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及融资计划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精选

财务及融资计划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第1篇

一、金融资产包与抵押的基本含义:

(一)任何行业都是有风险的,以信用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更是如此。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贷款本息无法正常收回的事情时有发生。为尽可能减少因此发生的损失,银行便将某一时期或某一类应收未收的贷款项目进行捆绑(即不良金融资产包)出售,将债权让渡给愿意承接的单位或个人以取得一些收益。在债权转让的过程中,随同贷款合同产生的抵押权同时转移。承接不良资产者可能将该资产包直接转让出售,或者重新拆分再打包出售,也可以按照资产包中的项目,逐个行使债权人权利,催收本息以及对抵押物进行处置。这就是不良金融资产包的基本含义。

(二)关于抵押,《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三十三条做出了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该法第三十四条还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包括: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和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等。

二、相关法律规定

金融资产包购买人对抵押的不动产进行处置过程中,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这主要是《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

(一)《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主要有:

1.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2.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3.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债权转让的,担保该债权的抵押权一并转让,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担保法》做出了与上述《物权法》相同的规定,同时进一步做出如下规定:

1.订立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2.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3.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处置抵押不动产的基本形式及分析

(一)根据以上对基本含义和相关法律的了解,我们发现在处理抵押不动产时能够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1.由债权人监督债务人处置所抵押的不动产,以其收入清偿债务。

2.债务人委托债权人代为处置所抵押不动产。

3.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将债务人所抵押不动产转让给债权人。

4.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拍卖抵押不动产,并以拍卖所得优先偿还债权人。

5.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要求取得债务人所抵押不动产所有权。

(二)综上所述,对处置抵押不动产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在资产包出售过程中,是债权人的变更,其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抵押关系是不变的。因此,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还是通过竞买取得债权(包括附带的抵押权、担保等)的单位和个人,并不直接或必然地获得抵押物,而是取得债权人身份及于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提起诉讼等权利。

2.购置资产包的人要取得其中一项借贷关系中抵押物所有权,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与债务人达成以抵押物抵偿债务协议,同时解除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二是通过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定抵押物归债权人所有,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同时消灭。因为抵押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按照法律规定不能与借贷合同分离。同时已抵押的不动产不能够发生所有权转移,所以发生抵押不动产转移给债权人的行为,必然与借贷关系的消灭和抵押关系的解除相一致。

3.分清物权的具体内容。传统的所有权,一般来说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四项权利,这四项权利是可以分离的。例如出租过程中所有人(出租人)出让使用权从而获得租金收入这样的收益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像社会分工一样,所有权的具体内容越来越丰富,从而逐步扩大完善到了物权的范畴。若干个人可以在同一物品上各自拥有不同的物权,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因而产生了终极所有权的概念。营业税法规对不动产的征税范围,限定为销售不动产所有权、永久使用权和有限产权。这里的几个概念要做理论的分析很难说的清楚,但与抵押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结合起来,可以明确的是如果债权人没有支付或约定支付相应的对价,就不是一种销售行为。而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债权人对抵押不动产所作的相关安排,是否构成销售行为,一看有无买卖双方的意思表示;二看有无交易的对价(即属于有偿或应被视同有偿);三看有无可能,有无法律上的障碍。

四、营业税处理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对处置不良金融资产包中的不动产活动的基本结论是:

(一)从债务人(借款人)来说,毫无疑问,发生了销售不动产行为,不论是按照债权人意图出售给第三方,还是直接出让给债权人,都必须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

(二)对金融机构来说,其打包出售不良资产的行为,是一种合同主体的变更行为,目前还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对此,已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三)对购买不良金融资产包后进行转卖,或是拆包重新整理转卖的,同样按照上述第(二)点办理,不征收营业税。

(四)对于直接处置抵押不动产的行为,应做具体分析:

1.对于第三条第(二)款第2项中表述的情况,即取得债权的人与债务人达成消灭债务关系以不动产抵债的,或是通过法院定消灭债务关系以不动产抵债的,不论是否办理房产证(包括土地使用权证)过户手续,在债权人转让该不动产时,都应缴纳营业税。

