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课堂学习

小学生课堂学习

小学生课堂学习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评价 激励 课堂表现

一、新课程评价观

新课程倡导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单纯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要注重课堂的多样性、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改后,教师一改从前沉闷的课堂,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学习评价手段。主要的评价方式是――激励性的课堂学习评价。激励性评价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以对激励性课堂学习评价与学生课堂表现关系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课堂学习评价与学生课堂表现的关系的心理学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没有得到好分数或表扬);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罗杰斯强调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个最高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人际关系。

三、案例研究

课堂学习评价一般可分三类: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不同风格的老师会运用不一样的课堂学习评价。下面是我在不同时期观察的三位数学教师上同一个课。

三位老师的课堂评价分类表

从上面例子能基本看出灵活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要交互使用,能促进学生课堂表现,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情景中。

四、关于提高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课堂表现的思考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与学生的学习表现有着推动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效、有度地运用激励性评价。通过对以上课堂教学的观察与阅读相关的文献总结出以下几点课堂学习评价的建议:

(一)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评价

激励性评价方法不仅包括语言激励,还包括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小小抚摸的动作,甚至是充满善意的微笑,都不仅仅表达一种关爱,更表达一种尊重和鼓励。

(二)使用“延时评价”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而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而应该灵活地运用“延时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三)科学地运用表扬手段

表扬作为激励性评价的方法之一,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表扬中获益,在表扬中成长呢?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 重点表扬学生为成功所做的努力,而并不是表扬他们聪明。

2. 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度,过高强度的表扬会走向另一面的极端。

(四)要体现自主评价

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多采用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换个角度评价学生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巧妙地选择评价的切入点。老师都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到一些积极的提示,就会增强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从而感受到喜悦和自尊,在现实生活中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参考文献】

[1]陈绮,刘德儒.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对学会数学学习的评价建议[EB/OL].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2篇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通过艺术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智育、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学习,为学生全面而又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走进音乐的一把金钥匙。

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殿堂、开启智慧之门的使者,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必须要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起。

提升音乐专业素养。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教出专业的学生。一个好的小学音乐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小学音乐老师不能因为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就忽略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而要深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闲暇时间加强音乐理论和音乐教学理论的学习,要经常去听一些资深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不断地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小学音乐教师不仅是艺术之美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和尊敬的长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力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自然洒脱、庄重威严、举止得当、平易近人的仪态,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需要等到教师细致的传授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温馨的教学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门多重感官相互协调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要上好一门小学音乐课,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功夫,认真研究和解读教材,创设有效地教学构思。小学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形式,创设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新知。

教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音乐学习相当重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主动配合老师制作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道具,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每个学生的座位,通过多重感官的调动和参与,才能够带领学生深切感悟音乐教学的魅力和意境。

小学音乐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应用。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老师,他的教学语音一定是丰富的、生动的、流畅的、并且是富于感情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将诙谐幽默、生动流畅的语言应用于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体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是集吹拉弹唱跳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指引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规范的教学活动框架或程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这一变革给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将单一而又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成声情并茂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学习音乐知识。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多了解和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创新和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扮演较色教学法、对比比赛教学法等。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而且还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为了能够全面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器乐,强化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3篇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思考

自主学习要建立在善于思考的基础上,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任何意义的。数学家高斯是乐于思考的代表,正是由于他的乐于思考,使自己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他不仅是数学家,还是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乐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多方面启发,多进行反问,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现在的好多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一有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便懒于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如果此时老师能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也许学生经过仔细分析,就能想出解题方法了。因此,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读书学习是需要又学又问的。问是读书的钥匙之一,是思考的起点和探究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当然提问是有一定方法的,也需要培养,提问不能胡问乱问。好的提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些为什么。不可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应当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想一想两者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自己思维的缺陷,学习别人好的思维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恩、会问、会学,这样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有效。

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共同交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当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的时候,学生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求同学共同合作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合作学习”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课堂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策略,教师要做的正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发言,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互相质疑、交流,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会得到极大地提高,主体地位就会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的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过来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再稍加点拨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堂内容,一定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配合下进行,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促进。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相对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就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造成失误。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同时,组织小组讨论、思辨、交流,这样非常有利于解决问题。

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深入研究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交互影响,并从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已所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深入探究呢?

