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范文精选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范文第1篇

1实施前的教师思想动员

以前虽也听说过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有的院校实行过挂牌上课,只是对挂牌上课有所了解。真正到了自己所教课程实行挂牌上课,给每位教师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动,反映各异。原因是公共化学教学部教师多、教学班少。教师的顾虑是,若实行挂牌上课,由学生选择教师,班级规模较大的话,就会出现个别教师没课上的情况。为了消除教师的顾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学院成立了“挂牌上课工作组”。教务处、理学院和公共化学教学部多次开会共同研讨,征求建议和意见,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有机化学”挂牌上课实施方案。

2实施的范围

2013级农科类“有机化学”,50学时,3学分。具体为农学院、动科院(不含动药专业)、生命院和食品院(不含包装专业),共计1170人。分两大块,2013级农学院和生命院(不含制药专业),共计571人,分为11个班;2013级动科院(不含动药专业)、食品院(不含包装专业)、制药专业,共计599人,分为11个班。

3教学班的组建及规模

由于这是首次进行挂牌上课,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还不够。为了保证上课秩序,在排课时实行了预分班,由任课教师抽签决定授课班级。同一时间段有11个重复班,同时开课,第1次课学生按预分班上课,不进行流动。第2次课允许及格学生开始流动,第3次课允许不及格学生流动,第4次课所有学生均可流动,第5次课后学生预确定上课教师,第6次课学生最后确定教师,任课教师统计学生名单及人数。班级规模设为25~75人,如果选报某位主讲教师的学生人数超过75人,预分在此班且未流动的学生享有优先权,其余学生按选定的时间顺序安排,额满为止,落选的学生在第7次课时完成选择。

4统一教学管理有机化学课程组

在原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所有授课教师集体参与,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办法、例题、习题和作业等,以确保挂牌上课的一致性。

5建立教师回避制定“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

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与自然法则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管理途径。有机化学课程组统一制定课程考核办法及采取“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包含2部分,其中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规定范围、出题题型和题量的前提下,每人出期中和期末试卷各1套,组成试题库,统一上交教务处,由教务处随机抽取统一安排考试,密封流水阅卷。这样做,保证了挂牌上课竞争的公平性,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挂牌教学的成效不仅看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要使评价到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做到学生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多管齐下。挂牌上课过程中,院领导和校督导组不定期查课,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听课状态;并把听课情况放映给教师,请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及课程开展。建立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立体化、多层面、动态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教师教学的全程监督与动态反馈。

7及时总结分析

课程结束后,分别组织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并对上课的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汇总,掌握学生对挂牌上课开展的意见和建议。考试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试卷分析,将每道题的得分情况汇总,分析学生在考试中设计的各个题知识点的解答情况。

二挂牌上课的收效

通过挂牌上课,激发和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大了教学投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题提高。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的愿望和需求。90%的学生喜欢这种挂牌上课模式,但也有近30%的学生认为本次挂牌上课的操作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预选不太感兴趣,他们希望获得更大自主选课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于学生对各位老师的讲课风格、授课情况不够了解,导致流动时盲目跟从、大帮哄等现象的发生,致使流动比较混乱。所以,以后再进行挂牌上课前应向学生提供任课教师的主要信息,并引导学生通过往届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通过对期中和期末试卷统计分析,本次“挂牌上课”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但是通过授课发现2013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明显比低于2011级和2012级学生。另外,此次挂牌上课流动次数过多,给学生翘课提供了可乘之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导致尽管教师增大了教学投入,而学生成绩提高低于预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课堂管理,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求知、上进的学习氛围。

三结论

公共基础课范文第2篇

(1)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1992年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迄今已超过20年,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应用少,企业尚未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工业工程的价值,缺乏社会化应用环境,使大部分学生入校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深,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在“基础工业工程”教学中体现出来。

