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趋势分析

市场趋势分析

市场趋势分析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第1篇

>>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预测 新10年中国旅游发展趋势预测(2011~2020) 2013年中国电商未来发展趋势解读 2012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及2013年预测 201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4年中国家纺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14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二) 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一) 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三) 2013―2014年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现状与趋势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06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预测 2010年中国热点趋势连锁发展预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2013年中国农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013年中国农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粮食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加之今年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密度大等因素,将稳定增大农药市场需求。

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去年冬小麦面积比前年增加100多万亩,冬油菜面积增加180万亩左右,秋冬种蔬菜面积增加3.4%。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对农药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根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55亿亩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6.8亿亩次、2.5亿亩次、3.5亿亩次;粘虫、小麦赤霉病重发风险较高,发生面积分别为1亿亩次、8000万亩;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防治压力增加有望拉动国内市场需求。预计全国农药需求总量为33.43万吨(折百量),比上年增长4.68%。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013年,农药产品的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外贸可能会返销内贸市场,内贸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价格难于预估。预计农药价格大部分将维持2012年水平,部分产品会随着病虫害的发生上下浮动,但整体价格不会提升。预计2013年多菌灵、丁草胺、毒死蜱、草甘膦、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烯啶虫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乙草胺、百草枯等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特点;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是国际金融的载体和途径,只有在较好的国际银行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国际银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发展平缓,但在将来会在法制、机制、产品和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第一,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随时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第二,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率先发展将带动全球银行业;第三,网络虚拟化银行业的大力发展。为此,未来的银行业将有很大的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也必将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冲击和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复杂多变,我国应该针对其影响因素,谨慎做好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谭雅玲.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内金融新问题[J].武汉金融,2008(03).

[2]姚淑梅,颜易.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动趋势及对我国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1(02).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第3篇

2.1 彩妆更趋专业 全能品牌亮剑

在中国多数的消费者还没有化妆的习惯时,专业品牌将培育消费者市场放在首位。这些专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大多数为2000年后进入,与那些已经建立起高知名度的一线全能品牌比,他们对于消费者的姿态更亲民。你通常会发现,在这些专柜,BA都乐于给消费者花半个小时画一个全妆,而某些,一线品牌的BA有时候无法花5分钟坐下来听听消费者的皮肤困扰。更趋专业化的咨询与示范,为专业彩妆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兵家中常用“集兵力中优势”的战术,为专业彩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当一站式购物被复制得近乎泛滥的时候,消费者又开始厌烦起面临太多的选择。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将要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效购物过程中,在如此背景下,专业彩妆与全能品牌的较量中无形增加了砝码,充分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气概。

进入一家中国的高档商场,你就可以轻易闻到这场升级后较量的硝烟味。几年前,那些专业彩妆品牌还登不了大雅之堂,其专柜通常被放在一楼卖场不起眼的角落里,专柜面积不大,除了美宝莲之外,大多数是一些国内品牌。而几年后的今天,故地重游,你会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专业彩妆的专柜也紧挨着兰蔻、资生堂这样的一线品牌,专柜面积大了很多,这些品牌的BA成为整个化妆品卖场打扮最时尚最抢眼的女孩子,M・A・C,Bobbi brown,make up forever,植村秀等品牌进入越来越多的商场,竞争是商家永恒的话题。

2.2细分市场成为发展趋势

与护肤市场相比,中国的彩妆市场仍然在发展过程中。一线品牌在2009年的彩妆市场中仍然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例如雅诗兰黛集团沿袭了其集团一贯的作风,旗下的高端彩妆品牌M・A・c,Bobbibrown仍然会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锁定为新一年里的重点区域,新开专柜的速度不会有太大提高,旨在提高单店销售增长率。

一个专业彩妆品牌YSL在去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后,正式归入欧莱雅集团高档化妆品部。从其被收购后的市场动态来看,依然以丝芙兰及高档百货商场为主。

而一些新进入的彩妆品牌则主攻细分小市场。例如碧雅诗集团引进的Covermark,以底妆为主打产品。2008年9月刚进入香港市场的日本彩妆Pierre couleun以眼影、粉底为主打,全线只引进了4个品类。这些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牌,利用某个或某几个明星产品打响知名度,不失为一个快速占领市场的办法。

2.3 本土彩妆品牌发展迅猛

2009年整个彩妆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的彩妆市场更需要继续开拓。中国护肤品年销售量是整个彩妆市场的5倍,撇开化妆品消费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彩妆市场的潜力依然可见一斑,在今后的时间内更多地培养中国这种潜在的市场。相比护肤品及香水市场,彩妆市场留给中国本土品牌更大的空间与舞台。

