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范文第1篇

今天是我来到台湾的第二天,我们乘着汽车来到了台北的野柳,欣赏台湾太平洋的热带自然风光和海岸上耸立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礁石。

阳光烘烤着大地,浩瀚的太平洋是那样的碧蓝,海水无边无际,一层又一层的海浪卷向礁石,泛起了许许多多的浪花。听导游说这些作“疯狗浪”,我连忙到前面的望远镜望去,哇!真的象是疯狗一样的海浪向岸边打去,只看见我们团的叔叔阿姨们还在岸边尽情的拍照,可一旁的导游叔叔却紧张的不得了,因为当“疯狗浪”发威的时候会把岸边的人都卷走的。

忽然,我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个大大的脚印,我想:“是谁留下那么大的脚印呀?”导游叔叔告诉我:“这是大自然的脚印呀!是因为海浪长年累月冲向礁石,使得海边的石头有了自然的痕迹。”有象梅花的、象蜡烛的、还有象海龟的、象蘑菇的等等,据说每块石头都有一段传说。咦?那边怎么有一只大鞋子,原来是仙女留下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小仙女,偷偷下凡游玩,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将她抓回去,小仙女在慌忙逃跑中掉了一只鞋子在海石上,终于那只鞋子也变成了石头。”但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其实那只鞋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野柳风景区的奇石中,“女皇头”是最为著名。远处有一个象女皇头一样的石头屹立在海边,再走近一看,哇!高高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细长的脖子、还有那高耸的发髻,神态端庄,宁静安详。我们大家都忍不住惊叹,导游说:“再过五、六年,被海水不断的冲击和游客的触摸,这美丽的“女皇头”就可能不存在了。”真可惜啊!

看!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力量,那无比强大而神奇的力量。

自然力量范文第2篇

WildPhotos是英国自然影像推广机构WildScreen从2006年起创立并每年举办的论坛,世界自然摄影业内久负盛名的顶尖高手和崭露头角的新人都有可能在台上露面,分享各自的摄影经历和理念,共同探寻自然摄影的力量。

所以,尽管代表团一行五人提早到达皇家地理学会,还是发现两层的会场已经几乎座无虚席了。众多专业摄影师、图库和杂志编辑、大学相关专业的教职员,以及热爱自然摄影的大学生、伦敦市民……已经纷纷落座,对演讲满怀期待。

两天的日程中,有20余位知名摄影师做了主题演讲。以《翠鸟河日记(Halcyon?River?Diaries)》为诸多自然摄影爱好者熟知的英国摄影师Charlie Hamilton James,从十六七岁就开始参加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并多次获奖,如今他已经为美国《国家地理》、BBC工作,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今年他继续把镜头对准自家门口的小河,再次获得了该年赛的奖项。董磊很早就知道他,但这次在现场听讲,更让他对Charlie的专业度大为钦佩:“我们国内的自然摄影师,很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局限在对高端相机、长焦镜头等器材的选购上,而国外摄影师会根据题材的需要来选择并应用适合的拍摄器材,甚至自己琢磨和DIY出适合拍摄的装置来。Charlie为了拍摄水獭在河里的生活行为,专门在河堤上挖了个洞,把加了防水壳的相机放在里面,旁边打了三四盏灯。这样当水獭出现的时候,远处背景里的老建筑和树林等环境元素也都被照亮、被拍进了画面里。”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Charlie也尝试专门用超高ISO拍摄弱光下的野生动物,以探索高ISO在野生动物摄影中的可用性,这让董磊和徐健都深受启发。

为某个物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并竭力拍出好照片,这是奚志农认为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特征之一。在奚志农看来,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则是长久地保持对自然界的关注,持续不断地拍出新作。这次参加演讲的德国摄影师Klaus Nigge,2009年拍摄的是菲律宾的食猿鹰,今年展示的则是新近拍摄的墨西哥尤卡坦的火烈鸟,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交界处的高鼻羚羊。

“很多西方摄影师是把WildPhotos当作一次业内的例会来参加,把参加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也只当作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经历。比如Paul Nicklen多前就已经开始在自然摄影领域频频获奖,今年还有新作问世,并在野生生物年赛上获得年度摄影师奖等多个奖项。

对此,代表团成员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说,“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物种,新地域,或者对已知物种拍出新意,照片才可能卖出去,才能谋得一份好生活。” 而另一方面,黄一峰指出,支持摄影师对自然摄影长久投入的,是他们对于自然本身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而不是对于拍出好照片的热衷。

