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管局权益维护经验交流

城管局权益维护经验交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我们武装头脑、认识和改造世界、推进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城管事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为当前及今后城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城市管理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总结本人多年来的城管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城管工作实际,城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和指南,正确处理好“九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广义的城市管理指城市人民政府对整个城市的工业、商业、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公安交通、城建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等行业的管理。我局作为我市城市管理专业部门,肩负着城管监察、市政养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职能。职能定位规定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范围。履行职能就是要在职权范围内把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完成好,这是城管部门的使命所在。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一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人”

,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要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

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的本,根本的本。它要回答的是,与神、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

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

就城市管理而言,正确处理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就是既要履行好城管职能,又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本,不能因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合法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能时,要充分地考虑人的需要、市民的需要。因此,城市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还要在履行职能时考虑社会效果,要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城市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是代表政府在城市生活中对人的活动行使监督、检查、协调、服务权,是执行法律法规的特殊人群,往往重视的只是加强表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极易使市民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或失败。

这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城管暴力抗法事件以及群众对城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见其一斑。要

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两种意识: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作为执法管理人员,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秩序,又要努力避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尤为重要。

二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意识。

城市管理不是与市民为敌,而是为市民服务。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消除以“管理者”自居和居高临下的心理,增进城管工作者与市民的“鱼水之情”;要大力实施“亲民”和“为民”工程,为市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全部公厕,推出摇铃上门收运居民生活垃圾措施,

在城管执法中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情操作等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

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因此,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辨证地看,事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城管部门和城管工作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配合。因此,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行政资源,调动一切外界因素来推动、促进城管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城管部门只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做到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政资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要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

有为就是城管工作要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并达到领导和行业管理的要求。

二要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大力弘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城管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奖勤罚懒激励机制,让想偷懒、混日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投机取巧、消极怠工者失去生存空间,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打造良好平台、提供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城管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同时,城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城管部门的努力,仅仅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还不能完全管好城市,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支持配合。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大力争取上级领导对城管事业的关心和重视,给予人财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二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优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正确处理好提高城管人员素质与提高市民素质的关系

“打铁要靠自身硬”,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城管工作的基础,城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管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城管事业的兴衰;市民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也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好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高市民素质与提高城管人员素质并重方能达到管好城市的目的。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急骤加速使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管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对城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管职工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城管工作需要。

今年2月29日,蔡晓明市长对我市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指示时提出:“领导的品位,决定城市的品位,城市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地位;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的素养,要博学多才,相融贯通,用心去琢磨这个城市,每位城建工作者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市长对城市建设者的要求同样也适合城管工作者。因此,城管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刻都不能松懈;

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力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抓好培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选招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进入城管队伍,不断给城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城管人员素质提高了,对市民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

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市民的良好习惯和文明意识,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协调一致搞好城市管理,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管理的宣传面,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已是城管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四、正确处理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

纵向是指市本级与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城管局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为省建设厅;市城管局与包括章贡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县(市、区)城管部门无上下级业务关系。横向是指市直部门之间和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市直部门之间,目前我市主要是市城管委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城管职责,市城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事务;从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关系看,我市城管部门与其他城市城管部门均为不相隶属关系。目前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城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利益上的各自驱动以及互相推诿,严重制约城管工作上水平。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越发显得滞后。为此,

一要理顺中心城区城管体制。

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市、区、街、居各级积极性和重心下移、多数人参与、无缝隙管理的原则,以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抓紧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二要强化市城管委和城管办的指挥调度职能及各城管部门的“大城管”意识。

要争取市政府支持,增加市城管局对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职能和对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所属城管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职能,并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研究决定城管重大事项,协调各委员部门、单位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等职能;强化市城管办具体调度考核的职能,加强对各城管部门和章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检查、考核等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各自担负的城市管理职责;强化城管委各委员部门的“大城管”意识,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促使各部门认真履行城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的联系。学习他们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四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市直单位的协调。

部门之间切实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紧密协调。

五、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必然要求大量市政基础设施的及时跟进,而城管部门肩负着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任务将越来越重。近年来,由我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20*年

29

个项目,总投资约3450万元;20*年50个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20*年将达到63个,总投资5.3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为了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市政热点问题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节点问题。如果不讲速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滞后城市化进程,这样就满足不了百姓需求、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如果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不尊重客观实际,不严格按科学办事,也难于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一要紧抓工程速度。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单位安排,按时完成工程进度。二要紧抓工程质量。

要用好有限的每一分钱,使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质量要求。三要出精品、上档次、讲品位。