彩妆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较晚,高档进口彩妆更是面临着卫检、高税率等进入门槛。与护肤品相比,彩妆的卫检需要的周期更长,而这又与彩妆的潮流性相矛盾,在国外流行的颜色或产品,也许一年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2009年中国本土彩妆品牌将会迅速成长起来,会出现一大批价廉物美的大众品牌,这部分品牌旨在吸引中国年轻一代女性消费者。她们在长期的彩妆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为本土彩妆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自然堂在成功的从专业线转型日化线后,也开始进军彩妆市场。卡姿兰、巧迪尚惠等专业彩妆品牌纷纷占领各个终端渠道。

另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专业线也开始进入到彩妆市场。例如在国内拥有4 000家美容店的克丽缇娜,开始推出彩妆产品。这些连锁美容院线,凭借自己既有的终端渠道,不需要介入日化渠道,就能分得一杯羹。

2.4 皮肤护理彩妆前景广阔

消费者在海量时尚教育资讯中逐渐成熟,即使在画彩妆时,不仅关注彩妆产品能否美化自己的功能,还希望在使用这些产品时不伤害皮肤,更能改善自己的皮肤状况,她们要求不仅仅是看上去更美。要让消费者认识到,彩妆不只是一些特殊人群和一些特殊场合才能使用的东西,使用彩妆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美丽,更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适合于在不同场合和环境下表现自己的良好方式。

专家分析,2009年底妆产品所占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除了2008年推出的矿物粉概念,2009年各个品牌将会继续将重点扩展到底妆的各类产品,例如能集润泽皮肤与隔离灰尘彩妆于一体的妆前爽、能修复痘痘的遮瑕笔/膏等。同时,彩妆品牌还应该加强品牌形象,使之更时尚、更流行,极力把流行尖端的产品形象带给消费者;加强系列产品的开发,根据国人实际需求生产适合消费者的彩妆产品,使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习惯。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单纯的流通模式已经不能支撑发展,要想企业健康成长,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不过,由于消费者对彩妆的使用习惯还有一定的限制,还有很多消费者不太会使用彩妆,所以市场扩展必须要和教育推广及消费需求相联系。总之,现在中国消费者还没形成固定的彩妆消费习惯,彩妆品牌只要有好的品质和富有时代感的颜色,就能在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皮肤护理彩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2009年香水趋势分析

在杭州大厦的门口,在广州友谊商场的展示区,在上海地铁里大幅的显示屏上,在全国各地的众多主流媒体上,你都能看到由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妮・海瑟薇代言的兰蔻璀璨香水及其广告片――“邂逅”。2008年8月22日,全球上市的兰蔻璀璨香水(MAGNIFIQUE)抢先登陆中国杭州和上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这种轰炸式的宣传一直持续到了10月,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制造商的品牌投入力度之大。

3.1 香水市场仍被看好

来自2008年全国部分百货市场的情况来看,香水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情人节和圣诞节仍然是香水销售“井喷”的两个主要节日。平日里,人们也开始注重香水的使用。2008年初,广百百货在情人节期间的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平时香水销售额一直保持25%递增速度的武汉群光百货,情人节期间香水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50%。在南京金鹰,香水的销量大约占到整个化妆品销量的8%,而在南京大洋百货,情人节当月,Burberry香水的销量就高达20万元。可想而知,香水市场的潜力是多么巨大。

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一宝洁旗下香水品牌主要有Dolce&Gabbana,Gucci,Lacoste,Dontblanc,Escada和Anna Sui等。宝洁公司高档香水化妆品部亚太区品牌经理Lacost Dikkers对媒体表示,宝洁公司的香水业务在中国近年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字的稳固增长,这跟中国日益强劲的消费能力和每年众多在境内上市的香水新品很有关系。

单就香水品牌来看,有着众多年轻拥簇的CK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增长幅度较大,在众多香水销售排行中经常能拔得头筹,而颇得中产阶级认同的Burberry也能经常稳据前三甲。此外,随着《穿Prada的恶魔》的热映,Prada的认知度急剧升温,在个别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而依托服饰品牌强大知名度的Ver sace,个别月份的销售额也实现了40%的增长。

3.2 注重亚洲市场

据欧睿咨询公司统计,目前虽然全球香水消费额已达260多亿美元,但香水在欧美市场却呈现出缓慢增长甚至下滑的趋势。随着亚洲市场高端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以及欧洲经济受冲击后带来的消费衰退,各大香水品牌纷纷将目光集中到了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亚洲市场。专家透露,此前各香水品牌很少推出玫瑰香味及粉红色包装的产品,因为欧美市场比较成熟,各香水品牌一般都会推出一些较浓香型的香水,但是2008年明显多了很多亚洲风的香水。

