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和预测,采取职务编制、员工招聘、测试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和员工重新配置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使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发展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影响的范围,可分为两个层次:

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指在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等。

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包括人员补充计划、分配计划、提升计划、工资计划、劳动福利关系等。这些业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每一项业务计划都由目标、业务、政策、步骤及预算等部分构成。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1.帮助国有企业识别战略目标

由于国有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甚大。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认清国有企业目标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现状,通过分析预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相应的规划,使得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更具有预见性,从而提高对环境和政策变化的适应能力。

2.为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在明确企业战略的要求后,要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缺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3.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生活质量

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根据员工的自身需要和工作特点等进行设计,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也需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对提高员工在国有企业的幸福指数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体制在探索中不断的创新与革新。但是,目前,由于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理论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有企业转型时期,有些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缺乏全面考虑,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实践只停留在纸面上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毫无意义的。

(二)薪酬管理规划不合理

薪酬管理规划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

规划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有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的构建。而从国有企业的薪酬规划上来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长期的激励员工的措施,具体体现在:一是国有企业的薪酬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太小。二是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过于呆板,难以充分适应生产和技术的变化。三是国有企业的薪酬职位直接挂钩,当员工晋升无望时,他的基本薪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原来的水平,即使加薪也是依据工龄的增加或生活费用指数的调整,幅度不会很大。

(三)缺乏有效的员工招聘规划

目前,在加入世贸之后,国有企业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以及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受到传统招聘观念及社会一些利益关系的影响,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的规划不容乐观。例如,国有企业的人才选拨规划带有较重的行政色彩,过于看重学历、资历等,难以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录用新人的渠道狭窄,有的岗位招聘限制于国有企业内部员工子弟等,这种不规范的员工招聘规划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规划观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规划观,以增强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主线,贯彻“着眼发展、立足培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全面提升”的基本方针,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国有企业员工队伍形成合力、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战略目标是实现提高有力支撑。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时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考虑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国有企业资源的影响,来制定一套一般为两年以上的计划。在制定规划时,必须注意到国家及地方有关国有企业和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内外环境的分析,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同时,为了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盲目性,需要对国有企业所需人才作出适当预测,在预测时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因企业的发展和紧缩所需增减的人才、因现有人才的离职和退休而需补充的人才。二是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源规划需要体现国有企业文化,与国有企业文化相融合与渗透,没有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战略计划。在我国加入世贸之后,经济生活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国有企业的一些价值观念正逐步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特色。

(三)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规划

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规划,打破传统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根据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制定全方位薪酬战略。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规划的内容如下:

1.制定科学薪酬管理规划的基本原则

要遵循基本原则是公平、合理、具有激励作用。公平性可以分为外部、内部、个人和过程公平性四个方面。外部公平性是指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职务的报酬基本相同。内部公平性是指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的员工所获得的报酬应正比于其各自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个人公平性事指员工个人将其收入与报酬的比率同他人比较,来决定自己的满意程度。过程公平性是指组织报酬体系运作的公平。报酬运作体系的公平是企业的报酬水平是否与企业的收益水平相适应。

2.规划竞争性薪酬工资结构。

针对国有企业平均主义的薪酬问题,设计竞争性的薪酬工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要树立起创新的思想理念,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旧观念,调整工资结构,对员工实施绩效工资的竞争性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理念,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

3.规划设计绩效激励机制。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持续地提高他们的绩效水平,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长期的绩效激励计划、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并进行有效的绩效激励评估,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也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具体进行国有企业绩效激励的规划有:

一是荣誉激励。

赋予员工荣誉称号的激励方法能充分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物质激励。

根据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物质激励是一种强化的激励手段,目的在于肯定员工的某些行为,因此,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上对不同的员工体现出不同的激励,例如:加薪、奖金、股权、红利、奖品等,只有采用这种差别性的激励方式,才能加强对员工的正强化。

三是职业生涯发展激励。

国有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企业的管理者要帮助员工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并为他们提供成才机会,以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培训激励。

国有企业给员工培训及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员工更好地完成现在的工作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引导员工正确的对待企业所提供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培训和发展机会的给予是企业对员工的投资,是企业给员工的一种回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培训的目的,提高员工的心理收入。

