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范文精选

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范文第1篇

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法制观念淡薄。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负责人财务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单位的会计事务应由会计人员负责,无需了解那么多的会计业务。只要把单位的管理好,干部职工利益有所保障;在政策上没有大问题即可。至于为了本部门的经济利益目的,在会计上做点小动机,改变资金用途、改变科目计量无妨大碍。由于单位负责人潜在意识中放松了对《会计法》的学习,因而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不支持、不关心,轻财务管理。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任意改变会计核算办法改变会计科目的使用,对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对于如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没有建立起一套与自己职责相适应的内控审核制度。二是执行层次,即会计人员缺乏对依法进行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对财务活动轨迹的核算和反映不够及时、准确、真实。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的淡薄、会计人员隶属单位负责直接管理是不规范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新《会计法》颁布以来,一些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主管至今尚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表示不理解,法律意识模糊。在他们看来,对按规定应补缴未缴的税款和受到相应的税务处罚是可以接受的,对违反财政监管行为所受到的处罚似乎难以接受,对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更无法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尚有部分单位对财政部门的处罚规定置之不理。对应限期改正的违法行为迟迟不见行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得不到充分的履行,单位对法制意识的淡薄可见一斑。

(二)解决对策

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财政部门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

1、财政部门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所谓不其实的原始凭证,是指原始凭证记录的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是一种虚假的凭证;所谓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是指原始凭证所表述的事项与经济业务是相符的,但经济业务本身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

2、财政部门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所谓不准确的原始凭证,是指原始凭证没有准确的表述经济活动真相,或在文字上、数字记录上发生差错等。所谓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是指凭证上的文字说明、有关数字没有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齐全。所以《会计法》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而不是不予受理。

财政部门在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时不要因为第二种情况出现的问题较普遍,而忽略了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是否报财政部门备案通过,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有无超出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

(2)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优,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

(3)《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要坚持单位领导人“一支笔”审核签字制度。

(4)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

(5)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

(6)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

(7)审核是否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真实、正确的供应商。

只有加强对财务收支监督,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监督,只有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对单位收支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提高财政监督的监管力度。

二、加强外派财务监督的监管力度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总监责、权、利不对等。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是政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监管水平而推出的新举措。从理论上讲,财务总监只对董事会负责,站在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督促企业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避免随意操作会计帐务和处理会计事务,行使相对独立的监督权。但事实上,财务总监的责、权、利是不对等的。

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的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由政府委派,事业部财务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事业部下属公司的财务总监则由集团公司或事业部委派,形成了三级财务总监网络。集团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性公司转变为企业性集团后,将更多的财务会计管理权下放到事业部。事业部财务总监一方面实对委派者集团公司负责,同时对所属单位的会计行为又负有管理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又得事事对照《会计法》以决定其行为的取舍,显见要求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下属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同样如此。但董事会并未真正将各级财务总监视作自己职责的延伸,赋予明确的目标、职责和权利。他们更多地是在扮演“执行者”而非“监督者”的角色,一路有充分的决策参与权和否决权。从而,使财务总监的这一职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开展工作。

(二)解决对策

(1)转变机制,规范制度。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加强对会计的监管责无旁贷。因此,如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事后监管转为事先或事中监管,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或规范相应的制度,形成以财政为主。以企业集团和中介机构为连接与协调的监管机制。建立多层面的监管网络制度。财政部门应该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扩大监督范围,形成一个内外协调、沟通制约的监管网络制度。适时提出重点监管项目,制订《会计监管工作手册》和《会计法检查工作底稿人》制度,加强对会计监管的考核力度,在比较重要的部门确定网络人员,建立会计监管网络。同时,还应建立财政部门与所辖单位的例会制度与碰头会制度,专管员与监管户的日常联系制度。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及时沟通会计活动中的情况,揭露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使会计监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将会计监管真正落到实处。

(2)实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结合。向财政性投资项目派驻财务总监只是目前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时期的一项过渡性财政监督措施,要彻底解决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有限问题,只有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才能解决当前财务总监在实施监督过程中那种鞭长莫及的窘境。因此,要使项目从立项、审批、概算、实施、结算等各个环节得到有力监督,就必须把派驻财务总监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结合起来,项目资金通过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给各个产品供应商,减少资金流通中间环节,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资金管理使用上的漏洞,从而达到真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目的。

