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后辅导;知识辅导;心理辅导;措施;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81-02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各级教育教学中逐步深入,初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日常教学中,课堂45分钟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虽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局面,但是很难做到让所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充分和深入的理解。况且,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其他种种原因,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逐步加大,以至于逐步形成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只顾某个层次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层次的学生,而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又决定了全面深入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太现实的。此时,作为课堂的补充――合理而有效的课后分层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后辅导也是初中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需要探讨的课题。这种课后辅导不是狭义上的辅导,它包括知识辅导与心理辅导。

一、知识辅导

所谓知识辅导,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平时最为普通的辅导。这种辅导看似简单,但是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果知识辅导次数太少或未能深入,势必会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产生困难,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另一方面,若知识辅导过多,也会使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解决:一是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的辅导内容,二是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

1. 辅导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标准,可以将辅导对象分为三种:后进生、中等生和尖子生。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都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层次上更上一层楼。实现这一目标,需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抓住各类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的内容要有所不同,详述如下。

(1)后进生的辅导内容。“后进生”是近几年对于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群体的普遍称呼,用来替代原来“差生”的说法,这一说法的改变,体现出了教育界乃至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怀。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教师不宜一下子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过分地“望学生成龙”。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教师,应当从基础知识环节开始,比如单词记忆、理解和记忆重点的语法知识及重点句型等。考虑到大部分后进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布置的任务不能太多,让学生把握好熟能生巧的原则和方法。具体来讲,教师要反复带读、耐心讲解,并帮助他们学会预习与复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于后进生的辅导仍然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死记硬背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因此,在合理重复课堂知识的同时,应当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后进生学会总结与归类,并最终领悟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尽管过程很艰辛,但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2)中等生的辅导内容。相比于后进生群体,中等生又有其特殊性。这类学生往往是最有潜力的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自身潜力转化为理想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首先,在基础知识部分,仍然不能降低要求,要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在定期抽查他们的基础知识时,对他们的家庭作业的质量也要做一定的要求。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辅导,仔细讲解一些易错题、难题。但是,“仔细讲解”不意味着是进行标准答案的灌输。在讲解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事实证明,学生自身的领悟往往比教师的灌输和讲授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帮助中等生建立一套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将有助于他们跨越自身的障碍,最终迈向优秀生乃至尖子生行列。除此之外,对于中等生的辅导,尤其要强调错题集的使用,收集平时在作业和测验中常错、易错的题型,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复习。从学生的角度,错题集会避免他们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从而巩固知识点。从教师的角度,定期翻阅学生的错题集,有助于找出具有共性的题型,并在课堂上及时讲解。

(3)尖子生的辅导内容。对尖子生的辅导,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的学生。对尖子生的辅导可能花力气最少,但是要讲究艺术性。这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高,因此教师既不是帮助他们记忆,也不是去强化某个知识点,而是应当把握住他们某方面能力可能欠缺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提点。在进行辅导之前,要注意观察、分析,发现他们不同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平时的试卷与作业,看哪些项目比较薄弱,教师要做适当的记录,以便及时跟踪。对于尖子生作业的布置,可以适当省去一些抄写类的基础性内容,而对课后练习和一些思考题要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课外题,让学生自己批改课外题并摘出不甚理解之处。这时,教师再针对他们不理解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发散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容易对自己的错误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对于这类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总结,及时对错题和难题进行分类,再次做题时,他们就会对类似题型格外细心,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有句俗语说得好:响鼓无需重锤敲。对尖子生的培养和辅导,不必抓得很紧,但要在合适的时间点给予合理有效的辅助,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辅导,帮助他们追求卓越,挑战极限。

2. 辅导方式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生、教师和家长在其中有着不同的分工和作用。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不是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其中,学生和家长的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课后辅导中,应当充分把握好这三个角色的特点,并加以有效利用。就辅导方式来看,进行以上辅导,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协助。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意味着孩子入学后父母就会“卸任”,相反,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在任何时候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动员所有人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下面,将介绍目前教学实践中最为有效、最为常见的三种辅导方式。

