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1篇

大家好!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几年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进展缓慢,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已刻不容缓。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就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以下几点要求:

——实施专项培训与引导,强化官德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文化意识,提升领导干部为文化发展服务的本领

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需要大批有道德、懂文化、能够指导文化发展的干部队伍来贯彻落实。为此,我认为通过如下措施开展工作:一是在基层组织中开展了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干部下基层”、“党性修养教育”等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人民服务上来,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二是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文化大讲堂活动。请文化名师、聘文化名人,以多种形式将文学艺术、文化专业、本地文化发展等内容传播给广大干部,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文化素养。

——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基层组织文化的服务能力

一是以基层单位和班组建设为载体,全力开展一个班组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圈。逐渐建立起文化书屋等,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投入,扩大文化广场规模、投放体育器材、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到各基层单位中。二是以基层组织为单位,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以基层党组织为主要领导者,利用基层组织阵地,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演讲征文歌舞比赛等。同时在基层中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道德模范评选、文艺赏析、徒步节、采摘节等,积极探索“文化下基层”的新形式和新途径,组织开展节庆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展示平台。

——培养和引进并重,扶持多能文化人才,着力提升文化人才待遇,提供发展环境,推动本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2篇

近年来,____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艺术创作、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总体情况

20__年10月1日,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对社会正式开放。____县和____市的文化中心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全市10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站,1826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1825个;建成社区文化中心82个,占社区总数的98%。____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____被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____区的电建社区、花园街社区,____区的龙源湖社区和____区的梅苑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二、各项惠民工程实施情况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__年,____市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市(全国仅有5个),孟州市被确定为试点县(全省6个),经过紧张工作,到20__年底,我们超额完成了试点任务,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随后几年,我市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不断对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硬件设备进行上档升级,工程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至20__年底,我市所辖各县市区均建立支中心,并投入使用,在乡村基层网络建设上,全市58个乡镇、44个办事处全部建立乡镇(办事处)服务点,建成村基层服务点1847个,基本形成了机构健全、运转良好的市、县、乡、村四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20__年以来,我们重点对各县市区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使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督导,确保各服务点发挥作用,并对部分基层服务点进行了设备的更新和补充。

(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

“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以充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目的,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原则,让广大农村群众免费观看到优秀的文艺节目。近年来,我市以豫剧和怀梆为主要演出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自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所到之处,均收到了高度的赞誉。20__年至20__年,我市共完成演出任务267场。20__年我市承担演出任务64场,按计划将在11月底前完成。20__年,列入市定十项民生工程内容的“百场演出送基层活动”,由市财政出资40万元,购买100场(戏剧、歌舞各50场)演出送基层,也将在11月底前完成。

(三)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由政府出资,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我市实施始于20__年,20__年建设任务592家于今年9月份完成建设,10月中旬通过省新闻出版局验收。目前,我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992家,实现对行政村的全覆盖。

(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由中央财政拿出资金补助,使每一个乡镇都建设一个达标的综合文化站。我市自20__年以来开始实施,至20__年底全部完成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市58个乡镇都有一座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五)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

我市有公共博物馆(纪念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58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我市于20__年已经全面进行,除博爱县博物馆暂不具备免费开放条件而未能实现免费开放以外,其余各馆均已实行免费开放。

____市博物馆20__年进行了陈展提升,推出文物陈列“山阳瑰宝——____市文物基本陈列”,对社会免费开放,受到各界好评。市群艺馆于20__年元月20日搬入东方红广场东侧原市总工会办公楼,结束建馆以来始终没有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的局面,目前馆内各项公共设施及培训课程已对社会免费开放。20__年10月1日,市图书馆实现对社会试运行。至20__年底,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已基本实现免费开放。

三、文化艺术创作和影剧演出

近年来,全市文艺创作人员共创作不同风格、题材的剧本50余部,创作小戏、小品、曲艺类作品100多个。我市青年剧作家、市艺术研究所所长胡红兵任总编剧的《快乐星球》先后获得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和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三等奖,并在20__年9月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林创作的豫剧《常香玉》,在20__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华大奖”,并获20__年省“五个一工程”特等奖。杨林任编剧的豫剧《女婿》由省豫剧三团搬上舞台,获得20__年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创作的话剧《红旗渠》由省话剧团演出,获20__年省十二届戏剧大赛文华奖和文华剧作奖。杨林继20__年凭剧本《霸王别姬》获“曹禺剧作奖”后,20__年9月凭话剧《红旗渠》再获此奖。剧作家范光创作的电视剧《好人谢延信》获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历次省戏剧大赛中,沁阳市怀剧团演出的怀剧《王东明》、孟州市豫剧团演出的《三迁记》和____市豫剧团演出的《曹谨》、《访帅出征》、《青天泪》、《杨门风云》等先后荣获金奖、银奖、铜奖、“文华剧作奖”、“文华演出奖”、“文华剧目奖”等。

