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投资 收益 风险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的理财观念也在不断增强。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理财方式,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受到广大投资爱好者的青睐。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我国金融投资行业的发展,各种金融投资工具层出不穷,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金融投资工具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也会不同。因此,投资者要想使投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考虑到金融投资的风险,明白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投资与风险的概述

金融投资收益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投资概念的不断完善,在实物投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投资行为,是个人或者群体在金融市场中购买金融理财商品,以便获得收益。投资收益是指投资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外投资所起的收益回报。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是本金损失的风险。投资风险是一种经营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金融投资收益越高,其投资风险就越大;反之,金融投资收益越小,其风险性就相对较小。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在最小的风险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投资收益与风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风险的存在,投资收益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规避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的措施

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理财方式,已经深入到我国当前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当今的金融投资市场中,投资者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收益,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为此,投资者要想获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投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

(一)提高自身的金融投资意识。

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有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比较盲目,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够深,以至于不能清醒的认识到投资风险。为此,投资者在投资之前,首先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方案,并针对投资风险做好评估。同时还要对投资环境、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影响收益因素进行相关的了解。例如在债券金融工具的投资中,投资者要针对影响债券收益的风险进行相关的分析,主要包括利率变动、价格变动、通货膨胀、税收、政策等风险。投资者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投资过程中有效的规避风险,保障投资效益。同时投资者在选择金融投资工具时也应当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进行深入了解,对确定选择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分析、投资技巧的了解。

(二)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市场机制发展还不完善,市场的优化匹配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来完成。金融投资风险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2]。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如果投资环境得不到保障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径,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环境,需要依靠政府,倡导政府合理干预,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投资者以及机构行为,规范金融投资市场环境,有效的降低金融投资风险,从而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投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

投资多样化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在了解了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收益水平以及风险之后,根据自身的状况对投资工具进行多样化选择,避免投资者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一种产品上的风险。风险分散指的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时,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将风险分散化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并达到减少整体经济损失的目的。例如,某投资者手中有80万现金,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将40万现金存入银行,将20万元投资股票市场,剩下的资金投入到当前稳定相高、收益良好的债券,这种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投资者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一种产品上的风险。

(四)加强风险分析,做到科学防范。

我国金融投资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投资效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我国金融投资市场还不完善,各种问题屡见不鲜投。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应当坚持防范风险、科技为先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科技防范的投入,同时密切关注当前金融违法犯罪的最新动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掌握风险控制的主动权。金融风险尽管无处不在,多变突发,但如果深入研究,通过解剖具体个案,互通风险信息,全面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合作,就能认识和把握形形的金融风险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三、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为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金融投资是一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在实际的金融投资活动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投资风险的危害性,在取得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尽量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是多样的,针对投资环境需要政府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投资市场环境,保障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投资者则要不断加强自身金融投资知识的学习,在投资中把控风险,有效的减少风险损失,从而拉动我国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范文第2篇

一、引言

金融市场历史悠久,作为近代金融市场特征的证券市场也有两百多年历史了。近几年,我国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传统的商品经济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完善了商品经济的不足。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形式的投资,这在一定形式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步。然而作为投资者不仅要看到金融投资品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要看到其内在的不确定性,这也说明金融投资品具有较大投资风险,因此,想要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成为了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高度重视地问题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金融投资风险与其所带来收益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金融风险与收益的理论联系,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从而在理论上给予投资者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二、金融投资的特点

首先,金融投资又一定的时限性,金融投资的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债券投资,它是一种相对投资风险小、收益高的金融投资产品。可是,投资的时机把握不准,就会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加剧。例如:国债在受利率变动影响造成的投资者的收益损失。其次,金融投资活动的结果不以个人意志或愿望的改变而改变。当投资者参与到金融投资活动中时,其投资的损失或盈利已不受投资者控制,而是受整个金融投资市场影响。也就是说金融投资的风下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任何金融投资活动都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再次,金融投资损失、收益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金融投资没有绝对的收益或损失,没有稳定的投资发展趋势,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金融投资的风险体现在负风险和正风险两个方面,具有明显损益性。

