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的内容

临床护理的内容

临床护理的内容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教学;普通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46-02

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临床路径小组(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CPDT)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保证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1]。一般包括诊断、化验及检查项目、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护理、监测项目(包括用药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知识教育、治疗阶段目标、时间要求以及运动、饮食、营养、一些需病人协助的康复指导等。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医师、护士和病人三个版本[2]。我护理单元将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细化,制订成图文并茂的册子,应用于普通外科低年资轮转护士的护理教学中,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方 法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共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疾病的介绍,包括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为每日的宣教、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及并发症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分解说明,如各种护理操作具体方法及风险、发生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健康宣教的意义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按三个部分详细说明并整理成册。

2 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实施

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 护士长在科室内统一培训带教老师,详细掌握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内容,实现人人达标,标准化。

2.2 基础理论培训 轮转护士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内容及学习方法,要求护士完全掌握第一部分内容后进入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需要三天时间。

2.3 技能操作培训 理论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对整个普通外科护理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并结合临床进行示范,需要三天时间。

2.4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临床中应用 轮转护士通过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后,结合临床护理细化表的相关内容,对住院患者每日制订标准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2.5 综合评价 评价改进阶段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以后,要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效率评价、经济指标评价以及病人满意度的评价等,通过评价以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改进后的新路径,使“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不断完善,更符合临床护理实际。

3 结 果

对2008年3月――2011年9月在普通外科轮转学习的86名护士在出科前1周进行对“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

4 讨 论

4.1 规范教学模式,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临床带教以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带教,难免随意而盲目。“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应用,规范普通外科低年资护士教学模式,注重临床护理前后衔接的顺序性,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

4.2 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例于执行和客观评价,保证培训有效性并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4.3 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使用对低年资护士的整个培训及临床护理有章可循,主动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中寻找自己的不足点。

4.4 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因有了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同时路径中所列出的每日重点工作一目了然,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完善了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5 临床路径的前景展望

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病人与医疗工作者的密切配合。我护理单元所设计的“普通外科护理临床路径细化表”是大量基础研究以及和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密切结合,更具普及性的临床路径时刻表。在低年资护士培训过程中促进了护患交流护理路径同时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规范的内容和向病人公开的形式,保证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和时机,掌握了细化的普通外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护理教学工作更趋于完善,使护理学科有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玲,邹晓兰.实施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护理研究,2003,17(12A):1378.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护理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1]。目前广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师临床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取我区4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背景资料

选取我区及周边地区4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教师均专职从事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中男性15例,女性55例,年龄为24~56岁,平均年龄为31.2岁,根据职称划分其中助教职称41例占58.57%,讲师职称29例占41.43%;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划分其中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为38例占54.29%(工作经验1~4年23例,5~9年3例,10年以上2例),无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为32例占45.71%。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前均征得所有教师同意,并对其解释调查目的,确保所有教师均能理解问卷调查问题,教师采用独立、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后回收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教师基本资料的调查,如性别、年龄、职称、有无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年限等;第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如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效果、教师本人对实践态度和心得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

2. 结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70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期望参与的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临床护理工作、医疗实践(如查房、手术、病案讨论)、临床医疗、护理的相关讲座和培训、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临床护理的带教工作和临床护理的相关科研工作几项。

3. 讨论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护理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工作。目前广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师临床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年轻讲师比例较大,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院校多规定助教职称的教师需要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对于职称较高的教师则未作规定,由于近年来我国临床护理事业飞速发展,许多护理知识、理念和操作技能均不断更新,许多老教师无法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改善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现状:第一,结合教师实际需求为其创造实践条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对临床实践均持肯定态度,并表示愿意参与,但是多数院校为教师提供的实践内容过于单一,忽视了教师希望吸收多元化知识的诉求,因此院校应该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内容,如可以提供病案讨论、护理管理、护理带教、护理科研等多方面的实践机会[3];第二,灵活安排实践形式,提高实践质量,院校应该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实践活动,尽量使实践和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要脱离教学工作单一进行实践[4]。许多教师习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与临床实践,完全脱离教学工作,在实践结束后返回日常工作时对实践所学知识和心得有所遗忘,无法及时将个人收获和经验与学生分享,最终导致临床实践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院校应该尽量安排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和实践工作,充分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部分教师对实践热情不足,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已婚教师由于需要照顾家庭对参与临床实践不是十分积极,对此院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并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热情。为了开阔护理专业教师的视野,丰富实践内容,拓宽临床护理知识面,应尽量提供规模较大、资源比较充足的大医院让教师进修和实践[5-6],兼顾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实践的科室,教师可以参与和自己专业对口科室的临床实践。同时还要注意紧密结合护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让教师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机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慧.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 邓周. 医学专科院校护理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颈椎病手术病人;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7-01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选取颈椎病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护理,针对患者健康知识、技能掌握、满意程度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观察临床路径在颈椎病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在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是对患者进行的护理模式,需要各个护理人员利用自身的经验水平,加大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中的有效应用,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选取颈椎病手术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病情等没有显著差别,P