(四)完善招聘规划

国有企业招聘规划是针对人力资源所需要增加的人才来制定的人才招聘计划,一般来说一年度为一个招聘计划阶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在制定招聘规划时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些依据包括企业的规模、确认与预测当时企业人员变动情况等。招聘规划应包括:计划各年度所需人才,并计划考察出当时企业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才;明确招聘志愿的技术要求及需要的时间;确定招聘区域;编制招聘预算;确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等。针对国有企业招聘规划存在的行政色彩,国有企业有效的招聘规划应具体完善措施有:

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培养、选拨和任用机制。

逐步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强化“赛马场上选骏马”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使用坚持民主、完善考核、加强监督、加大流动,坚持优胜劣汰。建立高级专业人才梯形结构的后备人才库,落实各级组织的培养责任,探索实施人才培养、使用、考察的标准版管理。

二是强化有效的人员补充机制。

对紧缺岗位,引进业务和管理骨干,对特殊人才提供特殊待遇;统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录用工作,并按照专业条线的人才要求,实行应届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三是强化国有企业招聘规划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由于国有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福利相对较优越,所以国有企业的岗位具有吸引力,导致很多并不适合本岗位需求的人通过金钱等关系进入国企。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招聘规划中药体现公开、平等、择优录用的原则。

(五)提高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规划技能

提高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规划技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成立人力资源规划编制的小组。

人力资源规划是国有企业进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基础,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国有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所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并由企业的管理者直接领导,协调各部门工作。

2.进行规划的评估。

国有企业的战略与规划必然会受其所处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其经营环境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在内部,应对员工数量、员工素质、人员流动性等加以评估;对外部包括宏观环境、政府政策、技术进步等方面。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之后,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与战略。

3.监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监控是指对规划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执行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现的基础,监控是其实现的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大的偏差或出现偏差后能及时纠正,需对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监控和反馈,以使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的结果。

4.评价人力资源规划。

虽然人力资源需求只有过了预测期限才能得到最终检验,但为了给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正确决策的可靠依据,有必要由专家及有关领导组织评价小组事先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评估,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可靠性。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外部的和环境对人力资源的,来制定出一套几年计划,一般为两年以上。但同时还要注意其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

这包括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人才的各种措施,如国家各种法规的实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各种政策规定等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影响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应该随着有所变动。

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必须遵从企业的管理状况,组织状况,经营状况变化和经营目标的变化,由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依据以下原则,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安定原则

安定原则要求在企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积累经营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应该以企业的稳定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成长原则

经营成长原则是指企业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企业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人员必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和目标是为了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持续原则

人力资源应该以企业的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并保持企业的永远发展潜力为目的。必须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与后继者培植工作,现实中,企业的一时顺境并不代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劳资关系,做好企业的人才再造和培植接班人的工作。

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联系企业整体战略和具体人力资源活动的一座桥梁。

人力资源的预测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为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术计划的盲目性,应该对企业的所需人才作适当预测,在估算人才时应该考虑一下因素:

因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紧缩而所需增减的人才;

因现有人才的离职和退休而所需补充的人才;

因管理体系的变更,技术的革新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所虚的人才。

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国外一些大公司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松下的“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体现。

总之,一个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充分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充分协调,并揉进企业文化特色。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

战术计划则是根据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企业的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而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和组织变革等。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后,就要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术计划,人才的战术计划一般包括四部分:

招聘计划

针对人力资源所需要增加的人才,应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其包括:

各年度所需人才,并计算考察出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数;确定各年度必须向外招聘的人才数量;确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

对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职位,并防止人才流失。

人才培训计划

人才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才培训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下列培训计划:

新进人才培训计划;

专业人才培训计划;

部门主管培训计划;

一般人员培训计划;

人才选送进修计划;

考核计划;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才的考核也不同,在市场情况下,一般企业应该根据员工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制定。譬如市场营销人员和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核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销考核计划。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工作环境的变动性大小;工作内容的程序性大小;员工工作的独立性大小。

绩效考核计划做出来以后,要相应制定有关考核办法,一般有以下主要方法:员工比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对照法;等级鉴定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

激励计划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所有影响企业竞争力因素中,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逐渐将人力资源规划上升到战略地位,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系统与战略计划并没有有效融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本文以化工石化勘察设计院为背景,对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人力资源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供需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现状来看,虽然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还未实现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司战略之间的有效融合,没有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内部的关联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1]。

1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概述

对于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分析,首先应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的要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帮助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变化,降低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面对到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而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正常进行,并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保障,能够对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指导管理。但是,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往往会存在问题,例如规划过于广泛,仅停留在工作表面,没有与企业实际发展向联系;或者细节过深,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度追求定量化,不但会增加工作量同时也会降低规划的可操作性[2]。

