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百家讲坛康震

百家讲坛康震

百家讲坛康震范文第1篇

追查余秋雨的地震捐款、在电视台骂哭主持人,易中天最近脾气火爆,引起轩然大波。这位“学术超男”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好歹还是一个好玩的人。

从2006年开始,这位好玩的大学教授就不差钱了。他站在各式各样的讲坛上,口若悬河,赢得家财万贯。

10年炼成“大萝卜”

是央视《百家讲坛》让易中天火起来的,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个普通学者,厦门大学的普通教授,但之后他就是“学术超男”、“学术明星”了。

在《百家讲坛》一夜走红,是易中天著作大卖的基础,阎崇年、刘心武,莫不如是。看上去只是一夜之间的事,但易中天单单是品读方式,就琢磨了10年,直到在《百家讲坛》一炮而红。

1995年开始,易中天就在考虑走向大众的问题。当时学术著作出版困难是普遍现象,他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印数不多,但心里挺高兴。不久却听一个业内的朋友说,那本书翻了两页就不想看了。从此,易中天暗下决心,以后不写没人看的书。

易中天说自己现在就是个“大萝卜”:“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个是怎么吃都行,你可以生吃,可以熟吃,可以荤吃,可以素吃。而我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位,大众口味。”这种诙谐、调皮的讲课方式,被认为是他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关键。他用这种方式在大学里教学生,已经实践了很多年。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式是成功的。在厦门大学,易中天上课一直都是在最大的教室,而且人满为患,学生们都要提前占座。

在《百家讲坛》之前,易中天也上过电视。2000年,他就跟凤凰卫视合作,在《世纪大讲堂》讲过,可能是受凤凰卫视的覆盖率影响,这次和电视的接触并没有让易中天的名字“走出”厦门大学。

在《百家讲坛》,节目中没有主持人,没有无聊的提问,易中天可以自由发挥,做一个“传道授业”的老师该做的事,并且做得淋漓尽致。这是他所说的“搂草”。

当然,易中天也有私心――“让更多的观众认识我,喜欢我写的书”。他料到了央视这个平台可以扩大他的影响,但他万万没想到反响居然那么大。易中天火遍中国,跟着燎原的是他的著作。易中天名利双收了,这是他打的“兔子”。媒体只关注他打的“兔子”,而忽略了他的“搂草”功夫,易中天对此颇有微词。

两本书赚1000多万

2006年,易中天最火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图书版权招标会。在这场全国关注的无底价竞标中,上海文艺出版社拿下了《品三国(上)》的版权,中标价格是起印55万册,版税14%(其中2%给央视国际)。版权竞标,这是国内头一次;巨额版税,在国内也是天价。以这样的高价出版这本书,很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销量很快让这个担心破产,《品三国(上)》最后卖出200多万册。

第二年,《品三国(下)》出版了,火爆程度一点不亚于一年前的情形。在上海的签售活动中,易中天一天签出了8000多本,用掉了10支水笔。《品三国(下)》的印数是170万册,第一个月就发行了160万册。

仅靠这两本书,易中天拿到的税前版税达到了1110万元!有人调侃,易中天靠讲三国故事就能赚得钵满盆满,有史以来所有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所赚的稿费总和都比不上他,当年罗贯中写成《三国演义》付梓印刷,还得自掏腰包呢。

百家讲坛康震范文第2篇

志愿者是科普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设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的社区不多见,白燕社区是其中之一。200平方米的科普志愿者服务站里,有专门的科普图书室和科普活动室,每年向居民派送《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知识100问》、《手足病防治手册》、《环保与健康》、《防震减灾》等科普读本上万册。

2011年10月,佛山科技大学的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走进了白燕社区。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接受能力,志愿者们不仅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活跃的游戏环节当中,同时,还精心编排了情景剧,将生活中青少年成长的烦恼,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沟通的问题,生活中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长者独居的心理状况展现在现场社区居民的眼前,给居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后,心理健康志愿者们又针对情景剧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剖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解答居民的疑问。

