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党建和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市组工干部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创新能力、思想作风、精神状态、工作方法等方面上台阶、上水平,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党性实践活动,以视频会议系统为阵地开办“组工论坛”,营造集思广益、百家争鸣的学习研讨氛围,促进全市组织工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提高全市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今天,是首次开办“组工论坛”。我就先谈一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话题。说实话,对于这个题目,我感到既熟悉又有点为难。所谓熟悉,是指随着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我们组织部门最近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就是在研究、思考这个问题;所谓为难,是觉得这个话题很大、很宽泛,内涵很深、很丰富,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位、研究透彻的。但是,为了使大家能够在今后的论坛中敞开思想,谈出真知灼见,我还是想结合对十七大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理解,谈一谈自己的所思,也算是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谈谈对为什么要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个人理解;第二个问题,谈谈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举措;第三个问题,谈谈我个人认为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推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

首先,探讨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党的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题目起得非常鲜明,叫“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之前,我们党多年强调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十三大曾经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一般的提法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题目下,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的任务,并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构想和举措。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命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对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陆书记、侯部长就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再次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就是说,“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成了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我们对党的十七大提出这一历史性命题,应该怎么认识、怎么理解,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对面临的任务,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去贯彻落实,才能把改革创新的精神渗透到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来促进我们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个人认为,认识和理解这一历史性命题,应该从三句话上来把握。

第一句话,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国家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例,2007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4140元,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3:1;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为4.3:1;酒泉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2:1;以城乡消费差距为例,2007年全国的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02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才达到3582元,全国城乡消费差距为2.8:1;甘肃省的城乡消费差距为3.9:1;酒泉的城乡消费差距为2.1:1,并且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基本上是纯消费,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从统计口径上来讲还包括生产性的消费支出,如果把农村居民消费中的生产性消费剔除出去,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差距还要大得多;以区域差距为例,2007年,浙江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74元,甘肃省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达到10012元,只接近浙江的一半;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8265元,甘肃的平均水平只有2329元,只比浙江的四分之一多一些,还不到浙江的三分之一)。另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而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也明显增强,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思想理念上,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工作作风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思路上,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在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中去落实、去解决。

第二句话,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之所以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是因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一是我国已经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就为我们吸引资本和技术、调整结构和布局、争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二是我国社会整体上是在向现代化社会的模式演进,我们不仅面临着全球的经济竞争、文化竞争,而且面临着激烈的政治竞争,即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看谁的政权更加稳固,看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看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大众消费、共同富裕、和谐社会“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能够带领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大课题。

第三句话,我们正在迎来又一次解放思想的新时代。时下思想界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解放思想。30年前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国从此离开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制止了“左”的思想的回潮,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党多年来强调的是“加强和改进”,而不是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是在传统党建工作方式下的一种循序渐进,体现更多的是党建工作的模式化、传统化成分,而改革创新则是在现有基础上大胆进行体制、机制上的革新,体现更多的是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与这样的要求相对照,尽管我们近年来在“保证抓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还很不适应,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一些地方和基层党组织重经济、轻党建的惯性依然延续,运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狭窄、办法不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没有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少数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到位,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要求不适应;有的党员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意识和为人民服务观念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党内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制度和机制,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还相对比较滞后,等等。所以十七大召开之后,思想界开始讨论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否已经启动的问题,我觉得,不管讨论的情况如何,也不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否已经正式启动,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身就意味着党内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顺利完成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全市加快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党的建设中不合时宜的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努力使党的建设在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

第二个问题,谈谈我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新要求、新举措的理解和把握

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大家可以发现,这次和以往历次报告当中的阐述不太一样。我个人感觉,这次关于党的建设部分有两个特点:第一,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五大建设内容丰富,各大建设之间如何连接、什么是主线、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关键等,都讲得非常到位。第二,报告里吸收了近年来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蕴涵着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举措,不仅通篇贯穿了尊重基层、尊重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而且有很多具体可操作性的东西。从做好组织工作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这些新要求、新举措,我认为需要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党的建设的新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通过坚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就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对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的继承与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等重大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二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新举措。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就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必将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过程中,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在推动全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三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构想。十七大报告在重申“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到完善党代会制度和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到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举措在内的发展党内民主的构想。其中,关于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举措,关于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推行票决制,等等,都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和重要进展。与此同时,还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求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党内选举制度方面,要求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等等,这对于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于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其中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明确提出了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等。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落实和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等六个方面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我感到,这些新举措、新要求,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好地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前者对于破解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民意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工作不透明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后者对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干部选拔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提高公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新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党建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延伸,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譬如,对基层党组织职能进行了新的定位,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对过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化,具有时代特征,也更具操作性。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党的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举措。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是夯实党执政物质基础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问题,谈谈我个人关于在实践中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些思考

