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chnology conte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build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s;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技术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及任务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技术的各项要素和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组织设计开始,到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1.1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建筑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2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

(3)能充分发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

2.1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企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2.1.1 组织架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架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监、专业技术总监、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个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

2.1.2 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

2.1.3 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2.2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一下几点。

2.2.1 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

3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3.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中各个分项、分部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4)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3.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组织设计与场地总平面图;③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3.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现代建筑施工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一项工程不仅要投入众多的人力、机械设备、材料和构配件,还要安排好施工现场的临时供水、供电、供热及各种临时建筑物等,这些都需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因此,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1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矩阵式管理

一、向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工程公司转制,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本人所在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的专业设计院,从1965年国内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到近年来先后建成、在建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二十多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城建院伴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路走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保持本院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原因有三:

1、目前,我院所从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今后五年将建成总长度四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中国人口过百万的三十四个城市中,有二十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据中国国家计委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达二千亿元人民币。本院面临着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2、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它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繁多、设计面广的特点。要建设好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就必须首先有一个先进的建设管理体制,虽然目前本行业还未实施工程总承包,但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等过程均实施了项目管理制度。对设计单位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与建设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3、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建设部对勘察设计行业的改制也提出了要求。

因此,本院现已改制完成,成立了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工程设计咨询为主业,并逐步向总承包方式的工程公司方向发展。公司基本建立了以项目为中心,以专业所为基础的矩阵式的管理体制,以提高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下面即结合项目的特点,论述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项目的矩阵式管理方式。

二、项目设计工作的矩阵式管理

1、矩阵式管理的特征

矩阵式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与专业所、室的矩阵关系。矩阵的纵向是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各专业所;矩阵的横向是以各专业所为主线,连接院与本所相关的合同项目;专业设计(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是矩阵的交叉点。所级管理和项目管理针对于项目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项目经理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专业所是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具体落实到各专业设计组的项目工作任务,既是项目经理的目标,也是各专业所的管理目标。

2、项目与专业设计所明确的分工体系

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中,项目和专业所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

专业所负责设计基础工作的制定,例如各专业的工作手册、工作程序和流程图以及质量保证程序等;负责项目设计标准、程序和质量的审定;负责专业人员的调度、培训和管理等。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设计数据的管理以及项目设计计划的编制,进行设计进度和费用的控制。项目专业负责人要接受原所属所、室和项目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在设计标准、技术方案、工作程序和设计质量等方面要服从专业所、室的规定和指导;在项目任务范围、进度和费用等方面要服从项目经理的安排和领导。

在设计的组织机构中,专业室是基层组织,是公司各专业的技术中心,负责专业的建设工作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反映公司的技术水平。专业组还负责已竣工项目的经验总结,并将取得的经验应用到未来的项目中去。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设的专业所要对其派出的项目专业设计人员提出关于贯彻执行工作手册、工作程序、质量保证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并对本专业采用的设计和计算表格、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格式等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系统要提出项目计划、项目标准规范的采用、项目设计数据以及项目建设材料的选用等方面的要求,使项目设计人员按照项目合同的要求开展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当项目经理与设计所意见不一致时,可提请公司领导进行裁决。

3、项目矩阵式管理的优点

项目矩阵式管理是国内外工程公司经过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对项目实施矩阵式管理有许多优越性。

对专业所来说:

1)按专业设置的常设组织机构,便于专业人员集中管理,形成公司该专业的技术中心,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2)便于专业人员的集中使用调配,以提高设计效率。

3)便于对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和劳动人事管理,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储备;

4)有利于保证专业的设计质量。

对项目来说:

1)便于项目经理进行直接管理,有利于项目对进度、费用、质量的控制。

2)便于成员间的联络和协调,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和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用户的联系,及时满足用户要求,实现项目目标。

三、实施项目矩阵式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实施项目矩阵式管理的难点

我院在2001年已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完成了改制,并于2002年5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的转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过程、控制程序、岗位职责及详细作业指导。公司管理基本上建立了专业设计所与项目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的难点。

1、所级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问题:

