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政村调整后农村组织建设思考

行政村调整后农村组织建设思考

根据市委的安排,近期我们就农村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课题进行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域调整对基层组织建设所形成的有利条件

*年6月至8月,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年行政村撤并调整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调大、调优、调强和相邻近、整建制调整原则,对全市人口在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再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区域调整。通过调整,全市原来的398个行政村合并为243个行政村和8个乡镇社区,村级规模得到并大,经济实力得到并强,组织班子得到配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村人口土地资源得到整合。通过调整,全市行政村村均人口达到2201人,其中*人以上的村占总数的65%,并形成5个4000人以上的特大村;村均耕地面积达到2739亩,其中2500亩以上的村占总数的54%,一些近镇的无地村、渔业村及时并入了乡镇社区。农村人口、土地资源的重新调整分布,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合理布局、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也有利于农村中心村、社区的规划发展。

2、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得到并强。通过调整,全市村级组织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万元,比调整前增加了62.5%,且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多业化,单一来源于农副业资源发包收入的村已接近消灭,原来的一些薄弱村通过互补性调整,也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二、三产业的收入。同时由于在调整过程中对村干部人员实行了精简,减少了村级组织的报酬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增强了村级收入的可支配性,提高了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3、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得到调整。为适应农村党员从业的多样化以及调整后党员数量的成倍扩大,这次区域调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也进行了改革调整,在保留地域管理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了行业管理特点,便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结合本次区域调整,全市共有161个村升格成立了村党总支,占调整后行政村总数的66%,占50名党员以上村总数的79%。村党总支下的基层支部一般按农副业联合支部、工业联合支部、老年党员支部或综合支部设置,共设基层支部445个,其中村级企业独立支部38个。

4、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调整,全市村级班子建设得到加强,村干部的数量、年龄、性别和文化结构逐步优化。调整后,全市行政村共有定、误工干部1433人,比调整前减少了595人,其中定工干部994人,比调整前减少了335人;共有妇女干部305人,35岁以下干部309人,基本上村村都配备了女干部和年轻干部;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39.9岁,比调整前下降了1岁,45岁以上干部比例比调整前下降了2.3个百分点;共有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466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2.5%,比调整前提高了4.7个百分点。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

二、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通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领导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这次行政村区域调整,更是把一些积累性、结构性的矛盾推向了前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村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二三次产业相互不断渗透,联系日益密切。农民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已完全跳出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或发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特种水产养殖,或从事农产品加工营销、或自主创业投资、举办各种企业实业,或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就业等等。区域调整后,随着村域范围的扩大,这种产业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更趋复杂,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级干部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学会用市场手段来引导、带动、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从强制推行、大包大揽以及直接抓生产经营的传统方式向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方式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广大农民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对村级党组织的富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内外资投资热潮的兴起,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弱势群众还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没有随经济总量的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农民致富的愿望还是十分迫切和强烈。尽管从去年起,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题的双带"活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区域调整前全市共有710名村级干部、187名村支部书记带头投资创了业,分别占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的35%和48%,但这种成效到目前为止还基本停留在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上,对农民的带领、带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区域调整后,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收入长期低下的薄弱村的农民对调整撤并后的村级新班子带领农民致富更是寄予了厚望。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富民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扎实实的富民举措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对村级党组织增强办实事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是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现实选择,是我们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行区域调整、并大并强行政村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这种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农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还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受村级自身财力的限止,对照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对照农民的期望还远远不够。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改善水利、道路、桥梁以及水电、通讯、卫生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要求改善市场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财源建设,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身的办事能力,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4、管辖范围、对象的扩大对村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如农民土地征使用问题、集体资产管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在原有行政管理体制打破之后和新旧政策没有顺畅衔接之前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区域调整后,各行政村的干部职数由于精简没有相应增多,但管辖的范围、对象,面临的问题却是成倍增加,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5、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实行村民自治,使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农村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这在今年区域调整后村委会的选举中就可以充分看出。今年农村村委会选举,全市参加选举的村民共有24.96万人,占应参选人数的97%,参与本次选举候选人提名的村民达24.59万人,占应参选人数的95.7%,农民群众自主提名的候选人达4041位,是选举确定职数的5倍。这一方面说明农民群众民主参政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另一方面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前对农村和农民的新变化重视不够,没有及时引导、扩大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注重把党组织的意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1、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在农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真正学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勇于破除一切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改变一切束缚农村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做到"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适应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网络体系建设。党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迫切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更多地转移到规划指导、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而调整完善党组织设置,就可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建制。这是由区域调整后村级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打破党组织设置的级别观念,把现有符合升格条件的村党支部全部升格成为村级党总支,形成党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党员的工作格局,使村级党组织逐渐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筹划村级发展的大事。二是要加强村级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扩大农村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非公经济党建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中。从数量上看,我市绝大多数非公企业集中在行政村区域内,而且党员数量少,企业独立建支率低。必须根据农村非公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拓宽思路,切实加强村级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要按照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有党组织、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必须成立支部的要求,加快村级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和党员发展步伐。认真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大量选派党建指导员到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对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重点选派。通过指导员的指导、联络,加大企业新党员的发展力度,加快企业党员队伍的扩展,加强企业党员干部的培养,积极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针对村级企业面广量大和村级党员干部人数少的特点,要扩大村级党建指导员的选派范围,积极从普通党员中挑选积极分子、优秀分子参与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工作,使村级企业的党建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三是要按照便于活动的原则创新农村党小组设置。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和工作的特点,把从事相同行业、职业的党员编在一个党小组,以利于互通信息,加强联系,正常活动并发挥作用,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由"一刀切"向个性化转变。