1.2方法

1.2.1治疗组患者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和值班护士要严格按照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责任护士需要将临床路径表实施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按照路径表要求,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述说路径表实施内容、目的,使患者和家属与自身工作积极配合,并要求患者详细记录路径表上已经执行了的内容[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医嘱护理方法,由护士监督其实施内容,同时也需要患者有着较高的自觉性。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并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教育和评价。同时,相关医生、护士和患者家属要对路径表实施内容进行准确的评估,确保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性。

1.2.2护士长和相关责任护士要对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随时检查,同时也要对路径表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临床护理路径过程进行及时监督管理,规定预期目标,使得应用效果与其相适应。另外,根据患者个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照组依然是遵照医嘱护理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患者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医生和护士要对患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翻看相关资料,并将医生制定康复方案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将颈椎病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制定[4]。

1.2.3评价标准①掌握健康知识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8个问题,并设定答案,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掌握情况。并将患者回答情况的优良情况进行判断。②满意度评判标准: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由住院患者进行填写。③住院时间:由住院第一天到出院日。

1.3统计学方法对本次治疗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P

2结果

2.1对两组治疗患者的健康知识、技能掌握以及满意度程度进行分析、统计,见表1。

如表2表示:治疗组颈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后,所需要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于治疗组患者来说,有效降低了需要花费的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3讨论

3.1在颈椎病患者手术前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机率。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患者中手术前的应用,结合相关护士的指导、示范和叮嘱,有利于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机率[2]。

3.2在上文分析中可以得出:在治疗组25例患者和对照组25例患者中,治疗组颈椎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颈椎病患者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医生和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颈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后,所需要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于治疗组患者来说,有效降低了需要花费的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3.3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减少出现并发症机率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中将各个阶段治疗护理的关键内容、功能、锻炼方法、饮食注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制定,同时在每一天中也将这些内容标记出来。护士灵活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可以将每一项工作细致分化,提高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水平,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有效的降低由于医生或护士没有较强的责任心或者不够细心而出现相关并发症机率[3]。在对治疗组25例患者进行详细观察时发现,护士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并没有出现压疮、仲炎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3.4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医务者工作效率。护士在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所制定的内容和要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工作[5]。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工作当中,比常规护理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减少护士需要进行工作量,增强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康复速度,因此,需要加大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中的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孙爱臣.颈椎病手术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9,38(04):56-58.

[2]高展,胡晔.临床路径在颈椎病手术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园地,2012,35(06):13-15.

[3]车欢娥,冯育.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35(33):19-25.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第4篇

【摘要】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本科护生实习阶段临床能力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结果的因素,并预测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本科护生临床教学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 护理 临床能力 教学评价 综述文献

临床能力评价是近年来在教育评价领域内的一个热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对促进其综合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评价是临床教学的薄弱点,迫切需要改革。我国的护理教育也面临着这场改革。任何改革都是基于对现状的深刻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所以有必要了解与分析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