来自墨西哥的Patricio Robles Gil不仅是一位摄影师,更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自然保护主义者,30年来创建了两个知名的自然保护组织,并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30多本有关书籍配图。让听众多少有些意外的是,这次论坛上,他介绍的作品多少有些“当代艺术”的味道。他请了数十名裸女在海洋里组成蓝鲸的大小和形状,然后自己潜入海中进行拍摄。最终的照片里恍然可见一条蓝鲸的身影。画面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蓝鲸这一世界最大哺乳动物的体量,也让人们隐约体会到它们有一天会消失不见、只成追忆的可能。Patricio正是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呼吁人们参与到对蓝鲸的保护中。

第一天论坛的压轴演讲是水下摄影师Brian Skerry带来的《创意、沟通与保护——水下的视野》。作为1998年开始就与美国《国家地理》签约的摄影师,他已经为这本杂志完成了20次委托拍摄任务。他不单拍摄水下美妙奇异的生物,也聚焦于威胁着生物和它们栖息地的现实问题。从他的演讲中,听众感受到了深入海洋进行拍摄和报道的力量。

“足够深入的故事才有力量。”Brian的水下故事、德国摄影师Christian Ziegler的兰花和传粉昆虫的故事等等,已经再次印证了徐健内心对自然摄影的这一认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认真的思考、有认识的高度、有知识的背景、有探寻的过程、有发现的喜悦、有幽默的智慧,所以演讲都言之有物,非常精彩。”徐健还总结说,“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基于思考、认识和行动,而在自然摄影领域的这三点上,我们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同行。”

第二天上午的论坛上,居住在英国的德国摄影师Britta Jaschinski展示和介绍了她在中国拍摄到的动物园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及被长期取胆的活熊的黑白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形,奚志农承认,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些被自己同胞所囚禁、体罚乃至无情虐待的动物们的惨状,坐在台下的他感到有些抬不起头来。观众们为Britta鼓掌时,奚志农也起立发言,向这位女摄影师致敬,并表示“野性中国”愿意帮助她将这组作品带回中国展示,借以推动改善这些现状。

或许西方对中国的印象的确有些模糊而片面,但董磊认为:“不管怎样,我们中国人都还是应该反省一下对待动物的态度,在药用虎骨、犀角和活熊的胆,食用鱼翅、野生动物等方面,我们确实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了。”而他们也相信,有力量的自然摄影作品,的确可以,也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二天下午,论坛的“中国时间”到了。奚志农首先介绍了中国自然摄影的发展状况,包括参与者人群的飞速壮大,自然摄影论坛数量日益提高,自然摄影类书籍出版的上升态势等等。黄一峰讲了他在台湾的成长经历,董磊讲了西南山地的自然摄影,徐健介绍的则是中国自然界丰富美好的物种。在展示美好、可贵的画面的同时,他们也表达了作为中国自然摄影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自然力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 计算 操作 解题 化归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28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本质的认识,其中的化归思想是数学家们十分重视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把题目变形,转化为更简单的问题或是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即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直至最终解决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渗透化归思想,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呢?

一、在计算中体验化归思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会不遗余力地去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有些题目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其中蕴含着许多可以探求的规律,只要教会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他们的计算不仅更加精确,而且会更加快速。

例如,教学12×42+58×12的计算时,若直接用乘法分配律是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但是有些学生反应慢,他们很难理解。为了兼顾全体学生,我通过化归思想给他们进行讲解,先让他们找到相同的数12,12就是需要化归的对象,再启发他们联想到冰淇淋,以冰淇淋代替12,冰淇淋只是实施化归的途径,于是12×42+58×12就转化成求42个冰淇淋与58个冰淇淋之和的问题,而这个就是我们最终需要化归的目标,即12×42+58×12=12×(42+58)=12×100=1200,这样就把问题轻松地解决了。这样教学,学生既能容易理解,又能牢牢记住化归思想。

二、在操作中探索化归思想

学数学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定义和概念需要学生去记忆,但枯燥的死记硬背会让他们觉得厌烦,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他们的兴趣立刻就会被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在操作中探寻化归思想,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随意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用量角器去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但是,由于学生测量时出现了些许误差,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并不是180度,而是178度或183度。这时,有些学生傻眼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测量竟然与书上的结论不一样。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不要着急,如果测量不准,你们是否可以换种方式去证明呢?”学生茫然地看着我,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接着说:“好好想一想,你们肯定会有办法的!”一个男生怯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把三角形的每一个角都剪下来吗?”我点头说:“可以啊,或许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哦!”学生听后纷纷开始动手剪、折,当他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凑成一个平角时,他们知道自己的推断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了,喜悦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每个学生都特别的开心。