2.对于债权人取得债务人同意(委托)将不动产交拍卖机构拍卖的,或是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后由法院委托拍卖机构拍卖的,属于债务人直接向终端客户销售不动产的行为,通过购买金融资产包而成为债权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法院、拍卖机构,都不构成销售不动产行为,不是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纳税人。

3.对于债务人在债权人监督下,或按照债权人的意图出售不动产,所得收入归债权人所有的行为,对债权人来说是采取催收方式收回债权,没有发生销售不动产行为,与上述第2点属于同一性质。

(五)合理确定营业额

1.对于债务人来说,一般并不取得收入(收入直接到债权人那里去了)。其销售不动产的收入,应以其抵债金额确定。但拍卖所得大于欠款本息的,超过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也应当作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环境;企业融资;渠道

1财务环境

1.1财务环境的含义

财务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总称。财务环境既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也包括企业自身管理机制、组织形式、生产及经营规模、运营模式、内部管理水平等等微观环境。1.1.1宏观财务环境。首先是指政治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政策、税务政策、行业监管规定等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大的大经济环境的统称。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了解和知晓企业所面临的大环境,并且要顺应政策变化要求,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尽可能减少政策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冲击和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融资环境。其次,法治环境,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及各类监管机构等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条例及监管规定通知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政策;企业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在既定社会形态下已形成的信念、价值观、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及风俗习惯等被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是一种看不见却摸得着的无形的有形文化。企业必须要遵从,才能顺应时代,得以发展。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所处的宏观外部环境,及各项政策为企业取得良好的财务环境服务。1.1.2微观财务环境。微观财务环境包括企业的经营组织、企业管理架构、企业经营规模、企业战略、技术水平、内部管理水平等。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是否具备自身的实力,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否拥有的可变现的大量有形资产;先进技术、国际国内一流的设备、高精尖的人才;企业是否具备超行业的盈利能力,垄断的产品,充沛活跃的现金流量;企业是否有高质量的管理团队,高效的管理;企业是否具备强大的股东后援,未来可期的前景;以及与金融机构良好的沟通关系等等都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条件和因素。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其宏观财务环境是基本是相同的,但每个企业的微观财务环境则是千差万别。本文主要从企业的微观财务环境加以论述。

1.2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性

财务状况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转,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运行。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必须意识到财务环境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建立和维护好企业的财务环境,才能在企业需要融资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时,使企业获取融资资金成为可能。财务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进而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财务环境好,不管是哪一方面具备优势,都可以在企业面临资金需求时,将有可能成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手段和抓手,都会增加企业对外融资需求机率的实效性和可能性。反之,财务环境不好,企业不重视财务环境的建立和维护,或者临时抱佛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会影响融资的时效和进展。

2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忽视财务环境造成的影响

2.1融资困难

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一种是债权融资,尽管上市是最大的融资渠道,但是更多的企业不具备上市的条件;相比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短期成本低,但是融资条件苛刻。债权融资在现行制度下,我国的融资渠道单一,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而且往往伴随着抵押、质押、担保等条件,对于经营良好的企业来说可行,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遥不可及,企业信用状况一般,不可能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外,还有小贷、担保、保理等非银行金融公司,相较于银行,融资成本高,也伴随着抵押、质押、担保等条件。对于轻资产运营的公司而融资环境就更雪上加霜。

2.2融资成本高,手续复杂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费用。就算企业已经具备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实力,放款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提供大量的经营资料,而且审批实效性差,放款银行为了满足自身风控的需要,还会提出反担保等附带条件,很难享受优惠利率政策。虽然国家鼓励和出台了很多金融扶持政策,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自担风险扩大企业融资范围和放宽融资条件。使得许多企业为寻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借贷,尽管民间借贷相对利率高,风险也大,但是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不得不铤而走险,增加企业的成本的同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3企业对现行的金融政策缺乏了解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企业管理者更注重短期效益,对于金融政策缺乏了解,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缺乏稳定性,盈利能力不高,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混乱,财务透明度较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后,疏于相应的资金管理,尤其在贷款用途方面重视不够,且与银行沟通不畅,造成企业与银行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会提前抽贷,造成企业还款压力加大,小则影响企业的项目进程,大则引起融资的多米诺资金链断裂。

