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生产培训课

安全生产培训课

安全生产培训课

安全生产培训课范文第1篇

一、传统安全培训存在的“五不”症结

“弊病一”:培训模式不实用。九龙矿安全培训沿袭了传统的安全培训,技术人员在台上讲,员工在台下听,单向灌输、强力灌输,与生产实际脱钩,实际操作中对隐患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却跟不上,培训流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造成“学”与“用”“两张皮”现象,不利于安全生产。

“弊病二”:培训效果不好。煤矿生产作业区远、劳动强度大,职工从入井到升井一般都能达到十余个小时,且由于职工升井时间不一,早来的不愿等,晚来的没有吃饭,饿着肚子不愿听,在疲惫、饥饿状态下继续培训,安全培训成为了一种煎熬,形成了人在教室心在外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不可能好。

“弊病三”:师资质量不高。由于培训教师是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平时跟班、值班、下井,工作很忙,培训给技术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造成技术员备课仓促,讲课照本宣科或简单出几个题,流于形式、穷于应付。

“弊病四”:培训率不高。由于培训是在疲劳状态下进行的,属义务和强制性的,日积月累,职工对参加培训形成了本能的反感,往往存在“给你学习”、“给你培训”的错误认识。所以,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些职工以家中有事或各种理由请假,有些则以第二天休息为由不到,还有的以落点为由故意晚升井,或升井后吃饭、转圈不按时到会,迟到旷课者比比皆是,培训率不高。

“弊病五”:强制培训与员工权益不符。就煤矿企业而言,安全培训不仅是员工的一项权利,更是一项福利。但是,在饥饿、疲劳状态下强制培训,不符合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和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原则。如果放松培训、减少培训或不培训,不仅上级的精神得不到传达贯彻,员工的“知情权”和“受教育权”不但得不到保护,而且员工的福利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存在员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强制培训之间的矛盾。

二、解决传统培训症结的“五法”

针对上述“五不”症结,我们坚持从“以人为本”出发,创新推出了“21+1”培训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在每月出勤21个班的基础上,一线员工每月集中一天时间,进行不低于8个课时的脱产培训、带薪培训。变员工升井后疲劳状态下强制培训为脱产培训,变义务培训为带薪培训,这样就在强制培训、义务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与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第一,分工种培训,确保全员培训。一线员工采取联合培训方式。对于生产主体的一线员工,将回采、开掘、机电等专业相同的单位,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相对统一的特点,采取相同专业单位联合“上大课”培训的方法,统一内容、统一备课、统一考试,每月双日培训,每次每单位派同类工种10—13人参加培训,每个学习日人员控制在50人左右,每个单位的讲课人员每月承担3—4次讲课任务,做到了培训生产两不误。

第二,脱产带薪培训,确保培训时间。一线员工在保证月度出勤的前提下,每月集中一天时间,进行不低于8个课时的脱产培训、带薪培训。每个单位集中6—8天进行培训,讲课时间6个课时,考试时间2个课时。为每位员工固定了培训日,让每位员工知道自己哪一天培训,班队长据此对出勤进行合理安排,做到生产、培训两不误。

第三,采取灵活方法,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式互动法、现身说教法、实物教学法等。在讲课方法上既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实效性,又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

第四,扩展培训内容,全面提升素质。培训内容由规定的内容扩展到法律法规、矿规矿纪、治安防范、形势和任务;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规程措施、质量标准化、机电管理、一通三防知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工伤急救等涉及到关系员工切身利益和素质提高的各个方面。

第五,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实操能力。为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成立了两大实训基地,即“九龙矿电器实训基地”、“九龙矿机械实训基地”;提出两大项实训内容,一是以各类开关、电机实训为主,二是以凿岩机、采煤机、综掘机等机械设备实训为主。实现了从安全培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向以实物教学、实际操作为主转变,有效提高了职工正规操作水平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效果评价

第一,“21+1”带薪脱产培训模式,增强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第二,改变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单向灌输模式,技师、班组长、优秀员工都可以上台讲课,安全培训生动活泼,员工入耳、入脑、入心。

