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精选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控制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依靠自身现有的资金难以维持其稳定发展,甚至造成企业停止运转。对于企业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如果其自身的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甚至内部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将导致企业自身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严重造成企业破产。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分析

实际上,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环境、外部条件、内部决策、多样性是以及具象化等因素,造成企业自身的财务性收益与原本制定的目标出现分离,导致其规划收益方案的目标难以达到,同时,受此影响,导致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收益损失的一种状态。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融资风险、现金风险、收益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其它种类的风险等,例如,以当前的现金风险为例,其实际是指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充足的流动资金,进而导致其短期的债务难以偿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全面性特征

对于当前的企业财务风险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全面性,其风险现象存在整个企业中,尤其是财务管理过程,进而对企业的经营与运行中财务关系结构造成明显的表现影响,例如,在现阶段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的资金筹集、资源管理、经营利益分配等相关的财务活动均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现象[1]。

(二)客观性特征

现阶段的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的产生与消失均不受企业主观者意念的影响,由此可知,其自身具有明显的客观性,无法进行规避,因此,企业只能对其进行合理的风险应对与降低,最大程度的消除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三)收益性特征

从广阔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当前的背景下,经济风险与经济收益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并清晰的体现出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想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进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背景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因此,需要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活动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其稳定的运行,健康发展。

(四)非确定性特征

实际上,受我国的市场环境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可变动性与非确定性,进而对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制约影响,甚至引发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转。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相对来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决策失误也是造成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有效的避免当前的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力,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实际上,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决策失误情况,通常是以自身的决策经验为主,未能保证其科学合理,甚至缺乏发对当前的客观因素分析,未能建立完善的决策务实模式,进而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增大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增大经济损失形成的几率。

(二)企业自身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占据市场份额,导致企业自身的财务关系格局存在明显的合理性,甚至部分企业自身的负债性资金占比较大,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较重的财务负担,偿还能力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造成企业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2]。

(三)企业财务和管理与环境的不契合

受当前的企业宏观务实环境影响,其环境自身具有明显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进而导致我国现阶段企业实体自身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相对来说,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务实环境涉及的范围较广,如,经济发展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制度、资源利用、社会发展等,该种类因素自身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现实特征,进而对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全程控制机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机制,可以保证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不断降低其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而促使其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其控制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进行合理的事前控制,该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对某一项目进行决策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前制定可行性方案,既要保证其方案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方案自身的实施风险,尽最大程度的将风险降低,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还应制定合理的防范应对措施,当发生风险时,可以有效的应对,进而满足当前的需求,保证企业稳定的发展。其次,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其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对现阶段企业自身的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基于此,可以健全完善当前的规章制度,利用其优势,对现阶段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例如,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的财务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制定出完善的新措施,保证企业获取可观经济效益,稳定健康发展。最后,积极进行合理的事后控制,现阶段,企业应积极对自身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档案,并以其实际的分析与评价作为未来财务风险评估的参考依据,进而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其方向,保证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其风险对当前的企业正常活动造成不良的影响[3]。

(二)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水平

对于企业来说,其自身的决策直接影响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面对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进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以自身的经验与主观意识为基础,进而增大了其自身的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基于此,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提升其自身就的财务决策水平,不断进行创新,灵活考虑其决策影响因素,保证其决策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帮助企业做出最佳的决策,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满足当前的需求。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并落实合理的风险责任制度,进而促使企业管理者为当前的企业管理负责,认真做到权、利以及责的一体化发展,为企业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稳定发展。

(三)提高企业自身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受其环境的变化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针对当前的环境变化可以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措施,同时掌握其自身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效的手段保证企业不受其环境的影响,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进行调整,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降低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明确其重要性,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其风险的发生原因、特征等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正确把握当前的市场环境影响,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决策能力,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促使企业健康发展[4]。

参考文献:

[1]庄桂丽,孙灵花.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7):65-66.

[2]颜小凡.民营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28(10):163-164+168.