(3)实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与财政采购制度相结合,杜绝工程物资流通中的浪费。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需要对采购的价格、设备和材料的等级、性能及采购的品种进行监督,防止差错与舞弊行为,但是财务总监往往顾此失彼,力所不及。因此,在国债及重点项目管理中推进政府采购的范围和力度,势在必行,从而有效地杜绝工程物资采购环节造成的巨大浪费,杜绝由此而产生的腐败。

(4)实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与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相结合。财务总监虽然对所监管项目的资金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项目得到合格验收,但作为整个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评价,项目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等方面往往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要对财政资金进行监控,就必须对财政性投资资金安全有效管理,就必须有财务总监与财政资金拨付与使用单位共同组成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小组,对竣工结算后的项目资金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这样可以为地方政府和资金管理及使用部门提供更客观、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财务监管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优化企业财务监督与控制环境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现行财务监督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财务监督与控制环境的设想,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财务监督与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有相应的财务监督与控制体系。财务监督与控制,是在外部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财务开支和财务活动适度、合法、有序地进行,保证经费得到合理运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的必要手段。当前,许多企业已建立了一套适应科学管理的财务监督体系,但由于内部的有利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的矛盾并存,影响了财务监督与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企业严格的制度与疲软的管理并存。

严格的财务制度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才能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主管领导对统一的财务制度,以个人意愿取舍,盲目决策,把关不严,任意许愿批条子;有些业务部门认为财务制度约束太多,限制过死,变着法子“绕黄灯,闯红灯,抢绿灯”。反映在财务监督与控制上,对领导的决策,不论其是否正确,财务部门顶不得,改不得;对业务部门超越可能的预算砍不得,不合理的开支减不得。有的对那些先斩后奏,木已成舟的开支即便顶着不办,最终“掏腰包”的还是企业。以致造成一方面财务制度制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活动因管理疲软而不受监督与控制。

(2)有限的经费预算与失控的财务开支并存。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活动不受预算控制是时常出现的。企业有时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不考虑可能条件,任意增加或变更预算项目,突破预算额度,造成既成事实,预算的严肃性被开支的随意性所破坏,使得财务审核报销也不能依据预算顺利进行。更主要的是企业一些领导不注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对超越可能的财务活动不加以控制,个别甚至迁就放纵,不问究竟,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面对这种情况,财务部门无力改变个别领导授意或默许的不受预算约束的财务开支,财务监督与控制的职能因行政干预而难以得到发挥。

(3)认真的财务审核与随意的决策并存。

财务部门认真的审核与一些领导的随意决策是经常发生矛盾的。有的领导对标准制度不了解,有时离开标准制度自行决定,强行指示下属执行;有的错误理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只强调办事的灵活性,不理解把关的原则性,想方设法“变通”标准制度为我所用。个别领导片面理解“当家”与“管家”的关系,认为领导“当家”说了算数,财务“管家”出钱就行了,不要财务部门参与决策,不采纳财务部门的建议和意见。有些随意性的决策是故意“绕开”财务部门进行的。尽管这些财务活动不符合公认的标准制度,但面对领导决策、批示,“管家”的很难给“当家”的“红灯”。实际工作中,开“绿灯”要比开“红灯”容易得多。这样一来,财务部门监督与控制的职能作用也就因随意性决策所影响而难以发挥。

(4)齐全的手续和敷衍的把关并存。

坚持必要的手续,是财务审核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企业财务监督与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齐全的手续与真实的反映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手续不齐全,反映则是真实的,这是因为不了解制度要求而图省时省事所致。然而,有不少预(决)算、报销凭证上手续很齐全,反映则是虚假的,有的在凭证、票据、批件上做手脚,或隐瞒事实,或私买公报。有的物资管理混乱,实物验收不落实,缺斤少两不问究竟,库存物资不盘点,亏盈不知原因,丢失被盗不甚了之,与此相关的凭证,票据上却有领导的签字盖章。面对既成“事实”,又有经手人、批准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划圈,有时显得那么无懈可击,无疵可找。这样的齐全手续实际上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领导敷衍塞责的把关,起到了掩盖事实的作用,而被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给财务监督与控制增加了很大难度。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监督与控制的职能,还未取得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承认和理解,特别是企业有些领导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财务监督也是“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以自己的意志为依据,一个人说了算,不利于提高财务监督质量。

