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科财务论文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精选

本科财务论文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第1篇

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应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委员会,由其讨论决定专业基础课程。要综合评价传统学术型本科所开设的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与培养方向的关联度,通过量化指标确定以上课程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很小的课程,要退出课程体系;关联系数较小的课程,要减少学时和学分;关联系数较大的课程予以保留;关联系数很大的课程要充实加强。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践来看,上述6门课程可删减3~4门,可增加与专业方向紧密的课程,如光电技术方向可开设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光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经过优化后,有些课程的学时会在原来基础上减少,但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可通过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课程整合成课程群,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避免学时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按需要组成力学、理论力学课程群;热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课程群;电磁学、电动力学课程群;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课程群等。也可视实际情况将四大力学整合成理论物理。

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集中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委员会应充分调研,广泛征求行业、用人单位和师生意见,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选择行业共性技术课程、岗位标准所需的定向课程以及引领该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课程。以反映所服务行业的共性技术基础课程为核心支点课程,保证课程模块的适度稳定性;以产业链的各个岗位所需的技术课程为定向辐射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保证课程模块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反映行业最新发展的多样化的前沿课程为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模块的先进性。

3.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应增加课程的广泛性,建立课程多样化及选课自由与学习自由的约束机制。开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开阔视野的选修课程,如贴近专业方向的实用性技术课程、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物理学专业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课外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职业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了解,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1.校企深度合作是主要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之路,合作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职业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具有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的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探讨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合作形式:一是组建院系专业委员会。成员来自院系和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合作伙伴,且后者的比例不低于50%。专业委员会促使行业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育的指导与评估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专业课程,举办技术前沿学术讲座,兼职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选择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共建实践性教学基地。院系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实践的机会。与行业高水平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假期实习、完整学期的顶岗实习提前介入职业岗位。院系应通过信息反馈,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三是组建职业性学会组织。发挥学会的桥梁作用,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加强专业与市场、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促进教学活动和科技开发的高效开展。

2.强化实践教学是基本保障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通识课中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按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要增加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专业方向课的实践教学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模拟真实生产的技术流程和场景,才能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3.实施开放办学是有益补充资源缺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与提升。重视外延发展,引进社会资源,专业才能办出特色,形成亮点。一是国际合作共办专业。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校际合作共办专业。与合作高校互选第二专业,互通学分,充分利用兄弟高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开辟生源渠道建设专业。选拔部分高职高专的优秀学生、各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进入专业学习,为专业人才培养开辟新的生源渠道。

4.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特色一是素质拓展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包含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规定必须获得一定课外活动学分才能毕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电子产品、仪器设备小制作,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及硬件维护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培养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同时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科技发明与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另外,还可建立院系创业教师指导队伍,聘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跟踪和指导。

三、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唯一评价主体的不合理现状,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由高校、行业企业、技能评定组织等各方面协同参加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价模式。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体的,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也是更为真实的质量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多元化。降低定量评价的比重,提高定性评价的比重,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的合理化、多元化,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最终质量的核心问题。应用物理学专业应该提供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专业委员会每年要召开一次由行业、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参加的毕业生质量评估会议,对往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四、结语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高校本科教学和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1.选题太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选题过大,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等,这些题目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或者作为一本专著来写,而想在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里把这样的问题分析透彻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题目过大,学生在写这样的论文时,往往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结果就随便找些资料拼凑一篇论文,这样的论文只是断章取义,不仅毫无重点,有时候还可能会引起歧义,当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2.缺乏新意。很多学生往往会选一些可以称为老生常谈的题目,如《资本市场投资散户心理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有定论,无须再做论证,甚至在大学的教材里都有详细地讲解,因此此类选题可以说没有任何创新价值。当然,这类题目对学生也毫无挑战,随便找一本相关的书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论文了。