1、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

1.1 评价内容国内、外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内容的确定都是依据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标准,结合教育理念及现实情况而制定,评价内容丰富但不尽相同。Lan等[1]认为,评价护生临床能力应多方面、宽范围地进行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Marguis 等[2]从8个方面设计了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测评工具,即书面通讯技能、口头沟通技能、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技能、心理社会评价技能、体格评价技能、计划技能、实施技能、评价技能。之后有一些学者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合并。Mabel等[3]制作的护生能力评价量表从满足患者心理社会方面需要的能力、满足患者生理方面需要的能力、交流能力、专业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Jane等[4]则通过四维(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管理教学能力、专业自我成长能力) 评价问卷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进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各专家对临床能力的内涵认识不同,对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尚未确立,专家对其应具备及应考核的临床能力意见各不相同,尚未形成规范。谭蓉莹[5]认为,我国本科护生除了批判性思维以外还应该具备照顾、管理、沟通、专业、教学及研究6项能力。王艳梅等[6]从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学习要求、对自我护理角色的认识、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患者的沟通、应用护理程序和分析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9个方面对本科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自学能力、证实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整体观念3个方面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李静等[7]从专业发展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3个方面对实习阶段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较好,但专业发展能力尚有待提高。

1.2 评价方法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离开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就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评价[8]。国外较重视评价方法的研究,认为评价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有自我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评价、患者评价等。近年来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Arthur[9]认为自我评价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必要的、有帮助的,通过护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临床教师的客观观察更加全面、准确。近年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焦点。国外有许多医学院结合使用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 SP)对不同临床教学阶段护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因此,OSCE在临床能力评价中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同时有利于护生临床技能的学习,比传统的观察法更加客观。但另一方面,运用OSCE虽能大大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目的性,但标准化模拟的程度越高,离真正的临床实际距离越大,其可靠性与正确性也就越差[10]。有时运用OSCE方法所得到的成绩与其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实习成绩仅有较低的相关性,不能预测护生真实的临床能力,因此目前OSCE被限制在临床技能考核方面。国内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的评价方法较单一,常用的评价方法多为非结构性的观察法与测试法,且以教师评价为主,因而,对本科护生实习评价时,临床教师很少参考护生的自我评价意见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意见。但有研究表明临床教师对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评价与护生自我评价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并认为这种一致性可能是促使护生能力形成的一个因素[7]。另有研究表明,患者是临床护理的敏锐观察者,并且在判断护士临床技能方面可以信赖,认为对护生的评价应该参考患者的评价意见[11]。近年来提倡以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为指导的实习目标和整体护理为主线的考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能促使临床带教老师从经验型带教向目标化带教转变,并促使护生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已逐渐受到了各医院的肯定和欢迎[12]。

1.3 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标准不仅是用来作为评价的工具,也是为了更好地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它要求建立的标准必须严格、正确及可靠。Pfeil[13]认为,评价标准应由护生、临床教师及护理教师共同制定。Kate[14]认为应多采用检核表和等级量表进行评价,高结构性的检核表和等级量表可减少临床能力评价的主观性。国内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主要集中在操作技能上,且全国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操作程序评分标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统一、规范的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些能力的考核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甚至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国内检核表和等级量表的制定较笼统,通常是按照一个评分要求,分成若干等级作为评价标准,缺乏权重与等级分值,使得操作性不强,其评分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也较差。

2、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护理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护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意识到临床能力不能直接、确切地知道,因为它是不确定的、发展的,并要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能力,这就使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内容的规范化成为困难。与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相比,国外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的研究较少,评价标准缺乏等级体系。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存在评价内容不统一、评价方法单一、评分标准不便掌握、缺乏量化标准、考核成绩可比性不强等问题。有研究显示,46.56%本科护生认为现行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不能全面客观评价护生的实习成绩[15]。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可比性。

3、影响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的因素

国内外对影响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因素的研究甚少,仍停留在现象分析阶段,缺乏量性研究。临床环境及师生关系是影响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此外,评价标准、评价者、护生以及评价方式也影响了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结果[16]。

4、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发展趋势

Mahara[17]认为护生临床能力的评价经历了4个阶段:①对操作技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研究;② 对描述性评价客观性的研究;③对评价特性及价值的研究;④对已有的评价体系批判性的分析研究。由此可见,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综合以上对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它今后的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注重整个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并建立高质量的评价工具;②评价内容应更加规范化,并根据学科发展及临床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与调整;③提倡评价方法及手段的多样化,并结合患者评价及护生的自我评价,更加注重评价方法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研究;④建立规范化、操作性好、具有等级体系的评价标准。我国的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对多种评价方法的实施与研究方面及评价标准规范化的建立方面。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LAN J N, ROGER W, TREVOR M,et al.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thods to assess the competence to practice of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ies[J].Int J Nurs Stud,2002,39(3):133145.