如何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组织工作,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课题。我们要真正在实践中推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我个人体会,需要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解决好理念创新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是工作创新的前提。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形成了忠于职守,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勤奋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也应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增多,新问题层出不穷。应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组织工作,冲破一切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中推动工作创新。联系组工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我觉得,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解放思想,应该注意克服“四种倾向”,树立“五种理念”。

“四种倾向”:一是克服求稳怕乱的倾向,讲原则而不保守。组织工作无小事,讲原则、求稳妥,这是职业要求,也是职业品格。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方针政策上、立场方向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但如果把一些沿习多年的习惯、约定俗成的做法当作原则,那就错了。表面上讲原则、求稳妥,实际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那就更错了。我们强调解放思想,不是不讲原则、不求稳妥,而是要更好地坚持原则、保持稳妥。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与讲原则、求稳妥是相一致的。二是克服循规蹈矩的倾向,讲规矩而不僵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部门许多现行的规矩,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探索创新的成果。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看不到发展变化,或不适应发展变化,思想就会凝固,规矩就会僵化。水凝固而不流,物僵化而不生。那些墨守成规的观念,那些抱残守缺的做法,都是与讲规矩的初衷相悖的。如果对前人的做法不敢变,对过时的条文不敢改,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终只会走进死胡同。当然,我们强调解放思想,不是说不讲规矩,而是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旧规矩,创新充满活力的新规矩。三是克服程序控制的倾向,讲程序而不教条。凡事都有程序,但程序是为工作服务的。讲程序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有序、更有效、更便捷,如果门坎太多,层次太繁,环节太僵,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情况再急,也要按部就班;事情再大,也要碎步慢挪,就会把急事变慢,简事变繁,易事变难,好多工作就会耽误在一些烦琐的细枝末节上。实践证明,程序一旦成了教条,就会变成一种种障碍,变成一根根绳索。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决不能因小节而误大事,因过程而害结果。四是克服单向封闭的倾向,讲严谨而不刻板。严谨细致、慎之又慎,是组织部门的一贯作风。但在这种严谨的外表下,也滋长和蔓延着一些消极因素。如,有的该说的话不说,该办的事不办,该提倡的不提倡,该抵制的不抵制;有的内不交流,外不沟通,自我封闭等等,就有些刻板了。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推进党务公开,要落实干部群众对党的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打破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如果长期陷入自我封闭状态,组织工作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时代。只有构建科学、民主、公平、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树立“五种理念”:一是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们指导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的组织工作中,无论是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还是人才队伍建设,说到底都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要激发各级组织和各类干部人才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善于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比如近年来,由于乡村合并、税费改革以及党政机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行,给原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提出了现实的挑战,触及许多共性的矛盾和问题,并直接反映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要求我们做出正面回答。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和水费管理改革后,村干部的职能发生变化,收入多年来维持原有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探索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在保证收入底数的基础上实行“绩酬挂钩、奖优罚劣”,就能够激发广大村干部的发展热情。在机关,针对如何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解决机关“动力缺乏症”的问题,一些县市区果断地进行机关干部作风教育整顿、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变“隔靴搔痒”为“重锤猛药”,部门作风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事实证明,党建工作善于破解难题,并且敢于切入正题,就能产生“掘渠引水”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工作思路上“出新”。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之所以难有起色,状态平平,就在于主观上探索不够,思路不活,上面说什么,下面做什么;上面要什么,下面交什么,对党建工作思考、研究和探讨得比较少。有鉴于此,我们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就应该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把党建创新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对基层的一些新观点、新做法,不妄加判断,而是提倡个性,允许差别,能推行的就推行,暂时不能推广的先试点再推广。通过点上的创新,形成党建工作的批量特色,由此来集成酒泉党建的整体优势。去年以来,各县市站在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创新路,使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选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社区党建“三卡”活动等一批创新成果亮点频现,精彩纷呈,成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这样一些激励创新的好做法,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二是团结和谐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组织的和谐,党内生活的和谐,党员、干部自身的内在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应该自觉地把团结和谐理念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找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和谐共处、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形成和谐和顺的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引导和谐、促进和谐、保障和谐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以加强党内团结促进社会团结,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经验,探索总结实践规律,建设一支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一套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用公正的制度、公正的作风选公正的人,坚持用选人用人的公正促进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是民主公开的理念。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民主讨论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选举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使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尊重,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落实,是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本着民主公开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无论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的建设,还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都要逐步走向公开、民主、透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五是服务群众的理念。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是总书记对党建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组织部门是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部门、协调部门和服务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组织部门既然是“家”,组工干部既然是党员、干部、人才的“娘家人”,就应该自觉摆正位置,牢固树立起一种“家”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服务措施,真心解决实际问题,主动为党员、干部、人才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家”的氛围,塑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组织部门新形象,提高我们各项工作的公信度,真正让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满意高效的服务,真正使组织部门由“管理部门”成为“服务部门”,真正使组织部门成为服务意识强、服务质量优和服务效率高的部门。

