行接收联银券作为同业存款,并支付给储户。近一年后,日伪政权公布了《扰乱金融暂行处罚法》,禁止法币和其他货币流通,以“没收敌性存款”为由,将大量法币据为己有。日本侵略者将掠夺来的法币打入国统区和共产党抗日根据地金融市场,抢购战略物资,同时滥发联银券,直接掠夺民众财产。

由于民众厌恶伪钞,不愿收受,青岛周边游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全力抵制伪钞,加上英美等国支持法币,所以法币依然广泛流通,联银券在1941年底之前,一直没有成为统一使用的本位币。日伪政权只得具体划分了三类地区,除青岛市区属一类区完全使用联银券外,其周边地区仍在使用法币或法币与联银券掺杂使用。1941年汪伪政府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但在青岛周边地区流通量不大。

北海银行建立

1938年,日伪政府发行的“联银券”大量入侵,地方政权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给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军队供给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稳定金融市场,解决军需民用,刚刚成立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成立自己的银行。

1938年4月,北海银行在掖县的一个四合院里开始筹办。之所以命名为“北海银行”是因为掖县北临大海,当地群众还有“南山松不老,北海水长流”的传统提法。8月,掖、黄、蓬三县联合政府定名为“胶东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银行便正式定名“北海银行”。在日伪统治的恶劣环境下,革命队伍筹办银行缺少金融专家和精通印钞业务的人才。

北海银行的首任经理张玉田,抗战前曾是青岛中鲁银行的总经理,还兼任青岛市银行公会常务理事。日本人占领青岛后,他因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被追捕,逃回掖县黄山后村老家。“复出”后张玉田,首先邀请了一批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才,请邓文卿设计票面图案。邓文卿设计的北海币以掖县县政府大院、城南关火神阁、鼓楼和玉皇顶为主要图案,此外他还在票面主景右下角草书他的名字作为防伪暗记。

为防敌人搜查,张玉田把镌刻好的铜版装在一个金属箱子里,再把箱子的缝隙焊起来,用一条铁链拴在船底拖回掖县。印钞用的道林纸当地没有,张玉田就亲自带人到天津购买,再通过海运找关系运到掖县虎头崖港口。最后张玉田委托西门里“同裕堂”私人印刷局印钞。历尽艰险,筹备印钞工作终于在7月底基本完成。8月,北海银行券开始投放市场,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正式诞生。

金融战场上掀起“假币战”

在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的明治大学内,有两座早已停止使用的木房子,二战期间它们曾是日军登户研究所的伪钞印制工厂和仓库,印制了中国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从5元到100元的10多种伪钞。当时,里面装备的高级印刷机械可与日本内阁印刷局相媲美,内阁印刷局本身也参与其中。日本还动员了民间大型印刷公司的技术人员研究制造伪钞。日军攻占香港后,先后发现了几家印制法币的秘密工厂,缴获大量的印钞机器、印钞版。法币从此对日本侵略者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这些假法币印好后一部分流入汪伪政权及上海青帮手中,另一部分则成为侵华日军的军饷。日军利用假法币购买战争所需物资,还用这些伪钞在中国收买亲日分子。日本在战争期间印制了45亿元假法币,相当于国民政府一年的货币发行量,其中有30亿元被实际使用,直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经济混乱。

面对日伪军来势汹汹的“假币战”,政府被迫制定并实施了“以假对假”的策略。为扰乱日伪统治区的财政金融秩序,政府与英、美两大国造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秘密策划在重庆歌乐山建立了一座伪造日伪钞票的造币工厂。当时在沦陷区内流通有多种面值的日伪纸钞,每当日伪政府发行一种新版纸币,特工就从汪伪汉奸手里秘密获取日伪银行的印钞票版,带回歌乐山复制并日夜赶印,然后将成品运至江西上饶,源源不断地偷运到汪伪政权控制的沦陷区,混入金融流通领域。这些伪钞与沦陷区新流通的真钞一模一样,国民政府由此轻而易举地套购到了大量黄金、棉纱、布匹等紧俏物资,给日本沦陷区金融市场以沉重打击,加剧了日伪统治区的通货膨胀,只是这场以假制假的货币战争的所有苦难,依然是普通的中国人在承担。直到1944年,伪造日伪货币的工作才停止。