2.4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估计不足,风险意识不强,项目可行性研究认识不清,没有制订风险防控预案,盲目融资,浪费融资资源的同时,加重企业负担;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决策拍脑袋,融资规模超过需求量,造成资金浪费加重企业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规模低于需求量,造成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或项目的需求,影响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2.5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阻碍企业融资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上升为战略位置,除个别企业外,融资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而财务管理者基于企业内部各种原因,没有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运营战略提供明确的测算依据。企业财务管理者未对企业的财务环境建议和管理做好统筹和谋划,未将企业的内部财务环境及企业要面临的金融机构等要求的财务环境如实向管理层汇报,当面不讲,背后乱说,或者用到才讲,未对企业的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提出专业改进建议和意见,延误了企业项目融资的时效。

3根据企业财务环境合理选择融资决策的几点建议

3.1企业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财务环境,提高融资能力

首先,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定要先建立和维护好企业的财务环境,配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制订可行的经营规划以及财务计划,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资金需求。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管理制度,重视和提高财务人员管理素质,在制度及流程合规上为融资提供保障。金融机构对企业考察评估的关键性指标,都是基于财务数据。财务管理指标的好坏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大小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企业在不断变化市场环境下,发挥财务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优势,体现财务真实反映、监督、评价等职能,为建立和优化财务环境提供合理保障。再次,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的信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自身的运营信息透明度。

3.2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求人不如求己,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企业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自己造血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含量,增加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做好成本费用管控,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企业可以采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等商业合理手段支付货款,同时利用贴现、奖励等手段加快资金回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等提高自己综合竞争力。

3.3增加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应通过加强管理者成本意识,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合理控制融资资本成本,减少企业盲目投资项目,短贷长投,强化投资回报率意识,以及企业项目问责管理,强化资金筹划和预测,规避企业融资风险。除此以外,还要提前做好其他风险预案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4视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

上市企业,企业因其自身实力比较强,其可选择融资渠道非常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还可以低成本向金融机构借款。股票尽管发行成本比较高,但是其具有融资期限长,筹资风险小,没有到期日,无需归还本金,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而且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虽然融资时间比较长,但是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筹资风险较小。企业也可以采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范围和额度相对而言比较宽松,相对于其他企业,上市企业一般会享受到比较优惠的贷款利率。特别是集团型上市企业,一般都会有财务公司或者财务中心等抱团取暖的方式,增加自身的融资实力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的成本。企业一般会基于自身的情况综合采用一种或者几种融资方式来达到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以及满足监管要求的效果。大型企业(未上市),其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主要凭自身留存收益就可以满足自身日常经营需要,融资主要是为某个特定项目,一般当投资回报率高于融资成本时,企业可以采用融资方式借款,增强杠杆效应,扩大企业规模,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或者临时周转资金,以自身的设备、厂房及应收账款质押等反担保条件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低息贷款。一般企业会选择银行金融机构而不会选择类金融机构(小贷、担保公司),但是基于设备也会选择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相比较而言国资六大银行利率相对较低,要求资料比较多,限制性条件比较多;而商业银行利率相对偏高,限制性条件会有所放宽。具体要视业务内容而定。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一般,不管是维持运营还是做大做强,对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比较高,对外议价谈判能力不高,抵押物有限,更要注重自身财务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在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利润率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规划,利用科学的财务手段,测定资金需求规模,正确判断可以和可能的融资途径,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确定融资时间点,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融资,以及小贷公司、担保、保理及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融资渠道或者综合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融资渠道,测算项目周期及回报,防范融资风险。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企业额外的资金成本和还款压力。

3.5融资后续管理

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融资资金后,必须对未来所需偿还的本息做出科学的筹划,以及准备具体的贷款偿还计划,落实融资的信贷条件,定期保质保量履行还款任务,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加速企业资金回笼,保障在企业在项目自身运营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还本付息;另外还要做好其他还款计划预案,如:为保证项目进行,在确保借款金额前提下,企业是否可以采用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补充合格、有效的抵质押品等。

