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贵州省遵义市 特殊幼儿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17-02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特殊幼儿是特殊教育的最早对象,虽然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相比存在特殊性,但关注特殊幼儿教育,对在“起跑线”上特殊幼儿的后期发展、对教育本身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见,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笔者从贵州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获悉,今年开始启动特殊教育三年(2014年~2016年)提升计划。意在以此推进省内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大力推进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与力度,切实保障特殊孩子享有和普通孩子同样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贵州省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此,把在贵州省内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有代表性的遵义市作为一个参考点,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特殊幼儿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在具体查找与分析后可进一步探究出贵州省在特殊幼儿教育方面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整个贵州省各个地区的特殊教育都已得到重视,在国家重视和经济的帮助下,特殊学校对特殊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还是存在师资力量缺乏、人们对特殊教育认识不清、学校教育方法不当、特殊幼儿入学择校难、过于依赖家庭教育等问题。据此有的放矢地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对策,谋求贵州省特殊幼儿教育长期的发展之道是当务之急,所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大力培养特殊师资力量

特殊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一直达不到要求,总体呈现求大于供,而且是非常缺乏之态。

各种特殊幼儿学校、特殊幼儿班级的开创,规模的扩大,定能解决多数特殊幼儿入学难的问题。学校有了,为了扩充师资力量,大量的幼儿教师被培养,但只是普通幼儿教师的增多是不能满足全部教学需要的,因为特殊幼儿需要更有耐心、有专业知识、有特殊技巧的教师来陪伴和帮助他们。所以,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师范学校重视特殊教育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化的特殊教师以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是解决特殊教师师资短缺的根本之道。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存在于普通班级中,所以普通幼儿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通过专业的培训具备一些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这需要幼儿教师与学校共同努力来完成。

二 教育方法的转变

教师是在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如果教师有正确和适合的教育方法,对特殊幼儿的后期效益也不可限量。比如关注特殊幼儿的因材施教,用心去发现、挖掘幼儿各种特殊潜能的力度;教师要意识到特殊幼儿虽然有不同的特殊之处,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或不能培养出优点(过人之处)。要增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增加心灵的安慰与辅导。教师要清楚多数特殊幼儿内心深处都有自卑感和压抑感无处诉说与表达,虽然他们还是小孩,但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从特殊幼儿的年龄出发,考虑对其最实用的东西,基础生活技能的教学不可少,可能有些人认为这些在家里父母都可以教会,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都会比较溺爱更不要说是特殊幼儿了,大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代劳”。在学校教师有组织、有纪律地教幼儿如何去正确发音能更清楚说话或用口语、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爱惜粮食,吃饭不能浪费;自己想要拿东西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要求和鼓励特殊幼儿自己去做,通过这些简单的行动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学校是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地方,是获取知识的殿堂,但不代表学校里的课程非要以语文、数学等常见学科为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一些传统的课程对特殊幼儿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适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才能产生有用的效果,让幼儿获得改变,从而真正地帮助幼儿,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作用。

三 增加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

人们对特殊幼儿、特殊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社会上每一个人对特殊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对特殊教育的看法,可以利用传媒力量,甚至人口相传的方式,加强特殊教育的有益宣传,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特殊教育的开展会带来什么?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改变人们对它的错误看法与想法。这样使一般人可能自觉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在学校,由于学习人群的年龄层次不同,所以社会上有许多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学校机构,如公办、私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学校实施特殊教育的宣传都可收到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效果,因为任何一间普通的学校都有可能接收特殊学生,在校的学生、教师、学生的家长了解特殊教育后可以改变他们对特殊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无形中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获得许多支持与帮助。大学生是经过几年学习就要选择工作岗位的庞大人群,通过大力宣传、开展特殊教育专题讲座、举行特殊教育公益活动、发起亲身特教体验活动等来让他们切身体会特殊教育存在的意义,也为后期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壮大积累下更多的基础

四 增加特殊幼儿学校建设

学校是接收学生的地方,学校直接影响接收学生的多少,对特殊幼儿也如此。现在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大力地扩大规模,为更多的幼儿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各地区的学前教育学校(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在迅速地增加。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发展,结合国家政策与民间资金而共同为学前教育带来更大的成就、更广的前景、更深的影响,使更多幼儿获得进入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下,提出并带动“特殊学前教育”随之开展,无疑是最佳时机。当然,就如做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般,特殊幼儿教育需要在各方面共同配合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进行。国家的政策支持、当地政府部门的关心、有心民间企业家的资金帮助等,大力在各地区发展特殊幼儿教育事业,把特殊幼儿作为特殊中的特殊来看待,针对当地实际状况增设“特殊幼儿园”,使特殊幼儿园就如特殊学校一样更具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等特点,拥有这样的环境对特殊幼儿的发展非常有利。