(2)一些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漠,为政清廉的自觉性不高也影响了财务监督与控制。现实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不懂会计法规,没有从事过财务方面的工作,不知道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要支持、保障财会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的法律规定,不能在单位内部为财会人员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违章不究、究则不严的客观存在是财务监督与控制难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财务监督和控制制度,但并未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没有进行追究,一查到底,从面使监督和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4)一些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合财务管理的要求,是造成财务监督与控制职能不能很好发挥的内部原因。目前整个财会人员队伍总量过剩与结构短缺并存;低素质人员严重过剩,高素质财会人员不足。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企业财务监督与控制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1)统一企业财务活动参与者的思想认识。

要使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参与者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承认财务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认识到财务部门实施监督与控制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自觉服从和支持财务监督与控制,必须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财经法规上来。一是遇到财经法规的颁布、调整或修改时,财务部门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二是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搞好教育,统一思想。三是对财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注意组织好业务培训,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

(2)提高企业经济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

财务监督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不少是由于企业经济决策者依靠行政权力影响而造成的。其中除个别同志财经法规观念淡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与决策权力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经济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将经济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还应加强《会计法》的学习,增强对财会知识的了解,使他们成为知经济、懂管理、求效益、通决策的内行。二是将经济决策效益同评价政绩结合起来,使他们懂得长期当外行不行,经济决策失误更不行。三是领导干部切实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企业领导人应当支持、保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要以身作则、带头守法,为财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四是企业决策者要正确处理“当家”与“管家”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干扰和阻挠财会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作为一种制约手段是完全可行的。一是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可以法规形式明确。凡是有财务活动的单位,不论其大小,凡是财务活动的决策者或经办人,不论其职务高低,都列入为财务监督与控制的范围,均属于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对象。二是通过明确职、权、责,可以激发财务活动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依章办事,严格管理,讲求效益,自觉服从财务监督与控制。三是对那些因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的,对那些明令禁止而明知故犯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违反财经法规处罚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并按照有关法规给予相应的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违章必究,究则必严,使得一些单位或个人不得不严格执行法规制度,不敢违反法规制度。四是可以同干部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将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干部的内容之一,作为选拔、晋升的客观依据,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且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

(4)充实完善与财务监督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

建立经济决策责任制度,以避免决策盲目性和以个人意愿决策,促使讲究科学性,讲求经济效益,按经济活动的客观要求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否则要承担一定的行政或经济责任。建立严格的物资器材管理制度,改变“重钱轻物”的积习,减少积压和浪费,避免贪污和盗窃,做到手续严密、账物相符,分配讲透明度,使用讲经济效益。建立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以改变印发不严密,填写不真实,实物验收不落实,签字划圈不问情由的状况,有利于内部经济秩序的稳定。建立严格的贵重物品管理制度,以改变购买层层把关,使用保管反而无人负责,处理报废擅自作主的现象,做到购买、使用保管、处理报废环环有人负责。建立生产收益分配使用制度,以解决分配不受控制,使用不讲效益的问题,从而加强集中调控能力,使有限的费用用到“刀刃”上。只有用严格的、统一的、权威的财经法规制度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人们自觉服从法规制度的约束,财务监督与控制才能处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把财务监督与控制作为加强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内容与手段。

通过财务监督与控制,可以在经济方面找出廉政建设、法制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为采取相应措施和制订法规制度提供客观依据,并完善法规严格执法。有一个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外部环境,财务监督与控制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少,从而也可使有限的经费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6)抓好企业财务部门自身的建设。

企业要创造条件,严格要求,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要认真掌握财经法规和制度,准确判断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同时,要转变财务监督的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把财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保证财务监督的有效实施。