3.6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

银企关系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合作共赢。不管属于哪一类型的企业,都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一定会审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征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所处的地位,还款来源,同时设定贷款用途等。因此企业一定要在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注重和提升企业的信用,不仅包括财务信用、经营信用、管理信用、税务信用、也包括高管的信用,来保证企业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企业应视情况确立是否设立融资对口管理部门或者对接管理岗位,持续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把企业的战略规划、计划、投资决策等信息向合作或意向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通报,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影响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做出投资等决策前也要征得金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认可。企业与银行最佳的协作关系是共同制定融资计划来获取金融机构的最大资金支持,实现企业的投资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双赢。另外企业还必须保证按期、准时还款,诚实守信,履行还款义务,以保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

4结语

财务环境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融资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环境进行充分研究,找到企业财务环境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升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及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协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关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振庆.论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J].商讯,2020(29):41-42.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融资决策;融资风险;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与规模正在逐步增长,施工企业的稳定运营也有了重要保障。当前,施工企业运营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资金才能维持企业运转。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可以同时承接多个项目,项目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或者履约保函需要大量资金;施工过程中支付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设备费等也需要大量资金;项目完工以后,工程量结算周期长、回款迟,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运营。在公路建设、市政建设、普通房建等施工领域,准入门槛较低,行业从业主体的数量较多,行业竞争激烈。借助各方面力量为企业运营筹集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如何优化融资决策,成为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问题。

二、施工企业融资概述

融资是企业向内部及外部筹措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融资方式或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融资方式或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易程度不同,融资规模不同,融资成本也有高低之分。施工企业的资金缺口较大,融资活动较为频繁,相应的融资风险不断增加。选择哪种融资渠道,采用哪种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运作,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需要施工企业切实做好融资决策,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施工企业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

1.融资目标不明确,决策不规范

对施工企业来说,拥有雄厚的资金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为此,部分企业一再融资,造成资金大量浪费。由于外源性融资途径不畅通,内源性资金积累有限,难以支持企业开发新项目。部分企业为了得到资金,而不考虑所付出的融资费用及还款能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所筹集的资金不按照融资计划来使用,资金被挤占、挪用,无法实现融资目的。

2.融资决策不合理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一些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负债资本比例过高、利息负担过重。在缴纳利息和税款之后,企业的净利润所剩无几,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还有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低,经营决策者秉承着不借款的理念,未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杠杆,造成企业规模难以扩大。部分施工企业未考虑自身业务的实际资金需求量,在融资环境宽松时多融资,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金。建设方认为施工企业资金充裕,尽可能拖延付款。而闲置资金又增加了融资成本,降低了投资回报率。过多借入资金,可能导致企业偿还困难,增加财务风险。施工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筹资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构成融资费用,包括中介费、律师费、评估费、差旅费、担保费等。资金使用费是企业使用资金时,需要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由于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银行大多要求通过抵押或者担保等方式,不仅手续繁杂,施工企业还要支付担保费,为抵押付出资产评估费用。获得的资金扣除保证金后,实际可使用的资金额度不足。

3.融资风险管理不到位

企业要想获取融资,必须付出成本。这就需要企业拥有良好的获利能力,获得比融资成本更高的利润,这样才能负担融资成本。一些施工企业过度依赖融资,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而不考虑如何偿还资金、还款来源是否稳定等。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低于债务利率,企业的收益低于债务成本,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造成融资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原因,融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风险防控能力有限。除此之外,往往还存在以下问题:融资结构不合理,偿还期限安排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规模不合理;融资时机及融资方式选择不当;资金管理不当,使用效率低下。

4.财务管理不完善,对融资的认识不到位

在融资前,应对企业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一些施工企业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现状,不熟悉融资流程,无法准确测算资金需求量,以及可承受的最大融资成本,也不清楚还款时间和还款的资金来源。施工企业应在融资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业主回款情况、应付账款情况、固定资产和可抵押资产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并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资金问题,未雨绸缪,及时化解不利因素,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企业能否获得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优势资产,如房产、土地、能够变现的产品和设备等。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仅接受用土地、房产作为抵押品。企业可以不盈利,但应有优势资产。一些知名企业多年亏损,但却能一次次获得融资,就在于拥有优势资产。

四、施工企业融资决策问题的改善措施

施工企业在融资前,一定要做好融资规划,预测资金需求量,拟定融资方案,并对融资成本和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充分预测,分析风险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规范融资决策,完善融资管理制度