[3]樊继贤.国有石化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控制研究[J].国有企业管理,2014,24(26):150-157+159.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一)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表现

风险往往与不确定性相联系,但又不能说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因为风险会给当事人带来影响。但不确定性不一定会给当事人带来影响,它会否对当事人带来影响是不确定的。这里讲的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传统的财务风险,它是指商业银行无论是否经营国际业务都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而言,它是商业银行的资金在运动中形成的,也可称为资金运动风险。财务风险的最终表象都会集中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我们在考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时,决不能脱离商业银行的资金运动。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时,我们也必须从资金这一视角出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标难,都必须满足全面、准确把握财务风险的要求,以此掌握和化解银行风险。本文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分类方法,将商业银行传统的财务风险分为五大类。

1、资本风险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风险管理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金融监管的要求。

2、资产质量风险

这是指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业务而形成的风险。资产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在开展资产业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努力降低银行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临时性提款要求而面临的风险。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存款者因担心存款损失而到银行挤兑,借款者也无法满足合理的借款需求。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缺乏支付能力的风险,它要求银行要保证用合理的价格适时取得所需资金以满足业务需要。

4、利率和汇率风险

利率和汇率的异常波动有可能形成利率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均属于价格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根据利率和汇率变化趋势,合理安排经营业务,将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5、表外业务风险

表外业务发展的动力是商业银行为了逃避管制、赚取利润,其契机是20世纪80年代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表内业务的发展速度,成为银行获利的主要手段之一。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业务,涉及的流程多、部门广,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筹资、信用卡、国际金融、财务会计、信息电脑等部门都与表外业务有关,其风险表现为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就表外业务所适用的规章制度来讲,许多表外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客观上加大了表外业务风险的蔓延。

(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特点

1、衍生金融工具,加大了表外业务的风险

在不同地区的衍生工具市场上,衍生工具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衍生工具交易所产生的风险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威胁。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无规模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某些业务协议,这样容易刺激表外业务的扩张,潜伏巨大风险。在国际上曾先后发生过因进行衍生交易而造成一系列巨额亏损的事件,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风波等等。衍生工具降低了各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有关金融市场风险特点及分布的透明度,使许多银行表外业务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2、金融国际化加大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较为活跃,影响金融活动稳定运行的因素非常多,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其行为表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影响金融活动的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损失大小等更是难以事前把握的,不易让活动主体做出预期。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电子化的发展,特别是巨额国际短期资本的无规则流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深。

3、金融国际化使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

我们平时所讲的财务风险,总是从单个的经济主体角度出发来研究看待的,它直接表现为经济主体可能遭受事实上的经济损失。但是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国外商业银行的走进来,以及国内商业银行走出去,在全球既定时期内资本质量与总量的约束,一方发生了损失,总有另一方获得盈利,而不是表现为单方面的损失。国际化金融风险对于某一国家来说,可能是净损失,但从国际乃至全球的角度来看,就一定会有其他国的行为主体获益,因而这种损失就可能是不存在的。以此,当某一特定时期,商业银行财务表现为盈利,这只是相对的盈利,当国际化交易来临的时候,盈利也许很快会变为损失。

4、金融国际化使财务风险更具有隐蔽性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它常常并不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存在,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在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因为银行具有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从而使本应属于即期金融风险的后果,可能由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货款还息等形式掩盖了,而“泡沫经济”造成的虚假繁荣,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商业银行非理性的财务活动在虚假繁荣的经济背景下,其财务风险更具有隐蔽性。

5、金融国际化加大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扩散

金融国际化的结果使得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与国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非常频繁,由于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市场之间传播敏感度的增强,使得一个市场的变化会迅速地传导给另一个市场,财务风险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对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和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进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例如,上文提到的混业经营,它是银行、证券、保险各种业务交叉经营,交叉销售,此时风险可以互相传递,如果证券公司出了问题,很可能就带动银行出问题,然后整个金融体系也出问题。

二、金融国际化下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立足于自防自救,及时减轻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恶化。要构造新型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既要考虑符合国际惯例,又要适应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活动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金融国际化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指标界定应“国际化”

在设定财务指标时,要与《巴塞尔协议》等国际规章制度中规定的风险指标概念保持基本一致。例如,《巴塞尔协议》提出了统一的风险加权式资本衡量标准,后来又将结算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纳入风险衡量系统。因此,我们在设计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可以将有关资本含量的指标考虑进去。

