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风险管理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精选

科技风险管理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4月)和研究组(2014年5~10月),各2500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8±4.7)岁,研究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7.6±5.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包括为产妇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常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产科护理人员除了要参与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要参与科内每月开展的操作技能培训及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产科专业知识、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授课老师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担任,年轻护士可在课堂上提问和相互交流。授课形式灵活,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对于未达标者,需补考,并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另外,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预见性教育,让护理人员意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强化其风险意识。

1.2.2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程管理指引、产科技术操作流程、分娩接产流程、差错事故报告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让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维护产妇权益及自我保护,从而在工作中始终将母婴安全放在第1位。

1.2.3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根据产科实际情况,优化人力资源,可推行连续排班制度,以减少交接班次,实现护士层级管理,从而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针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的护理人员,要重点管理。在就诊高峰期、节假日等时间段,要做好细节管理,及时调配人员,确保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1.2.4提高沟通能力

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让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性与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注意了解母婴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其护理需求,多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理投诉、护理纠纷事件。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要多向高年资助产士学习,学习其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细致、耐心地予以解答,注重自身沟通水平的提高。

1.2.5健全病区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区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让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科内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并指定负责人,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感染情况等进行检查,收集产妇反馈意见,以改进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

1.2.6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病例管理

在临床产科中,节假日、夜间、午间都是收治分娩病例的高峰时段,也是最易发生护理投诉事件的时段。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这些高危时段的护理工作管理,注意以老带新,也可配置有经验的二线护理人员,以缓解工作压力,保障该时段的护理质量。对于危重症产妇、特殊患者要进行重点交班,所有护理人员都务必对患者引起高度重视,重点观察其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应用本科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患纠纷比较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4%,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9.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科学技术对伦理教育提出了新的风险,通过系统的伦理教育,形成对他人和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激活伦理教育的功能,形成对后代及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伦理世界观。科技视野与伦理教育视野亟待对接,伦理教育既要应对现代科技风险带来的伦理难题,也要及时的调整教育向度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风险;伦理教育;科技道德

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科技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科技开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科技成果运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1],由此出现了种种反科技思潮。伦理学向来是伦理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伦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伦理教育也要实现整体的转型。伦理教育需要到科技伦理那里挖掘资源,并以积极的姿态去主动摄取。今天,有必要加强科技伦理的研究与教育,树立科学的伦理教育观。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突出地运用伦理感化和道德舆论的手段,使人们学会关心,懂得尊重,对人、自然、社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统一。

1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目标是形成正确的科技观

科技伦理要求形成学生正确的科技观。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深刻,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科技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伦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的伦理本质,并以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精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揭示客观规律,以达到对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理解。

由于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对伦理与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和认识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人类社会的有序运作有赖于伦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必须明确:科技不是一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科技进行全面、理性地判断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学生既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而且也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也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学生作为科学技术各学科领域的未来的潜在人才,应该具有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双重素质,需要建立合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知识结构,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知识的获得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支配。“学校德育的影响纳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强调社会氛围的净化,注重社会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给学校德育以更多的发展空间。”[2]现代科技观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影响、支配着学生,科技观教育要与高速发展的科技结合,科技观的培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的新科技观,把分离出的科技重新放回到整体中,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将科技观教育的内容补充到相应的课程内容中;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体现科技观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伦理的视角看待不同的科技活动。

2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的重点是科技道德教育

科技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技认知,体现了一种价值的观念,表现为科技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格守的行为规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社会观及科技观。道德规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逐渐形成同行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科技道德规范已成为社会伦理的重要内容。

科技道德具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等多重功能。调节功能表明伦理结构不仅调节科技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活动和伦理关系,也调节着科学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使科技工作者逐渐达到道德的完善。教育功能说明科技工作者不但从自己的前辈那儿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学会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功能表征道德的认识功能并不是指对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而是指在价值中反映出来的或者能阐明道理选择条件的那种知识。

在当今的大科技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个人品格、伦理意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科技的本质决定了在科技社会中,不可能是法本位,它只能是伦理本位,而且这种伦理本位可能要一直延续下去。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承担着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责任”[3],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具有的科技道德才是未来科学技术事业得以发展的保证。学生只有具有科技道德,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宽广胸怀,也才有人格的升华。

3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要及时应对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风险投资风险防范

所谓科技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为没有列入国家计划通过自主开发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旨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实现产业化,以取得高额收益。其重要特征是“高风险、高收益”。一般而言,企业从研究开发到生产,再发展成为上市公司,都需要不断注入资金,随着风险从高到低,其投资数额由小到大。即,初期需要的资金虽少,但风险率极高,一旦成功,一般可获得35%~50%的内部收益率,正是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吸引,科技风险投资业方得以迅速发展。

1关于对风险的认识

风险是一种由不确定性或变化引起的,使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我们知道,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却是相对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做出估计;风险无法消除,但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风险与效益共生,成正相关的特性。

2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承担

科技风险投资在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即: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泄密风险等。本文主要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方面加以分析。