融资不是一项单独的财务活动。融资决策是企业为满足资金需求,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对融资活动进行的筹划及安排,重点在于明确融资决策规则与程序。融资决策应遵循一定的规则与程序。权益类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重大融资事项应列入年度融资计划,由股东大会或者授权董事会审批。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融资管理制度,明确融资决策的相关规则,明确融资部门的职责。(1)企业财务部门可以会同融资部门,根据融资目标和规划,结合企业年度预算,拟定融资方案,明确融资用途和规模、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等,并对融资成本和潜在的风险进行预估。(2)在采用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由财务部门与相关金融机构洽谈,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和期限、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3)在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如发行股票和债券,由相关部门拟订方案,组织审计、评估及信用评级,收集相关资料,配合中介机构编制募集说明书等法定文件;办理企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审批手续,以及证券监管部的审批程序。(4)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后,可以将企业资产,如机器设备、应收账款等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借入款项。(5)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代表企业签订融资合同或协议。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拥有雄厚的资金,才能应对风险和危机,存在融资冲动。规范融资决策的规则与程序,制定融资管理制度,落实融资决策责任,这是有效防控融资风险的重要途径。

2.明确融资用途,合理预测融资需求量和还款期限

从企业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投资需要和经营需要,就没有融资需求。企业融资规划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要基于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明确融资用途,如购置机械设备、垫支项目资金等,从而保证企业有计划、有目的地融资,有利于降低融资的财务风险。基于优序融资理论,首先应该考虑内部融资,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才考虑权益融资。由于施工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内部融资难以实现;而采用债务融资方式,通常可以从商业银行借入大额资金。准确测算融资需求量,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前提。融资需求量即资金缺口,应该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与现有资金的情况。影响资金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同时,还受借款人所属行业、发展阶段、经营规模、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来测算融资需求量,债务融资需求量=企业增长所需的净增投资额内部融资量。确定融资需求量,对于企业制订融资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融资活动的起点。合理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非常重要,融资过多将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导致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融资不足时,又会影响业务开展和企业正常运营。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融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量力而行,准确测算融资规模。施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企业资金存量及资金来源情况,做好资金安排;同时要考虑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期限,合理安排融资活动,力争做到借款有序、还款有靠。融资期限可以根据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回款周期等,由借贷双方协商之后确定。

3.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样化。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企业融资必须考虑融资以后能否保持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同时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融资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本质是如何权衡债务融资的利息节税所得与过度负债风险。企业需要保持必要的融资能力储备,并维护资本结构的弹性,因此最佳的资本结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有效的区间范围。当企业实际负债率大于最优资产负债率时,企业应该考虑是否存在破产威胁。如果存在就应该迅速降低财务杠杆,如出售资产,用现金还债,或者与债权人谈判;当企业实际负债率小于最优资产负债率时,可以适当增加融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债务融资方式越开越多样化。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收账款保理、售后租赁等融资方的融资成本各不相同。企业急需资金,借款利率就高,同时信誉不高的企业的借款利率也高。企业必须维护好形象,强化与金融市场的互信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借款计划,降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受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还会遇到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信、法律风险等。融资必须遵循风险可控原则。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融资规模大,利息成本就大。企业应该合理估算项目收益,当预期收益低于融资成本时,或者没有好的项目时,不如搁置融资计划,等有了较好的项目时再融资。

4.强化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基础

一些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企业库存较大,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存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金额常年居高不下,欠款回收缓慢,企业资金被过度占用,挤压了企业的正常现金流,甚至产生坏账,威胁到企业正常运营;或者资产清查、核算不到位,造成资产积压,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式,充分盘活企业资产,通过积极周转企业闲置资金,来挖掘企业的内部融资潜力,提升内部资金的转化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在承接项目时,施工企业要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摒弃零利润或潜在亏损的业务,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回报率较高的项目上,从而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五、结语

资金作为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认真分析和对待。施工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融资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财务课题。将融资工作做实做细、做优做强,充分提高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是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现阶段,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挖掘企业的内部融资潜力;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优化融资结构,明确融资用途,强化资金监管考核;维护好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提高融资能力,促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强,付得利.互联网背景下的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以交建云商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0).

