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构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采矿工程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高级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国家民生问题,提供社会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理念,加以本土化吸收与转化,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学院教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和学院相关教学设备的实力构建的。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上课的激情,与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相关工作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在工作任务中完成专业课程设计,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色金属矿山生产一线的相关专业技术。一、采矿工程专业行业背景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所政府公办高职院校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中南有色职教集团的培训基地,主管部门为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采矿工程专业是学院特色发展专业,该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所属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各事业部的发展和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院在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通过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所需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二、从教育的本质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原则

教育的本质就是学校根据国家社会发展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有针对性的影响。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首先,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素养和有一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与普通本课相比,高职教育更加侧重于相关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学者认为,应该从工作过程中设置相关的课程,根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工作岗位的知识来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所以,高职教育应该接近生产,具有实用性。其次,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层次和岗位定位的差异。高职教育侧重于学习能力和高级技能的培养。中职教育更侧重于初级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懂技术,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素养,有更大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一)整体思路

根据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报告分析,结合有色金属矿山生产的工艺流程,确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五个职业岗位:爆破工,支护工,凿岩工,通风工,卷扬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地采教研室的组建由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和矿山企业采矿一线技术人员等多方参与的课程体系设计队伍。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按学生就业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核心能力要求,分析矿山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总结采矿工程专业在矿山生产中的工作任务,然后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专业需求分析与定位

教育的本质首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着眼于湖南乃至全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同时,对现有国内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矿山设计人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将依托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有色行业金属矿山企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让建立诚实守信,团结协助,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中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服务。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确定

通过分析采矿工程专业所在有色金属矿山生产中的工作任务,系统化总结了相关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保障

(一)硬件和软件条件

本专业的硬件建设主要主要是利用中南有色职教集团里的矿山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工作过程教学。软件建设主要是聘请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指导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依托中南有色职教集团平台,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教材编写

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矿山项目任务编写《矿山爆破》、《井巷施工与设计》、《矿山通风与安全》及《矿山开采设计原理》等相关专业教材。

(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利用泛雅教学平台,学生任何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如果上课没有听懂,课后可以通过手机来咨询专业老师。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线上和线下都可以自主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四)学院的支持

近几年来,学院投入的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学院的专业发展,派专业教师去国内和国外学习。资源环境系领导大力支持地采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去有色金属矿山生产一线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一)教学评价

利用网络平台,比如微信、电脑和手机等,建立相关课程质量评价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项目任务所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给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打分,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的相关专业知识是否通俗易懂,是否对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帮忙,来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上课质量打分。

(二)教学反馈

学生毕业之后,学院地采教研室派一名专业教师,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地方,对学生、家长和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满意度,实时和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使采矿工程专业建设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报考煤炭类专业考生逐年减少,加上江西省乡镇煤矿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煤矿数量和产量都得到长足发展,而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地市、县、乡镇煤矿企业陆续改制,从国家、集体所有制煤矿企业转变为私有制煤矿企业,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这是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开展对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加快培养服务于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文章以江西省为例,探讨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数量与结构分析

据2006年底对全省736个乡镇煤矿的调查显示,矿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许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具有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0%。具体情况如下:

1、数量。截至2006年12月30日,江西省乡镇煤矿共有736个,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共计2132人,按地市分布,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学历层次如表2所示。

表2江西省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

学历情况

3、年龄结构如表3所示。

表3江西省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

年龄结构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较少,层次偏低。由于煤炭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几个煤炭集团公司和省属煤矿,其次是各级煤炭主管部门,在乡镇煤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从学历层次看,煤炭中专以上学历只有20%,明显偏低。

2、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增长与乡镇煤矿的发展不相适应。近十多年来,煤炭院校没有毕业生分入乡镇煤矿工作,总量的增加也只是从其他渠道进入乡镇煤矿工作,然而,5年来江西省乡镇煤矿的产量和经济总量都在快速增长,更凸显出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

3、知识更新慢,年龄结构老化。随着煤炭科学技术进步,新材料、新设备、新仪器陆续在煤矿强制使用,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明显感到吃力,许多技术人员凭的是老方法、老经验在组织生产和管理煤矿,知识更新慢,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4、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上的技术人员占50%以上,老化严重,急需培养一大批年轻专业技术人才。

