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53-01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要向心力,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然过程。特别在建筑施工企业这种高度分散作业和流动民工众多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结构和氛围下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员工关系、精神状态、工作热情、服务意识等都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得生存,保持优势,构筑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

1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定性。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它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化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其特殊性表现为投资高、劳动密集、施工现场分散、周期长、流动性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必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施工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如何加强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

第二,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为严格对待建筑质量,更加关注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等等,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民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使建筑产品、施工现场管理和社会文化、城市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

第三,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现今建筑企业逐渐形成了“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要务”、“文化管理是简述施工企业第一管理”、“创新是见识施工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简述施工企业的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需要”的战略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等等,丰富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四,要分析企业发展进程的实际状况,根据管理的重点需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五,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逐步实现施工企业管理升级。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化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制度化,将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建筑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等,除此之外,更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动因及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或品质。

第七,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形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优秀建筑施工企业形象,打造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八,要下大力气研究企业成员的构成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自各地的员工和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排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因此,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部成员要依靠自身职位影响、资源调配、利益分配、人格魅力、业务联系、思想工作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宣传和落实企业文化。

第九,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建筑员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公司教育示范基地和文体中心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气氛,努力美化和净化建筑企业环境,使员工享受到环境的优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第十,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建筑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英雄模范是建制施工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人才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其一,要从制度上对职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企业必须承认合法追求个人利益是职工的基本权利,是激励职工的必要前提,企业的职工激励机制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要努力使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企业成为职工心目中真正认同的利益共同体。

其二,要从管理上对职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满足。对职工的激励过程,就是不断满足职工个人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做好企业职工激励工作,更要深入地研究职工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职工激励方式时,如在确认考核指标、工作定额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等。

其三,要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调动职工的创造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平台,使职工之间没有观念、资历、权力、等级、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而能实现自由交流,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企业氛围,使企业成为职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抱负和追求的广阔舞台。

4 对建设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展望

建筑施工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建筑企业员工个体中,创造形成一种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4.1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应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即根据企业的性质、功能、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并认真分析人的因素和企业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三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企业价值观;四是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文化;五是适应企业改制的形势与态势,不断丰富升华企业文化的内涵。

4.2 适应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以下六种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二是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三是要适应生态文化的形成。四是要适应企业形象的树立。五是要适应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六是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5 结束语

必须时刻注重学以致用、学而创新。要实施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强化职工素质和再学习,推动企业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创造新思维,掌握竞争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总之,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内涵外延,作为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只要我们正确认清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而加以正确应用和研究,结合形势不断发掘和完善,我们就能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管理保持合理的整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忠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初探[J].企业导报,2009,(6).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企业建设的时候,知识和信息更加的重要,建筑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在竞争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便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面临市场竞争,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企业文化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其企业文化也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但包含了普通企业文化的特征,还具备自己的特殊内涵。建筑施工企业本身便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行业,其在施工的时候,不但需要进行工程的完成,还必须给社会和国家负责,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保证我国的文化能够更好的延续和发展。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分别是:投资比较高、劳动密集、建筑施工的时候,现场分散、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施工的流动性比较大。

由于建筑企业本身的特点,便决定了其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在企业变革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属于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作风、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本身概念便是多元、综合并且动态的,其包含于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中,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时候,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建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候的特殊性

(一)劳动密集型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并且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意识都会给企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存在的隐蔽工程比较多,仅仅进行检查和质量把关很难全部做到位,这便需要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重视员工职业道德的提高[1]。

(二)施工现场比较分散,这便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离散性

建筑企业在施工的时候,经常需要雇佣临时工,并且经常进行异地施工,这便导致了工作的时候强度比较大,这也给企业文化建设更好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企业想要做好文化建设便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断的提高其感染力,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走入到施工现场以及施工项目中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质量。

(三)工期比较长也导致了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需要时间比较长

在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建筑企业本身便属于经济独立的个体,企业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做好项目外部环节的分析、参与到招投标中去、进行工程合同的签订、做好工程施工工作、做好竣工验收、将其交付是相关单位并投入到使用中去。此外,还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这便导致了建筑工程的时间跨度是比较长的,其长期性也导致了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会比较的困难,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企业工程比较多,企业市场价值是由其品牌资质决定的