但特殊幼儿园的开设到目前基本上还没实现。把特殊幼儿作为特殊中的普通来看待,现在许多省市都会设立专门的特殊学校,可不是每个特殊学校里都包括学前教育,所以在特殊学校内增加特殊学前教育这个年级,对解决特殊幼儿入学问题无疑是另一个办法。把特殊幼儿作为普通中的特殊来看待,和谐社会的今天,许多人倡导以回归主流这一方式来完成对特殊幼儿实施最早期教育的使命,把特殊幼儿放在普通学校进入普通班级学习,多与普通幼儿接触交流,帮助特殊幼儿进步,这是让特殊幼儿接受教育进入学校的最常用方法。有了这样的几种学校,特殊幼儿上学就多了选择性。特殊幼儿择校难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幼儿自身特殊的类型不同、情况不同来选择适合的学校无疑是最好的;轻度障碍的幼儿多可选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他情况比较严重的幼儿可选择进入有针对性的特殊学校。此外,同步对落后地区的特殊教育进行有力扶持,家庭困难者给予补助,使特殊幼儿在受教育上的公平待遇等方面得到加强。

五 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

家长对特殊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特殊幼儿教育具有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没有想到用正规的教育帮助这些特殊幼儿。

每一个拥有特殊幼儿的家庭都会为孩子犯愁,有的在想孩子的现在怎么办?有的在想孩子的将来怎么办?所以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现在着想,选择将特殊幼儿放在家中,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便实施全方位的保护与教育。这种过度依赖家庭的保护与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父母可保护他们一时,但无法陪伴一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考虑特殊幼儿自身的特殊性,父母更应全面和长远地思考问题,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不管是在特殊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它们都具有健全的教育系统、专业教师及合适的环境,能让特殊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会交流、学会面对,学会一些在家中学不到的,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想问题的方法很多,那些有诸多顾虑而没有把特殊幼儿送入学校的父母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多了一群人来帮助自己,学校的正规教育下再加上家庭的辅助教育。父母应多去了解特殊教育、多去学习特殊教育的方法,知道需要什么、避免什么;多和有经验的教师沟通交流,知道什么是重心,及时了解幼儿在校情况,对学校没有很好调节的问题,父母在家中应做补充教育与疏导。在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共同配合下,融合教育,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范文第2篇

――据新华社2014年7月29日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7月28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本科教育要稳定规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研究生教育要从严从紧、保持稳定,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从学校自身来说,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在国家宏观布局上,要更加注重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适时统筹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完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区域布局。

――不久前,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称,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他指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够协调的问题,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虽然远高于普通学校,但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高、经费筹措能力差等现实情况,亟需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运转水平。按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从2014年起,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标准要达到4000元,2016年要达到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调整后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约为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调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体现出国家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此举将有助于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保障水平。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最近,财政部、教育部下达了2014年特殊教育补助经费4.1亿元,是2013年0.55亿元的7.5倍。这笔资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国家在发展特殊教育方面还有哪些投入措施?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殊学校教师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 职初期 组织管理

[作者简介]李颖(1977-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38)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76-02

一、特校教师职业生涯初期发展的组织意义

特校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职业成熟、寻求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一般生活发展和特殊性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后者是职业生涯发展最主要的内涵,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及自我实现,对学校组织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l)指出,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和职业离岗期八个阶段。其中职初期一般指进入职业岗位的3~5年内,在特殊学校中处于职初期的不仅包括刚从特教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还包括从其他专业、学校转而从事特教工作并且时间不长的教师。

(一)职初期发展影响特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职初期是特校教师形成职业倾向,决定其是否终身从事该职业的关键时期。美国教育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处于职初期的教师面临复杂而繁重的发展任务――适应工作环境、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等。新教师依据这些工作表现对自身的能力、需求以及价值观等进行反思,权衡自身与该职业是否匹配。如果在这一阶段遭受比较多的挫折或是没有取得期望的结果,很多教师会离开教职。一项对于美国特殊学校教师的调查发现,特教领域中年轻以及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率较高。新入职的特校教师,将有29%的人在工作的头三年离开特教领域,到工作的头5年里将有39%的教师离开这个领域,这比普通学校的师资流失率要高近两倍。①这种状况与很多职初期教师没能正确预期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关系紧密。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旦成功渡过职初期,教师将会进入极具热情的能力建构期,走向稳定。