(二)监测与识别财务风险必须采用非财务指标

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测、识别时,除了选择财务指标,还必须选择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比较依赖于财务数据,离开了财务数值,财务指标似乎无法准确反映商业银行财务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真实面貌。尤其在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把握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就显得尤为重要。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风险的征兆,节约诊断财务风险的时间。

(三)处理财务风险须借鉴银行外部决策团的意见和建议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万千,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金融环境中必须审时度势,确保财务活动安全高效的进行。但是,受管理层国际业务水平和素质的限制,商业银行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察觉国际金融市场、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为了对风险做出准确、快速的反映,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制,必须及时采纳银行外部决策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较为开明的组织机制。

(四)将财务风险预警活动作为银行治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前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都是局限于特定的部门或者特定的管理活动,没有将风险预警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除了短期内应对财务风险迁延带来的后果,还必须形成作为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部分,形成长期有效的预警机制,使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成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措施。

三、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计

完整的财务预警机制,不仅仅是对财务风险处置活动的合理规划,同时也是对预警工作组织机构设计、风险监测与分析技术选择,以及财务风险处置机制设计的、完备的系统。结合前文叙述,以及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成果,笔者认为,建构适合当前商业银行财务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警组织机构设计

财务预警系统是对企业现存组织体系的一种补充和优化。预警的组织机构在预警机制中又起着组织和决策的作用,是预警机制的神经中枢,是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的准备和基础。建立预警组织机制时,必须坚持如下的原则:首先应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即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组织后,进行预警分析,采取措施防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应大于投入成本;其次,应符合机构精简的原则。企业设立新的财务预警组织应尽量利用原有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在组织职能分配上做局部调整。面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时,必须要剔除权力行使时的干扰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对原有内部控制部门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改造,设立专门的预警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应该保持较高的独立性,由商业银行管理层委派专人领导,成员可来自商业银行国内外的分支机构,适当时可吸收商业银行外部其他专业人员加入。通过对内控部门的整合,将内部控制纳入到商业银行整个风险控制体系当中来,以便完成商业银行治理的目的,形成内外互动的预警组织机制,使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有机结合。

(二)预警分析机制预警

分析机制就是在财务风险形成初期,通过技术手段将其监测与识别的机制。学术界在研究分析机制时,大多将其置于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很少将预警分析机制置于风险的“发作期”与“恶化期”。其实,这两个阶段也需要分析机制。在全球金融化的大背景下,财务风险预警不再是一个闭环的系统,而是一个随时更新的开环系统。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包括两个阶段,即监测阶段和识别阶段。

1、监测阶段

监测阶段通过收集商业银行整体与部分的经营管理信息,以及国内与国外金融环境变化的动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财务危机进行识别预报。总体看来,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危机化发展表现为:不良资产的非预期上升,利润非正常降低,资产获利率的下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过度扩张与分布不合理,对外业务异常变化,人员流动频繁等。但是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活动与国际资金运动密不可分。因此,其危机化还可能表现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净额除以其风险资产小于8%,未能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最低资本的要求等。

