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革教学论文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改革教学论文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以来,全球各地金融业的发展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的国情,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伴随而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业也开始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金融活动和交易越来越呈现市场化和国际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金融学从重抽象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注重市场需求与金融理论的结合,也开始融会贯通其他学科,金融业得到重要发展,许多新理论呈现出来。例如,资产定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等。金融业研究方向微观化的变化对金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新的改革方向。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学学科的发展都要求金融学教学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金融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市场、社会要求的金融人才。这就要求金融学教育培养出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能了解宏观经济体制,又能熟悉微观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除此之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既要精通金融学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应用熟悉、财务管理等与金融相关的学科。金融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课程设计、教材准备、教学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金融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有计划地、按部就班地进行。首先,注意层次性。对金融学人才的培养不可以一刀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层次的,既有高端人才,又有中低端人才,根据金融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定。所以,高校人才培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培养目标。其次,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金融业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金融业人才也必须有创新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能力。

二、新时代金融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学学科定位存在问题学科定位问题是新时代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门学科的定位是否正确,决定着其是否能正确地引导教学使用的方法、培养目标等等重要问题。对于金融学的学科定位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一是,以国外前沿学科的商学院教育为模板,即是我们常说的微观金融,对金融领域的微观和实践问题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实际操作性强,要求能解决金融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以国外前沿学科的经济学院教育模式为参考模板,侧重宏观金融,宏观问题、理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其所设置的课程更多地体现对金融学与经济学融合的认可,包括:货币金融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这种学科的定位只适应于金融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现阶段,金融学科建设逐渐成熟,这种划分的意义就不大了,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人才的培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业的发展就存在显著差异,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开展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多元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金融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金融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改革也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就要不断变化,应根据金融市场的情况与时俱进,过于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墨守成规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第一,课程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第二,课程设置故步自封,不能有效融合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第三,课程设置没有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更新,课程设置一旦确定下来便一直延续下去,并没有注重与时俱进;第四,缺乏实践教学,金融学人才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多增加案例教学、实践活动。

三、新时代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一)学科定位的多种模式与多元化金融学科教育对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变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学业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解放前期的货币银行学仅仅是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金融学和金融科学才被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并于1995年正式成立金融中国学会,但是教材依然不变,仍为货币银行学;“左”的思想在六七十年代泛滥,金融学受此影响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金融学才得以恢复,开始成为独立学科。目前,我国的金融学发展还没有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方式、方法落后。首先,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可以借鉴的就是国外的两大金融学发展模式: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及实践活动,对金融市场的金融活动要多加留意。除此之外,金融学的发展不能固守一隅,要谋求多元化的发展,引导每所大学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兴办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学科,以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金融学核心课程的设置第一,增加金融学微观方面的内容。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宏观金融,这与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我国的金融运行的绩效依赖于宏观因素较多,例如制度、政策等,这就使得课程的设置重宏观理论轻微观教学,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领域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微观金融在金融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教学观念要随之调整,将微观金融学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微观理论的内容,将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合理调节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比例,使其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强调课程内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金融学领域亦是如此。我们培养的金融人才不仅仅是适合国内经济市场的,还应该有能力走出去,加入到国际市场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满足经济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金融学的课程设置要添加国际金融学的部分,例如,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包括已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此外,还有国际规则方面的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些都应列为金融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实现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金融学的模型建立通常要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否则很难完成金融模型的建立以及金融工具的开发。除了数学之外,信息化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学生要通过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信息,了解金融发展趋势。因此,金融学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到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保证金融理论快速转化为市场需要的技术,推动金融的进步。

(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化和多样化。金融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多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这种现代化不仅是指告别过去的黑板、粉笔阶段,使用计算机演示课件,而是更侧重于使用计算机技术发掘金融学的潜力,例如,建立金融实验室,为学生创建模拟实际金融活动的平台,利用计算机创立相关的实践软件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完成实际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掘更多的有用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除此之外,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建立校企合作、开办校外实训基地等等形式,也可以通过辩论赛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增强思考能力。

(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金融学教育教学的基础环节,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侧重于理论,忽视实践部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对先进的国内外知识的吸收,将其纳入教材之中。第一,教材建设应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相结合。教材建设必须与师资建设同步,保证教师与教材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教案、多媒体课件完整、规范。第二,教学态度。包括言谈举止符合教师规范,仪表端庄,精神饱满;遵守教学纪律,无迟到、早退,无随意停、调课现象;尊重学生,一视同仁,不伤害学生自尊;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经常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对学生的咨询回答耐心细致;积极参加教改、科研和平时的各种教学活动。第三,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充实,条理清楚;对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运用自如;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新成果。第四,教学方法。包括合理组织教学,严格管理,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注意师生互动,讲授生动活泼,课堂氛活跃,有吸引力;教学手段多样、方式灵活,提高了课堂效率;布置作业能够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起到提高学生做事能力的作用。第五,教学基本功。包括本学科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厚;语言规范,普通话标准。第六,效果评价。在规定学时计划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课程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好,有吸引力;使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兴趣,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这一环节在考评时列为对教师考核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