(二)职初期发展影响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水平及可持续发展

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且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过程,职初期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特校教师在职初期的摸索和尝试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专业工作模式,教师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运用这套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人际交往等活动。无论其有效性如何,该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根本改变,这也就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效能。除了具体的工作模式外,职初期所形成的专业工作理念对新教师的后续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如对特殊教育工作、特殊儿童客观而深刻的认识既能有效降低“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的破坏性,也能让教师学会考虑什么是特殊儿童需要的教育,从而推进教师为提供这样的教育不断寻求专业成长。

二、特校教师职初期发展需求分析

(一)适应工作环境

1.熟悉任职学校环境。处于职初期的教师需要尽快了解特殊学校组织的机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尽量避免出现不当行为;另一方面新教师在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找到相关部门获得支持,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新教师还要熟悉学校文化,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了解学校所在学区、社区环境。新教师要更快地融入工作,还需要理解学校所在学区里关于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服务,认识学区里相关机构中负责特殊教育事宜的人员;了解该社区的地理、人文环境,掌握社区中各种特殊教育资源及分布等。

3.掌握有关现实岗位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对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评估、特殊儿童家庭情况、曾经的教育教学经历等。

(二)初步形成特殊教育专业理念系统

1.在实践中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在职前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课堂、教材、见习、实习等渠道获得了有关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的一些见解,但这始终是一种隔着玻璃旁观的认知。只有正式进入职业以后,他们才能真正以教师的身份去感知与理解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也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同特殊教育这个职业的社会发展意义,清楚地认识到该职业存在的社会地位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发展窘境以及工作内容繁杂、成就感欠缺等实际工作现状,有效抵御严重的“现实冲击”,避免特校教师流失。

2.逐步树立专业理想。专业理想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强大动力。专业理想一经确立,能够让教师对特殊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困难的境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并献身于特教事业。投身于一个职业凭借的并不是一腔热情而是藉由深刻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产生的认同以及对前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职初期帮助特校教师认清职业、树立理想是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终身成长的重要举措。

3.形成积极的专业自我,确定职业锚。薛恩认为职业早期通过与组织的互动,雇员形成了职业自我,他将之称为“职业锚”。“职业锚”包括“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成功为基础)、“自省的动机和需要”(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诊断的机会)以及“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遇为基础)②。同样特校教师的专业自我也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特殊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教师认为该工作情境使他遭受失败、不能满足其需要或是价值观上难以融合,他就会转而寻求其他更加合适的职业。因此,在职初期通过特殊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帮助教师取得职业的成功能够引导他们将职业“锚”深深扎在特教领域里,从而起到稳定特校教师队伍的作用。

(三)获得胜任特教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逐渐胜任职业角色的过程。特校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是监护人、诊断者、教育教学者、管理者;对同事而言,他们是合作者、促进者等等。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特校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适应教学者的工作角色,并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满足安全、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之后他们才能慢慢拓展、适应多种角色,并处理好不同角色间的冲突。一项对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需要的调查显示:在专业知识类课程方面,高级和一级职称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宽以及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需求更大一些,而无职称教师(绝大部分处于职初期)对任教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需求更大一些;在技能培训方面,除提高特殊儿童诊断评估技能是大多数教师的共同需求外,无职称教师对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学习指导技能有较大的需求。③

三、特校教师职初期发展的组织管理对策

职业生涯发展受到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影响。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成人发展阶段、个性特征、爱好等。组织环境因素则包含特教专业的社会地位、任教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等。国外实证研究表明,任教学校是比受教学校更具重要影响的教师职业社会化机构,任教学校的校长、同事及学生都是教师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群体的职业亚文化与教师的职业社会化之间具有密切关系。④

(一)明确的规章制度

任何能减少新教师不确定感的策略,都可以增加他们的专业生活稳定性。特殊学校可以将教学一般流程、管理程序、课程内容、各部门职责等信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职初期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工作程序,知道什么该做,该怎么做,极大地满足其安全需要。

(二)支持性的管理风格

1.提供入职培训。这一举措能让新教师尽快成为学校的一员,鼓励新教师获得优异成绩,帮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等。加利福尼亚大学新教师中心2001年的调查研究表明,1992~1993学年进入“SCNTP”(The Santa Cruz New Teacher Project,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的新教师94%的人在2000年依然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其中12%的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流失率非常低,远高于全美教师保持率(50%)。⑤

2.合理分配任务。职初期的教师专业能力方面与资深教师相比有很大差距,面对同样的任务难免手足无措。因此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限定新教师的教学职责,保证任务适当;同时降低任务难度,如把新教师无法有效应付的特殊学生安排给更有经验的教师管教。任务分配合理则新教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专业成长。