打响反假币斗争保卫北海币

日军将造假币的魔掌伸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冀鲁豫边区曾发现假“冀币”达二三十种之多,印刷假币的机构十余处。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北海银行第一套票版设计绘制者邓文卿之子回忆,1940年春,胶东地区首次发现一些可疑的第一套北海币壹圆券,北海银行请邓文卿鉴别。邓文卿根据自己绘制票版时留下的草书签名等暗记,识别出这批北海币是日伪伪造的。此后在鲁中地区也发现了日伪制造的假币。到1942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排除法币的斗争,日伪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肆伪造北海币,并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地运到根据地周边抛出。

货币战争范文第3篇

金融是一个奇妙的字眼,它见证了世界各国的崛起,见证了华尔街的建立,见证了人们对金钱无穷无尽的疯狂追求。从《货币战争》一书中,我看见了圈套与阴谋、商机与远见,庞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用“金融”这枚棋子叱咤风云。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货币战争读后感,请您阅读。

货币战争读后感1春节期间拜读了《货币战争》,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越看越恐怖,越看越担忧,越看越思路开阔,越看越觉得对机会越有把握,越看越感到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太晚。

我明白了历次重要战争原来都是银行家发动的,对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政治利益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较量,一切战争都是为了经济,一切战争都敌不过货币战争,货币战争不需要抢炮就可以让一个国家贫穷。金权可以取代王权,金权可以瓦解民权。拿破轮说:“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可银行家却是这样来培养人民的爱国热情的:“只有在战争时期,或者在战争的威胁之下,人民才最有可能服从政府而没有怨言。对敌人的仇恨何被征服玉劫掠的恐惧,使人民更能够承受过重的税负和牺牲。”

我明白了货币发行权的重要,一个国家如果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那么人民的命运就掌握在了银行家的手里。“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银行家的口气似乎在向全世界表明他们就是世界的主宰。他们可以幕后操纵法律的制定,可以幕后操纵总统的选举,可以操纵一切。美国前后有七位总统被行刺,分析说幕后操纵者也是银行家。货币代表财富,财富越多代表实力越强,银行家集中了财富,银行家财大气粗,因此在世界各地各领域都显示出银行家的实力,通过实力银行家的财富又继续进一步得到聚集。谁控制着货币的供应,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货币是人人都需要的商品,谁能够垄断货币的发行,谁就拥有了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

我明白了银行家剥夺人民财富的隐秘手段。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通过通货紧缩的手段,将人民的财富加以剥夺,人民还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财富被抢。银行家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突然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人民破产,经济繁荣和金融危机就是这样被银行家精确制造的,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前,银行家开始廉价收购重要的优质资产,这样,银行家就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的交通、港口、矿产等重要经济部门,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所以当你知道银行家在吹泡沫的时候,你就跟着泡沫一起吹大你的财富,当你发现银行家在收购资产的时候,你尽可以大胆的去收购便宜的资产。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根源就是货币的供应。银行家要的就是金融危机,而通货膨胀就是财富的绞肉机。超级通货膨胀从来都是“超级财富收割机”,在货币剧烈贬值的过程中发生大规模的财富转移。

我明白了美联储是私人银行,有货币发行权,而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政府要得到美圆,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美联储。政府举债,银行发行货币,确保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保证了银行家不断增长的巨额收益。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在了七个私人银行家手里。

我明白了货币有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良币和劣币之区别,金银货币就是诚实的货币。哥伦布说:“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资本论第151页)。但黄金和白银增加缓慢,限制了银行放袋总量,所以银行家反对并、扼杀金本位体系,相反法定货币可以彻底摆脱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对货币的控制更加有弹性,也更加隐秘。通过急剧增发货币,银行家掠夺了整个国家储蓄者的巨额财富,而且还难以被察觉,你甚至还会为工资上涨而感到满意,银行家也乐意让你看到工资上涨,但那是银行家有计划让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后所“赐予”的。因此,储蓄并不是好的理财手段,当年的富人“万元户”如果只存银行,现在也变为一般人家了。