三、金融投资的主要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汇率、利率、股市价格等的变化导致的投资收益或本金没有预料到的潜在的损失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在金融投资的市场中,市场风险习惯上也被称为价格风险,主要原因是金融投资者利用金融投资工具(权证、期货、外汇、黄金等)展开投资的行为,但是金融投资工具的节奏、市场价格等是变化的。投资行为会随着变化而引起损失风险。同时,金融工具据价格波动周期比较频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金融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按照形成奉献的原因,市场风险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风险与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市场外部因素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包括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等;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指的是由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引起,与市场不存在全面、系统的联系,如新产品的开发失败,公司下手业绩不好等。市场外部因素风险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而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是可以消除的,可以进行投资整合等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整个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风险。由于利率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汇率、股票和商品的价格皆离不开利率;同时由于信贷关系是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利率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刚刚起步,利率风险问题方才显露。虽然以存贷利率为标志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基准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开始,影响利率的市场因素仍不明朗,而且市场仍然没有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利率风险将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债券的价格有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决定,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的饿时候,债券的价格就会向反方向移动。与破产风险相比,利率风险时效性更长,影响力更大,辐射度更强,涉及面更广。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19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基金、债券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工具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一个投资品种,伴随着融资债券发行主体的不断扩大,风险也同时在不断地累积。由于信用风险控制的艰巨性、破坏性、长期性、潜在性等特点,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是人们需要思考地一个重要问题。

(四)破产风险

破产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的资产不足以偿还其负债所带来的风险。所谓破产,在法律意义上是指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在法院监督下强制清算其全部财产,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破产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重要方面,是其他风险的综合结果。破产风险是债券和股票投资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风险。当公司由于操作与运转不良、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导致的负债累累难以维持时,公司有可能会申请破产。按照国际惯例,破产公司偿还债务的先后顺序为30天到期的惯例费用、租赁费用、拖欠贷款:90天到期的银行的短期贷款、拖欠的工资、税款、债券、优先股、普通股。所以,当一家公司宣布破产时,债券和股票价格会急剧下跌,尤其是处在偿还最后面的股东们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四、金融投资收益

如今,随着我国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现已逐渐建立起与我国经济现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金融市场中投资品的收益率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金融资产的收益状况,通过利用经济学中期望值的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某一金融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与其可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对于不同的金融投资品而言,所带来的收益也是有较大差异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收益率的不同,收益率根据时间的跨度可以分为年度利率和月利率等多种形式在金融投资活动中,美味投资者都会以收益率的最大化作为投资的最优目标,同时还要确保在获得收益情况下承担的风险尽可能的低。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往往高收益也会伴随着高风险,二者是呈现正向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好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取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关键,也是作为一名投资者需要充分认识的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只是以为盲目地投资,对于金融投资品地具体特征不是十分了解,投资者很可能由于选择风险较大地投资品,最终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金融投资风险防范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由于每个人所承受的风险都不同,而且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可能会对其情绪或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各个生活层面,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和休闲等,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收入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十分有限,一旦风险变为现实,往往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会带来沉重的精神打击。

投资者进行投资前,首先要透彻地了解自身,要清楚自身的财务资源,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宜于那哪方面的投资;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再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

另外,投资者还要对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和宏观经济环境对投资理财的影响有所了解。以金融投资风险为例,投资风险首先是与股票,债券等不同的理财产品了下相联系的。要学会从众多的投资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重要的是要在资本收益率和风险程度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二)进行组合投资,学会分散风险

经济学上,常常会用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来提倡理性投资,切记毕其功于一役的赌徒做法,毕竟多数散户是在拿自家的血汗钱玩金钱游戏。通常,投资者是要在非常理性的状况下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这种资产配置应该是战略性的,一旦确定就不要随意变动。在投资理财中,分散投资风险就是防止孤注一掷。一个慎重的,善于理财的家庭,会把全部财力分散于储蓄存款,信用可靠的债券,股票及其他投资工具之间,这样,即使一些投资受了损失,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如果我们依然把投资理财比喻打仗,你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资金分成守,防,攻,战四种形式的投资,让资金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不同的作用。用作守的资金,应主要用于银行储蓄,置业,买保险等方面;其防御作用的资金,则应该用于购买国债,企业债,投资基金,信托产品等,进攻性资金用于股票,黄金,外汇买卖等,用作激战的资金可拿去炒期货等。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储蓄资金可以占到25%,债券、基金的资金可以占到30%,股票资金可以占到30%,保险的资金可以占到15%,不必要参与风险很大的激战型投资。

(三)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资产结构

影响投资理财活动的因素是千变万化的,在确定理财目标之后,在合理配置资金运用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各种因素变化,适时地调整资产结构,才能达到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目的。比如说,你虽然确定了一个分别投资股票和投资债券的资金比例,但不应该死守这个比例,而是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较为灵活的掌握这个比例。经验证明,股市与债市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互动效应。当股市上涨时,债市价格下跌,当股市低迷,人气面临崩溃时,你可以卖出债券,而这时恰恰是债券上升的时候,可以卖出一个好价格。同时又可以买入一些价格处于低价的股票,当持有一段时间抛出后定可获利。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组织制度 收益期望值 模型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通过分析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极力推荐有限合伙制,预言有限合伙制将取代有限责任制而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制度。但笔者认为,一种组织制度能不能成为主流,除了取决于它赖以存在的市场环境外,更要取决于制度双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面将通过构建“风险投资的收益期望值模型”来分析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与经理人参与制三种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