2 设计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点

2.1 确定出发点以及目的

动态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设计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联系,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时,应将重点放在对人才的管理上,制定相应的培育方案,保证员工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设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靠实力,如丰富的设计经验、拥有其他设计企业所没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等;二是靠人才,拥有各专业资深设计师及设计精英。这两点,归根到底,最后还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与运用至关重要,需要做到物尽其用,避免造成人才的缺失和浪费。另外,战略性规划还需要促进企业形成人才梯队,适当的储备人才,并及时对企业紧缺的人力资源发出引进与培训预警。

2.2 明确规划核心

成功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从核心出发,不断丰富规划,以便有效的提升其保障性。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是企业人才管理,而核心人才的规划应按照要求进行。第一,明确核心人才定义与范围。以对战略所具有的价值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核心人才归分为核心人才、独特人才、通用型人才以及辅助型人才等,与其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为了满足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就设计企业而言,企业核心人才可以包括在该企业已有工作基础并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总工、副总工、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带资质的资深主设计人员等等。第二,全面考察核心人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核心人才进行全面考察,确定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种类和数量,了解核心人才现状与所需要求之间的差距。第三,结合市场人才稀缺程度。对企业内所存人才的提升速度以及成长进度进行比较,掌握企业核心人才队伍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其与企业经营业务之间的匹配状况。第四,在全面掌握所有核心人才现状后,确定现状与计划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才的培育做出详细的规划,例如人才吸纳计划、培养计划以及激励计划等。

2.3 根据需求不断调整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将会对企业整个经营发展过程产生影响,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现实与计划距离逐渐缩小的过程与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自身方面等因素影响,如果想要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操作性,就需要应现状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改善,通过不断调整与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在对人力资源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以薪酬管理最为主要,企业薪酬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能否有效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研究资料表明,设计行业市场人才流动方向是向收入高的地方流动,每流动一次,收入能提升50%以上。因此,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对薪酬制度的研究,对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奖励报酬等结构以及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其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保证能够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巩固企业对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3 设计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策略分析

3.1 合理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获得飞速的发展,设计行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外设计公司也纷纷来抢滩中国市场。近几年国家对经济结构做了些调整,石油化工调整格局已定,显现到设计行业会给化工石化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滞后反应。在此情景下,就更加需要企业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将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计划相结合,具体操作即通过对单位发展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将要面对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计划能够满足单位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可操作性高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系统。在制定管理规划时,如果将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相分割,实施战略发展过程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就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因此,需要结合国外先进理念与经验,将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计划相结合,即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愿景、目标等相结合,并全面分析工作现象,对员工工作能力、工作任务以及任职资格等进行评估,了解市场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分布以及结构等,对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方案。通过规划的制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缩小现实与计划的差距,不断提高单位核心人才能力,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3]。

3.2 招聘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化工石化设计企业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熟练掌握化工、石化与勘察设计等专业知识,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招聘具有更高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化工石化勘察设计企业仍然面对核心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除了内部培养为主外,可以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吸取更多专业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对应聘人员化工石化以及勘察等专业知识进行验测评估,同时还应注重考察其是否具备职业素养,例如保密意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既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信息的搜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并且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利用自身职位之便进行违法获利等。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设计企业,外聘此种方式较为适宜。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一两个在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德高望重的技术专家来企业,负责工程项目带领团队,造就和培养企业骨干力量,以此达到提升队伍素质的目的。

3.3 建立有效绩效考评制度

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设计工作的实施效率。首先,应明确化工石化勘察设计战略目标,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依据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定位及职责要求,明确不同岗位职责与任务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考核制度。如对技术管理岗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需强调技术、质量、带教方面的工作;对一般设计人员,更多强调的是日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控制。对技术干部的考核,要进一步强化院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如对审定质量的把控、各类技术评审、审查、指导工作的考核等。在明确职责划分的基础上,优化和规范绩效考核流程,设计考核流程中的各类单表。其次,做好绩效反馈,即结合化工石化设计行业工作的特点,以及不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对每个员工工作现状进行考评后,由专业人员对其考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员工存在的优缺点,通过面谈使其能够明确认识到自身水平与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差距,以便促进其不断前进,体现绩效的激励作用。同时,优化绩效申诉流程和方法,体现公平公正,保证员工申诉的权利。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践管理,从自身实际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求能够不断提高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小明,陈敬良.后危机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6):21-22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实践表明,一个地区能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人才方面的竞争已成为地区间竞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际化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的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稀缺性要素,凭借其拥有的特殊知识和技能,其流入可以提高他投入要素的生产率,从而产生有利于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多重影响。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人才流动机制设计至关重要。