[2] MARGUIS B, WORTH C C.护理教育成果多种测评关系[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3,14(1):710.

[3] MABEL A, WANDELTJOEL W A.Quality patient care scale [M].New York: A Publishing Division of Prentice Hall Inc,1974:17.

[4] JANE L, CHIHUI K, CHIENLIN K, et al.Clinical nursing competence of RNtoBNS students in a nursing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in Taiwan[J].J Nurs Educ,2003,42(12):536545.

[5] 谭蓉莹.批判性思考——我国护理人员第七项护理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0,15(3):5258.

[6] 王艳梅,孙田杰.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评价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2):106107.

[7] 李静,孙宏玉,郑修霞.实习阶段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4):5355.

[8] 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8.

[9] ARTHUR H.Student selfevaluations: how useful? how valid?[J].Int J Nurs Stud,1995,32(3):271276.

[10]McGAGHIE W C.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J].Edu Res,1991,20(1):39.

[11]安丽萍,宋位萍,彭云红.医生、护士、患者评价优秀护士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54256.

[12]吴雅文,胡晓燕,李瑜.临床技能护理程序考核模式的研究与运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7678.

[13]PFEIL M.Assessing the cli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nursing students[J].J Child Health Care,2003,7(3):191206.

[14]KATE A.Grading student clinical practice performance:the Australian perspective[J].Nurs Edu Today,2000,20:672679.

[15]王翠丽,王克芳,李明军.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2,17(4):304306.

[16]沈建江.影响实习生出科评估的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16117.

临床护理的内容范文第5篇

1.1突出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

临床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理人员掌握实际操作的各个要点、规范,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避免操作失误,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临床护理教学不仅需要学员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化,还需要通过临床护理教学吸引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最大化结合,并不断的接收操作经验的积累,在准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后保持优秀的临床习惯[2]。这些教学目的在临床护理操作和指导中都是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具体的教学行为常常忽略某一项或几项教学目的,使得医护学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标准,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一些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1.2建立组织与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还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首先科学的组织制度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在进行具体的学习之前应当完成科学的组织管理,做为完善临床医护教学的组织基础,将未接受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学员进行小组式的组织分编,安排几个新学员为一小组,让其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然后再建立起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人员组织,专门将负责教学的医疗人员按科室分编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教学人员的教育任务与职责,对学员实行严密的观察,杜绝出现任务不规范或不严格的操作。

2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加强自身管理和教学水平

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者,其自身水平的提高是满足规范化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身工作行为中的规范化水平,养成严格的规范操作习惯,其次是在教学指导工作中应当将这种严格规范的教学理念深入落实到每一个护理教学的细节上,临床过程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都应当有严格的流程和管理标准[3]。另外教学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加强也同样重要,做为医护工作人员其医疗护理操作和规范化医护行为已经成为自身的习惯,但学员并没有规范化的操作习惯,这就需要医护管理者用严格的教学与操作的标准实施管理。

2.2加强临床护理观察的培训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患者观察是难度较大的护理工作任务,这一项工作在各项护理工作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医疗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时,加强培训和教育的力度。首先应当将临床护理观察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针对性教学,必要时可建立专门的教材,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设计,以实证举例的方式来说明问题,使学生对观察现象的感受更加真切,从而提高实践医护行为中的临床观察能力。

3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效果

3.1对临床护理教师培训的情况

通过有效的规范化人员管理,临床护理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其教学水平提高明显,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更强,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操作水平提升明显,同时也将规范化教学融入到每一个培训环节,使学员的学习状态更加轻松,学习效率更高,接收程度更高,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化的医护行为越来越成为习惯性的存在,使许多学员有不断的临床操作实践中,获得了优秀的操作水平。

3.2对护生进行临床护理的观察培训情况

临床护理观察在经过科学完善的教学后,党员的观察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各种不同的患者状态出现并由学员进行实践测量、观察和分析,学员能够以更快速和准确的效率来判定患者情况,及时选择正确的护理操作。同时大量的患者临床数据分析,也使学员对观察数据的分析水平更高,能够较为准确的判定出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以及治疗的方向,为医师提供数据参考。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