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范文第1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全市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建立我市对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管理体系。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厅关于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相关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做好暑期托管服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提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对做好“双减”工作意义的认识

5 月21 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时代学生减负工作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双减”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省教育厅也作出了相应部署,从6月下旬开始,建立了“双减”工作进展周报制度,实时掌握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展情况。7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部署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严格执行假期管理规定,引导义务教育学生暑期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地要深刻认识做好“两减”工作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和在形式上下功夫

各地要切实落实有关要求,指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一)要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内容。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应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二)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外文化场所和各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让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要积极吸纳有特长、有余力的家长志愿者和社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如社区干部、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都可参与。(三)要规范对校外教育场所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场所要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家长需求,延长开放时间,禁止对外实行承包经营或营利性运营,已经承包出去的,要及时纠正,7月底前予以收回。

三、要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坚持自愿原则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范文第2篇

《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二)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自2002年8月1日至被申请人采取措施恢复申请人的管

理状态之月的物业管理酬金损失,每月以1.7万元计算。

(三)和(四)本文略。

本裁决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深圳市恒兆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向法院申请执行。时至今日,作为终局裁决的该仲裁裁决并没有执行,东方半岛花园仍由深圳市北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新旧物业公司也没有移交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资料,小区物业管理费拖欠情况比较严重。物业管理业界和法律人士都非常关注该案的执行,对业主委员会能否全面履行义务、如何履行义务表示关切。

6月19日,新华社受权国务院令第379号《物业管理条例》,将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是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5月,由梁慧星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提交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已经正式出版,这是从1998年初开始恢复的民法典草案编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虽然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笔者还是愿意结合新条例和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发表一些初浅的看法,如果能够为法律界和物业管理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则幸甚。

《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现代市场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种新的合同类型。物业服务合同就是其中的一种。物业管理是为维持或者增加不动产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价值、维护不动产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安全和使用秩序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物业管理的权利来源归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管理人依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或《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为业主持续进行物业管理服务,业主或使用人按照约定按时支付物业服务费用的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应当包含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和违约责任等。物业服务合同的本质是反映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具物权关系的民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合同。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合同类型,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对委托合同有专门规定。物业服务合同与委托合同有一些“近似”,但与纯粹的委托合同有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是明显的、实质的差别,这种差别足以使物业服务合同构成一种新的合同类型。

委托合同是委托发生的基础,民事主体通过委托扩大了活动空间和范围,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委托合同的订立以双方当事人相互信任为基础。委托人之所以选定受托人为其处理事务,是以其对受托人能力和信誉的了解,相信受托人能够处理好委托的事务为基础的;受托人接受委托也是基于对委托人的了解和信任。没有当事人双方相互信任和自愿,委托合同关系不可能建立。从而,当事人双方均享有任意终止权,可任意终止合同。《合同法》第410条明确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这一点使委托合同具有了区别于其它任何合同的本质特征。而在实践中,如果允许物业服务合同的任何一方随时任意地单方解除合同,对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甚至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一种灾难。试想,只要双方的“信任”有所动摇,不问客观上是否有理由,可以随时、任意地行使解除权,将是什么后果?势必造成物业管理企业短期行为,小区管理极度不稳定,从根本上造成对全体业主利益的损害,并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激化各种社会矛盾。《物业管理条例》规定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由业主大会行使,且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

委托合同以处理委托人事务为目的。委托合同的标的是处理事务的行为,是

典型的提供劳务合同。现代建筑新技术、楼宇科技、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使物业管理向“服务集成商”转变,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将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化、专业化、技术化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并不是简单的事务。国家鼓励物业管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技术的创新领先是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物业管理的服务必须与现代建筑产品保持同步领先。物业管理的核心还在于满足和超越顾客不断增长的需要。专业电梯工程、专业清洗、环境园林工程等专营公司的大量涌现,使得“业主大会+物业公司+专业公司”的未来物业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主流。

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应对委托人尽忠实义务,必须亲自处理和报告,受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委托事务。需要变更委托人指示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开展活动,受托人行为的法律后果、所得收益和支出的费用在委托范围内由委托人承担和享受。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管理公司是以自己名义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且,由于物管企业对自己品牌的“树立”可以形成商誉,成为无形资产,享有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知名品牌公司对小区的管理可以提升小区知名度和公众形象。物业服务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管理者酬金、违约责任、侵权责任都应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各自分别承担和享有,物管企业必须获得利润才能获得生存。

