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范文第1篇

有专业人员曾经把心理咨询的技术称之为“提问技术”,可见心理咨询界还是相当重视专业人员的提问能力。在心理咨询中常常涉及的提问技术有如下这些。

一、封闭型提问尽量不要连用

提问可以分为“封闭型提问”(closed question)和“开放型提问”(open-ended question)。封闭型的提问,对方只要用类似“是”或“不是”这样的词就可以回答。开放型提问则无法用一个词来加以回答。譬如问:“你早饭吃了吗?”这就是封闭型提问,因为只要用“吃了”或“没吃”就能回答了。假如问:“你早饭吃的是什么?”那就是开放型提问,因为在回答的时候,往往可以说上好几句话。

在心理咨询的时候,通常的规则是,刚刚开始交谈的时候,可以先问一些封闭型的问题,然后逐渐过渡到用开放型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形成比较自然的交谈气氛。

当然,封闭型的提问不能接连着用得太多,尤其当交谈的开始阶段已经过去时。假如封闭型提问接连用了三四次,很容易导致来访者形成一种对话格式:就等着咨询师提问,然后他(她)来回答,而且这种回答是不展开的,只是用一个词来应答,这很不利于心理咨询要求让来访者“打开自己”的追求目标。而且,过多的封闭型提问还容易导致来访者产生责任转移的心理,他(她)总是被动地等着咨询师提问,等着咨询师来帮助解决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咨询效果,事实上也往往很容易引起来访者的阻抗情绪。

二、开放型提问尽量不要用“为什么”

问“为什么”是典型的开放型提问。但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着来访者问“为什么”,特别容易形成一种暗示,似乎咨询师在责备来访者的行为、想法和情绪,这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并且,许多来访者来尝试心理咨询,本来就想弄清一些为什么,咨询师还要对着他(她)问“为什么”,这就很容易导致来访者烦躁。

那么,应该怎样问才比较合适呢?有两种方法可以代替问“为什么”。一种方法是问原因。譬如,来访者说:“我不想去学校。”咨询师问:“你说你不想去学校,可以说说原因吗?”另外还有一种方法等于问了“为什么”(确实,问“为什么”,来访者回复的可能性最无限制),但又可以避免问“为什么”的一些负面效果,那就是将来访者的话重复一遍,结尾语音用升调:“你说你不想去学校?”

当然,有人曾经怀疑,万一咨询师这么问,来访者回答“是的,我就是不想去学校”那又怎么办。要知道,来访者假如这样回答的话,你即使问“为什么”,或者问“原因”,他(她)多半也是不会说的。而如果咨询师重复来访者的话,而且用升调结尾,可以表示咨询师是在关注他(她),倾听他(她),同感他(她),也体现了咨询师的一种素养。相比较而言,用这样的方式来代替问“为什么”,产生积极效果的可能性最高。

三、善于运用积极暗示的语言来提问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咨询师会非常注意运用暗示技巧,提问过程也是如此。

咨询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努力带着来访者进入一种积极心态的假设中。譬如来访者在陈述情况时提到了自己的外语学习成绩比较差。咨询师不应问:“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外语成绩这么差呢?”而应问:“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在外语上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呢?”假如来访者提到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就不敢说话,咨询师不应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敢讲话呢?”而应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能自如表达呢?”两种提问,意思一模一样,但是提问者的专业素养一下子就反映得清清楚楚。“理想的成绩”、“自如的表达”,相比较“成绩差”、“不敢说话”,对人影响效果的区别相当明显。前者是指出了一种模式、一种目标,容易引起来访者形成一些积极的内心体验,后者只是聚焦了问题所在,定格了来访者的缺陷。心理咨询就是要帮助来访者明确进取目标,而且一个人看着目标,远比看着缺陷更加容易改变自身。

四、避免判断性提问,善用比较性提问

判断性提问往往用的是一个判断性陈述句,然后再加上一个无疑而问的句尾。譬如:“你爸爸妈妈是关心你,你这样发脾气应该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应该……你说是不是”。这样的咨询问话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其中的道理来访者多半都是懂的,根本无法触动来访者的原有意识,也就无法使其发生真正的改变。

有一个情绪很激动的初中男生来到心理咨询室,陈述自己非常恨自己的妹妹,简直想要杀了她。心理咨询师假如说:“作为一个哥哥,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努力设法和妹妹搞好关系的呀,你说是不是呢?”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在心理咨询的时候这么说,效果只能是零。

实际上那位心理咨询师不是用判断性提问,而是用比较性提问,慢慢地帮助来访者逐渐看清了自己。他在咨询过程中用了如下这些提问:

“你说你恨你妹妹。恨一个人和不喜欢一个人,你觉得有区别吗?”