1 风险投资收益期望值模型构建

现有风险资本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组成风险投资机构,如果采取公司制,职业经理人不必出资,但可以借贷经营;如果采取有限合伙制,职业经理人按投资协议出资总资本的1%,并且要借贷资金来进行投资,否则,无限连带责任就无任何意义。假设无论采取哪一种组织制度,风险资本所有者都可以通过“固定收入+分成”的报酬方式激励职业经理人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那么,职业经理人在两种制度下的投资收益率的大小(由于风险投资中外生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随机变化,但期望值与努力程度成正比)和分布函数应该是一致的。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已知变量和推导变量如下表1:

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故只能用期望值来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收入水平。

1.1 公司制下的双方当事人收益期望值

若净收益>0,职业经理人报酬=固定收入+净收益分成,风险资本所有者收益=净收益分成;若净收益

当λ(1+P)C-PCi≥0时,即λ≥Pi/(1+P),令Pi/(1+P)=λ1 当λ(1+P)C

风险资本所有者收益期望值E(π) =■-Cf(*9姿)d*9姿+■[*9姿(1+P)C-PCi]f(*9姿)d*9姿+■(1-b)[*9姿(1+P)C-PCi]f(*9姿)d*9姿 =(1-b)■[*9姿(1+P)C-PCi]f(*9姿)d*9姿+C■[*9姿(1+P)-Pi]f(*9姿)d*9姿+C■-f(*9姿)d*9姿(2)

1.2 有限合伙制下的双方当事人收益期望值

若净收益>0,职业经理人(一般合伙人)报酬=固定收入+净收益分成,风险资本所有者收益=净收益分成;若-权益资产额

当1.01λ(1+P’)C-1.01P’Ci≥0,即λ≥P’i/(1+P’),令P’i/(1+P’)=λ1’ 当1.01λ(1+P’)C

风险资本所有者收益期望值E(π’) = + + =1.01(1-b’)C +C +C (4)

2 两种组织制度下的双方当事人收益期望值比较 在公司制下,因为无须承担无限责任,职业经理人的借款意愿强,而贷款机构的贷款意愿弱;在有限合伙制下,因为职业经理人必须承担无限责任,双方的借贷意愿正好相反;供给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借贷率。为了简化运算,假设借贷率相等,即P=P’,同时可得到:λ1’=λ1;λ2’=λ2。另外,因为假定职业经理人作出最大努力,所以从管理费用中获得的固定报酬也应该不变,即a=a’。那么,职业经理人、风险资本所有人收益期望值差异分别为: E(S’)-E(S)=(1.01b’-b)C■[*9姿(1+P)C-PCi]f(*9姿)d*9姿+C■[*9姿(1+P)-Pi]f(*9姿)d*9姿 +C■[1+1.0*9姿(1+P)]f(*9姿)d*9姿(5) E(π’)-E(π)=[1.01(1-b’)-(1-b)]C ■[*9姿(1+P)-Pi]f(*9姿)d*9姿(6) 如果双方决定采取有限合伙制而不是公司制,那么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双方收益的期望值均有所增加。 第一,风险资本所有者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E(π’)-E(π)>0,即: [1.01(1-b’)-(1-b)]C>01.01(1-b’)-(1-b) >0 1.01b’-b0b’-b>-0.01b’

综合上述结论,得到有限合伙制下风险资本所有者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必要和职业经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是-0.01b’

反过来,再追加职业经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条件是E(S’)-E(S)>00.01b++>0,然而,此充分条件(不等式)的满足非常不确定。

由此可以获知,在职业经理人固定报酬、借贷率和收益分成率均相当的情况下,风险资本所有者选择有限合伙制,但职业经理何必会选择有限合伙制,即产生委托——激励不相容情形。

3 风险投资收益期望值模型的应用

在第二的基础上,如果对收益期望值模型的参数稍加调整,就可以造成风险资本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在组织制度选择上达成激励相容条件,主要思路如下:

3.1 实施职业经理人参与投资制

如果采取职业经理人参与投资制,职业经理人需要投入相等比例的自有资金,但不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当1.01λ(1+P’)C

