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调研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调研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配置结构以及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决定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速度和效益,决定了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制订中长期科技人才资源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一、*市科技人才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科技人才是指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科技人才资源从层次分,包括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等四个层次,而后一层次人员包含了前一层次的人员,其人数形成金字塔结构。科技人才资源从空间分,包括本域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域外可以利用的科技人才资源。根据上述对科技人才的定义,科技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即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

(一)科技人才资源纵向比较分析

1、历年累计数比较

根据*市统计年鉴1999—*3年*市评聘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简况表,*市评聘专业技术人员历年累计:1999年121043人,*2年144405人,*3141974人。1999年至*2年,每年比上年增长均在4.78%以上,但到*2年增幅开始收窄,*3年甚至出现1.68%的负增长

这从一个侧面上可以看出,*市科技人才资源流入与流出失调,科技人才资源流失明显且流失量有加大趋势。

2、结构比较

层次结构比较:根据*市统计年鉴,*3年全市历年累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称)人员数中按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划分,高级职称51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63%,比上年增长6.22%;中级职称39319人,占27.7%,比上年增长9.62%;初级职称97495人,占总人数68.67%,比上年减少5.96%。

行业结构比较:*3年,全市工程技术人员2719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9.15%,比上年减少2.28%(其中高职的1391人,比上年增长3.88%;中职的7048人,比上年增长6.59%;初职的18754人,比上年减少5.65%);农业技术人员1*人,占0.85%,比上年增长4%(其中高职的100人,比上年增长7.53%;中职的415人,比上年增长2.72%;初职的685人,比上年增长4.42%);科研技术人员197人,占0.14%,比上年减少1.02%(其中高职的41人,比上年增长2.51%;中职的98人,比上年减少1.01%;初职的58人,比上年减少3.33%);在学校人员54187人,占38.17%,比上年减少1.61%;其他行业59197人,占41.69%,比上年减少1.58%。

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编写的《*市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专题调研总报告》提供的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情况表看,*市专业技术人才历年累计数中,按教育、经济、卫生、农业、科技和法律六个行业分,1999年至*3年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依次是402人、占0.33%,407人、占0.32%,409人、占0.31%,410人、占0.30%,414人、占0.29%。*3年,*市专业技术人才历年累计数中,六个行业所占的比例依次是教育占38.17%、经济27.09%、卫生11.38%、农业0.85%、科技0.29%、法律0.20%。科技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很小而且逐年递减。

从结构比较中可以看出,*3年,在历年累计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中,(1)高中级职称人数比上年有所增长,初级职称人数比上年减少,这说明初级职称人员、年龄较低的人员流动性较大;(2)其他行业的技术人员均比上年减少,而农业技术人员却比上年有所增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已经对专业技术人员已经起到导向作用;(3)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才集中的群体在整个科技人才资源的主体中所占的比例偏小;(4)科技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当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很小,而且自1999年以来逐年递减。

(二)*市科技人才资源横向比较分析

1、按职称结构比较。*3年,全市历年累计评聘专业技术人员数中,高级职称51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63%,中级职称39319人,占27.7%,同比分别低于全省的4.51%、31.7%,和全国其他先进省市如辽宁的11.2%、40.2%,北京的9.40%、33.78%,上海的8.41%、39.38%(数据来源:*市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参阅材料之六《当前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形势及广东面临的新挑战》)。

2、专业技术人员密度比较。*3年,全市历年累计评聘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口的比例为293人/万人,略高全省平均水平的250.8人/万人,但低于深圳、珠海(963.16/万人)、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和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的1015.46人/万人,上海的491.69人/万人,辽宁的332.86人/万人。按*2年全市历年累计评聘技术职务(称)人员数,我市每万人口中只有301人,即占人口总量3.01%,低于同类城市,如秦皇岛的11.7%,烟台的6.3%,唐山的7.7%,近年来(1999至*3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增长速度为3.98%,同样低于同类城市。

3、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比较。*3年,*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是2687人(*统计年鉴数据,没有包括民科企业中的人员),比上年(*2年是2385人)增长12.66%,但总量仅只占全省总数277600人(*4年广东科技统计数据)的0.97%。*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加上统计213家民科企业中的4000多人,有6687人,占全省的总数在2.41%左右。

4、从事R&D人员比较。*3年,全市从事R&D人员2687人年(*统计年鉴数据),其中,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包括18个区、市、省属研发机构)580人,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16人,1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112人,11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979人;广东省从事R&D人员86881人年(*4年广东科技统计数据)。*市从事R&D人员加上统计213家民科企业中的1782人,有4469人,占全省的总数的5.14%左右。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市主要的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至*3年底已经达到141974人,并为*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少,科技创新一线人才缺乏。*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偏低,而且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第一线的人才缺乏。其主要表现为: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才集中的群体,在整个科技人才资源的主体中所占的比例偏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和从事R&D人员比较少,特别是在科技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当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比例很小,并且自1999年以来逐年递减。

二是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紧缺。其主要表现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科技人才紧缺;既懂经济和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比较突出,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家在我市仍是极少数。