目前,社区的电子电器、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等专业特长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保持40人以上,与3?000余住户和1万余常住人口建立长期服务关系。同时,社区根据各时期工作需要,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发挥志愿者在服务社区、科技咨询、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如每年组织社区科普志愿者和科技工作者做好抗震救灾宣传、防震救灾知识普及,帮助居民进行地震、消防紧急逃生演练;每月在社区举办一期“中医科普健康讲座”,定期上门为居民送去医疗保健服务;定期上门为居民提供计算机操作技术、电子电器维修等服务。

活动是科普的“灵丹妙药”

每年的“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是白燕社区科普活动“活跃月”、“活跃周”、“活跃日”。2011年5月科技进步月活动期间,以科普大篷车领衔的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首次全面覆盖佛山各区所有镇、街,白燕社区打响头炮。

白燕社区举办“科技改变生活”科普活动

在现场,前来捧场的最多的是带着小孩的一家子,而科普大篷车带来各种互动科普装置最受小孩欢迎。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记忆有什么诀窍?勾股定理的秘密是什么?一个个装置都吊人胃口,连大人们也忍不住手痒玩在了一起。科普益智游戏摊位也挤个水泄不通。有些妈妈则趁机凑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有些科学道理很难凭空解释,平时也难得有机会带小孩出来玩,听说这里搞科普活动,作为对小孩的奖励,一早带他过来。现在他玩得不想走了。”白燕社区的康姨说。

除了科普大篷车外,健康咨询也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每次活动均见人头涌涌。为满足居民需求,白燕社区自2006年以来,几乎每周邀请医学专家、学者到社区传授中老年保健、关爱女性健康、婚姻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至今已开展一百多场,有50多个医学专题渗透到了居民的日常健康生活。这样的“周末健康讲座”已经成为社区的常规性科普讲座。

针对各时期的社区焦点,白燕社区不定期组织居民举办家居环保、食品安全、节约能源等科普论坛。社区举办的科技读书论坛,结合征文比赛、读书公益讲座、环保签名等活动,掀起了居民热爱科学、爱护自已家园的热潮。这些活动也使社区居民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更为融洽,社区更为和谐。

浓厚科普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白燕社区科普活动对居民的长期熏陶,激发了居民科技创新热情,也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科技创新人才。社区与学校联合举办的“和谐家庭 快乐暑假”创意陶艺比赛,吸引了大批游客、陶瓷艺术家前来观摩,在交流中,艺术家们向居民展示了陶瓷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社区举办的“四模”(建模、车模、船模、空模)和少年科幻画比赛,带动了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大人小孩各得所乐;社区组织的寒暑假科技兴趣活动,让一批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实践有了强烈好奇,跃跃欲试。这些,都让白燕社区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科学,把科学探索和实践精神代入了自己的生活。

百家讲坛康震范文第3篇

一、建设绿荫书社,积淀教师学养。

在林荫路实验小学,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喜欢每天手捧心爱的书籍潜心阅读,然后找每一个合适的时机交流感受,或走廊的擦肩,或办公室的驻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她们心中对读书的热爱从未流逝。

绿荫书社的成立,是一种偶然,更是必然。从2006年的创办至今,绿荫书社已度过7载春光,无限浪漫与回忆温暖着这些有着温婉情怀的教师们。

《让书香浸润心灵》、《秋日私语》、《走近红楼梦》、《寄语坡》、《我们一起走过》、《守望幸福》,无论是论坛、庆典,还是沙龙,对经典的每一次共享都是她们前行的力量,一生与书为友,与经典相伴,教师的学养与日俱增。

