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第1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地铁是一种依托轨道运行,借助于电力驱动,以列车编组方式在城市区域行驶的交通工具。它区别于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工具,是另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地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城市人口(包括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大众化的出行服务。由于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内部和城郊之间大规模、集中性、定点、定时、定向的出行需求,常常成为现代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骨干,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地铁系统的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

设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设施,如线路、车站、车辆段、环境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号、联锁、闭塞系统);另一类是移动设施,如动车组、自动停车装置等。系统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时,与乘客常常接触的是车站内的各种设施(如上下扶梯、自动检票系统、休息座椅等)和车内的各种设施(如座位,各种信息设施,拉手等),这些设施的数量与质量往往直接影响乘客出行的方便性与舒适性。

人员

人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乘客,即被服务者,它们的出行需求各不相同,要求各异,因而对系统的运营带来较高的要求;另一类是系统内的职工,包括第一线的基层职工和后勤、管理人员等,它们是服务的提供者,要求具有较高的素质。

技术与管理

技术与管理包括各种作业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属于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高效、可靠的运行。

由于地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安全运营开展工作的。图2较详细地分析了地铁运营各系统情况。乘客进入站台,客运服务系统为其提供了售票、候车及出站服务。站台上设有通风空调、照明系统及自动扶梯等,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乘客在站台值班员的指挥下有序的上、下车;乘客上车(车辆系统)后,司机根据信号(通号系统)显示,按计划行车图行驶,隧道(土建系统)和钢轨线路保证了电动客车安全高速行驶,接触三轨给列车行驶提供了动力。供电系统是整个地铁运营系统的生命线,防灾系统对地铁发生意外事故时抢险救灾至关重要。整个运营系统由调度指挥系统统一指挥,以保证安全、正点、高效地运营。同时,整个系统也受到周边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地质条件和外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分析

目前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问题十分复杂,在人、机、管理、环境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典型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特征,对安全控制和防灾减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涉及地铁的土建设施、行车调度、客运组织、车辆设备(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线路、自动检售票等)、地铁内外环境、管理制度、人员和乘客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是地铁土建设施安全管理技术。地铁网络化运营要求土建设施符合地铁网络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因此从安全工程的角度出发,在土建设施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选线选址设计及建筑结构设计(如地下线路、高架线路区间和车站的疏散通道、紧急出口的布置、数量、间距、空间大小等)的优化问题,评估土建设施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在完成设计和施工后,还应对土建设施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和监测。

因此,需要研究土建设施在火灾、地震、水灾、风灾等各种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抵抗能力;研究土建设施在防火、防震、防水、防冰雪、防重大运营事故、防施工诱发灾害、防恐怖袭击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土建设施健康安全检测监测技术。例如:建立地铁系统防止地震、塌方事故的灾害预警系统;建立防水灾技术安全设计体系;建立地铁地面线路桥梁的振动和损伤监测系统;建立地面轨道变形和路基沉降的安全监测系统等。

其次是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技术。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是高新技术密集的产品,是确保整个地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由于地铁运营设备的分布点较分散,而且部分设备无人值班看护,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应以事先控制为主,积极准备事中、事后控制方案,并以技术防范为主,结合人工预防。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于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事先控制和以技术防范为主的指导思想下,运用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安全技术装备的选型与配置及其系统集成,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安全装备、安全标准和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设备满足地铁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实现对地铁运营系统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例如:研究各种设备的故障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机制;地铁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模式和体制;各种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及技术;地铁设备预知维修模式的综合技术研究;地铁设备疲劳损伤在役检测和安全寿命评估系统等。

外部环境的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是对外部工程的安全管理。以北京市为例,随着城市建设,地铁新线或其他施工中,将对既有地铁建筑结构产生沉降、隆起、轨道几何行位变化等影响;另外,地铁周边敷设大量的水、电、气、热管网,一旦管网被破坏,也将会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安全。因此,应建立保护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监测办法与措施,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穿越工程的设计安全方案、防护标准、全过程监测方法,对外部环境影响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外部工程对轨道交通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

其次是各种灾害气象条件下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线路越来越多地采取地面和高架的形式,气象条件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影响逐渐显著。此外,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应制定气象灾害的辨识及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安全行车方案等。