2、识别阶段

识别阶段主要任务是选取有代表性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对监测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评定,并做出危机的趋势分析。识别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预警的指标选取与财务危机的警情界定。(1)预警指标的选取。商业银行财务预警的指标通常应着重反应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能力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指标较系统地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鉴于金融国际化大势所趋,商业银行推广国际业务势在必行,国外银行激烈竞争,以及商业银行管理及其风险特点,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应包括有关商业银行国内经营的、日常性的财务指标,以及反映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及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同时,还应该包括表现商业银行现状、隐含未来发展方向的非财务指标。首先,有关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这一类指标应包括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产权比率等;盈利能力分析,包括资产获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成长能力分析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等;现金流量分析包括现金盈利质量指数和现金增值质量等,以及经营安全率、资金安全率等;反映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及竞争力的财务指标。这一类财务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以及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开展状况。通常可选择国际业务涉及的资产对资本结构的贡献指标,以及资本充足率,它们反映了在巴塞尔协议制度约定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市场的涉足程度。其次,有关商业银行的非财务指标。第一,顾客评价指标。商业银行是一个以顾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以顾客为中心制定其战略计划和行动准则,首先要建立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评价指标。反映顾客维度绩效的指标有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顾客保留率、顾客投诉率、市场占有率等。第二,内部业务评价指标。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是指直接或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其业务流程可以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客户服务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其战略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果,而关键成功因素为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由此,商业银行的内部业务评价指标应包含金融创新产品数量和比重、服务方式、服务效率以及售后服务质量和成本等指标。第三,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尽管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外部获取、内部融合,或者知识再加工的方式来构建,但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它对呈非线性变化环境的应付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战略目标是增强学习能力,保证组织健康成长,学习与成长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员工、信息系统和规章程序,我们也将选择这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第四,国际规章条例的执行指标。金融国际化下,各国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最终会达成一致的意见。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中国银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走出去”的一些商业银行可能对一些国际惯例、条令、制度把握不到位,致使在经营活动中蒙受损失。对国际规章条例执行力度的考核,可以较好地掌握商业银行执行国际规章的水平。对于执行的相关指标,可以选择执行是否违规,持续执行时间长短等方面。然而,对商业银行的顾客、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的难度要大于财务指标的设定,因为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多属于定性内容,较难给予明确界定。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尤其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结构因素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2)警情的预报。运用商业银行的某一财务预警指标,管理者可以了解银行某一具体方面的财务信息,但是管理者并不能了解商业银行整体危机程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企业先对预警指标计算单项功效系数,然后按各项功效系数对银行的影响程度,赋予权数,最后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并依据财务风险警限对照表所示,据此判断财务危机程度。各个财务指标的权数大小,学术界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

3、诊断与评价阶段

诊断就是对已识别的危机,进行分析和趋势预测。通过诊断,管理者可以明确哪些风险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评价就是要确定商业银行在这些财务危机的冲击下会遭遇到哪些损失,这种损失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另一个是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上述的几个阶段中,监测活动是财务预警的前提,识别阶段至关重要,诊断和评价阶段则是技术性的分析,它们相互依赖,在具体的执行中不可分割。

(三)预警对策机制

财务危机的防范治理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根本目的。当风险危机化初露端倪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采取应急措施来控制风险,预防危机的爆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对策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组织活动

这一阶段需要完成两项特定的任务:组织工作和危机管理对策库的建立。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是由多个分支机构优势资源互补而结成的整体。当出现危机时,商业银行需由一个快速的机构组织应对活动。前文就财务预警的组织机构设置进行了论述。当财务风险形成时,预警组织机构成员须通过网络技术迅速、灵活地反映并交流财务危机信息,形成开环的风险交流机制。危机管理对策库的建立,一般来讲周期比较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机会带来的利益具有持续性,也不意味着金融国际化下财务风险具有短期性。商业银行的预警人员可能判断风险的经验不足,一旦预警系统发出风险预报,预警人员可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自动采用相应对策。

2、日常监控

财务预警系统确认的财务危机,往往对银行全局有重大的影响,日常监控活动就是要对银行逆境现象进行纠正。当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的危机难以迅速有效控制时,日常监控通过对发现的企业危机状态进行假设并模拟,然后提出对策活动。

3、危机管理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对策

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与国际先进体系的比较,可以发现,无论从体系的建立还是具体的运作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差很远,尤其是在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的完善性上差距很大。而且,大部分企业没有从灵魂深处对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有透彻的认识,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由于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论支撑,实际经验也相当不足,导致了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积累了大量弊端,极易发生财务风险。

一、当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体系的弊端

(一)不能深刻理解财务风险体系的内涵

从现状来看,我国的财务风险体系的建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内涵、以及具体的应用,在世界范围上都处于落后状态,企业的管理阶层中广泛存在着轻视财务风险的管控的问题,只注重当下的获利水平,没有从企业长远利益着眼进行考虑。企业举债进行投资时,由于领导层仅将眼光停留在其收益与成本的降低,不重视负债率指标的指导意义,从而在企业未来运行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危机。并且,因为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重视,造成了领导层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认识与分析上的缺失,内部环境方面,由于没有能够将财务的具体情形实施有效调研,缺乏专业性人员,在风险制约的机制上也相对缺乏,在企业发展水平上的错误判断等会令其在风险的预判上失去相应的能力。企业外部存在的风险是由于企业对企业范围以外的环境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以一成不变的观念看待市场变化,在市场风险的研究不力,在对手分析上不全面,造成企业风险体系的建设落后,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