财务监管范文第3篇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飞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十五”规划实施之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仅有1.63万公里,但截止到2010年,我国(不含港澳台、西藏)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到7.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虽然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应当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融资结构不够合理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周期长,规模大的项目,并且前期的建设成本也比较高,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就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一般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规模会在50亿到120亿元人民币之间。因此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筹资压力较大,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初期阶段,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大多是由国家的财政资金来解决,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对交通需求的不断迫切,国家的财政资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依照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国家还将会从非常有限的交通专项资金与交通规费当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农村的公路建设中,因而国家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扶持将会更少。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方式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比如国家的各种专项税费和财政性资金(车购税、养路费、地方财政等)、通行费收入、转让经营权、股票、债券、企业的自筹资金、BOT融资、国内外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都可以用于高速公路建设融资。虽然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有很多,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主要筹资方式还是政府投资与银行贷款,尤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融资结构之中在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约为60%-70%,中央的财政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投入约为6%-7%,剩余的20%左右由公司上市募集、发行长期企业债券、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获得。从以上的融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链中银行的信贷资金占有很大的比重。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绝大部分融资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的,这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贷款比例过高,还款压力大,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银行风险。

(二)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内外成功的大企业多采用自上而下集权式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而发挥大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对于内部现金流量的监控正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内部资金监控力度不够、企业资产管理过于放权、由于企业内部资金分配不合理引起的资金闲散等诸多现象;另外,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账户管理制度缺乏、管理方式松散。一些建设单位开设的一些银行账户往往不是因业务的需要,甚至会在一些非国有的金融机构随意开设账户。由于借贷款的担保制度不够健全,对于一些担保已到期的贷款、到期贷款是否已归还等问题容易混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总公司、分公司之间的责任区别不清,增加了企业的潜在财务风险。

(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够合理

与其他的基本建设行业类似,高速公路建设也面临着建设成本控制的问题。首先,高速公路建设市场目前是属于卖方市场,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会出现在高速公路招标过程中各施工单位竞相压低投标价格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低于成本价参与竞争,以期能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为了能够在招投标的环节压低企业成本,部分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提出了比较苛刻的条款,比如若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全部由施工单位承担、规定较低的工程款支付比例等等。这使得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与亏损压力。一旦这些压力超出了施工单位的承受力,将迫使施工单位将矛盾和压力转移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一般由于工期的压力,则不得不接受施工单位的要求,提高工程款支付的比率,甚至会不得不提高工程造价,与企业努力降低工程造价的初衷相背。其次,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还存在“环境风险”。高速公路作为线形工程,通常会跨越地理、行政区域,沿途涉及的地方政府、居民都将高速公路的建设作为本地经济发展与致富的重要机遇。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施工单位与沿线群众因征地拆迁补偿、道路损坏等原因产生的纠纷,这都将使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增加额外成本。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要求其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搞好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融资、投资及分配政策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进而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还要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的管理方法、理念及技术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充分的适应国家财政、投融资等方面的需要。多数财务人员的工作仍停留在报表、会计记账等基础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

二、加强和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筹集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银行贷款一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融资的重要手段。我们除了应当积极稳妥地利用好国家投资以及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还应当多方面多渠道的为高速公路建设筹集资金,努力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项目建设的总工期,编制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进而根据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进行筹资工作,确保企业的筹资规模、筹资结构以及筹资方式适当、可行。对于筹资工作企业应当坚持筹资预测与分析相结合,严格遵循依法合理与最低资金成本的原则,选择最优的筹资方案,使企业的资金结构趋于合理。企业的筹资方案应当符合有关法规、政策以及单位筹资预算的要求,明确企业筹资的规模、结构与方式,对企业筹资的时机选择、将要发生的筹资成本、潜在的筹资风险以及具体的应对手段等方面应做出具体的安排与说明。依据项目的工期合理安排各年度的筹资计划,在各年度内依照工程进度安排用款计划,将企业的用款计划安排到每月,既要确保工程的建设资金,又要确保工程的建设资金不沉淀。因此,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还应当建立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的资金结构合理。合理的资金结构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由于企业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要比企业自有资金的资本成本低,因此,从企业资本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大多数的理财人员会倾向于负债融资,通过财务杠杆,使企业的资本成本达到最低。但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资本结构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企业资本金与借贷资金的合理比例,在确保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财务风险最低。

(二)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资金管理

首先,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在进行企业资金管理时应当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外部融资是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在充分利用政府及银行信贷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租赁及其他的筹资方式,来获取多途径的外部融资;再次,要实现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当积极构建资金结算中心,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或资金在各个分单位闲置浪费等现象,确保各分单位的资金能够有效、统筹使用,确保资金正常运转;另外,要努力优化企业结构,使企业资金达到合理化运用。企业应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合理有效的资金的合理使用度,按照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正确调整资金投资方向,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的规模与效益。