但《物业管理条例》是行政法规,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应由上位法来明确。中国历史上实行专制体制,历代法典均属刑法,并无现代意义上的民法。编篡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进行民法典编篡,均告中断。改革开放后,1998年初,起草民法典的条件已经成就。《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于2002年8月全部完成,分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和继承共七编,八十一章,一千九百二十四条。其将“物业管理合同”单列为第五十二章,共十四条。但是笔者认为,该草案对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性质归位于委托合同是值得商榷的,对委托人和物业管理人的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尤其值得物业管理界注意,引起重视。第1318条物业管理合同的定义为“物业管理合同是物业管理人受业主或者业主团体委托,为委托人持续处理物业管理事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第1331条“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第1327条“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物业管理合同。”第1328条:“物业管理人不得解除物业管理合同,但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的除外。”①

原《合同法

》直接规定了十五种有名合同,《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增加到三十种。经笔者考查,除原十五种外,新增存款合同、借用合同、雇用合同、项目建设运营合同、物业管理合同、教学培训合同、医疗合同、餐饮合同、住宿合同、旅游合同、演出合同、出版合同、合伙合同、保证合同和独立保证合同共十五种。虽然没有出现“服务合同”的归类,但“服务”的概念已经明确。如第1349条“医疗合同是医方受患者的委托或者基于职责,为患者施行治疗、防疫、保健或者医学检查等服务的合同。”第1372条“餐饮合同是就餐人交付费用,餐饮业经营人提供餐饮服务的合同。”第1381条“住宿合同是住宿人交付费用,旅店业经营人提供住宿服务的合同。”第1396条“旅游合同是游客交付费用,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的合同。”②

不同类型的合同所涉及的合同内容、合同方式、合同目的都应该有着本质的差别。“任何法律上的分类均涉及两个问题:一为区别标准,一为区别实益。”③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不光要反映社会现实,准确界定交易的性质,还要通过民商法律的规定保障交易的安全、推动交易的便捷,充分保护主体的权利,符合主体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要求,从而构建法治社会。因此,笔者建议,将物业管理合同、医疗合同、餐饮合同、住宿合同和旅游合同归位于“服务合同”,将服务合同作为单独一章单列,按一般规定和各小类合同分节。

200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向社会大众征求意见稿,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共计近4000条,条例吸收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近50%,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出发展为重、平衡利益、保护弱者的观念,此次征求意见是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透明度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成功的、有益的。④笔者衷心希望这些成功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成果能够在民法典起草和编篡中得到体现,那么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才会迎来更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①②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3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范文第3篇

一.前期准备与宣传——未成曲调先有情

1.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正确引导家长参与。

为了解决放学后家长的接送孩子之难,看护孩子之忧,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让每一个家庭无后顾之忧。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宣传课后托管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政策依据、托管原则、托管办法、服务费用等系列问题,引导家长明白什么是课后延时服务,积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学校作为涵江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之一,自2019年就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同年8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行政人员和各年段长,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秋季,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学校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及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广泛的调研、讨论,集思广益,围绕课后服务怎么搞?时间多长?辅导课程如何设计?怎样收费?延时后家长接送途中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服务项目内容,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完善了《课后延时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课后延时服务安全预案》《课后服务值班教师职责》《课后服务值班行政职责》等职责制度。

3. 成立家长委员会,明确课后服务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成立了课后服务工作家长委员会,每班推荐两名学生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同时成立家委会常务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组织家委会成员前往供餐企业参观,并与学生餐供餐企业签订供餐合同。期初组织召开家委会会议,商定课后服务的对象、时间、内容、方式等,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家长的需求,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同时重新发放告家长书,主动告知家长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方式、师资配备等情况,发放意愿调查表,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过程实施与管理——绝知此事要躬行

1.有序开展报名,严格供餐管理。

为积极推行教育部课后延时“5+2”政策,实现有需要的学服务全覆盖,我校今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1-6年级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年段汇总上报、学校编班公示等流程稳妥推进。在目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2000多人,超过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学校对学生餐的上桌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从供餐车入校起全程跟踪,检查封条是否完好,检测食品温度是否达标,留样食品是否齐全记录是否完整,搬运餐箱过程是否规范,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记录,确保学生餐上桌过程不出纰漏。

2. 科学调配师资人员,严格收费规范使用。

学校根据各年段学生报名编班情况进行合理的师资调配,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参与辅导管理。同时还安排行政、后勤、保安轮流值班。每月初对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及时建档造册,及时与课后服务班级点名册核对,严格按莆教【2019】29号和莆教【2020】14号文件规定规范收费(午托按3课时算,每月每生150元;晚托按2课时算,每月每生100元;午晚托都参加的按5课时算,每月每生250元),将收费情况在班级公开公示。本项目收费主要用于教师劳务费支出和购置学生服务用品等课后服务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3. 逐步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过程性巡视督查。。