3.2 大幅度提高分成率b’选择有限合伙制

如果b’-b>0.05,职业经理人的报酬期望值会相应地增加,而风险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期望值会减少。之所以双方最终选择有限合伙制,是因为风险资本所有者主观上认为(或者是事实):职业经理人在公司制不参与投资、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低分成率的情形下,不可能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而在有限合伙制参与投资、承担无限责任、高分成率的情形下,理所当然会作出更大程度的努力,从而改变了分布函数f(λ),使得高收益率的分布密度大大增加,即使分成率b’大幅度提高,风险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期望值也相应增加。

3.3 大幅度提高a’选择有限合伙制

如果职业经理人是风险规避的,而风险资本所有者是风险中性或偏好的,那么最优激励合同就是职业经理人尽可能取得固定报酬,因此,固定报酬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增加,即使分成率b’变化不大,而大幅度提高固定报酬a’,双方也有积极性选择有限合伙制。

3.4 依据职业经理人的能力与借贷意愿选择组织制度

如果职业经理人的期望报酬较低,较低的分成率即可满足其效用,或者职业经理人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惧怕无限责任而借贷意愿弱,这两种情形下,公司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而如果情形正好相反,即职业经理人的期望报酬较高,能力高,借贷意愿强,选择有限合伙制是占优策略;因为此时,即使分成率b’变化不大,而由于λ>I的财务杠杆效应,双方的收益期望值也会相应增加。

参考文献

1 俞自由,李松涛,赵荣信.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风险投资组合;资本市场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竞争性市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获利机会,进行证券投资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或者说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而这里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要获取较大的收益,就要冒较大的风险;而冒较小的风险,获取的只能是较小的收益。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这是自利行为原则和双方交易原则下投资者市场博弈的结果,任何投资者都必须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即怎样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矛盾。其最终的决策结果应该是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风险是指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风险总体上划分为两大类: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只对某些行业或个别企业产生影响,系统风险亦称市场风险,它对整个市场所有企业都产生影响,如经济周期的波动、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发生等。针对这两种风险,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基本的做法就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非系统风险,通过提高风险报酬来弥补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达到期望的报酬率。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证券投资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

一、非系统风险

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投资者经常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无风险资产(如购买国债),将另一部分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组合以获取更高的报酬,此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组合才能获取最高的报酬呢?

假如投资者将全部自有资金都投放于无风险资产,那么他至少可获得无风险投资报酬率,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通常投资者会考虑将多少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报酬。假如有x比例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以rf表示无风险投资报酬率,以rp表示风险投资报酬率,则预期报酬率e(r)=rf (1-x)+rp x, 亦即e(r)=rf+(rp-rf)x, 在风险特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去追求(rp-rf)的最大化,即风险溢价的最大化。而最优的投资机会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市场线(cml),即投资组合直线和风险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相切时的直线,这就在理论上解决了决策的问题:投资者要想获得最高的报酬就应该沿着资本市场线投资。当然投资者可以选择将多大比例的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保守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无风险资产,冒进的投资者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于风险资产,或将全部资金投于风险资产,甚至还会以无风险利率借入资金投于风险资产。

当然,事实上投资者很难确定单位风险下哪一种投资组合的单位风险溢价最大,从而难以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但资本市场线仍然为投资者指明了决策的方向,笔者愿意对此作出积极的展望:伴随着证券市场监管的推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弱势有效市场向强势有效市场(竞争性市场)的演变,“信息失灵”和“市场失灵”得以更好的抑制,资本市场线对于投资组合的决策价值将会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

二、系统风险

我们假设投资者已经通过足够的投资组合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了,面对市场风险,投资者会通过得到系统风险溢价来达到预期的报酬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不需要确定单个证券期望报酬率的情况下能够确定风险资产的有效投资组合,这无疑为持有多项风险资产投资的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的方法,并使决策变得相对简单。在公式e(r)=rf+€%[(rm-rf)中(rm为市场投资组合的平均报酬率),在无风险利率rf和市场投资组合的平均报酬率rm确定的情况下,€%[作为衡量风险投资组合市场风险的指标成为决策的关键。€%[的确定对于投资者绝非易事,通常证券市场基于历史数据来估计€%[,在宏微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是合理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于投资者的决策究竟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莫衷一是。因为模型的建立本身是基于一些假设的:(一)投资者可以按照竞争性市场价格买入或卖出所有证券,并且不考虑税收因素;(二)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入和贷出资金;(三)在确定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按资本市场线投资选择报酬最高的投资组合;(四)对于证券的风险、相关系数和期望报酬率,投资者具有同质的预期。