20__年,我市8家国有文艺演出团体全部按要求完成了体制改革任务。其中,市直2家演出团体转企改制,沁阳市怀剧团划转为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另5家县级演出团体撤销。目前,相关后续工作仍在积极开展中。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目前,在我市1092处文物古迹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6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上级别文物6千多件。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66处,复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9处,共计1745处。我市现有10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市 人大教科文卫委共同组织编辑的《怀川记忆——____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成》于20__年初正式出版发行。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也在进行中,我市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项目也已列入文化部候选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共收集普查线索100141条,立项调查3239项,涵盖14大类。20__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在我市众多的馆藏文物中,东汉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温县盟书、修武县夏商时期玉戈、元代杂剧俑、东汉五凤熏炉、四不象铜灯等都属于国家珍贵文物,在满足市民参观的同时,多次出展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国,为提高____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字:图书馆;文化构建;作用

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正演变成为大众日常休闲娱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齐全、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的人群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公平公正的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1 文化构建的含义和作用

构建一词的含义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当今社会,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文化体系,是符合社会发展。

2 图书馆的作用和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图书馆起着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作用,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传递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职能。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存在,对人类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现在,图书馆正作为类似于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等机构存在于社会文化体系当中,推进着社会主义文化构建、文化发展和繁荣。

3 图书馆在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3.1 图书馆是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

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知识中心,它拥有的文献资料多种多样、内容齐全,以纸质、电子文档等多种方式保存。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图书馆,历史将显的不再神秘,先进科学技术将不再显得遥不可及。图书馆发挥着文献资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

3.2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越来越渴求,接受再次教育的期盼日益强烈。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丰富的馆藏和各种媒介,传播先进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帮助群众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民学习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这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年龄、文化层次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4 加强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文化构建中作用最大化

文化构建意味着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促使文化建设成果得以体现,使得文化育人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4.1 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鼓励人民群众阅读

在文化事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设有相应的目标和计划。我们需要扩大图书馆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和图书馆有更方便的接触;增加图书馆文献资料储存,吸引更多的人们走进图书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图书馆的建设提高到和大众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一样的高度来认知,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在实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认识当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根据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措施,制定符合情况并且能满足要求的目标。使图书馆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更多民众能够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权益。

4.2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调整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在当前社会文化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接挑战的关键在于调整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是时展的鲜明特征。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为读者开展优质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效益地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到传统的简单借读工作方式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实际方便群众的各项阅读活动。在做好基本的阅读服务工作的同事,要广泛开展先进的惠民服务活动,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平台。同时,积极营造阅读文化,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加强图书馆建设事业中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为服务工作打下最坚实的基A。

4.3 加强文化共享建设,加大区域间图书馆合作交流

加快图书馆建设步伐、创新服务理念是我们服务好广大群众的基础,但是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仅仅依靠个别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正是在此基础上,国家制定实行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项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报道我们了解到,该工程自启动以来已惠及亿万群众。“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已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作为图书馆从业者,应该坚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扩大文化共享成果。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宗旨,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继续发挥共享工程建设的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设科学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开创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局面,不仅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同时使读者接收到了新知识、新文化、新科学,对提高群众素质,服务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4.4 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数字化、网络化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正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走进图书馆翻阅纸质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图书馆正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严峻挑战。但这种挑战同样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图书馆的发展应积极向数字化、网络化靠拢。如何建设面向用户的、全方位发展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已成为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将极大的增加先进文化的推广力度,更多的文化内容,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阅读者,使他们更快更方便的接收到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识。同时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载体,数字化图书馆平台的建设情况将决定文化共享建设的成果。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构建精品数字资源体系、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等一系列措施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何小萍.浅论高校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2.林斌.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教学研究及新课程改革,2008,(4);

3.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设有序进行

(一)“两馆一中心一台”继续完善

以市文化馆、图书馆、文体中心、广播电视台为龙头的我市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已经形成,发挥了“两馆一中心一台”群文活动、培养文化人才,全民健身、培养体育人才,思想宣传媒体导向的作用。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丰富多彩、快速协调发展。