就中国市场来看,中国消费者对玫瑰香味淡香水的接受度非常高,而粉红色的包装也颇受欢迎,因为粉色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年轻而充满活力。这些信息都源于国内商对市场的反馈,最后他们整合起来分析,又将这些市场信息反馈给香水品牌方。

2007年年尾,Burberry推出了第一款针对亚洲地区的限量版香水Brit Sheer(红粉恋歌)这是一款以粉色为主打的花果味香水。从2008年开始,Lanvin、Ferre、Paul Smith都纷纷推出了玫瑰花香、粉红色包装的香水,其中Ferre的ROSE香水更是该品牌的翻身之作。在2009年,更多的香水品牌将会加入到这股“亚洲风”中,将会更加注重亚洲香水市场。

3.3 天然香水备受青睐

2009年香水的主题将进一步回归自然风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香水以淡香型为主,而自然风潮的香水味道都比较清新、宜人,因此在香味和风格上更贴近国内的顾客需求。在欧洲,一部分有实力的中产阶级的消费者正逐步发展成为道德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大时尚品牌关注自然、环境和人道等诸多问题,因为是否契合这些主题将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市场 国际化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职业市场也呈现出国际化的变化趋势,其主要表现是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移民的流动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呈现出跨国竞争的新态势。这种国际化趋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加快对外开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一、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移民的国际化趋势分析

国际劳工组织(ILO)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专门研究和世界劳务、人才市场的情况。按照这一组织的研究报告,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呈现出以跨国为主的大趋势,尤其是中、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呈现出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流动的趋势。在过去的10-20年中,人才的职业流动率加快,平均每3—5年流动一次,而且范围加大,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幅度更大。这就使得劳动、人才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据世界劳工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经济发展将会创造5亿个新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分布在不同地区,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受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就业岗位大部分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劳务市场的竞争在未来的5年中,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此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因此,培养国际化人才,也应该面向发展中国家。

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和国际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世界移民的大量增加,这必将对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世界高收入国家劳动力将下降,对外移民的依赖率将提高。而联合国估计,全球移民总量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达到1.75亿人。1980-2000年间,流人高收入国家的移民总量每年增长约3%,而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字为2.4%。按照这一增长率,在过去的30年中,移民在高收入国家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几乎翻了一番,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不包括移民)从70年代的0.7%降至90年代的0.5%。移民对一些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德国、意大利和瑞典,如果没有输入性移民,那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人口总数都是下降的。与此相反,1970-2000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平均增长率只有1.3%。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一般都比较高,因而输入性移民在发展中国家(不包括前苏联)人口中所占比重下降了(见图1)。

1980—2000年间,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移民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上。这种增长部分地反映出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由于收入的提高,高收入国家对服务业的需求增加了;随着技术进步增加了技能的价值,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对高技术工人的竞争;高收入国家移民网络的增长促使更多新移民的到来。

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约31%年龄在14岁以下,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8%。因此,我们可以预计,进入最适合移民年龄段的人口将会大量增加。1980年以来移民的迅速增长,已经在高收入国家中建立了聚居地,这有利于降低移民的成本和风险。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导致其劳动力的下降,这些国家对移民服务的需求会增加,而且对移民能够提供的服务(比如护理工作)的需求也会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招聘移民从事的其他服务(比如家庭和饭店服务员)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市场关于技术工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会吸引移民的流入,尤其是那些来自具有较好教育体系的国家的移民。世界银行其他的预测研究表明,未来20年中,高收入国家劳动力将会缓慢增长然后下降,这是造成这些国家对国际移民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移民将对移民跨出国带来极大的收入,预计到2025年,移民增加的工资总收入将达到近万亿美元。基于此,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特别是技术性劳动力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向发达国家移民,其中移民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见图2)。这实际上是职业教育之间的激烈竞争,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及国际竞争力水平的表现。