“恨一个人和恨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你觉得有区别吗?”

“你说你其实是不喜欢你妹妹和你待在一起,那么有没有什么时候你也是喜欢妹妹和你在一起的呢?”

最终,那个男生的情绪慢慢地平息了下来。他心服口服地意识到,其实自己不是恨妹妹,只是有时候不喜欢妹妹。他虽然有时候不喜欢妹妹和他待在一起,但是其实也有很多时候还是很喜欢妹妹在自己身边的。

心理咨询师的说话确实和普通教育者的说话有些不一样。

五、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般咨询师不会为提问而提问,提问都是有目的的。咨询心理学界也概括了一些提问的分类,咨询师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有如下五类。

1.例外型提问(exception question)。来访者假如说,爸爸不好,爸爸对他很凶。咨询师在表示听清楚了这个陈述之后,多半会就这个话题再反过去提问:“你说爸爸不好,爸爸很凶,这令你很难过。另外,我还想问一下,那么有没有你觉得爸爸好的时候?有没有爸爸能够和你好好说说话的时候?”这种例外型的提问有助于来访者从原来深陷的角度转移至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清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咨询师能够更加全面地看清来访者的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2.预想型提问(preconception question)。假如来访者表现有消极的思维反应习惯,“糟了糟了”、“完了完了”、“都是我不好”,或者遇事总习惯于作消极假设,“假如考不好怎么办呢”,“我肯定不行的”,这时候,咨询师就常常会用一些预想型提问,把来访者原来消极的先期假设换成积极的先期假设,引导来访者去体验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感受,以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习惯需要调整。咨询师会引导着提问:“假如你面临着考试,脑子里经常想着的是‘我肯定能考好’,‘我肯定能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感觉会怎样?试试看,仔细体会一下。感觉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相比较来访者原来习惯性想着“考不好怎么办”或“完了完了,肯定不行”时的状态,这时候咨询师常常会发现来访者的呼吸变得深沉了,脊背显得挺直了许多,整张脸也显得有些上扬了。

有时候,需要弄清楚某件事情与来访者目前状况的关系,咨询师也会就那件事情用预想型问题来提问:“假如你通过了那场考试,今天的情况会怎么样呢?区别在哪里呢?”有可能那场考试其实与来访者的问题关系不大,也可能那场考试确实有影响。这样就能帮助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弄明白,接下去是否要聚焦在那场考试上。

3.奇迹型提问(miracle question)。假如来访者有什么顾虑,或者咨询师特别想启动来访者的大胆想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来访者,有些咨询师尤其是女性咨询师很喜欢用这种提问,“假如有奇迹会发生,你希望这个奇迹是什么”,“假如有一个仙女能够满足你三个愿望,你会提出哪三个愿望呢”。

有的咨询师甚至为了更加容易产生效果,努力让来访者比较容易地进入面对此类提问所需要的想象,居然会在咨询场所备有“仙女”、“阿拉丁神灯”、或者“宝葫芦”等道具,在提问的时候,像模像样地举在来访者跟前,尽量让假设做到极致。

4.打分提问(scaling question)。就是请来访者就自身的负性症状用分值(通常是0~10)的方式来评估描述。咨询师通常会这样问来访者:“假如你说的紧张焦虑用0到10来打分,现在,就是此刻,你会打多少分?”通常,这种打分评估请来访者描述的是即时的感觉,即在心理咨询的此时此刻的感觉。

打分提问一般用在咨询开始的时候。在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通常还会请来访者用打分的方式对自己的即时感觉再作一次评估,以衡量咨询的效果。假如咨询开始的时候打的是8分,将要结束的时候来访者打出来的是2分,咨询师就会对此作一个聚焦,指出甚至分析一下来访者的变化和进步,以使来访者(包括咨询师本人)对心理咨询抱有信心,也有助于增进咨访关系。