我再次明白了黄金白银的重要。黄金被世界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黄金不是普通的贵金属,而是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金银财宝金银财宝,惟有金银才是不会背叛的财富,金融金字当头,银行银字当头,灾难来临逃离时首先带的是金银财宝,带不走要埋的也是埋金银,纸币会贬值甚至贬到一文不值,我的前辈就经历过纸币贬到一文不值这样的时代,但金银虽然也有“贬值”的时候,但那是暂时的甚至是被银行家刻意制造的,黄金终会显出真金本色的。因此,长期来看,黄金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黄金是在人类五千年的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货币的最终形式,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一法国投资者说:“纽约人能发行美圆纸币,但只有上帝才能够发行石油何黄金。”

我明白了流动性过剩。由于廉价货币的大量发行,太多的资本无地方可去。天资聪慧的银行家于是想出一个又一个赚钱的方法,开发出股票、期货等等金融衍生品,那里可以足够容纳下八方而来的纸币,那可是大游戏,那可是大玩家的俱乐部。格林斯潘说:“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钱印多了东西自然要涨价,银行一再地在创造出假钞票,离假钞票越近的人越占便宜,房地产离银行最近,地产也是一个银行可以大量放贷的行业,因此地产行业最运气最赚钱,而靠养老金何老老实实储蓄的人是最大的输家。

上帝创造了真金和白银,银行家创造了支票和纸币,如果你视金钱为粪土,也应该先把纸币看作粪土。

货币战争读后感2首先感谢能推荐这样一本好书。《货币战争》这本书在2007年刚出版的时候,我便买来通读过一遍,我相信他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跟大家刚读到它的时候感受是一样的,人类总是对阴谋论的东西存在着无限好奇。后来,优酷推出的宋鸿兵老师主讲的《鸿观》节目,我也一集没落的看完,总体来讲,从2007年《货币战争》出世以来,经历过追捧、批判、怀疑到后来内心是接受的一个过程,在节目中宋鸿兵老师还是坚持他最初的观点和书中的论点,这点难能可贵。说一下,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吧,我认为战争的背后的本质就是资源的掠夺,所以货币战争将传统阵地战场搬到金融中,尤为贴切。

众所周知,西方的银行都是控制在私人财团手中,所以西方的央行是由私人控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不知道网评中,为什么那么多学者专家都要批评这一点,怀疑这一点,我认为,央行最终是由私人控制还是有国家控制并不重要,重要的央行实际发挥的作用,对于市场,对于经济,对于金融是否有利。如果,一个私人控制的央行,对市场、对经济金融的调控做的很好,这就是一家好央行,反之,市场乱了、金融秩序乱了、经济调控不好,那即时这家央行是由国家控制,那也不见得是一家好的央行。读后感·我曾经在公司的一个金融兴趣小组活动中解读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说过,美国的银行都是私人的,美国财团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正如宋鸿兵老师在《货币战争》中所说,虽然有些论点过于激进,有些过于演绎的成本,但是整体是抓住了美国政府与金融财团关系本质的。

任何金融经济行为,从广义理解,都是一场货币战争,国家只是多个权利义务的集合体,国家之间的货币战争就是由这些纷乱复杂无穷多的个体之间发生的金融经济活动组成的。金融的本质就是个体间资源掠夺而产生,只是带着生产关系优化、资源再分配、提高生产力等面具。

无论如何,与金融行为直接相关的结果就是“分蛋糕”,蛋糕是分到了多个权利义务集合体中再进行平等分配的制度更好还是能者把蛋糕做无穷大的制度更好,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这个话题讨论了几百年,争论了几百年,两种制度争斗了几百年,无害民生的,就是最好的。