地铁人员及乘客的安全管理

从业人员(地铁列车驾驶员、各种调度人员、站务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设备检修人员)是基础设施的操作者,是各种技术和管理规章的执行者,他们的水平和素质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之一。

地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安全培训,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达到一致的、规范化的、超稳定的操作可靠度。地铁安全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要确定培训的对象、培训的频次、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及效果的验收。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训,可以保证在突发火灾面前,员工履行职责投入救援,表现镇静、果断,能有效抓住扑灭火灾和人员撤离的最佳时机。心理辅导的目的则是让员工知道,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反应会直接影响突发灾害后果及自身的安全。

地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乘客的宣传教育。乘客作为地铁提供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服务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乘客自助完成。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素质,引导他们安全乘车、文明乘车,可以极大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的稳定可靠度。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对乘客的宣传教育,如编制《安全服务手册》免费向乘客发放,在车站滚动播放动画宣传片,张贴宣传画,开展“文明乘车,按线候车”等活动。

建议及意见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58-01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述

1.1 定义

城市轨道安交通安全工程,是对于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和安全运营的共作的全部的总称。这些部门寻在的意义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进行负责,建造相关的设施与颁布相关的规则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的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的能力的,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安全工程贯穿于设计研究的各个阶段。从轨道设计的开始到后续的服务阶段,都有涉及到。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交通已经渐渐成为了相关的部门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轨道交通有着快速便捷节能等优点,成为很多一线城市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交通安全系统,不仅是能保证乘客的安全,更多的是能够保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和谐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我国的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现状

2.1 人口压力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人口基数,无疑是给现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潜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压力。任何东西被越多的基数平均,就会剩下的非常少。所以,在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客流的问题。

2.2 轨道交通的技术不够先进

轨道交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过的轨道交通技术没有落后于世界水平,很多的技术甚至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虽然比发达国家发展轨道交通晚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轨道交通在国内发展的这30多年李,设计,施工等方面都与世界县级水平相等。如明挖法,盖挖法等都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一些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河狸的规划与关键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的系统模式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需要时间与经验总结得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地铁用的盾构机很多都以来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法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国内还很少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市骨雕交通的安全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很好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旧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不是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其前期的设计与合理的线路规划就存在这粗多的问题。系统的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管力度。受到大铁路间歇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系统,等制式。而我国依旧是单一的轮轨式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的研发。

2.3 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其中认为因素就又很多种概念,当下骨雕交通管理部门最为重视的就是危险品禁止带上车,但是终究有疏忽的地方,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很多都是在地下的。一旦发生危险,就会难以救援,其次就是人为的一些袭击,导致了安全事故。自然因素包含了火灾,水灾,地陷等灾害。

3、 如何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

3.1 完善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的发挥在那历史虽然很多,但是确实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而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为显著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增加客流量,给城市带来生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先进的技术,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还是在后期的完善,都需要有着完善的技术来保障。因该学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样不只是能够保证城市的发展,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

3.2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的管理理念受到很多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不能够更加科学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将会导致在出现险情时不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险情。

3.3 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合理的监督体系,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将其避免,能够防患于未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轨道建设必将取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城市骨雕交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同时,轨道交通安全文通不容我们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城市轨道交通真正成为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孙倩,李静,贾利民,蔡国强.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 2011(04).

[2] 朱昌锋.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010(03)[3]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6).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展,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城市轨道经常出现无故停车或者是上车乘客被门夹等问题。在城市轨道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列出无故停车的现象,而且经常出现还没有等乘客进入车厢内就被夹在了门缝里,或者是列车已经行驶,但是列车的门不能够正常的闭合,或者是有漏洞,不能完全闭合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安全的隐患,对出行人群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其次,城市轨道的运行一旦某一列车出现晚点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批次列车的正常运行。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属于同一个交通运输网,都是在同一个网络控制之下,所以,一辆列车晚点或者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轨道交通网的运输,造成整个交通网的中断,这样就延误了人们的出行,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最后,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列车偏离轨道,造成侧翻,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一旦城市轨道列车在运行中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就会造成整个列车的乘客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事故情节比较的恶劣,但是依然会有发生,不能够完全避免。