5、待遇低,稳定性差。由于大部分乡镇煤矿属于私有,技术人员只是打工,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发展前途、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任务重、工资低,加上职称评定受限制、两地分居、子女上学不便、居住条件差等原因,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

(三)2010年乡镇煤矿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赣府发[2005]18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7]5号)的文件精神,省煤炭主管部门提出到2010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必须达到每矿4人以上,江西省乡镇煤矿现有736个,如果每矿按平均4人计算,届时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2944人以上。考虑到现有中专以上学历的429名技术人员中,到2010年因年龄达到55岁不得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还有约80人左右。

目前,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来源主要是江西省两所煤炭院校: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从2005年开始,乡镇煤矿选送到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共有采煤、地质、煤矿机电3个专业,共864人,如果这些人员全部回到江西省乡镇煤矿工作,预计到2010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数应为:

缺额数=要求配备数量-已有数量-即将增加数量+到时将要退休数量=2944-429-864+80=1731人

考虑到煤矿数量的变化、人员流动等因素,到2010年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数应为1700人-1800人。另外,加上培养学习时间、回矿到担任职务的锻炼时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乡镇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结合江西省煤层特点、开采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当前乡镇煤矿实际情况看。中等职业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时间短,培养费用低,专业技术人员稳定性强,比较适应于乡镇煤矿使用。高等职业教育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乡镇煤矿人才梯队建设,高职大专层次人才培养也是必要的。因此,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应以中专层次为主,兼顾高职大专。本科层次教育虽然学科体系、基础知识全面,理论基础较深厚,但对动手能力要求不高,存在学习时间长,培养费用高,人员稳定性差,动手能力弱,过高的理论基础得不到发辉的缺点,不应作为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学历层次要求的重点。

(二)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

煤炭专业人才队伍是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煤矿主管部门的要求,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必须立足现有省内煤炭院校加快培养。目前江西省煤炭类高校共有两所: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这两所院校都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煤矿地质与测量、煤矿机电等专业都是学院传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成为江西省煤炭系统技术骨干。

按国家招考政策,现有以下几种学历培养方式:

1、初中毕业起点读三年制中专或五年制高职大专;生源可以是社会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统招录取,也可以是煤矿优秀青年参加三校生(对口招生)考试通过煤炭定向录取。

2、高中毕业起点转录读一年制中专。

3、高中(中专)毕业起点读三年制高职大专。

4、举办成人教育,有高中毕业起点脱产或函授的方式。根据乡镇煤矿生源和年龄结构的状况,应作为江西省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三、乡镇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和针对性

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以下3个方面的关系:

1、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江西省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西省乡镇煤矿井型相对较小,技术含量低,技术人员必须一专多能,如对于煤炭洗选、煤炭营销,作为人才培养知识能力要求是需要的,但作为专业设置就不必考虑。

2、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设置的专业口径应适当宽广一些,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乡镇煤矿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对煤矿相关专业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因此专业口径必须宽广一些。

3、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

根据江西省乡镇煤矿地质条件、井型、煤矿单产和技术管理水平等实际,急需培养煤矿开采技术、地质与测量、煤矿机电技术3个专业人才。至于煤矿通风与安全专业,由于江西省乡镇煤矿井型小、煤层埋藏浅、通风网路简单,暂不急需。

(二)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

课程体系是指教学课程计划方案与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体系体现了学校“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体系强调的应该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当煤矿巷道掘进遇到大断层时,就要运用到掘进与支护、地质与水文知识、巷道测量、安全管理等知识,在教学中就必须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综合考虑过断层的措施。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的特点,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例如,《地质测量》这门课,不但要会罗盘测量,经纬仪、水准仪测量,还要学会使用最新的电子仪器测量。

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与“实用型”的特点。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具有较宽阔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以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若干模块的课程。

2、以能力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是通过对煤矿职业活动的分析,了解煤矿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分为公共课、理论课、技术(实务)课和技能训练课4类。