(二)未从实际出发组建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之间由于行业的区别,其各自的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所以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推广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应有所区分。大部分的企业当中,财务风险体系的运行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缺乏主动性,更缺乏理性的选择过程。当前国内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鲜明的特征而言,没有联系企业所归属的行业状态落实运行,不同行业在评价体系上只有一套系统。无论是企业从事哪一方面的行业,由于行业专业之间的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体系是不可能相同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是千差万别。同时,当前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在财务方面的建设是缺少科学论证的,在实施分析的过程中只重视定量工作,对于其性质的认定是不足的,仅依靠固定的数据、报表来分析企业财务的风险程度,未考虑市场的动态变化,在此背景下,采用以往的公式与算法,不能以动态的理念实施评价,而是实施封闭、固化的研究,是无实用性可言的。

(三)相关专业人员与管理团队严重不足

企业的正常运作与相关专业人员与管理团队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管理团队与人员的专业性的强弱,决定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运行效果。当前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理论研究团队对其运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调研,在财务风险上没有足够的认识。未给予外部环境足够的重视,同时缺乏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如果再加上对财务风险管理成员素质的低下,就算企业在思想上有了一些转变,且在相关部门引进风险控制人员,然而由于人员不具备专业培训的背景,未接受过完整系统地风险评价体系的学习,最多只是与财务相关的专业,在其风险管理上只有基本了解,只能在企业会计中已经显现的风险实施控制,而在财务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完整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实施有效的管控。

(四)相关体系的设计中的非财务指标设计不谨慎

企业财务系统如果想正常运转,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贡献极大,符合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当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设计过程中仍有不足,许多时候未将非财务指标做严格分析。以企业风险为对象的财务风险分析,采取的分析方式为定性与定量相整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数据只能反映某一时刻的固定值,并不代表企业全部,如果仅仅对某一数据进行研究,则这种分析方法是片面的。必须以非财务指标进行辅助管理,方可将财务指标未涉及的部分进行完整化处理,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以市场定位与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时刻重视企业本身的创新水平,与各方特别是金融部门进行持续的联络,通过以上措施方可将风险评价体系在企业财务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以上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在企业财务风险体系中的实际作用是愈发明显的。

二、改进当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在意识上提升对财务风险体系的理解

管理层在企业发展中指引着发展的方向,在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运行中,不应只关注内部的运作,应以长远的发展策略去适应市场变化,甚至将眼光投向世界市场,关注全球经济走向,在面临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以及充满变数的国际市场,只有实现“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分认识到竞争对手的经济状况以及具体的评价体系运作情形,相互借鉴,才能逐步实现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飞跃。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一定要建立在与外部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企业高层应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目标有明确的理解,如制造型企业,一定要对产品的属性有透彻的认识,了解产品的优缺点所在,以及未来可能的获利水平,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后,将实现的利润有多少,以及达到利润的预期所需成本,对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所应选择的类型与建设流程实施进行监督,使企业具备足够抗击风险的能力。正确的决策要以有力的执行为支撑,这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要求,不仅要重视强化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其思想建设,使其意识到财务风险关乎企业与个人的切身利益。

(二)从结构与制度上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

当前企业发展财务的风险控制中,建立健全合理、符合现实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工作中的重点,其中结合具体实际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进而组建成覆盖各个方面的风险评价网络,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评价的同步性,通过网络体系进行的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不管涉及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企业的财管层,均能够利用这个体系,及时准确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部门以分类汇总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为财务方面的决策建立基础,相关管理部门也能利用这个系统开展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部门获取相关信息与加强管理上面的时效性与高效性。而且以此为依托,组建相应的风险管控体系,能依据在财务实践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做进一步分析比较,对将要出现的风险开展预测,并按预案进行应对,保证企业的利益。同时还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效性,这是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质量密切相关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状况,需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持续沟通,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从企业自身出发,要注意对负债的认识,对于负债的科学运用,能保证其的可控性,就可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收益杠杆,对企业是有利的,能大大缩减企业支出,为企业创收。