当前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除市场机制外,政府引导机制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6年锡市实施“530”计划以来,无锡高新区是全国最早大规模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的国家高新区。2007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08年,中组部实施“”,伴随其后,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启动实施了本地区的人才引进计划。当前各级政府都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本地区的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进行着顶层设计。

当前,无锡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人才强区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新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选择。因此,如何打破传统人才管理桎梏,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人才国际化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命题。

二、新区国际化人才创业现状

无锡新区是首批20个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之一,截止当前,引进海外国际化人才创业企业500多家,其中55%来自美国,9%来自英国,7%来自加拿大,6%来自日本等,其中70%来自于麻省理工、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重点聚集在微纳传感、软件外包、生物医药、IC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1.高新区国际化人才企业引进的整体情况

高新区历年共引进落户市级国际化人才企业636个,占比无锡市1/3左右。无锡新区2006年-2011年累计引进“530”计划国际化人才526名(123个A类、132个B类、264个C类),2012年市级政策调整后引进“东方硅谷”创业国际化人才107名、创业团队5个(有2个与国际化人才重合)。“530”国际化人才55%来自美国,其他主要来自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创办企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生物医药、软件外包、IC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国际化人才企业当前的存活状况

当前存活的国际化人才企业276家,占比总数的43.4%,持平于无锡市平均水平。全体国际化人才企业每年4次、每个季度初均要登陆“市国际化人才企业发展信息报送平台”填报企业的运营数据,主管部门总体上参照企业是否能正常报送数据作为企业是否存活的衡量依据。2016年1月份的数据填报情况显示,无锡市有825家国际化人才企业能按期填报(视为存活),其中高新区占比33.5%。

存量企业的内部归类统计显示,目前存活的276家企业中,有66家被列为“重点企业”,72家被列为“值得关注企业”,138家被列为“普通企业”(占比50%)。随着时间推移,普通企业绝大部分会成为死亡企业,真正有望产业化发展、在本地生根形成规模的,预计100家左右。

3.??际化人才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情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高新区优化政策、集聚资源、做强服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创业,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推进创新创业融合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互动服务,全年举办超过50场专题活动促进企业产业化发展。2015年全体存量国际化人才企业实现销售总额56亿元、纳税3.3亿元,销售超亿元企业10家、超千万元企业63家。一批国际化人才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高新区生根开花。

(1)国际化人才企业整体产出平稳快速增长

①纵向比较来看,国际化人才企业产出总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2015年国际化人才企业销售总额逐年翻番:2009年45家企业实现销售总额0.9亿,2010年131家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9亿,2011年229家实现销售总额7.65亿,2012年272家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6.67亿元,2013年275家企业销售总额38.54亿元、实现再翻番。2014年257家企业销售总额55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2015年销售总额56亿元,除感知集团、买卖宝等个别龙头企业因受大环境影响产出规模下降明显,其它存量企业总规模增长近50%。②横向比较来看,高新区国际化人才企业产出居无锡市全列。2015年无锡全体国际化人才企业销售总额240亿元、超亿元企业20家左右,其中江阴远景能源一家企业销售近120亿元,占总量的50%。除去远景能源的数据影响,高新区国际化人才企业产出总规模、超亿元企业数均占比无锡市的50%左右;以规模企业(销售2000万元)标准衡量,高新区国际化人才企业有33家销售超2000万元,占比无锡市34.4%(无锡市96家);以产业化后备(销售500万元)标准衡量,高新区国际化人才企业有88家销售超500万元,占比无锡市32.1%(无锡市274家)。

(2)国际化人才企业开始批量登陆资本市场

经过多年引进培育,一批国际化人才企业逐渐做大做强,逐渐成为新三板挂牌的重要来源。2014年高新区的众志和达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无锡市首家国际化人才挂牌企业;2015年高新区挂牌新三板国际化人才企业4家,占无锡新区挂牌数的20%;2016新年伊始,尚沃医疗电子、圣敏传感已获批挂牌迎来开门红,朗新科技、观为监测等近10家国际化人才企业均已启动程序,有望在2016年上市挂牌。据悉,无锡市目前国际化人才挂牌企业11家左右,高新区占比超60%。