很多建筑企业中,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还是企业的外部,知识共享环境都不够好,并且企业本身的培训制度以及激励机制都不够的科学,存在严重的知识垄断情况。并且随着企业人员的流动,企业本身的一些知识积累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不断的提高其产品的实际质量,进行品牌的建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获得社会对企业的认可,企业本身的知名度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进行企业精神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历程,并且不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节也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建筑企业也是如此。建筑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经营时候的文化沉淀。企业的历史背景、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和行业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企业精神的确立,确保确立的企业精神能够将企业的精神风貌体现出来,能够展现员工本身的斗志。此外,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情况下会给企业文化基本形态展现造成影响,并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和企业精神的概括[2]。

(二)通过经济利益来对员工进行引导,并确定企业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员工本身便是农民工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员,其在工作的时候,最重视的便是经济方面的利益,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将企业的目标和员工本身的个人目标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公精神才会真正的提高。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员工的经济利益,不讲空话和套话,而是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激励措施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节约成本,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企业在进行目标制定的时候应该包含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且确定目标之后不能够随意的进行目标的更改,这样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有积极性,并且目标的确定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奋发向上企业氛围的营造,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信誉,进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

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自身企业信誉的提高,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建筑施工企业不但需要保证施工的质量,还应该遵纪守法,绝对不拖欠工人的工资,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企业信誉提高,是和员工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对企业的价值观认同,那么其在工作的时候,便会比较的积极认真,建筑施工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和相关理念树立的时候,应该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

(四)做好文化的宣传工作

在施工现场企业可以进行标语的张贴,将企业经营理念直观的展现给每一个职工,这样职工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文化,其责任也能够更加的明确,员工在施工的时候,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关心自己的员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其所处的环境都比较的特殊,生活也比较的枯燥,所以,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让员工的生活更加的丰富。比如说,企业可以将休息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安全知识有奖抢答比赛,这样员工的安全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可以选拔一些比较出色的员工,给其去外地培训或者学习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员工休息或者集中的地方设置一些电视机,遮阳能够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并且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3]。

(六)将企业文化继承和创新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便是一个长期并且比较复杂的过程,其形成发展的时间都比较的长。现代施工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重视企业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不但要重视国内外先进施工企业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还必须将其和自己的发展情况结合在一起,这样建设出来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并且企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属于一种动态文化,其会随着社会环境、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变化,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重视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文化能够跟上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其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时代的不同,企业文化也应该是不同的,必须保证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实际需要。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能够将其精神更好的体现出来,企业像更好的发展和开拓创新便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目标进行把握,并对企业文化类型、企业理念进行确定,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进行企业精神的培养,建筑施工企业的凝聚力才会提高,建筑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增强。

参考文献:

[1]王超.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16-17.

[2]汪明胜.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102.

[3]赵会玲.浅析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J].环渤海经济t望,2013,07:48-49.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风险管理 规避对策

    1、引言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将给工程施工目标(成本、质量和工期)的实现带来困难,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

    显然,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风险,从而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以为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风险为我所用。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业主方风险

    业主是工程的投资者,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者,业主方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和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有的业主在工程中滥用权力,拖欠工程款;有的业主干扰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给以补偿;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等等现象。

    2.2合同法律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建筑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隐入合同陷阱。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人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2.3财务风险

    则务风险是指在各项则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则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包含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2.4施工企业自身风险

    (1)职业责任的风险

    施工人员特定的职业要求其承担重大的职业责任风险,这种职业责任风险主要体现在:

    1)施工质量责任。施工人员不严格按设计图纸、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施工,随意性强,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或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这种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风险损失,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甚至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施工过程中投资控制风险。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单位需按时完成任务即可。但某些施工单位由于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严重超标,造成资金失控。

    (2)管理方面的风险

    管理方面的风险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项目经济、信誉上的损失。

    1)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不合理。领导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懂管理,不善外交等带来的工程准备不足,管理失控而导致工期滞后、质量控制不严的风险。

    2)施工管理。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3、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规避对策

    实践中的风险规避对策有许多种,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风险经理直接对企业负责,其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