(三)提升专业人员与团队的技术水准

团队与成员的作用是所有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所在。所以,企业如果要逐渐进步,就必须对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维护与改进,第一应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员的专业性水平,第二,认真对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涉及财务管理的相关成员,必须要通过培训实现风险管理水平的飞跃。企业应对其中的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让高素质的人员以此为契机实现更好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的用人机制,才能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质量。在进行企业的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团队与外部环境的动态调整,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激烈竞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现机动性与有效性。

(四)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融入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由于其与财务的非直接关联,常常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被忽略。实践中的非财务风险管理,具体表现为关联方交易和对外担保方式。尤其在关联交易过程中,其具有区别与其他方式的突出特征,占股份居多的股东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大规模利用公司资本来获利,此类形式的交易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中的假账与为私利而操纵交易等违法行为,因而在实施此类交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分析风险因素。在实施对外担保的过程中,通常都以企业担保方式进行,其对于企业的财务威胁较大,企业的财务水平很可能由此而大幅下降,造成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应及时对此进行分析,以保证风险评价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结束语

随着“地球村”的概念逐步深化,企业必须经历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的不断冲击,其今后的竞争将进入愈发白热化的阶段,企业财务水平与对抗风险的实力将决定其未来。所以,必须从思想入手,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成为完整、成熟的系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完成对风险的防控,促进企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吉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8(18):59-60.

[2]吴建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纳税,2018(19):43-4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原因;防范策略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具体而言是指企业在财务结构上的不合理,在融资上的不恰当使得企业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付的利息,进而导致了不利于投资者的风险,比如降低了预期收益。财务风险虽然不能消除殆尽,但是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合理管控风险。国内某集团创办于1996年,是一家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的生产商。当时的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的第三名,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时,销售额已超过9.5亿元。但是由于未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析,截至到2008年6月底集团总资产8.35亿元,总负债6.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5.7%,速动比率为0.6,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负债经营是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不设置底线的企业负债融资有很大程度上会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个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与不稳定性的环境内存在,我们可以在合理适当的范围内运用负债经营企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在发展运营中所需的资本成本,还可以将企业的盈利提升。但是,如果我们在使用负债时,安排得不合理,就会造成大规模负债的增加,这不仅仅是财务成本方面的增加,还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导致企业的倒闭或者破产。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是大部分企业所要选择的两个发展方向。在多元化发展中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综合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企业若是在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扩增,市场风险则会加剧上升,并且其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未必能面面俱到,而相关市场信息的获取不全也会增大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而经营中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资金结构指的是企业内各类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的关系,其中最主要影响在于负债的构成关系以及其间的比例关系中所占比重。将资金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仅可有效地将企业的成本降低,还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财务风险意识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涉及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操经验。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能力不足以支撑他所在岗位的要求,处理财务风险突发事件的经验缺乏,则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会变弱。财务风险意识的薄弱,将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与状态,以及处理与应对风险的速度。财务管理制度指的是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财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所制订的适用于本企业的制度。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风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财务管理制度出现漏洞,财务风险将随即而至,因此可见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我国现如今的大多数企业中,往往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意识决策的问题,然而这两种决策的方式又是需要有很强的经验作为支撑才可以做到零失误。在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决策时,如果不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发生财务失误的几率就会陡然上升,而一旦发生决策性的失误,财务风险就随即而来,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在资金的筹集、运用、累积和分配等方面都必然隐藏着财务风险的影子,可以说,企业财务监管的方方面面理应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因素。财务风险既可以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一个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又可以是在你毫无察觉或刚有一丝察觉的条件下发生的,再或者它的出现毫无征兆,突然产生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从来不受人主观意志变化而改变,它必然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企业都无法消除财务风险,想要彻底回避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经验和现有的技术手段来应对财务风险,进而做到降低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高风险,高回报(收益)。由此得知,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关系,财务风险越大,收益反而会越高;从反方面看,财务风险越低,收益也将会降低。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运用概率论、统计学、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来度量所在企业潜在的或者已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而我们便可以了解财务风险,最终控制财务风险。