三、在解题中感悟化归思想

到了高年级,学生对化归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了解只停留在某一个记忆夹层里,他们并没有深刻地领悟。若想把化归思想内化为一种能力,还需要用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时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在解题中感悟化归思想。

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小猴妈妈准备请客,但家里的桌子、椅子不够用,它去买了3张桌子和5把椅子,花了164.9元。但是可爱的熊老板给猴妈妈出了道难题,他说:‘1张桌子和2把椅子是60.2元,你算算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需要多少钱?如果你算出来,我就送给你。’你们能帮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听后立刻思考起来,很快便利用化归思想解决了问题并得出答案:“‘1张桌子和2把椅子是60.2元’为化归的对象,把‘1张桌子和2把椅子作为1份数’是实施化归的途径,‘3张桌子和6把椅子的价格为(60.2×3)元’是化归的目标,与‘3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格为164.9元’进行比较,相差数为1把椅子的价格,从而得出1把椅子的价格为(60.2×3-164.9)元。”……这样教学,虽然讲解起来有些复杂,但学生的思路不乱,他们一听就能理解。

自然力量范文第4篇

“中国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想通过这部纪录片揭示推动中国向前走的背后的一些野性力量、自然力量。”《自然的力量》总导演李文举告诉《综艺报》。

记录“野性中国”的不同维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国的自然环境是纪录片《自然的力量》的行文线索。该纪录片每集都有一个主题,分别为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和追寻。”李文举介绍。

第一集《纵横》,从青藏高原之世界屋脊,到吐鲁番盆地之中国谷底;从热带雨林的亚洲象,到南海海底的珊瑚产卵大爆发,解释了中国自然场景的广阔。第二集《风起》讲述了季风区、高原区、荒漠区等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养育了不同的生物。第三集《水流》则以河流为线索,以湿地、湖泊为载体,从源头到海洋,从青海湖的湟鱼到渤海湾的海豹,展现了生命因水而生。第四集《山峙》记录的是中国大山中的生命,如雪豹、长臂猿、紫貂、黑嘴松鸡等,山脉为生命提供了庇护。第五集《共生》记录了藏族地区、蒙古族地区、彝族地区、哈尼族地区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第六集 《追寻》呈现了《自然的力量》拍摄的幕后故事。

“通过拍摄这个纪录片,我们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大海到高原,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驯鹿,也有大象的国家。”李文举表示。此外,摄制团队也进一步了解了近年来中国在环保事业上的进步。“中国有七分之一的国土是自然保护区,整个三分之二都是保护区,国家对于环保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李文举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中国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对“自然的力量”有一定了解。

拍z难点

“自然类纪录片是需要长周期制作的纪录片类型,投入大且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李文举解释《自然的力量》制作时间长达5年的背后原因。在片子策划和主题确定之后,针对野生动物的选择,制作组组织了一次长达一年半时间的调研。调研团队由动植物、环境等跨学科专家、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简称野保员)、自然类资深记者等组成。调研内容非常细致,包括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能拍到什么样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具体行为以及习性是怎样的;如何找到最熟悉当地野生动物习性的野保员、专家;拍摄地的温度和气候环境是怎样的,甚至需要具体到拍摄期内的日出、日落时间。

调研工作直接关系到之后的拍摄计划安排,而即便调研工作细致到方方面面,摄制团队在正式拍摄前还是需要再确认一遍。《自然的力量》摄影指导王路在纪录片开播前的直播活动中透露,拍摄第一集藏羚羊求偶期的内容时,摄制组在高原上蹲守了20多天,但一无所获。“调研员们提供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当年气候的变化导致藏羚羊的求偶期推后了20多天”。

这样长时间的蹲守在500多天的拍摄过程中是常态,《自然的力量》中很多珍贵的画面也是由摄制组耐心蹲守才得以捕捉到。在拍摄藏羚羊的过程中,王路每天都在认真观察怀孕的母羊,等待小藏羚羊的出生。在拍摄南海内容时,摄影团队几乎走遍了南海的所有岛礁,最终水下摄影师拍摄到了“珊瑚产卵”等画面。导演原媛在青藏高原无人区一待就是40多天。一次准备拍摄藏棕熊,结果一无所获,正沮丧之际,突然发现远处的野牦牛群,于是记录下了狼群攻击野牦牛的一幕。“我们给牧民回放这些镜头,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后来我翻书发现,100多年前国外摄影师曾在此看到相同一幕。物是人非,但自然的伟力没有变,能把这些珍贵的影像呈现给观众,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我们不会渲染或干涉动物的行为,就像一块石头,我们把自己藏好,在动物没有发现我们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一旦动物发现我们,拍摄就无法进行,所以很多时候,拍摄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李文举表示。