5.转换型提问(different question)。例外型提问是就一个“点”的相反性质的提问。如果来访者陈述“爸爸不好”,咨询师会提问“爸爸有没有好的方面”。转换型提问是就“点”之间的转移来提问,咨询师不谈“爸爸”了,而是提问“那么你妈妈呢?”或者,也可以转移到来访者自身:“那么,你觉得自己对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

转换型提问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提问类型。当咨询师就某一个“点”的问题感到暂时无法取得什么进展的时候,就会先移开一下,在相关的其他“点”上进行聚焦,以推进整个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中心范文第2篇

1、生活分析咨询法形成背景

松原达哉先生从1956年起就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学校心理咨询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他在其工作实践中发现,当时很多日本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厌学、没有生活目标等情况,而这部分学生心理功能正常,并未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咨询,已有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而,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咨询方法。[1]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等情况,与当时日本社会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少子化趋势,因此,很多家长采取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的教养方式,同时,社会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这导致孩子出现抗挫折力低的情况。当需要自主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少学习热情、丧失生活目标的情况。基于这种分析,松原达哉不断尝试,结合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等咨询理论,提出了生活分析咨询法。

2、生活分析咨询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比较相象,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裕,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照顾和爱护。而社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些,都造成了孩子们适应上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都在 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开始自己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厌学导致逃课;

(2)迷恋网络游戏;

(3)谈恋爱、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4)吸烟、打架

3、生活分析咨询法的步骤

3.1 和来访者认真讨论其生活目标,协助他分析自己现在的问题,明了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这一步,可以与其他心理咨询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来访者的自知力以及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3.2 生活分析咨询的实施步骤

在具体的操作中,生活分析咨询共有十步。在咨询之前,应该准备一些小的物品:若干蓝色不干胶标签、红色不干胶标签(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使用普通的小纸片与胶棒)、B4大小的白纸一张、1-2张A4大小的纸。[2]

LAC法的实施主要有10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请来访者将现在想做与应该做的事一一列在标签上。给来访者20-30张蓝线标签,要求他把自己必须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一一写在标签上,不管什么都行,按自己所想到的那样,每张标签写一件事,越具体越好。

第二步:分组。将所有填上内容的标签进行归纳、分组,如:学习、娱乐等。每组内标签数2-6张较合适。可以列一个“其他”项,将所有不易归类的标签纳入其中。

第三步:为各组命名,用红色的标签书写,贴在各组蓝色标签的最上方。

第四步:打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请来访者思考各标签上所列事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100分为满分,逐一打分。每个事项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得分相加,再除以2,写在标签的右下侧。

第五步:排序。按各组的重要程序,从左至右排列组名标签,各组的标签则按平均分值,由高到低排列。然后贴在B4纸上,形成生活行动分析图。

第六步:选择两个最重要目标。从己完成的生活行动分析图中挑出两项个人打分(平均分数)最高的,作为最重要的行动目标。

第七步:编制最重要目标生活行动日程表。确定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制定各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即将长期目标分成多个短期目标,写出各个阶段的目标值、完成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尽量详细描述,此日程表的作用是加强对最重要目标的检查督促。

第八步:定期评估和检查。以两大目标为中心,根据日程执行计划,并定期检查。实施结果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价。

第九步:制定新的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每一个月一张新的LAC图。将上个月内没有完成的项目记入标签,补加新的项目。

第十步:评价长期行为。半年或一年后要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一长期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完成,一般不直接惩罚,而是与来访者分析和探讨没有完成的原因,制定新的方案。

如果条件许可,以上十个步骤也可以运用电脑软件完成,如EXCEL软件。

4、一个案例分析

4.1基本情况

张X,男,16岁,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咨询,咨询持续一个学期。

基本情况:独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社会功能正常。

4.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系由亲人介绍来咨询。据其亲人介绍,张X一年级上学期成绩尚可,但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减少,成绩下滑明显,有四门课不及格,如果再不做出调整,有退学的危险。其父母多次与其交谈或写信交流,张X每次均答应得非常好,但事后仍然我行我素,改变不大。家人因而要求其到我这里进行咨询。该生比较配合。

自述:自己也觉得现在这种状态不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进去书,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同班同学也不喜欢学习,经常在一起玩,自己如果不和他们来往,会被孤立。工作的事,还要再过几年才考虑,因为还想参加三校生考试,不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就要找工作。

4.3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衣着整洁,诉说自身情况时语速中等,平静。与咨询师较配合,很少提出不同意见。