(二)改进措施

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将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可以弥补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以上选题中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着手改进:1.选择实证研究的题目。实证研究的论文首先是要提出假设,在提出假设的过程中要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学生选择《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这个论文题目,则要对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且要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虽然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没有什么创新的见解,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在毕业之前梳理一下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也是对财务管理有关知识的一个强化。并且,接下来要建立模型、收集数据,利用有关软件进行分析。大学里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如SPSS软件应用,是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数据分析的。不仅如此,学生在收集数据时,一方面学会了如何运用数据库去获取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也会关注一些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现状及问题。因此,选择实证研究题目对本科生来说是会很有收获的,而且也能达到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2.选择案例型题目。案例型毕业论文以某一个企业为案例,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分析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经常会进行案例分析,因此应该是可以驾驭案例型论文的。例如选择《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华为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这个题目,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哈佛分析框架,这是对财务分析有关知识的一个回顾和进一步学习,然后学生需要去查阅华为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样可以了解到华为公司的财务现状,在用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华为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经过分析,学生会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的运作,理解一些经济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3.选择针对某个经济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的题目。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选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针对某个经济现象或是社会热点的选题,如《“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基于大学生P2P模式的风险防范研究》等。选择这类题目,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这类题目需要的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门课,这实现了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分析,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不够充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频频地参加招聘会、各种考试和面试,精力难免会分散,留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个多月。尤其是,部分同学实习的单位也是将来工作的单位,甚至会要求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可想而知,这样还能留下多少时间来写论文了。二是抄袭现象严重。其实这个问题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后续。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所以学生也不可能对论文做深入地思考,进一步说,这也是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题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喜欢选择一些很大的论文题目,如《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相关的大量资料,然后不加思考,复制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虽然现在对本科生有要求,但是学生往往会在学校之前先自己,然后把标出来的抄袭之处再进行各种修改,最后一篇论文往往会改得面目全非,语句不通。等到通过后,纸质版的论文仍然是按照没有之前的论文打印。三是学生能力不足,有些学生虽然主观上是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而且也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本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导致无法对论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只能是对现有资料进行一些综述。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从指导教师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导教师主观上不够重视毕业论文,不愿意在论文指导方面花费较多时间,没有对学生的选题、文献综述、开题、初稿、论文修改等认真把关,得过且过。二是客观上指导教师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压力较大,而且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多,一个指导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往往在10人以上,这就导致指导教师花在每个学生的论文上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三是有些指导教师本身的能力有限,这些教师专注于教学,不愿意做科研,对于本专业各个方向的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一无所知,自己发表的论文都屈指可数,因此在指导学生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后只好浅尝辄止,把重点放在论文的形式方面。

(二)改进措施

1.重视教学环节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该落脚到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上。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等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延伸到学术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推荐相应的论文让学生课后查阅,并且可以让学生课后写小论文作为作业。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老师做这样的引导,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延长论文写作的时间。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建议从大一下学期就给学生分配好指导教师,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如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下自己所做的项目,并定期举行小组科研讨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到大三上学期就选好题目,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也有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就既有时间也有能力做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3.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在高校教师的考核中,主要是教学和科研,教学有学生打分,科研有项目、论文反映,而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则没有评价机制,是否尽职、水平高低都无法反映。因此,应加强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指导教师的资格确认、指导论文的工作量、指导质量的评价体系以及奖惩。通过这个制度,可以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确认,因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这个能力的,应关注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情况,以及以前论文指导情况。其次,有些指导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很少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主要是通过网络,而有些问题通过网络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因此对于指导论文的工作量要制度化,比如,每周要有多少学时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最后,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及奖惩措施可以激励教师尽职尽责地去指导学生,而不会只注重形式。4.加强对论文写作过程各环节的监控。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赶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大量的复制粘贴完成论文,其实如果把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监控好了,那么就能大大降低论文的抄袭率。论文从选题开始,要依次经过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初稿、修改、定稿,指导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把关,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写出自己的论文。因此,应该统一对论文写作的各个节点确定具体的时间,指导教师对每一个节点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签字,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毕业论文答辩是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答辩,能够进一步考查和验证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够检验出论文是否是学生自己写的。其实,答辩是一个很好地鉴别学生的论文是否是抄袭的途径。但目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1)每个学生答辩的时间都非常短,且介绍自己的论文还占了一大部分;(2)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没有人关注,包括提出问题的教师;(3)答辩没有淘汰机制,只要论文通过了,答辩就肯定能过。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问题着手解决:(1)严格规定学生答辩的时间,不能任意缩短;(2)控制答辩过程,答辩秘书必须如实记录答辩问题及回答;(3)答辩是否能够通过取决于答辩时的表现,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实事求是,答辩成绩不合格的,需要推迟毕业,二次答辩。

参考文献:

[1]周圆.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3):117-120.

[2]王喜荣.论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2):126.