2.1技术风险

一是开发技术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精力尚沉淀在技术成果中,其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收、增值,还需根据成果转让或转化、产业化来决定,因而投入——产出的效益,尽管可预期,但毕竟是不确定、是具有风险的;二是技术开发的风险具有时滞影响,即技术风险将影响到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比如,由于技术风险而导致的技术成果缺陷,有可能转移到生成阶段和市场阶段,造成质量低下、次品率高、生成成本增加,进而构成新产品的销售障碍与市场抵制;三是实践证明,技术开发在技术阶段、生成阶段、市场阶段的投入是增加的,投入的递增意味着风险的递增。由于积累投入的递增,因而失败的时间越后,开发者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

2.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的潜在性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科技风险投资产品都是市场上全新的产品,顾客难以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因而对市场容量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二是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高技术产品的推出时间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个时滞过程,这一时滞将导致企业开发产品的资金难以收回。比如,贝尔实验室推出的图像电话,过了20年才实现此技术的商业价值;三是难以预测创新产品扩散的速度。比如,1959年IBM公司预测施乐914复印机在10年内仅能销售5000台,而拒绝了与研制该产品的哈德公司的技术合作,然而复印技术被迅速采用,IBM失去了极大的市场;四是难以确定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产品的成本过高将影响其竞争力;生成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在竞争中能否占领市场,能占领多大份额,在事先是难以确定的。

2.3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指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灾祸、车祸、疾病等而危及高新技术主要研制人员的生命或人员跳槽,而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产生的风险。如美国硅谷著名的仙童公司在其主要技术人员相继离去后,一蹶不振,始终未能东山再起。

2.4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动而使企业受到损失的风险。这些因素有需求变化、售价变化、投入成本变化、固定成本的比重。如果企业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则当需求下降时,企业的固定成本并不降低,所以经营风险较高。还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招聘和雇佣到足够的合格员工。

3科技风险承担的有价性

科技风险投资要冒如此多的风险,为何风险投资还方兴未艾?实质上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风险承担是有价值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有价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风险从根本上消除是不可能的,但风险决不意味着失败,它指的是相对预期收益所可能付出的代价,投资者一旦获得成功,可获得极高的回报。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当一个科技项目的预期收益是普通项目的5倍,而它的预期风险是其他项目的4倍时,这样的项目就值得风险投资;若风险公司投资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预期收益都在普通项目的5倍以上,即使只有1个成功,也不会赔本,有2个成功便大发其财。这便是风险承担的价值,道理虽简单,进行投资决策时,得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4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

我们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是因为将来可能有更多的预期收益。在保证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时,我们便要设法降低和规避风险,其主要途径有:

4.1风险利用

企业的风险并不完全是坏事,有风险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拓精神,锻炼竞争本领;有些风险还可以转化为机遇,给企业带来效益。美国苹果公司是一个成功利用风险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初,苹果公司还是小企业,有被吞并的危险,投入大笔的资金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但风险投资家费柴瓦尔丁偏偏顶着风险上,在夹缝中找冷门,依靠微电子技术起家,在短短10多年内从59万美元发展到6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苹果公司在产品上选择当时尚未为大公司注目、但有潜力和风险的微电子技术;在市场上,选择大公司无意涉及、但有一定地位的小商业公司;在投资上,避开实力强的大公司,争取小企业主的资金。这些灵活的策略都为苹果公司争取到风险投入和风险发展的双重机遇。

4.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科技风险投资防范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市场转移。一旦发现风险就迅速将产品或设备抛入市场,以廉价优势吸引客户,加快脱手进程,以微利甚至小亏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二是向非重要产业和部门转移。在困难时“舍车保帅”,把重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非重要项目。这种风险主体的转移,可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大面积危机,减少风险损失。

4.3风险消化

市场风险是科技风险投资的一个主要风险,消化这一风险应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加速投产,缩短技术转化过程;规范管理制度,压缩非生产性消费等等。科学管理也是消化风险的重要环节。

4.4风险组合、风险分散

把具有不同风险概率的科技开发经营项目加以合理组合,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能得到其他未发生风险部分的项目收益的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风险分散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这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减少风险损失。4.5风险回避

对已发生的风险机会较大的开发经营项目,有意识地回避或转向,减少开发活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当一个新产品开发方案遇到较大风险时,可以改变原有方案,或采取多方案开发,以此绕过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风险。值得说明的是,这种风险大是相对预期收益来说的,如风险大而预期收益更大,此时是否投资值得商酌。又如人员风险,我们在进行投资时要对主要技术人员签订严密的聘用或合作合同,防止人员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5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金投入和合理参与管理,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然后再售出股份或最终从企业效益中获利。

科技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

1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

我国每年有20000余项比较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是其中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

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据2003年度《洛桑报告》,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3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有关专家在解析这份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报告时认为,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不再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瓶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科技资源,使科技产出最大化已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和对国民经济贡献不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是一个周期较长的社会活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从一个新生思想产生到成为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通常需15~20年。因此,投资高新科技产业的风险相当高,国内很多企业都不愿冒风险,害怕投资失败,因而阻碍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故科技成果中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更为艰难。

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方面风险因素多,如技术革新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资金风险、政策变化以及不可预见因素等,风险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常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高新科技项目抗风险能力差,每一种风险发生,都足以导致高新科技创新活动的失败。