(3)国际化人才企业频受投资机构和科技银行青睐

据统计,2015年高新区有近20家国际化人才企业新获得创业投资总额6.6亿元、近30家企业新获得银行贷款2.9亿元。和邦生物经过多年累积发展,获太龙金茂投资1.4亿元投资,航亚科技获华睿联创和优能尚卓基金联手投资3000万元,庆源激光被中机天正以1.2亿元估值并购,汉和航空继2015年引进投资4300万元、2016年被上市公司德奥通航以7亿元人民币估值受让6%的股权。

(4)国际化人才企业已成为科技人才项目的主力军

2015年无锡新区引进培育“”、“”11人,其中培育入选“”2人,占无锡市25%,“”3人,占无锡市50%;累计集聚“”人才75人,由高新区推荐入选的24人,占无锡市的30.4%;无锡新区集聚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97人、团队15个、博士计划51人,入围数无锡市第一。2015年国际化人才企业对上争取科技人才资金4700万元。9家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占无锡新区53%,6家获省创新资金立项支持、占无锡新区的50%,16家新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2015年无锡新区新增的26%,16家入选“530”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占无锡市42%。至今国际化人才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立项超过200个、资金2.9亿元。其中高新区入选的15名“”创业类人才中除施正荣外全部为国?H化人才,79名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来自于国际化人才企业,占高新区81%,创业类人才占总数90%;12个领军团队入围省创新团队,占高新区80%。

(5)国际化人才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果正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千人企业中感微电子、新硅微电子产品入围2015年“中国芯”,物讯科技产品成功通过核电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海斯凯尔总经理邵金华博士成功入选省“发现双创之星”,蝶和科技是无锡市唯一入选人社部指导的2015年“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知谷网络和CNTV负责人参加赴美赴英出访的国事活动,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企业创新成果走出国门的代表。

三、新区国际化人才创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1.“530”引才政策先发优势消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尚需健全

2012年无锡市推出新的科技创业国际化人才计划,与原有的“530”计划做法上调整很大,在周围城市同样大手笔的引才策略环绕下,新的引才品牌效应很难短期内建立。同时,在人才政策供给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倾向高层次人才和在职在岗人才的政策多。在人才政策布局上,存在一些空白,没有特定行业、产业类和吸引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尚未对产业人才发展作出规划,产业专技能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教育培训难与国际最新知识、技术和理念及时接轨

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无锡新区缺乏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的管理部门,未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导致难以提供有效的人才培训指导服务,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训需求和渴望继续教育的迫切愿望;社会中介培训资源稀少,缺少品牌培训机构和知名教育机构,培训难与国际最新知识、技术和理念及时接轨。

3.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局面未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尚需优化

人才服务业仍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的专业人才、猎头服务、律师业务、会计事务、税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偏少且较为分散;缺乏为创业者提供咨询辅导的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创业导师团等服务机构,缺乏定期咨询辅导和企业发展会商机制等;现有的大学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核心资源平台留才能力较弱,人才长远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

新区目前缺少高等教育资源和一流的科研院所,仅有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培养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流失;“530”引进重点人才及项目后劲不足,先发优势不在,与周边园区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廉价的配套齐全的人才公寓供不应求;优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缺乏;功能园区周边交通、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够。

四、新区国际化人才转型创业突破的对策建议

推进人才国际化,无锡新区已经推出一系列的实质性举措,新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两个率先”,就必须推动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打造一批以人才智力为动力,多元化创新为源泉,价值链高端为方向,全球化战略为举措的创新型企业。

1.加大集聚高端人才,发挥太科园主阵地作用

无锡新区太科园是新区国际化创业人才引进的主阵地。分析研究国家“”入选人才的创新创业经历、产业发展分布、项目投资规模等评判要素,重点加强对太科园内各专业园区、各街道组织专题人才政策培训,帮助了解人才政策,分析宏观动向,配合做好人才项目的招引工作,引导他们在招商过程中多引进符合和双创人才标准的人才和项目。太科园围绕物联网发展引进了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这些机构应为新区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历年来为引导这些机构重视和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此类机构陆续到了协议三年支持到期和考核的时间节点,建议签订下阶段发展协议时,明确将“”、省“双创”等重点人才引进作为这些机构的发展任务和考核目标。