(1)家长配合型辅导。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关爱让孩子们少了很多生活上的烦恼。然而,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吃苦的能力大不如从前了。想让孩子很早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有一定难度。因此,现在学生的学习更需要家长的适当引导与帮助,只有家长做出正确的表率,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不能回避的是,家长的文化层次是参差不齐的,不能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家长毕竟不能替代教师的教育。但是,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的基础作业的完成情况。比如,作业是否独立完成,是否按要求背诵相关内容,等等。虽然家长对课程内容可能不太了解,但可以从孩子背诵的流利程度来判断他有没有花时间、下功夫,真正关心孩子学业的家长是不会厌烦这项工作的。其实,检查作业的过程,也是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这些看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活,却给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减轻了负担,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这也是一种最基础、最核心的辅导方式,也是能达到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应该重点关注,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2)同学互助型辅导。如前文所述,课后辅导不能一味让某个人或某一类人承担,而是要有效集合周围的资源。除了发挥家长的作用外,学生互助小组是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的最佳的辅导方式。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学生往往会总结出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对知识的理解方法,比老师讲解的更接近他们的生活范畴,也能使用一些适合学生群体的生动语言进行讲解,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课程的厌烦情绪。另一方面,尖子生和部分中等生也能帮助后进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同时,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对所讲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并且在帮助之余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这些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可见,这种辅导方式一举两得。

(3)教师指导型辅导。仅有家长辅导和学生小组的互相帮助是不够的,仍然不能忽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学校尚未实行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较多,这就要求教师的辅导要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泛泛地去抓每个学生。教师应当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比如:每天抽取一些学生来提问,并根据各人的情况在进行汇总后再布置下一期的练习,也可以参考学习互动小组提出的问题,在适当时间予以解答。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之前两种辅导的基础上,教师的指导更要入木三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同时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升华。教师的辅导不必拘泥于特定时间,在课上课下均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点,加深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印象,力争做到事半功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兼顾这三种类型的学生,要综合运用以上辅导方式,既能相对轻松、有效地把握每个层次学生的辅导情况,又能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分散辅导,集中解决问题。课后辅导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从课后辅导中受益。

二、心理辅导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辅导就是知识辅导,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辅导。事实上,心理辅导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知识辅导与心理辅导是相辅相成的。知识辅导是基础,心理辅导对知识辅导起着提高与促进的作用。就英语学习来看,存在一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将这些学生大致分为三类:讨厌英语科目型、无压力不学型、花了力气无效果型。无论是哪种心理辅导,教师都要以发现优点和表扬为主。班级有位同学说的话最能证明这一点,她说:“老师的表扬比批评更让我感觉有压力,让我觉得我上去了就不能再掉下来。”这句话很朴实,但是恰恰说明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拥有幼稚一面的同时,又有着成熟的一面,这时的他们就是幼苗,教师就是花匠,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浇灌与培养,他们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

三、结束语

也许教书就如同销售一样,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教学上真正的结束,它只是销售出了产品――知识,但良好的售后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开展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就如同进行良好的售后服务。就像产品一样,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不可能成为知名品牌的,教学亦是如此,没有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就难以将学生的学习水平推向更高处,唯有将“销售”与“售后”共同做好,才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邬黎辉.适当的课后辅导筑就英语学习的城堡[J].中学教学参考,2013(10).

[2]胡青江.课后辅导“要旨”[J].教学与管理.2001(11).

课后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辅导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随着现代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新的信息通过种种渠道正在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心里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和疑问,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的人来说是一件较为措手不及的突出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理论和改革开放浪潮推动的今天,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有限的课本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四有人才”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从课后辅导中人手,本文主要谈谈对课外阅读和课后习题的辅导。

一、课外阅读的辅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必须要抱着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开动脑筋,在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上想办法,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可以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还可以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可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其次,教师要适时推荐阅读书目,使自主阅读有的放矢。可以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浅显易懂、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再次,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指导,使自主阅读事半功倍。可以采取摘抄画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画旬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可以采取批注“挑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可以采取反复阅读法: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①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②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二、课后习题的辅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练习题形同虚设;或是老师一手包办。把各项问题的答案逐一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的练习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指导——形成方法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师生要做的事很多.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老师在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服务。著名的语言专家吕淑湘说过:学语文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课文后的练习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检查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指导?可以从抓住课后朗读着手。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默读课文”等等,这很好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今后更好地读书。习题中的词句训练.思考题的落实.都要有所选择地指导,这就能让学生学会统领全文看问题,结合生活促内化.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2、巩固——练就技能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要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同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朗读可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参与评价;可自制录音.录后再听.自己评价;还可好朋友互读.然后互评等等。这样既完成了读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写字,每一所学校都有专用的硬笔、毛笔书写的纸.学生可自己选择内容,自己选择款式来写,内容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款式可以是方方正正的格子,可以是古朴典雅的扇形.还可以是小巧玲珑的书签,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很强的内驱力,写字的目标就会很好地达成。

词句的练习不能局限在课内.更不能抄个答案了事.要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学生可用自己有感性认识来理解词.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还可以综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有些词句暂时不能理解,可先积累.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托宽.自然会理解。老师要指导学生积累词句,这个“积累”不仅仅是文本中,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选择的读本中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3、评比——展示个性

