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一、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如何正确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是关系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县农村农民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对土地眷恋情结较重的境地,所以我县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以农户间自发流转、零星流转为主要流转方式。

针对上述弊端,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了一个政策上的松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鲜明提出了"三个不得",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农地只能农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流转自主权、收益权要得到切实保障,转包方和农村基层组织不能以任何借口强迫流转或者压低租金价格,侵犯农民的权益。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焦点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手段适度整合被承包到户的土地,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此项工作仍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就我县而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试点工作刚刚启动,江底乡启动了桑蚕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火德红乡启动利用荒漠化土地发展畜牧业养殖试点工作,成效如何,还难以预测。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按人平均承包的土地使农民在有限的承包土地上增加收入的难度增大,扩大规模经营又没有多余的土地,放弃承包土地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有限的土地限制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是政策不具体,监管措施难有力。提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在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中均有涉及,但比较原则。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

三是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四是是开发业主引进难。由于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因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

三、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稳定承包关系,完善土地延包工作。建议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这既是稳定土地承包权,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要求,也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

二是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证、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三是创新观念,推动土地顺利流转。全县人均耕地较少,大家都停留在这块人均不到1.5亩的土地上,很难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农民很难富起来。要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工作,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防止宁肯荒地也要守着不足1.5亩地的僵化思想,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