以上两种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式,既能满足社会职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能满足煤矿职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又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职业技术课程的综合化。过去我们以学科知识为本,内容交叉重复多,应用性不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为改变这一状况,依据上述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式,明确专业理论课为实训课教学服务,专业理论教学贯彻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发展的原则,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例如,《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矿山机电维护能力模块,应该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液压传动等知识精简糅合在一起,掌握常用采掘机械的原理和简单维修,掌握基本电工知识,能对简单的矿山供电情况进行处理。

2、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制度。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现场进行。将理论教学课堂设在实训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分析问题与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是生产的实际问题。必须紧紧结合乡镇煤矿实际,从实践出发,为乡镇煤矿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很小。例如,乡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乡镇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乡镇煤矿通风阻力测定,乡镇煤矿落后采煤方法改造,巷道掘进支护方式改革等等,最多进行矿井采区(或盘区)改造设计。

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应以小组为单位。3人-5人为一组,先到乡镇煤矿跟班实习,边学习边锻炼。学生彼此交流知识、经验,互相启发,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主动的求知欲和更多的探索愿望;同时,养成听取、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和谐地与他人共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产学结合、定单式培养

产学结合是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职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学校与煤矿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按着乡镇煤矿的要求培养学生,满足需求。第一,设立校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煤矿企业的技术领导、专家作为委员对学校煤炭类专业教学进行指导,争取最大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双方合作加强煤矿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与煤矿企业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满足煤炭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产学结合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乡镇煤矿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煤炭类职业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素质、承担培养风险等是“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路径。煤炭类专业“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乡镇煤矿的意图,共同培养适合乡镇煤矿生产和管理要求的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专业设置与乡镇煤矿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乡镇煤矿的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乡镇煤矿用人标准相协调。“三个协调”有效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约了煤矿的培养成本和时间,为煤矿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

“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于乡镇煤矿这一明确的教育目标、专一的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乡镇煤矿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乡镇煤矿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J].教育研究,2002(3).

2、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室研究,2000(4).

3、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4、姚允柱.基于创新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关系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5、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3-03-13.

6、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据统计,*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其中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发生的事故占全国非煤矿山事故总量的40%左右。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与露天爆破开采工艺有关。不正确的爆破方式直接引发了冲击波、飞散物、有毒气体的危害,还造成生产工作面台阶不能满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的要求,甚至形成“一面坡”或“伞檐”,给后期的爆破、铲装等工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极易引发高处坠落、坍塌、山体滑坡等事故。近年来,浙江等地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应用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开采能力大幅度增加,使用中深孔爆破开采的矿山几乎没有发生过因爆破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矿山事故总量逐年下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年印发了《关于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推广相关实用安全生产技术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46号),将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应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作为重点推广技术。针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工作和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现就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近期和长远推广工作目标及其实施措施。要将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与矿山安全许可制度、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制定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措施及激励机制。加强对中深孔爆破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与服务,推行专业化矿山爆破技术服务,保障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的安全技术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力争在三年内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基本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实现采石场的本质安全,逐步降低和控制事故总量,促进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推广工作措施要求

(一)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把淘汰落后的开采方法和爆破技术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标本兼治,着眼于安全条件的改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一是在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把治理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不分台阶扩壶爆破崩落开采方法作为内容,将是否积极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作为衡量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以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规范露天采石场开采。二是结合国土资源部门整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进行小矿山整合、扩大开采规模的过程中,要督导矿山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三是对于一些相邻的矿山,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或由爆破公司统一爆破,推动实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二)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矿山安全许可工作结合起来

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露天开采的采石场必须采用分台阶开采或分层开采。中深孔爆破技术是能够满足开采台阶参数和凿岩平台宽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时,将是否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作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把好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关口。

(三)积极依靠各级政府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中,要主动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确保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争取必要的专项经费,用于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和分层开采等各种条件下的中深孔爆破开采试点示范项目,爆破地震波对建筑物影响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等中深孔爆破技术试验性项目等。对推广应用的重点单位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矿山开采许可、安全许可、爆破器材和炸药的供给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四)典型引路,全面推动