最近,潘书记就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作出重要批示:“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于艺术的品位与经常的管理。”落实潘书记的重要批示,就是要辨证地把握建设和管理两方面,“艺术的品位”要靠建设,而城市的品位来源于每个细节的品位、每个工程的品位。定位决定地位和品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使每个项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六、正确处理好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的关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经常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实行长效管理。同时,城市管理突发性、随机性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在长效管理基础上辅之以集中突击整治手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应急性、疑难性、专项性问题。突出整治和长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长效管理是治本,突击式整治是治标。长效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突击整治是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展开的突击式、阶段性整治。突击式整治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手段;长效管理是避免反弹、回潮,巩固突击整治成果的保证。虽然突击整治有其特有优势,也许通过一、二次突击整治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但稍不注意就回潮、反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戒依赖突击整治,期望一蹴而就的倾向;同样也要避免因为长效管理是治本措施,放弃突击整治,致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延误全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以长效管理为主,以突击整治为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市的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巩固成果、长效保持城市良好市容市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要重视法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的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统筹兼顾,认真分析、了解客观情况,掌握城市管理客观规律,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七、正确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

在城市管理中,要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常规管理是传统的、没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之数字化城管模式,常规管理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

长效管理机制难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管理往往步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热衷于搞突击整治,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无法实现长效管理。

二是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对自身管理对象的底数摸不清,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应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对策。

三是

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主动管与被动管、管好与管坏、管与不管一个样。

四是

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多,加上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不同,往往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

为克服常规管理的缺陷,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是手段、机制的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国家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全国有120多个城市建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有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有综合式专业管网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整合城管资源;二是及时地收集城管信息;三是快速地处置城管问题;四是

科学地评价城管部门的绩效。以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为突破口,有效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参与城市管理,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摆脱城市管理困境,实现由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市城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我们的常规管理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并且存在各有关城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履行不到位、部门之间信息整合不够、多头管理导致推诿扯皮、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等问题。常规管理模式的缺陷制约着我市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组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八、正确处理好专业队伍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专业队伍管理具有法律强制性和专业性,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形式。在现有体制下,我市城市管理主要以专业管理为主导,由城市管理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特别是企业、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城市管理,很难形成“大合唱”局面。这种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其弊端显而易见:

一是无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

影响城市管理工作效率;三是

城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导致权力失控、管理价值取向错位和监督缺位;四是

园林、道路养护、环卫保洁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高度的垄断性导致了缺乏竞争意识,明显的福利性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导致投入渠道比较单一、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钱财物浪费较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因此,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敢于打破坛坛罐罐;要善于转换角色,大胆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并且,改革中要始终把市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以改革的名义为部门谋取利益。

20*年7月,我市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率先推向社会公开招标,在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仅仅是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一个开端,整体步伐仍较慢。对此,我们要在依靠专业队伍管理的同时,一要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使城管系统各公用事业单位真正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干管养分离,行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环卫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轨道。当前,要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解决环卫保洁、园林养护市场化运作的经费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道路清扫作业权、园林绿地养护、道路养护招标承包的范围。

二要

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通过出让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市政、园林、环卫设施的建设运营,打破资金“瓶颈”制约,改变市政、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现状。

九、正确处理好洁净城市与兼顾困难市民的关系

城市管理不仅要考虑管理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还要处理好洁净城市与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利益关系、兼顾困难群众就业生计问题、严格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避免城市管理与弱势群体之间因管理与被管理所产生的矛盾等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因为占道经营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许多困难市民把占道视为解决生计、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呈现蔓延之势;而管理部门为了营造优美整洁的市容市貌,一味地强调限制和取缔违章占道,从而导致政府的“面子”与市民的“日子”、城市“市容”与市场“繁荣”的矛盾长期存在。实践证明,在现今市场容量不足、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途径少、摆摊设点被视为出路的状况下,要彻底取缔占道摊点是非常难的,科学疏导、规范管理才是根治这一顽症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洁净城市的同时,要兼顾困难市民的利益。当前,

一要

抓紧出台《*市中心城区摊点管理规定》。要在不影响市容、市民生活和交通秩序前提下,真心考虑困难群体的生存需要,专门在一些街巷规范性地设立摊点区,让部分下岗职工摆摊设点,解决其生计问题。

二要加强摊点区的管理。维护好摊点区市容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三要

加强对占道经营摊点的管理、查处力度,对不入市、不入规定摊点区的违章经营行为坚决查处,保证执法到位,真正体现公平、正义。

面对城市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城管部门和城管工作者,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以上九种关系,才能促进城管事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