4.4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与睡眠均正常,社会功能佳,与同学关系良好,生活中未有重大事件发生。排除精神疾病。

诊断为:因缺少目标而导致的适应性障碍。

4.5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第一、二次咨询中,经与来访者讨论,共同确定目标为在本学期末成绩均达到70分以上,另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长远目标为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期间做好相应的准备。

4.6咨询方案的制定

针对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使用生活分析法(LAC)来进行咨询。LAC法针对的是“学习无气力”症学生,与来访者的情况符合。

来访者需要每周完成咨询时所布置的作业,并在咨询时与咨询师讨论新的一周的计划,在咨询期间,如果有什么情况不能按时咨询,需要提前和咨询师电话说明。

因为是朋友介绍,故咨询免费。

4.7咨询过程

第一、二次咨询:了解基本情况,确立双方的咨询目标,约定咨询的规范。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比较配合,能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求助意愿强烈。在此阶段,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了比较好的咨询关系,为下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基础。

同时,咨询师向来访者详细介绍了生活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来访者同意按此方法实施,进行咨询。咨询师按照生活分析法的布置,首先要求来访者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并预测自己的寿命,标出从小到现在的重大生活事件。同时,请来访者假设自己是毕业班学生,即将找工作,制作一份简历。通过这两个步骤,希望能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目标。从实际咨询的效果来看,这两个方法对于来访者的触动较大,意识到自己要做的、可做的事情还很多。

实施阶段,从3―10次咨询:在每次咨询中,都要求来访者针对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如:学生、学生会工作人员、子女、朋友、休闲者等,列出自己在下一周希望做的事情,越具体越好,并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这些事情排出次序,填入相应的生活分析表中,作为指导下一周活动的一个计划。在紧接着的咨询中,结合这个生活分析表,对于上一周的生活和学习做出一个评估,对完成的事件给予相应的鼓励,如果未完成,则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原因,并重新列入新的一周计划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指责、不批评,采取接纳的态度和来访者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刚开始的配合度较高,但在第7和第8次咨询中,略有松懈,经与咨询师讨论,来访者意识到这是自己制订的计划不够明确,因而,根据具体情况做了改动。

结束阶段,从第11-12次咨询:临近期末考试,来访者主动提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要领,可以自我管理,又加上考试复习的任务较重,因而希望中止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做了讨论,认为来访者已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继续学习,因而,同意中止咨询。

4.8咨询效果评估

二年级下学期,来访者又主动与咨询师联系过一次,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来访者所有功课均顺利通过,且都在70分以上。又过了一段时间,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公布,咨询师接到来访者的短信,计算机等级考试顺利达标。

来访者的家人在给咨询师的反馈中,也认为其变化较大,学习自主性增强,动力较强。

心理咨询中心范文第3篇

通过分析,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大一新生较为突出,大一新生占到了所有来访者的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新生来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集体、新的同学,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能力强的同学,能自己调节自己并能很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而适应能力不强的同学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不能处理好宿舍中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苦闷、烦恼、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需要有人来指导或希望向别人诉说内心的苦闷。

、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学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在教师督到导下的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比较强。可进入大学以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特点都有所变化,有许多同学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学习环境,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发生学习困难。另外,由于就业的困难,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等方面的原因,使不少同学感受到教高的紧张和焦虑。

、有关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理想,但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亚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冲击,给一些同学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当他们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冲突时,就会产生许多压抑的情绪反应。

、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恋爱方面的问题,求职择业方面的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个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教长的认识适应和转变的过程,作为心理咨询人员,本着共感接纳的态度来助人自助,从侧面向那些处于苦闷中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有机会接触到部分同学,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我们深深体会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同学能圆满的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为将来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咨询中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86-02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社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一些人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欠缺和心理素质发展的缺陷,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学生甚至会以自杀或他杀的极端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给自己、他人、家庭和学校都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各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心理咨询逐渐被大学生认可,成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朋辈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

心理危机(mentalcrisis)是指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1]。在大学校园环境中诱发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危机事件的不合理应对方式、错误认知、自身的人格特征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外部原因既可能是突发事件,也可能是一些日积月累的未解决事件所造成。在大学生中常见诱发心理危机的问题主要有:大一新生的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大学生与舍友相处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情感问题,如失恋问题;家庭问题,如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失去至亲等;学业问题,如挂科、延迟毕业;就业问题,如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或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过多使用网络,甚至网络成瘾;身体缺陷或重大疾病;因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处罚。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情绪上,悲观、绝望、自卑、抑郁、孤僻、焦虑;在行为上,逃学、离校出走、不敢与人交往,严重者会采取自杀等逃避手段。