货币战争读后感3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救市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货币战争读后感4学校刚刚放寒假,妈妈就带我到了图书馆去借书。在众多种类繁多的书中,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一个熟悉的标题——《货币战争》,这本书是爸爸在看一个访谈节目时,栏目邀请嘉宾的一部关于经济的作品。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百家争鸣,各路经济学家、银行家都在叙述自己的观点,而我也听得云里雾里的。于是,我就初步认定,经济,并不是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它的奥秘远比表面要复杂得多。而听了嘉宾的解说和爸爸进一步的分析,我虽然似懂非懂,还是希望亲眼目睹一下这本书的风采。

这本书主要讲了当今全球在经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变化,并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详细的分解,让我懂得了许多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名词。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背景是美国由于高福利、低税收、超额的战争开销等种种原因引起了次贷危机。为了维持美国市场的稳定,美联储机构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收购近3000亿美元的国债。这样,美元数量猛然增多,美元大幅度地贬值。这样又导致全球使用美元的各国发生了通货膨胀。而美元的贬值,就直接导致欧元的产生。这样,美国巧妙地把自己身上的火苗引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富裕的欧洲。

由此,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各国忙于自救,首先,冰岛首先发出“破产”的哀鸣文明古国希腊赖掉50%的债务,还向欧盟求到一千亿欧元的救济款,却终究无法填满自己国家的债务大窟窿,导致希腊政府垮台。俄罗斯经济倒退五年,即使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卢布依然在贬值。小小的岛国日本遭受重创,本国经济可谓是阴霾密布,愁云惨淡,完全没有了当年赶超美国的趋势。亚太经济区也不景气。最严重的还是欧洲,欧元来势汹汹是美元的霸主地位险些动摇。为了让自己永久控制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坐山观虎斗,不但不出手相助,反倒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玩火者,必自焚。美国也欠着世界各国的债。据相关人员统计,美国算上还在吃奶的小孩子,人均负债17。6玩美元。美国虽然以不断地抛售国债,再开动印钞机来还债来卷走各国财富,却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如此,美国将会失去世界各国的信任。而美国华尔街的大部分投资银行由私有变成国有,更为严重的是,雷曼兄弟的银行竟然倒闭。

不过就目前来看,虽然世界多少都有一些损失,但是,一些美元的新对手已经产生。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很快就注意到他们的几个新对手:欧元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仍然大难不死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人民币虽然不够强大,但是以“中国制造”(出口产品)为后盾,正在一步步向美元的霸主地位逼近。而美国针对中国的策略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样,中国的出口量上升,而国内市场也在向通货膨胀发展。

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太平的,只要强权政治还存在,好事之人还存在,世界就不可能太平。只不过不太平的世界已经粉饰掉了大规模枪炮张正的表象。然而更残酷的战争从未停止过。这就是经济强国所谓的“金融游戏”,而对于经济刚刚在大难中躲过一劫的经济弱国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财富掠夺。

通过读《货币战争》,我看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算盘打得几乎精到了每一个小数点儿。每次,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总能临危不惧,还能一本万利,成为世界金融游戏的赢家,这或许就是因为他们靠武力或美元制约各国,靠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精密计算得来的。所以,我们要向自己的国家不受欺负,就应该趁着年轻气盛时多学一些救国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起来。

货币战争读后感5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货币战争范文第4篇

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在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困难中,国际社会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有效的沟通、协调、合作的平台,各国应承担起自己应付的一份责任,从中找出多条平衡发展的道路,而把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一味地归咎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合适的,也注定不会有赢家。

当前,美欧货币当局已然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的信号;日本央行祭出了零利率政策;韩国、巴西、泰国、新加坡等国均酝酿或采取市场操作,影响本币汇率;一些发达经济体指责新兴经济体低估本币汇率。一时间,国际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人们担心“货币战争”可能就此开始。

目前,所谓“货币战争”是指各国争相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以便让出口部门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保护或者扩大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不难理解,这种策略本质上是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单边主义,在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薄弱的局面下,无异于饮鸩止渴,没有人会成为赢家。

首先,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欧美国家放松银根,采取包括定量宽松政策在内的手段,向市场注入海量流动性。这是美元等货币持续贬值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只要欧美国家这一政策不发生逆转,相关国家货币相对升值的压力将存续,贬值货币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