1.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有一次课堂练习后,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我让学生互相查看批过的卷子,然后选出他们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由于同学们理解了取长补短的意义所在,所以发生了可喜的现象:有的优生写上了差生的名字,他们是真正从内心里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优势互补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2.小组合作,相互竞争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倡导组内合作,组组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相互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还要与组内其他的成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组的竞争力。比如同―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自我定位,互改作业

作业批改以往都由教师们一手包办,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在当前教育下,我们应该重视和动员学生自我定位,相互批改作业。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很认真,要求特别严格,对于有分歧的地方还会相互据理力争,这样做,学生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再一次认识,从而逐步锻炼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有效。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评价 评价策略

科学的学习评价是基于教学质量的正确认识,从而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及学习效率谨慎评估。良好的学习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矫治学习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等等,由此可见,公正的学习评价是双向性的,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凝视,更是自省的参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的学习评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既存问题的审视,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式片面而单一

小学语文的教师本质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拥有基本的交际能力,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荼毒,其教学核心仅仅放在了“句读”的学问上,人文关怀严重匮乏,这就造成学习评价立场偏颇,形式单一。诸如在讲解古诗词如《鸟鸣涧》(北师版小学语文七册)时,部分教师把课文的背诵视作教学的最高目标,在课堂中还时常抽同学进行背诵,如果背诵不全抑或不够流畅就全盘否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学习评价不仅片面否定个体差异问题,而且是剥离人文关怀的应试化评价。这样的评价忽略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理解“月出惊山鸟”的动态美或许比生硬背诵更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遗余力的背诵效果不一定比理解后循序渐进的记忆效果好。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也需要注重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二)学习评价缺乏自省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撇开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缺乏科学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首先应该对教学效果做客观评判。正所谓师者有传道解惑之责,道传得不够精准科学,那么学生自然只能学到模棱两可的知识,传道的态度散漫就没有资格苛责学生怠慢学习。因此,正确的、合理的学习评价必须是基于客观的教学评价之上的,如果教师尽职尽责地做好了教学工作,就能够在学生身上找缺点。例如在讲解《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如果仅仅注重字词的教学和文章精句的分析,就不能责备学生思绪飘飞不知所云。因为此类型的课文本身是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如果教师只注重表面不深入开发其趣味性的话,难免将文章分崩离从而丧失其教学价值,同时使教学缺乏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此时科学的学习评价就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三)鼓励与批评尺度拿捏不准

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自然会涉及鼓励跟批评的问题。但是鼓励和批评本质上都存在双面性,过度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骄傲自矜,而逃过严厉的批评也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问题正是目前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能准确把握好鼓励与批评的度,使得评价效果适得其反。譬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普遍会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但显然这样的对比是不对称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讲学习能力都较强,因此对老师的问题通常可以轻松回答,但是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自然学习吃力,那么回答问题必然也会存在纰漏,教师将二者进行不对称比较得出的学习评价,就是将好的放在放大镜下却将差点放在缩小镜下对比,这样的学习评价显然不合理。

二、小学语文学习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从学习态度入手

学习态度是学习评价的核心内容,因为这是在正确认识个体差异下客观的评价标准。在学习中,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归纳知识;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使得学生学习漫不经心,学习效率低下。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以古诗词学习为例,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的记忆能力参差不齐,部分记忆力不佳的学生虽然态度极其端正,一丝不苟地记忆,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鼓励其坚持学习。再如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及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的文章会提出不同见解,诸如《游园不值》一文时,由于题目的诱导部分学生认为作者表达的思想是拜谒好友叩门不开后赏花的失落,而细心的学生结合资料便获悉诗人真实的情感,那么在学习评价时,我们既要肯定前者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应该赞扬后者务实求真的品格。总的来讲,小学语文评价中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是关键所在。