所级管理与项目管理存在扯皮现象,管理出现真空。在2002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外审中,外审组也特别提出本院设计所与项目的关系,尤其是外地项目的管理存在问题。项目是临时组织,无工程部也无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管理,形成了体外循环。究其原因是过分强调了以项目为中心,强化了项目管理,使设计所所长忙于做项目,担当项目负责人,使矩阵式管理的双向控制变为单向控制,致使所级管理薄弱,有的所的技术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人,所总工程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对设计人员流动控制设计所与项目组没有做好接口。

2、由于工期紧张及业主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项目实施控制过程不完整,项目负责人只重视进度控制,忽视策划、质量和信息控制,往往质量服从于进度,因此,主要控制技术质量的所级管理有些无可奈何、力不从心。致使以院所两级技术管理、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人员向院总工程师负责的矩阵式质量管理模式不能得到实施。项目的水平仅代表一个项目的水平,作为质量管理核心的技术岗位责任制执行不够,设计控制过程的一校(复核)两审(审核、院审),尤其是复核和审核的质量控制不严。设计所对项目的控制比较薄弱。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由于任务多、人员少,使大家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开发研究。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因其他工程项目原因,致使科研项目推迟或暂缓,不能按进度要求完成课题研究;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绩效考评比较粗放,与矩阵式管理模式不配套。其它系统的管理有些各自为政,没有系统的控制和约束。由于效益的问题,院级和所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项目管理收入相差悬殊,使得院领导和所长、所总担当项目负责人。

(二)应对措施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成功地发挥项目的矩阵式管理的优越性,必须要做到职责和分工明确,使各级设计人员都应习惯和自觉执行,杜绝扯皮现象。

1、设计院的管理应明确项目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并围绕该模式,分别建立与之配套的经营管理制度、生产调度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专业所级管理制度,尤其应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本院的矩阵管理模式见下图,该图明确表示出了专业设计所与院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虚线部分表示建议成立的部门及今后发展的予留部门。

2、建立点、线、面的矩阵式的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本院管理的突出问题,强化质量管理,将矩阵式管理落实到实处。建立以院、所两级行政与技术管理、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各专业人员向院总工程师负责的“点、线、面”的矩阵式的技术管理整体框架。“点”即每个设计岗位和技术管理岗位。“线”有纵向和横向,纵向是以总工程师牵头,实现院、所两级的集中统一、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机制。院级以副院长、总工程师、职能部门领导、各设计所所长对院长负责的行政领导负责制。院职能部门是技术部,技术部以院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为核心,全面负责院级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所级的质量管理由所长负责、所总工程师为核心,吸收各室主任及技术骨干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所的专业建设和质量控制,所级管理尤其应当加强。“线”的横向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各专业技术质量及各专业之间技术接口质量的管理体系,项目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综合质量全面负责。各专业实行一校两审制,各专业会签,项目的审核人和院审人一经确定,应全程跟踪项目。重点项目和技术疑难问题的处理,可提交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研审。纵横的点线形成面,在院长的全面领导下,由总工程师统筹,可建立技术系统例会制度,逐级负责,尤其要强调所级管理的职责。要形成一个层层有序的质量控制、创新管理、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的技术管理网。

3、明确岗位责任制,理清设计所与项目的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的职责:

对所负责项目的设计进度、成本、质量及施工配合中的技术问题全面负责:

1)制定和实施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2)配合经营部编制设计任务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及图纸详细目录清单,组织各专业编制并负责整理、汇总本工程的设计输入文件,并送主管部门审批;

3)组织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确保符合国家政策,符合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各项审批文件的要求,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4)负责本项目人力、进度、技术、质量、成本等工作的管理与过程控制;

5)负责本项目内、外部接口的管理与协调;

6)汇总项目设计评审资料,在评审前发放至评审专家手中;

7)根据确定的评审时机组织本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参加设计评审工作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8)组织参加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9)组织协调各专业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

10)根据设计进度计划的安排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督促并协调各专业间的接口工作,如互提资料等;

11)组织各专业间的对图、会签工作;