(二)“六大工程”有序推进

1、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并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两年半来投入1137万元重点完善了设施配套,加强了文化管理人员和文化队伍骨干的辅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了管理服务作用。

2、农家书屋工程:年实现农家书屋在全市183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提前完成了183个行政村的规划任务。年至今新建社区书屋25个,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年至今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个,完成规划任务90个的36%,新建全民健身路径67条,完成规划任务10条的670%。

4、广播“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继续加大“村村响”和“户户通”建设力度,年至今新建广播“村村响”101个,完成规划任务104个的98%。实施“户户通”28600户,完成规划任务43000户的67%。

5、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确保了183个行政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年至今公益电影放映6537.4场,完成年规划任务5490场的119%。

(三)“一个体系”逐步完善

1、城市文体活动广场建设:马木河文化休闲公园、城北文化广场相继建成,进一步满足了城市居民户外文化活动需求。

2、乡镇文体活动广场(含小型剧场)建设:先后有3个乡镇建成3个文体活动广场。不断满足乡镇农民朋友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四)“五个品牌”争创效果明显

1、文学精品品牌。认真组织、协调文学艺术协会、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积极参与文学艺术创造;通过评比、赛事、展览、研讨等活动来调动、支持、鼓励、保护文学艺术创作者积极性;年以来先后获得部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5个。我市表彰优秀文艺作品10件,表彰金额6.3万元。

2、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稳定和壮大社区、企业、校园、村(社)常规文艺队伍和文艺骨干。年以来新建各类常规文艺队伍10支。重点宣传了籍军旅作家陈道斌。打造了乡土农民画家马世明,本土油画家罗布等文艺骨干。

3、日常文化活动品牌。以单位、社团为基础,城乡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为载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重点内容,先后举办了保保节、飞翔节、龙狮灯比赛、农村村级社区文艺调研、迎春长跑、全民健身日等450场次的文体活动,把重大节庆活动、庆典活动和常规性文体活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4、保保节之乡品牌。一是坚持开展保保节民俗特色文化活动,开发利用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启动了保保节争创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以进一步加强保护利用,三是已发掘、挖掘、收集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报市政府审批公布。

5、三星堆文化品牌。围绕三星堆文化,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刊发三星堆文学杂志6期,先后举办歌曲、舞蹈、书画、摄影等比赛展览15场次,推动了文艺创作。

(五)“一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培育和发展城乡业余文体演出队、社会文体社团、义务管理员、体育辅导员、文化新闻市场社会义务监督员等,建设一支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人才并服务于群众的专兼职文体新服务队伍。市文联年3月成功换届,各专业协会积极开展活动,我局先后举办了各类文化人才培训10期,各类体育人才培训12期,文化新闻市场培训18期。

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苗子计划,实行体教结合,抓好抓实业余训练,培养一批新生代的体育后备人才,两年多来,我市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省级赛事银牌2枚,铜牌3枚,级赛事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13枚。

二、文化产业稳步推进,文化消费多样性日益形成

(一)以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为重点内容的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得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实体,两年多来,新建文化娱乐市场经营户30家,兴建包装印刷企业15家。逐步形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格局,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以文体中心为全市体育产业发展重点,争取资金、项目,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探索社会资金投入、人才参与、开发服务项目和服务管理,构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为主体、部分项目成本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网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先后进入文体中心开发服务项目,以成本消费模式服务运行。两年多来体彩销售达到4700余万元,名列市各县市区前茅。

(三)以电视台、广电网络分公司为广电产业重点,加大技术改造,提供高清画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增加了收视群体。

(四)两年多来,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服务产业发展速度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协调发展,实现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及其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亿元,实现规划任务(2.56亿元)的55%。

三、问题、原因及措施

主要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村级、社区对体育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需求量的增加。

文化事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现状;问题;对策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以非营利性为主要特点的公益文化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为主要任务。公益性文化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面发展文化事业是首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则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五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之首。

2.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2.1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现状

2.1.1 投资总量

总体而言,北京市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的投资最高值达到18.2亿,随后两年有所下降,但与2008年之前相比较,总体仍处上升态势。2010年投资达16.1亿,约是2002年投资的5倍。

2.1.2 人均文化事业费

首先,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在2007、2008及2010年位列全国第一。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82.4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见图1)