这是课后作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读书用小组推荐进行朗读比赛;写字利用黑板报开辟“小小书法家”;讲故事,复述课文。利用课前5分钟讲一个片断……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课后练习,注重课后阅读的辅导,做到课内抓指导,课外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课后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后进生;数学辅导;思考

后进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具体表现在:1.数学基础较差。2.上数学课兴趣不高,甚至无兴趣。作业不喜欢做,甚至不愿做,一抄了事。3.怕数学考试或测验,谈“数”色变。

数学新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导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

下面本人就后进生的数学辅导谈几点思考:

思考一: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日见其竭;无根之木,日见其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后进生并不是真的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对的方法,我们要教会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后进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上课要讲的概念、有关的定理、空间想像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等课堂涉及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举一反三”,巩固基础

“上课能听懂,作业只会一点,过一两天就忘了”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通病。因此,教学中要多编制基础题、“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后进生的数学能力。

3.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4.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问题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平时经常翻开纠错本看看,想想。考试时重点复习纠错本上的内容。

例如在讲直线方程时,与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下同)平行的直线可假设为Ax+By+m=0,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可假设为Bx-Ay+m=0,这样可使解题速度大大加快。

思考二:后进生的辅导不差“潜”

1.每位学生,无论男生女生、成绩好坏、个子高矮都有潜力可挖。尊重每一位后进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同样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

2.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开发潜能需要鼓励尝试、善待失败的氛围。当一个人对某方面产生兴趣时,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碰到困难要主动去帮助他,在实施过程中有疑惑,要耐心指导他。绝对不能责怪他、嘲笑他,更不要去挑诸般瑕疵。

3.开发潜能需要增强自信,相信“我能行”。有研究机构指出,一般人只有3%的潜力被开发出来;如果能开发出4%,就是天才。即使如爱因斯坦这样的超级天才,也只不过开发了5%左右的潜力。可见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要看你是否自信。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以及指导,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

4.开发潜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我们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去做好一件事,一定会碰到困难与矛盾。能否承受挫折、忍受艰难,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自我调节和稳定心绪的方法,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狄更斯说过:“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开看书,最后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小沈阳被老百姓捧红也说明了只要你有潜能、肯努力,就会梦想成真。

5.人绝对不差潜力,差的是自信和毅力,差的是意识和激情,差的是思考与实践。通过多方合力,只要敢于、善于挖掘,或许就能把后进生激发出动力,让他们的某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直到把它变成现实。

如讲二次函数的内容时,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对后进生来讲更加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

①求出下列函数在x∈R时的最小值:(1)y=(x-1)2+1;(2)y=(x+1)2+1;(3)y=(x-4)2+1。

②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最小值:(1)y=(x-1)2+1;(2)y=(x+1)2+1;(3)y=(x-4)2+1。

③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激情,学生踊跃上黑板板演。

思考三:后进生的辅导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1.不抛弃,讲的是对人的态度。不管后进生身上有怎样的缺陷、怎样的缺点,都不能轻易的抛弃。要坚信他们都有发展的潜能,只是有些人的潜能暂时还没被挖掘出来。

2.不放弃,讲的是对目标的追求,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更是一种为人的品格和智慧。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会很快懒散下去,给自己确立的目标不一定非常远大,只要衡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够达到就行。人生贵在有志,贵在追求。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异无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发现:3%的有清晰目标者,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那些人,25年后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目标模糊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没有目标的人群,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个跟踪调查充分说明:只有不放弃自己目标追求的人,才有可能活的精彩、活的有价值。

3.不抛弃,是一种责任;不放弃,才会有希望,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记住的教育格言。因为学生都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幸福。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在他们还没成熟的时候,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横眉冷对、严加指责,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以至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和自尊;没有任何理由在他们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给他们构建平台、铺设通道,让他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例(浙江12理科3):设aR,则“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本题只要考虑x,y系数与常数项的关系马上可得到答案。

每份试卷,不管是高考试卷还是平时的测验试卷,都有这样基础的题目。即便是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学生定会理解会懂的。

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它要求我们热情地面对、真诚地关心、用心地教育所有的后进生。这种不放弃决不是形式上的,而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永远不能放弃的追求。

思考四:对后进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哪怕是取得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大力表扬,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到这个同学进步了,进一步激起该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渴望,并能将这种激情和渴望长久地保持下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做了一件事被别人肯定和表扬后,会有更大的激情和信心继续将此事做下去。

例:设ABC是等腰三角形,∠ABC=120°,则以A,B为焦点且过点C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双曲线离心率的考查是近几年浙江考卷的一个重点考查内容。本题只要根据定义求出线段AC,BC的差等于2a,就很容易求出离心率。即便是后进生经过思考后,也易求出。这时,我们教师要大加表扬,后进生便会更加满怀信心去做其他题目。

提高数学成绩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数学后进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信任,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因材施教,以思维品质的优化为目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手段,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学好数学,并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提高后进生的思维品质和对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后进生都爱学数学、都学好数学。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后进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多提问题,多上黑板板演,后进生的数学成绩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与学.扬州大学.