安全生产培训课范文第2篇

以学员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为立足点以提高项目经理安全管理能力类的培训为例,三分之二的学员安全管理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对安全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正是这种认识同时阻碍了对于安全及事故规律的认识和升华,随着煤矿或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他们原先粗放型的安全管理能力显得不足,新技术、新工法、新生产方式的变革都造成安全生产观念、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全方位的变革。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1)胜任能力项目整合(2)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确定。(3)模块设计与模块目标确定。(4)课程内容确定。(5)教学方法选择

岗位胜任能力项目整合

岗位胜任能力项目是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而整合岗位胜任能力项目是培训课程设计的前提。安全技术培训课程设计就是通过各种胜任能力项目的整合,形成若干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进而根据这些集合设计相应的课程,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培训目标。各种胜任能力项目整合得是否恰当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所设计的培训课程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的确定

1课程设计煤矿安全培训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同,除要求参训学员有较强的职业应用能力外,还应有事故应变能力。所以课程设计体现安全培训的职业定向性和技能性的同时,还需要体现综合性。一般而言,培训课程对应于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即根据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设计培训课程,一项集合设计一门培训课程。

2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确定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课程模块设置是否恰当。课程目标要体现胜任能力的实现和教学可操作性。一般而言,可根据每门课程所对应的胜任能力项目确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每项课程目标具有相对独立性。

3煤炭行业背景模块设计与模块目标确定模块目标是对参训学员经过本模块的学习后能做什么,也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模块目标确定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该模块及其课程的培训效果模块设计要突出行业背景,突出煤炭行业应用型、技能型、实践性。

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主要考虑工作岗位、岗位职能、每一模块需求缺口。根据不同培训学员类型不同,模块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知识补充及更新型”“技能提高型”“观念转变型”。针对每一培训模块,要根据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及内容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环节,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比如针对项目经理安全管理能力的胜任项目的培训,安全法律法规模块、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模块,安全管理理念模块,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模块、安全文化及安全心理模块。这提高胜任项目综合能力。

安全生产培训课范文第3篇

一、产生背景

1、现状调查

平煤集团一矿,年产原煤400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现代化生产矿井。平煤一矿职教中心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得了国家三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非煤产业三级安全培训基地的资质,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得知,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靠原来的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作为煤矿企业是要以生产为主,如果职工都去参加培训了,必然影响生产。另一方面:职工参加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是国家法律所规定。

2、原因分析

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将产生培训与生产矛盾的几种重要因素进行确认如下:

(1)培训与生产矛盾突出原因之一,是培训模式落

后。经过对2003年――2005年的培训模式调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普通教育模式,随着培训人数的增加,生产与培训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

教学为主,学员到校参加脱产培训,教师课堂上讲课,学员坐在教室听。教学形式枯燥无味,加上学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有都有生产任务在身,造成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不理想。

(3)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广泛。缺少现代化教学设

施,如:电话教学设备,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没有运用,造成培训覆盖面小,培训空间也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培训时间也只限于在校学习的时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以上几点是造成工学矛盾的主要因素。那么是不是能找到一种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让职工按时参加安全资格培训的办法那?针对造成工学矛盾的原因,我们认为: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规模,实施全方位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能力和效果,才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概念和内涵

以往的安全技术培训模式是从普通教育模式嫁接过来的,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如果完全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必然有不适应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先天不足,煤矿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更是如此。普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普遍经过系统的师资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对象都是青少年和儿童,他们记忆力强,教学理论性强,学习内容都是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时安排全国统一,学习时间也是固定化、程式化的。而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师来源大多是从生产一线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资专业培训,缺乏教学技巧,在培训教学岗位时间长了,脱离生产一线,所掌握的知识往往落后于生产实际,培训教材也很难适应企业生产的实际,学习对象都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记忆力也不能和少年儿童相比,又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在身。很难安下心来坐在教室学习,因此,学习效果和质量也难以保障,平煤一矿是一个特大型矿井,有井下生产人员6200多人,按照有关规定大多数职工必须参加安全资格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无论是从培训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都难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内容和做法

1、全方位培训主要包括内容:

(1)、送教下队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把如:皮带队、运输队、放炮队等这一类工种集中的单位,采取送教下队的方式,如:安全资格复训,把教学大纲规定的36课时分解到一天1.5课时,利用基层单位每天的班前会和班后会讲课,这样原来需要一个星期36课时的教学就分解成一个月每天1.5课时,每天同一教学内容讲三遍,一个工作日下来所有职工都能参加学习,在管理上同在校教学管理一样,选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下到基层单位,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教学教学大纲规定和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学、管理和考核。虽然教学周期长了,但可以同时对很多基层单位进行复训,这种方法基本上能解决培训与生产的矛盾。

(2)、集中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那些分散到各单位的工种集中起来到职教中心参加复训,如:井下电钳工、采煤机司机、支架工等这一类工种,大多数基层单位都有,每个单位抽出几人参加集中培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3)、网上远程教学方法。为了确保送教下队和集中教学的培训效果和质量不受影响,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平煤一矿局域网这一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平煤一矿早就建立了局域网,各基层单位都能随时上网,一矿职教中心在一矿网站上开辟了职教之窗栏目,把安全资格培训内容,制成教学课件,在网上定期。

(4)、电视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矿电视站,把安全资格培训内容制成电教片,相同内容每天分三次播放,使全部职工在不同时间段都能观看。

2、提高培训能力。

(1)、增加能容纳180人的电话教学教室一个。加上原有能容纳80人的电话教学教室一个,使同时参加电化教学能力规模达到260人。

(2)、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基层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一矿职教中心的兼职教室,弥补专职教师人员的不足,使教师队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

四、实施

1、送教下队,采取送教下队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搬到基层,在安全资格复训中,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每期36课时分解到每天1.5课时,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使职工按时参加了复训。2006年7月――2007年11月共下队送教36期1296课时,培训职工4380人。

2、集中教学的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006年5月――2007年11月,采用集中教学方法,共开办各类安全资格培训班31期,培训职工1426人。

3、网上教学,2006年7月~2007年11月以来,一矿职教中心年在一矿局域网站上通过职教之窗栏目。安全资格培训(复训)课件50多件。安全技术培训覆盖了一矿部分生产单位,区域和家属区域,无论在培训的时间上和空间上,还是在培训内容上,基本上满足了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的需要,特别是对正在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更多的学习技术知识的空间和时间。

4、电视教学。2006年6月~2007年11月以来,一矿职教中心通过一矿电视站,共播放煤矿安全知识电教片《井下电钳工》,《采掘班组长》、《机运班组长》等安全培训知识电教片36套。有效的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深受职工的欢迎。

5、装备电化教学教室。2007年1元月一矿职教中心装备了能容纳50人的电化教学室会议。2007年11月底,职教中心以对原有能容纳80人的电化教学教室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对原有的能容纳180人的普通教室,进行了电化教学设施的装备。使同时能上电化教学总能力达到310人。基本上满足了开展电化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扩大了教学规模。

五、效果检查

从统计中看出,2007年培训人数为4343人。由于这期间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生产人员安全资格证书进入复训期,另有有很多职工又兼职其他工种,持双证甚至三个资格证上岗),因此培训人数远远大干2006年以前的人数。但是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有效的缓解培训与生产的矛盾。

1、开展安全资格培训工作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平煤一矿做为部级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施行全方位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推动平煤集团其他单位开展安全资格培训起到了师范借鉴作用。

安全生产培训课范文第4篇

中心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结合生产一线队伍生产施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使培训工作在基层得到较好的落实。在培训时间上,坚持了“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脱产与在岗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岗位练兵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采取因人、因工种施教的方法,根据学员不同的工种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员工工学习不习惯,自觉性差的问题,在授课前,对员工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登记建档,同时还要注重学前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普及安全知识,强化资质取证,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对技术要求高的压力容器、电工、金属焊接等工种,以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主,增强安全意识为辅。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将工作原理,操作技能等问题讲清、讲细,让学员理解学会,对登高架设等技术要求不高,而对责任心要求强的工种,应以增强责任感和安全防范能力为主。在授课中应以列举典型事故案例为主进行讲解。