2.拓宽引才渠道,提高企业为主体的引才地位

企业是引才用才的主体,改变目前政府主导人才引进的局面,采取企业投入,政府补贴的方式,通过“一企一策”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引进行业顶尖人才,整合国内优秀人才,引导企业成为人才引进的主体。深度实施《无锡新区引导和鼓励企业为主体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实施意见》,全面激励区内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重点民营企业及“530”企业自主引才。近年来无锡新区坚持不懈向新区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宣传人才引进工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引进人才,获得了一定效果。如13年11名“”全部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引进,银邦铝业引进飞而康吴鑫华团队成功入选省“双创”2人,引进3人,引进的庄林忠团队入围省创新团队。

3.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提升企业人才承载能力

大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科技载体,加快推进“四园一谷”建设,即以太湖国际科技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生命科技园、站前智慧谷为核心的科技载体建设力度。打造国际化“三创”载体开发运营商,发挥国资集聚创新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做大做强软发、科创、微纳等综合运营商。加强平台支撑,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加快整合集成电路EDA设计、FPGA验证、软件及信息服务、微纳传感、生命科技等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平台齐全、千兆宽带到楼宇、百兆宽带到桌面。载体内加大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探索建设高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人才承载能力。

4.加快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

坚持国际化人才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扩大新区国际化人才发展资金规模,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成立国资中介公司,统一拨付各项激励扶持资金,强化对政府扶持资金的监管。深化“五首型”(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科技金融项目合作,加快打造集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科技贷款、融资担保、基金募集和管理等多元化业务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实施“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股”等政府帮扶机制,改“财政上直接支持”为“用有限的财政撬动更多、更专业的社会资本”。

5.搭建高端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搭建国际化引才平台。设立10-15个国际引才工作站,予以相关职能,并加大对海外引才联络人的激励力度,进行实体化运作,提升新区引才项目的品质。借助国家各项引才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太湖峰会、海外引才江苏周、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海外博士江苏行等品牌活动,扩大新区引才影响力。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支持建设1-2家国际创新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推进新区产业创业国际化。

(2)集聚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强化与国际、国内权威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加快建设人才与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的融合与对接通道,充分集聚国内外猎头机构和培训机构,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吸引人才。探索参照港、澳在大陆设立人才中介机构的规划,争取允许在新区试点外资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人才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 规划 协调 信息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相关的计划,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业务技能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念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计划、培训计划等,根据员工的基本素养,设计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效率。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企业人才成长计划,这一规划工作细致程度充分体现企业重视人才程度,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份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员工对企业向心力的不断增强,员工与企业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目的明确的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员工技能培养的计划,对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话,很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只设计了长期的规划,但缺少将这一长期规划落实的措施,有一些规划目标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就给最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缺少目标性。

(二)规划缺少与时俱进的优化机制

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需要不断跟进形势,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需要不断实现规划上的有效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现实中有些企业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规划,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形势。虽然规划设计之初与时展贴合比较紧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规划设计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可能造成规划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由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全局发展的重要计划,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落实。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调动更多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在进行这一项工作,因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人才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具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水平,可以有效协调人际关系。然而在实际中,可以完成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较少,企业难以制定出系统、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企业所设计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一般都是全凭经验设计出来,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实现。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细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规划的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因为不断拓展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性,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针对性管理,对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一方面,需要明确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针对本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和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优化进行对接,实现每年的人才招聘符合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级规划的目标。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实现最终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可以考虑自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最终的规划目标。

(二)构建企业人才资料系统

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提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托作用。因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时代变化,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有效性。依托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理念,帮助企业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规划方式。通过提取互联网上人才市场变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得出今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需变化,从而对本企业的人才招聘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企业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融入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资料系统。

(三)优化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工作中的互动性

企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不断提升部门间的协调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不同部门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突出人才的培养,这一培养计划的落实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设计,针对具体的工作技能需要,只有各个部门自己可以有效掌握,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规划中,各个部门需要针对自己部门人员需要提升的技能进行有效梳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不同部门参与主动性的提升也是可以加快规划实施的进程。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培养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拓展企业对规划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性等培训,不断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不定期给人力资源规划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讲解,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法律的学习,只有了解制度、法律要求,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认识,面对制度、法律,人力资源人员都会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

五、结语

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员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捋顺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计划,稳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在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细化各级规划目标,构建自己的人才信息资源,提升企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新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娄雅婷,彭剑锋,等.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A].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2)[C]. 2012(0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