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是决定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的根本性因素。要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解放思想,拓宽视野,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一要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完善优上劣下的动态用人机制。农民群众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的对象,对村干部比较了解和熟悉,因而在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必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选人,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真正把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活力。二要保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村干部管理机制。村干部承担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工作责任要求严格、政治经济无保障的情况,难于全身心投入工作。必须进一步严格村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必须严格按照苏州市下发的《关于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和养老医疗保险费三级统筹的意见》,在前期已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的基础上,加快落实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统筹发放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彻底解除其后顾之忧。三要积极探索用非职业化、业余化管理的办法,充实村以下党组织和队组干部。受村财力限止,区域调整中行政村的干部设置一般为3-6人,仅靠这几个人联系成百上千的农户显然是力所不及的。必须大力从普通党员、农民、职工中挑选一些积极分子,采取无固定报酬、适度补贴、作为村后备干部挑选范围的办法,在不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下,充实村以下党组织和队组干部的配置,让他们兼职协助参与村务党务管理,实现由村到下属支部、队组的延伸管理。四要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以市镇两级党校为基地,以提高村干部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村干部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4、抓住第一要务,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加快发展是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担负起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一要着眼长远,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区域调整后的新布局,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及早抓好村级建设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先行村要加快规划的实施,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向小区集聚,加快农业向基地集聚,加快农民向中心村集聚。二要立足富民这个根本,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发展。在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示范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的基础上,积极把"双带"活动推向纵深,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领、带动作用。动员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积极采取与农户联户结对、合作合股的方式,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的帮扶和支持,调动广大农民的创业投资积极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并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和各种经济社会资源,不断扩大村级财源,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继续按照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的开发性扶贫思路,采取"局村挂钩、扶带结合"的办法,加大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推进经济薄弱村的整顿转化。

5、立足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元化、一言堂"领导以及"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迫切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发挥群众创造性的民主管理体制,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首先要积极试行党员议事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把党员群众在这次区域调整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引导起来,通过落实经常化、规范化的党员议事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作用,变村级事务由少数人说了算为大多数人的管理,使党组织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建立村"两委"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明确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再次要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注重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

6、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三级联创"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成果,建立和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党建工作的率先之举确保"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要分层逐级落实创建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发挥镇级党委承上启下的"龙头"作用,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努力形成上下联动、互相衔接、环环紧扣的创建机制和工作格局;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考核与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要采取一村一策和分类施治的办法,根据"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弱就抓什么"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围绕"建设好班子、带出好队伍、形成好机制、创造好业绩、树立好形象"的"五好"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上,以三个文明建设的实效来检验"三级联创"活动的效果,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