她们在绿荫博客、绿荫会刊里里抒写学习的感悟,抒怀生活的热情。当国学走进校园,她们的博客里便多了读《弟子规》的感受,多了对《增广贤文》的理解。绿荫会刊里也增加了《国风》一栏,《初涉玉文化》、《温润之器》皆是老师们兴致的所在。而写诗填词,也日渐成为了教师们的另一种兴趣和爱好。“冰峪骄阳妩媚,清风树影婆娑,溪轻林秀映婀娜,恰似天人合作。”是她们对冰湖沟由衷地赞美;“初月暗迷离,江天渡鸭暖。水短情长依旧恋,潇潇暮雪远”道出了江月初上的情怀。

二、携手文化讲坛,拓展教师视野。

松花江文化讲坛是吉林市图书馆面向全体市民的公益讲座。每周日下午的1:30至3:30进行,这个时间常常是座无虚席。自“松花江文化讲坛”走进林荫的视野,与她的约会便成了我们生命中温暖的相遇,因为每一次的聆听都会是一次洗礼,每一次聆听都会让我们成长。

我们与百家讲坛的主讲康震、王树增、刘小川、郦波、蒙曼、商传、安意如等知名学者面对面,感受着他们的睿智与聪灵,拓展了教师的视野,让我们的灵魂一起高洁。

康震的《走近坡》为我们再现了坡忧伤而又鲜活的一生、商传教授的《永乐大帝》为我们解读了远迈汉唐、毁誉参半、最谜样、最传奇、最痛苦的帝王朱棣充满谜团的人生。聆听蒙曼教授讲的《武则天》,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勇气和智慧在盛唐环境下真实地绽放。梅铮铮教授的《解码关公》为我们还原了正史中的关羽。

受松花江文化讲坛的启发,学校开辟了绿荫文化讲坛,除邀请各类专家外,也鼓励校内教师走上讲坛,将自己丰富的教育、生活、文化资源与大家共享。

开坛以来,吉林市电视台齐立元主任、北华大学沈健教授、市教育学院庄大山老师、市第一实验小学张曼凌主任、刘红丽校长等先后做客绿荫文化讲坛,为老师们做了《艺术与生活》、《变化的社会 创新的思维》、《塑造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走近弗里达》、《大爱与阳光同行》的讲座,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给林荫路小学的教师带来了成长的不竭之源。

三、研发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成长。

传统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取了精华篇章,汇编成了《林荫路实验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教材》。该教材包括了《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诗词、古文等国学精髓,博取众家精华,融合一体,以最少的篇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优的选择,最佳的效果,那套略显稚嫩的校本教材恪守着对学生的引领,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地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四、开设书香课程,厚重学生底蕴。

校本教材是依托,是媒介,而书香课程的实施则成为了林荫路实验小学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书香课程从实施开始便纳入了学校课时计划之中,有了校本教材做依托,书香课程得到了稳定而有效地落实。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二年级由黄睿主任主讲《弟子规》,教师精心的解析,学生琅琅的诵读是对经典的最好传承;三四年级由周凌颖校长主讲《诗词》和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对优质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都在书香课程的相伴下中日渐浓厚;五六年级由刘红丽校长主讲名家名篇赏析,冰心、郭沫若、梁实秋、龙应台、梵高、达芬奇,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无处不在引领。

学校每月考核一次,由主讲教师出题。一年级以口试为主,二到六年级笔试,与晨曦书语测试同步进行,在全校公示成绩。考试形式同月考,闭卷,串班,严格批改,渐成常规,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制度保障和规范管理中得到提升。

五、借助环境熨帖,陶冶师生情操。

走进林荫路小学的校门,即可见由我市著名书法家张运成题写的校名,苍劲雄浑的大字正是对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踏上楼梯,便是循着古典文化的芳香前行,“人之初,性本善”“凡出言 信为先”会让你轻以迈步,因为楼梯上张贴的《弟子规》已经在敦促着你,优雅前行。