(二)评价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甚至可以说,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方法正确性的外显。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自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譬如在背诵文章方面,有的同学喜欢用死记硬背的笨办法,而有的同学则是通过理解加深记忆,从理论层面讲后者肯定是较为高效的,但从习惯层面讲两个学习方法究竟孰好孰坏,我们绝不能盖棺定论。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对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但是也不能强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惯性,这样或许会适得其反。

(三)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对学习效果的评判,必须结合教学效果而言。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不存在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粗略判断,在教学环节中一定出现了问题。从本质上讲,学习效果的评价从某种角度讲是通过信息反馈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机制,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全面评估,从而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方式单一、鼓励批评过度、教师缺乏自省等。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应该克服以上问题,从学习态度入手,正确审视学生学习方法,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堂学习范文第5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环境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去作深刻的探讨,这种方式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走过场,当前,应试的阴影乃占据着一些老师的头脑。在他们眼里,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的思维活动宁可跟从,不可超越;只择其一,不求多样;只问结果,不求过程;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学习过程单一,缺乏创新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跳出应试的框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与平台,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环境,建立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实施民主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经常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富有感情的体态打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调查、讨论的机会,这样他们更容易不由自主地融入课堂,愉悦的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究式地学习。

二是开展融洽生动课堂的互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员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低年级学生手中的学具基本上一人一具,这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实验。但是,我认为这在无形中也减少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为此我尝试着这样做:减少学具的供应量,由原来的一人一具改成两人一具甚至四人一具,使操作形成人多器具少的局面,促使学生进行合作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合作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是建立高效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小组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小组规模4至5人最好,一个班的学生的习惯,个性及能力等差异较大,如: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回答总是积极。而有的学生不善言表,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不十分积极……,这样一些能力差的学生就得不到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全班学生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分为很好、好、中、差四类。分组时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也要依照他们的性别、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有利于同学间彼此协调,相互支持,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以确保小组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四是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立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组长一般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小朋友担当。记录员要记录本组学习中发现的现象,协调各个组员的发言内容,鼓励大家集思广益。汇报员的任务是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各小组之间的情况均衡,在教学中力争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角色也不固定,不定期地变换角色。组长、记录员、汇报员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轮流担当。在小组活动中,如果发现某一小组,成员讨论不积极、经常有同学开小差,我就调入一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参与,以期带动整个小组活动。在教学中我常真诚地鼓励每位“发言人”,使得他们树立信心,学会思考,主动探求知识。

五是教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刚开始合作时,我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和指导,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让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有具体的职责,过一定时间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同时我还注意培养组员间友好合作的习惯,使他们在合作中荣辱与共,同舟共济。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学生的合作愿望和合作信心都显著增强了。提出研讨任务,明确相关要求。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在老师给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究,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就像种子生长需要有适宜的土壤一样,实施合作学习,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我们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互适应,既要把握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能轻易达到,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刚开始合作的时候,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大多数各行其是,缺乏合作意识。例如,有一次,我让小组讨论15-6的口算过程,结果,会说的小朋友一口气说了几种就开始吵闹,不会说的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教室里乱哄哄的,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于是我明白,合作学习方法虽好,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我就决定采用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我制作了一张“小组红旗榜”,每次我提出的要求哪个小组做到了,我就给组内每个成员贴上一枚小红旗。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引导,学生之间逐步形成了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习惯。抢着发言的多了,小组内讨论的声音也低了,同学发言时,组内的小朋友都认真倾听了……

六是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分组合作,我们不能把合作交流当成法宝一样,好象一节课没有合作便不是一堂完整的课,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