3.促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特殊学校无职称教师(职初期教师)对导师导学、同行交流有较大需求,⑥可以采用导师制,请有经验的教师和新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帮助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担当起新任教师的角色示范,促进新教师在特殊儿童的教育、管理、评价以及与家长的合作各方面能力发展。帮助新教师内化特殊教育价值观、促进专业意识发展。还可以成立新任教师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解决共性问题。新任教师之间也可互相交流、促进反思。

4.及时提供反馈。对于新任特校教师来说,获得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效果,提高其专业发展效率。教师们需要获得的反馈主要来自特殊儿童、家长、同事以及学校管理者。

(三)提供专业学习机会

我国特殊学校教师普遍专业化程度不高,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大。根据王辉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被调查的2023名江苏省特殊学校教师中,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共1404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仅619名。⑦江苏省是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特殊学校师资的教育背景情况尚且如此,一些欠发达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些教师亟须通过一定系统的专业学习机会来建构特殊教育的素质结构,这项工作仅通过校本培训是无法完成的。而与相关高校一起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采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注释]

①秦立霞,栗洪武.美国特殊教育教师流失状况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7):66.

②(美)E.H.施恩.职业锚理论[J].中国人才,2002(9):25.

③⑥田寅生,方俊明.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58,74.

④(美)班克斯.教育社会学[M].林清江,译.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78:287.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范文第4篇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来源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和职业前经验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中,也体现在个人素质和管理、合作、研究等方面,分为必备、应有、可能三个层次。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非教学工作和生活都有明显影响,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育方案和专业发展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 特殊素质 来源 影响

裴云,男,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王子虎,男,山西省太原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王鹃,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为什么要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

在研制《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提出哪些特殊的要求。这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及其培养者、管理者、研究者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素质的大量研究都主要关注一般素质,很少关注特质。关注特质的文献大多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素质方面应该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在教学知识方面应该有特殊的学科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更强的德育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有“更强的德育为先的育人观”②。

总体而言,目前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研究很不够,在认识上存在着忽视、窄化、泛化等很多问题。对教师特质认识不清楚,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从概念、来源、内容、影响等方面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进行了探讨,希望增进相关教师和管理者在这方面的认识。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

“特质”一词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有不同的含义。在本文中用于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研究,是指某个学科(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积极性的特殊素质。

学科教师的特质是必然存在的。每个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不同,教学方式也有不同之处,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但是学科教师的特质也是有限的,因为所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目标和内容上也有相同之处,不能因为强调特质而泛化特质。而且学科教师的特质是多层次的,因为学科的特殊性在教育工作的不同方面有不同表现。为了避免忽视、窄化、泛化等错误倾向,更好地确定学科教师的特质,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A.必备特质:其他学科教师没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有紧密、直接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教学领域。

B.应有特质: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应该更强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有直接联系,但是不紧密,主要体现在非教学领域的观念和知识维度。

C.可能特质: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可能较强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没有直接联系,或只有少量间接联系,主要体现在非教学领域的能力维度。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从何而来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是由哪些要素决定的?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形式的特殊性、职前经验的特殊性。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下面我们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德育①和社会科学教育。多数人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简单认定为德育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存在其他认识,如规范性文件中就出现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等表述,学术界也有“德育为主,德智交织”、“智育为主,德育为次”、“政治教育为主,社会科学教育为辅”等观点。本研究认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应该是“德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并列”②。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既具有德育的素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教育的素质,而不只是两者之一。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作为德育课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因为很多教师和文件认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只是德育课程,所以没有把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作为核心目标。这是多年来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认识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思想政治课程功能发挥的不足,也导致了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滞后。“人们……对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则一向容忍它的守成性,……政治教育也存在鼓励创造思维和更新知识的课题”。③毫无疑问,社会和社会科学也需要创新;对于社会来说,创新就是改造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才。所以我们认为,改造社会也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①,特别是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目标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品德并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素质。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初中包括心理、道德、法律、国情;高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实际上所有的教育活动(包括课程教学)都包含着德育,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也要进行社会科学教育,但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有着特殊的内容。从德育方面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要进行专门、集中、系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虽然语文、历史课程中也包含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历史、地理课程中也包含着国情教育、政治教育的内容,但都是隐性、零散的。而心理教育、法律教育、哲学教育,只有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才有,其他课程几乎没有。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具有进行这些方面专门教育的特殊素质。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形式的特殊性

