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作文

中小学作文

中小学作文

中小学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玩”;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85-01

“玩”是儿童的天性,这就决定了小学的教学方式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就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寓学于“玩”,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写,培养写作能力。

一、在“玩”中学选材

处处留心皆文章。“玩”不但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使之心情愉快,还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玩中练写,经常采用诸如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玩中取材、选材。如在教学

“一件有趣的事”时,我让学生做“贴鼻子比赛”的游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游戏中的同学在贴鼻子前的神态、动作、表情和贴的结果,并要求评出最佳和最滑稽的结果。学生游戏时兴致勃勃,发言时气氛更热烈,他们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已把作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有的还说得较生动、具体。等到要求作文时,同学们已“胸有成竹”,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言之有物并真实感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还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下炊”的问题。

二、在“玩”中学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正如巴金所说:“倘使我写人写得不好,那就是因为我缺乏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可运用图片、录像、实景(物)等形式指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在直接感如事物的情境中进行说写训练,培养观察能力。如教学“观察一种植物”中,我带领学生看菊展。由于学全置身于花的海洋,情绪高涨;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形、察色、闻香,对所观察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发言踊跃。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录像的放大、定位等观察后,学生对的茎、叶、花的特点的了解就更细致、更全面、更透彻了。哪里需要修改、补充,尽在不言中。

三、在“玩”中学分析

说过:“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除了仔细观察景物外,还要对材料加以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作文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春游或秋游,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学会把观察到的景物加以分析,为我所用。如教学“记一处景物”时,我带学生游“锦绣中华”。由于所看的景物多,大部分同学在汇报中“记流水账”,还有部分同学“如堕五里雾中”,不知从何说起。针对这样的反馈信息,我借助媒体重现“游”的场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把看到的进行深“加工”,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详写,做到有重点、有条理地叙述,并适时展开联想。这样,通过媒体再现,老师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写出的游记效果普遍较好。

四、在“玩”中学表达

叶圣陶认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作文其实就是语言和思想的训练,也就是要学生学会做到、想到、说到、写到。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烹任、手工艺制作等,并要求把做(用)的经过写下来,从中训练表达能力。

“第一次做什么”时,我让学生在课外制作工艺品,课中启发点拨,要求学生写清用了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应注意事项及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亲身实践体会,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了。

五、在“玩”中学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种,是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内驱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并富于想象,对新奇的东西易产生兴趣,喜欢追根寻底。在作文教学中,可用故事、游戏、设问等形式进行质疑,创设想的情景,并提供想的空间,鼓励大胆想象,让他们在想中练写,从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XX,我想对你说”中,我在上课时,拿出事先准备好内装一面镜子的木箱,对同学们说:“你最喜欢现在或过去的名人是谁?”那么,你想知道未来的名人是怎样的吗?假如你有机会见到,最想跟他(她)说些什么?这时,同学们都非常好奇,争先恐后来看个究竟。当他们发现未来名人是自己时,都兴奋极了。于是,我乘胜追击,拨亮他们思维的火种,要求继续大胆想象。最后,同学们都不负所望,都能在想象中遨游,写出想象合理的童话故事,有的还写出较有创见的文章。

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应把“玩”与“学”这样一对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玩”出名堂来,真正做到:在“玩”字上作文章。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课程;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方法指导

合作精神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个人想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们必须学会合作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对于社会将来人才的要求,也加入了合作这一项。尤其是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老师讲授逐渐变成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国内外现状

1.国外现状

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最开始是为了调节不同种族学生之间的种族矛盾。当最后发现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显著,不同种族的学生也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课堂合作在美国中小学生课堂里开始流行起来。

2.国内现状

我国合作课堂是有一定历史的,孔子就曾在《论语》中提到“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就注意到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学者真正开始研究合作学习比美国要落后很多,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正式研究合作学习,并逐渐取得成效。

二、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小组合作的优势有很多,会使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曾经在《春天的手》的教学课堂中,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发言的永远还是那几个活跃的学生。还有在《菜园里》的课堂教授中,由于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实际,对课堂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态度,小组合作也不愿意积极配合。

三、针对小组合作中问题的相应策略

教师应该针对每门课堂所讲授的不同知识,提前教授一些知

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农俏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4).

中小学作文范文第3篇

一、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如:进行《颐和园》一课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按以下目标组织学生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相互合作、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因此小组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高低。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自主体验根据课程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划分学习小组设计教学过程。常用的分组主要有自由组合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小组以及固定式小组等小组成员人数以3~6人最为适宜。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倾向、性格等相结合合理选择分组方法。同时,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在学习前要进行明确分工,如四人中有领导者、记录者、检查者、发言者等,如果学生没有明确分工,只会浪费时间凑热闹。

二、明确要求,善于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另外,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控,合作交流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小组中,还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要适时的表扬大家能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而且读书认真,会动脑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好地被调动起来。

三、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沟通,褒性评价

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侧重褒性评价,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中小学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合作学习源起于思想理念先进的美国,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主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识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聚焦点,而其中的“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成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促进自己与他人参与学习的过程,锤炼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看似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实质是新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的体现,因此尝试合作学习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

二、在小学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说服,使每一个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而且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美国生物教师》2001年第1期登载了《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101条理由》一文,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等等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课改的各科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加上个人解读新课程的能力有不同,在教学实践中跨出“泥潭”又走向误区,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出现了这些问题发人深思,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现对这些问题进行条文缕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将对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

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学生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讨论是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功喜悦的重要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思。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 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这位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五、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

中小学作文范文第5篇

一、让兴趣成为最好的写作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说教也不及亲身体验来得有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中“玩”的过程作为“课本”,让学生用整个心灵来感知。例如,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准备活动内容,我都拿出10~15分钟让学生结合本次作文主题开展活动。例如:在写作文练习“花”时,我组织开展“赏花大会”,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花来,用“比比谁的花最美”,“夸夸我的花”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争先恐后,气氛热烈,在活动后写文,学生的兴趣变浓了。一个学生写道:我的太阳花的花心呀,可美啦!中间有一个高点的红茎,茎上端像一朵小花,这是雌心。雄心比雌心矮一些,它们像一条条细丝,环绕着雌心,顶端有一个个黄色的小粉点。整个看来是一幅美妙的花卷。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牵牛花是秀美的,造化给它娇艳的姿容,而且,它又会打扮;淡淡的一抹就显得清秀淡雅,君子似的柔嫩花朵,诱人的淡紫色,还小心翼翼地镐上一周边。看到优美的句子从学生们的笔端涌出,我感觉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了“乐说”到“乐写”的过程。因此,把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用课本来学习而且还要学以致用。例如,在成语《坐井观天》的想象扩展训练中,我问学生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续编第四次对话。一个学生说道:“一天一个农民到井边打水,这时,青蛙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眼前的一切令他惊呆了。看!远处是蓝蓝的、高高的天空;天空下面是一座座起伏的小山;近处是一片片碧绿的小草,小草从中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怎么和我在井底看到的世界不同了!看来我是真的错了,我要向小鸟道歉。从此以后,小青蛙再也不回井底了,它要搬新家啦!”听了学生们的叙述,我随机说道:“学生们!我们编的故事真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能写吗?”

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了,而且都完成得比较出色。我抓紧时机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他们“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则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缺少发现。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话时才能做到有顺序。

在指导学生观察中,我还尤为重视教育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苹果,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苹果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苹果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苹果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三、注重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