(三)合理定价,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妥善处理外部建设环境

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在项目招投标时,要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合理的造价前提下,应当给予施工单位合理的报酬,避免各施工单位之间出现恶意低价抢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另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沿途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矛盾,防止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

财务监管范文第4篇

应当指出的是,除了对冲基金外,其他类型的私募基金都处于较为隐秘的状态(大部分是与涉及商业机密有关),而且数量相对较少,从而令针对其运作模式的外部研究难以深入。因此,我们将明确下面的探讨范围地仅针对公开信息相对较多的对冲基金。若非予以特别指出,则下述“私募基金”概念一般意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对冲基金”)。不过,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研究的结论未必能够类推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私募基金。

对于美国对冲基金运作及监管环境的分析表明:美国对于对冲基金的监管并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有意识地为这一自由经济的产物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对于成熟健康的证券市场来说可能是较为适宜的,而且出于对社会信用体系的信赖(尽管这一体系不时仍爆出了一些意外的危机),监管者力主由其他市场参与者施加的信用及契约控制来制约对冲基金的不当行为,但是,对冲基金发展的前提仍然是不能破坏市场的公正、公平秩序。这就是多年来美国政府及司法部门对于对冲基金的监管思路。

至少在目前看来,就对冲基金实施直接监管或者急于加强间接监管都是不得人心的。不过,在其监管环境方面,不可能不受到LTCM事件影响的波及。即使象LTCM那样肆无忌惮地运用杠杆进行博弈的对冲基金仅占少数,美国政府及司法部门也会认真考虑采取制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或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的一些必要措施。

未来对冲基金监管模式的演化肯定是渐进式的,而且指望其达到共同基金的监管水平是不切实际的。

可以认为,相关立法支持的缺乏是导致我国各种民间信托行为及相关保险行为(如果还不能把它们称为私募基金的话)无序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至于现有的《信托法》及《保险法》也对相应的私人信托行为和非商业保险行为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或者使其处于空白状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是以私有化经济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和健全的法律保障是其自由发展的两个重要基础。在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这两个要素应当说都尚不完全具备。

更为可虑的是,目前证券监管部门和立法机关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规范立法似乎并未认真考虑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基础问题,在对私募基金的认识上分歧较大,一些间接透露的信息表明高层(主要是人大立法委“投资基金法”工作小组)的某些失之偏颇的看法对于我国私募基金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形成令人担忧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市场格局和国民经济体制都处于转型时期,其间的动荡和混乱不可避免。在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监管方面,由于缺乏信托法的充分支持,大部分类似于私募基金的民间集合投资现象仍处于地下状态,而且大量的契约纠纷难以得到司法救助。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私募基金目前的风险来源主要是系统环境风险。

对于我国私募基金立法工作可能存在一些的问题,可行的参考解决方案和建议包括:

(1)实行自由化的间接监管政策,但在发起人及投资者资格认定环节予以严格控制

(2)建议不再进行单列的私募基金立法工作

(3)建议对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进行专门立法进行确认,以使私募基金之类的组织享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4)建议对私人信托行为进行认定。

(5)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6)建立双向交易机制,增加金融投资品种,使得私募基金有可能在股票、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产品所构成的广泛空间中进行操作,并借以提高证券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

(7)建立由私募基金协会之类的行业自律机构,并由后者相应制订非强制性的业务推荐惯例和风险控制原则。

财务监管范文第5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全球信息化浪潮。请看一个真实的神奇财富案例:雅虎公司的领头羊杨致远27岁时,邓小平南方讲话好几年后,他才想起“下海”办公司,公司办了才一年,资产已超过了1亿美元。雅虎是由杨致远和美籍青年戴维·费洛(DavidFilo)创办于1995年3月5日,该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硅谷,员工仅36人。雅虎公司的股票在美国全国证券自营商自动报价协会第一天交易时,开盘价立即从首次公开上市时每股13美元猛涨到每股24.50美元,盘中一度曾上涨到43美元,最后以33美元收盘,股票市场总值高达8.48亿美元。当时,杨致远和费洛各有500万股雅虎股票,至少账面上都各有了1.25亿美元财富,使他们从穷学生一跃而成为亿万富翁,成为华尔街上的传奇人物。