经实践证明,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试点企业和试点前相比,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都显著提高。各地要运用试点的示范效应,组织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现场交流会,推动该项技术深入开展;进一步将试点矿山企业建设成为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示范企业,带动相关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企业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扩大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影响面,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度。

(五)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中深孔爆破的安全技术水平。举办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技术培训班,对矿山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爆破员和轻型潜孔钻机凿岩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鼓励专业化社会服务,由专业化的爆破公司实施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中深孔凿岩爆破工作和中深孔爆破的设计、现场技术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TD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60-02

一、项目简介

风险控制技术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通过风险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内蒙古某多金属矿采矿系统改扩建工程得以在安全、速度、效益等方面的全面成功:工期提前4月,节约成本1531万元,新增利润1718.5万元,获得4项专利等知识产权。

风险管控技术的主要创新点,①建立了安全风险控制平台,即建立了以电子安全监察系统为创新点的井下人员定位、关键岗位可视控制调度、违章违规人员禁止下井的信集闭系统;②根据现场实际变更设计,突破设计规范,进行“细节多人次找茬、设计方案优化、创新有奖”设计制度创新;③建立了项目决策辅助系统,即贯穿项目生命全过程的动态指标优化平台;

内蒙古某多金属矿采矿系统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采矿生产能力1500吨/日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配电等七大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克服了资源负变、劳动力资源匮乏的自然环境风险,盈利水平低、市场低迷的财务风险,矿岩稳固性恶变、外委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低的安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项目风险管控,通过优化设计节约工程量、变更施工合同等多种手段以降低项目盈利风险,通过实施计划控制、组织劳动竞赛等手段管控项目进度,通过加强现场管理、进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等手段转嫁管控采矿专业安全风险,多种风险管控技术的组合应用,进而实现了项目提前竣工、盈利能力提高的结果。

采矿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主竖井、副井延深、辅助斜坡道、通风井、各中段开拓等井巷工程、矿山供电设施、矿山供水设施等。主要控制性工程有:井巷工程基建工程总量为30.52×104m3,其中开拓18.73×104m3,探矿5.42×104m3,采切工程6.37×104m3。Φ5主井19304 m3/582m、Φ4.2副井延伸6883 m3/445m、辅助斜坡道28288m3/2373m。

改扩建工程总投资47988.4287万元,设计确定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5年,采矿项目工程投资26224.22万元,采矿专业占全部工程的54.6%。

通过风险管控技术的实施,项目建设周期压缩到2.2年,提前4个多月;设计优化节约工程量1175.11m/13958m3,设计节约工程费655.05万元,采矿方法改造节约成本876万元,累计节支1531.87万元。

二、主要科技创新

1、环境与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矿床位于广袤的内蒙古高原,常年多风,气候干寒,地表为天然草场,生态脆弱,气候条件恶劣,大雪封路情况发生,总体自然作业条件及交通条件欠佳,矿区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恶劣,生产用工困难,外委施工队伍用工流动性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项目建设面临人力资源风险。

对应的风险管控手段科技创新点是:加大安全科技创新投入,推广应用电子监察系统,为解决员工流动性较大,受教育程度又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的存在,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及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研发公司矿用监察系统,将系统安设于下井入口。

本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网络数据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同时集中了已有的丰富的网络设计、施工经验,以及在物联网应用和数据综合传输领域强大的产品优势,特别是针对实际需求和环境的调研,充分满足公司需求。

系统把井下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及相关管理制度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酒精检测、防护用品的佩戴识别及安全知识的实时培训以及员工升井后的爆破物品监察,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目的,实现井下区域管理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同时对井下人员实际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规范管理。

该系统填补国内矿山安全管理空白,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矿产资源负变风险

原初步设计利用资源量328m-848m范围内矿石量1272.20万吨,平均品位(Pb+Zn)4.8%,金属量(Pb+Zn)61.12万吨,可采矿脉120条,因此设计矿山开采年限14年,项目建设规模为3000吨/日,是科学合理的。

考虑到生产消耗因素,按照损失率20%计算,生产期消耗储量180.2万吨,计算可知,资源量负变57.5%,品位负变6.8%,因此推演,项目设计利用资源量负变严重,按照3000吨/日建设项目,矿山服务年限缩减,项目建设资源风险高。