其次,“货币战争”的要害在于各国放弃合作协调原则,展开汇率贬值竞赛。这样,一国通过压低汇率赢得的短期出口优势效应很快会被其他国家的类似政策所抵消。

此外,当前欧美经济体仍然受困于经济疲软、失业率攀升、公共财政失衡等问题,进口需求萎缩,出口动力增强。这决定了国际贸易可能进入争端高发期。在此敏感时刻,开启“货币战争”,可能刺激一些国家压缩进口配额和提高关税,从而引发贸易战,损害各方利益。

人类历史上不乏“货币战争”的惨痛教训。上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多个主要经济大国放弃金本位,从狭隘利益出发,施行“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破坏性,毒化国际经贸关系,并最终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平台,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国际合作。其间,各国不仅增强了经济刺激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还就国际金融改革等深层次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从而有力地稳定了金融市场,增强了市场信心,大大缓解了危机造成的冲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分裂和动荡,国际社会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找到走出经济低迷的最终出路。

但是,让人忧虑的是,伴随危机影响减退,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倾向愈发强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日前指出,一些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最严重时表现出的强烈合作意愿如今已经减弱,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单独行动解决国际问题的做法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真正威胁。

卡恩所言的单独行动显然包括某些欧美国家近期强化要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做法。这些国家显然刻意回避了几个现实:首先,欧美货币当局过度放松银根是汇率市场出现异动的重要推手,欧美对此负有道义责任;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贸往来早已不是零和游戏,滥用制裁大棒难免伤及自身;此外,通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当前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呈现出“小步快走”、双向波动的特点,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进程,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诚然,当前各国展开的汇率干预行动与上世纪30年代危机时的恶性汇率战不可等论,尚未达到“战争”级别。然而,某些欧美经济体摒弃合作精神,动辄以制裁相要挟的言论却显得火药味十足,如果不悬崖勒马,极易引发不测。在此关键时刻,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应及时摈弃保护主义心态,重新回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多边框架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摘自2010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报》)

相 关 链 接

各国汇率干预行动

美国:9月21日,美联储再次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表态称,在必要时准备提供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和恢复通胀至目标水准。数据显示,美元指数从9月初的82区间一路跌至10月中旬的76区间,跌幅高达6.9%。美元持续贬值让一些国家货币被动升值。

欧洲:英格兰银行决定继续将主导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同时欧洲央行宣布,继续将欧元区16国主导利率水平保持在1%不变,自去年5月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将主导利率维持在这一历史最低水平。

日本:日本中央银行通过公开操作手段把向市场注资的规模从20万亿日元增加到30万亿日元,9月15日又开始干预汇市买入美元,日元汇率随之跌至85比1。10月5日中央银行再度出手,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0~0.1%,时隔4年多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

澳大利亚:10月7日,澳大利亚的央行利息会议与大部分经济学家预测澳大利亚将加息25个基点的结果相反,澳大利亚联储宣布,维持4.5%的利率不变,以应对澳元兑美元被动快速升值。

新加坡: 9月28日,新加坡元兑美元汇率触及历史新高1.3230,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当天在1.3204∶1的价位附近短暂干预了汇市。

韩国:为减缓韩元升值压力,韩国在9月大量买入美元,但韩圆兑美元汇率仍持续走高,一度创下5个月以来最高纪录。10月4日,其企划财政部部长尹增铉表示,鉴于汇市近期可能会大幅波动,韩国政府密切关注主要国家货币动向及汇率政策,将在发生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稳定措施稳定汇率市场。

货币战争范文第5篇

货币竞争就是比谁更“贱”

全球范围来看,从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的6年时间里,世界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各国持续多年的货币超发。6年来世界经济呈现出大范围的衰退和萧条,刺激和恢复经济是几乎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事。然而怎么刺激?简单地说,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出现衰退时,资金链断裂会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都会缺钱,债务压力会显现出来,同时失业率也会增加,任其发展会令市场乃至社会产生动荡,于是央行必然要采取措施来保证货币的供应,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同时宽松政策又会压低本国货币的汇率,使出口商品更加便宜,从而提高竞争力,这样便可促进出口来帮助经济复苏,最终,降息以及各种意义上的宽松政策成为这些国家度过危机的重要手段。