四、支持体系就业指导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例如卡方分布,当自由度n比较大时,趋向于正态分布。:类似的例子还有二项分布X□B(n,p),当参数n(n≥100)较大,p较小,np≤10时,二项分布近似泊松分布,CknPk(1-p)n-k≈λkk!e-λ(λ=np),t分布当n较大时趋向于正态分布,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也都可以通过图形演示来让学生信服。

二、上哪个专业的课,就举与这个专业相关的例子。比如,同样是学习单样本假设检验,在为给排水监测与评价专业学生上课时。

我举例如下:例1.已知某标准水样中CaCO3的含量为20.7mg/L,现在某方法测定该水样10次,结果为:20.99mg/L、20.41mg/L、20.10mg/L、20.00mg/L、20.99mg/L、20.91mg/L、20.60mg/L、20.00mg/L、23.00mg/L、22.00mg/L,问该法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有无显著差别?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上课时,举例如下:例2.根据营养学要求,成年女性每日摄取食物的推荐平均热量为7725kcal。现在随机抽取11名20岁至30岁成年女性,其每日摄取食物的热量如下:5260,5470,5640,6180,6390,6515,6805,7515,7515,8230,8770问现今20岁至30岁成年女性每日摄取食物的热量是否足够?针对学生的专业,选取具有专业背景的案例。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以后工作离不开概率统计,现在必须学好它。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也就端正了。

三、使用统计软件辅助教学。

目前,统计软件有很多,有SAS,SPSS,Mathematic,Matlab等,究竟应该选择哪个软件呢?其实,每个软件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在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时情况,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软件。比如SAS软件命令和函数烦琐难懂,太专业,入门不易,普及性就低;matlab软件系统配置要求高,不适合安装运行在公共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上。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SPSS,Mathematic是不错的选择,SPSS一般是英文版本,中文版本还不够成熟,学生在使用时有一定语言障碍。但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操作仅靠鼠标击键就可完成,无需学习专门的程序语言;Mathematic软件基本数学运算命令简单易学,对于难度大的算法构造,计算机编程学生就可以适当忽略了。比如例1和例2,用SPSS做,只需选择工具栏中Analyze→CompareMeans→one-SampleTTest就可以了;用Mathematic做,首先要调用假设检验软件包的命令<<StatisticsHypothesisTests.m,然后MeanTest[data,u,SignificanceLevel→0.05,TwoSided→True,FullReport→True]此过程还算简单,但和SPSS比较起来,还是要麻烦一些。

四、结合学生考证来教学,“设置双证兼顾”的课程体系。

高职双证书制度,指的是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除了重视毕业以外,对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是非常积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考证要求来授课,助学生一臂之力,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性完整表现出来。我所教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一般会考取污水化验工、固定污染源(烟气或废水)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上岗证、化学检验工、ISO9000内审员、食品检验工等证书。要考取这些证书就要用到很多概率统计知识,在教学中,按照考证的专业类别和级别层次,整理出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组合概率统计课程,形成对应初级、中级资格两个层次的模块组合,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从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看,与概率统计有关的知识较多。例如:2000年的DNA序列的分类问题,2005年DVD在线租赁问题,2007年的中国人口增长预测问题,北京奥运会馆的人流分布问题,2013年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等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概率统计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总结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扩大课程的开放性。目前,各大院校使用较多的教材有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对教材的过分依赖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呆板: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师无法跳出教材的框架自由发挥。教师应改变传统以教材为主的授课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整合,合理设置勾勒文学史和赏析作品时间的比例。根据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给学生介绍当代文坛的热点问题。做到教学时既扣教学大纲,又不囿于教材。给学生开列书目,要求学生阅读作品,并组织学生定期举行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开设书目时,要有针对性开一些文艺美学乃至哲学书目,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不能停留在对概念的梳理,而要让学生明白某一文学流派得以出现的历史原因。当代具有鲜明的当代性,这一特性使得当代文学贴近生活现实,具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不可比扰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当代文学的优势。如在阅读“新写实主义”小说时,不能简单地以“零度写作”评价这个文学流派的审美特征。“新写实主义”小说家不动声色的叙述,把生活事实和盘托出的态度,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只有从生存、生命的角度还原当代作家思考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明白文学的真正魅力。