风险管控技术措施:⑴加大生产探矿力度,在生产区域充分利用资料技术分析手段、钻探手段、坑探手段及技术分析手段,结合生产工艺如浅孔钻凿岩爆破需要,实施探边扫盲、矿体多次圈定,实现资源可采储量的增加。⑵根据资源负变规律,推演可采储量分布范围,设计遵循“沿脉探矿先行、探矿-采准-开拓工程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开拓工程量,避免工程浪费。

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变化风险。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品位较低,如采矿方法选择不当,采矿工艺不合理,不仅会恶化经济指标,而且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风险管控技术创新手段:分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矿山开采现状,分别实施了多种采矿法组合应用、高分段空场采矿法研究应用、废石充填采矿法研究应用、无底柱空场采矿法研究应用等多项研究,解决了困扰矿山采矿技术多年的采矿损失贫化率高、空场法存窿矿损失大、出矿作业安全风险高的难题。并在天井掘进、破碎带快速安全掘进技术、废石充填-空场采矿法组合应用技术方面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拟申请发明专利1项。

4、矿山设计人员素质责任风险。改扩建工程项目委托设计院设计,由于设计人员对于矿山实际的掌握程度、设计资料的真实性制约,设计脱离实际造成工程浪费风险较高。

风险管控措施:加强沟通,完善设计资料。创新设计市场化管理模式,开展设计多次多人找茬、有偿优化设计方案等活动。“市场化管理手段在矿山设计领域的应用”成果已经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推广,项目实施2年来,通过Internet Web专业网站等手段,广泛征集设计优化方案,共有19份设计73人次参与设计活动,其中既有公司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也有网络专业设计达人。设计优化节约工程量1175.11m/13958m3,设计节约工程费655.05万元

5、矿产品市场价格低迷、采矿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贫化率高、以及其他导致企业盈利的技术-经济-财务风险。(如图3)

(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分析主要经济因素发生波动时对企业经济效果产生的影响,预测最不利条件下企业经营状况,同时指出企业追求目标。对企业经济效果影响的敏感次序是:价格(回收率、品位)、成本、规模、投资。

采取的风险管控手段科技创新点是: 针对敏感因素,赋予不同权重,建立产品价格-资源品位-盈利目标的多指标动态优化程序,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进行科学辅助决策。

三、第三方评价

贵公司3000吨/日改扩建工程采矿系统项目,是一个与资源条件、社会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的巨系统,面临安全、技术、经济、环境多项风险,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对于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管控技术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成果通过项目风险辨识、风险评估,查找风险因素,采取了市场化运作优化设计资源、合同管理、计划控制、多指标动态优化程序等科技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成果可复制、可推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应用情况概述:

1、“基于市场化的矿山设计领域改革”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海量信息优势,将设计人力资源从本单位本部门拓展,设计资料上网求解,通过网络视频等手段,征集好的设计方案,择优录取,有偿录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月份,共有19份设计73人次参与设计活动,其中既有公司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也有网络专业设计达人。设计优化节约工程量1175.11m/13958m3,设计节约工程费655.05万元;

2、“废石充填-空场采矿法组合应用”技术,自2012年8月选择74109实验采场应用,目前实现废石充填30000立方米,掘进副产3250吨,采切工程节约1370立方,折合费用278.47万元,金属量多回收504.6吨,采矿量增加1.09万吨,相对盈利876.82万元;废石井下充填采空区,社会及环保效益明显。

3、矿用电子监察系统,安设于矿井出入门户,通过严格把关,杜绝了从业人员违规违章现象,提高了员工安全素质;

4、矿山技术经济指标动态优化系统程序,通过多指标关联计算,实现矿山生产经营指标的动态管理,为实现计划控制,优化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按照专业比重54.6%,科研成果对企业经济贡献度50%计算

2012年利润总额(亏损)-3837.96万元, 2011年同期利润总额(亏损)-5126.87万元,企业新增利润(扭亏)=5126.87-3837.96=1288.91万元;