学校要求值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文明就餐教育,要求值班教师落实接班点名制度,确保不落下一位学生,要求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安全接送承诺书。积极倡导“光盘行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课后服务结束后,值班老师组织学生排队出校门,把学生一个个送到家长手中。值班行政和值班教师严格按要求尽责履职,值班行政要不定时对各班服务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马上整改,确保服务到位,安全到位。实行值班行政陪餐制,要求值班行政填写值班管理日志。

三.不断完善与提高——梅花香自苦寒来

1.开展基础课程辅导,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我校的课后服务首先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当天作业。午托从11点30分到13点20分,有三节课,晚托从16点25分到18点,共两节课。午托二、三节,晚托第一节安排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 为了提高作业辅导效果,以本班授课老师为主,辅导时更有针对性。老师们精心准备,根据学生不懂的问题,耐心辅导、讲解,不落下一个学生,但坚决执行“三不”承诺——“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升级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范文第4篇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截止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的老年人1.43亿,占总人口的10.5%。另外,空巢家庭占49.2%;失能老人人数约3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达到2.43亿,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潜在的市场规模约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约500万个。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家政、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主要以上门服务为主。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分为两类,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主要是提供食堂、家庭照顾、法律等服务;而对于生活基本已不能自理的比如独居、失能及高龄等老人则主要提供送饭上门、家务劳动、家庭保健、康复辅具配置、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及安全援助等服务。

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必要的重要支撑,主要提供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服务,主要用于向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社区老人提供服务。在城市,社区养老应结合社区服务平台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养老设施服务网点,增强社区的养老服务能力,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倡议、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及老人互助,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农村,社区养老应结合城镇和农村发展建设情况,以乡镇级别的敬老院为基础,进行日间照料和托养的养老床位建设,并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转变,向老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配餐、日间照料及托养等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机构养老服务则应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进行设施建设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机构主要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及半失能的老人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生活照料、生活照料及紧急救援等功能。其他的养老机构主要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

三、养老服务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设置

养老及护理专业中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为:护理、康复护理、保健按摩、常见急症急救、膳食营养与保健、心理咨询、老年心理慰藉、中医保健、评估与规划、机构建立与管理、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临终关怀、养老机构日常事务管理、养老机构公共关系管理、养老机构客户关系管理、养老机构产品营销、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养老机构后勤保障、养老资源开发与整合、养老项目开发与投资等。

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预见老年潜在问题的能力、独立判断并解决老年临床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心理干预和咨询的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机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等。

主要就业岗位:老年护理员、老年居家照护员(家庭)、老年护理师(机构)、老年营养师、老年中医保健养生指导师、老年服务与管理机构接待员、行政秘书或助理等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老年社会工作(含活动策划、心理护理)、老年健康管理师、老年痴呆照护员、老年康复辅助器具训练师、老年康复规划与训练师、护理员培训师、老年产品营销等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老年能力评估师、老年服务规划师、老年服务与管理机构护理部主管、健康管理部(含餐饮部)主管、社工部主管、事业发展部主管、养老机构院长(总经理)、养老项目开发投资等相关岗位。

学习期间可以考取的证书主要有:

家政服务(中级)、养老护理员、公用营养师(中级)、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级)、养老评估师及服务规划师、营销师、秘书等。

课后托管服务建议范文第5篇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

1. 建设浦东万兆教育网络,优化区域宽带网络环境

建设大浦东万兆教育宽带网络,实现所有幼儿园、各街道社区学校和镇成人学校的“千兆”接入教育信息网,其他类型学校“万兆”接入教育信息网,平均桌面接入带宽达到百兆及以上。

浦东教育信息网的建设采用光纤直驱方式,针对现有应用和未来教育发展规划,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划分,在单个物理网络上划分出多个业务逻辑网来承载并运行业务;以二万兆带宽采用网状结构连接四个核心节点,万兆汇聚双上联,并实现区内近700所中小学接入节点千兆或万兆接入;支持IPv4/IPv6双栈,使得教育信息网成为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教育专用网络。

万兆教育网络建设完成后,浦东教育信息网具有高速的学校接入服务、通畅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高性能组播技术支持和应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监控等功能;承载常规应用(如互联网访问、邮件、FTP等)、校园安全和考试巡查网、教师研修公共服务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网、学生学习互动网、行政管理网等应用。