每一门课程都会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其中既有大多数课程都常用的形式,也有其他课程少用而该课程常用的形式,还可能有其他课程不用而只有该课程使用的形式,后两者就构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当然这里的教学形式是指基本的教学样式,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面。德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常用体验式教学,以培养情感和理解能力为核心目标;社会科学教育则常用情景模拟教学,如模拟政府、模拟法庭、模拟公司、模拟家庭、模拟学校、模拟社区等,以培养发现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都常用辩论教学,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而这些教学方式都是其他课程比较少用的,例如,多数课程都不把培养情感作为核心目标,理科课程常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发现和应用能力,常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培养思维能力。

课外教学方面。由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体验和探究,所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常用的课外教学方式,例如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参与活动、德育体验活动,而其他课程就很少使用这些教学方式。

学习评价方面。社会科学教育的学习评价方式与其他智育为主的课程基本相似,都是以专门的纸笔测试和操作观察为主。但是德育就有很大差异,因为德育效果是很难通过纸笔测试和操作观察来评价的,而要以日常的行为观察作为主要评价方式。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职前经验的特殊性

职前经验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承担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以前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就是上学时的经历。因为基础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所有人的经验都相似,而且大学阶段不同专业的学习经验很难统一考虑,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大多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共有的经验——大学阶段学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经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职前经验特殊性的因素主要是教育专业特殊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特殊实践、学科专业实践等四个方面的经验。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想状态,或者说未来师范教育改革之后的状态,而不是现在的状态。当前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存在很多问题,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有的职前经验还有较大距离。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有哪些

按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①确定了其特质的结构,即按照工作领域分为个人素质、教学、管理、合作、研究等五个方面,每个领域按照素质形态分为观念、知识、能力等三个维度。特质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前述决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因素分析得出的,并按照前述学科教师特质的三个层次进行标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来说,同一方面的特质也可能表现出水平的差异,但是如果再按照合格、熟练、优秀、卓越等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工作量非常大,现在还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这里权且以“熟练”层次为例来进行分析,列表如下。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有什么影响

从上面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分析可以看出,特质在教师素质的不同方面有不同体现,所以也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最主要影响是满足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需要,促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性质,真正把握课程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应有的学科素养。

其他工作。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对于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方面(管理、合作、研究)也有一定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特质从事与学科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如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的组织,做出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大的成就。也可以在与学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有一定间接联系的工作中,如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外合作、专业组织建设等方面,利用学科优势,打造工作特色。

生活方面。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对教师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学科知识从三个方面促进自己的生活。首先是提高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素质,如利用心理知识塑造健康心理、利用伦理知识树立高尚品德、利用文化知识发展兴趣爱好等等;其次是积极参与社会,如利用经济知识投资理财、利用法律知识维护权益、利用政治知识参政议政等等;从而呈现出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生活特色。

特殊教育专业学什么范文第5篇

这一轮课程改革借鉴了国内外多方的改革成果,更多地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笔者以为这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从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乃至于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角度来看,其从理论成为现实首先决定于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从体育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当前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追求的已经不是纯粹的竞技性质,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的视角应当从单纯的身体素质中扩展开来,扩展到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健康、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综合性方面。实际教学中,再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田径运动上,用三大球去应付一个学年的体育教学,而应当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去研究、改编教学内容,以让学生的体能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心理健康也有相应的提升,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需要面对技能学习与将来的就业,这其中需要学生的体能与心理健康作为支撑,体育教师在其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任务。必须强调的是,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固有观念,而要作出这种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性思考。

二、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追求多样化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不足是教学的单一化,有资深的体育老师戏称十年前后看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时几乎看不出变化。这说明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要作出一定的改变,而在这个方面,体育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多样化的追求。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以及体育教学的经验(经验的作用有时甚至要高于教材),从课程设计(宏观层面)、教学内容的设计(微观层面)等方面着手,既注重学生的运动技术的训练,也注重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观念、经验、方法、内容训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为本,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必要的时候还要突出实用性、娱乐性等,以让学生高效参与到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笔者实践的经验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吸纳学生的观点,如学生的建议常常带有体育赛事的技术性,与某些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这些内容的采用,会让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显得十分的丰富多彩。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作为教学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这一教学理念至今仍然需要强调。职业高中的学生具有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较差的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常常表现为纪律的不遵守者,而体育教师往往又没有做细致工作的耐心,因而职业高中体育课堂上常常显示出较为强烈的“张力”。而要化解这种张力,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实施教学。笔者的一个经验就是紧紧依靠学生、认真研究学生,只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与特点,就能够找到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不应当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专业选择不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常常显示出不同的学习特点。这种学习特点在体育课堂上也有充分的表现,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在于某个具体的方法,而在于在遵循“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理念基础上,去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确定教学方法。

三、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要注重细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