课后辅导范文第4篇

审视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忽略教师发展本位,在课程实施上则注重从培训机构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考虑。结果造成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忽视教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过分强调宏观理论、理念的灌输;培训的过程中不考虑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训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有鉴于此,探索一种基于教师发展本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成为一种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课程理念,正是人本理念在心理辅导教师培训领域内的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为本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专业性表现在它是以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以心理学应用技术为工作手段,以心理辅导时间为适应条件,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育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选择应考虑到满足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为本。

(二)以教师的工作需求为本

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是基于对教师的要求产生的,它也需要突出教师自身的实践问题。基于教师工作需要选择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应对工作环境或工作本身进行分析:仔细考虑并决定心理辅导工作的构成要素,了解如何才能把心理辅导工作做得达到工作标准,明确心理辅导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把培训需求按优先需要考虑的顺序进行排列,决定心理辅导培训的内容。

(三)以教师终身发展为本

心理辅导培训是心理辅导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为目的,是满足心理辅导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可能只通过若干次的短期培训就能一劳永逸。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应树立以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坚持培训课程的内容、方法与时俱进。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应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究竟需要哪些心理辅导知识、技能以及如何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有效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提供一个行为标准并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遵循相关原则以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突出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

(一)基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探索适应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个人知识、技能需要的培训内容

1.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心理辅导教师培训主要考虑心理辅导教师在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两方面知识的基础、缺失以及发展,由此设计的培训课程可能是以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也有可能是基于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指导课程。基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包括辅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基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学生的资料搜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等课程。

2.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少应由四种基本能力构成,即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相匹配。从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技巧等课程内容;从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与行为等四个方面的以分类和描述为基础的各类诊断标准等课程内容;从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个体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的原则的运用、如何建立良好关系、会谈提问等课程内容;团体辅导的原则、基本技巧、基本过程以及团体辅导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课程内容。从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因素出发选择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辅导研究的样本抽样、观察分析、调查测量、实验设计、趋势预测、文献研究以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二)采用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表现性评估方式,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1.提供行为标准,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

提供一个行为标准,规定学习心理辅导内容后接受培训的教师应该达到的行为标准,进而探索行为标准所涉及的培训课程的各个方面。首先,要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度出发,说明教师在学习完培训课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应该能做什么。其次,要给预期的行为命名,将其具体表现描述出来,并将预期行为发生的条件或约束因素阐述清楚,进而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以农村中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为例,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行为标准可包括: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可以描述考试心理辅导的四大主要内容(认知转变、生理调节、行为练习、应试技巧);在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辅导教育等途径正确调整学生考试动机、矫正考试观念,指导学生从睡眠、饮食、运动等多角度积极调整、消除疲劳心态,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法以及系统脱敏法等方式降低考试焦虑,帮助学生充分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为考试焦虑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短期的治疗等等。

2.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接受培训的教师应向培训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实践的证据,检验标准是否有效导向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技能,进而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首先,搜集心理辅导教师教育实践证据,包括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心理辅导记录以及心理辅导书面评论与反思等。以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为例,选择一个15分钟的连续的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片断,展示辅导教师是如何运用心理辅导技能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其次,基于评价,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对教师所提供的心理辅导实践证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查受训教师对培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水平,借此,可以检验行为标准是否抓住关于心理辅导领域的有效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知识,帮助培训机构确认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选择突出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