12)统一组织协调项目的出图、兰晒及文整工作;

13)组织参加所需的施工图图纸审查工作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14)负责外来文件,包括顾客财产的管理及项目质量记录的收集和保管控制;

15)组织各专业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配合、竣工验收和工程回访;

16)保证项目进行的全过程符合我院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7)负责编写工程项目设计总结;

18)对本项目的参加人员进行考评,项目完成时提交设计所。

设计所职责:

设计所是院主要生产部门,是公司的常设部门,是进行设计工作的作业层机构,具有行政职能,各所可由若干个专业室组成。主要负责基层的组织建设、设计、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1)项目投标投标阶段,完成投标项目中本专业分工的工程量、可行性研究等项目任务。

2)项目实施阶段,各专业设计室配合项目经理组织本专业设计组,及时派出专业负责人,确定专业审核人员,与项目设计组积极地协调配合,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使本专业的设计在进度、质量、费用等方面都达到项目控制目标。

3)认真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本专业的质量负责。

4)对本所专业设计的设计方案论证评审。做好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审核等重要环节和工序管理,做好技术审核工作。

5)贯彻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统一本专业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规定。

6)做好本专业的业务建设,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

7)做好质量跟踪及质量抽查和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8)做好人员安排和调度工作,加强劳动管理,不断提高设计效率。

9)负责本所的技术进步。

10)负责本所设计人员的考核。

4、设计所岗位设置和项目组人员的优化。

设计所的管理人员不应超过两人,为所长和所总工程师。理想状态所长应由院技术副总工程师兼任。二人不应再担当项目负责人。同时可设兼职所秘书负责文件管理、对外接待等事物性工作。

项目管理组除项目负责人外,增设质量工程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应严格控制,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质量工程师必须具有内审员资格,可兼职,由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部共同协商确定(对于小型项目可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另大型综合性项目可在项目组中指定一名项目秘书(兼职)。

质量工程师的职责是协助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贯彻院质量管理体系上直接对技术部负责。具体为:

1)负责监督检查项目贯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2)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其中要规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建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和各专业的质量责任。

3)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

4)审查分包单位的质量体系。

5)解决项目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

6)管理对不合格问题的处理,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7)每季度末及项目结束时,负责编写项目质量报告,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反馈,执行质量体系的情况等,并及时交技术部一份,作为项目质量奖考核的依据之一。

项目秘书的职责有以下几项:

1)负责会议、项目来往电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

2)负责组织项目文件、资料、报告、记录的收、发、整理、编号等工作,保证文件的完整、有序、准确及有效的运用。

3)传达项目负责人的决定和指示,做好项目的内、外联络。

4)项目结束时,组织对项目文件、资料的清点、整理、归档等工作。

5、为加强项目控制,建议设计院在机构设置上,参考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公司的组织机构,增加项目管理部。其主要职责为:1.

1)负责派出项目经理,任命后负责实施项目的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工作。

2)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项目经理的工作,必要时由公司授权代表公司审核项目的有关文件。

3)负责项目管理专业的基础工作,编制项目经理工作手册,积累项目管理有关数据和资料。

4)安排项目经理的工程回访,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5)负责项目经理的考核、培训和素质的提高。

6)负责对公司各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控制。

6、在公司改制、建立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初级阶段,要加强相关人员岗位培训,同时加大公司管理部门对设计所、项目的监督力度,逐步使全员养成规范的工作模式。

总之,轨道交通工程做为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要使项目的建设更经济、更合理、更科学,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先进的建设管理机制,作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设计咨询企业,有充分条件向工程总承包方向的工程公司拓展,而先进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我市当前科技经费管理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市财政核拨的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

第三条科技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与条件建设、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合作等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

第四条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公正透明、科学评估、择优支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科技专项经费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五条遵循公共财政支出原则,根据公共科技的要求,市科技专项经费的支持方向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条件和环境建设,用于扶持各级科技型企业,用于支持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工程等。

(一)以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为重点,以解决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为主要目标的重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

(二)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与攻关项目、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项目。