其次,从北京市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1年的25元提高到2010年的82.44元,增幅达229.77%。(见图2)仅“十一五”期间北京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就达73.44元,年均增幅达到19.17%,高于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增速0.34个百分点。

图1 2010年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相关数据整理

图2 2001-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及排行

数据来源:2001-201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资料数据整理

2.2 公益性文化事业场馆的发展现状――以博物馆为例

据统计,北京地区现有注册博物馆156家,包括部级、市属、区属以及民办、行业博物馆等在内,仅次于伦敦,居世界第二,并且有46座已经免费对社会开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门类较为齐全,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名列前茅。人均享有博物馆的指数已达到100000: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700000:1的比值。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前,北京只有各型各类博物馆14座,市属的仅5座,而且多为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馆,呈现出数量稀少、类型单一、发展迟缓的基本态势。进入90年代后,博物馆以平均每年注册3-4座的速度不断发展。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迎来了博物馆建设的高峰期。大馆、新馆建设势头强劲,部分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一批批行业馆、企业馆纷纷通过注册,对社会开放。2007年博物馆年注册量已达到8座,2008年注册博物馆7座。这样的发展速度,国内其他省市远远不及。

为与博物馆的发展数量相匹配,博物馆的门类也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地区博物馆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军事三大类,到2008年博物馆的门类已涵盖了历史、自然、军事、科技、天文、航天、文化、艺术、宗教、民俗、建筑、通讯、机车、铁路、名人纪念馆等数十个门类。另外,随着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广泛关注,依托首都的地缘优势,借助奥运的契机,北京的博物馆在国家投资建设大型骨干博物馆的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古建筑多、流散文物多以及各行业、企业总部在京的优势,以北京地区特色为专题、专业博物馆不断涌现,公民兴办博物馆的热情及其独到的收藏视角,使得北京市民办博物馆成为公立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2.3 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现状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编制,由政府通过隶属关系直接管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进行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人员总和。人才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统计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北京市文化行业还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数量都明显减少。

2003年,北京市文化行业共有产业机构3436个,从业人员34399人。截至2010年底,机构数量下降至2453个,从业人员缩减为28834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文化行业产业机构的数量减少了983个,从业人数下降了5565人,降幅分别达到28.6%和16.8%。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北京公益文化事业中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已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3.问题

3.1 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北京市的投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市对文化事业的投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投资增幅难以提高和社会资金融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是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3.2 公益性文化事业专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从业人员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的流失,二是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造成这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由于行业管理的需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范围的不断调整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使得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挑战。

第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扶持。目前的局面是,政府财政投入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社会力量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渠道并不通畅。这种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必然导致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第三,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完善的人事管理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博物馆有国立和私立之分,但都坚持公益性社会事业的属性。在人事管理方面,美国博物馆十分重视合理使用人才,注意员工素质的提高,强调敬业精神,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对策

4.1 从投资方面来讲

4.1.1 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促使了公众消费文化和参与文化创造的诉求急剧上升,这要求政府要尽快调整投入结构、改革投入方式,重点扶持具有广大诉求的项目,解决投入不平衡的问题。

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国家继续要保证经费的充足;对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应区别情况通过相应的财政补助予以扶持。

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政策和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保持政府在总体上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北京市还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政府每年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比例法定化,并严格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

4.1.2 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在对公益性文化投资方面,一方面应该强调政府增加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还应该放宽准入限制,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确立一个多方筹资、全民共建的原则,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1)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拓展资金来源

国际上通常将从事提供社会公益性产品和服务,又不属于政府、企业的组织称作非营利组织。相对于政府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功能而言,非营利组织的介入有利于壮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资金来源。

(2)增加公益性文化的自营性收入以获取更多发展资金

公益性文化机构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非不能营利,所得的营利收入只要是用于发展事业,而不是为私人所有即保持了其公益性的本质。事实上,在发达国家,通过提高非营利性机构的自营收入来增加发展资本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而对于北京市的公益性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

4.2 从公益性事业专有人才方面来讲。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构筑人才的平台。为解决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掌握人才流动规律,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利用人才储备中心大力引进国内乃至国外的优秀文化人才。政府应当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全市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数据库,从总量、规模、宏观布局、层次结构等方面对人才进行总体规划。

第二,要加快北京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择人,因人施用,绩效挂钩,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严格控制行政人员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考核制度。

第三,学习国外人事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从工资、奖金、表彰等入手,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朝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

[2]韩永进.中国文化产业近十年发展之路回眸[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