1.基于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培训内容

作为一项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和技术,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是否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专业性课程是因为专业课没能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专业课学得太多太深,许多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心理辅导教育教学没有太大联系。然而目前,在一些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中,虽然包含某些心理辅导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和经验式的心理辅导教育。中小学教师虽然学习了心理辅导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机智地运用心理辅导的各种干预和影响手段,很少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只有具备足够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所以,必须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重视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提升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2.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化选择培训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农村中小学校实际结合在一起,自觉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的要求,主动适应农村心理辅导发展的趋势。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特色课程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校实际开发的课程。特色课程应从农村的角度出发,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为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以及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农村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用灵活的形式加以设置,在总课程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心理辅导教师应掌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孤僻自卑、性格与行为障碍、逆反心理等相关知识、技能。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农村心理辅导教师能够客观地对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农村心理辅导教育具有本土特色。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培训内容的选择确实是影响培训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协调,有机统一理论学习、校本实习与校本教研,切实保障、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一)通过校本实习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心理辅导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建实习场以符合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实际工作情景,技能的形成也需要通过实习来进行。实习能够为心理辅导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场所,能促进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校本实习的环节如下:首先,结合培训目标,连接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明确教师个人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其次,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全班观摩,开展榜样模仿;再次,进行个人实践,每位心理辅导教师以本校为实习单位,分别进行个别心理诊断、团体心理辅导、会谈提问等心理辅导教育活动;最后,对校本实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二)开展校本教研保障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提高

课后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外辅导;学困生;辅导体系;辅导流程

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形式,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课外辅导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等。”笔者认为,课外辅导的具体内涵可用下表来阐述:

目前,教师辅导的形式往往以被动的答疑为主,“就题论题”,很难彻底解决学生疑问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学习问题;还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应有的耐心,打击了学生提问的热情而使学生敬而远之;也有部分教师无视学生的具体需求,重新组织教学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有时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针对目前化学课外辅导的盲目、低效现象,本文尝试构建化学学科中学困生的课外辅导体系,以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热情。

一、辅导时机的选择

笔者认为,目前“答疑”或“精练”形式的辅导,教师缺乏主动性,虽大多“问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此类辅导的目标仅在于“治疑”,而未能“防患于未然”,虽能解决问题,却耗时费力。

关于辅导的时机选择,《冠子》中扁鹊与魏文侯的问答可给予我们启示:“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依于此,辅导时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上者,“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是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将问题考虑周全,在课堂预设或及时发现问题,实施有效的辅导,将问题在课上解决。

次者,“治于毫毛”。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于课后及时将问题消弭于无形。

下者,“大动干戈”。此类教师往往兴师动众,积极组织学困生实施辅导,也确实卓有成效,但占用了较多的学生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课外辅导而言,目前最有效的应是第二种情况,教师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辅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效地节约时间、降低难度,而并不仅是“你问,我答”。

二、课外辅导的一般流程

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要确定辅导的对象、时间、过程、方法等。特殊学生要跟踪辅导。那如何系统、有效地组织课外辅导活动呢?

在聆听了著名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教授有关“辅导与激励”的演讲后,有所感悟。余教授将辅导的系列行为分解为:辅导=观察行为+发现差异+与员工(干部)对话+说明重要性+提出改善意见+示范演练+陪同作业+追踪。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课外辅导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观察行为,找出问题

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教师能发现学困生真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能表达此刻学生的学习状况,坐姿、眼神等都显示出学生的投入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需关注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学困生,在重难点的教学中关注他们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在课后及时进行辅导。另外,在作业与测试中,真实度较高,能更全面地表现出学困生的问题。

2.对话,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观察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后,如何更真实地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对话。当学生在学习表现不佳或令人不满意时,若教师没有针对地对他们的表现思考,并与他们交流,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可能既无压力也毫无动力。对话,并不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而是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真实想法,从而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实验证明,鼓励学生主动要求辅导,比我们要求他进行辅导,其效果要好得多。

3.提出意见

通过诊断,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化学教学中,通常有五种常见的问题,解答方法如下:

(1)由于知识体系不完整而产生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先由学生画出对于该知识点的可能比较零碎的记忆,再由教师将之条理化、系统化整理后再予以讲解。例如,烃知识的复习,部分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概念,对其进行辅导。

(2)由于细节不清楚而产生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书本中找寻答案以养成以“本”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涉及较多的描述性内容,如共价键的方向性、分类等,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3)由于方法未掌握而产生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讲解后需进行巩固练习。例如,盐类水解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需要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整理出解题思路。

(4)由于对信息的阅读、理解、应用不到位在而产生的问题。例如,信息阅读中迷失方向,需强化核心信息的判断;在无机的流程图题中干扰信息较多,应找出每一流程中物质的转化及相应的操作这一主干信息。

(5)由于学生学习热情欠缺而产生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通过聊天找出其根源,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期找回其学习的动力与责任感。

4.典例演练,巩固训练

做好准备工作,在作业批改后需对错题进行统计并进行错因分析,并适当准备些针对易错题的巩固习题。在辅导中,问题解答之余,可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加深对相关知识点或方法的理解。

5.跟踪学习情况

在学习情况的记录中,最为常见的是错题记录本。基本格式要求如下:

对于学困生,可指定一学生作为辅导员,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并跟踪其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