(三)高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四)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高新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

(五)全市科技信息网络、科技基础数据库等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项目。

(六)其他新启动的科技工作(活动),以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应急安排的科技专项、科技工程建设等各类科技项目。

(七)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配套和补助。

第三章科技专项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市科技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科技计划管理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补助、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经费补助、科技型企业奖励,及其他符合科技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的政府奖励、扶持支出。

(一)科技计划管理费。指由科技行政部门为管理科技计划及经费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受理、数据库建立、项目评审、评估、招标、跟踪检查、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补助。指经科技行政部门立项批准的科技项目在实施该项目时所发生的技术研发费补助。研发费用是指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主要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三)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经费。包括: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专用设备购置、人才培养费、对外开放服务的测试费、能源材料消耗费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对外开展服务所必需的条件建设,包括仪器、设备、少量的基本建设补助经费,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能源材料消耗费、房屋设备租赁补助费及信息费等;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平台整体创新服务水平有关的关键仪器设备、软件等的添置。

第四章科技专项经费预算管理

第七条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是市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部门。

(一)市科技局主要负责编制年度市科技专项经费总预算,审核、编制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检查、监督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编制年度科技专项经费汇总决算。

(二)市财政局负责审核下达市科技专项经费年度总预算和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检查、监督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审批年度科技专项经费汇总决算。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负责编制项目经费决算,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市科技局主要根据全市科技工作重点和财政局预算编制的要求,围绕全市科技计划体系编制年度科技专项经费总预算,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经费预算,明确各类计划的预算比例和支持重点,细化预算项目。

第十条根据项目的重要性以及计划与项目的分类,明确经费资助强度。市科技专项经费的资助标准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海政发〔2011〕50号)及其《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一条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以及科技项目预算的编制与绩效评审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技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科技专项经费预算申请、审核、审批、拨付的基本程序:

(一)申请。申请单位在申报项目时,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1、项目预算的编制应符合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目标相关性。项目预算应以项目的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的各项支出应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应符合研究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政策相符性。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省、市的财政政策和财会制度,符合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预算科目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经济合理性。项目预算应参照同类研究开发活动合理的支出水平,根据项目承担的基础和实际情况,在考虑技术创新风险和不影响完成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项目预算的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来源预算包括申请科技专项经费、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二)审核。市科技局进行立项审核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对审核工作,不断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等工作制度。

(三)审批。市科技局汇总项目经费预算,重大项目经费的预算会同市财政局共同确定。根据批准的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总预算,结合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额度、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重大科技工程的需求,提出科技项目经费安排方案,经市财政局审核会签,由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联合行文下达经费文件。

(四)拨付。采用科技合同制管理的项目由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局签订科技项目合同书,市科技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将科技专项经费足额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立项时拨付50%,项目完成验收后拨付50%(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市科技局根据我市急需确定的项目,可以简化经费预算评审程序,但经费预算须报市财政局同意后执行。

第五章科技专项经费支出管理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但由于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调整或不可抗力因素,对项目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时,可以进行调整,但须按原程序上报审批。

第十四条科技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必须按本办法第三章第六条的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使用,必须执行科技项目合同书确定的经费预算。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制度。项目经费要单独列帐、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结束后,应当进行财务决算。

第十六条项目完成后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或根据科技项目合同约定办理。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加强对市科技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保证科技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全面、规范、高效地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

第十八条项目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追回已拨经费、取消项目资助资格等措施。

第十九条逐步建立科技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附则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法规政策、科学地组织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以便整个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高质量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按照系统科学的发展规律制定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建筑施工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

(2)建筑施工过程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不断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的任务技术水平,以便在施工中能够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建筑质量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努力降低工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上述内容介绍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任务各作用,充分的证实了技术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信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当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装备则同样需要相应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过程的特殊性。由于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施工规模的相应要求也不尽相同,复杂的各项技术综合应、多工种交叉施工、工序搭接较多,施工作业受环境影响较大,而在这些施工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提高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有秩序的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功能要求并且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不断地出现,建筑施工工程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更加齐全,这些相应的工程施工要求技术管理也必须相应得到提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成败,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必须狠抓企业“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技术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过程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近一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开解,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