二、改变教师单向授课模式

采用讨论课的形式。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满堂灌的上课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人类已获得的知识成果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讨论课的形式。只有通过讨论,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获取新知识的思维障碍,在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问题并即将解决问题时,经老师开导,学生便豁然开朗,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讨论课的进行,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驾驭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趣味性。除了传统的授课方法,还可以配合多样化的方法。如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借助多媒体使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融会贯通,增强学习的形象性、直观性、兴趣性。当代文学有很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这对于阐释作品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如《活着》、《动物凶猛》、《妻妾成群》、《红高梁》等都拍成了电影,老师在讲授这些篇目时,可以播放相应片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由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增进学生对当代小说后现代性的了解。当代小说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主体”和“历史”的解构,如果教师仅仅从小说出发,向学生讲解王朔如何采取游戏人生的态度,消解一切伟大和崇高,会显得枯燥而晦涩。但辅之以视频资料:一群小伙子在《国际歌》的伴奏下,将对手打得头破血流;一群学生在课堂上捉弄老师;主人公质疑记忆的旁白等,我们很容易理解,在当代小说中理想主义已偃旗息鼓,小说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而是在捏造谎言,调侃权威。电影将文字描述的场景转化为影像,更能丰富和加深我们对小说的想象力。与此同时,我们辅之以第二课堂,如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撰写影评、支持学生社团改编、表演文学作品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情。

四、变革考核模式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课堂建构的意义这些年,消费主义、商品拜物教的功利之风侵袭大学校园,高校文学课程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现实难题:置身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不再将文学艺术视为澄洁明净的殿堂,而是当作光怪陆离、喧哗躁动的人文景观台;多喜欢“纸上谈兵”,却很少潜心读书,只是把文学课程当成考试科目去应付,却很难真切地去理解文学课程的精神内涵。此外,囿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师生交流不畅;教学方式粗放,多以大班方式进行授课;教学节奏紧张,课堂气氛沉闷呆板。面对上述教学实践的困难,教师如何在有限课时中紧凑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尊重学生接受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无疑需要教师在显性课堂教学之外,寻求隐性课堂实施的可能,以此延展课堂教学时间,寻觅师生交流渠道。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新媒介这一自媒体的崛起,则为教师打造隐性课堂提供了契机。借助自媒体搭建的隐性课堂,不仅缓解了教学矛盾的现实需求,成为显性课堂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镇。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最活跃的主体,青年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善于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获取信息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显示出热情的参与性,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社会阅历较浅,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这就导致他们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丧失自我,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性研究的主动性,心理依赖特点较为突出,加之年轻人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很难辩证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因而,合理引导大学生运用新新媒介进行社会交往,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刻不容缓。在当今自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外国文学课程作为认识世界的某种渠道而强行向学生灌输,而应该把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将外国文学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运用自媒体,完善自我,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以此提升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审美素养。