2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过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为原因。这里所说的人为原因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由于技术不过关或者是大意的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故障发生;另一方面,乘客的违规上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车,人员太过拥挤,导致了上车时相互利用,互相的推挤,不能够及时进入车厢,被挤在门缝里。另外就是检修人员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检修,或者是在进行列车轨道检查时没有发现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设备技术原因。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轨道的运行、停车、关门等行为都是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旦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在检修故障时未发现,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在操作中人为的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都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问题出现,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当然,任何的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如果使用过程超出了年限,就会造成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第三,突发的事故。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可阻挡的外力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说周围环境中的电线杆倒在了轨道上,或者是由于雷电暴雨影响到了网络的正常运行,这就会造成了无法避免的突然停车或者是车厢内突然停电等现状。所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比较的脆弱,一旦外力影响就会造成问题的出现。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操作

3.1强化管理模式,优化理论设计

系统安全学属于系统工程学的分支,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理论主要集中研究了系统学科知识、逻辑程序、工作阶段有关的研究理论。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三维结构理论,主要依据实际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系统性理论、事故过程管控、安全目标进行理论层面的汇总分析。

3.2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建立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关键。可以从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意愿,以及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之下才能够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实现安全管理的细节化和体系化。人机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公司最为重视的工作内容,因此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准则和安全规范,可以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水平得到提高,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以成立安全咨询部门,并在安全管理的标准指导下为突发的安全事故作出积极的应对行为。安全咨询部门要承担起定时检测轨道交通安全的责任,考察运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考察交通运输工具的质量,从各个方面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安全性。

3.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应急措施需要从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起,因为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预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出发,在安全规章制度中要对这些安全隐患有所涉及,并设计应急措施。另外合理利用安全规章制度防止交通运营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引发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无法彻底避免的,因此必须要针对那些已经暴露在外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制度设计和规范建设的环节。并且要保证所制定的规范和制度要符合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营实际情况,减少城市交通安全问题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人”是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操作、管理等都是由人进行的,因此要从设计人员的设计环节开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必须要聘请专业人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技术,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接受技术培训。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管理人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全局上把握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乘客,也要制定规范和制度约束乘客的行为,防止乘客行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3.4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安全管理模式水平的另外一个方法。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从运营人员、乘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着手进行工作,实现运营人员操作上的安全,乘客乘车的安全。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理念能够准确地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为核心,加强安全管理理念的宣传,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要令交通运输公司内部人员的安全运营意识得到大大提高,同时要保证城市内的乘车人员形成安全乘车的意识。针对企业内部的人员可以采取安全运营技术培训,而针对乘客则可以采用广告和其他的宣讲活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和乘客人员的支持理解。但同时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安全运营的意识和安全乘车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当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建设起来之后,将会有利于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民众安全文化教育,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确定管理指导方针,促使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81.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支路交通;安全静化设计;探讨;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近几年来,城市交通中的车辆不断增加,对交通效率制造了难题的同时,对于交通安全的隐患却更甚。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深入人心,交通安全问题相比于交通效率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更加和谐的交通环境,建造更加舒适的城市化生活,越来越多的城市使用了“交通静化”技术,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4]。目前,我国对于交通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交通技术、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方面,对于城市支路的交通问题研究则比较少。可是城市支路的交通依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的交通运输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对于“静化设计”技术的介绍,对南阳市的支路交通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支路静化设计方案。

1 支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不同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交通功能以及人行频率等标准进行的划分,我国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四个级别。其中,支路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最低一级交通,作为主次干道的一种补充,是主次干道与街坊道路的连接。支路不仅广泛的连接着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还连接着一些城市主次干道,因此支路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般,遍布全身,同时作用于全身。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道路的作用仅仅只是方便于交通运输,其实这仅仅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道路还有另外一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服务的功能。

交通功能。这是属于道路的最基本的意义。而城市支路的作用则是分担城市主干道的一些疏散交通流量的作用,可以为繁忙的交通提供一定补充。支路中行驶的车辆混合复杂,因此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尽可能的限制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不提供快速行驶的服务项目。

服务功能。城市中的支路还可以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一定的服务,如提供一定的车辆停驻空间、提供一定的楼栋间距等。