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就叫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以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2]。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服务,其突出特点是反应及时、迅速,目的在于防止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做出极端的行为,如自杀、自伤或者攻击他人的行为,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并促进问题的解决。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状况并不乐观,虽然学校已经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员,但落实到系、班级层面上的力度远远不够,所以导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成效很有限。其结果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够到位,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不能够及时发现处于危机状态下的学生,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常常是事后干预等[3]。由此可见,只有在班级层面上落实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作用。

二、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及特点

1.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

这里的“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其中“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4]。Sussman将朋辈心理咨询定义为: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实现自我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5]。

2.朋辈心理咨询的特点

相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而言,高校朋辈心理咨询是在同辈之间开展的一种半专业的心理咨询活动,朋辈心理咨询的出现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员才能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的现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咨询具有以下特点:

(1)涉及范围广。一般的专职心理咨询员只能被动地在心理咨询中心接触主动前来求助的学生,不能主动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除非学生有自杀的倾向,所以专职的心理咨询员不深入学生之中,就无法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而朋辈咨询员是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可以充分了解身边的人,及时帮助陷入心理困境的同学。

(2)节省时间。朋辈心理咨询员与求助者是朋友或同学的关系,与求助者同质性高,比如年龄相仿、生活背景相似、体验相似、情感表达及知识背景相似,心理鸿沟小,易产生共鸣,能够快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咨询关系。由此更快地了解求助者心理危机的原因及事件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再与专业咨询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易发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无论是在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中,由于时空的接近性、交往的频繁性,朋辈心理咨询员能迅速地发现学生中的心理及行为异常者,及时反应,积极与心理咨询中心、系部联系,使处于危机状态的同学能得到及早发现、及早关注、及早治疗,避免校园不良事件发生。

三、朋辈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中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处于“人生第二期断乳”阶段,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和精神障碍时有发生。从而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新旧价值的撞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择业社交,学习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抑郁、偏执、孤独、敏感心理症状持续增多。性、毒品犯罪等失范出轨现象,更成为社会负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支流。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这些令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社会、教育、法制的等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们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失衡不无关系。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效果。许多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注意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技巧运用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咨询者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注意地倾听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有效的咨询者应先成为一名优秀地倾听者。他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表达了对大学生来询者的积极关心与尊重,从而有助于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可使大学生来询者能有对象的倾诉其内心的苦恼,有助于情绪宣泄或治疗的作用。第三,只有通过耐心倾诉,咨询者才能了解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才能与来询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常用的技巧

根据倾听的内容,倾听一般分选择性倾听与非选择性倾听。而非选择性倾听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学生来询者诉说以便最终搞清他(她)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应把握好对如下技巧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实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到:(1)仔细观察大学生来访者的面部表现。要知道,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外的主要信息员。(2)注意目光与目光接触。这样不仅使咨询者从来访者的严重看出焦虑、恐惧、失望、无助和疑惑,也可看出期望、满意、喜悦、自信和信任,而且也是来访者从咨询者眼中“读出了”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3)还要正确运用好手势和体语等其它非言语行为。因此,咨询者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上,应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

2.副语言与简短接话

副语言是介于语言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沟通手段。因而,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来询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接话是指咨询者尽可能地接着大学生来询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短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达到:一是给大学生来询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二是表示咨询者认真倾听了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并鼓励他(她)继续说下去。但也要注意:一是不要引入新话题;二是咨询者不要马上发表看法和意见。

3.沉默

咨询会谈中发生沉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咨询者引起的沉默;另一方面是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前者又可分有意设置的沉默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由咨询者有意设置的沉默可激发大学生来询者深入他的话题。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则会使大学生来询者感到不安,无所适从和对话停止。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咨询者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大学生来询者思路所致,应当尽可能避免。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可能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大学生来询者正在思考某种东西;(2)大学生来询者觉得难以继续说下去;(3)大学生来询者只是不知道除了谈过的话之外他还说或做些什么。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咨询者从刚才对话内容中便可判断出来询者沉默的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技巧使大学生来询者继续说下去,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咨询方法,咨询技巧,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