2. 建设基于区域云的统一沟通工具,实现区域教师间无缝沟通

浦东新区基于Microsoft 技术为全区教师构建了统一的“沟通云”服务,实现了全区邮件、短信、即时消息、视频会议等多种沟通工具的统一,实现了远程工作会议、在线培训与学术交流、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沟通应用的统一,成为未来浦东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支持手段之一,开辟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应用方式。

图1 基于区域云的教师统一沟通工具

建设“数字化教师工作坊”,构建课堂教学与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区域“数字化教师工作坊”,形成集教学诊断与指导、教师网络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与教学资源管理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区域课堂教学与教师研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个系统间教学资源与数据的互通,构建区域学科教师教学与研修的实践共同体;形成每位教师全面的专业成长档案,形成区域各类教学资源库,实现校际教学资源共享。

1. 依托浦东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创新教师听评课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改善传统区域教研活动尤其是听课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浦东新区开始进行“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基于移动终端的浦东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构建了一种由“教师课例”、“移动终端”和“评课平台”三部分构成的数字化听课评课环境,改变了传统区域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听课与评课方式。在形式上,听课教师手持移动终端开展课堂观察与评价,可以更便捷、更客观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与评价。在内容上,对于课堂的评价是基于教师搜集到的各类“证据”的价值判断,而不仅是基于听课教师个人经验的价值判断,这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突破性的提升,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全过程的,包括课前上传教学设计至平台、课中不同人员(专家和教师)手持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开展课堂观察记录、课后依据评课平台实时汇总的评价结果开展研讨活动。

图2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

2. 依托浦东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浦东地域广、学校分布广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可以有效拓展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浦东实验区的配套建设项目。截至2013年1月1日,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已有用户30378名,覆盖了浦东基础教育全体教师,各类学科研修团队共488个,开展各类研修活动共1675次,参与人数达270124人,共积累研修资源达26184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1)网络研修与组织实体对应。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系统架构分为社区、业务、协作组、个人四级,依托现有的区域学科研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将研修社区的维护管理工作分属到各责任主体,确保研修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2) 网络研修融合实际研修场景。网上研修功能要融合实际的教研、培训、科研场景,如备课研讨、观课议课、课题研究、课题管理、课程培训等,易于使用和推广。

(3)网络研修机制要不断完善。浦东新区制定了《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章程》、《浦东新区教师“十二五”网络研修积分认定规则》等制度,促进教师“十二五”研修学分转化,以规范教师的网络研修行为,激发教师网络研修积极性。

3. 依托“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建立教师网上工作室

“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例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教学资源建设整合起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师知识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网络课例为载体、以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校本教研与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新区已完成了40余所学校的应用推广工作。

图3 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

“校本网络研修与教学一体化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变革教师的工作方式。学校教师日常基于平台开展数字化教研、课例研究,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反思等。

(2)实现资源的汇聚与推送。平台自动汇聚形成学校校本资源库,同时会根据教师选择的工作内容,智能化地从资源库中推送出符合教师需要的优秀资源,供教师学习和参考。

(3)形成教师的工作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师工作中有关教育教学的动态信息,具体包含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形成教师个人Blog形式的电子档案。

(4)把脉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积累的大量真实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教师成长轨迹,诊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管理服务站”,构建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

浦东新区以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各学校网站为依托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即建设区域的“数字化管理服务站”,实现各级管理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有效互动,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

1. 基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提升区域教育管理和服务效能

浦东教育门户网站是浦东新区教育教学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公开、为基层学校提供宣传展示、为在校师生提供资源和信息获取、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和互动等综合信息服务。浦东教育门户网站还不断分析公众的需求,开发了“浦东学校电子地图查询”、“浦东学校风采展示”、“浦东新区公办学校招聘”、“教师频道”等具有浦东特色的栏目。2012年,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访问量达466.3万次,日均浏览量达1.3万次。

以浦东教育门户网站为基础整合其他各类区域教育网站,实现区层面教育网站的数据互通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和主动推送。浦东新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开发了多个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浦东教发院网、教育督导网以及教育局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以提高浦东教育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度。但随着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应用,区域各类教育网站的信息整合需求逐步凸显,2010年起,通过提供数据接口,制定数据规范等措施,这些网站和系统正逐步实现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信息整合。

2. 基于中小幼学校门户网站,加强校务公开和家校互动建设

浦东新区90%以上的中小学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区域层面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中小学网站,编写了《浦东新区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建议书》、《中小学信息公开操作规范》等文件,开展了“浦东新区中小学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评议”等活动,督促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