2 城市支路交通安全隐患与“交通静化”理念

在我国的城市道路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混行情况严重,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更是比比皆是,加上一些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有关研究表明[5-6],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交通运输量以及发生事故的车速紧密相关,为了实际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交通静化”理念的宣传与实施显得非常有意义。

交通静化设计所依据的是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工程学以人机工程学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交通设计方法。主要体现的理念在于主动性的去保障交通安全代替被动性去防御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南阳市支路交通安全静化设计

3.1 南阳市支路交通现状分析

南阳市中心区区支路路网密度为1.14公里/平方公里。平均路网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主、次、支结构比例为1.5:1:1.4。呈现不均衡的哑铃状与规范中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1:1.5:3的金字塔结构相去甚多。对于南阳市的城市支路交通现状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阳市延续了古城原有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网络形态。现状主次干道网基本按照上版总体规划建成,形成了“七纵七横”的主干路系统和“七纵十一横”的次干路系统。

其次,现状支路网基本延续上版支路网加密规划,支路的状况差,建设滞后,落实不到位。支路建设滞后,尚未形成系统。

最后,近年来南阳市机动车逐年增加;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由于缺乏有效地支路系统,大量交通涌向主次干道,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改善支路交通,通过合理的交通安全静化设计,实现南阳市的支路交通安全畅通。那么如何通过实现南阳市的支路交通安全的静化设计,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3.2 支路交通安全静化设计

在对于南阳市支路网的加密过程中,对于支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支路的交通安全主要在于对于支路形式车辆速度的控制以及车辆优先权的安全分配,以下将对支路设计中车辆速度控制措施予以介绍。

3.2.1 纵断面的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

减速丘。减速丘设置于行车方向,其纵断面一般设计为圆曲线,在接近路缘处,设置相应的渐变段以利于道路的排水。减速丘可以有效的控制行车车速,但是对于噪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适合于非居民段的支路设置。减速丘的优势在于造价低,且减速效果良好,但是对于支路的整体美观性影响较大。

减速台。减速台是用一种平顶的减速路障,其作用是控制沿行的车辆的车速,减速台可以获得得到比较舒缓的缓冲作用。这种减速台还可以有效的减弱车辆的噪音,降低速度的同时得到舒缓的缓冲,但是其减速效果不如减速丘。可以有效提高支路的整体美观性,但其造价比较高,一般适合于居民段的支路设置。

3.2.2 平面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

交通花坛。交通花坛设置于交叉口的中心部位,车辆需沿其圆形花坛环绕行驶。这样设置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道路交通的美观以及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通的行车有序。我们知道,行车在经过环形通道的时候,不得不进行降速以实现拐弯,从而达到降低车辆平面速度的目的。

曲折式行车道。通过交替延伸支路的路缘两侧,从而使得行车通过时呈S型弯道,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车速以及噪音。然而对于S道路段的通行中,要进行慎重的道路设计,首先要确保车辆不会偏离车道,同时还需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视线问题,这对于支路的设计提供了难题,同时会相应提高支路的造价。

3.2.3 车辆优先权的安全分配

(1)特种机动车的道路优先通行权。如一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拥有优先通行的权利,其他车辆与行人都应让行;

(2)军队、部队的驾驶车辆通行时,相关车辆与人群应给其让行;

(3)道路养护车与工程作业车通过时,也应拥有优先权。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交通中,支路占据城市交通中非常重要功能与地位。传统的交通安全理念在于尽可能去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城市支路交通安全静化设计理念却与此不同,通过合理设计支路交通,实现交通安全的保障。通过对于行驶车辆速度以及车流量的控制,实现支路交通的安全,这是静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理念。针对南阳市支路网密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支路安全的施工措施,期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钱勇生, 广晓平, 周波.中小城市结合部交通特征与交通工程设计研究[J]. 交通与运输, 2005, (2):98-100.