高新科技的高风险、长期性、高投入和高回报的特性,主要是因为高新科技的初创阶段,能否成功客观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新活动通常要经历无数艰难曲折和失败才能取得成功。有的项目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被证明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成功,不得不放弃。有的项目在立项时是先进的,但到完成时,别人已捷足先登,获得了专利或占领了市场,或出现了替代产品,或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失去了意义。据统计,美国高新科技项目的投资活动成功率仅为30%,而70%的创新活动最终归于失败。所以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2建立风险资本市场

高新科技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最终的成果;同时也需要很高的投入才能获得成功。例如集成电路、核电站、航天器、通讯设备、生物基因工程项目等等,没有相当大的投入强度,就不可能见到成效。

高新科技项目能够生产出或提供别人没有的、或更好、或更便宜的又有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或开拓出新市场,赢得丰厚的回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的风云变幻和所投企业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原因,大约1/3的风险投资项目会“颗粒无收”,还有大量的项目不能收回全部投资。但一旦投中一个项目,获得的回报可能高达投资十几倍甚至几百倍。例如,给DEC公司投资的投资家曾经投资了许多项目都告失败,但仅靠对DEC的投资就把所有的损失全部弥补了,而且还创造了十几亿美元的利润。据统计,1965~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为19%,是股票投资回报率的2倍。在苹果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每投入1美元,得到的回报达240美元。因此高回报也就促进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

高新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既是一种商业活动,就应按市场经济原则,以适度的政府干预为前提,实现相应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完善。而积极发展联接科学技术研究和建立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环节的风险投资业,正是完善这种经济结构具体体现。它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催化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高新科技产业形成生产规模必不可少的手段。

风险投资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为适应当时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的资金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自动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高新科技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风险投资的规模也日益扩大,成为高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资金依托。以美国为例子,70年代以前美国风险投资额不足1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已增长到200亿美元。目前,风险投资规模已猛增至每年600多亿美元,专门从事风险投资机构2000多家,每年为大约10000项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在东部的波士顿地区投入了8.7亿美元,在西部硅谷地区则创下37亿美元的高纪录。巨额风险资金的进入,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高科技产业向前发展,硅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科技“麦加城”的地位,与风险投资的介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发展风险投资,使风险投资活动在体制完备、机制灵活、政策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趋于活跃,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为顺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历史趋势,英、法、加和新加坡等国也兴起了风险投资热潮。2005年法国政府拿出6亿法朗建立“风险资本国家基金”,希望通过此举带动30亿法朗的资本投向高科技产业。而我国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的比重合计超过82%,而风险投资仅占2.3%,这种融资结构与高新科技产业化不相适应。因此高新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过程中需要风险投资,为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一种“催化媒”的作用,使之完成由技术到产业的一跳。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为风险投资实现高收益提供了最佳载体。在风险约束上,风险投资找到了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减少风险的途径,即在投资项目多方论证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分散投资多个项目和多个风险投资者联合投资一个项目的方式,从而有效地分散了投资风险。少数成功项目产生的高回报就可弥补多数项目失败所产生的亏损,这就能有效地减少和分散风险,提高成功率。总之,风险投资利用项目群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利用其支持的企业上市或出售来获得回报。还可以建立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担保机制或保险公司开展此项保险业务,提高风险投资抗风险的能力,吸纳更多的资金以解决高新科技转化的瓶颈——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北京市在北京试验区注资亿元,作为高新科技企业风险担保金,为风险投资保架护航,促进高新科技企业健康成长,使高新科技企业成为新的一轮经济的增长点。

风险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特高的回报率的双重特点,通过冒险来求得高收益。从投资形式上看,风险投资不同于银行贷款,它并不要求接受投资的公司作任何财产抵押,而是用资金购买急需发展资金、处于弱小状态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或者是出钱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风险投资是高风险投资活动,一般常规投资如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基金组织借款等轻易不敢问津。就融资渠道而言,我国现有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信托投资、基金组织借款、企业筹资等,由于没有风险消化机制,实际投入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资金很少。因此有必要发展风险投资,建立我国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银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风险基金等。

高新科技向生产转化进行风险投资的机构,首先应是一个不依附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的金融企业。其次不仅是对高新科技向生产转化提供必要经费支持的金融企业,还必须为“转化”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相应的服务,如经济实体的组建、市场前景评估、管理、信息、企业股票上市所需的服务和担保等等。作为对高新科技向生产转化的执行者,应有效地扶植有市场前景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把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市场看好的项目,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建立一套公正、科学、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也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之一。

高新科技的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银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风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科技银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风险基金,在这些金融组织应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对风险投资科技银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风险基金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大企业、高新科技类的上市公司、私营公司、部分全人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国家在这些专业性金融机构的股权,起着推动这些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利风险投资市场形成的作用。还应广辟融资渠道,以吸纳更多资金,使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兴旺发达,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风险投资于高新科技项目时,也应当采取国际通行的惯例——用股份制的形式,以便于通过第二板块股票市场出售所持股票,回笼资金,用于其它的风险投资项目,也有利于此种金融组织资金的滚动发展,培植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