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如何搭建掩体、从而接近、拍摄那些大型野生动物让摄制组煞费苦心。“前后左右的环境是怎样的,掩体就要做成什么样子。”王路介绍,在同一处荒原上,冬季和夏季掩体的搭建方式也不同,因为冬季的草特别黄,远处还有积雪。为了迷惑动物,摄制组甚至从羊圈弄来羊屎、羊尿抹在掩体上,使气味更加接近当地的环境。在这些充满“野性”气味的掩体中,拍摄人员可能一蹲就是四五天,每天赶在日出之前到达,日落之后离开。

细数拍摄地点,有海拔5000米的高原,也有平均气温零下30度的低温之地,抑或是深山密林,对于极端环境的适应也成为《自然的力量》拍摄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40多天的青藏高原拍摄过程中,原媛一口氧气也没吸,因为一旦开始吸氧很容易形成依赖,不便于拍摄。在遇到野牦牛时,不能开车靠近,摄影人员只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负重奔跑接近牦牛。“当地人竭力阻止我们这么做,因为很容易猝死。追到野牦牛以后,摄影师失能了,呼吸调节不过来,得安静大概2分钟左右,才有可能再去动机器。”王路表示。

自然力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用地 分等成果 占补平衡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0-2

1项目意义

新《土地法》实施以来,上海市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但由于缺乏对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等级和生产能力评定工作,占补平衡仅注重数量平衡而忽视了质量平衡,从而无法对耕地总体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开展“补充耕地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研究能有效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有力保证了不降低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粮食生产力,对提高上海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2农用地等级序列基本情况

2.1自然质量等序列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的确定是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进行土地自然质量和作物产量比系数修正,从而形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的划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用地的“本底”产量水平。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以200分为划分间距,对上海市五个典型区县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将上海全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序列划分为6个等别(表1)。

2.2利用等别序列

农用地资源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利用等指数(表1)是基于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农用地利用水平修正后得到的。

2.3综合等别序列

综合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所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及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之和。综合等指数(表2)的计算是基于利用等指数进行经济系数修正获得的。

3上海市耕地占补等级折算系数的建立

3.1基于自然质量等的折算系数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代表农用地理想的土地利用水平和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本研究的折算系数为被占用耕地所对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与补充耕地等别所对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之比(小于1时按1计)。由表3可见,折算系数最大值为1.38,即当占用耕地为十二等,补充耕地为十七等,则需补充耕地数量=占用耕地数量×1.38。

3.2基于利用等的折算系数

根据不同利用等级样点的利用等指数,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不同利用等级耕地的平均利用等指数,将其代入数学模型y = 0.3419x + 202.02,得到不同利用等级的平均利用等指数所对应的标准粮产量(表4)。折算系数为被占用耕地等级所对应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补充耕地等级所对应的粮食生产能力之比(小于1时按1计),见表5。

由表可见,十四等地与九等地的理论标准粮产量分别为1125.02、796.36kg/亩,相差328.67 kg/亩,平均等级间差65.73 kg/亩。

等级折算系数定量描述了不同利用等别的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的高低,最大值为1.41。即当占用耕地为十四等时,补充耕地为九等,则需补充耕地数量=占用耕地数量×1.41。

3.3基于综合等的折算系数

将不同等别的平均综合等指数,代入数学模型y = 0.1939x + 663.2,计算得到不同等级的平均综合等指数所对应的标准粮产量(表6),从而制定等级折算系数表7。

等级折算系数定量描述了不同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间粮食生产能力的高低,最大值为1.36。即当占用耕地为十二等,补充耕地为四等,则需补充耕地数量为=占用耕地数量×1.36。

3.4上海市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的确定

通过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综合等指数及其与标准粮产量试算方法的分析,采用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求算的折算系数,能更客观真实反映上海市不同等别耕地的土地质量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因此,上海市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采用表5所列系数。

4结论

(1)随着土地质量的降低,其折算等级系数逐渐增大,这一规律与土壤的投入产出报酬递减规律是相吻合的。

(2)从低等地向高等别土地质量的演变,其产出能力的增加值则不断下降。在低等别时,质量等别差异对产量影响最大,而接近最高等别时,质量差异对产量影响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在确定补充耕地目标等别时,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