(二)关于财务风险的企业收益角度的分析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首先可以从企业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要经营的业务利润,也就是营业收入与其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差额。二是经营业务的利润,也就是主营的业务利润与管理用度、财务用度及销售用度的差额。三是利润总额,也就是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的差额。在以上这三个利润中,如果上述提到的营业利润是盈利,而利润总额是亏损,则表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和其他业务支出过多,容易引发财务风险;若主营业务利润为盈利,而营业利润为亏损,则说明管理性支出、财务费用及销售费用过高,企业管理及销售组织结构庞大,负债过高,支付利息多。而如果主营业务利润是亏损,则说明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三)关于财务风险的资产负债构成的分析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依旧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企业负债总额大于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所有者权益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从而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偏大,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做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则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第二个是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即速动比率大于1,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较小。

(四)关于财务风险的财务制度角度的分析

财务制度也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完善的财务制度是整个财务工作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财务制度仍然存在缺陷与漏洞,这是相关领导与财务人员失职造成的,而并非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这是大多数企业应该反思的问题,主要在于领导人能力的提升与相关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学习,否则由此造成的财务风险将是巨大的,不可预测,不可估计的。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风险控制四种,由此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着手这四个方面即可,企业应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与控制。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的开始,决定了企业开始阶段的资金流量,所以这一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筹得的资金,以此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抵抗风险能力,其次就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资金结构,适当举债,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使得这部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个偿债准备金,就是提前准备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以防不备。

(二)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内有关成员应该形成并具备的基本职业品质。企业应该掌握相关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办法,建立并健全完善的防范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在识别财务风险、估计财务风险、研究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长时间积累的经验,还有企业人员的相互合作,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企业中财务人员的风险辨识水平

企业领导者、经营者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以此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企业的相关领导者也要与时俱进,发挥好自身的领导力、决策力,增强风险意识。在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方面,首先企业可以定期为财务人员作相关的培训,其次,要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使其丰富化,定期召开总结会,目的就是让企业的领导者与员工都要建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四)完善企业的预测机制

企业拥有一个完善的财务预测系统,将会是应对财务风险的一把利刃,不仅可以将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还可以使决策者做出更好的有利于企业的决策,更加精准的做好财务预算。企业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将会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可以减少企业的损失。如果企业在风险来临之际,就已经在这之前预测出了它的到来,那么这将是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五)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财务风险;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加强了建设进而发展的力度,不管是在建设规模,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扩大和完善,然而这一系列建设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如果建设比较快的话就会出现财务上的问题,影响人才培养和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这一问题的重视,深入研究。

一、高校形成财务风险的诱因

(一)不平衡的收入和支出

高校经费一般划分成两点,即教育事业方面得来的收入以及教育财政机构给予的拨款。前者就是每学期从学生处收的住宿费以及学费,年度性非常明显;后者指的是国家财政给予了定向拨款。高校财务需要承担科研技术研发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多种开支。在教育成本逐渐上升的背景下,所有的支出几乎都是增加的,不只需要对高校的正常运转进行保障,同时需要保证高校在开展活动中的资金;不只需要保证现阶段资金费用所需,还需要确保未知变化的一些费用所需,正是这些财务支出本身的特征使得财务风险加剧,高校承担非常大的财务风险和负担。

(二)贷款因素

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债务风险就是高校在运转期间向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良举债情况,对高校的人才建设以及科研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该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该形式,我国财政部门未给予财政方面的补贴,很多高校开始出现“巨额”贷款的情况,每年的利息支出非常高,比自身的承受范围还要大,因此,高校财务出现了很大的压力,对于高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导致高校出现一定的债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一)国家要制定针对性地政策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缺离国家政策的支持,在高校财务风险的问题上,国家需要制定针对性地政策进行有效防止和约束,同时,需要加强社会力量的集中,支持高校的发展和建设。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很难完全确保高等教育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所需,因此,国家就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助于高校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在优惠政策的制定中,需要体现吸引社会各个领域的投资上,通过社会力量的集中帮助高校进行建设,共同承担资金所需,这样一来,能够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缓解的过程中,对高校教学条件有效地改善,能够帮助人才培养,并且得到比较多的社会效益。高校对资金进行引进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一般是从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方面进行投资,同时,还能够通过基金会向社会进行集资,或者是募捐活动的开展,获得资金筹集,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我国给予相对应的政策支持。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速度,能够很好地处理财务风险