三是科技人才的吸引、使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在人才竞争中,企业高薪也难以聘到或留住人才。我市有的企业给科技人才的月薪超万元甚至超几万元,有的是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但竞争不过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资源呈流出大于流入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才在汕的归属感不强。人才队伍存在不稳定现象,大有短期行为。*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大都未能回*做贡献,*生源本科毕业生回汕工作减少的趋势很明显,回汕就业人数与同年应届毕业生比例*0年为75.5%,*3年则降至35.9%(数字来源:*市人事局)。

四是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于发达地区,而且外语水平也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承接研发项目的研发周期长,在与外商谈判或承接有关项目时,处于被动状态。

2、原因分析

一是前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走了一些弯路,虽然近两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全市整体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仍低于珠三角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与省内先进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吸引科技人才的整体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二是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比较少且规模比较小。我市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不但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且对科技人才的容量也小。

三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工资、福利是吸引科技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良好的创新文化、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地方吸引科技人才的又一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科技创新不但是一个中长期行为,而且越来越表现为集群行为,在短期内,或者仅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努力,是难以出效益的,所以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凝聚科技人才更为重要。

四是科技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有些单位对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资源的管理不够到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才的智力或者技术未能真正参与利益分配,或分配到的利益未能体现智力或者技术的真正价值。有的单位中做出贡献的人才所获得的回报还不如不干事或少干事但会钻营的人。用人观念老化,重人才引进,忽视人才的开发、重人才使用价值的挖掘,忽视对人才的培养、重人才的即时效益,忽视人才的长远效益、重高层次人才,忽视低层次人才的作用。

二、*市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势

*市科技人才资源开发虽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1、已经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产业。我市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3年的产值分别为电子信息465863万元、纺织服装1868035万元、食品医药832606万元、机械装备504404万元、化工塑料1169268万元、工艺玩具1029005万元、包装印刷516028万元、音像材料270468万元。我市的农业和海洋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具有*特色的产业群体为*市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主体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民营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数的96%以上,民营经济逐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民营经济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

3、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企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近年来,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达到478家,大多数建立了独立的技术开发机构,有3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根据对213家民科企业的统计,*3年这213家企业,长期职工总数37658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025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5493人、从事科技活动4400人、从事技术研究开发人员1782人。

(二)人力资源充足,民间资本丰富。*有480多万人口,全市*2年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75人,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潜在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的民间资本也相当丰富。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机,相当部分市民得以先富起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著名侨乡,侨资丰富。*银行市民储蓄款在亿元以上。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丰富的民间资金资源如果引导得好,便是丰富的科技投入的资金来源。

(三)自然环境优美,硬环境优越。*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市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城市信息化处在同类城市前列,*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已经和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四)*人富有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精神是行为的基础和行动持续的支撑。科技创新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有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环境。把*人所富有的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凝聚起来,转化为良好的行动,并促使其持续发展,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环境的产生不会很远。

四、战略选择建议

1、指导思想:面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的客观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科技人才发展规律,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观,突出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着力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市的繁荣和富强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以尊重智力资源的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并以人才为中心调配资金、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坚持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对人才的培养注意智慧、德行、经验、观念、管理、勤劳等因素的全方位养成;另一方面是注重对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让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人才队伍不但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地及时地得到充实,而且达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境界。

2、总体目标:建设一支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创人尽其能、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大幅度提升我市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我市的繁荣和富强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3、工作思路:坚持科技为先,加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营造和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人才资源配置原则,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构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科技人才资源开发。

(四)工作重点与重大措施和政策建议

1、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制度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创业和创新服务机制,大力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展和优化人才用武空间。首先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载体。其次是通过组织实施各种科技计划项目凝聚和培育着一大批有作为的科技人才。其三是建立和完善行业性及区域性创新体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是要科学调整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制度创新,建立智力资本或技术参与利益分配激励的机制,完善对人才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对人才凝聚力,发展壮大企业规模。通过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调节科技人才向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地方与岗位流动。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把发现、培养和稳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市属科技机构、科技计划、科技项目评价的重要标准。把科技人才主持科技项目的程度作为立项支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2、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扩大科技人才队伍的容量和规模

一是加强科技工业园建设,营造局部的良好环境,形成聚集效应,吸纳和凝聚企业与人才。要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整合现有工业园区资源建设民营科技园区,重点抓好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园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二是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扩大我市科技人才的虚拟队伍。通过牵线搭桥、计划项目引导等手段,大力促进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其知力资源优势,扩大我市人才的虚拟队伍。

三是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人才数据库,尽量将国内外的科技人才收入数据库内,及时科技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按需求有计划地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汕工作,不断扩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

3、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职业化教育,全面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加强高、中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化培养,创造条件使其拓展与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加快科技带头人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注意培养和凝聚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并安心工作。立足于我市的特色产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科技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办职业培训,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培养高级技工和科技带头人。鼓励产学研合作培养科技人才。

二是构建终生学习的制度和氛围。以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政机构和部门为切入点,定期开展科技文化学习与交流活动,推动全民的终生学习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运用地方立法权,在法规上规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都有责任对其职工进行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一般人才资源向科技人才资源转化。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发展远程教育。鼓励市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长才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加强科技人才的联系。

4、加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要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要建立科技人才安全制度,对涉及*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技术和岗位的科技人才要加以扶持和保护,防止重要科技人才的流失对全市经济社会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在全社会普遍建设社保制度前,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科技人才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金,完善科技人才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科技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