    其次,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也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合理转移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后,及时与材料供应商签定材料供应合同,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涨价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分包商,也是转移风险的的有效办法;同时,进行建设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也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最后,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建筑施工企业的通用技术较多,但谁在科技创新上有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总之,风险管理是企业避免失败、赢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协调好与市场、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各个层面上构筑起风险防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与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稳步、健康、安全的经营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永成。建筑企业风险与防范[J].建筑经济。2004,4.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4篇

(一)营运资金需求量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都是定向销售的施工项目,产品单一、施工周期长。项目投标时,要向发包方交投标保证金;项目施工前,要向发包方交履约保证金;项目施工中,要先垫资材料款、人工费等;项目完工后,又有总价值的5%~10%质保金在1~2年后才能结算。而发包方资金结算是分阶段的,只有在合同约定的节点,施工进度及质量达到要求时,才能获得发包方该阶段的资金支持。这样,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占用金额大、占用时间长、周转缓慢、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大。

(二)营运资金分散严重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强,每个项目开工,都需在现场开立账户,以满足现场零星材料采购和支付人工住宿等生活必须之用。项目越多,这种分散的账户资金余额就越大。

(三)资金监管难度大

建筑施工项目分布地域广,远距离、跨地区施工很普遍。因受成本制约,现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几职,如采购兼出纳、保管兼采购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的状况为舞弊发生埋下了祸根,然而项目分布的广泛性及成本与效益的矛盾给总部监管带了很大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成效日渐显现,整个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资金状况越趋严峻,资金管理的困难也日益明显。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买方市场,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加上经济的全球化,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趋严峻,企业为了生存,为了中标,竞相压价,低价中标,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算比例也任由发包方设定。工程垫资量庞大,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管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刚性

现在,多数施工企业都在讲预算,但真正实行到位的廖廖无几。预算只是停留在编制过程中,将年度预算简单地分解为月度预算,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建造成本测算,也没有将预算作为资金支付的刚性依据,更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预算成为一种时髦的摆设。

(二)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和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执行招投标制度,实行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同时在项目当地开立了银行账户。据有关资料统计,大中型施工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平均有四五十个,有的多到上百个,甚至在同一地区的几个施工项目也分别独立开户。这种粗放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导致资金的分流沉淀,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不少施工企业内部各分公司目前尚沿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简单方式来反映资金状况,由于核算原则不清晰、核算方法不统一,导致反馈信息失真。特别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总公司很难及时了解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资金管理理念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行为受市场、业主、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内部管理难以协调。即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控制环境较差,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误认为:没有合适的土壤,全面预算管理这粒优质的种子也不会发芽。预算管理理念缺乏,资金管理仅维持在传统的事后统计核算的模式上。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作方向性指引,资金管理就只能停留在落后的简单的统计核算状态,根本谈不上管理,更谈不上效果;而树立了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资金管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思路,资金管理效果才能计日可待。

(二)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将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混淆;一些企业虽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制度与现实成为“二张皮”,使得资金管理变得盲目、随意;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10人管理靠魅力、100人管理靠制度”,可见制度对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也一样,若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制度来统一规范人的行为,大家随心所欲,管理的目标将难以达成;相反,若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办事规程和规则,通过宣传或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员工了解且认可,并有相应配套的考核机制来促使大家共同遵守,则资金管理的效果必定能如期达成。

(三)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

项目管理人员不熟悉财务,财务会计人员不懂管理,知识面普遍狭窄,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信息,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相当普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较低,且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则无法理解、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无法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以提供给决策者,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有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能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预测营运资金的方法,合理地筹划资金,高效地使用资金,资金管理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四)内控监督

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片面追求产值,财务和审计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运作监控不力,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无严谨系统的分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财务状况不清,经营成果不明,按领导意图来处理帐务,造成“资金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怪现象,有的潜藏着巨大亏损,问题非常严重。内控监督是实现资金管理效果的保证。审计监控缺少或审计监控不到位,如收款环节不能严格按合同条款约定时间及额度结算,付款环节经常出现资金挪用现象,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相反,财务和审计若能认真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针对资金运营各个风险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定期监督其措施的执行情况,将能有力促进资金的高效运作。