2013年利润总额90.28万元, 2012年同期利润总额(亏损)-3837.96万元,企业新增利润(扭亏为赢)=90.28+3837.96=3928.24万元。

本项目新增利润为专业比重*贡献率*企业新增利润:

2012年项目新增利润(扭亏)=0.546*0.5*1288.91=351.88万元;

2013年项目新增利润(扭亏为赢)=0.546*0.5*3928.24=1072.4万元。

2014年项目新增利润(扭亏为赢)=294.22万元。

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为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及矿业发展起着较大的作用。

采矿工程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信息网络技术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1、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必要性。随着互联网以及相关电子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各种信息交流越来越依靠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以及进行高速度、大批量、低成本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相比不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便利性等诸多优势,同时,网络技术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也是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以及消除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极大促进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主动化、系统化,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隐患信息得到及时、快速处理,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

2、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国际上,采矿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发出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先进采矿系统,例如荷兰的智能采矿技术方案,包含了采矿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企业资源的实时管理、机械应用级管理等近30个子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这些子系统结合起来,全面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安全管理。加拿大某公司开发的远程遥控采煤技术,通过中央控制站对整个企业开采活动进行集中自动控制、监控,真正实现了矿井掘进、煤矿运输等的无人值守作业。我国的煤矿企业几乎在同时开展了煤矿生产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其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工业以太网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设计的开放型国际标准之一,具有高效率的数据传输以及极佳的实时效能,在大多数矿井使用的是1000M以太网,中小型煤矿一般采用工业现场总线的网络布置,工业现场总线较好地解决了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对开放性、传输速率的需求,通过改进的工业现场总线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性能稳定、技术成熟、投入成本少,在煤炭工业的检测、控制等专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在工业以太网及工业现场总线基础上发展的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在采煤机械上安装自动化监控、控制设备,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分散的各个生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步输送至井上地面监控总站,并通过交互式控制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遥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近几年,对煤矿重要生产现场或机械,例如井下机电硐室、胶带运输机等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煤矿行业的煤矿管理信息系统 (M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简称MMIS)已经开发出来并得到推广应用。煤矿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收集企业内部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并加以传递、处理、更新以及维护,该系统能极大提升基层管理人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将中高层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从企业、部门的发展高度进行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发展决策前瞻性。

3、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自为政、分兵作战,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兼容。由于我国的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存在办“企业社会“的现象,而开放性是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各自封闭的网络信息化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只能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利于国家对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来推动信息网络化工作。煤矿的信息网络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专业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动。而传统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更多地将人才、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煤碳本身的生产上,缺乏足够的信息网络化技术的人才储备,导致了精通软件编程人员开发的软件平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不适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熟悉煤矿实际生产的专业人员又不了解软件编程,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

二、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工作的重视,煤矿信息网络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推广,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当然,信息网络技术也需要不断推动更新,发展更加适合煤矿管理的专业信息网络技术。

1、煤矿信息网络技术适应煤矿实际需要方面的发展。一是要推动多源多态数据库的集成。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需要实现对井下采掘、煤炭输送、井下生产现场等的综合监控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必须实现多源数据库的多态化;二是积极发展工作面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能实现部分工艺的无人值守功能,而要真正实现煤矿生产工作面的全面、全过程无人值守遥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三是要发展适合煤矿特殊工作环境的无线传输与移动通信技术。煤矿生产具有操作现场分散、机械设备隐秘、产品运输里程长以及有线通信网络铺设困难等特点,非常适合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但由于井下工做环境的特殊性,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还不能满足煤矿企业的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技术。

2、在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上,一是建立统一、系统、资源共享的部级煤矿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不仅仅是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的资源基础,对于提升煤矿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应用先进技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发展多设备协同应用。煤矿生产流程包括了众多环节以及生产设备,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将各个独立的设备连接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数据通讯,不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能提升企业安的全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煤矿信息网络技术是煤矿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能极大提升煤矿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无人值守等先进监控技术的应用,能极大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本科学历,1995年7月毕业徐州煤炭工业学校机电专业,现就职于徐矿集团庞庄煤矿西坡项目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远航,杨泓伟,李保周.浅谈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中州煤炭,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