第二,解决好方法创新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寸步难行。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应该养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工作的习惯。我个人体会,在实践中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应该掌握好以下七种创新方法:一是以加强调研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调查研究工作历来是各级领导机关推进工作、破解难点、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组织部门要创新工作、改进作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针对当前组织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不熟悉基层、不掌握情况,凭经验办事、按惯例办事、靠想当然办事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围绕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今年中央、省、市委确定的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谋划工作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调查研究先行,推进工作面对面指导,评判工作尊重群众看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基层的实践创新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升华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切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创新。二是以典型引路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及时总结经验,用典型推动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首先要学会发现和培育典型,其次要善于解剖典型、推广典型,再次就是要学会提炼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和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去年以来,我们专门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还不善于研究培育典型,不重视挖掘宣传典型的问题,专门组织各县市区分管组织的副部长到张掖、武威进行了考察学习,大家普遍感觉到,张掖、武威在党建典型培育方面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培育的典型标准比较高,也有特色。因此,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培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意见》,目的就是要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项目、资金和人才优势,分领域培育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最终达到培育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加强典型的宣传。培育一个典型很重要,但是如何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关键还是要抓好宣传工作。各县市区组织部门近年来培育的典型也不少,但是真正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典型并不多,这说明我们典型总结宣传工作抓得还不好,示范带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没有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以分类指导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大家感觉到没有,近年来,我们推动组织工作的方法已经从全方位推进逐步向分领域推进转变,从全面加强逐步向重点突破转变,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组织工作任务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就全市而言,由于各县市区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条件有差异,造成了组织工作进展不平衡。为此,指导工作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办法,才能有序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就基层党建工作来说,近年来,各县市区坚持分领域推进,农村、社区、企业等重点领域工作有了很大突破,但一些县市区还存在顾此失彼、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分类指导推进各县市区、各领域组织工作,最终形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各领域党建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四是以系统的观点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方法来谋划和推进。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系统的整体性和各项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度,充分认识各项工作的主次、轻重之别,学会“弹钢琴”,全面地、有节奏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要针对组织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做好能够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下功夫研究破解难点问题,以重点任务的完成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从理论上搞清楚,抓得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一些重点工作能够产生一定的撬动效应,以实现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五是以学习借鉴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需要克服唯我独尊、夜郎自大的心态;需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需要虚心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采百花之精华、集百家之所长,通过移植、嫁接,使之地方化、本土化、特色化。在这方面,应该说各县市区都做的比较好。如一些县市区在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单独组建、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这些做法就是借鉴江浙一带等非公经济发展较快地方的经验,吸收转化而来。尤其是去年9月份,我们组织各县市区组织部的同志进行了观摩交流,对大家触动非常大,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也使大家进一步强化了横向比发展、纵向争第一的责任意识,较好地谋划、理清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通过学习借鉴,创出本地特色,也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六是以牵头抓总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特别随着近年来组织部门工作职能的加强和工作领域的拓展,需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组织部门在牵头抓总方面,既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又要注重整合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依托和发挥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作用,特别要抓好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协调配合,形成优势互补,齐抓共管;要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内部的力量整合,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发挥组织部门的整体功能。为此我觉得,组织部门在牵头抓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既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还要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体系,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从而确保牵头抓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七是以与时俱进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的社会,组织工作也需要融入信息时代,以与时俱进的方法抓好改革创新。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党建网和远程教育平台这两大组织网络优势,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形式,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去年组织工作的考核过程中,我们对各县市区党建网站进行了评比,总体来讲,各县市区的党建网站设计的都不错,内容也比较全面,但是如何将这个优势资源应用到组织工作创新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今年我们将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年内将形成市、县、级、村四级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全覆盖,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把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项目考核、干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第三,解决好机制创新的问题。