(2)基础工业工程实验设置不太合理。工业工程通常以具体的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耗时较长,实验室难以提供生产现场,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大部分只进行理论教学,或者提供的现场同实际差别很大,类似的实验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由于对生产工程不熟悉,缺乏深入现场的机会,学生很难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考核方式僵化。课程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轻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助长了学生“平时松、考前紧,考中作弊、考后忘”的不良学风蔓延。考试内容呆板、题型不合理,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理论,且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填空、判断、单选、多选、简答等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证明、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这种考核方式其结果就是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4)实践教学教师匮乏。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属于交叉性学科,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工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最好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虽然也培养出一批工业工程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作为实践教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还难以达到对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再加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长期存在,优秀的实践教学教师并不多。基础工业工程以企业的实际应用方向和工作岗位为导向,依托盐城地方制造业的产业实践,从教学方法及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2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1积极进行案例教学

《基础工业工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方面中,课程更注重实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够模拟工作中实际存在的管理情景,把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夸大案例教学效果,盲目堆积、滥用案例,一方面使得教师负担过重,分散精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摄像机拍摄,采集盐城地区典型产业,如悦达起亚、鹏飞集团等代表企业的生产实践,用Premier编辑,制作成视频素材库,用于理论及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现场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分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质疑、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2.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购买的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对生产现场收集案例进行后处理分析,通过Witness软件模拟优化生产系统,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

2.3自主开发综合实验装置

为实现牢固掌握基础工业工程技能和手法,研发小台钻的装配流水线生产系统,以小台钻的装配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数码摄像机和视频采集系统将动作的全过程划分为近60个要素进行分析计时,利用录像机的暂停、时间字幕和回放功能来计时,制定动作时间标准,并用IE的方法对场地、流程、动作等进行分析诊断,改进现行方案,力求减少无效时间,为作业制定标准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2.4开发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实践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网络信息平台,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运用PPT、Photoshop等软件,制作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在课堂认识工业问题的现状,更能准确及时地传递大量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和教材中所讲的知识内容。学校引进的天空教室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受时间、地点、课本的限制,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渠道,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了基础。

2.5课程设计同生产企业相结合

针对理论和实验教学存在的强化关键知识点、系统综合实践训练不足问题,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在悦达起亚、鹏飞集团建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实践基地,以生产企业为课堂,使学生了解真实全面的生产流程,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为主题的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结语

公共基础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工业设计作为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创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前发展的有力助推。各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设计人才的基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近500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设在理工院校的机械学院(系)里,生源为普通理科学生[1]。本文针对理工类生源的具体特点,通过对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总结基础课程群建设的相关问题,为理工类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工业设计经历了从单一化到综合化的巨大变化,内涵和外檐也在不断扩大,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也不能继续以前的套路,而应与时俱进,从学科交叉和综合化的角度,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课程群的理念作为体现综合性的有效手段,近些年来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所谓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2]。传统的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速写等和造型基础相关的课程,对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在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并无明显区别,针对性不强;另外,在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高校都提倡知识的多元化和学科的交叉,但在基础课程群的课程设置方面却无明显体现。

二、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的依据

1.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思路。

原有的教育模式指的是三段式,即把设计学科分为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部分,每部分中包含了若干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往往要靠学生自己的悟性把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理工类的工业设计提倡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开设了艺术类和工程类的课程,但是课程之间缺乏联系、艺工难以沟通,各自为政。传统的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速写等,但是各门课的知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2.以能力培养为依据,整合并重构基础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

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群建设的依据主要指的是:把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下已形成的课程体系或知识全部分割、打散,重新组成若干具有系统性并相互联系的整体,并把学生某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各个系统内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时除了应具备基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相当的理论修养外,还应具备对工程基础知识的了解。根据这些能力的需求,把相关课程的知识打散,然后重新组合。例如,三大构成、素描、色彩,设计速写几门课程在授课内容上都包含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如平构、立构中的点、线、面构形与素描和速写中用线条对形体的表现;色彩构成和色彩写生中的色彩原理;还有构成课程中对于构型的创意方法等。把这些课程中具有相似内容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重新组织形成系统,构建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3.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体现“模块化”理念。