[2]金键. 城市交通稳静化问题探讨[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 1(2):82-86.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城市道路交通的系统主要是由人、车、路与环境,以及管理等因素构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观因素一般包括:驾驶人员、乘客和行人等交通的参与者。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说: 道路交通安全的供给能力低于需求,将交通参与者定义为主观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人有意识,目前大部分交通事故都由人为原因所起的,例如驾驶员酒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均可能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人有自控行为,对其周围环境或遭遇的情形,都有一定的判断与处理的能力。从这方面来说,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构成者,也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承担者。

(二)客观因素

道路和车辆状况、环境因素和交通管理等方面,都是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客观因素。车辆状况是指所用车辆健康状况,车辆维修和保养是不是按时完成,一旦出现有问题的车辆,进行行驶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不但对车主,还有对道路上行人的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城市道路状况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之一,规划路网的控制,其冲突点比较多、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以及道侧景观比较单调等先天不足,交通标志及标线存在的问题、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状况相对比较差,其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到位等,一系列后天的情况,都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加重了交通事故的后果。

二、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城市道路中的人为交通事故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来驾驶,道路由人设计、使用,交通环境由人来建设、管理并对人自身产生作用。因此,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死亡比较突出。当然,对于交通事故的相关人因素还包括感知不准、反应不当、判断错误、生理、心理异常、经验不足等。

人为交通事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重大危害,极易对双方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等方面的伤害。

(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的不合理,冲突点多,交通组织难度加大。线型不合理、视线受阻加大驾驶员操控车辆的难度。规划理念落后,过分强调机动车辆路权,未采取机非分离、人非分离措施,机非、人非混行冲突严重。不重视公共交通的规划发展,加大了小汽车出行所占比重,加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负担。交通标志标线缺失、冲突、信息模糊错误等。交通信号表达方式形式众多,不能统一协调,增加了信号的辨识难度。

(三)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交通拥堵等不良现象,除了城市化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外,还有我国城市规划道路网整体结构的不合理、民众交通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其交通管理的水平不高等原因。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除常见的行车道上的堵车现象以外,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那就是人行道上的人和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等混行现象,这也极大地降低了交通安全性,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由于交通安全事故的样式比较多样化,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对于事件范围及处置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和处理预案的制定,以及处理工作所得到的保障等,都应该做出详细合理的规定。

(二)建立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城市道路有关的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可以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还可使交通事故在处理和判断时,能够够得到有关资料数据的支持。安全预警机制包括几方面:首先,建立专门机构,设定专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人员,明确其职责,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来开展有关工作。其次,建立有关信息监测系统,通过有关信息通信及天气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及时的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此外,还要对警报信能够公布,向相关的部门及公众发出警告。最后,通过不同途径,做好交通安全宣传的活动及培训教育等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识。

2、建立评价机制。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其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的交通安全影响评估和运行阶段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两个方面:方案设计阶段,其交通安全的影响评估。在道路和车辆,及环境与交通管理的设计时,要考虑其各种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来进行评估,易于提出最为高效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得到相对准确的综合评价值。建立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机制从宏观上来讲,是为了研究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状况作出客观评价与判断,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道路安全性改善措施。宏观评价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综合事故率法与相对事故率法。而微观评价法顾名思义就是从微观层而上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这种方法需要取得人量的微观数据才能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研究道路、环境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提出政策措施。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相关的部门来监督控制,还需要广大群众来共同建设与完成,每个社会的成员,都是交通建设的主体,只有提高社会大众的交通意识,才可从根本上来减少或控制交通事故现象的发生。政府可以从几点着手:首先,要加强交通安全制度的宣传,以公益广告和社会网络媒体等方法作为宣传的方式,也可开展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来宣传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以及需要采取怎样的相关措施等;其次,加强和提高交通安全相关的教育,政府还要将交通安全的有关知识纳入到国民教育的体系中。要从小就培养学生们的交通意识,只有这样,才可在教育投资的方面,提高全国国民的交通安全素质的水平。最后,使公众参与到交通安全过程中来,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使得交通信息能够对公众完全公开,公众对交通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不明确,同时缺乏有关信息获取的渠道,使得公众参与交通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强。所以,不同的交通安全事故的信息需要及时公布,并对每个事故,要进行合理综合的评价,可以利用座谈活听证会等不同方式与其进行讨论,收集相关建议及意见,使社会公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四)加强运输企业监督管理

严格督促其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并且落实每项安全生产的制度。另外,依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要求,全面推行其交通运输企业实施网络化安全管理。认真履行相关监管制度,对违反者要按照相应制度予以处理,从而规范的管理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城市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通行至关重要,既有利于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是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范光华. 芜湖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