百家讲坛康震范文第4篇

5月13日,包括前一天参加会议的非公募基金会与近百家民间组织发表《抗震救灾,十万火急;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这是中国民间组织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第一次全行业动员,集体亮相,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于此同时,一批民间组织在成都成立了“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 和“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协调行动,见缝插针地配合政府投入紧急救援;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多家NGO与万科公司共同在绵竹遵道镇设立的“志愿者协调办公室”,被纳入了政府主导的救灾体系,成为抗震救灾中民间组织、企业与政府携手合作的一个亮点。

在5・12抗震救灾中,民间捐款热情犹如“井喷”,部分公募基金会(包括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的捐款多到可以用“堰塞湖”来形容,而大量专业性民间公益服务机构却因缺乏资金难以在灾区坚持服务。公益产业链上不同职能的民间组织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出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非公募基金会率先行动,紧急安排资金,资助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从地震捐款中拿出2000万元,面向国内民间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灾后重建项目。这是公募基金会引进竞争机制、合理分配慈善捐款的创新之举,对于解决公益服务组织资源匮乏、提高捐款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被“中国社会组织论坛”评为“2008年度中国社会组织十大事件”之一。

以往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只能听到几家有政府背景的大慈善机构的声音。这一次,数百家民间组织自觉受命于危难之中,迅速做出反应,民间组织之间合作无间,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默契,还有全国数百万志愿者奔赴灾区,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出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十分感慨地说,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救援要是没有民间组织的参与,光靠政府拿不下来!

2008年12月5日上午,总书记亲切接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的代表,高度赞扬民间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所做的积极贡献;下午,大会论坛《5・12慈善联合行动宣言》,把民间组织团结合作、服务社会推向了制度层面。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合作,成了中国NGO的主题词。有人说这是情势所迫,逼出来的。此话有一定道理。在常态社会下,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似乎游刃有余,对民间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没有迫切需求,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担心民间组织多了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汶川大地震,国家面临巨灾,情势需要官民一心,同舟共济,共赴国难。如果说,大灾难推动和催化了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话,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或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我国民间组织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态势?合作是否依然是民间组织发展的理性选择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08年我国GDP增速逐季快速回落,出口增速大幅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国家税收增长调头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失业压力和农民工返乡潮。2009年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势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不利影响,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前不久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举办的“全球慈善论坛”和最近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的中国社会组织论坛上,都把关注社会组织的作用,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共克时艰,共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议题。如今碰到NGO的朋友,也少不了一个话题:2008年汶川大地震社会捐款“透支”,未来企业自顾不暇,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国NGO,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对此,我们可以有正面的解读。当政府和市场部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救市自救的时候,作为社会部门的NGO,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进取姿态,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功能,协助政府,帮助企业,服务群众,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力量。从宏观层面讲,如同NGO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积极响应和出色表现,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时,NGO同样可以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上海市许多行业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提出与企业一起“抱团过冬”,针对企业面临的产品滞销、出口下降、信贷压力,进行调查研究,向政府建言献策,给企业排忧解难。针对就业形势吃紧的局面,各行业性、联合型社团提出“减薪不裁员”的倡议,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上海民间组织提出了“变危机为契机”的口号,令人振奋。

在未来的一年里,社会捐赠资源可能相对减少,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更加注重通过资源对接、项目合作、优势互补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仅花599万元就为公益服务机构提供了63个灾后重建项目资助,这些资助为几十家优秀NGO参与灾后重建提供了必要支持,他们又去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来服务灾区群众。中国红基会在汶川地震后接受社会捐款13亿元,只是拿出小小2000万元公开招标灾后重建项目,就登上了“2008年度中国社会组织十大事件”榜,不正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种公开透明、注重效率的捐赠资源配置模式的褒奖吗!