二、自媒体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策略微信、微博等新新媒介

为提高高校文学课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提供了必备的技术工具,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凸显为高校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必然性,因而,笔者在客观把握外国文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索自媒体与文学课程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而探究如何发挥新新媒介的优势功能,打造与显性课堂相辅相成的隐性课堂,推进大学生的素质培养。首先,借助微信、微博、播客等新新媒介构建网络平台,发挥自媒体人际传播的优势功能,促使课堂教学模式从大众传播向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转化,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教师平等对话,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双赢态势。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作为隐性课堂的教学媒介,在促使外国文学显性课堂传播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延伸同时,也将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大众传播变成定向人际传播那样简便,为学生即时即地学习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囿于时空,在显性课堂,学生很难就课程内容自由自主发问,但在自媒体打造的隐性课堂,学生则可跨越时空藩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无论学生置身校园还是身处家中,他们都可以随时和老师、同学甚至志同道合的学友共同探讨外国文学专业知识,形式自由灵活,与显性课堂的被动接受不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分组讨论也可一对一式研讨。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不拘泥于显性课堂上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自主进行学术延伸,学生既可就显性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开诚布公提出疑惑,也可从自己学术关注点出发,发表有关课程内容的独创见解,还可围绕某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形成阅读小组,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自媒体构建的隐性课程是显性课堂很好的补充,每一个学生都是信息的发送者,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隐性课堂的信息动态,及时调整显性课堂的教学安排,面对学生的疑问,也可灵活采用各种形式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这样既可实现显性课堂教学内容由点及面的内容辐射,也可缓解课程大纲要求与学生受体差异性诉求之间的教学矛盾,进而大大缓解显性课堂师生不能灵活互动、即时交流的困难。其次,发挥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力量的内隐性,与外国文学课程独特的人文精神相结合,于虚拟的隐性课堂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形成大学生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近些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趋势,在市场经济大潮与全球化浪潮下,高尚精神的培养和真善美人格的塑造,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与现实的迫切性。在这一方面,外国文学以其重视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尊严显示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呈现出诱人的精神魅力。因而,加强外国文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精神视域,提高文化品格,丰富内心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审美素养。大学生作为微信、微博、播客等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对外在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并常常呈现出跟随依赖的心理状态,置身于网络世界的他们,因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往往无形之中就被动地缩小了自我的思想领域,丧失了独立的批评态度。因而,合理利用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的优势功能,与外国文学课程的人文功能有机结合,既可有效延展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时空,也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到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开设课程专用微博,发动学生订阅课程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制作学术视频上传到课程播客,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讨论中。140字符的微博限制,让教师“织围脖”时更注重言语的简约与精当,也让学生明白通晓领会教学意图,快速融入显性课堂的教学过程。每次讲解之前,教师也可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在课程微博上。如绪论部分,教师可先行对外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作简要总结,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致了解。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东西方文学源头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为显性课堂创建预设情境。当然,在网络搭建的隐性课堂,学生并非是单纯的受体,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与制造者。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力量的暗示性与内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举止,起到精神价值导向的作用。因而,新世纪的高校教师就不能只是局限在传授外国文学知识的层面,也可因势利导,结合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与终极意义在隐性课堂中及时疏导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媒介公众参与意识。

三、总结

改革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本科工程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我们提出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在此思路上,优化整合原有实验内容,将实验分成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进程将实验内容分成基础模块、提升模块、创新模块。生物化学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阶段为基础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具备基本技能,规范实验操作;第二阶段为提升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注重培养观察、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创新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针对原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注重按工程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开设一些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皂化价的测定”“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比较”“食品中粗脂肪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实验项目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开发和质检标准等紧密相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大纲、任务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及实验操作视频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站,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问式”和“讨论交流式”教学法为主,由以往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教学方法,改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着力推动“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下面以实验项目“土豆中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纯化与性质测定”为例,叙述“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开展过程。该实验项目内容包括:粗酶液提取、粗酶的沉淀、粗酶的纯化、分子量的测定、性质分析。粗酶液提取中,要求学生确定细胞破碎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缓冲溶液、确定恰当的固液分离的方法;粗酶的沉淀中,要求学生确定合适的沉淀方法及沉淀条件;粗酶的纯化中,要求学生根据过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质,制定合理的纯化方案;分子量的测定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测定方法;性质分析中,要求学生考察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1)组织任务小组。实验开始前两周告知学生实验项目信息,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要求每位成员具体负责该实验项目中的1项任务。另外指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作为总负责人。2)制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步骤为:小组集体讨论,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及兴趣爱好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制定总体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小组成员分头完成各自实验方案→小组成员汇总→集体协作完成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实验结果。上述任务步骤中,除实施实验方案之外,其余步骤均需在实验开始前完成。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小组自行配制所需试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使用匀浆机、离心机、层析柱、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3)小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汇报。完成实验后,组织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他们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并制作成幻灯片,在小组间交流讨论。4)实验方案及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查阅文献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预先给学生配好实验试剂,实验前讲授实验步骤的做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配制试剂、实施实验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过去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有些学生实验中不愿意动手操作,甚至出现抄袭报告等不正常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卓越计划的实施。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以往只重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探索了适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中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中,实验纪律占10%、操作技能占60%、实验报告占30%。每次实验均作考勤,缺席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实验纪律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验期间是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与卫生情况。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协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实验报告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是否详细、完整,有无实验结果及分析,凡实验报告抄袭者一律重写。期末考核为开卷考试,试卷内容涵盖本课程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以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新的考核方式使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优化师资队伍

要实现基于“卓越计划”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徐州工程学院近年来,尤其在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之后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引进高水平教授和优秀博士,鼓励校内教师到海内外作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组织“教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与专业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是:1)年龄组成以年轻教师为主,并注重老中青相结合;2)学历学位普遍较高,博士学位占大多数;3)职称组成较高,以副教授职称为主;4)专业组成多样,大部分教师具有生物学方面的理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安全与工程等工程知识与经验。综上所述,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队伍是一支高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组成多样的团队,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