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的财务工作者来说,需要加强力度关注风险问题,同时,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科学化管理。想要确保高校财务不受损坏,就必须对管理的完整性进行保证,并且能够从源头上防止财务风险出现,所有的财务人员都需要具备财务方面的风险意识,选择有效地措施预防,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地交代工作任务以及具体职责,还需要对工作方案进行制定,在实际工作当中有效落实。同时,高校的内部需要对财务的内控制度进行制定,能够让财务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督促和制约。除此之外,高校财务支出方面需要开展监督工作。比如,学校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图书馆等,就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地预算,对不必要开销进行减去,实现科学化的资金调配,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为高校的发展做好财务方面的支持。

(三)加强银行的配合

银行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不断发展,高校就会选择从银行进行贷款,银行可以为高校制定一个债务放宽处理的决策,高等教育院校属于社会公益性的教育机构,银行需要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向高校开展借贷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和高校的具体偿还能力结合,进而制定一个针对性地借贷方案,还要积极地引导高校进行合理地借贷,做出科学的规划;有关高校借贷的时间问题,银行需要按照高校的实际收支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必须监督高校在第一时间对欠款以及利息进行偿还,当高校在还款的时候发生了债务危机,那么银行就需要和学校之间进行协商,还要选择宽限归还期时间的方法,或者是降低一定的利息,通过这些方法帮助高校从债务危机中脱离出来,进而防止生存危机的出现,银行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配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学生通过银行获得学费方面的借贷,处理其学费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银行效益的提升。

(四)加强统筹管理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工作。一是,对资金的需求量进行科学地预测。防止出现现任领导为了创政绩,但是后任领导还债的情况,高校发展需要形成一个长时间的还贷规划;二是,对贷款的期限和最佳的负债时间进行确定,均匀地分布债务到期时间。进而对学校所承担的财务负担进行减轻;三是,要对还款计划进行制定,高校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时,需要把还款计划纳入到年度预算和收支过程中,保障还款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之,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创新,并且加强人员的融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高校在发展期间形成稳定的财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推动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降低因为高额贷款导致的债务风险几率。

(五)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并对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进行构建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对自身的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利用自主创新模式,对适合学校的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进行构建,用这样的方法促进高校抵御风险的水平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个渠道对资金进行一定筹集,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教育筹资的体制进行建设,用这样的方式走向多元化的办学道路;或者是里一共广泛募集资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对高校的财务收支问题进行缓解,促进学校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效益提高,提升资金的周转率,为高校的发展做好基础准备。

(六)形成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形成自我风险的意识,全体职工都必须正确地认识,所有阶段的失误都会有财务风险出现,形成于日常工作的不同环节,所以,高等教育院校的所有职工都需要形成风险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领导层的支持,需要在所有的决策环节融入风险防范的意识,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

(七)加强内部制度的完善

高校的财务人员需要按照发展所需给予专业的贷款方案,还要全面有效地分析各种贷款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学校本身的偿还能力,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并对贷款数额以及期限进行确定,继而形成与一个有效地贷款方案。高校贷款的过程中,需要对贷款时间进行一定的确定,当出现多项贷款的话,就需要防止形成还贷高峰,对贷款的期限进行确定的过程中,不只需要防止出现在还贷高峰,同时,要注重未来利率变动的方向,如果选择的是商业银行,就要结合财务的实际状况,注重利息负担的问题,选择一个有效地贷款规模,使得贷款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制定贷款方案的时候,需要根据事先确定的金额进行贷款;一旦入账,就要给予科学的管理,根据事先计划的方案进行安排和使用,切不可出现随意变更去向的现象,还要对资金有一个合理地投放,促进贷款使用效益提高,与此同时,需要根据还款的计划进行还贷准备,防止有偿还压力形成,导致财务危机形成,现阶段高校财务风险一直都未得到有效地重视,高校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非常多,国家以及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加强这一问题的重视,促进财务透明度提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的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不只不具备合理地财务管理体制,同时还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想要减少高校在这一问题上的风险,就需要国家和银行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高校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正确地认识财务风险,还要对其进行合理防范,进而有效地从化解财务风险,帮助高校获得健康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日丽.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08).

[2]孙志国.办学规模扩大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17,(01).

[3]刁艳.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8,(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