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革创新教育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精选

改革创新教育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方式;教育改革;综合创新

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树立新的思维方式,而总是在旧的思维框架里去运用新观念、新政策、新方法,那么,教育改革思路和措施再好,也必定推广不开,成效不大,甚至南辕北辙。只有确立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才能创造性地接受新思想、提出新观点,才能大胆而有效地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改革卓有成效,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确立和普及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应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先进思维方式。为此,应当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综合创新”的原则,推进思维方式的整合、变革和转型。

历史不能割断,现代是传统的延续和超越。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并不简单排斥传统思维方式,而是基于现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对传统思维方式加以扬弃、整合和优化,使其实现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系统(特别是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交流、互补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促成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整体性思维来讲,它符合现代系统论注重整体综合的基本原则,但却不像现代系统思维那样重视分析研究。现代的系统综合是建立在对系统各要素充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因而是真正科学的综合。如果我们能既认真吸取和继承传统思维注重整体综合的合理内核,又克服和剔除其模糊性、猜测性、封建性等不科学的落后因素,再着重融人现代科学的分析思维方法,就既可以实现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向现代系统思维方式的转型,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现代系统思维,并使其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实现内在结合。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对传统思维方式中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因素继承发扬得不够,传统思维方式中某些精华性的东西已经或正在从我们的思维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淡出;另一方面,对其中消极陈腐、不利于现代化的东西又批判克服得很不彻底,造成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滞后。同时必须看到,在思维方式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思维方式变革中,世界各民族理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都在其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变中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总体上看,这种情况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就是东西互补,中外交融。

所以,在思维方式的转型和创新上,我们必须摆脱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状态和情绪化、简单化的处置方式,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价值态度,而采用辩证的综合,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世界潮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融会贯通古今与中西,博采各种思维方式之精华进行综合创新。本着这种精神,结合上文对传统思维方式优劣利弊的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创新和转变思维方式,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确立个体独立性的思维方式

思维主体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没有个体也就没有整体。根据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过分强调集体(整体)性而忽视甚至抹杀个体性的弊端。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更应该强调个体思维的独立性。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要使个人由某种关系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和思维,能自尊、自立、自主、自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独立性是一个人所应有的基本特征,更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时代精神。没有独立性,就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更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一个人云亦云、唯书唯上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之辈。这种意识成了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又不去改变它,这个民族将与现代化无缘。当然,我们强调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并不排斥整体性,而是强调要摆脱教条主义、集群理念等各种框框对人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允许、尊重和倡导个人的积极探索。只有在尊重个人的独立存在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的集体和社会中,人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这样的集体和社会才是活生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集体和社会。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确立个体独立性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自由的发展,努力塑造集独立个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于一身的新型理想人格。二、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研究人生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更多的是要靠直觉感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重直觉感悟而轻科学理性。因此,要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引导人们的注意力从聚焦于对人生、人事、人际关系的主观世界的揣摩探索扩大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个世界的科学探索上,更多地应用科学理性客观公正、精确严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旦人们的思维视野拓宽了,新的思维方式也就容易得到应用发展,从而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其次,必须重视学习和掌握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理性精神的实质是崇尚探索、质疑,以事实为基本出发点(即使是假设也要求建立在客观事实上),重视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追求对事物认识和把握的精确性和规律性。为此,要弘扬质疑、批判精神,掌握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认识。还应重视科学实证方式,大胆假设,严密论证。不仅对自然界的研究,就是对教育等社会问题的研究也要高度重视观察、实验、数理统计等实证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促进认识的严密精确。教师除了自身必须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外,还应随时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增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素养,使其逐步形成求真务实、严谨缜密的思维作风,并在显意识与潜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更为充分、协调的发展。

三、确立求异多向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即创新的思想源泉是求异思维。而要树立求异思维就应当敢于怀疑,勇于质疑,并由此生发出新异、多彩、多元的发展性,创造性,突破性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综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冲破已有的定见,求异创新的结果。我国传统中庸调和思想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求同思维有余,求异思维不足。人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单调,缺乏生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只强调“一”而忽视“多”。其结果是使人们的思维、思想信于一统、定于一尊,在丰富多彩的客观存在面前,强调和强求主观思想和意念上的一元和一统,导致人们从思想、观念到言论、行动,一切都逐渐陷于僵化、简单化、趋同化。久而久之,人们普遍潜在的创新性思维源泉也必然随之陷于枯竭。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会对事物及其联系做多方位、多视角、多元素、多层次的考察、探索和思考,在事物的宏观与微观的复杂性中历史地把握事物本体,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比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以此形成思维素养和思维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当然,要倡导创新精神,培养求异多向性的思维方式,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创造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使人们敢于怀疑、突破,乐于超越、创新。