“竞争性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面对同样的信息,由于决策者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存在差异,要达到同质预期是难以实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了限制,但其本身里程碑式的意义却是不容否认的,它科学地将风险和报酬的内在关系描述出来,建立起风险投资组合和市场组合之间风险和报酬的最佳权衡。笔者相信,随着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必将在投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勇.组合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j].科学出版社,2007,(7).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国际收支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2-0015-0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我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4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9.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我国国内资本不足、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投资收益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近几年投资收益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逐年增大,其逆差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加与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这两个因素。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93-2001年,我国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连续8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527.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达7000多亿美元,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如果以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仅2006年外商在华的年投资收益就将近100亿美元(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4.7亿美元),如果外商将投资收益全部汇出而不用于再投资,势必会对投资收益项目逆差产生压力。

(二)外商投资的高收益与我国对外投资的低收益

官方外汇储备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外汇资产。近几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格局的出现,同时,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增加人民币投放,购买大量外汇,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亿美元。即使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资产,但出于防范外汇投资风险的考虑,我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仍是购买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很低,只有3%左右。另外,由于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与市场,走出去的企业投资效益普遍偏低。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为13%-15%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

二、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

(一)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见表1)。

1990-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大致保持上升的趋势,从平均数来看,外商在华投资为397.7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36.1亿美元,同时我国累计实现直接投资顺差12296.4亿美元,而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6761.6亿美元,是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13.4亿美元的11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上升,2000-2006年累计直接投资顺差3914亿美元,占1990-2006年累计顺差的57.9%(见表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国,这对保持资本及金融账户顺差及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1990-2006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的比例为1:0.091,2006年两者的比例为1:0.232,由此看出这两者存在严重失衡。从对外投资讲,发达国家一般保持两者的均衡发展。同时我国直接投资差额通常比经常账户差额大,因此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外流,必然会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产生威胁与压力,可能会恶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二)投资收益项目逆差数额的迅速增加

1993年以来我国投资收益项目一直都为逆差,且逆差数额在迅速扩大,从1993年的-12.8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86.2亿美元,到2005年才首次出现91.2亿美元的顺差。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支出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顺差的增量,使得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比贸易项目顺差要少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逆差占贸易账户顺差的比重很高,绝大多数在30%以上,其中1995年、1996年高达60%以上,1993-2005年间投资收益账户逆差共冲减了23.2%的贸易顺差(见表2)。这表明我们用贸易净收入的近1/4支付了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净收益,这将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威胁。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我国1993-2005年期间外国投资者应汇出的利润总数为5180亿美元,而实际已汇出的投资利润仅仅有1317亿美元,还有约3863亿美元的利润未汇出,而是以利润再投资的形式留于我国境内,这表明外商掌握着我们的巨额资金。如果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其他因素发生剧烈波动,我国积累的巨额利润就会因此冲击而大规模集中汇出。与此同时,到2006年底我国境内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已达7000多亿美元,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就约为700多亿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将投资收益汇出去,我国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每年就必须保持约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近几年贸易顺差往往只300-400亿美元,仅在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341.9亿美元。如果贸易顺差规模减少,加之外商一旦增加利润汇出比率,甚至将利润全部汇回母国,我国将面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减少、流出量增加的双重影响,并会难以弥补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大规模汇出,而利润汇出会对投资收益项目产生明显的反作用,因此,假使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

如果贸易差额能够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就像卡莱斯基模型所描述的,将不会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相反,如果贸易差额不能弥补投资收益逆差的增加,就很可能导致经常账户出现逆差,从而进一步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也表现为顺差的增加。

实际上,我国贸易顺差从长远看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1995-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5%,而其中的75%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的,因而出口外汇收入的大部分利润由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我国只是获得少许的加工费收入。同时,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粮食及先进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也日趋增加。因此,用贸易顺差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从而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如果依靠外资流入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又会产生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的经验教训即为最好的例证。

三、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建议

1.均衡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入流出。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出现集中汇出的可能性及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投资利益的变动趋势,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对其总量和结构比例进行统计监测;另一方面外汇局要把握外商投资的总体及平均利润率水平,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引导外资企业均衡地流入流出。我国还应注意调整引入外资的政策,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适当减少,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引进外资的门槛,对一些与我国合作开发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仍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对于那些不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投资,应慎重决策。同时,可适当促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这要求逐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及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成熟行业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外输出资本,实施产业的国际转移。

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将利用外资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自主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避免对其过度依赖。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推动外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对外资进入要逐步提高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利用其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严格限制低技术含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外资的引进,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引进,使我国外资引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另一方面,应迅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里有自己的产品、技术,要具备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对跨国公司转移的先进技术和技术外溢程度,不能过分依赖,战略性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只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抵御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现象发生。

3.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防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应密切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目前来讲,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并制定和调整相关的资本流出流入政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重点应该从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转向流入流出平衡上来,以增强我国资本流动的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