外国已有部分大学采用模块化的理念进行课程系统的组织。模块式教学是将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以利于相近课程的融合。同一模块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供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3]。按照这一理念的思路,在基础课程群内部建构不同的模块,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各模块内部互相联系的基础。可分为:基础造型模块、理论修养模块、创新能力模块和工程基础模块,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安排基础课程中相应的知识作为支撑,模块与模块之间按照内容的深浅组织前后顺序。

三、在艺、工交叉的前提下,突出工程特色

1.根据理工类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招收的是没有绘画功底的工科背景学生,相对艺术类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强,文化课基础扎实,但发散思维能力差,缺乏基础的造型能力和美学素养。针对理工类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制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时,以准确的表达和严禁的表现、表现融合创意以及功能的创新为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素描课的教学中以结构素描为主,静物从原有的水果、石膏等变成小家电或工业产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激发想象,从注重表形到注重表意。

2.打破艺工壁垒,在设计基础课程群中加入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以往对于理工类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设置与艺术类并无明显差别,在技术类与艺术类课程上也只是机械相加,缺乏交流,原有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工程技术类课程作为单独的模块没有很好的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因此,应该在入学之初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就把工业设计艺工结合的特点强调给学生,向建筑工程制图学习,在基础课程中规范基础造型的比例与尺度关系,为更好的向工程实际过度打好基础。

3.在本科实行双师制的基础上,把熟悉工程应用的老师加入到工业设计的导师队伍中。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的核心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4]。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质量有所下滑,为了更好地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国内高校已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工程技术背景不强。但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应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把熟悉工程应用的老师加入到导师中,指导学生更好的把设计知识与工程实践进行衔接。

四、增加综合训练阶段,课程群与设计课题相结合

若干基础课程围绕一个设计课题,就是在基础课程末尾加入综合设计实践的环节,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设计表现,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衔接。

1.创新综合训练的教学形式。

在基础课程群的全部课程结束之后,拿出一周时间以工作坊的形式加入综合训练的阶段,有益于学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工作坊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英文简称Work-shop,最初主要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5]。工作坊最早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在基础课程综合训练的环节导入工作坊制,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在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基础课程综合训练阶段并不一定要是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而应针对基础课程的特点,选择能把基础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并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如通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造型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创新能力和基本的机械图学常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在工作坊中进行以图形构成为基础的简单的产品造型设计并配合图学知识画出可用于生产的产品平面图和三维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不自觉地把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并综合运用。

2.聘请专家进行讲座。

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聘请企业的一线设计人员或者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讲座,讲座主题可以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为学生讲解基础的设计知识在实际项目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前沿的设计动态或理论为讲座内容,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把理论问题和实际相接,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总结

基础课程群的建设是把基础课程按照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将基础知识打散并重构的过程,体现了综合化的设计教育发展趋势。基础课程群的建设对高校的设计专业认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并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程群的学习,可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工业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专业,理工类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工类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求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峻霞,赵俊芬.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05,(3):51-52.

[2]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70-71.

[3]何人可.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装饰.2002,(4):14-15.

[4]王鑫.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一个文献综述[A].刁孝华.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C].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公共基础课范文第4篇

该同志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大量科技创新活动。他思想正派、勤于思考、作风踏实、事业性强、吃苦耐劳,服从大局,不谋私利、勤政廉政、实绩突出,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他负责的多项业务工作,特别是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平台建设等走在了全省前列,为绍兴科技创新工作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认真学习,坚定信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公务员。

能根据形势需要和党的要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学习制度,认真参加党组织、单位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理论的学习。能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认真参加党内民主生活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言行上注意维护党员的形象。能积极主动参加公益性活动。能按照国家公务人员行为规范自我约束,努力学习有关业务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顾全大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不断提高科技管理能力。

1、主持完成三个全国试点工作。作为职能处室负责人,该同志先后主持完成了“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城市”(全国4家,浙江1家)、“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浙江2家)的方案设计、争创和实施工作,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标志和工作亮点。他承担了三个试点城市建设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负责地设计载体,抓好活动。经考核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15家,浙江仅1家),“全国重要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分别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