四、确立动态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建类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现状措施

创新教育是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土建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进而使得市场对土建类学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土建类教学的现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职学校土建类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1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1.1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加强土建类专业教学建设,以推动土建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准确定位市场,未能制定明确的土建类教学目标,从而造成教学与现实情况相背离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实践基地,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训练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材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从而给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够深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不够深入,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较差。近年来,随着土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建类专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材、教学课件等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

1.3缺乏必要的专家教学

专家参与教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重视专家参与教学的作用,增强专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专家参与教学的重要作用,仅仅依靠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土建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职土建类教学改革的创新教育实践措施

2.1合理选择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内容

在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可以提高土建类教学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采用职业分析法,调查研究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内容,不断深入到市场之中,分析土建类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实践创新等情况,切实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以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2.2明确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土建类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3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最佳化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结合土建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2.4积极开发新的土建类课程体系

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的是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个人与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考察和探索企业的发展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科学设计土建类专业课程,建立完整的土建类课程体系,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2.5不断优化土建类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划分和调整专业教学模块,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土建类专业教学,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有效整合课程,合理调整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比例,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6根据教学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土建行业需要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土建行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实现学生的就业[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适当讲解土建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土建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情况,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积极实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碧贞,吴建霞.创新教育在高职土建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58-59.

[2]张亚军.高职土建类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教育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136-137.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创新

知识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创新是提高知识质量、拓宽知识领域的有效手段,知识创新主要来源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则是高校教学中的本质需求。根据当代的体育教育要求,以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创建出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注重个性发展、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的健美操教学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但是目前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视动作和技能的教授,忽视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培养,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空白。这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创新教育与健美操有效的结合,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时代的健美操教学体系。

1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缺乏教材指导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资料,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有近一半的学校在健美操教学中没有使用教材,其他使用教材的高校也存在教材不统一的情况。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学生在课后无法根据教材进行训练,只能依靠记忆反复地训练动作,而对于这些动作的作用和意义完全不了解,导致学生在理论的认识上存在不足,更谈不上提高。所以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最多是学会了一些健美操动作,无法在健美操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编排。

1.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的健美操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单一,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选择一套健美操动作或者自编一套健美操动作然后为学生示范,学生再反复练习,最后完成健美操的学习,甚至有的教师对于一套教学动作能够沿用多年,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内容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健美操的普及率,提高国民素质,我国的健美操协会也不断地为广大高校健美操教育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些动作、训练标准,这些动作和训练标准都比较具有时代性和适应性,这些训练里不但添加了现代元素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但是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能够掌握这些健美操动作和训练技能的教师不足半数,能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的更是寥寥无几。竞技健美操是健美操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讲授竞技健美操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训练中接触也较少,一般都是在“大学生健美操大赛”前期进行突击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完全失去了比赛的意义[1]。不按教材教学,缺乏理论指导的模式,很难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很大的影响。

1.3教学方式落后

我国在体育教学方式上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以传授动作和技能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指导,教师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效果上强调动作和技能的掌握、体育成绩的分数,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按照考试大纲教学,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练习;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喜好去选择性学习,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健美操教学极容易走进教学模式单一的误区,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整体示范、动作要点讲解、分解示范、学生自行练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缺乏科学的训练知识,同时还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创新精神。

1.4健美操的考核形式单一

虽然目前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健美操教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状况,教师的教学完全是为了考试而教,而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试而学,这导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只追求近期的效果,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所以这种以分数及格为基础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高校健美操的改革与创新