这个真实的案例在信息社会以前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现在是活生生的现实。这说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理财思维非常重要。

信息经济的本质是直接经济,它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意味着价值观念的大变动,接着就是上千万亿财富的大倒手。对身处全球信息化环境中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如不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理念将无法理财并最终无财可理。

请看信息化过程中创新思维创造的奇迹: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第一个预测到个人电脑硬件领域将成为赚钱多的领域,27岁时已成了亿万富翁、美国第一代电脑领袖;比尔·盖茨第一个预测到个人电脑软件领域将成为赚钱多的领域27岁时也成了亿万富翁、美国第二代电脑领袖;杨致远第一个预测到个人电脑网络增值服务将成为赚钱多的领域27岁时同样成了亿万富翁、美国第三代电脑领袖。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提出的沃尔森法则说: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对每个具体公司而言,信息化将对理财和供销体系带来重大影响,组建和持续改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建成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是每个企业重要的战略任务,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未来经营决胜的制高点,其立竿见影的作用将体现在大幅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和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目标导向和聚焦管理的理念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总方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日新月异,财务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财务主管随时都面对大量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要敏锐地抓住与自身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履行好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职能,只有坚持目标导向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做正确的事”,在“股东财富(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引导下,制定每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有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的投资报酬率和风险,现代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确定高效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尽可能提高投资、经营报酬率和控制、降低风险。

在管理中存在一个时常会被忽视的80/20定律:80%的利润来自20%的业务;80%的时间用在了20%的日常事情上;80%的事情在20%的高效率的时间内被完成;80%的效率提升可以来自20%的环节改进。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时刻用80/20定律提醒自己,在管理中坚持聚焦管理的理念,用80%的精力去聚焦关注20%的关键因素。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现代企业中,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得由人去完成,故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非常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要客观地把握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自利行为的规律: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按照自己的财务利益行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第二,双方交易的规律: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在一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时,另一方也会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行动,并且对方和你一样聪明、勤奋和富有创造力,因此你在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应。

第三,信号传递的规律:指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个人的声明更有说明力。它是自利行为规律的延伸,要求做财务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项行动可能给人们传达的信息。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说: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这表明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人力资本的管理与货币资本的管理是同样重要的。

四、创造价值的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要考虑资本增值的问题。创造价值的理念是对增加企业财富基本规律的认识,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价值的创意规律:指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有价值的创意规律主要应用于直接投资项目,此外还可应用于经营和销售活动。

第二,比较优势规律:指专长能创造价值。比较优势规律要求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较优势上,而不是日常的运行上。在财务管理中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优势互补。

第三,期权原则:是指在财务估价时要考虑期权的价值。广义的期权不限于财务合约,任何不附带义务的权利都属于期权。有时一项资产附带的期权比该资产本身更有价值。

第四,净增效益规律:指财务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上,一项决策的价值取决于它和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净收益。

五、思辩而不盲从理论的理念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人们对财务交易的原则有了四方面的认识和总结:

第一,风险——报酬权衡原则: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一个对等关系,投资人必须对报酬和风险作出权衡,为追求较高报酬而承担较大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报酬。所谓“对等关系”,是指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必然伴随巨大风险,风险小的投资机会必然只有较低的收益。

第二,投资分散化原则:不要把全部财富都投资于一个领域,而要分散投资。其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投资分散化原则具有普遍意义,不仅限于证券投资,公司各项决策都应注意分散化原则。

第三,资本市场有效原则:在资本市场上频繁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而且面对新信息完全能迅速地做出调整。

第四,货币时间价值原则:指在进行财务计量时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我们在做财务交易决策时通常是在以上四个理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在实践中发现风险——报酬权衡原则、资本市场有效原则有时在我国实践中会出现阶段性偏差。这提醒我们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不能盲目照搬理论,而应坚持思辨的理念,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正如美国“股神”巴菲特提出的巴菲特定律所说: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这提醒我们在现代企业财务管中要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不要迷信理论和经验,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实管理的精髓是相通的,只不过在具体的专业管理领域被赋予了特定的重点和含义。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