机制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机制新则活力足。组织工作要有活力,必须以管用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只有着眼于机制创新,才能促进组织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从我市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在六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一是创新党建工作联动机制。为什么应该探讨建立党建工作联动机制?这与目前各县市区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和协同责任有关。目前,各县市在党建方面,组织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单打独斗的因素,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协同作战的力度还不够。因此,我们要尽快建立以党委总揽全局、织部门牵头抓总、党群部门共同参与、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基层组织狠抓落实的党建联动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尤其是个别县市,应该尽快破除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认识,把党建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进行谋划,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发挥最大优势,切实为“保证抓党建”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去年,我们对各县市区组织工作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签定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进行了考核。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使我市去年的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破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而且为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动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措施,需要我们继续坚持。据我所知,近年来,各县市由于整合责任书考核工作,将党建工作作为双文明工作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所占比重分值较低,这也造成了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党建工作的一种错误倾向。今年,要结合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各县市区要单独建立党建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切实形成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三是创新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因此,组织工作的任务也比较艰巨、繁重。如何确保部署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不仅需要形成合力、建立考评机制,还要有经费保障。尤其是今年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建示范点培育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认真做好经费配套工作,是保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一些县市区为确保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全面落实,财政列支党建工作专项经费,这一做法很好,也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四是创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农村和社区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最直接的落实者,这部分同志工作非常辛苦。就拿社区来讲,一个社区4—5个人,却要承担党务、民政、禁毒、综治、信访、社保、老龄、计生等十多项事务,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同志比我们机关干部要辛苦的多,但是部分县市区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还比较低。近年来,各县市区的财政收入都是大幅度增长,有的2—3年就实现翻番,机关干部的工资也将近翻了一番,但是社区和农村干部的工资却还大部分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且还承担了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新的重大任务,这一状况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十七大报告对这方面也有新的要求,省上也正在加紧研究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政策机遇,积极探索从优秀社区和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任乡镇和街道领导干部工作。按照绩效挂钩的原则,实行以基础工资、社情(村情)工资、绩效工资为框架的社区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和村干部的工资水平。探索建立社区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社区和村干部制度,逐步推行社区和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全面实行生活困难社区和村干部救助制度,努力营造政治上关心、报酬上激励、生活上关爱社区和村干部的环境。五是创新党组织服务机制。经济发展需要党的建设来作保证,只有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应该继续在优化组织设置上作文章。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一般都是以行政村和居住区域为单位设置的。这种单一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在农村建立专业经济协会、流通服务实体、产业等专业党组织,在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巷道楼院等党组织,将党员按行业、类别、年龄等主体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党组织,方便有共同兴趣爱好党员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等等,都应该结合实际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在创新活动载体上再下一点功夫。在座的各位都是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应该明白党员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要看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近年来各县市区在这方面探索的也比较多,一些经验和做法也很值得推广,如肃州区全面推行的党员承诺制,瓜州县开展的举旗帜、亮明灯党性实践活动,玉门开展的设岗定责活动,金塔推行的党员承诺卡制度等等,这些做法都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起了很好的平台,下一步需要按照这个方向,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切实建立起党组织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六是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说在全国都是一个难点,各地也都在积极探索,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我觉得,仅靠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是很难实现有效教育管理的。近期,我们也借鉴外地和各县的经验,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初步拿出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下一步还要征求各县市区和基层的意见,希望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结合各自实际,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同时,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还应该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新要求,围绕完善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城乡互动的干部人才体系、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体系、城乡覆盖的党员服务体系、城乡合作的互帮互助体系等“五大体系”,在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统筹抓好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有效体系方面,做一些积极的实践探索,为真正实现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关于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我们从04年以来,就在全市组织系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团队、开放型组织工作系统、和谐型组织工作机关”的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该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的党性实践活动,以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创建“三型”机关的总体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问题,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以便我们共同学习、探讨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