3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强化劳动安全

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坚持教学“三级职责”和质量管理“三级审核”制度。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培训项目负责人、教学组织负责人、任课教师三级职责,细化三级经济责任考核指标,用经济杠杆促使责任的落实。同时,实行培训现场教学、培训资料收集、培训质量抽检三级管理审核制度,以此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训项目设计、教学方案、项目实施、学员资料、教材发放、试卷管理等教学、档案资料的录取、移交及办理操作证的整个管理程序,进行流程化运作,程序化管理,有效杜绝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4创建培训模式,突出油田特色,质量效果双赢

安全生产培训课范文第5篇

据了解,为了做好这次培训,福州市辖区各县(市)区安监局也做了大量工作。连江县安监局黄志明局长在办班前多次打电话给市协会,发现个别企业人头不落实亲自打电话跟踪,确保该县按通知要求全部到课;晋安区安监局陈传仁局长多次询问该区企业法人代表参加培训情况,并加大力度多通知五家大型、重点企业老总报名参加,确保该区超额完成听课任务;长乐市安监局吴生瑜局长专门把参加培训的老总集中起来做了动员,要求培训人员准时参加培训。在福州市安监系统,大家普遍认为:搞好企业法人代表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安监系统履行政府监管监察职能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政府和企业二个主体责任落实的有效途径。

然而,令福州市安监局所有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部分企业居然并不“领情”。培训当日,有些企业老总却始终没有露面,有些干脆派副总或者秘书来参加,更有甚者,签完到,不一会儿,便“溜之大吉”。即便来参加的,有些也是懒懒散散,无精打采。8时30分,原定培训的开始时间,一切准备就绪,但是。仍有一些参训人员未见“踪影”,陆陆续续还有人不紧不慢地进场。十分钟后,培训才正式开始。在上课的过程中,尽管一些企业负责人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做着笔记,然而,仍有个别参训人员漫不经心,有的没将手机铃声关闭,在课堂上就接起电话。有的还与熟人寒暄,俨然把培训当成了“茶话会”、“恳谈会”。这是因为授课老师水平不佳,课程枯燥,参训人员听之乏味吗?

事实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学员都反映,授课的福建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彭爱华老师,讲解生动;她围绕企业如何知险、防险、避险,实例丰富,福州市安全生产协会秘书长陈立新老师则结合自己几十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讲了目前安全生产的形势与对策,企业如何排查、治理、防控隐患讲解到位,实用性强。一天的课程,虽然短暂但内容却丰富而精彩。

那么,参训人员为何会如此怠慢该次培训呢?这也许与长期以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密切相关。“抓安全不如抓生产,出了事故纯属运气不好”这就是很多企业鼠目寸光的看法,“错误的价值观是当前安全生产最大隐患”,而这次培训的目的也恰恰就在于要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补课”,要解决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福州市安监局认识到了这点,并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福州市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爱国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企业显然是不满的。在培训前的动员讲话上,程爱国推心置腹、开门见山地谈了自身感受,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严肃地强调:“谁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就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法人代表人、负责人。法律离各位老总有多远呢?我们不可能把生产经营权交给安全意识淡薄、无视职工生命、健康,没有受过安全培训的人来做。出了事故,再托关系开后门,晚了。我们和协会一起举办这期培训班,是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政府履行监管主体责任为企业服务宗旨决定的,参加培训也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构建一个市局、协会和企业家沟通、交流、共享、双赢的平台,然而今天我看到的多是些陌生的面孔,到会的并不都是企业法人、负责人,这些我会后会要求各地安监局落实,凡是要求参加而没有参加的企业,一律要补训……”

而后,程爱国又支出一招。在全体参训人员面前,他给福州市安全生产执法支队长林锦瑞布置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今天有些企业的法人没有来,想必是觉得自己的企业安全工作已经做到位了,那么我们就叫执法支队到你们的企业去看一看,到底到位了没有,希望在坐的回去互相转告。”也许,这些话并不能警醒企业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在第一期培训结束后,程爱国还就第一期培训班存在的不足给辖区各县(市)区安监局领导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