[3]张晓萍.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思考———以本科外语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7):131-133.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论文选题;西南林业大学

论文写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好的选题为后续的论文写作起到导向性作用,也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一环。会计学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对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一、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选题现状分析

(一)选题基本情况。本文对我校会计学专业从2015—2019年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统计,五年的选题数量分别为266、217、249、214和475个,总选题数量为1421个。其中2019年的选题数量比其他四年的选题数量大,根本原因是2019年毕业生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将它们按科目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结果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选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其所占比例为34.34%;其次,占比在10%-20%之间的有四个科目类别分别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战略和其他类别;占比较低的是审计、税务和成本会计三个科目。

(二)选题按研究领域划分情况。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情况,进一步将选题从一级科目细分为二级领域研究。对选题比重较大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战略和其他五个科目进行整理,得到表2。可以看出,五个选题中数量最为集中的领域是财务报表分析和问卷调查,分别占选题总量的12.1%和11.82%。其次是发展前景分析和绩效评价,占比分别为7.39%和7.32%。

二、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1.选题不均、过于集中。通过前文的对比分析,发现选题主要集中于财务管理,其选题数量为488个,占比超过1/3;其次是其他类别中的问卷调查;审计、税务和成本会计三个科目的选题量则明显低于100个。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报表分析又占据了35.24%的绝对比例。这些数据反映出了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选题分布不均、过于集中于某个类别某个科目。这种选题不均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本文还发现除了以上研究领域外,选题对于会计学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如: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分析、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报表及分析、税法里的一些小税种、审计中的审计证据等内计中国乡镇企业容几乎没有涉及。2.选题过大或者重复。部分学生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例如:“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风险研究———基于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上市公司在“PE+上市公司”“并购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等等,这类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广度以及深度要求都比较高,使得学生很难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最终导致学生大量的抄袭和引用,重复率高。3.选题缺乏新意、研究层面单一以选题数量最多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多数论文题目均以这样的模式呈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普遍按照理论基础、专题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这种固定模式来完成,缺乏创新。对于选题数量第二的问卷调查类题目,则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消费习惯、理财习惯、就业现状等方面,题目主要为“××大学财会专业学生××情况调查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仅缺乏新意,而且研究层面过于单一。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1.忽视选题的重要性。毕业论文虽已经纳入学分的考核中,但只要及格就不影响毕业。因此学生对选题的环节也不够重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忙于找工作压力大,投入论文的时间少,更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对四年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2.生源过多,资源不足。由于我校近年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数激增,相对多的人数导致选题在某方面较为突出;同时有限的师资导致教师能够给出的选题范围也相对有限,以至于最终出现论文题目集中、缺乏创新等问题。如果生源和师资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么选题的现状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3.参照往年选题,数据不易获得。学生在选题时,一些论文题目是参照往届来拟定,所以就会出现选题不均、过于集中;另一方面,某些方面的论文资料有限,特别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论文,数据难以查找。相比之下,以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分析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以调查为研究目的的论文选题,看似简单好写、资料好找、数据容易取得,从而使得这类题目也受到大家的青睐。因此,造成了学生选题主要集中与财务报表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类。4.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有限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虽有开设《数据库原理》、《统计学》等课程,但是由于学时有限,真正给与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不多,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足。因此对于指导老师给定的一些实证分析型题目,学生往往避而远之,导致实证分析类型的论文题目相对较少。

三、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优化研究

(一)鼓励创新与多元化选题。新话题及一些新制度的出现往往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学生们进行创新选题的一个方向。鼓励学生创新和多元化选题,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来源的搜集论文所需资料和数据,便于随时随地掌握会计和相关财务、税务、审计领域新趋势,确保选题新颖、多元化。

(二)增设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程。学校应在培养计划中的增加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较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应用能力。还可以增设一些研究型和创新型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创造机会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论文选题和写作奠定基础。

(三)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适当前置。由于从选题到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的过程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选题时间过于集中,使得学生选题缺乏深入思考,选题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把论文选题的时间做一个合理地安排,甚至把论文选题提前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先进行研究,或者找老师指导其写论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选题质量。

(四)加强选题审核。由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学院,有学院指定专人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核,包括选题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选题是否过大或者过小、选题完成的可能性与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对于审核未能通过的选题进行二次选题。

四、结语

总之,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源头。从选题到答辩,都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该把好毕业论文选题的第一关。基金项目: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科竞赛的一流本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广柱.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研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8(08):160-162.

[2]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3]王君,卢章平.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105-108.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003年期.

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00,():56.

本科财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