2009年春天,将有一系列推动公益组织资源配置合作的活动。包括召开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和举办灾后重建四川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川交会)。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和“川交会”内容各有不同,其共同点是将邀请一批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与参与5・12灾后重建的公益服务组织参加,通过信息交流,搭建 “交易”合作平台,架设政府、基金会、企业等资助方与民间公益机构和受灾社群间的需求对接桥梁,解决公益资金供应方与项目实施方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的矛盾。这些措施将创造公益组织之间的双赢局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公益捐赠资金用在刀刃上。中国民间组织的这种合作趋势势在必行。

百家讲坛康震范文第5篇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教育艺术研究会协办的中华爱国工程第三届高级论坛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国校长德育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上午9点半,主持人――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李和平秘书长宣布论坛开幕,并介绍与会领导及嘉宾。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完毕,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致开幕词。之后张文炯秘书宣读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席李德生老将军的贺信,他祝贺论坛成功举办,号召热心于爱国报国事业的社会各方和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为大会致词。中关工委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海燕在大会上讲话。

会议正式进入为期一天半的主题演讲、主旨演讲与交流研讨阶段。此次德育论坛演讲的专家阵容强大,既有权威演讲家――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中国关工委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刘吉、中国关工委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彭清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陆士桢教授、中国少儿出版社原副总编卢勤;也有专门从事学校德育研究的知名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德育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百名德育专家、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李亚平博士等,他们分别作了别开生面的主旨演讲。

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高中职院校、大学的600名代表云集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研讨新形势、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途径、方法,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

强化德育为先的观念

与会代表一致在思想上明确了总书记提出德育为先的重要意义,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河北邯郸市复兴区教育局局长裴献堂等一批与会局长、校长在论坛中认为“育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德育为先”就是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培养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感悟德育的内化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德育不简单是一种教育体系,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如果把德育做成外在的灌输,孩子们会反感。德育应该是一种内心的唤醒,是人性之间朴素的爱与善良,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是生命之间的帮助与扶持,是人在困顿之中的依赖与感恩。她说我们之所以需要道德,不是因为我们高尚,而是因为我们无助,德育应该是让人人沉浸其间,并且,因为崇高的道德而获得幸福的一种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中国关工委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刘吉、副理事长彭清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中国少儿出版社原副总编卢勤、北京陈经伦中学副校长朱洪秋在论坛中认为:学校德育应该体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培养,爱心的升华;学校德育应该是有魅力的、快乐的、美丽的,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

突出德育的学校特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德育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提出了根据学校特征要建立和谐德育。和谐德育的体系是:学校和谐德育具体化――构成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要素的细化、优化与科学化;学校和谐德育特色化――形成学校所处的地方特色、层次特色和办学特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学校和谐德育可操作性――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做到全面操作:把德育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名言警句、温馨提示等形式,分布到学校教学楼、餐厅、宿舍、体育场、文化广场,使德育信息无处不在、全员操作:在“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指导下,通过强化全员意识,建立全员机制,开辟全员渠道等措施,使每一个教职员工均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百名德育专家、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李亚平博士认为德育的学校特征的凸现在于融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这是21世纪学校德育的重要特征。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让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清除心理障碍,让大多数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预防,使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教师的视角由关注学生问题转到关注学生的积极的品质,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同时学校德育呼唤阳光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课堂阳光教学要有四度――长度,即在有限的可用时间内设计课堂的教与学、智商与情商活动的实用时间;宽度,即教师为每个学生服务,也就是在课堂中力争满足每个学生的合理需求,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高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适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以适合自己就是好的为心理保健的目标。

明确德育的校长职责

学校德育呼唤校长行动引领。如果说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是核心和灵魂地位,那么校长就是学校德育的引领人。一所学校的德育如何关键在校长。校长如何引领德育?校长行动引领德育应该是:校长是德育第一责任人;校长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德育;校长落实各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案;校长在学科教师的年终考核中将德育工作的 参与度作为评优的钢性指标。

总结德育的鲜活经验

论坛中有来自全国的八所学校介绍了德育实践中的途径方法,引起全体代表共鸣,即凸现实践性――强化学生道德体验的德育;凸现激励性――触及学生心灵的德育;凸现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的德育;凸现整体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德育。