2.沈春燕.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

3.王永妹.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储运,2021(08).

4.王凤娟.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9).

5.李慧芳.浅析施工企业投融资项目管理.中国外资,2020(16).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旅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文旅+科技+互联网平台等行业的跨界融合,文旅产品业态日趋多元化、综合化,逐步形成价值链条更长的全产业链结构。这是文旅企业面临的巨大机遇,也是挑战。同时文旅企业也将肩负综合实力、管理能力的全面检验。

一、文旅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纵观众多成功的案例,诸如万达文旅城、绿城小镇等项目,不管是投资商还是开发企业都十分重视财务管理。现代文旅企业经营管理宽度和深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行业,复杂的资金结构、跨行业税收业务、多点面的风险防控等问题都需要财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来解决,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对文旅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旅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架构不科学,专业人才配备不合理。文旅企业管理者大都深知资金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偏向于重视财务融资功能,认为会“找钱”的财务才是好财务。相对忽视财务其他管理职能,以至于配备财务专业人才时带有倾向性,架构设计不科学,中间骨干力量不足。财务部门的工作局限于初级核算,无法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提供依据,也无法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参谋作用。

(二)“业财”配合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发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规划投资部门在整体战略规划、产品定位、投资决策方面过多依靠尖端外部力量,自身财务力量参与度不够,缺少就地可行性论证,导致企业在实际开发经营中不可预见状况频发,资金短缺导致高质量方案低效率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财务人员未能融入业务,部门间因无标准化流程指引各干各的,部门间相互牵制,成本控制、财务监督、风险防范流于形式,财务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三)内控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文旅企业由于需要跨越多行业多领域经营,往往需要联合外部产业资源进行合作,实施委托经营或多方向的战略合作模式,综合文旅企业内控风险点多,如果管理制度不完整,就会出现无效内控点。

(四)风险防控不到位、缺少应急方案、预警机制。高杠杆、高负债的文旅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薄弱,大多未建立和健全防控预警机制,准备应急方案,尤其是房地产转向文旅行业的企业,资金链条常短而紧绷,市场变化或出现突发情况时财务风险凑显。资源合作模式下的文旅企业呈多元化契约管理,法律事务多,违约概率大,若风险防控不到位,导致企业疲于应付各种合同纠纷、经济官司;文旅企业跨行业经营,涉税业务多,如果税收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不完善,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税收违法风险。

(五)资金管理策略不够科学,融资模式单一。部分文旅企业重开发轻运营,财务管理简单粗放,不重视成本控制,忽视开源节流,以至于连续亏损,造血功能不足导致蝴蝶效应,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资金未实行全面统筹及预算管理,按计划监收控付,有的企业甚至受债权人催收程度决定支付的先后,而未能安排好资金的轻重缓急,因资金安排不合理,农民工闹薪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文旅企业受房地产思维影响,资金管理策略缺乏长远规划,资金组织方案局限于以销定投滚动开发的套路,依赖传统的银行融资,短融长投、资金管理策略不够科学,无组合融资方案实施,无法拓展和畅通低息平稳的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成本高,且缺少应急补充,一旦市场变化或受政策调控,产品销售状况不佳,不但无法应对现实的财务风险,而且会影响企业整体发展。

三、文旅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优化财务架构与人才配置。要加强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提高股东、高管的财务意识,改变决策层对财务机构及人员的弱化思维,同时还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尤其是具有财务战略相关能力的人才培养,配备好人才梯队,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帮助相关人员更新与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财税专业技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文旅企业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指标评价体系,除相关的财务指标以外,还应包括运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多项非财务指标,通过对各种指标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与评价,作为企业员工调岗、升职、加薪的有力依据,形成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更好地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二)加速业财融合。业务种类繁多的文旅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必须不断与时跟进、与时更新。在开发建设中有必要让工程会计沉入项目延伸学习预、结算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成本控制过程监督,将工程签证、变更增量等工程成本变量,及时量化上传核算端,并将财务规范化、标准化流程贯彻执行下去,让财务核算端与工程结算系统对接;需要运营会计到酒店、销售、招商等业务环节,与委托管理、战略合作方将管理流程统一化、标准化。并将如酒管PML、电商管理系统等与财务核算系统链接,实现“业财商”多方数据共享,促进企业的各项方案、计划高效执行。为了快速实现“业财”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业财商”多向链接,建议文旅企业在组织架构中设置各类BP岗位,将后台职能岗位跟前端业务岗位进行链接,通过全面了解业务实现信息多向传递,财务BP到业务中去执行财务管控,理顺流程,帮助业务部门发展业务。根据不同业务,设立不同财务BP岗位,每个BP对接一个行业或专业板块。实行“嵌入式”财务管理,从而实现财务对业务全过程、全范围的管理,达到相互指导、相互促进的目的,这也是最终实现文旅行业的产品开发+运营+景区服务等跨界融合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