2、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策划并完成绍兴国家863纺织特色产业基地争创,主持基地日常运作和管理,基地绩效位居全国新材料专业基地第一。二是在全省首创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建设,国家、省级区域科创中心数位居居全省各市首位。三是抓好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孵化器建设,省级研发中心数列各市首位,直接推动绍兴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部级孵化器。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几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火炬计划项目、重点新产品等申报数、立项数和获得省以上科技经费额一直列全省前茅。

3、积极推进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牵头修订了《绍兴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工作程序和科技计划项目“三审一决策”的立项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常年受理制度,并启动了科技计划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网上专家评审系统,努力使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管理工作的程序规范化。逐步加大计划项目的集成力度,积极推进科技经费配置和使用管理,在全省首先实施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审计制度,率先开展了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了一大批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办公室(综合计划处)既是行政对外窗口,也是业务对外窗口之一,日常工作中树立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甚为重要。为此,他十分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谨慎、妥当地处理各种事件。此外,他还克服日常工作繁忙的困难,认真做好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科技动员办公室有关工作,按照市国动委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动员活动,受到南京军区表彰。

4、做好办公室牵头协调工作。根据局领导班子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协调好全局性的工作,如一些科技大会、科技创新月等大型会议、活动等谋划、组织、实施等。他注重团结同事,尊重同志,明确职责,推进工作程序化,充分发挥处室人员作用,注意处室之间工作的配合和协调性,保证了处室工作效率。牵头组织有关科技政策制定,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以及综合性文字材料工作。

公共基础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动机;演示实验

前言

职校生学习《电工基础》时普遍感到较难,无非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职校生文化基础一般均较差,其中有一大部分同学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主动性意识差。另一方面是就与我们教者有关了,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必须在《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想尽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他本人的一种主动需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求知动机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谈今后如何生存,如何立足于社会,如何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把学生学习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社会用人的需求联系起来,把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

在课堂上,我会注意到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这一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当掌握什么知识,完成怎样的目标。

二、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要重视课本上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它可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能化难为易、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

一方面我们可用实验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而产生一系列的疑惑,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适时引入话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闭合时只能慢慢地亮亮起来而不是迅速亮呢?而断开后灯泡不会立即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由被动学习变不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从而产和生了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许多难点内容可用验示实验来突破,但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章中的重点定律,更是一个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理解椤次定律的含义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无法应用椤次定律去正确地解决问题。在做教学做演示实验前我们要先让学生明白需要探索、讨论的问题,如先将1、3两图一起研究,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先是N极向下,后S极向下);判断线圈的极性与磁铁的极性关系,后再将1、2两图研究,看有什么现象,从让学生理解“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再进一步研究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贯彻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深化课程改革

我们职业高中教育应以国家宏观定位为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普通高中录取后的“末流”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化课基础是属于“差生”类,属于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对高深的理论无法理解,故有些理论可不必让学生理解,只要让他知道怎么做则就行了,也就是先让学生动起手来,然后让他知道为什么这们做,即使他不懂理论但只要会做也就行了。

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好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常使用如:讲、问、议、练、想……等手段。都认为只要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手段,就能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过去的中小学教学“满堂灌”之所以不受欢迎,毛病之大概就是缺少节奏的变化,至于现在有的教师提倡的所谓“满堂练”、“满堂问”、“满堂看”等,虽然各自有特点,但节奏单一,总有些欠缺。在单一的节奏下,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状态。拼命灌输,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张弛相间,倒可能事半功倍。当然,上课的节奏没有变化不好,但过于追求形式,一味地寻求多种手段,无质无序,也会走向反面。表面上踊跃热闹,花里胡哨,其实是目的不明,要领不清,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这样的节奏“过犹不及”,也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的是,设计学生课堂活动节奏,应以使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为原则,离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听、读、问、议、练、想如何交错调度,只有依据学生的特点,才能确定把重点放在哪个环节上,学生课堂活动节奏的变化,也需要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否则仍可能当不成学习的主人,而照旧被牵着鼻子作奴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挖掘非智力因素潜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