2.1提高对健美操的认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对健美操的认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是促进健美操发展的关键。纵观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一直将田径、球类、体操等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体育的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以健美操教学为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课程,使学生从基础逐渐地提升到专业。在动作的编排上要符合学生的体能要求,在基础动作的基础上加入竞技健美操、形体健美操以及艺术健美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健美操动作的整合、重组和创新,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2.2建设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的健美操教师严重匮乏,很多的健美操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在健美操的教学中很多都是从事其他体育科目的教师代授,这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要求下,师资力量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健美操的发展。所以充实健美操教师队伍,提高健美操教师的素质,成为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重点。在健美操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采取短期安排、长期计划的培养方针。短期安排是指在高校原有健美操教师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健美操教练来指导学生训练。长期计划是指,我国的教育部门要指导师范高校开设健美操专业,扩大健美操的招生范围,为我国的健美操教学提供专业的人才培养通道。

2.3精编教材,为实践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健美操课程中缺乏统一的教材是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教材的缺乏导致健美操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学生在课后练习时没有科学的依据,而且学生的训练只是凭借对动作的记忆和反复的练习,如果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出现错误极容易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危害[4]。基于此,我国的教育部门必须结合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施教人员共同参与健美操教材的编写,一线的教育人员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学生的实际体能以及知识、动作的接受情况,专家、学者从科学和学术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些理论和训练参考,教材的整体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的顺序进行分层编写,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和相应的技能提高;同时,还要为一些本身具有健美操基础或者接受能力、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方面的内容,总之,尽量使教材编写得更科学、合理、全面。而且要随着健美操知识的更新不断地对教材进行修订,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为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4配置音乐教材

健美操的教学离不开音乐的配合,但是目前能够适应健美操教学的音乐资料比较匮乏,教师很难搜集到适合开展健美操教学的音乐。所以,在教材编制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健美操音乐。教育部门可以在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育者编著教材时直接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音乐,在音乐的选择和编制过程中,可以加入音乐制作人以及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制作人可以根据专家、学者的要求进行音乐创作,使音乐与健美操的动作更加和谐[5]。在音乐的选择与编制上,都需要做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2.5培养学生骨干,改进教学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一般都采用示范讲解、记忆训练等方法。但是高校学生的体育课时较少,业余时间难以集中,针对高校的教学特点,需要对健美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健美操社团,然后对社团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这样社团人员就可以指导其他学生的课后练习,特别是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身体协调能力弱的学生,社团人员可以进行单独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堂进度,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6]。同时,在记忆法教学中,教师要对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进行强化训练和记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课后练习时能够准确地掌握要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健美操的考核方法上,教师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不能只以分数为标准,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整体进步情况,综合考评。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创新能力,高校必须对健美操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对健美操教学的认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精编教材,提高有效的理论指导;配置音乐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骨干,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来促进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红.试论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及技能创新[J].搏击(体育论坛),2014,6(12):34-36,55.

[2]张建新,陈硕.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56,58.

[3]胡光霞,顾克鹏.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4(6):175-176.

[4]杨倩.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92-92,94.

[5]杨洪.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5):213-213.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管理;改革;创新

引言

伴随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就高中教育管理者而言,务必要强化学习管理,培养出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同样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1]。鉴于此,对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府与市场相互职责、关系不协调

高中教育具备相应的服务职能,要求经由科学的管理改善社会服务质量。高中教育管理可符合时展需求与否,受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很大程度影响。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实行了新高考改革。新形势下,政府经济职能与政治职能慢慢各自独立,无法对新形势下的职能展开科学定位。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认识不全面,使得自身在高中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某些职能予以弱化,推卸责任现象经常出现。

1.2不同层级政府权责划分不规范

现阶段,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推行的是地方政府开展分级管理、负责。于此背景下,不同层级政府往往会出现权责模糊的现象。政府面临权责错位,在促进每一区域高中教育协调方面面临不得体情形等[2]。即便我国十分重视高中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举措。然而受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影响,致使引发地区高中教育事业发展不协调现象,特别是相较于东部高中教育管理水平,中西部地区处于相对落后局面。

1.3政府各部门职责划分不科学

就我国高中教育改革而言,一方面实行了相应的新高考改革,一方面了各项高中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其中,不仅有政府要在高中教育管理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的要求,还有政府不同部门有利协作,确立自身职责以为高中教育管理提供有利支持的要求等。然而,现阶段政府每一部门相互权责分配却缺乏科学性,存在权责交叉、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从而对高中教育管理构成负面影响[3]。

2.新形势下学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2.1满足新形势要求。

新形势下学校倘若仍旧以过去应试为主要目标,显然难以满足如今社会发展需求。新课标要求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传统管理模式依然无法该种转变,务必要改革创新。