在交流发言中,一些德育的鲜活经验在闪光,使与会代表得到借鉴学习,如四川双流县中和中学重视道德体验的德育,让学生在具体行为中感受真善美;北京陈经伦中学确定“实施做人德育、建设青春校园”的德育目标,实施了德育首席、八好班级、部委管理、人生远足、百名标兵、社区德育等十项举措;辽宁沈阳市岸英小学和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学校开展“英雄团队”活动,为未成年人奠基;北京六十五中学将美育与德育融合,让德育美起来,进行德育新的诠释和尝试;空军蓝天幼儿园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品德教育合力;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培育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等等。

提出德育存在的问题

其一、“德育为先”还需真正落实,干部考核指标忽视德育。有着校长局长经历的李亚平博士在调研后指出:“学校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校长是戴着中高考的沉重的枷锁在学校德育路上行进。

其二、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到了非抓不可地步。当今学校学生因为学习压力、与教师的矛盾、父母离异等引起三躁现象:烦躁、浮躁、狂躁。同时相当数量的 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处在重压之下,据了解,能够做所谓小学“奥数”题的尖子生仅5%、而95%的学生去陪赛心理伤害,考试引起的情绪没有地方宣泄。

其三、德育社会环境存在污染,需要进一步净化美化。

虽然多次扫黄打非有 一定成效,但网络上的黄色暴力游戏,光碟录像和不健康书籍还是屡禁不止,特别是网络上缺乏道德的网络游戏(如偷菜)对学生可以说是慢性的毒害,许多老师反映,这些缺乏道德的网络游戏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起着诋毁作用。

其四、学校德育实效性不突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德育内容“一刀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缺乏内容的序列化;学校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不够;德育在各学科的渗透还没有有效的落实。

其五、德育缺乏家庭社会有效配合,没有形成一股合力。据调查70%的父母都把孩子文化学习放在第一位,几乎全中国家长的统一的口头禅:“孩子、只要你学习好,别的什么不要管” ,没有做人的要求,品德的缺失是家长的思想行为造成。

贯彻精神明确思路

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进一步明确德育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认真落实德育为首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德育的工作体系。建立校长德育负责制,落实一把手德育工程,把学校德育业绩作为校长考核的钢性指标,形成由校长引领牵头的学校管理育人网络、教书育人网络、服务育人网络、组织育人网络,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并负责对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学科、每名教师的德育责任进行考核。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的德育导师制,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建立教师学科德育责任制,牢固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 观念。增强德育的整体性就是要在校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网络,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校园环境处处体现育人氛围。

四、进一步落实德育的学科渗透。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优化学科渗透德育的过程,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做到“五有”,即:有学科渗透德育自觉意识; 有学科渗透德育有机结合; 有学科渗透德育内容序列; 有学科渗透德育适度要求;有学科渗透德育务实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德育的家校结合。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和结合。一是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和家庭教育观,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二是学校完善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德育活动,参与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三是学校要主动与所在地社区、乡村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乡村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邀请社区、乡村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乡村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和社区、乡村联动的教育平台。

六、进一步形成德育的社区合力。

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要把学校德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街道、社区工作的考核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结合落实“十一五”规划,把社区学校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全面部署。要增加对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文明办要加强协调,了解情况,掌握进度,做好督查。教育、民政、建设等部门要发挥在工作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为学校青少年在社区德育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拓宽社区德育渠道。要精心设计与学校课堂德育活动有区别的,富有社区特色、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活动载体,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少工委、科协等有关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广泛、组织网络健全、工作方式灵活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努力形成一批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名牌活动项目。

本次论坛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主题,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讲授与来自教育一线的校长、教师交流相结合,研讨新形势、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探索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方法,集中探讨交流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于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营造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我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对爱国报国活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延伸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