二、加快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策略

积极应对职业市场全球化发展的挑战,加快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1.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当今,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与知识的竞争。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走出一条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人才的路子,提高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力,这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存亡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借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2.转变认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观念。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教育贸易服务大格局中确定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位置。坚持在开放中求生存,在交流合作中求发展,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增强WTO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教育服务意识和教育国际化意识。将职业教育办成在国内外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主动性和引领性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办学的新格局。大胆吸引境外教育投资集团或独资办学或中外合作办学,让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生根发芽。所谓外国人投资办学,就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个人、财团、民间社团、教育机构等独立投资,在我国兴办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与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侨捐资办学不同。后者是只捐款,不管办学,前者是既投资,又管办学。目前在我国,外国人捐资办学的已较多,但外国人投资独立办学的还几乎没有。这种教育模式应该大胆地试验,发展起来。这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正如外资企业的领导、管理、经营方式冲击着我国企业的传统领导、管理、经营方式,引起了一系列良性的变革一样,外资独立办学也将对我国的职业学校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因为吸引外资独立办学,不仅引进了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在科技、劳务、人才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而且还使学校更贴近职业结构的变化发展,更合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这一点正好能解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就业”大难题,即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又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吸引外国人独立投资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及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4.深化以课程与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培养适用于中外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要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走向世界,在国际职业市场和劳务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深化以课程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大力推行培养适用于中外劳务市场需要的双语型职业人才。

其一,深化课程改革,大胆引进国外教材。引进国外教材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中,国外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已开发出各种理念先进、结构优化、内容新颖、国际适用的教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许多国家选用。大胆引进这些教材有如下作用:(1)这些教材已经过了反复验证,表明具有较强的实用生命力,反映了现代国际职业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使用这样的教材,能够使学生掌握适用于世界职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利于在本国的外资、合资企业就业,而且有利于参与世界劳务人才市场的竞争。(2)这些教材使用外语编写,引进和使用这样的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包括外语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使用国外教材,对于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这比单一地进行外语语言教学,效率会提高许多倍。这已为大量经验和研究的资料所证明。(3)大胆引进和使用国外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职业本领,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理解国外文化,学会与不同制度、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思维与对话。在语言上相通,在思维与看法上就容易相通,容易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助于学生与外国工作人员合作共事,拓宽就业的渠道,扩大就业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二,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双语型人才。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未来的五年里,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力的提升,对双语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些人才既要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又要精通外语,善于用外语进行工作和交流。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单一地开设外语课是不够的,必须在专业课和操作实习课中进行双语教学,即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因为:(1)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和操作实践的外语,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在劳动工作中进行外语交流与实践。单一的外语语言教学仅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外语交流,而学生由于专业外语和实践外语差,难以用外语进行工作实践交流与操作,从而降低了职业竞争力和劳动效率。所以,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外语能力是非常有利的。(2)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外语,直接迅速地学习、掌握国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有条件地学习外国的专业教材,了解世界的最新信息,从而提高对外就业能力。(3)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外语,与国外的有关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交流和前沿问题的探讨,从而能及时地解决生产、劳动中的问题,推进企业的创新。由于语言的便利,学生在就业后可以迅速与外国专家一起工作,对于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和分析,从而直接有效地解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生产中和生产外的技术革新活动,进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于双语型的教师。双语型教师的产生,一方面是培养,在相关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用母语和外语教一门甚至多门专业课;另一方面是聘用国外的职业教育教师,通过他们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两种方法都需要,而且应该并举。

其三,按国际标准统一各种职业技能评估,建立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系。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培养国际通用的职业人才,关键在于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从而为人才的培养规格和人才的就业通行创造基本的条件。

我国目前已经在各地建立了850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2000个以上的职业和工种,对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全国共有5,562,000人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据1996-2002年获取证书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2001年度和2002年度的增长比例大幅度提升。同时,从1996年到2001年逐年递减的技能鉴定通过率可以看出,随着技能评价的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我国技能评价的含金量正在提高。

可见,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评价实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资格认证,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必须建立起合乎国际统一标准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为此,必须积极与国外职业技能评价接轨,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培养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服务。在我国注册的国外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及其证书见表2。

市场趋势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红利 保险展业 理赔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的发

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我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我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

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险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新的市场主体相继产生。以前国内新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多年来新的中资保险公司基本没有批,但2004年批准了一批新保险公司筹建,包括批准设立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第一家建筑保险专业公司,第一家养老金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济和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截止08年9月国内已成立寿险保险公司59家,财险保险公司161家,同时还增设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

1.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2.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

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1.2.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我国2007年的保险深度为2.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我国的107倍,日本是我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2.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

2.预计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保险业基础不断加强,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保险业正在转型,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2.1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保险公司的成功改制标志着以现代股份制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成为我国保险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保险公司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我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我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我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

2.2经营业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

2.3保险产品品格化加强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保险的功能作用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随着保险功能不断深化拓展使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对政府来说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来说,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人们在医疗、保险、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险来解决。

2.4保险制度创新化涌现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