2.2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倘若学校管理千篇一律,势必会一定程度降低教师教学积极性。新形势下学校创新管理,可有效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2.3促进教师教学创新。

管理不追求创新会使得教师在教学创新上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对教学质量构成不利影响,所以学校务必要推行创新管理模式来促进教师教学创新。

3.新形势下强化高中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策略

伴随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就高中教育管理者而言,务必要强化学习管理,培养出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同样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全面高中教育管理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理论不断强化高中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如何进一步促进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明确政府与各部门相互的职责

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创新的支持力度,配备可覆盖高中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不同方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高中教育管理提供有利保障。此外,政府各部门相互务必要确立清晰权责,对权责进行协调分配,有效确保每一部门可尽可能发挥自身支持作用,防止权责交叉、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引发[4]。

3.2加大高中教师专业化、全面性发展力度

高中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应当从课堂教学出发,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入新教材,强化对课堂组织改革,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及教学行为,转变知识理解及认知,如此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现阶段,伴随高中实验课程的深化,全国范围的全面的教师培训、交流活动逐步展开,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自己,获益良多。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制定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引领学校构筑学习改善的共同体,有效促进高中教师朝专业化、全面性方向发展。

3.3积极发展民办高中,构筑丰富的高中教育模式

近些年,我国不断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然而仍旧存在教育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问题。鉴于此,在政府逐步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应当有效发挥社会不同方面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发展民办高中。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民办高中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可将公办高中作为主导,不断对投资主体予以丰富,进一步构建起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中阶段教育丰富的办学格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管理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高中教育管理者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清楚认识新形势下学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政府与各部门相互的职责”、“加大高中教师专业化、全面性发展力度”、“积极发展民办高中,构筑丰富的高中教育模式”等,积极促进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林福.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遇到的挑战及应对之策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5(1):106-110.

[2]刘月霞,马云鹏.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征、条件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1):61-67.

[3]曹艳艳.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43-43.

改革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教学的迅猛发展,因而高校的政治教育也随之要面对机遇和挑战,这将为高校的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互动也凸显其不足,由于原有的思想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因而改革创新教育的推进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过于抽象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性比较强,因而其相关的政策性以及政治性也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与生活距离远,学习误解较多的情况,很多学生感觉该门学科不能和实际生活有联系,所以学习兴趣缺失。政治课程体现出的概念性,不能马上和学生的兴趣重叠在一起,学生由于学习内容异常的枯燥和乏味,所以不能提起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因而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厌烦和抵触的消极学习情绪。

(二)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注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中心论为主导,学生在此刻将会被忽视;造成课堂活动中,教师自己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学生被教师放到一旁,处于被动状况,学习的内容也是囫囵吞枣,缺失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所以学习过程就演变为学生记笔记-背笔记-忘记笔记的过程。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思维能力、学习本质、培养探索的方式和手段,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以及创造能力。加之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庄,学习动力弱,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以及信念模糊,价值取向缺失等情况。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实践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先导,如果在实践过程中缺失创新理念现行的原则,那么实践将会缺失内容、格局、方法、实践。所以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要推动理解创新机制。高职教学活动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培养目标、规格等与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的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基层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职业岗位人员,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就业导向是高职培养的关键。因而办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和社会零距离接触,其中包含学生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文化还能细分为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以及敬业精神,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规范。

(二)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分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需要将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的光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深入的教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第二,教学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道德规范为重点,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第四,开展大学生的各项目标,深入组织相关素质教育活动。

2、分阶段开展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整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时期:适应期、稳定期、成熟期。学期制度为一年,由于每个时期学生的各个特点不同,所以其具体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一、二年级时期,更侧重理论认知,需要增强感性的认识以及情感的体验,比如专业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修身等,三年级学生需要更注重理想思考,根据学习的知识将自己所学付诸实施,比如有关理想信念、时事形式的教育活动,这些主题之间既有相互的独立,更有彼此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三)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

在教学环节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象牙塔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形势以及新的情况,加强教学新途径以及新方法,第一,创立“三元学分制”,打破课程学分制度,把学生所有在校的表现情况都划分到学分中,这样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开展思想导师制度,选择一些职业素养比较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让教师经常和学生沟通,担任后进生的思想导致,“导”的主要内容,包含思想的引导、心理的疏导、生活指导等各个方面。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