(三)加强企业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健全内控体系并严格执行。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化是科学管理的手段。文旅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设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架构,制订一套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财务制度。要区别不同业务,实行不同标准化的业务内控流程,如《酒店行业全流程财务制度》《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康养产业财务制度》《电商运营财务管理制度》等,以制度来推动行业标准化内控体系的实施。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达到通过预算、计划、过程控制、分析监督等手段,找差距抓落实,让财务制度得以有效运行。双向促进企业全面制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工作有制度、业务处理有程序,过程有监督、风险有防控、权责利明确的全面科学管理。

(四)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要加强对风险的全面动态管控,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格外重要。文旅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并在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党群、纪检、财务、行政、法务等部门配备相应专业的人才作保障。在必要时可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协助企业完善风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风险,避免或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文旅行业特有风险,在项目启动前必须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调研、评估,制定出可行性方案,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方案确定后需要按照项目投资较长的特点匹配相应年限的融资计划,杜绝长投短融,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效果。在项目实施中需要细化经营计划、执行并加强对经营过程的成本监控,随时关注市场与经营环境,根据行业内外政策的变化情况,制定针对对应的风险防控应急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意识培训、建行风险档案等,全面认识防控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

(五)优化企业资金监管,并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文旅企业资金结构复杂,资金集中监管有利于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的执行,对企业的各项资金实行预算控制和统筹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可以分别按年、月、日制订资金计划,按计划监收控付,涉及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的,要遵照先预算审核后定合同、先执行合同后结算、先结算审核后支付的原则,有利于灵活高效的实现企业资金收支平衡。文旅行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筹任务艰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决定企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文旅企业必须增加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多元化开发融资渠道。不能将融资业务只局限于银行贷款,可以利用票据结算方式,通过开拓基金、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并从资本市场上寻求股票或债券发行的融资机会。财务部需时常总结经验、作方案对比、进行成本分析,以投定融,不断优化融资策略。同时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经营成本费用控制,加强对经营过程的监督,防止生产经营风险的出现,从而实现创收增效,提升造血功能,让企业资金流快速运转。

四、结语

财务管理对文旅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要充分利用好财务手段与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制订恰当的投资方案、融资计划、开发计划、运营方案等以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使经营目标得以全面执行落实。

参考文献:

[1]田丽亚.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33):70-71.

[2]于晶.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8(32):72-73.

[3]白瑞霞.浅析我国能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6):60-61.

[4]刘松颖.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9):211.

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第5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及时而充足的融资支持,对企业集团而言就更是如此。科学有效地融资管理对集团的发展极为重要。集团公司需要发挥集团整合优势,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服务。本文首先阐述融资对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融资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一些加强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策略。