1.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企业根据其开发规模来定技术人员管理机构的大小,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执行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组织机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机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工、专业技术总工、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处理专业技术间的协调能力差。

1.2 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

2.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以下几点:

2.1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2.2管理方法不对路

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

三、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各个分项、分部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 活动,通过PDCA 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场地总平面图;③图纸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主体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

3.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管理 体系

中途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18-01

一、概况

以“完善体制、明确目标、保证实施”,确保完成年度指标为目标,我矿通过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激励制度,实行全员参与科技创新,切实做到了企业高产高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实现了企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创新网络,规划科技创新目标

(一)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矿长挂帅的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下设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环保科技中心作为日常工作管理部门。构建从员工、区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负责人到高层管理者的六级工作管理体系。

(二)创新计划。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集团公司通知要求,已编制2014-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

(三)项目管理。按照关于报送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3年科技计划的通知要求,认真筛选各专业上报的2013年科技项目,并按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规范填写,按规定要求提交。立项的项目统一按计划进度进行实施,及时按要求申请鉴定、验收、报奖。并对项目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按要求报验。

项目费用按项目进度每月各专业上报经费预算,并按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各种研发支出经费票据做到认真核实,特别是科研人工费、材料费用、电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做好经费归集。

(四)成果管理。按照集团公司关于201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及时总结创新成果,并择优选取本单位已鉴定的一项科技项目按时进行网上申报。并对成果和知识产权按照保密制度进行严格保密。2012年科技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均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安全效益,且科技成果转化手续齐全,资料完备。

(五)知识产权。专利成果的申报是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研发部专利办公室通知要求,由单位或个人将专利材料经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审签后,报环保科技中心登记汇总,由环保科技中心统一报送集团公司技术研发部专利办公室办理,对已授权的专利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在《协庄煤矿科技进步管理办法》第七章专利成果的管理中,专门列出了专利转让规定。

(六)技术交流。环保科技中心对矿各专业及个人的科技信息,严格审核,做到内容填写规范、充实。对发表技术信息资料的期刊统一归档,并分类汇总,满足本企业科技信息查询、检索要求。矿与各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委托院校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时,均严格按照要求签订合同,合作形式具体、可操作,权责明确。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矿指派科技人员进行外出交流学习,交流学习中均是关于煤炭行业最新科技成果与前沿研究方向等有针对性的内容。

矿还定期向各专业各单位收集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对择优选取的建议进行汇总归档保存

(七)人才培养。为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要求,科技组专门制定了科技管理培训PPT课件,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培训,学习形式分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笔记书写认真规范。

根据集团公司通知要求,为深入了解在机电设备检修、安装过程中,创新检修、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应用先进成熟的检修专用工具、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合理的专业化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以便在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机电运营部下发了关于上报“四新”技术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负责人亲自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总结以往检修、安装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每个单位都要上报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报机电运营部。

(八)检查考核。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自评管理制度》。并认真按照《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季度检查表》所列内容逐项准备迎检材料,进行自查打分。对于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均按要求填写技术创新工作季度检查问题整改情况表,并按要求作出自查情况书面总结。

(九)奖励。为激发广大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矿在《协庄煤矿科技进步管理办法》中拿出一章的篇幅对奖励范围、标准等进行详细说明。矿每年召开一届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总结全矿上届科技工作,部署下届的科技规划及任务,并对优秀技术成果和管理成果、优秀科技创新人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进行表彰奖励。对月度创新成果和发表的论文,矿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奖励;对获得上级授予的荣誉、奖励的成果进行嘉奖,每季度兑现一次奖励。

(十)工作管理。对各单位上报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及时归档,并建立工作台账,台账包含各项目的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实施单位、起止时间、预算资金、负责人等内容。对上级及本矿下发的各类文件及时进行登记,并按要求积极落实文件内容。对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中要求填报的数据和各类报表均按时上报,以便及时更新技术创新交流平台各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