最为典型的当属美国的QE,即量化宽松政策,目前为止QE已经诞生了第四代,市场对QE的关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有经济学家认为,从次贷危机开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令美元大量注水,这使得美元的信用降低,导致美元贬值。一方面美国经济本身的衰退令其进口需求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又再一次打击了对美出口国家的贸易形势。其他国家如果不想让本国的出口失去竞争力,最好的办法似乎也是令本币贬值,更何况宽松政策确实可以刺激经济复苏,改善出口形势更是重要的复苏手段。

从2012年年初开始,反复上演并逐步扩大的欧债危机严重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同时冲击了欧元区的贸易伙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在各种严峻的形势下,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价格宽松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进入2013年,日本几个月以来大举宽松的做法已经令其自身尝到了甜头,日元走弱令日本本土的制造业雀跃不已。其他国家一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货币竞争环境表示不满;另一方面效仿日本的做法压低汇率。韩国、新西兰、欧元区和英国等国家的领导人和央行行长也相继表示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于是大家一起加入宽松阵营,一起贬值,激烈的“货币竞争”也就愈演愈烈。

货币竞争恐无赢家

由于各个国家都在担心货币竞争从而增加货币供应,从整体上看,货币之间的贬值效应又会相互抵消,大家都印钱,等于大家都不印。如此一来,不但无法有效刺激出口,还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即资产价格泡沫化、大宗商品和资源价格暴涨,最终演变为全球性通货膨胀和流动性泛滥,实体经济将更加难以恢复甚至遭受再次打击。这一点从2011年黄金价格的飙升就可以得到印证。

然而,以美国为例,虽然其把通胀指标作为是否扩大宽松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事实却是QE一直搞到第四代,也没见美国出现明显的通胀,究其原因除了美国本身房地产泡沫破裂、信贷紧缩以及资产价格下跌以外,经济学家认为,很多原本打算刺激美国本土经济、帮助其缓慢复苏并改善就业的资金,由于对美国本土经济并不抱有太大希望,便以“热钱”的形式转移到了以中国为主、GDP增速远高过美国的新兴经济体,这对逐利的资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对于中国来说,国际热钱的进入,再加上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通胀压力更加严峻,这些热钱并不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房地产之类的资本市场寻求投机空间,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发达国家不但享受到了宽松政策带来的好处,还把问题抛给了别人。当然中国的通胀并不完全来自发达国家,2013年2月末的M2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012年度的M2与GDP比值将高达190%,有分析指出中国的货币超发已经相当严重,庞大的M2被认为是造成中国通胀的罪魁祸首。无论如何,当全球范围都开始货币贬值之后,所有进口商品价格都会上涨,通胀最终还是会回到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强势美元可能到来

尽管“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未来的货币格局或许会有所转变。当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推动本国货币贬值的时候,美元的宽松效果就越发不明显了。全球资本市场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个注了水的美元,而是经过了几轮刺激政策之后有所改观的美国经济,尤其是在欧元区千疮百孔、日本破罐破摔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即使依然萧条,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从种种迹象来看,美元升值的脚步似乎已经迈开了,从2011年年中开始,美元指数貌似完成了阶段触底并一直反弹至今,黄金价格则完全相反,避险资金似乎打算抛弃黄金拥抱美元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美元指数已经走过了谷底,而美联储停掉QE3虽然不会立即发生,但已成为趋势。美元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缓慢升值的通道当中,这一轮美元强势很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人民币在这一过程当中恐怕十分尴尬,过去数年人民币一直对美元升值,导致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遭到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仅来自汇率直接影响的商品价格,也来自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即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温和复苏,也难以促进中国传统出口行业的恢复。与人民币对外购买力越来越强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币对内购买力的弱化,很多商品在欧洲或者美国的价格都比中国国内要低,这又暗示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