一、融资对企业集团发展十分重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及时充足的融资支持,对大型集团公司而言就更是如此。融资驾驭控制得当,可以给集团的发展壮大增加动力,集团通过融资获得快速发展。例如某集团从10年前成立初以承接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及总承包为主的施工企业集团,施工利润有限,但通过科学有效的融资支持和管理,成为以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带动设计施工总承包,集团利润得到充分保障和提高,集团成功转型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企业集团。2007年集团被市国资委第一批确认主业的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核心主业是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施工总承包及运营管理、基础设施投资经营和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年综合营业额、净资产、资产总额均翻5倍以上。反之融资失控,必然影响集团信誉和健康稳定发展,会给集团、债权人、国有资产造成损失。可见融资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极为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企业集团融资的因素很多,集团公司如何发挥集团整合优势不断拓展或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服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二、我国企业集团融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会出台一些财政金融政策,影响企业融资方式、融资规模及融资成本。如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相关政策频出,全年五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年初的6.39%增长到7.29%;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14.5%,冻结银行信贷资金过万亿元。特别是10月份后,银监会用窗口对话的行政命令的手段,要求各银行的信贷规模不能超过年初的水平,上述这些政策给处于投资期的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而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从年初从紧货币政策,紧缩市场货币流通到年末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且从9月16日至年底央行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利率又从7.47%降至5.31%。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改变了融资环境,使集团资金筹集及融资成本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2、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我国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限制了企业集团选择多种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防范融资风险的空间。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首先,体现在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对一些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尤其明显。其次,在直接融资,即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失衡,企业往往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所需资金,而较少利用债券方式。虽然政府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已经呈现出逐步完善的趋势,债券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债券市场管理体制还有待理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流动性也不强,限制了企业发债融资。

3、对融资风险认识还存在不足

企业集团的融资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且,伴随着近年来集团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融资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集团作为一个财务主体,资本结构有负债存在,必然面临融资风险。具体可分为现金性风险和收益性风险,无论是哪种风险发生都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但目前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能够找到资金,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融资风险,对未来环境变动预期,考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及制变能力缺乏研究,而且这种观点在一些企业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中也很普遍,一味扩大投资规模,对投资风险与融资风险彼此是否协调对称研究甚少。这种由于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也是融资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完善集团融资管理策略

根据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为确保投资政策的实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融资规划。集团可以通过预算,对集团及子公司等的融资规模、融资方式以及时间进度事先统筹规划,使集团融资策略与未来投资的资金需求协调匹配,进行科学的融资规划,制订合理的融资方案,确定融资渠道,明确融资主体。有效的融资管理既要强化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也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确保融资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风险。

1、积极进行资本运营,盘活企业集团存量资产

一般而言,资本运营模式可以分为扩张型和收缩型。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在进行资本运营过程中应当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和规模优势,采用纵向资本扩张模式。如某施工企业集团通过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基础设施投资一种比较新的契约型直接投资方式,成功建造了沪嘉高速、沪青平高速、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大连路隧道等,也带动了集团内施工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与BT、BOT投资配套的融资策略是集团自有资金投入三分之一,银行项目贷款三分之二,贷款人除依赖项目收益作为偿债来源,并可在项目资产上设定担保物权外,还要求与项目完工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当事人提供各种担保。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另外,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其规模优势,加强资本运营的力度,通过大规模并购或出售集团内部分企业资产将其盘活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如企业集团房产开发资金紧张,通过已有的房产经营性物业固定租金收入抵押贷款,还有集团通过应收工程款保理业务及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盘活存量资产获取资金,补缺暂时资金缺口。

2、加强负债融资管理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成为发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杠杆。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这一点在企业集团中更为突出。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加强负债经营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负债经营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风险发生,有效应付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一些基础设施、房产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资金回收期快的项目增加投资,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若经过评估有投资收益率更好的投资项目,就考虑将原先的BT项目作买断性保理业务,收回投资,降低负债,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

3、加强日常融资管理,控制融资风险

(1)每月定期制定资金收支计划。关注收集宏观经济政策和信息,提前做好预测,收集审核各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计划,及时准确的编制好集团资金计划。报集团领导审批后,按照计划安排资金,既减少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保证集团投资项目正常运作,发挥了集团资金的整合优势。

(2)积极开展银企谈判。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集团的综合授信。比如某集团利用其投资公司不纳入集团合并报表的优势,充分发挥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尽量扩大投资公司的授信,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既保证了集团生产、经营、投资的资金需求,也避免了对集团合并报表结构的影响。

(3)定时做好集团融资匹配分析。根据宏观调控和集团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集团融资能力分析,为集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充分利用表外融资业务。为集团及下属单位承接工程项目,开具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为集团工程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5)定期进行贷款担保和银行保函的清理工作。按照集团担保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办理子公司担保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并要求子公司定期对各类银行保函进行汇总、分析、清理,严格控制集团对外担保的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