四、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资金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是集有效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经营产品的特点,围绕着资金这个核心,从项目投标、项目施工到项目竣工全过程,做好资金预算,将资金筹措和使用的责权利下放到分公司或项目部,项目部编制预算时,采用责任预算编制方法,即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如,结算方式、结算条件、应收账款回款期等自行测算工程预算收入流入量,根据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材料人工付款方式、付款账期确定预算支出流出量。投标前,要根据建设单位资金实力、资质等级、信誉程度、结算方式、垫资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科学测算,合理评估垫资风险,保守确定可以承受的最低标价。施工中,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监督和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材料采购、人工、设备购置和其它直接费用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其中可控部分进行节奖超罚措施,不可控部分用预算约束支出,用制度控制行为。项目竣工,要根据合同要求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确保工程按时决算,并将工程款的按时足额回收与项目经理个人业绩挂钩,激励与约束并存,实行重奖重罚,以提高项目经理催收工程款的积极性。

(二)强化资金的监督与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一种观念“钱流到哪儿、管控就到哪儿”,严把现金流入流出关口,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都进行严格管控。资金流入方面,要密切关注进度款及结算款等应收款项是否缓收或应收未收、投标及履约保证金等其它应收款是否按期收回、处置资产是否按程序报批及处置收入是否收回等;资金流出方面,要密切关注大额资金的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资金支付预算是否有效执行及差异原因分析等

(三)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于资金高度分散的现实,借鉴银行管理经验,将信贷、结算、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经济杠杆手段移植到企业,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统一风险预警机制、统一资金预算机制、统一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统一资金划拨审批机制。并根据不同金融产品(货币、承兑汇票、保函等)的特点,在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各阶段合理分配调剂。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资金风险。(四)推行ERP,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就成为资金管控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要基于项目点分散的现状,推行ERP,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根据分公司或项目部反馈的资金使用和需求信息,按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统筹安排,将有限的资金转换成有效的资金。

五、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降本增效

一、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把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实施阶段,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事倍功半,大量的事实表明,工程项目事前投资估算不到位和设计的不尽如意,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的根源。因此,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成本管理,在总体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决策阶段选择经济效益最佳或最满意的技术方案,对施工及投产后的生产、经营都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项目的经济规模,各种工艺流程,工程项目,操作方法的设计,设备选用,都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的高低。

在决策阶段控制工程成本,对整个建设项目来说,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最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决策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程度达到80%以上。这表明项目决策阶段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成本的高低和建设期限,对项目投产后的运营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另处,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验收,通过工程成本控制,相应形成初步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

结算价和竣工决算。这些成本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费用控制的目标系统,这就意味着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成本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成本。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管理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降低成本的关键就是要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成本预算,以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现场踏勘,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选用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人员与材料机具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确定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购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用等);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经过以上计算可得出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以此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准确的成本预算是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基础资料。成本预算是一项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工作,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有助于减少投资工作的盲目性,使建筑施工企业易于选择最优方案,做出正确决策。成本预算既是组织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同时也是加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在建筑企业事前控制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对施工成本的预算仅依靠经验的估计很难做到,这需要掌握科学的、系统的预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施工项目成管理中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一)合理配置劳动力

根据施工方案实施要求及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配置需求,每个施工项目劳动力配置的总量,应按工人劳动生产率进行控制。在劳动力配置时,必须从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上合理搭配,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按时发放工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施工计划,要通过施工任务单下发给外协队,提前给予奖励,拖延工期则给予处罚,实行按周考核,按月奖励,组织培训等.

(二)加强材料管理

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和月、周计划安排相应的建筑材料进场,严把材料进场关,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必须严格清点。必须有进出库单,双方签字领导审批,做到账物相符。进场砂、石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标号分别堆放,以便按不同工程对号取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效益。

(三)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阶段工期控制目标,确定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最迟进场时间,并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测,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

(四)做好项目资金运作,勤俭节约

加强工程款管理,做好项目资金运作。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监督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四、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首先根据施工资料产生于施工过程的特点,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工作,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移交转账手续,可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与业主方联系,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节支,及时回收各种款项,及时回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快资金转周。其次,工程完工后,发承包双方应当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竣工结算备案。财务人员要做到政策清、账目清、指标清和管理清,与中标价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并堵塞由于业主误签合同和签证等造成的工程费用漏洞,确保取得工程结算利润。

五、结语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使成本管理能够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弱点、回避威胁,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封国强.从全寿命角度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2004(0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